亚洲一级免费看,特黄特色大片免费观看播放器,777毛片,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欧美三级一区二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人人澡人人草

散文隨筆 百文網(wǎng)手機站

知了散文隨筆欣賞

時間:2021-07-07 16:01:39 散文隨筆 我要投稿

知了散文隨筆欣賞

  知了,學(xué)名蚱蟬。不同地域還有不少小名,比如羅鍋、麻寂寥、爬拉猴、寒、蟪蛄……舉不勝數(shù)。只能說明它混的地面兒廣,知名度高。

知了散文隨筆欣賞

  年幼時酷愛知了,是因為可以和小伙伴們一起玩它;再有就是特別美味,“油炸知了”“椒鹽知了”想起來就讓人咽口水。所以,經(jīng)常和小伙伴趁夜捉知了。拿著手電筒,抱著罐頭瓶,在村外的小樹林摸索。知了多數(shù)也是天黑才行動的,從泥土里爬出來,順著樹干往上爬,找個它認(rèn)為牢靠的地方脫皮,從而展翅高飛。被光束一照便一動不動,我們輕易的把它放進(jìn)瓶子里。第二天或變成我們的美食,或供小伙伴玩耍。

  隨著慢慢長大,不再喜歡玩蟲或鳥,對吃知了也漸漸失去興趣。但每到夏天,那從清晨到深夜孜孜不倦的“吱——吱——”嘯叫聲,吵得人厭煩。尤其是在你思考重要問題,或是想睡而睡不著的時候。有時候都想抓只知了嚴(yán)刑拷問,它白天黑夜的“吱吱”叫,叫的什么,知了些什么。當(dāng)然,我沒有實施,即使拷問也語言不通,也沒必要跟它較勁。

  后來讀了法布爾的《昆蟲記》,發(fā)覺知了是個有意思的小東西。禁不住又查閱關(guān)于它的資料,越發(fā)覺得它了不起。原來它從卵到成蟲需要在地下掙扎長達(dá)四年的時間,蛻變成蟬蛹后才歷經(jīng)辛苦鉆出地面;爬到高處再忍痛脫皮羽化成蟬,雄蟬開始抱著樹枝沒日沒夜的呼喚,同時用腹部的針在樹枝上鉆孔;等雌蟬收到信號與它交合后,便把它們的愛情結(jié)晶——卵子儲藏在樹枝里,它們的生命也就到了盡頭。而在這樣艱難的過程中,不能排除發(fā)生意外的機率。比如被那個孩子捉去玩,或是變成類似“油炸知了”的美味;在爬行和蛻變過程中遇到天敵,同樣會淪為食物或夭折。如果說知了幾經(jīng)艱辛最終可以一飛沖天是種幸福,那這種幸福的時間最長也就一個多月。難怪法布爾會在文末寫:“四年黑暗的苦工,一月日光中的享樂,這就是蟬的生活,我們不應(yīng)厭惡它歌聲中的煩吵浮夸!

  蟬在古代是純潔和永生的象征,富有靈性,所以常有人做飾品寓意一鳴驚人。也有作為“玉含”放在死者口中陪葬,意思是人死后,不食和飲露,脫胎于濁穢污垢之外,不沾污泥濁水。歷代文人的詞句里,知了也是?。唐朝孟浩然寫的“日夕涼風(fēng)至,聞蟬但益悲”詩句把頹廢心情描述的淋漓盡致。南朝王籍那句“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寫出山的幽靜、深邃,被譽為“文外獨絕”。很明顯,蟬本身是表達(dá)不了任何感情的,正如宋朝楊萬里說的“蟬聲無一添煩惱,自是愁人在斷腸”。說直白些,無論是悲涼還是聒噪,都是墨客們觸景生情,借“蟬”發(fā)揮罷了。然而,知了在文人的眼中是純潔的,樂觀的,德行高尚的;盡管有時候悲情些,生命力還是極強的。

  知了的.一生曲折而短暫,先是蟄伏地下歷練,后來蛻化沖天一鳴驚人。難怪有人把它當(dāng)成勵志故事,演化成另一種修行。繼而把它的習(xí)性與佛家的禪定聯(lián)系到一起,甚至“知了”這個名字都可以分開理解成“知”指大智慧,“了”指放下。只是這么深的含意它只怕不會知道,反正我是一知半解。關(guān)于知了這名字的來歷有多種說法,最接近的大概是因為它的叫聲。如果讓我理解,我倒喜歡把它分析成“知足常樂,了然于心”。

  客觀說知了只是昆蟲,一百多萬昆蟲中的一種。它汲取樹枝中的汁液,對植物來說還是害蟲。而生活中它卻套著各種光環(huán)——象征永生的靈性玉蟬、墨客們抒情的詠蟬、童話里聲音嘹亮的歌唱家,還有少不了的食用、藥用價值。這么說,知了還是做為人們的朋友多些,雖然它有每次聽起來并不悅耳的嘯叫聲。面對困境時我們可以想想知了的經(jīng)歷,不管未來多么渺茫都把心放寬,著眼于蓊郁的枝葉之外的廣闊藍(lán)天……無論生命的長短,作為的大小,都要珍惜當(dāng)前,認(rèn)真生活每一天。

【知了散文隨筆欣賞】相關(guān)文章:

知了知了經(jīng)典散文07-31

優(yōu)美散文隨筆欣賞04-13

在路上散文隨筆欣賞05-30

愛情散文隨筆欣賞04-02

錯位散文隨筆欣賞06-14

散文隨筆欣賞:面具07-13

青春散文隨筆欣賞07-13

知了知了雜文隨筆08-15

煙雨江南散文隨筆欣賞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