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優(yōu)選]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
我的老家在農村,所以也有很多講究。特別是春節(jié),我們一定要放鞭炮,拜年,包餃子……這些習俗一個也不能少,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放鞭炮。
每次過年,爸爸總要去村里的小賣部買一點鞭炮。等鞭炮買回來,我們就開始盼著天黑。
有一年春節(jié),爸爸還是和之前一樣,去了小賣部。登巴巴回來,手里卻多了個“金字塔”!斑@是什么啊?”好奇的表弟沖向前,把“金字塔”捧在手里看了又看。“放了就知道了。”我點了根樹枝,一手捂著耳朵,一手拿樹枝點火,身子向后仰著,打算一點上火就跑。由于不知道這“金字塔”是什么東西。表弟表妹都躲遠遠的。爸爸在一旁微笑著,期待一會的精彩瞬間。
“點著了!點著了!”表弟見引火繩點燃了,大喊大叫。我聽了連忙跑開了、只見無數火花從“金字塔”里竄了出來,構成了一個“火花噴泉”。這“火花噴泉”正如我們內心一樣,十分燦爛,十分歡快!盎鸹▏娙弊阕愠掷m(xù)了兩分鐘,放完了弟弟贊嘆不已:“太酷了!不僅放出來很漂亮,持續(xù)的時間還長!蔽乙蚕肫鹆艘痪湓姟皷|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边@時,妹妹說“為什么要在春節(jié)放鞭炮啊!”弟弟聽了,也一臉疑問。我故意清了清嗓子,向老人給孩子們講故事一樣,給他們講故事:“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噬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有一年,一個老人來到一個人家里,幫助人們嚇跑“年”。他讓老婦人在家里剁餡做餃子。到了晚上,“年”看到這家點了很亮的燈,又有剁餡的`聲音和門上的紅紙,有些害怕。這時,那個老人走了出來,他穿著紅衣服,并點了鞭炮,把“年”嚇跑了。于是,貼對聯(lián)、放鞭炮的習俗留了下來,包括給壓歲錢又要裝到紅包里!
表妹表弟聽了恍然大悟,爸爸在一旁說:“春節(jié)每一個習俗都有傳說和故事,一會我挨個給你們講!
春節(jié)有很多習俗,過春節(jié)不能光玩,也要了解每個習俗的由來。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2
家鄉(xiāng),是一個人永遠的避風港!家鄉(xiāng),是殊途同歸的美好地方!家鄉(xiāng),是一個人排除萬難也一定要回的地方!每個人的家鄉(xiāng)都有習慣,這習慣根據個人喜好,過著過著,就成了約定俗成的“風俗”了,這風俗形態(tài)各異,細節(jié)有所差異,但大體上,還真是一回事兒。不過,雖然大體上差不多,但給人的.感覺卻一定不一樣,就是這么神奇。
我的家鄉(xiāng)是東北黑龍江省大慶市的“溫泉之鄉(xiāng)”林甸,一年中,我主觀覺得的第一個節(jié)日,是過年,不是指元旦,似乎元旦在1月1日就成了理所應當的第一個節(jié)日了,但我覺得,元旦只不過是一個假期罷了,而除夕開始,就是年三十,才是“節(jié)日”,餃子為代表的各色食品被人們端上餐桌,人人熬夜守歲,這天開始,直到初七,家家團圓,哦,除夕還要大掃除一次,寓意除舊迎新。
春節(jié)之后,就是元宵節(jié)了,雖說到初七為止家家團圓,但這一天元宵圓,月亮圓,所以元宵節(jié),人們有的還要再團圓一次。這一天,可是為數不多的滿月。
二月二,龍?zhí)ь^,這有一個典故,人打翻了玉皇大帝的酒壺,所以玉皇大帝為了懲罰人類,不給人們下雨,青龍看到了人類叫苦連天,不忍心不給人們下雨,于是偷偷地給人們下了一場雨,被玉皇大帝鎖在一塊大石頭下面,并說要青龍出來,除非人有本事讓金豆開花,善良的人們不忍心看到青龍被鎖在大石頭下面,朝思夜想幫助青龍,有一天,一個老頭發(fā)現自己家里的黃豆開花發(fā)芽了,一想:“呵,這不就是金豆嗎?”之后這位老者將這個消息告訴了全村人。一天玉皇大帝下來視察的時候,看到一個地方全都供著發(fā)芽的金豆,玉帝如約放了青龍,所以流傳下了“二月二,龍?zhí)ь^”的典故,在我們這里,這一天出門既不能跑,也不能跳要不然就是“踩了龍頭”一年交不上好運。
我們家鄉(xiāng)的風俗大體上和其他地區(qū)的風俗差不多呢,但是啊,這過起來可是別有一番風趣,和別的地方的風俗相比可是一點也不輸給人家,林甸地方雖小,但過年的時候可是和整個中國一起過,并過得格外熱鬧。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3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我家鄉(xiāng)也不例外。
我家鄉(xiāng)在德慶縣舊院村。那里山清水秀,風景迷人,鳥語花香,綠樹成蔭,連過年的風俗也別有一番風味。
年三十那天,早上一起床洗漱完畢就得忙開了。首先要去柴房拜灶神。灶神是天地之間的一個神,每到今天,他就會告訴上帝這家人一年的喜憂,所以人們買來麥芽糖,先上他幾株香,以示尊敬,然后放一碗麥芽糖,拜三拜,讓他只報喜,不報憂,這樣上帝以為我們過得很好,就能讓莊稼風調雨順。
拜完灶神,大概9點左右就開始做午飯了,午飯幾乎就是年夜飯的“彩排”,因為只是有些人現在來不了。
菜也有講規(guī)矩哦!必須有兩碟青菜,意思就是莊稼在夏天可以長得蔥蔥綠綠的,保證秋天好收成。然后是一大碗水煮蛋,只能是孕婦吃或者還沒生的吃,除此之外,就只有小孩可以吃了。然后是一碟公雞肉,意頭是在人們滿山頭叫牲畜的時候不傷害到嗓子。再來1碟紅鯉魚,必須有兩只,意頭紅紅火火,年年有余(魚)。
吃完午飯,在平時,應該是每日一次的午后休閑時光,但今天不是,2點左右就要為年夜飯開始動手了,這個切菜,那個砍排骨,這個生火,那個加柴。大約4點半有多的時候,更為熱鬧,新屋舊屋的柴房一共8個灶洞都塞滿了柴。年夜飯得在7點前開臺,必須要有三個人邊吃飯,邊守柴房,因為這時灶神君嘴上的麥芽糖已經快沒了,沒了的話,就會向上帝報憂了,不過,在家人面前,他是不會這樣做的,七點半上帝就回去休息了,守到七點半就OK了。
到了8點30,人們守歲肚子餓了不能再吃年夜飯的.了,只能吃甜食糕點,因為今后三天,是全村的休息日,吃光了就不能做了。
12點00開始了“鞭炮交響曲”,全村都放超長鞭炮,不過是有節(jié)奏的哦,這邊剛燒完,那邊正在燒,比年夜飯和制作過程更加熱鬧了!
這是我家鄉(xiāng)的風俗,你的呢?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4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蔽遗涡切牵卧铝,終于盼來了寒假,迎來了寒假,那離春節(jié)也就不遠了。
春節(jié),是中國的農歷新年;濃濃的年味兒其實從臘八那天就開始了。過臘八的前一天晚上,奶奶就會提前泡好好多種豆子,有的是買的,有的是一年下來種多了的,沒吃完的。一大清早,太陽剛剛升起,空氣中就迷漫著清煙,家家戶戶的煙囪里都冒著清煙。熬了幾個小時后;讓人垂躍欲滴的臘八粥就熬好了,到那時候,不論是誰都禁不住那香味的誘惑,盛上一大碗的。
臘八過后,就得掰著指頭過日子了,大人們都在為即將來臨的春節(jié)做準備,買肉,買酒,買年貨,打掃房屋……而小孩就是買過年玩的小玩具。所以,就有了這樣一個童謠——二十三,糖刮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買肉……過年最重要的就是“干凈”,為了除舊迎新,人們會把家里打掃的干干凈凈,一塵不染。為了給新的一年更好的寓意,會家家戶戶貼春聯(lián)。“總把新桃換舊符嘛”
年味越來越濃,走在路上,每戶人家的門前都收拾的.干干凈凈,大街上也到處紅紅火火,很多商人在店鋪前放著喜慶的音樂,向買家推薦寓意好的春聯(lián),一片歡聲笑語。好不容易熬到了春節(jié),到了除夕校,一家人歡聚一堂,吃著年夜飯,看著電視,一起守歲!斑恕彪S著12點鐘聲的敲響,新的一年正式向我們走來,伴著鐘聲,重頭戲來了,爸爸點燃了煙花,頓時各色各樣的煙花把天空裝扮的花花綠綠,禮花直沖云霄,“嘭”一聲全炸開了,天上頓時五彩斑斕的。又一股沖擊般的銀光吸引了我的眼球,它向上噴著,落下的火花在空中綻開,向成千上萬從空中掉落的珍珠,美極了。
大年初一那天,小孩都爭著去給親戚拜年,說完新年祝福語后,大人們也就自然的拿出了紅包。
春節(jié)最有意思的就是小鞭炮,三五個小伙伴一起,點了小鞭炮再往人家院子里一扔,“啪”一下,鞭炮就在院子里炸開,里面的人嚇了一跳,便會出來找人,這時,幾個人就一哄而散,讓人找了個空。
伴著歡笑,年結束了。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5
臺下看戲的老人家,入迷,有戲的地方,就有它們。公期、喬遷、嫁娶,喜慶的事兒,總會有它們的存在。家鄉(xiāng)的傳統(tǒng)風俗,少不了瓊劇。
海南自古以來,民間崇尚“神道”,拜公敬神,鄉(xiāng)鎮(zhèn)村落都有各自的“神期”,演戲酬神之風隆盛。凡廟會必演戲!
那一天,村民們得知瓊戲班子來我們這表演瓊劇了。家家戶戶紛紛購買一大袋的糖果,接著用一張大紅紙按照從大到小的輩分寫下自己家里人的姓名,一塊集中放在一個紅色大盤子里。為了預留好座位,村里人還要早早地拿上自家的椅子,放在搭好的戲臺面前,等待瓊劇表演。
吃過晚飯后,村里的男女老少都陸續(xù)趕到公廟,大概7點就要拜八仙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相傳,做海南戲前都給出資的神壇爐主拜八仙,祈求生意興隆,事業(yè)順利。拜八仙后,唱戲的人會按照紅紙上的名字全念一遍,就從臺上往下撒糖果,觀眾們紛紛起身接糖果。據說,接到的人,會有好運。小孩接到健康快樂,大人接到升官發(fā)財,老人接到長命百歲。
二胡、嗩吶、花鼓……三十多種樂器同時奏起,瓊劇開始了。后臺里穿著華麗戲服,化著濃妝的演員就位,一一亮相登場。整個演出全是海南話,演員們全情投入,有的如行云流水,有的大刀闊斧,有的正氣凜然。神態(tài)和表情更是非常傳神且有看頭,村民們不覺沉浸其中,有時還會和身旁的人商討一下劇情,評論一下演員的唱功和演技,不過很快又沉默了,繼續(xù)沉浸在劇情里。
其中,令我最感興趣的是公仔戲,又稱木偶戲。顧名思義木偶戲就是由演員躲在幕后操縱木偶表演的戲劇。那些制作精良的各色木偶人物最是引人入勝了,它們一個個穿著特制的'戲服,在木偶師高超操縱技術和委婉深沉的瓊劇唱腔配合之下,時而瞠目結舌,時而嬉笑怒罵。這時臺下的觀眾無不全身心投入進去,因為他們的思緒早就隨著劇情的發(fā)展而跌宕起伏了。
瓊劇是海南人心里一種對美好生活的寄托,也是我對家鄉(xiāng)風俗最深刻的記憶。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6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痹(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我的家鄉(xiāng)是美麗的融城,那兒至今還流傳著許多獨特的元宵習俗。
每到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媽媽總會煮起一鍋湯圓。白白胖胖的小湯圓,懶洋洋地躺在碗里,撈上一個,放入嘴中,留下的只有滿口香甜。
吃完湯圓,我心心念念的便是看花燈、猜燈謎了。爸爸帶著我們來到廣場,放眼望去,千姿百態(tài)的花燈相互照映。忽然,廣場上的一個巨大的寶葫蘆吸引了我的注意。寶葫蘆花燈由紅黃藍三種顏色組成,旁邊還靠著一個財神爺!昂J”與“福祿”音同,又是富貴的象征,代表長壽吉祥,還有財神爺相助。人們?yōu)榱擞憘好彩頭,紛紛上前與它們合影。
看了花燈,免不了要猜燈謎。我看準一個小燈籠,疾步上前,伸手拿下燈謎,打開紙條,只見上面寫著“狀如蘑菇一珍寶,當年白蛇將它盜,其實是味好藥草,滋補健身價值高(打一植物)”。剛看到謎面,我百思不得其解,始終找不到突破口。就在我?guī)缀跸胍艞壍臅r候,一株植物浮現在我的.腦海,“靈芝!”我脫口而出,隨即一蹦三尺高,可不就是靈芝嗎!”狀如出蘑”“白蛇將它盜”,一聯(lián)想,不是靈芝還能是什么!我懊悔自己想得太慢,卻又喜滋滋地拿著謎條去領獎了。
好不容易猜出燈謎,一陣喧鬧聲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抬頭望去,許多人圍在那邊,時不時傳來歡呼聲,排在外圍的人們踮起腳尖,迫切地想看到前面的景象。是什么這么引人注目?好奇心驅使著我,想一探究竟。會不會是……想到這,我也顧不得什么了,抱著獎品就朝人群跑去。
一陣推擠過后,我憑借著孩子的優(yōu)勢擠到了人群中間,透過大人間的縫隙,我證實了自己的猜想——那就是板凳龍!一條條用一塊塊凳板串連而成的游動的龍燈,被人們架著,游走在廣場中間。在人們的演繹之下,板凳龍栩栩如生,它在這一刻仿佛化身為條條真龍,直入人們的心田。伴隨著音樂聲,它時而直入云霄,時而俯沖直下,時而蜿蜒盤旋......它,板凳龍,在這個元宵佳節(jié),已然成為全場的主角。歡呼聲、驚叫聲、音樂聲,響成一片,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喜悅。
望著天上的明月,意猶未盡的我久久不愿離去。滿天星光,滿場燈光,人生何如,總有無盡的美好。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7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精彩紛呈的民間風俗讓我的童年生活多姿多彩。在我的老家洋縣,那是一個人杰地靈的地方。小時候的我最期盼不是大年初一,而是大年初五,因為那一天有“掃五窮”的風俗。
早上八點的時候,叫醒我的一定不是鬧鐘,也不是媽媽的催促,而是一陣敲鑼打鼓聲,十分響亮。我迫不及待地跑出屋子,來到大路上,早已經熙熙攘攘。只見一群人拿著鑼鼓一邊走一邊敲,他們個個把臉畫的很花,跟唱大戲的一樣,穿的衣服也各式各樣,看得人眼花繚亂。
咦,那不是黑胡靈官嘛,這長相也太嚇人了,看著都讓人望而生畏,聽大人們說這是嚇唬小鬼的;旁邊就是紅臉靈官,手持武器锏,紅臉長須,右手舉鞭,儀表堂堂;哦,還有哪吒,一手拿乾坤圈,另一手拿風火輪,威風凜凜;第四個是毛女手持刷子和簸箕,留著長發(fā),是專門清理妖怪的最后一個是孫悟空,他頭戴金冠,身穿金光閃閃的戰(zhàn)袍,手上拿著金箍棒,一副威武霸氣的`樣子!太漂亮了,可惜還沒看夠就過去了。
接下來他們挨家挨戶的掃五窮,主人家都會熱情地歡迎他們,圖個來年的鴻運。終于,輪到了我們家,毛女用刷子在我身上掃來掃去,左一下,右一下,并告訴我這是掃掉五魔,其他“各路神仙”也分別給我們家進行了“驅邪避災”,最后媽媽給了毛女20元錢,以示慰勞和酬謝。
后來我通過查資料了解到“五窮”即五個窮鬼:智學鬼、學窮鬼、文窮鬼、命窮鬼、交窮鬼,后來民間將他們演繹為錢窮鬼、糧窮鬼、壽窮鬼、吉窮鬼、命窮鬼。以前人們對“五窮”的認知和理解要比今天人們的認識深刻得多,掃五窮的民俗作為民間對抗貧窮的一種行為和寄托,寄予了經濟不發(fā)達時老百姓對幸福美好的祈愿。
千百年傳承下來的“掃五窮”活動是洋縣人民喜聞樂見的一種風俗,它不僅營造了春節(jié)的熱鬧氣氛,還安撫了人們的心靈,愉悅了我們的精神,希望這個習俗能一直延續(xù)下去,生生不息!好想再回去看看啊。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8
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各個地方的風俗都不一樣,但我相信,有件事兒人們回老家過年時都要做串門!每到春節(jié),絡繹不絕的串門人總在水泥路上留下一串串腳印
小時候,我特別喜歡到親戚家拜年串門。因為每家每戶的茶幾上都擺滿了糖果和零食,我總能撈點糖吃,但最重要的還是能領紅包,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
一到親戚家,首先要想長輩們問好?晌覀兝霞胰颂貏e多,一見到七大姑八大姨我就“臉盲”,我一時半會兒不知該如何稱呼,只能拋個眼神給媽媽,讓她告訴我該怎么叫。之后,大家圍在一起看電視,我一邊吃糖一邊聽阿姨們嘮家常,好不熱鬧!
比起串門去別人家,我更喜歡親戚們起來我家串門。
“丁零”門鈴響了,舅公舅婆來了。媽媽趕緊迎上去,互相問候。媽媽給他們作了介紹了以后,大家坐下來,吃著瓜子,聊起了天。
菜上來了,于是你請我讓,大家一一入座,爸爸舉著酒杯笑容滿面地說:“來,今天我們齊聚一堂,祝大家新年快樂!鼠年心想事成,萬事如意!”我們也歡笑著,“嘭”十多只酒杯碰在了一起。
大家邊吃邊說著新年里要大吉大利的話。媽媽又為大家倒上了酒,笑著說:“我在這兒祝大家家庭和美、財源廣進!”“好”隨著歡呼聲,酒杯又碰在了一起。媽媽招呼著:“別光喝酒,吃菜呀!這粉蒸肉可糯了!”大家紛紛夾起粉蒸肉,慢慢地嚼著,不住地發(fā)出“嘖嘖”的贊嘆聲,好像有一股暖流,流過了大家的心田。
我趁機站起來說:“我祝舅舅、舅媽、姨姨,姨夫工作順利、身體健康、鴻運當頭、牙齒天天曬太陽!”“好!”大家鼓起了掌。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大家的話匣子打開了。外婆說起小時候我的.糗事,大家聽了都笑起來,弄得我很不好意思,恨不得找個地洞鉆進去。吃飽喝足,娛樂節(jié)目必不可少!我和哥哥姐姐下起了五子棋,大人們打起了撲克,其樂融融。
可惜今年疫情緣故,國家不允許串門拜年了。我心里有點失落,不過風雨過后見彩虹,我期待著明年過節(jié)的串門!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9
“快點起床,快點,要吃早飯了!
每當過年,我都會聽到這樣的話,他們就像星星,一直在我的耳邊打轉。也許你們認為,是我賴床,大清早了還不起床。
在我的家鄉(xiāng),一直有這樣的一個風俗,初一必須要早起,也就是我們那邊說的“趕早”那天,我們都要在六點鐘之前起床,并且還要盡早吃完早飯,在大約八點的時候就要出去拜年了。而在初一的前一天早上,也同樣的要“趕早”,但是不去拜年,這天的“趕早”似乎是在為春節(jié)準備。
所以,當我爸爸在叫我起床的時候,還不到六點鐘,這大冬天的,怎么起得來?赡苡腥擞忠f了,我每天都是六點起床啊。那也沒錯,我上學的時候,也是六點多就起來了。
可是不一樣的是,在二十九和三十的晚上,幾乎是睡不著的,深夜時一直會有鞭炮在響。特別是十二點的時候,放鞭炮的聲音簡直都可以把屋頂掀翻了。在那樣的`環(huán)境中怎么還睡得著。沒有辦法,最后我都是會被拉起來,不過吃完早飯后還是可以再睡一覺的,距離拜年的時間還是有一個多小時的。每次我就趁著這一個多小時的時間繼續(xù)睡覺,真不知道他們大人哪里來的精神。
在這之后,我們將會出去四處拜年,同時家里還會留下一兩個大人來迎接別人來拜年。四處拜年收紅包是常見的習俗了。這里我也就不多說了,不過在我們家鄉(xiāng),拜年是有些講究的,首先需要在拜年對象的家們口放鞭炮,幾家有時候碰在一起,當然就一起放鞭炮。等到“噼噼啪啪”的鞭炮聲響完之后,就可以進入別人的家里去拜年了。每當去別人家里拜年,收紅包,我都會覺得我的早起沒有白費,我的努力換來了紅包,總是會感覺心里十分開心。
春節(jié)雖然要遭遇“噼噼啪啪”的鞭炮的折磨,還要“趕早”弄得我沒有一點精神,不過能收到那么多的紅包,也能夠彌補我心中的那種不快!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0
“石溪久佳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fā)機!泵棵刻崞鸲宋纾l不是先想到那香氣撲鼻的粽子來呢?
當這美味的粽子入口后,不禁會想,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習俗是怎么來的呢?原來在我國戰(zhàn)國時期,有一位非常受人愛戴的詩人和政治家——屈原自沉于汩羅江,百姓非常哀痛,紛紛涌到江邊去憑吊,后來當心憑吊的飯團被魚蝦所食,就想出用樹葉包裹飯團并外纏彩絲,慢慢地發(fā)展成了現在的粽子。
包粽子的工序也不簡單。首先要把采來的棕櫚樹葉子一條條撕開來,然后一段一段結成繩子備用,再將包粽子的粽葉提早一天洗凈并泡在水中使其變軟。第二天將糯米洗凈過濾掉多余的水,之后按家里人口味拌上醬油鹽等備用。再就準備粽子餡:有芋頭的、有肉的、還有板栗的、豆沙的……這些備好后,拿出泡好的粽葉,兩片粽葉打底,加上一勺糯米,放上自己喜歡的餡,面上再鋪一層糯米,之后用另外一張粽葉蓋上,最后用棕櫚樹葉做的繩子將整個粽子一圈一圈把它綁好,這樣一個粽子就做好了。
粽子全部做好后就把他們放進鍋里加上水先用大火煮,等水開了之后,那棕葉的香味,棕櫚樹葉的香味,還有糯米的香味,混合起來,慢慢的從鍋蓋縫隙里鉆了出來,聞著這些香味,我實在忍不住,總是一會兒就去聞聞,一會兒就過去提起鍋蓋看看,并不斷的問外婆:“熟了沒,熟了沒?”外婆笑著對我說:“等一會兒”?蓻]過多久我又跑去問外婆,外婆笑瞇瞇的說:“再等一會。”我就一直這樣子等著、盼著,總覺得時間過的很慢。
終于,外婆掀開鍋蓋,對我說:“快來快來,新鮮粽子出爐啦!”煮好的`粽子散發(fā)出了更迷人的味道,這味道如同磁石般吸引著我,拆開一個粽子咬上一口一股清香頓時間溢滿了我的口腔、沁入我的心脾……五月初五這天開始是為了紀念屈原,經過千百年后的發(fā)展今天成為了我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1
“炮竹聲中一歲時,春風送暖入屠蘇"。無數次在震耳欲聾的鞭炮聲聲,隱隱約約的,溫暖的春風拂過了我的臉頰,我太喜歡除夕這天了!
想起了回老家過年的一派忙忙碌碌的景象。一大早我爺爺就去市場買了八寶飯的材料,還買了一些干果、水果和糖果之類的零食。而我奶奶就去買了各種各樣的鞭炮、對聯(lián),福字類的。而我就家里和爸爸媽媽忙里忙外的家務活,大家都各忙各活的。
爺爺買的八寶飯的材料,雖然看上去有點難看,但做出來那可絕對是色香味俱全,想做好一道八寶飯必須要下點功夫,首先是扯糯米蒸熟,加入糖、桂花、紅棗、薏米、蓮子、桂圓肉等果料,蒸熟后再澆上糖汁就算弄好了。那糯米飯就像個大胖小子一樣白白胖胖、可可愛愛的,這也象征著團團圓圓的意思。忙碌了一整天,全家人把該做的,該打掃的活都做完了。
晚上,我們吃飯之前要做的就是拜一下祖先,要先把酒、菜、放桌子上擺好,點上蠟燭,再把門打開,然后還要在地上放了兩個大鐵鍋,在大鐵鍋里燒了一些紙錢,燒幾支香,每個人都拜幾下并說出自己的新年愿望和叫菩薩保佑,才開始吃年夜飯。
一開始我并不明白為什么要在除夕吃年夜飯的,我就去問媽媽。媽媽說:“年夜飯的'寓意是吉祥如意、幸福美滿、團團圓圓!崩^而又說“年夜飯指的是一年到尾的闔家團聚,其最重要的是一家人也開開心心的在一起聚餐,這樣才表現出一個家庭之間的互敬互愛。"
到了八點后,外面有許多小朋友興高采烈地放煙花,五光十色的煙花把天空點綴的如同白晝一般。我也拿出煙花來,用火點燃了導火線,灰色的導火線“嗖”的一聲噴出了紅色的火花,煙火噴涌而出,我仰望星空,看著時而紅、時而黃、時而綠……的煙火,我心里開心地拍起手掌來。那煙火好似一顆顆流星從天而降。又好似一只只螢火蟲,照亮了美好的除夕之夜。更似一朵朵繁花,把整個天空照得五彩繽紛。
這就是我家鄉(xiāng)的除夕,忙碌而豐富多彩,令人期待!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2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每到端午節(jié),我的家鄉(xiāng)——浙江金華有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著船,在江面上不停地來回穿梭,打撈屈原的真身。有幾位漁夫拿出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用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這些都發(fā)展成了今天的端午習俗。
要說到賽龍舟,我永遠也忘不了那激動人心的場面……
五月初五那天,人們早早地起床,都不約而同地匯集到了婺江邊。比賽還沒有開始,岸邊就早已人山人海,人聲鼎沸了!人們已經把長長的一條江岸圍了里外三層!我和媽媽為了找一個好位置,還差點擠破了腦袋呢!比賽開始了!人們都懷著激動的心情朝東邊眺望著!斑恕恕耍 睆逆慕倪h處漸漸傳來了低沉的鼓聲,中間還夾雜著鏗鏘有力的口號聲。近了,更近了!我能隱隱約約地看見五六只龍舟飛快地向這邊駛過來,越來越大越來越清晰。
龍舟的龍頭高高揚著,滿身閃著五彩的光芒,就像騰云駕霧的祥龍。劃舟的壯漢們口中喊著響亮的口號,手里的動作整齊劃一。幾只船的速度不分上下,你追我趕,人借龍形,龍具人神,一條條矯健的`巨龍在江面上激起了一排排白色的浪花。身后的人群歡呼著,為自己的龍舟隊鼓掌加油。相機和手機拍照的聲音響個不停,大家都想留住這難忘的鏡頭。龍舟在經過我們面前的一剎那,我甚至看到劃舟的壯漢胳膊上繃緊的肌肉和擂鼓手額頭上流下的豆大的汗珠。
不難看出,他們已經很累了,龍舟的速度也慢了下來,但他們還是堅持著,用口號來鼓舞自己,一鼓作氣,沖向終點!在婺江上,這可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比賽結束了,人群慢慢地“退”了下去,江岸邊漸漸安靜了下來,我和媽媽在岸邊散步,岸邊的廣播里一遍又一遍地播放著屈原的故事和端午節(jié)的歷史……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3
清晨,街上傳來了一首老歌:“賣湯圓,賣湯圓,小二的湯圓是甜又甜……”我突然想起來:原來今天是元宵節(jié)!
我的家鄉(xiāng)位于安徽省西北部的一個小縣城——渦陽。被稱為“道德之鄉(xiāng)”,此地人杰地靈、民風淳樸,有很多先輩們留下的傳統(tǒng)習俗。而今天就是元宵節(jié),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家鄉(xiāng)的習俗。
早上,天蒙蒙亮,大人們就起床,來給家人們準備一份元宵節(jié)特別的早餐——湯圓,說起它,那可是很多人的心頭之愛。即便是嘴巴上長了許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起湯圓,也是嘴里立刻就生出一種濃郁的黑芝麻的甜香呢。
吃完湯圓,大家便紛紛出發(fā),尤其是出嫁了的女孩子,都要回到娘家,給自己的'父母送大雁,說起這個習俗,那可有點兒年頭了。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崇山南麓有一個姑娘,非常孝順,在閏月年里,中原大地鬧饑荒,姑娘怕父母挨餓,就把家里僅有的一點小米帶了去探望父母。路上,姑娘一不小心跌落山崖,醒來時,提斗里的小米已經被啄光了。姑娘嚎啕大哭,哭著哭著就睡著了。隱約覺著有個聲音在叫,睜眼一看,看到提斗里有一對銀灰色的大雁,怎么也趕不走。心想:莫非這是天意。姑娘就帶著它們回到了村莊。到了村莊,才發(fā)現村里鬧起了瘟疫,自己的父母危在旦夕,姑娘便把烹制好的雁肉、雁湯給父母喝下,不到半碗飯的功夫,父母就醒了過來,姑娘又把余下的湯肉分給了鄉(xiāng)親們。第二天瘟疫即退。
從此以后,每逢正月十六,出嫁的女兒都會在前一天送大雁瞧娘家。但大雁畢竟是珍禽,人們就用面制成大雁形狀,借以正月十五求吉利,驅瘟疫,為父母消災。
吃了晚飯,大街上燈火通宵,人們便去逛廟會,孩子們穿著新衣裳,提著各式各樣的花燈,放著傳統(tǒng)的歌曲,有的是兔子的,有的是大龍,有的會唱歌……大人們則在欣賞花燈,談論著新的一年,也不忘給孩子們買些吃的:冰糖葫蘆、炸串、烤香腸……這可大飽了孩子們的口福,看著這幅景象,嘴里湯圓好像更甜了。
這就是我家鄉(xiāng)的元宵節(jié),一個充滿歡樂和幸福的日子,傳統(tǒng)習俗一定會在我們的努力下得以傳承。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4
我的家鄉(xiāng)在四川成都,在那兒過新年是我最開心的事情,因為這期間有我最惦記的新年風俗——“年前灌香腸,團圓飯吃香腸”。
在我看來,川味香腸是年夜飯中最亮眼的存在。最地道的川味香腸不能直接用水煮熟。先用溫水浸泡20分鐘,讓已經曬干的香腸吸夠水份,變得松軟,然后整段地放入蒸籠里。四川的'蒸籠大多用竹子編成,蒸好的香腸隱隱約約帶著一些竹子的清香味。蓋上蒸籠蓋,隔水蒸30分鐘,再斜斜地切片擺在盤中。只見每一片橢圓形的臘腸晶瑩剔透,紅色瘦肉和透亮的肥肉相互交織在一起,偶爾還點綴著小半粒兒花椒鑲嵌在中間。一陣麻香味兒隨著臘腸上的騰騰熱氣飄散開,讓我禁不住流口水了。夾一片香腸,合著一口米飯,一口咬下去!罢嫦!不咸不膩,還有一點點四川特有的麻味兒,融合這軟糯的米香和肉香,果真是令人沉醉的味道。
看著我眉開眼笑的吃著香腸,奶奶開始給我科普香腸的做法。首先,要做好香腸就得選好肉。奶奶總是起個大早,從菜市場原來最新鮮的梅花肉(四川叫做肩胛肉),是長在豬脖頸上面的那部分肉,肥瘦兼達。豬肉先切薄片,再拌上蔥姜、料酒和醬油等調料,接著加入一些香糯米粉,淋上香油,隨后放入食鹽,撒上幾顆碾碎了的花椒,然后開始用筷子攪拌。一邊攪拌一邊加入蛋清,讓各種材料不容易散開。準備好肉餡,奶奶開始準備腸衣。她將干凈腸衣套在家用絞肉機的管口上,套到末端的時候,放凈空氣,用線頭扎緊。接著,將肉餡放入材料入口,輕輕轉動絞肉機,齒輪攪碎了肉餡并且推動著肉丁兒一點點灌入腸衣。奶奶拿著細棉繩,每隔一段就給灌的滿滿的肉腸扎個小結。最后,奶奶將灌好的香腸掛在日照好又通風陽臺上晾曬,大約十五天左右,我就有口福嘗到最新鮮出爐的美味啦。
四川香腸帶著獨有的香味彌漫在團圓飯的飯桌上,微醺著一張張笑臉。這就是我最愛的四川風俗。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5
每當別人問起我來自哪時,我都會驕傲地告訴他們,我來自諸暨!沒錯,就是那個走出了四大美女之一西施,以畫梅而聞名于世的王冕的故鄉(xiāng)——諸暨。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諸暨的一些風俗民情吧。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
清明,天空中飄著雨絲,一個略帶哀愁的日子。每家每戶,從清明前幾天就開始籌備了,籌備些什么?無非就是清明粿了,這個外表有青色,有白色的“果子”,外形各式各樣,里面的餡兒,青的是豆沙,白的是咸菜豆腐的,制作起來尤為復雜,是諸暨人過清明節(jié)的'必需品。一個普普通通的清明粿,里面包含了太多對過世親人的思念,味道也就大不一樣了。準備好清明粿,就要去掃墓了。
點上香火、白燭,燒上紙錢、元寶,再把精心準備的清明粿擺上,說上幾句家常,再深深地鞠幾躬。細細的雨絲打在身上,不知是誰的淚滴落在人間。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節(jié),整個中國都十分重視的節(jié)日。除夕這天,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頓團圓飯,這便是一年到頭最大的慰藉吧。這頓飯在一陣爆竹聲中開始,又在這爆竹聲中結束。諸暨人年夜飯的餐桌上有什么呢:西施豆腐是頭菜,隨后有糖醋排骨,有象征著“年年有余”的清蒸魚,有傳統(tǒng)的梅菜扣肉等等。我喜歡梅菜扣肉,那誘人的排列整齊的扣肉,看得我口水直流,香味在我的鼻子中徘徊,遲遲不肯散去。其實我最愛的還是那酸酸甜甜的糖醋排骨,那美味簡直讓人無法自拔。到了臨近十二點的時候,爆竹聲又開始了,這一晚大家都選擇不睡覺,為了給自己“守歲”,還真是“一歲除”啊!
東風夜放花千樹
元宵,大街上掛滿了喜慶、鮮亮的燈籠。諸暨的一些鄉(xiāng)鎮(zhèn)上會舉行舞龍舞獅、花燈展等節(jié)目。走上街頭,大人們會在花燈前佇足觀賞,小孩則是選擇猜燈謎,不僅是為了那些精美的獎品,更是對自己猜謎本領的一個認證。還有不例外的就是吃湯圓了,家家戶戶準備的湯圓也各不相同,甜的吃膩了還可以吃咸的,自己燒的青菜湯圓,“迷道”不要太好哦!
不過,圣誕節(jié)、萬圣節(jié)這些“洋節(jié)日”越來越流行的今天,在“端午節(jié)”被鄰國霸占的今天,各地的民俗被慢慢的淡忘,這些民俗習慣,我們應該重視,不讓它們變成下一個“端午節(jié)”!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相關文章:
(經典)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04-13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08-23
(熱)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04-29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熱]01-06
(通用)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02-08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精)02-03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合集]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