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shù)學《四邊形的認識》評課稿
教學目標是:
1、感知四邊形,能區(qū)分和辨認四邊形,了解四邊形的特征。
2、通過找一找、涂一涂、剪一剪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過情境圖和生活中的事物進入課堂,感受生活中的四邊形無處不在,讓學生感受數(shù)學的奧秘。
龐學杰老師課前讓學生欣賞有四邊形構成的美麗圖形,感受四邊形之美。從而揭示課題四邊形的認識。然后從學生的原有基礎知識出發(fā),讓學生說說自己心目中的四邊形是怎么樣的`?看看學生的知識水平基礎。其實學生的已經知道四邊形是怎么樣的,再通過讓學生剪一剪,辯一辯、找一找,加深對四邊形的認識。最后歸納四邊形的特征。這樣的安排符合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從學生的原有基礎出發(fā),從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感知四邊形的特征。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其實可以分成兩次分類,第一次分類是初步感知四邊形的特征,第二次通過四邊形的分類,加深對四邊形特征的理解。羅老師把第二次分類訂為本課的難點和亮點。通過讓學生按照一定的標準,給不同的四邊形分類。(可以根據角的特點,也可以根據邊的特點)學生通過四人小組合作,共同探討不同的想法,時而加上老師的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和概括能力。
分類結束以后,進一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但是羅老師由于時間關系,沒有太多的時間處理好這部分的內容。
本人有這樣的建議:如果這節(jié)課把重點和難點定位在第二次分類上,那就不需要再出現(xiàn)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特征的內容,把分類講的透、細。這樣更加出彩。
還有一個想法就是第二次分類的目的就是為了引出特殊的圖形:長方形和正方形,那就沒有必要出現(xiàn)很多種的分法,簡單帶過就可以的。那花更多的時間處理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的理解上。,這樣可以挖的更深、更透。
以上是個人意見,個人的定位不同,一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和想法就不同。有什么值得商榷的地方,請多多執(zhí)教。
【三年級數(shù)學《四邊形的認識》評課稿】相關文章:
四邊形的認識三年級數(shù)學評課稿01-27
數(shù)學1至5的認識評課稿09-24
厘米的認識數(shù)學教學評課稿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