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的教學隨筆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說起隨筆,大家應該都有印象吧?隨筆是散文的一種,可以不受體裁的限制,靈活多樣,不拘一格。想要找更多優(yōu)秀經典的隨筆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教師的教學隨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教師的教學隨筆1
“起立,轉身,我們要出發(fā)了。”我正喊著口令讓孩子們排隊。孩子們聽到我的口令有幾個孩子就涌到我的面前,擠著搶當排頭,有時椅子倒了也顧不得扶好。你擠我,我擠你,經常會聽到“老師,他擠我!”這樣的告狀聲。所以每天做操和戶外活動前的排隊成了我最頭疼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柔柔是個聰明的孩子他發(fā)現(xiàn)我每次讓孩子排隊都是從座位上讓孩子起身然后依次排隊的,所以她每次都很快先將自己的小椅子排在最前面,有時被別的孩子搶先了她還在那哭著鼻子喊“這個位子是我的,老師他搶我的位置!蔽覇枺骸笆撬确藕靡巫拥陌,為什么你一定要坐在第一個那?”“我要排第一!
那你不能總坐在最前面一直排第一個吧,別的小朋友也要輪流坐的啊!也要輪流排第一的嘛”她哭著總不答應。嘴里一直嚷著:“我要排第一,我要排第一,我是排第一的嘛。”
見此,我拉過柔柔說:“柔柔很棒的,老師今天讓你當組長讓你來管理小朋友排隊好吧,哪個小朋友不好好排隊你幫老師讓他們排好隊好嗎?”柔柔這才高興地點了點頭。
現(xiàn)在的孩子對于“第一”會這樣的敏感可能是每個家長或者老師經常給孩子灌輸?shù)脑~語,使得孩子們總認為第一才是最優(yōu)秀的.,于是爭著站這個位置。
想不到,在這小小的“排隊”里還有這么多的內涵,看來孩子的小腦袋中還真藏著不少秘密在等著我們來發(fā)現(xiàn)呢。針對這個問題,老師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用孩子的眼光來看這個“第一”。那么用什么方法讓他們主動放棄這樣誘人的位置而互相謙讓的排隊呢?我們怎么讓大家不爭不搶呢?在活動中我試想幾點:
1.可以看誰的表現(xiàn)好,就讓誰站第一;
2.可以輪流站第一;
3.遇到不講理的孩子,教師可以用轉移的方法,鼓勵他幫老師一起管理小朋友。
通過一段時間對孩子們的培養(yǎng),孩子們再也不你擠我我擠你了,知道只要表現(xiàn)好誰都有機會站在第一,也很快就站好隊了。
小學教師的教學隨筆2
做事要注意細節(jié),在跟學生相處過程中,更應該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小凌是班上成績數(shù)一數(shù)二的好學生,她思維敏捷,課堂發(fā)言積極,課下聽老師的話。復習課上,我用她的《學練測》來講評。講評過程中,發(fā)現(xiàn)小凌的近義詞、反義詞題目錯得特別多,對于平時聰慧機靈的小凌,這些題目根本不在話下,但今天的作業(yè)明顯是有些心不在焉。課堂上做了提醒,課下又找她談了談。事情就這樣過去了。
周末的晚上,和妻子一起逛商店,正好遇上小凌和媽媽,相互寒暄之后,考慮到小凌的家長一直比較關注她的表現(xiàn),再加上期末復習,也需要家長的`配合,就和小凌開玩笑地說:“小凌一直表現(xiàn)不錯,就是以后要多點細心!毙×栌悬c想回避這件事,依偎在媽媽懷里低著頭。家長疑惑地看著我,我接著簡述了前天課堂上的那件事。小凌媽媽也提醒小凌要細心。但此時,我已經明顯感覺到小凌的情緒變得非常低落。此刻,我猛然醒悟我好心卻辦了一件壞事。往往好學生的自尊心都特別強,雖然在家長面前,我并沒有講什么過激的話,家長也沒有什么責備,但學生的心思畢竟是非常細膩的。我很后悔,我完全可以單獨跟家長電話溝通,而不是當著學生的面來說。
第二天上課,一向發(fā)言積極的小凌“啞火”了,我知道是那件不合時宜的談話得到了應驗。我懊悔的同時積極想方補救。還用她的《學練測》來講評,不舉手也叫她起來回答問題,并不斷示意她舉手回答,直到她猶豫的手又堅決而高頻地舉起時,我才松了口氣。
原本一件小事,因為沒有深入考慮到學生的內心,差點就使一位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對老師降低了信任、對學習削弱了積極性。真是小事不可小視呀!
小學教師的教學隨筆3
每到新的學年,中心小學的各個教學班都要新增不少生源,特別是中、高年級要集中全鎮(zhèn)大部分村小、及教學點的學生,這種中、高年級集中辦學方式在農村鄉(xiāng)鎮(zhèn)是一個普遍現(xiàn)象,特別是現(xiàn)今計劃生育抓得好,生源少,這種辦學方式可以更好地優(yōu)化化教學資源,體現(xiàn)教育的均衡性。
可這件好事卻讓中心小學的教師非常頭痛,關鍵原因還是村小的教學質量差,并班后這部分學生的管理難度大。就拿這兩天并到我班的7個學生來說吧:開學第一天,感覺到自己還沒有進入到教學的狀態(tài),學生似乎也還沒有從假期不回過神來,于是就找來上學期的試卷讓學生訂正。在發(fā)放試卷的過程中,我也瀏覽了一下剛轉來的學生的成績:最高分70分,最低分31分,平均分不足50分,比我班原來的平均成績少了十幾分,簡直不可思議。
可經過兩天的接觸,和他們課堂上的表現(xiàn),我發(fā)現(xiàn)這7個學生中除了兩個學生學習新知識慢一點外,其他幾個能完全跟上班上中等學生的水平,特別是有幾個課堂上特別投入,如此表現(xiàn),不可能學不好呀,這又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其一,村小的師資力量相對薄弱。
村小地理位置相對比較偏,一般的教師都不愿意去,即使勉強派去任教,教師也是走馬燈似的更換,而能在哪里留下來的,大多數(shù)都是土生土長的當?shù)厝,這部分人一般都是民師出生,文化水平低,缺乏專業(yè)素養(yǎng)。民師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的產物,這部分教師年齡偏大,有些是教師甚至是父子兩代人的老師,雖然時代不同,但這些老教師還是秉承著過去的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張嘴的教學方式。如今的教學相比幾十年來年前已經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他們所沿用的還是過去的老一套。
小學教師的教學隨筆4
安全是小學的重點工作之一,保證幼兒的身心健康和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不但是家長的責任,同時也是我們每一位幼兒教師的共同責任。
小班幼兒年齡小、好動、喜歡模仿,他們的安全意識薄弱,而且自我保護能力弱,這就要求我們除了要開展專門的'安全教育活動外,更應注意一日活動中各個環(huán)節(jié)中的安全教育。
1、幼兒早晨入園進行晨檢,做到“一摸、二看、三問、四查”,了解幼兒身體、飲食等情況,并做好相應的記錄;午休時做好午檢,隨時檢查幼兒是否蓋好被子、身體是否不適,如果有發(fā)燒現(xiàn)象及時處理,同時也要做好記錄。
2、每天檢查幼兒口袋,如果發(fā)現(xiàn)異物(如:小刀子、藥片、紐扣、硬幣、釘子、小飾品等)老師會立即收起來,并且對幼兒進行相關教育。
3、做操和戶外活動時,提醒幼兒上下樓梯要一個跟著一個手扶欄桿,眼看樓梯逐級走,不推不擠,不跑不跳,按照老師的指令統(tǒng)一行動。
4、幼兒如廁時,必須由老師陪同,提醒他們排隊、不擁擠,以免發(fā)生安全事故。
5、進餐時,對幼兒進行觀察,提醒幼兒注意正確的坐姿和安靜用餐。
6、離園前提醒幼兒在爸爸媽媽接時不奔跑、不擁擠,拉好爸爸媽媽的手,以防走失。
通過一日生活中經常性、隨機的安全教育,再加以安全教學活動,使小班幼兒了解安全知識、學習自我保護的方法、逐漸增強他們的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相信,只要我們時刻將安全放在心中,把好安全這一關,孩子們一定會健康快樂的度過小學的美好時光。
小學教師的教學隨筆5
教師不僅是傳播知識、解謎解惑,而且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而不是學習知識。知識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從知識發(fā)生的過程中分析和解決問題。因此,教學的關鍵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方法,并潛在地解決問題。
一個有認真態(tài)度的人總是能在各種逆境中找到堅持的理由。從這個角度看,反思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是一樣的。只有當我們首先有一個有意識的反思態(tài)度,我們才能真正地反思和做好反思工作。
所以,如果你想真正地反思成功,首先要有一個有意識的`態(tài)度。
自古以來,就有許多關于“毅力”的名言。例如,拜厄斯說“我們應該冷靜地做一些事情,但一旦開始,我們必須堅持到底!崩,在《論語》中“欲速則不達”。為什么人們總是重復堅持,我們可以看到它是多么有價值。
我從事教育工作已經三年了,我一直堅信,無論多么困難,我都會堅持下去。目前,學生和我們之間有很大的差異,他們的個性很強。它們不能被壓制。一開始,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效果會適得其反。我們不是階級敵人。我們應該真正從他們的角度來考慮問題,考慮到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受益。針對學科的特點,我們應該認真思考如何使其更好地理解。
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學生需要什么,以及學生可以在什么條件下發(fā)揮自己的潛力!興趣、方法、習慣、性格、性格、心理素質、目標、非智力因素等都值得關注。
教學要有效,關鍵在課堂;課堂應該是有效的,關鍵是學生的參與!課堂教學是傳統(tǒng)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的關鍵。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我們需要有一個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基礎,并涉獵一些課外書籍的知識,開闊我們的視野,關注身邊的事情和國家大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充實課本上枯燥的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未來,我們應該更加努力工作,帶領自己不斷超越。只有這樣,我們才配得上老師的頭銜,這才是真正的名字。
小學教師的教學隨筆6
前日,正在家中看書,手機鈴聲響起,拿起一看, 原來是李澤城家的號碼。接通電話,手機里傳來澤城的聲音:“袁老師,我爸爸 媽媽去上班了,姐姐在外面練琴,我在房間里很無聊,想跟你聊聊天,祝您新年 快樂!”雖然距離新年還有十多天,但澤城能在無聊時想起跟我聊天,著實讓我 感到了欣慰和幸福。掛了電話,我內心泛起了一絲苦澀。我知道,在這幸福的背 后留給我的是責任。
澤城忠厚善良,雖然讀五年級了,但心性還保留著二三年級小朋友的天真 、率性。由于從入學開始,父母的溺愛,澤城又比較貪玩、怕動腦,所以隨著年 級的升高,澤城的學習也漸行漸遠。為了幫助澤城趕上“隊伍”,平時我都對他 鼓勵加嚴厲,安排班上素素、凌波、閔婧、曉茁、泳彤五名成績優(yōu)異的孩子周一 到周五輪流給他補字詞,教他讀課文。期末考試前一個月,我又利用每天中午午 休的時間給他輔導半個小時。雖然付出了不少的努力,但澤城平時缺少背誦記憶 的訓練,往往上午記住的'字詞到了中午就忘記,中午再鞏固,到了第二天聽寫還 是錯誤一片。我的心里滿是沮喪和無奈。
昨天剛讀完《剝開教育的責任》,書中有一節(jié)——在堅持中尋找機會,讓 我感受頗深。這一節(jié)中,講了老師通過堅持,努力尋找轉化孩子的契機,成功轉 化后進生的兩個案例,這讓我不得不想起澤城,想起他高高大大的`身影和天真靦 腆的笑容,一種責任感油然而生。對比案例中的老師,我還缺少耐心,缺少堅持 ,但我不缺少責任。今后工作中,我一定要以更多的耐心、更大的決心,幫助澤 城找回信心,擺脫困境。
作為老師,學生帶給我們的幸福感是最強烈的,而承載著這種幸福的是責 任。只有帶著強烈的責任心去教育孩子,才可能收獲真正的幸福。
小學教師的教學隨筆7
繁忙的開學工作已經有兩個星期了,本學期班上新來了9名新生,剛開學的第一天,孩子們的表現(xiàn)非常棒,不哭不鬧,而且以前愛哭的徐光得小朋友進步最大,高高興興的跟媽媽說再見了,符明澤小朋友也不亂跑、也吃幼兒園的飯菜了,新來的小朋友都不錯,除了鐘慧小朋友吃飯有些困難以外,其他小朋友都不錯。本班最大的問題是進餐方面的環(huán)節(jié),有幾個女孩子進餐速度慢,個別衛(wèi)生方面還需加強,還有個別孩子較挑食,例如:王春靈、鐘慧、符明澤、王恩杰等等,每次都是最后吃完的,讓老師們感到很苦惱,怎么樣幫助他們在進餐方面既文明、又不挑食、而且速度又快一點呢?我們三位老師經過商量,一致覺得要想提高進餐速度,首先老師們動作要快一些,其次要分工負責監(jiān)督并提醒,做到每個老師看兩桌,負責這兩桌的老師要做到督促他們進餐和講衛(wèi)生,還有要有東西激勵他們,例如吃飯前五名的和吃飯較衛(wèi)生的獎勵貼貼等等。周一的時候,我用了一個方法,說小朋友想不想去拔蘿卜亞?小朋友說:“想啊!”我便說道:“如果你們想今天去拔蘿卜,那你們要吃飯快一些,動作快一些,還有更有禮貌,我就帶你們去小農場拔蘿卜”。
這一天下來,孩子們的這個表現(xiàn)出乎我們的意料,平時吃飯慢吞吞的'小朋友或者調皮的幼兒在今天都表現(xiàn)的特別聽話、懂事,各個都想著去拔蘿卜,他們會時不時的問我:“小琳老師,什么時候去拔蘿卜啊?蘿卜種在哪里呀?”這個時候,我就會告訴他們,等你們乖乖的,下午第一節(jié)課后,老師帶你們去拔,等下課后,孩子們都興高采烈的拍著長長的隊伍去小農場拔蘿卜了,當老師告訴他們說,地里有蘿卜時,他們就已經忍不住上來拔了,他們還會一邊唱歌一邊做拔蘿卜的動作,有些蘿卜不好拔,把葉子拔斷了,沒法拔了,他們會自己想辦法,用手挖或者拿勺子來挖,只要發(fā)現(xiàn)有蘿卜藏在土里面,他們就很興奮的跑過來,王萍發(fā)現(xiàn)后,她大聲的說:“老師,這里有個大大的蘿卜!庇谑呛枚嘈∨笥驯銍^來,想要拔她的,她說:“這是我發(fā)現(xiàn)的,你們再去別的地方找吧!”聽到他們的對話,我覺得孩子們是很聰明、很可愛的。大家拔呀拔,大概過了半個小時候過后,差不多每個小朋友手上都碩果累累,手上都有好幾個胡蘿卜呢,看到大家臉上洋溢著開心的笑容的時候,我覺得他們已經體驗到了勞動的光榮,勞動的成果,后面我們還一起展示了今天動手拔蘿卜的成果,他們還說:“我要拿回家煮湯喝、煮粥喝、炒來吃等等”,看到他們這么滿足的樣子,真正的體會到收獲的喜悅。
回到教室后,在組織游戲前,我問他們,今天你們拔蘿卜開心嗎?他們說:“好開心,我們每天可以去拔嗎?”我說沒有了,蘿卜被我們拔完了。”他們說:“那我們再種吧。”我想種西瓜;我想種草莓;我想種西紅柿;我想種葡萄;我想種花生;我想種地瓜等等,孩子們真的很聰明,他們也知道這些是結果實的,摘或者拔是很好玩的,因此我們也會采取孩子們的喜好根據(jù)季節(jié)進行種植的,我覺得開辟這個小農場,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業(yè)余生活,同時也讓幼兒親自體驗種植的興趣和過程,萌發(fā)幼兒熱愛勞動,并從勞動中獲取到其中的快樂和收獲。
【小學教師的教學隨筆】相關文章:
(精選)小學教師教學隨筆07-13
小學教師教學隨筆(精選)07-15
小學教師教學隨筆 (精選)07-14
小學教師教學隨筆(精選)07-10
小學教師教學隨筆【精選】07-11
[精選]小學教師教學隨筆07-11
【精選】小學教師教學隨筆07-13
小學教師教學隨筆04-13
小學教師教學隨筆04-03
【精】小學教師教學隨筆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