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教學研究的散文:勝于課堂,成于研究
眼前是一片樹林,陽光從林子的上方一束束地透下來,照在林子腳下的土地上。這是一片生命的林子。放眼望去,高高低低的每一棵樹都在沐浴著太陽的光輝,但我們沒有誰能判斷哪一棵樹會長得有多高有多大,因為,成長的起點不等于終點,只有那些不斷吸收陽光,攝取養(yǎng)分,經(jīng)受風雨,吸取力量的樹木,才會不斷地成長,最終脫穎而出。這就是樹的智慧,生命的智慧,也是我們教師成長的智慧。
這是上海市特級教師陳璞老師在江西省中小學骨干教師教育科研方法培訓班上授課時開場白的大概意思。他授課的題目是“教育研究的意蘊與教師成長的智慧”。他認為,成長的起點不等于終點。教師的成長是不會在“起跑線”上定輸贏的。作為一名教師,只要生命尚存,永遠都有學習進步的空間,只要一心向往藍天,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歷練,就能比別人飛得更遠更高。他說,每棵樹都有自己不同的生長環(huán)境,也都有自己不同的生長的姿勢。山頂或山崖的巖縫里挺立著一棵樹,雖然巖縫處的生存環(huán)境惡劣,但它傲然地挺立著,積極地生長,這就是一棵樹該有的成長的姿勢!而我在想,就職于上海郊區(qū)的一所普通農(nóng)村中學的陳璞老師,他成長經(jīng)歷中的態(tài)度與努力,不就是巖縫中那棵樹挺立與生長的姿勢嗎?
針對教師成長該有的姿勢和可能的路徑,陳老師結合自己的成長歷程,與大家作了精彩的分享。他覺得,在一個教師成長的路上,少不了積極參加教學比賽和上公開課,少不了科研和寫作,少不了課程開發(fā)(他甚至認為,未來學校品牌之爭就在于課程品牌之爭),少不了專業(yè)特色,少不了從單一到綜合,少不了潛心靜學,汲益團隊。
聽著陳老師質(zhì)樸的語言里流淌出來的成長經(jīng)歷分享,我感覺特別的接地氣,他不就是我們身邊一位可敬可愛的同事嗎?本為普通中學一草根教師,但他心向陽光,找到初心,不忘初心,不斷磨礪,不斷成長。同樣的起點,同樣的環(huán)境,他卻走出了不一樣的精彩。在陳老師的成長歷程中,始終有八個字伴隨著他一路前行,那就是:勝于課堂,成于研究。當然,這八個字,何嘗不是絕大多數(shù)成功的教師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所隨身攜帶的秘密武器!
每一個成功的教師,在其成長的歷程中,可能誰也免不了參加教學比賽或者上公開課。陳璞老師也是從參加教學比賽開始成長的,也是從最初只獲得區(qū)三等獎開始,經(jīng)過一次又一次的教學比賽和上公開課,最后脫穎而出的?梢哉f,他是從課堂中走出來的。針對陳老師“勝于課堂”的說法,我是特別贊同,因為我也有過比較多的參加教學比賽和上公開課的經(jīng)歷,從中也獲得了一些成長。當你要去參加一個教學比賽或者上一堂公開課,總得花更多的時間或精力去學習大綱,鉆研教材,吃透教材,去認真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精心組織教學過程,運用恰當?shù)慕虒W方法和策略,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獲取知識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活動參加的多了,也就更快更好地彌補我們上課教師自己在育人經(jīng)驗、教學藝術和教學技巧等方面的欠缺,同時,更多地去關注和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學的現(xiàn)狀,潛移默化地樹立自己的責任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和學習意識,從而不斷地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zhì)和教育教學能力。
在闡述“成于研究”這一觀點時,陳老師認為,只會上課,不會研究總結的教師,掌握的只是“術”罷了,而又會上課又會研究的教師,才能觸摸到“道”的奧秘。是的',課堂與研究的緊密結合,是我們小學教師進行教育研究的當然方向,教學與研究不能兩張皮。陳老師的成功,就是在他成長的道路上,一直有教育教學研究、反思、寫作的陪伴與同行。
當聽到陳老師提出“課堂要與教育教學的研究、反思與寫作同行”的說法時,我突然發(fā)現(xiàn),原來我們平時的上課就是一種研究。而陳老師告訴大家,研究了,一定要寫下來,這個非常重要!此時,我非常明確地告訴自己:過去這20幾年人生當中最美好的年華,職業(yè)生涯中最美好的年華基本是荒廢了!我深深地為自己荒廢了這些年的好光陰而感到痛心并無盡地后悔!我怎么沒去研究?我怎么沒去反思?我怎么沒去寫作?沒時間嗎?陳老師他們這些成功教師的時間從哪兒來?理由根本站住腳!沒能力嗎?但可以學啊!向同事,向書籍,向網(wǎng)絡,都可以,而我又為什么沒去學?成長過程中,你更具智慧,你更加努力,你更多付出,你就可以走得更快,走得更遠。任何時代,任何領域,都是這樣!
陳璞老師的成功經(jīng)驗還告訴我們,只有在汲溢團隊的基礎上,才會走得更遠。剛開始,不管是課堂,還是研究,陳老師都是單打獨斗的獨行俠,后來,他發(fā)現(xiàn)這樣可以走得很快,但走不得很遠,所以他加入一個又一個優(yōu)秀的團隊,從中學習并汲取營養(yǎng),不斷成長,F(xiàn)在,我們當?shù)馗鱾學校紛紛建立了一些學科的工作室,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xiàn)象,它給我們一線的教師們提供了非常好的成長平臺。所以,我要珍惜當前這種逐漸形成的良好教研氛圍,通過學校語文工作室這一平臺與我的伙伴們,與兄弟學校的同仁們,共同學習,共同探討,共同進步。
“勝于課堂,成于研究”,猶如明燈,照亮了鋪在每位與會者前方的路。雖然年過不惑,但我依然覺得時間不晚,我依然要踏上前方的這條道路,不去多想會遇上怎樣的困難,遇上怎樣的艱辛,即便是遇到巖縫處那棵樹所遇到的一切,也要砥礪前行,做一個有夢想的小學教師,過一種有品質(zhì)的教育生活。
【本文作者: 黃希賓。(公眾號:分宜二小語文工作室)】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
【教學研究的散文:勝于課堂,成于研究】相關文章:
政治課堂有效教學研究論文08-03
小學教師課堂教學研究隨筆01-11
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研究06-26
小學趣味語文課堂教學研究06-24
小學教師有效課堂教學研究隨筆10-24
小學英語課堂情境教學研究總結09-01
教學研究隨筆01-19
經(jīng)典散文行動勝于空談07-01
小學英語課堂情境教學研究總結范文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