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鄉(xiāng)愁的優(yōu)秀散文精選:隨想
隨想(一)
時下秦州,秋意正濃。市區(qū)青年南北路兩旁的銀杏在枝頭舞弄著金色的絢麗,耀眼的色彩彰顯著生命的熱烈。站在辦公室窗前朝外凝望,滿樹泛黃的銀杏葉子像是嵌了一道金邊的扇子,層巒疊嶂,在杲杲的陽光下跳躍著、擺動著,甚是好看。
今日寒露,家鄉(xiāng)的天氣明顯冷了起來,中午接孩子放學路過青年北路,已經(jīng)有部分銀杏葉層疊而落了。多么可愛的小生命啊,綠時就綠得干干脆脆,黃時就黃得光明磊落,沒有一絲猶豫,沒有半分憐惜,沒有絲毫的乞求與驚恐。銀杏葉雖去猶榮的淡然讓人心生敬意。
聽著電腦里故去偶像鳳飛飛的老歌《追夢人》,一種歲月易逝的凄涼感。二十四年前的這個時候,我還是一個失學迷茫的小青年,整天在老家的山梁上轉悠;五年前的這個時候,我們幾個同事每天中午吃完飯就去北京日壇公園里散步,那里的銀杏在紅墻綠瓦的映襯下顯得更加嬌貴古樸。而此時,我在故鄉(xiāng)的一隅獨品秋味,黯然寂寥中,感嘆人生的酸甜苦辣、生老病死,以及喜怒哀樂,也許正是這些感受,才激勵著人要堅強地活著,一代接一代,生生不息……
隨想(二)
60個俯臥撐、真草隸篆行150個字,洗嗽之后上床已經(jīng)夜里11點了。躺在床上,對白天生活中的人和事記憶淺淡,倒是對書法碑帖中某個字的形態(tài)卻細細揣摩……
我喜歡夜晚的安靜,喜歡在臺燈下一個人靜坐深思的狀態(tài)。另一屋打著呼嚕的`妻子和甜甜香睡的女兒,讓我更真切地感受到有親人的地方,書寫是多么快樂的一件事情。白天看了一名印度工程師所寫的《不閱讀的中國人》一文,深有感觸?刹皇菃,之前在外地的時候,上班途中坐在地鐵里身邊被玩手機的同胞們包圍。如今在我所處在的這座小城市里,晚上最繁榮的娛樂業(yè)就算麻將館、KTV廳了。有多少人還看書呢?也許學者還看書,也許很多學者也不看書了,改為網(wǎng)上剽竊了。
這個社會戾氣比較重,人與人相處時往往出言不遜,越是小城市,人的層次區(qū)分越明顯,越是小城市,人情關系越復雜?纯瓷磉,孩子上學、生病住院、部門辦事、行車違章等,到處充斥著人情和關系。身居小城,感覺公職愛耍權,老板愛露富。你瞧,馬路上迎面急速駛來的“高檔車”里主人露出的輕視一瞥,寫滿了高傲和自豪。而那些從周圍農村涌入城市的農民兄弟,卻為了每月千八百元的工資寧愿付出廉價而超負荷的勞動力……
人生不容易。不要追問富有者什么來歷,也不要蔑視清貧者。在你眼中看到的是一種苦難,在別人的心里也許正是一種幸福。這種幸福無關榮華富貴,無關名譽地位,有關的,只是一種心態(tài)。隨意去生活吧,“心安茅屋穩(wěn),性定菜根香。”有了自己的活法,雖然簡樸卻也歡喜。
作者簡介
王明明,曾用名王明,筆名云隱,秦嶺鄉(xiāng)中峪村人,1974年8月出生,1993年12月入伍,2012年12月轉業(yè),現(xiàn)供職于天水市市直部門。曾在駐京某部服役18年,歷任打字員、保密員、分隊長、助理員、北京社會報責任編輯。喜好文學、書法,在各類報刊發(fā)表作品一百多篇,1999年吸收為中國硬筆書法協(xié)會會員。
【本文作者:王明明。(公眾號:拾穗cornfield)】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
【寫鄉(xiāng)愁的優(yōu)秀散文:隨想】相關文章:
寫鄉(xiāng)愁的散文06-28
有關寫鄉(xiāng)愁的經(jīng)典隨筆散文07-07
鄉(xiāng)愁經(jīng)典散文07-13
寫家人的隨筆散文:我的鄉(xiāng)愁01-08
鄉(xiāng)愁的散文閱讀07-03
不老的鄉(xiāng)愁散文06-12
再寫鄉(xiāng)愁散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