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秦朝名將有哪些
秦朝時戰(zhàn)國七雄之一,秦始皇在為后,滅掉六國,實現(xiàn)了秦朝統(tǒng)一全國的夢想。為此,秦始皇嬴政被世人尊稱為千古一帝。當然,只靠秦始皇一己之力是不能實現(xiàn)全國統(tǒng)一的,他身邊必然少不了馳騁沙場、出謀劃策的名將。下面是秦朝名將有哪些,歡迎參考閱讀!
秦朝歷史人物列表:
趙高——有名氣的宦官
扶蘇——秦始皇長子
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
子嬰——秦三世(秦朝最后一個統(tǒng)治者)
陳勝——秦朝末年反秦義軍的首領之一
吳廣——秦末農民起義領袖
項羽——秦末起義軍領袖、西楚霸王
劉邦——秦朝時曾擔任泗水亭長、秦亡后被封為漢王
蕭何——早年任秦沛縣獄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
韓信——西漢初年軍事家、開國功臣
張良——秦末漢初時期杰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漢王朝的開國元勛之一
呂后——漢高祖劉邦結發(fā)之妻
秦朝丞相——李斯
秦朝丞相,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協(xié)助秦始皇帝統(tǒng)一天下。秦統(tǒng)一之后,參與制定了法律,統(tǒng)一車軌、文字、度量衡制度。秦始皇死后與趙高合謀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為趙高所忌,腰斬于市。
秦國著名的將領——王翦
王翦,戰(zhàn)國末期秦國著名戰(zhàn)將,與其子王賁一并成為秦始皇兼滅六國的最大功臣。杰出的軍事指揮才能使其與白起、李牧、廉頗并列為戰(zhàn)國四大名將。
秦朝大將—— 蒙恬
蒙恬(?—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中國戰(zhàn)國時期秦國名將,戰(zhàn)國四將之一,祖籍齊國,山東人。死于公元前210年,被譽為“中華第一勇士”。司馬遷評價他:蒙恬在當時位高權重,而秦朝剛剛建立,人民剛剛脫離戰(zhàn)亂,需要休養(yǎng)生息,不去勸阻秦始皇濫用民力,反而積極的修筑長城是有罪的。
秦始皇——中國統(tǒng)一的秦王朝的開國皇帝
秦始皇帝(前259年—前210年),嬴姓秦氏,名政(正),因生于趙都邯鄲(今屬河北),故又稱趙政(先秦姓氏并未統(tǒng)一,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故秦始皇叫趙政。);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的政治家、戰(zhàn)略家、軍事統(tǒng)帥。首位完成中國統(tǒng)一的秦朝的開國皇帝,秦莊襄王之子,十三歲即王位,三十九歲稱皇帝,在位共三十七年。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中央實施三公九卿,地方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為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開創(chuàng)了新局面,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余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呂不韋——秦國丞相
呂不韋(?-前235年),戰(zhàn)國末期衛(wèi)國著名商人,后為秦國丞相,政治家、思想家,衛(wèi)國濮陽(今河南濮陽)人。呂不韋是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故里在城南大呂街,他往來各地,以低價買進,高價賣出,所以積累起千金的家產。他以“奇貨可居”聞名于世,曾輔佐秦莊襄王登上王位,任秦國相邦十三年,其門客有三千人。呂不韋組織門客編寫了著名的《呂氏春秋》(又稱《呂覽》),也是雜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關成語:一字千金。
嫪毐——戰(zhàn)國末年秦國的假宦官
嫪毐(?-前238)是我國戰(zhàn)國末期秦國人物。他受相邦呂不韋之托偽為宦官入宮,與秦始皇帝母親太后趙姬私通,因而倍加寵信,受封為長信侯,并自稱為秦王的“假父”。后來因發(fā)動叛亂失敗而被秦始皇處以極刑,車裂而死。
白起
中國戰(zhàn)國時代軍事家、秦國名將,戰(zhàn)國四將之一。白氏,名起,楚白公勝之后,又名公孫起,綽號人屠。出生年月不詳,死于公園掐257年,白起擔任秦國將領30多年,攻城70余座,殲滅近百萬敵軍,被封為武安君。白起一生有伊闕之戰(zhàn)、鄢郢之戰(zhàn)、華陽之戰(zhàn)、陘城之戰(zhàn)和長平之戰(zhàn)等輝煌勝利。
章邯
中國戰(zhàn)國時期秦國名將,戰(zhàn)國四將之一,出生年月不詳,死于公元前205年。在秦二世時期曾率秦軍擊敗多支反秦隊。章邯在前207年的巨鹿之戰(zhàn)中被楚將項羽擊敗后,率秦軍主力向項羽投降,獲項羽封為雍王。秦亡后的前206年,項羽把關中西部的地方封給章邯。章邯后來被漢王劉邦擊敗,最后自殺。
司馬錯:
惠文王九年,從石牛道上縱橫千里,滅掉蜀國。昭王二十七年秋,司馬錯率隴西兵二十萬人南下東攻楚國,迫楚獻出漢北及上庸地,另外,司馬錯之孫司馬靳,為白起部將。
魏冉:
擁立,推薦了,自己多次戰(zhàn)勝魏趙。
蒙驁:
昭王三年,攻趙榆次、新城,狼孟等地,取三十七城;又攻占趙重鎮(zhèn)晉陽,合置太原郡。三年,領兵攻韓,取十三城。五年,秦聞魏公子死,使蒙驁攻魏,取二十城,置東郡,使秦國土與齊相接,對韓、魏形成三面包圍之勢。
蒙武:
作為裨將軍和帶兵六十萬進攻楚國,擊破楚軍主力于蘄 ,后又和帶兵擊楚,再次擊破楚軍,虜末代,滅亡了楚國。
蒙毅:
為秦國,出生入死,奪得了幾十座城池,為始皇統(tǒng)一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李信:
取遼東,但敗于楚地。
楊端和:
秦始皇九年,楊端和攻魏,取衍氏。秦王政十一年,王翦、桓齮、楊端和攻鄴,取九城。
桓齮:
又稱樊於期,秦始皇十一年,桓齮與王翦和楊端和攻趙,取鄴九城。
王賁:
二十一年,將兵代楚。次年率兵攻魏,引黃河水灌魏都大梁,大梁城毀,魏王投降,盡取魏地。二十五年,率兵攻燕國遼東地,俘虜燕王喜,滅燕。又回師攻代國,俘代王嘉。二十六年,又率軍從燕南下攻齊,俘虜齊王建,遂滅齊,統(tǒng)一中國。
章邯:
率驪山刑徒及奴產子迎擊陳勝起義軍周文部,屢戰(zhàn)屢勝,使秦廷得以茍延殘喘。又陸續(xù)攻滅義軍田臧等部于滎陽直逼陳,迫陳勝遁走。后攻殺反秦武裝首領魏咎、田儋、項梁,移師渡河攻趙。
王離:
王翦孫子,王賁之子,與章邯一起統(tǒng)率秦兵與陳勝吳廣作戰(zhàn)。
大秦20名將排名
一、白起
攻城七十余,殺敵百萬,一生無敗,這就是“人屠”的戰(zhàn)績,無論是“韓白衛(wèi)霍”,還是“韓白李岳”,白起都是當之無愧的歷史前四名將,自然更是大秦第一名將。
白起用兵,機詐巧變,鄢郢之戰(zhàn),迂回穿插,長平之戰(zhàn),大兵團包抄,水淹郢都,奔襲華陽,論戰(zhàn)術之豐富,史上也就韓信、李靖等寥寥數(shù)人可比。
二、王翦
秦滅六國第一功,能使君王促駕來。如果說白起是以殲敵數(shù)稱雄六國,那么王翦就是以滅國數(shù)霸榜整個戰(zhàn)國,破趙滅燕亡楚,他一人就滅了六國的一半。
王翦用兵老成持重,以穩(wěn)為主,從不打無把握之仗,伐楚說用六十萬就用六十萬,少一分都不行,但一旦占有優(yōu)勢,則如虎搏兔,無隙可循。另外王翦頗有“政治智慧”,無論是滅趙時的離間計,還是最后的功成身退,這與白起的賭氣不出征形成了鮮明對比。
三、蒙驁
歷仕昭襄王、孝文王、莊襄王、始皇四朝,是王翦之前拓地最廣的秦將,甚至超過白起。他先后取韓十余城,趙三十余城,魏五十余城,使秦得以設立三川郡和東郡,不僅對韓、魏形成三面包圍之勢,還讓秦之疆域與齊相接,秦東出已無可阻擋。
秦獨霸戰(zhàn)國就是始于蒙驁,蒙氏成為秦名將世家也是始于他。
四、王賁
王翦之子,秦滅六國的主要將領,水淹大梁,滅亡魏國,奪取遼東,俘燕王喜,南下攻齊,降齊王建,又一位滅國達人。除了最早滅亡的韓國,其他五國均為王翦父子所滅。可惜如此神將卻隨父早早歸隱,否則,大秦不至于二世而亡。
五、司馬錯
司馬遷八世祖,歷仕惠文王、武王、昭襄王三朝。司馬錯的最大貢獻,便是力排張儀之議,棄韓滅蜀,讓蜀地成為秦之糧倉;后又浮江攻楚,取六十一城,得漢水以北和上庸之地,不僅使秦東出之勢形成,還對楚形成側翼包圍,是戰(zhàn)國時期最被低估的戰(zhàn)略家。
六、蒙恬
王賁滅齊,蒙恬實為第一功,后又北擊匈奴,收復河南地,修筑長城,戍守九郡十余年,是開發(fā)寧夏第一人,有“中華第一勇士”、“制筆業(yè)之祖”之美譽。
蒙恬用兵長于細微之處的謀劃,短于機變,為人謹慎有余,膽略不足,明知始皇詔書有異,卻不敢像白起那樣奮起抗爭,最終落得被囚身死,秦二世而亡。
七、樗里疾
惠文王異母弟,原名嬴疾,因居樗里而稱樗里疾,為人滑稽多智,秦人稱之為“智囊”,曾大破三晉聯(lián)軍,斬首8萬,取魏之曲沃,趙之藺邑,又與魏章在丹陽、藍田之戰(zhàn)中,敗楚將屈匄,取漢中。一生殲敵22萬,在秦朝名將中僅次于白起、王翦。
另,樗里疾擅長風水之學,他曾準確的預測出漢之長樂宮、未央宮所在,因而被后世堪輿家奉為相地術正宗,尊之為神,稱“樗里先師”。
八、章邯
被譽為大秦最后的名將。周文扣關,章邯秦廷奏對,建議將驪山刑徒轉為兵士,兩個月內敗張楚各路叛軍,襲殺項梁,差點挽狂瀾于既倒?上Ь蘼怪畱(zhàn),坐視王離被殲,暗度陳倉,被韓信戲耍,慘成兩名戰(zhàn)的背景帝。
章邯用兵優(yōu)劣明顯,優(yōu)點是謹慎持重,堅韌有智力,缺點則是相對保守,缺乏變通,政治顧慮大。巨鹿之戰(zhàn),如果換作一名純粹的武將,哪里會考慮什么“分功免震主”的問題。
九、魏冉
宣太后異父同母弟,昭襄王之舅。武王23歲舉鼎而死,兄弟爭位,魏冉擁立昭王,得以獨攬朝中大權。
魏冉一生四任秦相,為秦之開疆擴土做出了巨大貢獻。他曾保舉白起為將,也曾東向敗三晉,南下?lián)魪姵瑖^魏都大梁,迫過齊王私信求告,“使諸侯斂手而事秦”。
可惜功高震主,被秦王以范雎代相,最后“身折勢奪而以憂死”。
十、王龁
也是歷仕三朝的老將,曾隨白起攻韓,一舉拿下12城,并拿下野王渡口,切斷韓都鄭與上黨的聯(lián)系,使趙“誤接上黨”;后攻趙拿下上黨,廉頗還擊,王龁一戰(zhàn)破之,占兩城,俘多位趙將,趙軍因而龜縮不出;后秦王行反間之計,使趙王臨陣換將,王龁也被白起暗中取代,從而引出了長平之戰(zhàn)。
戰(zhàn)國名將中,能正面擊敗廉頗的屈指可數(shù),而王龁能在正面戰(zhàn)場上壓著他打,足見功力。另外,長平之戰(zhàn)也有他的一份功勞,突襲斷趙軍糧道的就是王龁。
可惜后來王陵攻趙不利,白起賭氣不征,代之為帥的王龁在邯鄲城下失利,不得已退兵回援已打到函谷關的楚、韓、趙聯(lián)軍。
不過,王龁歸來就在達汾城大敗三國聯(lián)軍,斬首兩萬六千余人,解關中之圍,后又第三次率軍攻趙,收復上黨。此后退居二線,輔佐新王嬴政,不久病逝于咸陽。
十一、楊端和
昭襄王時期,攻韓取四城,斬四萬;攻趙取二十縣,俘九萬。秦王政時期,兩次攻魏,取衍氏,一次攻趙取九城。王翦滅趙、蒙恬取河南地,楊端和都是副將。就已有文獻來看,楊端和一生未敗,是歷史上最被低估的名將之一。
十二、蒙武
蒙驁之子,蒙恬、蒙毅之父,先后兩次作為副將攻楚,第一次李信輕敵冒進,被項燕所敗,蒙武率軍救援,才止住頹勢;第二次隨王翦,斬項燕,俘楚王負芻,滅亡楚國;后又北擊匈奴有功。
十三、尉繚
雖一生無戰(zhàn),卻是秦統(tǒng)一六國的幕后戰(zhàn)略家。
尉繚入秦之前,秦雖戰(zhàn)將如云,猛將成雨,卻無一個熟諳軍事的戰(zhàn)略家,而嬴政雖出身王室,工于心計,然終不經戰(zhàn),乏兵驗,至于李斯等文臣更是主意多,實干少,真要上戰(zhàn)場,酸儒而已。
統(tǒng)一中國,乃前無古人之事,如何謀全局,制規(guī)劃,這一重擔就落到了尉繚身上,秦之所以能連橫破合縱,勢如破竹滅六國,不得不說多賴尉繚之功。
另,著有《尉繚子》一書,相傳韓信就是師承尉繚。
十四、李信
李信是秦國少壯派軍官中的顯赫人物,曾于秦王政十九年,配合王翦一舉破趙;二十一年,在易水破燕太子丹,作為副將滅燕;二十六年,與王賁滅齊。
另外,李信擅長騎射,尤擅訓練騎兵,同樣擅長騎兵對戰(zhàn)的李牧就對他的騎兵戰(zhàn)術嘆服不已,飛將軍李廣能射石搏虎恐怕也是因為家學淵源的緣故。
雖然李信二十萬軍伐楚慘敗而歸,但仍不失為一良將。
十五、公孫衍
惠文王贏駟時的大良造,也是繼商鞅之后秦國第二任大良造。首倡“連橫”,成功說服齊魏聯(lián)合攻趙,使諸侯不至于一致抗秦;又率秦軍破魏于雕陰,斬首4.5萬,俘魏將龍賈。這是吳起出走后秦收復河西決定性一仗,最終使魏不得不盡割河西之地于秦。
可惜,張儀一朝來秦,公孫衍即受到冷落,出走投魏。后來他又成為抗秦的旗手,先后三次組織合縱聯(lián)盟。
十六、任囂
始皇統(tǒng)一嶺南的最大功臣。
前222年,秦首攻嶺南不利,任囂代屠睢與趙佗再入嶺南,他在戰(zhàn)略上采取了“發(fā)諸嘗逋亡人、贅婿、賈人”隨大軍行進,不僅使秦軍有了較穩(wěn)固的后方,同時也使秦軍在人力消耗中有所補充,而大批商賈在嶺南的經營,也為軍隊補給創(chuàng)造了條件。最終經過四年的征戰(zhàn),任囂平定百越各部族,完成了平定嶺南的大業(yè)。
后任囂首任南海尉,制南海、象郡、桂林三郡,謂之“東南一尉”。中原喪亂時,與趙佗據嶺南以避亂,后聞秦亡,病重加劇而死。
十七、孟明視
百里奚之子,穆公時期主要戰(zhàn)將。一生多次與當時的中原霸主強晉作戰(zhàn)——崤山之戰(zhàn),僥幸生還;彭衙慘敗,自上囚車。然屢敗屢戰(zhàn),最終背水一戰(zhàn)破晉,威震西戎,二十余國來附,使秦擴地千里,成為西戎霸主。
十八、魏章
本是魏人,卻成了秦將;菸耐鯐r,張儀戲耍懷王壞齊楚聯(lián)盟,楚王怒,盟齊伐秦,魏章得樗里疾之助,大敗楚軍于丹陽,斬首八萬,俘將七十余,奪漢中之地。
十九、內史騰
也稱內史勝,文武全才。前期為南陽郡守,治理有功,中期作為統(tǒng)帥滅韓,打開了秦滅六國的序幕,后期為內史令,負責京都咸陽一應事務,得始皇信任。
二十、甘茂
秦名將、名相,惠文王時期,助左庶長魏章奪取漢中之地,武王時期,與嬴蕩定下“息壤”賭約,奪取韓國宜陽,打開東進門戶,后因向壽讒毀,攻魏蒲阪時投齊。周赧王十年,為齊使楚,秦王欲使甘茂歸秦,為楚所拒,后卒于魏。
【秦朝名將有哪些】相關文章:
夢回秦朝作文12-12
秦朝皇帝贏蕩03-25
費姓女孩可以起哪些名08-15
奚姓女孩起哪些名好聽06-23
關于名的作文02-29
傷感的空間名10-21
好聽的組名07-28
英文qq群名04-02
好看的符號游戲名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