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级免费看,特黄特色大片免费观看播放器,777毛片,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欧美三级一区二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人人澡人人草

《莊子》譯文

時間:2025-05-15 11:09:41 藹媚 好文 我要投稿

【優(yōu)】《莊子》譯文

  在平凡的學(xué)習(xí)生活中,我們總免不了跟文言文打交道,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離、行文簡練。為了讓更多人學(xué)習(xí)到文言文的精華,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莊子》譯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莊子》譯文 1

  《莊子》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鵀轼B,其名為鵬。鵬 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齊諧》者,志怪者也!吨C》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 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币榜R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yuǎn)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fù)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 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fēng)之積也不厚,則其負(fù)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 風(fēng)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風(fēng);背負(fù)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后乃今將圖南。 蜩與學(xué)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 之九萬里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飡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 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 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 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湯之問棘也是已。窮發(fā)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shù)千里,未有 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摶扶搖羊 角而上者九萬里,絕云氣,負(fù)青天,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 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shù)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 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xiāng),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 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nèi)外之分, 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數(shù)數(shù)然也。雖然,猶有未樹也。

  夫列子御風(fēng)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數(shù)數(shù)然也。 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 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堯讓天下于許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難乎!時雨 降矣而猶浸灌,其于澤也,不亦勞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猶尸之,吾自視缺 然。請致天下!

  許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將為名乎?名者,實 之賓也。吾將為賓乎?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歸休乎 君,予無所用天下為!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肩吾問于連叔曰:“吾聞言于接輿,大而無當(dāng),往而不反。吾驚怖其言,猶 河漢而無極也;大有逕庭,不近人情焉!边B叔曰:“其言謂何哉?”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谷,吸風(fēng)飲露,乘云 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 也!边B叔曰:“然。瞽者無以與乎文章之觀,聾者無以與乎鐘鼓之聲。豈唯形 骸有聾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猶時女也。之人也,之德也,將旁礴萬物 以為一。世蘄乎亂,孰弊弊焉以天下為事!之人也,物莫之傷,大浸稽天而不溺, 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熱。是其塵垢秕糠,將猶陶鑄堯舜者也,孰肯以物為事!” 宋人資章甫而適諸越,越人斷發(fā)文身,無所用之。堯治天下之民,平海內(nèi)之 政,往見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陽,窅然喪其天下焉。

  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非不呺然大也,我為其無用而掊之! 莊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為事?吐勚,請買其方百金。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shù)金; 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客得之,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 越人水戰(zhàn),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 絖,則所用之異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 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謂莊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 曲而不中規(guī)矩。立之途,匠者不顧。今子之言,大而無用,眾所同去也。”莊子 曰:“子獨不見貍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東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機 辟,死于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為大矣,而不能執(zhí)鼠。今子有 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于無何有之鄉(xiāng),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cè),逍遙乎 寢臥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譯文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做鯤。鯤的體積,真不知道大到幾十千里;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就叫鵬。鵬的脊背,真不知道長到幾千里;當(dāng)它振翅而飛的時候,那展開的雙翅就像天邊的云。這只鵬鳥呀,隨著海上洶涌的波濤遷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個天然的大池。 《齊諧》是一部專門記載怪異事情的書,這本書上記載說:“鵬鳥遷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擊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濤,乘著旋風(fēng)環(huán)旋飛上幾萬里的高空,憑借著六月的大風(fēng)才能離開”。

  春日林澤原野上蒸騰浮動猶如奔馬的霧氣,低空里沸沸揚揚的塵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種生物的氣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藍(lán)的,難道這就是它真正的顏色嗎?抑或是高曠遼遠(yuǎn)沒法看到它的盡頭呢?鵬鳥在高空往下看,不過也就像這個樣子罷了。 再說水匯積不深,它浮載大船就沒有力量。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處,那么小小的芥草也可以給它當(dāng)做船;而擱置杯子就粘住不動了,因為水太淺而船太大了。風(fēng)聚積的力量不雄厚,它托負(fù)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夠。所以,鵬鳥高飛九萬里,狂風(fēng)就在它的身下,然后方才憑借風(fēng)力飛行,背負(fù)青天而沒有什么力量能夠阻遏它了,然后才像現(xiàn)在這樣飛到南方去。 寒蟬與斑鳩譏笑它說:“我從地面急速起飛,碰著榆樹和檀樹的樹枝,常常飛不到而落在地上,為什么要到九萬里的高空而向南飛呢?”到迷茫的郊野去,一日內(nèi)可以往返,肚子還是飽飽的;到百里之外去,要用一整夜時間準(zhǔn)備干糧;到千里之外去,三個月以前就要準(zhǔn)備糧食。

  寒蟬和斑鳩這兩個小東西懂得什么! 小聰明趕不上大智慧,壽命短比不上壽命長。怎么知道是這樣的呢?清晨的菌類不會懂得什么是晦朔,寒蟬也不會懂得什么是春秋,這就是短壽。楚國南邊有叫冥靈的大龜,它把五百年當(dāng)做春,把五百年當(dāng)做秋;上古有叫大椿的古樹,它把八千年當(dāng)做春,把八千年當(dāng)作秋,這就是長壽?墒桥碜娴饺缃襁是以年壽長久而聞名于世,人們與他攀比,豈不可悲可嘆嗎? 商湯詢問棘的話是這樣的:“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一個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那里有一種魚,它的脊背有好幾千里,沒有人能夠知道它有多長,它的名字叫做鯤,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鵬,它的脊背像座大山,展開雙翅就像天邊的云。鵬鳥奮起而飛,翅膀拍擊急速旋轉(zhuǎn)向上的氣流直沖九萬里高空,穿過云氣,背負(fù)青天,這才向南飛去,打算飛到南方的大海。斥鴳譏笑它說:?它打算飛到哪兒去?我奮力跳起來往上飛,不過幾丈高就落了下來,盤旋于蓬蒿叢中,這也是我飛翔的極限了。而它打算飛到什么地方去呢??”這就是小與大的不同了。 所以,那些才智足以勝任一個官職,品行合乎一

  鄉(xiāng)人心愿,道德能使國君感到滿意,能力足以取信一國之人的人,他們看待自己也像是這樣哩。而宋榮子卻譏笑他們。世上的人們都贊譽他,他不會因此越發(fā)努力,世上的人們都為難他,他也不會因此而更加沮喪。他清楚地劃定自身與物外的區(qū)別,辯別榮譽與恥辱的界限,不過如此而已呀!宋榮子他對于整個社會,從來不急急忙忙地去追求什么。雖然如此,他還是未能達(dá)到最高的境界。列子能駕風(fēng)行走,那樣子實在輕盈美好,而且十五天后方才返回。列子對于尋求幸福,從來沒有急急忙忙的樣子。他這樣做雖然免除了行走的勞苦,可還是有所依憑呀。至于遵循宇宙萬物的規(guī)律,把握“六氣”的變化,遨游于無窮無盡的境域,他還仰賴什么呢!因此說,道德修養(yǎng)高尚的“至人”能夠達(dá)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脫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沒有功名和事業(yè),思想修養(yǎng)臻于完美的“圣人”從不去追求名譽和地位。

  堯打算把天下讓給許由,說:“太陽和月亮都已升起來了,可是小小的炬火還在燃燒不熄;它要跟太陽和月亮的光亮相比,不是很難嗎?季雨及時降落了,可是還在不停地澆水灌地;如此費力的人工灌溉對于整個大地的潤澤,不顯得徒勞嗎?先生如能居于國君之位天下一定會獲得大治,可是我還空居其位;我自己越看越覺得能力不夠,請允許我把天下交給你。”許由回答說:“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經(jīng)獲得了大治,而我卻還要去替代你,我將為了名聲嗎??名?是?實?所派生出來的次要東西,我將去追求這次要的東西嗎?鷦鷯在森林中筑巢,不過占用一棵樹枝;鼴鼠到大河邊飲水,不過喝滿肚子。你還是打消念頭回去吧,天下對于我來說沒有什么用處啊!廚師即使不下廚,祭祀主持人也不會越俎代庖的!” 肩吾向連叔求教:“我從接輿那里聽到談話,大話連篇沒有邊際,一說下去就回不到原來的話題上。我十分驚恐他的言談,就好像天上的銀河沒有邊際,跟一般人的言談差異甚遠(yuǎn),確實是太不近情理了!边B叔問:“他說的是些什么呢?”肩吾轉(zhuǎn)述道:“在遙遠(yuǎn)的姑射山上,住著一位神人,皮膚潤白像冰雪,體態(tài)柔美如處女,不食五谷,吸清風(fēng)飲甘露,乘云氣駕飛龍,遨游于四海之外。他的神情那么專注,使得世間萬物不受病害,年年五谷豐登。我認(rèn)為這全是虛妄之言,一點也不可信!

  連叔聽后說:“是呀!對于瞎子沒法同他們欣賞花紋和色彩,對于聾子沒法同他們聆聽鐘鼓的樂聲。難道只是形骸上有聾與瞎嗎?思想上也有聾和瞎啊!這話似乎就是說你肩吾的呀。那位神人,他的德行,與萬事萬物混同一起,以此求得整個天下的治理,誰還會忙忙碌碌把管理天下當(dāng)成回事!那樣的人呀,外物沒有什么能傷害他,滔天的大水不能淹沒他,天下大旱使金石熔化、土山焦裂,他也不感到灼熱。他所留下的塵埃以及癟谷糠麩之類的廢物,也可造就出堯舜那樣的圣賢人君來,他怎么會把忙著管理萬物當(dāng)作己任呢!” 北方的宋國有人販賣帽子到南方的越國,越國人不蓄頭發(fā)滿身刺著花紋,沒什么地方用得著帽子。堯治理好天下的百姓,安定了海內(nèi)的政局,到姑射山上、汾水北面,去拜見四位得道的高士,不禁悵然若失,忘記了自己居于治理天下的地位。 惠子對莊子說:“魏王送我大葫蘆種子,我將它培植起來后,結(jié)出的果實有五石容積。

  用大葫蘆去盛水漿,可是它的堅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壓力。把它剖開做瓢也太大了,沒有什么地方可以放得下。這個葫蘆不是不大呀,我因為它沒有什么用處而砸爛了它!鼻f子說:“先生實在是不善于使用大東西啊!宋國有一善于調(diào)制不皸手藥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絲絮為職業(yè)。有個游客聽說了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價收買他的藥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們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絲絮,所得不過數(shù)金,如今一下子就可賣得百金。還是把藥方賣給他吧。?游客得到藥方,來游說吳王。正巧越國發(fā)難,吳王派他統(tǒng)率部隊,冬天跟越軍在水上交戰(zhàn),大敗越軍,吳王劃割土地封賞他。能使手不皸裂,藥方是同樣的,有

  的人用它來獲得封賞,有的人卻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絲絮,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如今你有五石容積的大葫蘆,怎么不考慮用它來制成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卻擔(dān)憂葫蘆太大無處可容?看來先生你還是心竅不通啊!” 惠子又對莊子說:“我有棵大樹,人們都叫它?樗?。它的樹干卻疙里疙瘩,不符合繩墨取直的要求,它的樹枝彎彎扭扭,也不適應(yīng)圓規(guī)和角尺取材的需要。雖然生長在道路旁,木匠連看也不看,F(xiàn)今你的言談,大而無用,大家都會鄙棄它的!鼻f子說:“先生你沒看見過野貓和黃鼠狼嗎?低著身子匍伏于地,等待那些出洞覓食或游樂的小動物。一會兒東,一會兒西,跳來跳去,一會兒高,一會兒低,上下竄越,不曾想到落入獵人設(shè)下的機關(guān),死于獵網(wǎng)之中。再有那斄牛,龐大的身體就像天邊的云;它的本事可大了,不過不能捕捉老鼠。如今你有這么大一棵樹,卻擔(dān)憂它沒有什么用處,怎么不把它栽種在什么也沒有生長的地方,栽種在無邊無際的曠野里,悠然自得地徘徊于樹旁,優(yōu)游自在地躺臥于樹下。大樹不會遭到刀斧砍伐,也沒有什么東西會去傷害它。雖然沒有派上什么用場,可是哪里又會有什么困苦呢?”

  《莊子》譯文 2

  原文: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今爾出于崖涘,觀于大海,乃知爾丑,爾將可與語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春秋不變,水旱不知。此其過江河之流,不可為量數(shù)。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氣于陰陽,吾在于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nèi),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號物之?dāng)?shù)謂之萬,人處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此其比萬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馬體乎?五帝之所連,三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盡此矣!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語之以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于水乎?”

  譯文:

  秋天里山洪按照時令洶涌而至,眾多大川的水流匯入黃河,河面寬闊波濤洶涌,兩岸和水中沙洲之間連牛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認(rèn)為天下一切美好的東西全都聚集在自己這里;河神順著水流向東而去,來到北海邊,面朝東邊一望,看不見大海的盡頭;于是河神方才改變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對著海神仰首慨嘆道:“俗語有這樣的說法,‘聽到了上百條道理,便認(rèn)為天下再沒有誰能比得上自己’的,說的就是我這樣的人了。而且我還曾聽說過孔丘懂得的東西太少、伯夷的高義不值得看重的話語,開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親眼看到了你是這樣的浩淼博大、無邊無際,我要不是因為來到你的門前,真可就危險了,我必定會永遠(yuǎn)受到修養(yǎng)極高的人的恥笑!

  海神說:“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們談?wù)摯蠛,是因為受到生活空間的限制;夏天的蟲子,不可能跟它們談?wù)摫鶅,是因為受到生活時間的限制;鄉(xiāng)曲之土,不可能跟他們談?wù)摯蟮,是因為教養(yǎng)的束縛;如今你從河岸邊出來,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鄙陋,你將可以參與談?wù)摯蟮懒;天下的水面,沒有什么比海更大的,千萬條河川流歸大海,不知道什么時候才會停歇而大海卻從不會滿溢;海底的尾閭泄漏海水,不知道什么時候才會停止而海水卻從不曾減少;無論春天還是秋天不見有變化,無論水澇還是干旱不會有知覺。這說明大海遠(yuǎn)遠(yuǎn)超過了江河的水流,不能夠用數(shù)量來計算?墒俏覐牟辉虼硕詽M,自認(rèn)為從天地那里承受到形體并且從陰和陽那里稟承到元氣,我存在于天地之間,就好像一小塊石子、一小塊木屑存在于大山之中。我正以為自身的存在實在渺小,又哪里會自以為滿足而自負(fù)呢?想一想,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間,不就像小小的石間孔隙存在于大澤之中嗎?再想一想,中原大地存在于四海之內(nèi),不就像細(xì)碎和米粒存在于大糧倉里嗎?號稱事物的數(shù)字叫做萬,人類只是萬物中的一種;人們聚集于九州,糧食在這里生長,舟車在這里通行,而每個人只是眾多人群中的一員;一個人他比起萬物,不就像是毫毛之末存在于整個馬體嗎?五帝所續(xù)連的,三王所爭奪的,仁人所憂患的,賢才所操勞的,全在于這毫末般的天下呢!伯夷辭讓它而博取名聲,孔丘談?wù)撍@示淵博,這大概就是他們的自滿與自傲;不就像你先前在河水暴漲時的洋洋自得嗎?”

  《莊子》譯文 3

  【原文】

  說:徐無鬼因女商見魏武侯,武侯勞之曰:“先生病矣!苦于山林之勞,故乃肯見于寡人!

  徐無鬼曰:“我則勞于君,君有何勞于我!君將盈耆欲,長好惡,則性命之情病矣;君將黝耆欲,好惡,則耳目病矣。我將勞君,君有何勞于我!”武侯超然不對。少焉,徐無鬼曰:“嘗語君,吾相狗也。下之質(zhì)執(zhí)飽而止,是貍德也;中之質(zhì)若視日,上之質(zhì)若亡其一。吾相狗,又不若 吾相馬也。吾相馬,直者中繩,曲者中鉤,方者中矩,圓者中規(guī),是國馬也,而未若天下馬也。天下馬有成材,若恤若失,若喪 其一,若是者,超軼絕塵,不知其所!蔽浜畲髳偠。

  徐無鬼出,女商曰:“先生獨何以說吾君乎?吾所以說吾君者,橫說之則以詩書禮樂,從說之則以金板六弢,奉事而大有功者不可為數(shù), 而吾君未嘗啟齒。今先生何以說吾君,使吾君說若此乎?”徐無鬼曰:“吾直告之吾相狗馬耳!迸淘唬骸叭羰呛?”曰:“子不聞夫越之流人乎?去國數(shù)日,見其所知而喜;去國旬月,見所嘗見于國中者喜;及期年也,見似人者而喜矣;不亦去人滋久, 思人滋深乎?夫逃虛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逕,踉位其空,聞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又況乎昆弟親戚之謦欬其側(cè)者乎!久 矣夫,莫以真人之言謦欬吾君之側(cè)乎!”

  【譯文】

  徐無鬼靠女商的引薦得見魏武侯,武侯慰問他說:“先生一定是極度困憊了!為隱居山林的勞累所困苦,所以方才肯前來會見我!毙鞜o鬼說:“我是來慰問你的, 你對于我有什么慰問!你想要滿足嗜好和欲望,增多喜好和憎惡,那么性命攸關(guān)的心靈就會弄得疲憊不堪;你想要廢棄嗜好和欲望,退卻喜好和憎惡,那么耳目的享 用就會困頓乏厄。我正打算來慰問你,你對于我有什么可慰問的!”武侯聽了悵然若失,不能應(yīng)答。

  不一會兒,徐無鬼說:“請讓我告訴你,我善于觀察狗的體態(tài)以確定它們的優(yōu)劣。下等品類的狗只求填飽肚子也就算了,這是跟野貓一樣的稟性;中等品類的狗好像 總是凝視上方,上等品類的狗便總像是忘掉了自身的存在。我觀察狗,又不如我觀察馬。我觀察馬的體態(tài),直的部分要合于墨線,彎的部分要合于鉤弧,方的部分要 合于角尺,圓的部分要合于圓規(guī),這樣的馬就是國馬,不過還比不上天下最好的馬。天下最好的馬具有天生的材質(zhì),或緩步似有憂慮或奔逸神采奕奕,總像是忘記了自身的存在,超越馬群疾如狂風(fēng)把塵土遠(yuǎn)遠(yuǎn)留在身后,卻不知道這樣高超的本領(lǐng)從哪里得來。”魏武侯聽了高興得笑了起來。

  徐無鬼走出宮廷,女商說:“先生究竟是用什么辦法使國君高興的呢?我用來使國君高興的辦法是,從遠(yuǎn)處說向他介紹詩、書、禮、樂,從近處說向他談?wù)撎?法。侍奉國君而大有功績的人不可計數(shù),而國君從不曾有過笑臉。如今你究竟用什么辦法來取悅國君,竟使國君如此高興呢?”徐無鬼說:“我只不過告訴他我怎么 相狗、相馬罷了!迸陶f:“就是這樣嗎?”徐無鬼說:“你沒有聽說過越地流亡人的故事嗎?離開都城幾天,見到故交舊友便十分高興;離開都城十天整月,見 到在國都中所曾經(jīng)見到過的人便大喜過望;等到過了一年,見到好像是同鄉(xiāng)的人便欣喜若狂;不就是離開故人越久,思念故人的情意越深嗎?逃向空曠原野的人,叢 生的野草堵塞了黃鼠狼出入的路徑,卻能在雜草叢中的空隙里跌跌撞撞地生活,聽到人的腳步聲就高興起來,更何況是兄弟親戚在身邊說笑呢?很久很久了,沒有誰 用真人純樸的話語在國君身邊說笑了啊!”

  《莊子》譯文 4

  【原文】

  河伯曰:“然則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

  北海若曰:“否。夫物,量無窮(1),時無止(2),分無常(3),終始無故(4)。是故大知觀于遠(yuǎn)近(5),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無窮,證曏今故(6),故遙而不悶(7),掇而不跂(8),知時無止;察乎盈虛,故得而不喜,失而不憂,知分之無常也;明乎坦涂(9),故生而不說(10),死而不禍,知終始之不可故也。計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時,不若未生之時;以其至小求窮其至大之域(11),是故迷亂而不能自得也。由此觀之,又何以知豪末之足以定至細(xì)之倪(12)?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窮至大之域?”

  【譯文】

  河神說:“這樣,那么我把天地看作是最大把毫毛之末看作是最小,可以嗎?”

  海神回答:“不可以。萬物的量是不可窮盡的,時間的推移是沒有止境的,得與失的稟分沒有不變的常規(guī),事物的終結(jié)和起始也沒有定因。所以具有大智的人觀察事物從不局限于一隅,因而體積小卻不看作就是少,體積大卻不看作就是多,這是因為知道事物的量是不可窮盡的;證驗并明察古往今來的各種情況,因而壽命久遠(yuǎn)卻不感到厭倦,生命只在近前卻不會企求壽延,這是因為知道時間的推移是沒有止境的;洞悉事物有盈有虛的規(guī)律,因而有所得卻不歡欣喜悅,有所失也不悔恨憂愁,這是因為知道得與失的稟分是沒有定規(guī)的;明了生與死之間猶如一條沒有阻隔的平坦大道,因而生于世間不會倍加歡喜,死離人世不覺禍患加身,這是因為知道終了和起始是不會一成不變的。算算人所懂得的知識,遠(yuǎn)遠(yuǎn)不如他所不知道的東西多,他生存的時間,也遠(yuǎn)遠(yuǎn)不如他不在人世的時間長;用極為有限的智慧去探究沒有窮盡的境域,所以內(nèi)心迷亂而必然不能有所得!由此看來,又怎么知道毫毛的末端就可以判定是最為細(xì)小的限度呢?又怎么知道天與地就可以看作是最大的境域呢?”

  《莊子》譯文 5

  原文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jīng)首》之會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盍至此乎?”

  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jìn)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導(dǎo)大窾,因其固然,技經(jīng)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shù)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彼節(jié)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雖然,每至于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yǎng)生焉。”

  譯文

  廚師給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觸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腳所踩的地方,膝蓋所頂?shù)牡胤,嘩嘩作響,進(jìn)刀時豁豁地,沒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湯時)《桑林》舞樂的節(jié)拍,又合乎(堯時)《經(jīng)首》樂曲的節(jié)奏。

  梁惠王說:“嘻,好。。憬馀5模┘夹g(shù)怎么竟會高超到這種程度?”

  廚師放下刀回答說:“我所追求的,是(事物的)規(guī)律,(已經(jīng))超過(一般的)技術(shù)了。開始我宰牛的時候,眼里所看到的沒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后,不再能見到整頭的牛了,F(xiàn)在,我憑精神和牛接觸,而不用眼睛去看,視覺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動。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結(jié)構(gòu),擊入牛體筋骨(相接的)縫隙,順著(骨節(jié)間的)空處進(jìn)刀,依照牛體本來的構(gòu)造,筋脈經(jīng)絡(luò)相連的地方和筋骨結(jié)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過,更何況大骨呢!技術(shù)好的廚師每年更換一把刀,(是用刀硬)割斷筋肉;一般的廚師每月(就得)更換一把刀,(是用刀)砍斷骨頭。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殺的牛有幾千頭了,但刀刃(鋒利)就像剛在磨刀石上磨過一樣。那牛的骨節(jié)有間隙,而刀刃很薄;把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節(jié)),空間寬綽,這對于刀刃運轉(zhuǎn)必然很有余地。因此,十九年來,刀刃還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即使這樣,每當(dāng)碰到(筋骨)交錯聚結(jié)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難下刀,就格外小心謹(jǐn)慎,目光因此而集中,動作因此而放緩。動起刀來非常輕,豁啦一聲,(牛的骨和肉一下子)解開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樣。(我)提著刀站立起來,為此舉目四望,為此悠然自得,心滿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凈,收藏起來!

  梁惠王說:“好!我聽了廚師的這番話,懂得了養(yǎng)生的道理了!

  注釋

  ①履:踩。

 、谯p(yǐ):指一條腿的膝蓋頂住。

 、垌梗╤u。┫舐曉~,嘩的一聲。

 、茯d(huō)然:比砉然更大的響聲。

 、葜校汉虾酢

 、迺阂艄(jié),節(jié)奏。

 、哌M(jìn):超過。

 、囗剩▁íng):磨刀石。

  《莊子》譯文 6

  【原文】

  秋水時至(1),百川灌河(2);涇流之大(3),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4)。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5),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6)。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7),望洋向若而嘆曰(8):“野語有之曰(9),‘聞道百(10),以為莫己若’者(11),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12),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13)。”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語于海者(14),拘于虛也(15);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16);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17),束于教也。今爾出于崖涘,觀于大海,乃知爾丑(18),爾將可與語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19);尾閭泄之(20),不知何時已而不虛;春秋不變,水旱不知。此其過江河之流,不可為量數(shù)(21)。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22),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氣于陰陽(23),吾在于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24)?計中國之在海內(nèi)(25),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26)?號物之?dāng)?shù)謂之萬(27),人處一焉;人卒九州(28),谷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29);此其比萬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馬體乎(30)?五帝之所連(31),三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32),盡此矣!伯夷辭之以為名(33),仲尼語之以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于水乎(34)?”

  【譯文】

  秋天里山洪按照時令洶涌而至,眾多大川的水流匯入黃河,河面寬闊波濤洶涌,兩岸和水中沙洲之間連牛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認(rèn)為天下一切美好的東西全都聚集在自己這里。河神順著水流向東而去,來到北海邊,面朝東邊一望,看不見大海的盡頭。于是河神方才改變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對著海神仰首慨嘆道:“俗語有這樣的道法,‘聽到了上百條道理,便認(rèn)為天下再沒有誰能比得上自己’的,道的就是我這樣的人了。而且我還曾聽道過孔丘懂得的東西太少、伯夷的高義不值得看重的話語,開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親眼看到了你是這樣的浩淼博大、無邊無際,我要不是因為來到你的門前,真可就危險了,我必定會永遠(yuǎn)受到修養(yǎng)極高的人的恥笑。”

  海神道:“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們談?wù)摯蠛,是因為受到生活空間的限制;夏天的蟲子,不可能跟它們談?wù)摫鶅,是因為受到生活時間的限制;鄉(xiāng)曲之土,不可能跟他們談?wù)摯蟮,是因為教養(yǎng)的束縛。如今你從河岸邊出來,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鄙陋,你將可以參與談?wù)摯蟮懒。天下的水面,沒有什么比海更大的,千萬條河川流歸大海,不知道什么時候才會停歇而大海卻從不會滿溢;海底的尾閭泄漏海水,不知道什么時候才會停止而海水卻從不曾減少;無論春天還是秋天不見有變化,無論水澇還是干旱不會有知覺。這道明大海遠(yuǎn)遠(yuǎn)超過了江河的水流,不能夠用數(shù)量來計算?墒俏覐牟辉虼硕詽M,自認(rèn)為從天地那里承受到形體并且從陰和陽那里稟承到元氣,我存在于天地之間,就好像一小塊石子、一小塊木屑存在于大山之中。我正以為自身的存在實在渺小,又哪里會自以為滿足而自負(fù)呢?想一想,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間,不就像小小的石間孔隙存在于大澤之中嗎?再想一想,中原大地存在于四海之內(nèi),不就像細(xì)碎和米粒存在于大糧倉里嗎?號稱事物的數(shù)字叫做萬,人類只是萬物中的一種;人們聚集于九州,糧食在這里生長,舟車在這里通行,而每個人只是眾多人群中的一員;一個人他比起萬物,不就像是毫毛之末存在于整個馬體嗎?五帝所續(xù)連的,三王所爭奪的,仁人所憂患的,賢才所操勞的,全在于這毫末般的天下呢!伯夷辭讓它而博取名聲,孔丘談?wù)撍@示淵博,這大概就是他們的自滿與自傲;不就像你先前在河水暴漲時的洋洋自得嗎?”

  《莊子》譯文 7

  原文

  惠子相(xiàng)梁,莊子往見之;蛑^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鹓鶵(yuān chú ),子知之乎?夫(fú)鹓雛(yuān chú)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lǐ)泉不飲。于是鴟(chī)得腐鼠,鹓雛(yuān chú)過之,仰而視之曰:‘嚇 (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國嚇我邪(yé)?”

  譯文

  惠子在梁國當(dāng)宰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子說:“莊子到梁國來,想(或就要)取代你做宰相!庇谑腔葑臃浅(dān)心,在國都搜捕三天三夜。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鹓雛(yuān chú),你知道它嗎?鹓雛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這時,一只貓頭鷹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yuān chú)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鹓雛(yuān chú),發(fā)出‘嚇’的怒斥聲。難道現(xiàn)在你想用你的梁國(相位)來威嚇我嗎?”

  《莊子》譯文 8

  莊子《秋水》原文

  秋水時至(1),百川灌河(2),涇流之大(3),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4)。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5),以為天下之美為盡在己(6)。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7),望洋向若而嘆曰(8):“野語有之曰(9),‘聞道百(10),以為莫己若’者(11),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12),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13)!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語于海者(14),拘于虛也(15);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16);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17),束于教也。今爾出于崖涘,觀于大海,乃知爾丑(18),爾將可與語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19);尾閭泄之(20),不知何時已而不虛;春秋不變,水旱不知。此其過江河之流,不可為量數(shù)(21)。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22),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氣于陰陽(23),吾在于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24)?計中國之在海內(nèi)(25),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26)?號物之?dāng)?shù)謂之萬(27),人處一焉;人卒九州(28),谷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29);此其比萬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馬體乎(30)?五帝之所連(31),三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32),盡此矣!伯夷辭之以為名(33),仲尼語之以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于水乎(34)?”

  莊子《秋水》譯文

  秋天里山洪按照時令洶涌而至,眾多大川的水流匯入黃河,河面寬闊波濤洶涌,兩岸和水中沙洲之間連牛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高興地自得其樂,認(rèn)為天下一切美好的東西全都聚集在自己這里。河神順著水流向東而去,來到北海邊,面朝東邊一望,看不見大海的盡頭。于是河神方才改變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對著海神仰首慨嘆道:“俗語有這樣的說法,‘懂得了上百條道理,便認(rèn)為天下再沒有誰能比得上自己’的,說的就是我這樣的人了。而且我還曾聽說過有人認(rèn)為孔丘懂得的東西太少、伯夷的高義不值得看重的話語,開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親眼看到了你是這樣的浩淼博大、無邊無際,我要不是因為來到你的門前,真可就危險了,我必定會永遠(yuǎn)受到修養(yǎng)極高的人的恥笑!

  海神說:“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們談?wù)摯蠛,是因為受到生活空間的限制;夏天的蟲子,不可能跟它們談?wù)摫鶅,是因為受到生活時間的限制;鄙陋的人,不可能跟他們談?wù)摯蟮,是因為教養(yǎng)的束縛。如今你從河岸邊出來,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鄙陋,你將可以參與談?wù)摯蟮懒。天下的水面,沒有什么比海更大的,千萬條河川流歸大海,不知道什么時候才會停歇而大海卻從不會滿溢;海底的尾閭泄漏海水,不知道什么時候才會停止而海水卻從不曾減少;無論春天還是秋天不見有變化,無論水澇還是干旱不會有知覺。這說明大海遠(yuǎn)遠(yuǎn)超過了江河的水流,不能夠用數(shù)量來計算?墒俏覐牟辉虼硕詽M,自認(rèn)為從天地那里承受到形體并且從陰和陽那里稟承到元氣,我存在于天地之間,就好像一小塊石子、一小塊木屑存在于大山之中。我正以為自身的存在實在渺小,又哪里會自以為滿足而自負(fù)呢?想一想,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間,不就像小小的石間孔隙存在于大澤之中嗎?再想一想,中原大地存在于四海之內(nèi),不就像細(xì)碎和米粒存在于大糧倉里嗎?號稱事物的數(shù)字叫做萬,人類只是萬物中的一種;人們聚集于九州,糧食在這里生長,舟車在這里通行,而每個人只是眾多人群中的一員;一個人他比起萬物,不就像是毫毛之末存在于整個馬體嗎?五帝所續(xù)連的,三王所爭奪的,仁人所憂患的,賢才所操勞的,全在于這毫末般的天下呢!伯夷辭讓它而博取名聲,孔丘談?wù)撍@示淵博,這大概就是他們的自滿與自傲;不就像你先前在河水暴漲時的洋洋自得嗎?”

  莊子簡介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莊氏,名周,字子休(一說子沐),宋國蒙人 。曾作過漆園吏。生活貧窮困頓,卻鄙棄榮華富貴、權(quán)勢名利,力圖在亂世保持獨立的人格,追求逍遙無待的精神自由。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xué)家、文學(xué)家,是道家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學(xué)思想的繼承者和發(fā)展者,先秦莊子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學(xué)說涵蓋著當(dāng)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歸依于老子的哲學(xué)。后世將他與老子并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xué)為“老莊哲學(xué)”。

  鑒于莊子在中國文學(xué)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貢獻(xiàn),封建帝王尤為重視,在唐開元二十五年莊子被詔號為“南華真人”,后人即稱之為“南華真人”,《莊子》一書也被稱為《南華經(jīng)》。其文章具有濃厚的浪漫色彩,對后世文學(xué)有很大影響。

  他的思想包含著樸素辯證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無為”,認(rèn)為一切事物都在變化,他認(rèn)為“道”是“先天生地”的,從“道未始有封”莊子主要認(rèn)為自然的比人為的要好提倡無用,認(rèn)為大無用就是有用,就象“ 一棵難看的樹大家認(rèn)為它無用,有一個木匠他要找一棵樹作房梁 ,但這棵樹太彎了,沒法做房梁。第二個木匠找樹做磨的握柄要彎的,但這棵樹太難看了,又沒辦法,第三個木匠要做車轱轆,但這棵樹長得不行,從某方面講是無用的,但從莊子的角度看,無用就是有用,大無用就是大有作為,所以莊子提倡無用精神(即“道”是無界限差別的),屬主觀唯心主義體系!暗馈币彩瞧湔軐W(xué)的基礎(chǔ)和最高范疇,即使關(guān)于世界起源和本質(zhì)的觀念,又是之人認(rèn)識境界。主張“無為”,放棄一切妄為。認(rèn)為一切事物的本質(zhì)雖然有著千差萬別的特點,但其“一”本同,安時處順,逍遙無待,窮天理、盡道性,以至于命。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反對一切社會制度,擯棄一切假慈、假仁,假意等大偽。

  《莊子》在哲學(xué)、文學(xué)上都有較高研究價值。研究中國哲學(xué),不能不讀《莊子》;研究中國文學(xué),也不能不讀《莊子》。魯迅先生說過:“其文汪洋辟闔,儀態(tài)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保ā稘h文學(xué)史綱要》)名篇有《逍遙游》、《齊物論》、《養(yǎng)生主》等,《養(yǎng)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為后世傳誦。

  《莊子》譯文 9

  【原文】

  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1);葑釉唬骸芭c人居(2),長子老身(3),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概然(4)!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5)。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人且偃然寢于巨室(6),而我噭噭然隨而哭之(7),自以為不通乎命(8),故止也!

  【譯文】

  莊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往表示吊唁,莊子卻正在分開雙腿像簸箕一樣坐著,一邊敲打著瓦缶一邊唱歌;葑诱f:“你跟死去的妻子生活了一輩子,生兒育女直至衰老而死,人死了不傷心哭泣也就算了,又敲著瓦缶唱起歌來,不也太過分了吧!”

  莊子說:“不對哩。這個人她初死之時,我怎么能不感慨傷心呢!然而仔細(xì)考察她開始原本就不曾出生,不只是不曾出生而且本來就不曾具有形體,不只是不曾具有形體而且原本就不曾形成元氣。夾雜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變化而有了元氣,元氣變化而有了形體,形體變化而有了生命,如今變化又回到死亡,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運行一樣。死去的那個人將安安穩(wěn)穩(wěn)地寢臥在天地之間,而我卻嗚嗚地圍著她啼哭,自認(rèn)為這是不能通曉于天命,所以也就停止了哭泣。”

  《莊子》譯文 10

  鄭有神巫曰季咸①,知人之死生存亡、禍福壽夭,期以歲月旬日②,若神。鄭人見之,皆棄而走。列子見之而心醉③,歸,以告壺子,曰:“始吾以夫子之道為至矣,則又有至焉者矣!眽刈釉唬骸拔崤c汝既其文④,未既其實⑤,而固得道與?眾雌而無雄,而又奚卵焉⑥!而以道與世亢⑦,必信,夫故使人得而相汝。嘗試與來,以予示之。”

  明日,列子與之見壺子。出而謂列子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不以旬?dāng)?shù)矣⑧!吾見怪焉,見濕灰焉⑨。”列子入,泣涕沾襟以告壺子。壺子曰:鄉(xiāng)吾示之以地文⑩,萌乎不震不正(11)。是殆見吾杜德機也(12)。嘗又與來!

  明日,又與之見壺子。出而謂列子曰:“幸矣,子之先生遇我也!有瘳矣(13),全然有生矣(14)!吾見其杜權(quán)矣(15)!绷凶尤耄愿鎵刈。壺子曰:“鄉(xiāng)吾示之以天壤(16),名實不入(17),而機發(fā)于踵(18)。是殆見吾善者機也(19)。嘗又與來!

  明日,又與之見壺子。出而謂列子曰:“子之先生不齊(20),吾無得而相焉。試齊,且復(fù)相之!绷凶尤,以告壺子。壺子曰:“鄉(xiāng)吾示之以太沖莫勝(21)。是殆見吾衡氣機也(22)。鯢桓之審為淵(23),止水之審為淵,流水之審為淵。淵有九名,此處三焉(24)。嘗又與來。”

  明日,又與之見壺子。立未定,自失而走(25)。壺子曰:“追之!”列子追之不及,反,以報壺子曰:“已滅矣(26),已失矣,吾弗及已。”壺子曰:“鄉(xiāng)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27)。吾與之虛而委蛇(28),不知其誰何(29),因以為弟靡(30),因以為波流(31),故逃也。”

  然后列子自以為未始學(xué)而歸(32),三年不出。為其妻爨(33),食豕如食人(34)。于事無與親(35),雕琢復(fù)樸(36),塊然獨以其形立(37)。紛而封哉(38),一以是終(39)。

  【譯文】

  鄭國有個占卜識相十分靈驗的巫師,名叫季咸,他知道人的生死存亡和禍福壽夭,所預(yù)卜的年、月、旬、日都準(zhǔn)確應(yīng)驗,仿佛是神人。鄭國人見到他,都擔(dān)心預(yù)卜死亡和兇禍而急忙跑開。列子見到他卻內(nèi)心折服如醉如癡,回來后把見到的情況告訴老師壺子,并且說:“起先我總以為先生的道行最為高深,如今又有更為高深的巫術(shù)了。”壺子說:“我教給你的還全是道的外在的東西,還未能教給你道的實質(zhì),你難道就已經(jīng)得道了嗎?只有眾多的雌性可是卻無雄性,又怎么能生出受精的卵呢!你用所學(xué)到的道的皮毛就跟世人相匹敵,而且一心求取別人的信任,因而讓人洞察底細(xì)而替你看相。你試著跟他一塊兒來,把我介紹給他看看相吧!

  第二天,列子跟神巫季咸一道拜見壺子。季咸走出門來就對列子說:“呀!你的先生快要死了!活不了了,用不了十來天了!我觀察到他臨死前的怪異形色,神情像遇水的灰燼一樣!绷凶舆M(jìn)到屋里,淚水弄濕了衣襟,傷心地把季咸的話告訴給壺子。壺子說:“剛才我將如同地表那樣寂然不動的心境顯露給他看,茫茫然既沒有震動也沒有止息。這樣恐怕只能看到我閉塞的生機。試試再跟他來看看!

  第二天,列子又跟神巫季咸一道拜見壺子。季咸走出門來就對列子說:“幸運啊,你的先生遇上了我!癥兆減輕了,完全有救了,我已經(jīng)觀察到閉塞的生機中神氣微動的情況。”列子進(jìn)到屋里,把季咸的話告訴給壺子。壺子說:“剛才我將天與地那樣相對而又相應(yīng)的心態(tài)顯露給他看,名聲和實利等一切雜念都排除在外,而生機從腳跟發(fā)至全身。這樣恐怕已看到了我的一線生機。試著再跟他一塊兒來看看!

  第二天,列子又跟神巫季咸一道拜見壺子。季咸走出門來就對列子說:“你的先生心跡不定,神情恍惚,我不可能給他看相。等到心跡穩(wěn)定,再來給他看相!绷凶舆M(jìn)到屋里,把季咸的話告訴給壺子。壺子說:“剛才我把陰陽二氣均衡而又和諧的心態(tài)顯露給他看。這樣恐怕看到了我內(nèi)氣持平、相應(yīng)相稱的生機。大魚盤桓逗留的地方叫做深淵,靜止的河水聚積的地方叫做深淵,流動的河水滯留的地方叫做深淵。淵有九種稱呼,這里只提到了上面三種。試著再跟他一塊兒來看看。”

  第二天,列子又跟神巫咸季一道拜見壺子。季咸還未站定,就不能自持地跑了。壺子說:“追上他!”列子沒能追上,回來告訴壺子,說:“已經(jīng)沒有蹤影了,讓他跑掉了,我沒能趕上他!眽刈诱f:“起先我顯露給他看的始終未脫離我的本源。我跟他隨意應(yīng)付,他弄不清我的究竟,于是我使自己變的那么頹廢順從,變的像水波逐流一樣,所以他逃跑了!

  這之后,列子深深感到像從不曾拜師學(xué)道似的回到了自己的家里,三年不出門。他幫助妻子燒火做飯,喂豬就像侍侯人一樣。對于各種世事不分親疏沒有偏私,過去的雕琢和華飾已恢復(fù)到原本的質(zhì)樸和純真,像大地一樣木然忘情地將形骸留在世上。雖然涉入世間的紛擾卻能固守本真,并像這樣終生不渝。

  《莊子》譯文 11

  莊子借糧涸轍之鮒

  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耶?”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我且南游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與,我無所處。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魚之肆?”選自《莊子·外物》。

  【譯文】

  我昨天到您這兒來,半路忽然聽到“救命”的呼喊呢?”

  鯽魚回答說:“我是東海龍王的臣子,不幸落到這里。您能夠給我一斗半升水來救我活命嗎?”我說:“好吧。我將要到南方去游說吳、越國王,正好引西江的水來救你,可以嗎?”

  鯽魚聽了,氣得變了臉色,說:“我失去了正常的生活條件,無法生存,F(xiàn)在我只要得到一斗半升的水,就可活命,您卻講這些無濟于事的空話。等您從吳越引來江水,已經(jīng)來不及了,還不如趁早到咸魚店里找我呢。”

  【題旨】空頭支票害死人。

  我們前面說過,莊子很窮,沒米下鍋時,記得監(jiān)河侯的小官和自己有一面之交,就向他借米。

  監(jiān)河侯是個小氣鬼,但也是個詭計多端的人。他推辭不掉,就說:“好呵,等此時候吧,我把封邑的租子收回來了,可以給你價值三百余的糧米,讓你吃個痛快!

  莊子悠然坐下:“我剛才在路上聽到一陣呼救的聲音,找了半天,原來是一條小鯽魚。它被什么人扔在車輪輾出的泥糟子里,它對我說它快要渴死了,先拿點水給它活命。我想呢,一點水只能救得一時,就答應(yīng)它到南方游說吳越,讓他們興修水利,造一條渠把水引到這里來,你說我這個辦法如何?”。

  監(jiān)河侯也趣:“那樣還不如到干魚灘上找它呢。好吧,我先拿點給你。”

  忘了莊子拿了沒有。不過莊子在另一個地方寫道,大抵富貴圣賢們的接濟窮人,都象個樣子。

  《莊子》譯文 12

  譯文

  莊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說:“鯈魚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閑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被葑诱f:“你又不是魚,哪里知道魚是快樂的呢?”莊子說:“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兒是快樂的呢?”惠子說:“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這是可以完全確定的!鼻f子說:“讓我們回到最初的話題,你開始問我‘你哪里知道魚兒的快樂’的話,就說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來問我是從哪里知道的。現(xiàn)在我告訴你,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

  注釋

  1.濠梁:濠水的橋上。濠,水名,在現(xiàn)在安徽鳳陽。

  2.從容:悠閑自得。

  2.鯈(tiáo)魚:一種淡水魚中的銀白色小魚,喜歡在水層下面游動,長約16厘米,又名白鰷。

  3. 是:這。

  4. 固:固然(固不知子矣);本來(子固非魚也)。

  5. 全:完全,確定是。

  6. 循其本:從最初的話題說起。循:順著。其,話題。本:最初。

  7. 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你說“汝安知魚樂”等等。汝安知魚樂:你怎么(哪里)知道魚是快樂的呢。云者:如此如此。安,怎么;哪里。

  8.安;疑問代詞.怎么,哪里

  《莊子》譯文 13

  【原文】

  南郭子綦隱機而坐①,仰天而噓②,荅焉似喪其耦③。顏成子游立侍乎前④,曰:“何居乎⑤?形固可使如槁木⑥,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⑦?今之隱機者,非昔之隱機者也⑧!弊郁朐唬骸百娶,不亦善乎,而問之也⑩?今者吾喪我,汝知之乎?女聞人籟(11),而未聞地籟,女聞地籟而未聞天籟夫!”子游曰:“敢問其方(12)。”子綦曰:“夫大塊噫氣(13),其名為風(fēng),是唯無作(14),作則萬竅怒呺(15),而獨不聞之翏翏乎(16)?山林之畏佳(17),大木百圍之竅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18),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19)。激者(20),謞者(21),叱者,吸者,叫者,譹者(22),宎者(23),咬者(24),前者唱于而隨者唱喁(25)。泠風(fēng)則小和(26),飄風(fēng)則大和,厲風(fēng)濟則眾竅為虛(27)。而獨不見之調(diào)調(diào)之刁刁乎(28)?”子游曰:“地簌則眾竅是已(29),人簌則比竹是已(30),敢問天簌!弊郁朐唬骸胺虼等f不同(31),而使其自己也(32),咸其自取(33),怒者其誰邪(34)?”

  【譯文】

  南郭子綦靠著幾案而坐,仰首向天緩緩地吐著氣,那離神去智的樣子真好像精神脫出了軀體。他的學(xué)生顏成子游陪站在跟前道道:“這是怎么啦?形體誠然可以使它好像干枯的樹木,精神和思想難道也可以使它好像死灰那樣嗎?你今天憑幾而坐,跟往昔憑幾而坐的情景大不一樣呢!弊郁牖卮鸬溃骸百,你這個問題不是問得很好嗎?今天我忘掉了自己,你知道嗎?你聽見過‘人籟’卻沒有聽見過‘地籟’,你即使聽見過‘地籟’卻沒有聽見過‘天籟’。 弊佑螁枺骸拔颐懊恋卣埥趟鼈兊恼鎸嵑!弊郁氲溃骸按蟮赝鲁龅臍,名字叫風(fēng)。風(fēng)不發(fā)作則已,一旦發(fā)作整個大地上數(shù)不清的竅孔都怒吼起來。你獨獨沒有聽過那呼呼的風(fēng)聲嗎?山陵上陡峭崢嶸的各種去處,百圍大樹上無數(shù)的竅孔,有些好像鼻子,有些好像嘴巴,有些好像耳朵,有些好像圓柱上插入橫木的方孔,有些好像圈圍的柵欄,有些好像舂米的臼窩,有些好像深池,有些好像淺池。它們發(fā)出的聲音,好像湍急的流水聲,好像迅疾的箭鏃聲,好像大聲的呵叱聲,好像細(xì)細(xì)的呼吸聲,好像放聲叫喊,好像嚎啕大哭,好像在山谷里深沉回蕩,好像鳥兒鳴叫嘰喳,真好像前面在嗚嗚唱導(dǎo),后面在呼呼隨和。清風(fēng)徐徐就有小小的和聲,長風(fēng)呼呼便有大的反響,迅猛的暴風(fēng)突然停歇,萬般竅穴也就寂然無聲。你難道不曾看見風(fēng)兒過處萬物隨風(fēng)搖曳晃動的樣子嗎?”子游道:“地籟是從萬種竅穴里發(fā)出的風(fēng)聲,人籟是從比并的各種不同的竹管里發(fā)出的聲音。我再冒昧地向你請教什么是天籟。”子綦道:“天籟雖然有萬般不同,但使它們發(fā)生和停息的都是出于自身,發(fā)動者還有誰呢?”

  【注釋】

 、倌瞎郁耄ǎ瘿撼,居住南郭,故名南郭子綦。舊道為楚莊王庶出的弟弟,做過楚莊王的司馬;疑為莊子中寓托的高士,而非歷史人物。隱:憑倚。機:亦作幾,案幾。

 、趪u:吐氣。

 、矍E(tà)焉:亦作“嗒焉”,離形去智的樣子。耦:匹對。莊子認(rèn)為人是肉體和精神的對立統(tǒng)一體,“耦”在這里即指與精神相對立的軀體。喪其耦,表示精神超脫軀體達(dá)到忘我的境界。

  ④顏成子游:子綦的學(xué)生,姓顏名偃,子游為字,死后謚成,故名顏成子游。

  ⑤居(jī):表疑問的語氣詞。

 、薰蹋赫\然。槁:干枯。

 、咝模核枷,精神。固:豈,難道。

 、唷敖裰[機者”與“昔之隱機者”實指一人,即南郭子綦,意思是南郭子綦今日隱機入神出體與舊時大不一樣。

 、豳龋阂娮ⅱ。

  ⑩而:你,人稱代詞!安灰嗌坪酰鴨栔病蹦耸恰盃枂栔灰嗌坪酢敝怪。

  (11)簌(lài):簫,古代的一種管狀樂器,這里泛指從孔穴里發(fā)出的聲響!叭梭奔闯鲎匀藶榈穆曧,與下兩句的“地簌”、“天簌”相對應(yīng),所謂“地簌”或“天簌”,即出自自然的聲響。

  (12)敢:表示謙敬的副詞,含有“冒昧地”、“斗膽地”的意思。方:道術(shù),指所言“地簌”、“天簌”的真實含意。

  (13)大塊:大地。噫(yī)氣:吐氣。

  (14)是:此,這里指風(fēng)。唯:句中語氣詞,含有僅此的意思。作:興起。

  (15)竅:孔穴。呺(háo):亦作“號”,吼叫。

  (16)翏翏(liú):亦作飂飂,大風(fēng)呼呼的聲響。

  (17)林:通作“陵”,大山。畏佳(cuī):亦作“嵔佳”,即嵬崔,山陵高峻的樣子。

  (18)枅(jī):柱頭橫木。

  (19)污:停滯不流的水塘。

  (20)激:水流湍急的聲音。

  (21)謞(xiào):這里用來形容箭頭飛去的聲響。

  (22)譹(háo):嚎哭聲。

  (23)宎(yǎo)深而沉。

  (24)咬(ji。铮壶B鳴叫的聲音。一道哀切聲。

  (25)于、喁(yú):風(fēng)吹樹動前后相和的聲音。

  (26)泠(líng)風(fēng):小風(fēng),清風(fēng)。

  (27)厲風(fēng):迅猛的暴風(fēng)。濟:止。

  (28)調(diào)調(diào)、刁刁:風(fēng)吹草木晃動搖曳的樣子!暗蟮蟆币嘧鳌暗兜丁。

  (29)是:這樣。已:矣。

  (30)比:并合。竹:這里指并合在一起可以發(fā)出聲響的、不同形狀的竹管。

  (31)這句及以下是表述“天簌”的,故有人疑“夫”字之后缺“天簌者”三字。

  (32)使其自己:意思是使它們自身發(fā)出各種各樣的聲音。一道“己”當(dāng)作“已”,是停止的意思,但聯(lián)系上下文不宜從此解。

  (33)咸:全。

  (34)怒:這里是發(fā)動的意思。

  《莊子》譯文 14

  《莊子·達(dá)生》

  【原文】

  仲尼適楚,出于林中,見痀僂者承蜩,猶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二丸而不墜,則失者錙銖;累三而不墜,則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墜,猶掇之也。吾身處也,若橛株拘;吾執(zhí)臂也,若槁木之枝。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側(cè),不以萬物易蜩之翼,何為而不得?”

  孔子顧謂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僂丈人之謂乎?”

  【今譯】

  孔子到楚國去,經(jīng)過一片樹林,看見一個駝背老人用長竿從樹上粘蟬,即在長長的竹竿的梢部粘膠,把蟬粘住,老人動作嫻熟得就像是伸手拿東西一樣輕而易舉。

  孔子上前問道:“您真靈巧啊,有什么訣竅嗎?”

  老人說:“我當(dāng)然有訣竅,捕蟬最忌手顫,手顫竿搖,蟬就要被驚走了。我經(jīng)過五、六個月的練習(xí)把泥丸壘到竹竿梢上,而手不顫動,如果能在竹竿梢上壘上兩枚泥丸而不掉下,粘蟬的時候,蟬就很少能跑掉;如果能壘上三枚丸子而不掉下來,那么十只也不過跑掉一只;能壘上五枚丸子而不掉下來,那么粘蟬就像伸手拾東西一樣,萬無一失了。粘蟬時,我身子站定在那里,就像一株豎立的沒有知覺的樹墩子;我舉著手臂,手臂就像枯樹的干枝。雖然天地這么大,萬物這么多,但此時我只看見蟬的翅膀而已。我頭也不回,目不斜視,不因萬物干擾而分散轉(zhuǎn)移我對蟬翅的注意力,這樣怎么能粘不到蟬呢?”

  孔子回過頭來對弟子們說:“‘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心不二用,精神凝聚專一,這句話難道不就是說的這位駝背老人嗎?”

  【賞析】

  承蜩:取蟬,這里指以竿取蟬。捕蟬者將全部注意力都放在樹上的鳴蟬上,不知不覺進(jìn)入了忘己的虛靜之境,與外物合為一體。喧囂的外在世界便無法擾亂他的心思。

  寓言故事中,這位駝背老人,在他的勞動中,專心致志,認(rèn)真實踐,苦練基本功,因而獲得的嫻熟技能,達(dá)到了較高的境界。

  借捕蟬老人之口點出“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做事訣竅,只有做到精神集中,心無旁騖,技能才能得到充分發(fā)揮。

  莊子簡介

  莊子(約公元前369年—約公元前286年),名周,戰(zhàn)國時期宋國蒙(一說為今河南商丘民權(quán)縣,一說為山東省菏澤市東明,一說為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人。戰(zhàn)國中期思想家、哲學(xué)家、文學(xué)家,道家學(xué)派代表人物,與老子并稱“老莊”。

  莊子因崇尚自由而不應(yīng)楚威王之聘,僅擔(dān)任過宋國地方的漆園吏,史稱“漆園傲吏”,被譽為地方官吏之楷模。他最早提出的“內(nèi)圣外王”思想對儒家影響深遠(yuǎn)。他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陰陽”,其“三籟”思想與《易經(jīng)》三才之道相合。其文想象豐富奇特,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微妙難言的哲理寫得引人入勝,被稱為“文學(xué)的哲學(xué),哲學(xué)的文學(xué)”。其作品收錄于《莊子》一書,代表作有《逍遙游》《齊物論》《養(yǎng)生主》等。

  據(jù)傳莊子嘗隱居南華山,卒葬于彼,故唐玄宗天寶初,被詔封為南華真人,《莊子》一書亦因之被奉為《南華真經(jīng)》。

【《莊子》譯文】相關(guān)文章:

《莊子》譯文03-01

莊子的智慧作文08-18

漫談莊子作文07-03

莊子的生平簡介10-24

莊子《秋水》翻譯12-20

《宋史》譯文07-02

【薦】莊子的生平簡介08-14

《中庸》全文及譯文05-28

《長亭送別》譯文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