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精選15篇】
《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說出氣團與鋒的概念,能夠判斷冷鋒和暖鋒。
2、會說明鋒面特征和鋒面移動對天氣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讀圖分析冷鋒過境前、過境時和過境后可能出現的天氣狀況,提高空間想象能力和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
2、通過對鋒面系統(tǒng)的分析,學會分析現實生活中與鋒面有關的天氣變化。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養(yǎng)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提高地理審美情趣。聯系我國的天氣現象,能將所學知識用于實際,服務于社會。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鋒的組成與分類。
難點:冷鋒特征及其對天氣的影響。
三、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導入新課
運用設置情境導入法,通過分享“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讓學生描述該詩句描繪了怎樣的場景,通過學生的不同描述,引導學生思考“為何會在一夜之間白雪皚皚?這種天氣現象是怎么形成的呢?”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新課。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講授
1、鋒面的定義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提問學生。
【問題】
。1)什么是氣團?根據溫度的差異可以分為哪兩種?
。2)什么是“鋒面”、“鋒線”、“鋒”?
。3)回憶冷暖氣團的性質,想想冷暖氣團相遇時會怎樣運動?
【學生活動】大范圍空氣叫做氣團。根據溫度的差異可以分為冷氣團和暖氣團。鋒面與地面的相交的線叫鋒線,鋒面和鋒線統(tǒng)稱為鋒。
【教師總結】
。1)水平方向上溫度、濕度等物理性質分布比較均一的大范圍空氣叫做氣團。根據溫度的差異可以分為冷氣團和暖氣團。
(2)鋒面就是冷暖氣團的交界面,鋒面與地面的相交的線叫鋒線,鋒面和鋒線統(tǒng)稱為鋒。
。3)冷氣團密度大而重,在鋒面的下面;暖氣團密度小而輕,在鋒面的上面。
2、鋒的`分類
【問題】按照氣團主導地位的不同,鋒有哪些分類?(在鋒面移動過程中,根據冷暖氣團所占的主次地位的不同,可以將鋒分為冷鋒、暖鋒、準靜止鋒等類型)
【過渡】那冷鋒又有什么特點,我們接下來重點探討。
3、冷鋒
通過畫示意圖,講解冷鋒的鋒面天氣及對我國天氣的影響。
【問題】什么是冷鋒?
【學生回答】冷鋒是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移動的鋒。當冷氣團主動移向暖氣團時,較重的冷氣團插入暖氣團下面,暖氣團被迫沿鋒面抬升,暖氣團在被迫抬升過程中不斷冷卻,水汽易成云致雨。
【教師總結】冷鋒在天氣圖上用直線加三角符號表示。鋒面前進的方向是鋒前,反之為鋒后。
【過渡】冷鋒過境對天氣有什么影響呢?
【問題】
。1)過境前本地區(qū)受什么氣團控制?氣壓、氣溫是怎樣的?形成怎樣的天氣?
。2)過境時有哪些天氣現象?
。3)過境后本地區(qū)本地區(qū)受什么氣團控制?氣壓、氣溫是怎樣的?形成怎樣的天氣?
【學生回答】
。1)過境前暖氣團控制當地,氣溫高,氣壓低,天氣溫暖晴朗
。2)冷鋒過境時,冷暖氣團相遇,較重的冷氣團插入暖氣團下面,暖氣團被迫沿鋒面抬升,暖氣團在被迫抬升過程中不斷冷卻,出現陰天、降水、刮風、降溫等天氣現象,若暖氣團水汽含量大,可能會出現雨雪天氣
。3)過境后當地受冷氣團控制,氣壓升高,氣溫和濕度驟降,天氣轉晴
【教師總結】冷鋒過境會導致氣溫降低,氣壓升高,帶來雨雪天氣。過境后氣壓升高,氣溫和濕度驟降,天氣轉晴。
環(huán)節(jié)三:鞏固提高
【問題】冷鋒在我國一年四季都有,大家能說說有哪些影響嗎?
【教師總結】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冬春季節(jié)的大風或沙暴天氣;冬季爆發(fā)的寒潮;一場秋雨一場寒。
環(huán)節(jié)四:小結作業(yè)
根據冷鋒的學習思路預習暖鋒。
四、板書設計
《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2
教后記本節(jié)課內容抽象而且難懂,為了能讓學生掌握不同類型鋒面系統(tǒng)的特點與其天氣特征,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了問題引導法、實物演示法,讀圖比較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力爭使學生能夠動起來,讓教師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并充分利用了多媒體教學展示儀來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在具體任務的完成過程中實現對課本內容的理解,并進一步激發(fā)了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如:讓學生將黑板比作地面,書本比作鋒面,通過實物演示介紹鋒面的結構組成;通過實物演示鋒面的不同移動情況,讓學生認識到鋒面的類型和分類依據;在鋒面演示過程中,通過觀察選定地點與鋒面的相對位置,來理解鋒面過境前、過境時和過境后的含義,并通過分析得出同一地點不同情況下的天氣特征。
教學過程中讓能力的培養(yǎng)貫穿始終。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學會分析問題的能力,所以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特別注重對學生讀圖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并通過做練習使學生能夠對重要的知識點舉一反三,這樣才能實現對知識的理解應用,并加深印象。如:學習了冷鋒和暖鋒以后,我立即在媒體中展示兩幅冷鋒和暖鋒的示意圖,引導學生讀圖:判斷鋒面類型,指出判斷的依據及冷、暖氣團的位置,分別比較冷鋒和暖鋒過境前、過境時和過境后的天氣特點。及時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訓練,講練結合,提高效率。
經過反思我發(fā)覺了自己在本節(jié)授課過程中還存在許多不足,并對今后的教學提出一些改進的方法。
第一:自己與學生的互動方式需要改進。
本節(jié)課中,學生單獨演示、回答講解雖然比較多,但是學生集體回答的比重仍然偏大。讓學生集體回答問題,不容易及時發(fā)現個別學生存在的問題,使得原本很有代表性的問題被掩蓋。今后的教學中我要鼓勵學生隨時舉手提出問題,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提出自己存在的問題;課堂提問時更多地使用:"你說呢?""你認為呢?""你的觀點呢?""你的看法呢?""還有不同的想法嗎?""再想想看?"等鼓勵學生自由表達自己觀點的話語,改進自己教學中在這方面的不足。
第二點:引導學生將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的聯系還不夠。
我應該把今年以來的容易被學生關注的不同天氣現象聯系進來,讓學生分析判斷,來提高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也可以借助學生熟知的古詩詞,感受地理知識對生活的影響。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是什么鋒過境?“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又是哪類鋒的天氣?這些詩句本來就很美,學生又都特別熟悉,現在他們發(fā)現原來古詩中也能包含許多地理知識,無疑會增強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
第三點:準備還不夠充分。
雖然為這節(jié)課準備的時間有近一個星期之久,但是教學中有些問題的呈現仍讓學生感到茫然。如:讓學生根據冷、暖鋒的符號指出冷、暖氣團的位置。由于事先我沒有向學生講清冷鋒三角形符號和暖鋒的半圓型符號在那側,鋒面就移向那側,所以學生回答時先后兩次都出現了問題。下節(jié)課在課前復習中要向學生講明并再次練習,加以強化。
反思不足,是為了進一步提高,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不斷努力,改進自己
的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3
本節(jié)課內容抽象而且難懂,為了能讓學生掌握不同類型鋒面系統(tǒng)的特點與其天氣特征,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了問題引導法、flash動畫演示法,讀圖比較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力爭使學生能夠動起來,讓教師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并充分利用了多媒體教學來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在具體任務的完成過程中實現對課本內容的理解,并進一步激發(fā)了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如:導入使用的是前一天的天氣預報的視頻,并且聯系近期的大雪,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地理隨處可見,培養(yǎng)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利用flash動畫演示冷鋒、暖鋒、準靜止鋒,尤其是冷暖鋒過境前過境時和過境后的天氣狀況,讓同學們非常直觀的掌握這一知識點;借助學生熟知的古詩詞,將語文和地理完美結合,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是什么鋒過境?“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又是哪類鋒的'天氣?這些詩句本來就很美,學生又都特別熟悉,無疑會增強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而且,最后鼓勵學生走上講臺來播報天氣,既鞏固了他們應識應會的知識點,又培養(yǎng)了他們敢于展示自己的勇氣。
教學過程中讓能力的培養(yǎng)貫穿始終。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學會分析問題的能力,所以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特別注重對學生讀圖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并通過做練習使學生能夠對重要的知識點舉一反三,這樣才能實現對知識的理解應用,并加深印象。如:學習了冷鋒和暖鋒以后,我立即在媒體中展示兩幅冷鋒和暖鋒的示意圖,引導學生讀圖:判斷鋒面類型,指出判斷的依據及冷、暖氣團的位置,分別比較冷鋒和暖鋒過境前、過境時和過境后的天氣特點。及時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訓練,講練結合,提高效率。
經過反思我發(fā)覺了自己在本節(jié)授課過程中還存在許多不足,并對今后的教學提出一些改進的方法。
第一:上課時間被壓縮,課件存在一定問題。由于本節(jié)課中需要使用很多的flash動畫演示,但是學校的電腦設備中無法打開,必須重新安裝軟件,安裝新軟件后有一些flash動畫位置發(fā)生改變,必須重新挪動;而且在講課前錄課室的電腦突然無聲了,天氣預報視頻無法播放,所以臨時決定重新安排教室,所以占用了一些講課時間。講課之初,有點慌亂。
第二:自己與學生的互動方式需要改進。本節(jié)課中,學生單獨演示、回答講解雖然比較多,但是學生集體回答的比重仍然偏大。讓學生集體回答問題,不容易及時發(fā)現個別學生存在的問題,使得原本很有代表性的問題被掩蓋。今后的教學中我要鼓勵學生隨時舉手提出問題,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提出自己存在的問題;課堂提問時更多地使用: " 你說呢? "" 你認為呢? "" 你的觀點呢? "" 你的看法呢? "" 還有不同的想法嗎? "" 再想想看? " 等鼓勵學生自由表達自己觀點的話語,改進自己教學中在這方面的不足。
第三:準備還不夠充分。這節(jié)課的準備時間比較倉促,只有兩天的時間,教學中有些問題的呈現仍讓學生感到茫然。如:鋒面成云致雨的原因,好在及時在口頭改成了水汽是哪個氣團
攜帶的,并引導學生回憶前面關于對流層氣溫變化規(guī)律,得出結論。
第四:板書過于簡單,缺少板畫。板書的設計知識一個簡單的知識輪廓,沒有透徹的分析冷鋒、暖鋒的區(qū)別,應該畫出冷鋒,暖鋒的板畫,分析冷鋒和暖鋒的區(qū)別,加深學生印象。 反思是為了今后更好的教學,以后我會更努力!
《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4
在《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這堂課的教學中,學生要達到的過程與方法目標是通過對氣旋和冷鋒的案例學習指導,培養(yǎng)學生知識遷移能力,從而掌握“常見天氣系統(tǒng)的特點及其與天氣的關系”這個教學重點,克服“理解冷鋒、暖鋒與天氣的關系”這個教學難點。
那么,如何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幫助學生實現本課的學習目標呢?那就需要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本課對教與學進行如下處理:
本課以建構主義學習理念來指導教學,教師主要通過案例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全員參與活動,達到自主建構知識的目的。
(1)本課的設計中,我將教學內容進行優(yōu)化重組。
將高、低氣壓系統(tǒng)調到前面先學,一是有利于與本單元第三節(jié)“近地面風的受力”等舊知識相銜接,二是有利于為鋒面系統(tǒng)的學習作鋪墊。其理論依據是:
①新課程理念強調“學習要聯系學生已有經驗”
、谫澘煞虻摹白罱l(fā)展區(qū)”理論,巴班斯基的'“最優(yōu)化教學”理論。
(2)根據“建構主義學習論”,在氣旋和反氣旋系統(tǒng)的學習中,我選取“北半球氣旋”作為教學重點,以案例教學的形式,師生共同探究其基本原理。
隨后,讓學生自己探究北半球反氣旋及南半球氣旋;在鋒面系統(tǒng)的教學中,選擇冷鋒作為教學案例重點分析,讓學生自己歸納暖鋒的特點及天氣狀況,既節(jié)約了時間,又培養(yǎng)了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應用列表比較學習法。
所列出的表格我并沒有事先列好對比指標,而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師生共同列出對比指標,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建構知識,順利進行知識遷移。例如,冷鋒與暖鋒的概念和形成的天氣,氣旋與反氣旋的氣流運動方向等。通過列表比較,歸納共同性,區(qū)別差異性,使學生深刻地把握各種事物的本質特征。
(4)通過小組討論來促進學生知識的對比和遷移。
(5)教學手段。
在教學手段上,充分發(fā)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把多媒體信息如文字、圖象、聲音等有機集成并顯示在屏幕上,給學生以全新的視聽感覺。
通過課后作業(yè)和單元測試等環(huán)節(jié)證明,由于教學方法得當,符合課改精神和高一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學生對本課內容的掌握較好,今后在教學過程中應對教學策略進一步研究,從而達到教學預期效果。
《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5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了解鋒面系統(tǒng)、低壓系統(tǒng)、高壓系統(tǒng)的特點
2.理解氣旋與反氣旋的形成過程、氣流運動特點,掌握氣旋、反氣旋氣流運動的規(guī)律性
3.使學生掌握氣旋和反氣旋控制下的天氣狀況
二、過程與方法
1.掌握各天氣系
統(tǒng)活動規(guī)律和處在不同天氣系統(tǒng)及其不同部位的天氣特點,利用天氣圖進行天氣形勢分析預報
2.能夠說明這些天氣系統(tǒng)是如何對所到達地區(qū)的天氣產生影響的,對實際的天氣變化進行分析
3.通過研究氣旋和反氣旋的形成過程,使學生初步具備研究問題的方法與步驟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有關天氣系統(tǒng)的知識和進行天氣預報的預報分析來強化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在實際生活中發(fā)揮作用。
【教學重點】
1.鋒面系統(tǒng)的分類和對天氣的影響
2.氣旋、反氣旋的形成及其影響下的天氣及形成過程
【教學難點】
1.理解冷鋒、暖鋒與天氣的關系。
2.低壓系統(tǒng)、高壓系統(tǒng)與天氣的關系。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天氣是時常變化的,本來晴了有半個多月了,這幾天又突然變天了,這說明天氣是時刻變化的`,而天氣又與我們大家的日常生活和我們國家的農業(yè)生產關系十分密切,因此,全國各地的各種媒體,大至廣播電視,小到我們的手機,都有天氣預報,而且我們也非常重視天氣的變化。在每天天氣預報里,我們?梢月牭街鞒秩苏f“受冷鋒天氣系統(tǒng)影響,未來兩天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出現降溫、大風等天氣”或”受高壓系統(tǒng)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出現‘秋高氣爽’的好天氣”等,像冷鋒、高壓系統(tǒng)、熱帶氣旋等都是影響天氣的天氣系統(tǒng)。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些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
【板書】2.3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
各個天氣系統(tǒng)都有其生長、移動和消亡的規(guī)律,而且與各種不同的大氣運動有著密切的聯系,故而出現不同的天氣。我們生活的地球不僅同一地點不同時間的天有陰晴雨雪,同一時間不同地區(qū)的天氣也各不相同,像我們的山區(qū),甚至“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這就是不同天氣系統(tǒng)的影響或處于天氣系統(tǒng)不同部位的緣故。影響我國的幾種主要天氣系統(tǒng)是鋒面系統(tǒng)、低壓系統(tǒng)、高壓系統(tǒng)等。下面我們首先來學習鋒面系統(tǒng)。
【板書】鋒面系統(tǒng)
【指導看書】鋒面系統(tǒng)是影響我國的主要天氣系統(tǒng),我國的降水和一些災害性天氣大都與鋒面有聯系,請大家閱讀教材P44,思考:
1、什么是氣團?
2、什么是鋒面?鋒線?鋒?
【板書】1.鋒面的定義
【學生回答】
1、氣團是水平方向上溫度、濕度等物理性質分布比較均一的大范圍空氣。
暖氣團:溫度高、濕度大、氣壓。ㄅp)
【板書】氣團
冷氣團:溫度低、濕度小、氣壓大(冷重)
2、鋒面是冷暖氣團的交界面;鋒線是鋒面與地面相交的線;鋒是鋒面和鋒線的統(tǒng)稱。
【口述】鋒是冷暖氣團交界地區(qū),由于冷空氣密度大,暖空氣密度小,當冷暖氣團相遇時,一般是冷氣團在鋒面下面,暖氣團在鋒面上面。因為鋒面兩側的溫度、濕度、氣壓、風等都有明顯的差別,所以在鋒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風等天氣。在鋒面移動過程中,根據冷暖氣團所占的主次地位的不同,可以將鋒分為冷鋒、暖鋒、準靜止鋒等類型。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冷鋒。
【板書】2冷鋒與天氣【作冷鋒圖,并講解】
冷鋒的形成: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移動的鋒。
【提題】冷重的冷氣團主動靠近,使暖氣團被迫抬升,在抬升過程中氣溫、降水有什么特點?
【生答】
【討論】冷鋒過境為什么出現較大的風?
【學生回答,老師講解】
【提問】冷鋒過境后,什么氣團控制該地區(qū)?出現什么天氣?
【生答,老師總結】
【板書】
過境前:晴朗
天氣狀況過境時:云層增厚,出現雨雪,較大的風
過境后:氣溫下降,氣壓上升,天氣轉好
【介紹】冷鋒在我國一年四季都有,尤其在冬半年更常見。大家對冷鋒過境時、過境后天氣有什么體會?
【舉例】一場秋雨一場寒,寒潮、沙塵暴(快型冷鋒),北方夏季暴雨(華北)
【轉折】暖氣團平衡爬升過程中出現什么現象?
【生答,老師總結】多產生連續(xù)性降水。
【板書】3暖鋒與天氣
暖鋒的形成:暖氣團主動向冷氣團移動的鋒。
【學生討論】根據上面所說的冷鋒過境情況,大家思考一下,暖鋒過境是,暖氣團如何爬升?過境時出現什么天氣?過境后該地受什么氣團控制?天氣如何?
【概括總結】【板書】
過境前:晴朗
過境時:云層加厚,形成連續(xù)性降水天氣狀況
過境后:氣溫升高,氣壓降低,雨過天晴
【口述】暖鋒在我國東北地區(qū)和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活動較為頻繁。
【舉例】一場春雨一場暖
【拓展】怎樣判斷冷鋒還是暖鋒:
1、看冷暖氣團誰主動;
2、鋒前還是鋒后降雨;
3、看降雨強度和時間;
4、看看表示符號(齒狀還是半圓)。
5、看冷暖氣團移動方向的關系
【板書】4準靜止鋒與天氣
【提問,學生討論】何為準靜止鋒?過境時天氣如何?
【生答】略。
【教師總結】準靜止鋒的形成:冷暖氣團勢均力相當,使鋒面來回擺動的鋒。如我國長江中下游的梅雨天氣的形成。過境時天氣為連續(xù)性陰雨天氣。
【舉例】江淮準靜止鋒(6月中旬-7月上旬),【作圖并解釋】昆明準靜止鋒(冬半年、地形作用)
【備注】江淮準靜止鋒:從我國江淮流域到日本南部,每年初夏6-7月間,都有一段連續(xù)陰雨時期,降水量大,降水次數多,這時正值江南梅子黃熟季節(jié),所以稱為"梅雨"。由于這段時間里多雨陰濕,衣物容易發(fā)霉,因此又俗稱"霉雨"。那么梅雨是怎么形成的呢?原來,太平洋暖空氣在五六月間北移到達長江和南嶺之間,六月中旬前后抵達長江兩岸,這時控制江淮流域的冷空氣勢力還較強,不易迅速向北撤退。因此冷暖空氣在長江下游地區(qū)相遭遇,相持不下,形成江淮準靜止鋒,造成了連綿陰雨天氣。
昆明準靜止鋒:來自西南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受云貴高原地形阻滯、抬升而形成的陰雨天氣。貴州“冬無三日晴”便同昆明準靜止鋒活動有關。
【總結】無論是暖鋒、冷鋒、準靜止鋒,沿鋒面上升的都是暖氣團
冷鋒:冬半年,北方冬季降水,冬春寒流,沙塵暴
【板書】鋒暖鋒:東北,長江中下游
準靜止鋒:梅雨、昆明貴陽冬雨連綿
【課后思考】請從鋒面對天氣影響的角度解釋沙塵暴的成因。
(冷鋒過境、鋒前暖空氣較干燥,不易形成降水)
板書設計
鋒面系統(tǒng)
1.鋒面的定義
暖氣團:溫度高、濕度大、氣壓小(暖輕)氣團
冷氣團:溫度低、濕度小、氣壓大(冷重)
2.冷鋒與天氣
過境前:晴朗
天氣狀況過境時:云層增厚,出現雨雪,較大的風過境后:氣溫下降,氣壓上升,天氣轉好
3過境前:晴朗
天氣狀況過境時:云層加厚,形成連續(xù)性降水天氣狀況
過境后:氣溫升高,氣壓降低,雨過天晴
4.準靜止鋒與天氣
總結
冷鋒:冬半年,北方冬季降水,冬春寒流,沙塵暴
鋒暖鋒:東北,長江中下游
準靜止鋒:梅雨、昆明貴陽冬雨連綿
《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6
一、說教材:
1.地位作用:這節(jié)課是在學習了大氣組成、分布、運動的基礎上,從生活的實際需要出發(fā),論述影響我國天氣變化的幾種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通過學習讓學生學會識讀電視天氣預報節(jié)目中常出現的簡易天氣圖,聽懂播放的天氣形勢預報。本節(jié)課還為第四單元的氣象災害臺風,寒潮的學習提供了基礎。
2.目標確定:
①知識目標:理解氣團、鋒面、低壓、高壓的概念和形成。
理解鋒面系統(tǒng)并記住它們對天氣的影響。
理解低壓(氣旋)、高壓(反氣旋)的特征。
、谀芰δ繕耍簳喿x冷鋒、暖鋒、低壓、高壓等各類圖。
會閱讀天氣形勢預報圖。
、鄣掠繕耍和ㄟ^閱讀天氣圖,培養(yǎng)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3.重點之一:對我國有重要影響的鋒面天氣。其為重點的原因是:
①鋒面系統(tǒng)是影響我國的主要天氣系統(tǒng),如我國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以及北方冬春季節(jié)的'沙暴天氣都是冷鋒造成的。
②鋒面天氣掌握之后可以“學以致用”,如“一場春雨一場暖,一場秋雨一場寒”。
重點之二:高低氣壓的天氣特征。其為重點的原因是:
、傥覈那锛竟(jié)東南沿海的臺風天氣就是熱帶氣旋(低壓)強烈發(fā)展的表現。
、谖覈L江流域的伏旱天氣以及北方“秋高氣爽”的好天氣就是高壓系統(tǒng)控制下形成的。
難點之一:冷鋒、暖鋒與天氣的關系。其為難點的依據有二:
、黉h面對天氣的影響比較抽象。
、诶渑瘹鈭F哪個為主動和被動不易確定。
、垆h前鋒后的位置不易辨認。
、茕h面兩側的溫度、濕度、氣壓、風的差異不好掌握。
、堇渑h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后的天氣狀況不好記憶。
難點之二:鋒面氣旋的理解。其為難點的原因有二:
①學生不明白為什么能形成鋒面氣旋而不形成鋒面反氣旋。
、谒綒饬鞯妮椛⑴c輻合難于長久記憶,且易記混淆。
二.說學法:
1.興趣學習法。本節(jié)有日常生活中的天氣現象,學生求知欲強。
2.手勢記憶法。水平氣流運動的方向可借手勢強化記憶。
3.知識遷移法:鋒面知識遷移到生活中,指導學生會看會聽天氣預報。
三.說教法:
1.多媒體視聽教學法:由于本節(jié)內容抽象,通過電教模擬演示,可以使抽象思維具體化,有全新的視聽感覺。
2.比較教學法:冷暖鋒、氣旋反氣旋,用比較法教學學生記得牢。
四.說程序:
1、導入新課:
先播放兩段“城市天氣預報”和“天氣形勢預報”的錄像。看完后,告訴學生要能夠看懂和聽懂這些天氣預報圖,首先要了解影響我國的主要天氣系統(tǒng)及其與天氣有關的基礎知識、這樣導入新課,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他們的求知欲望。
講授新課:
一、鋒面系統(tǒng)
、邃h面結構與特點
。ɡ枚嗝襟w播放鋒面動畫,通過教師一系列的提問,引導學生了解鋒面的概念,結構特點,天氣特點)
1.概念:冷暖氣團的交界面
2.結構特點:暖氣團在鋒面上面,冷氣團在鋒面下面。(問:①為什么暖氣團總在鋒面的上面?②一上一下兩種不同性質氣團會穩(wěn)定存在嗎?)
3.天氣特點:鋒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風等天氣
。ㄟ^渡:根據冷暖氣團誰主動移動,可將鋒面一般分為哪兩種類型)
、驿h面類型與天氣
。ɡ枚嗝襟w播放冷鋒、暖鋒與天氣的動畫,通過以下問題幫助學生學習冷、暖鋒與天氣的關系,完成表1)
。▎栴}:
、倮、暖氣團誰主動向對方移動?暖氣團抬升情況如何?
、诤螢殇h面過境時、過境前、過境后?提示學生根據鋒面移動的方向來確定。
、劾、暖鋒面過境前,過境后分別在什么氣團控制下,天氣如何?
④冷、暖鋒過境時天氣如何?
、堇滗h、暖鋒降水都發(fā)生在鋒面的哪一側?它們又有何不同?)
教師講解:我國降水和一些災害性天氣大都與鋒面有聯系。影響我國天氣的鋒面主要是冷鋒,例如,我國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國冬季爆發(fā)的寒潮,我國北方冬、春季節(jié)的大風和沙暴天氣都是冷鋒造成的天氣現象。
《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7
一、 教材分析與處理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單元教材緊緊圍繞大氣環(huán)境與人類生存和發(fā)展關系這一主線,其中前四課主要介紹大氣的組成、垂直分布、運動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本課是在前四課的基礎上,從生活實際需要出發(fā),論述影響我國天氣變化的幾種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學會識讀電視天氣預報節(jié)目中常出現的簡易天氣圖,聽懂播放的天氣形勢預報。本課的學習還為后面氣象災害臺風、寒潮等的學習提供理論基礎。
(二)學情分析
學生對大氣運動的原理已掌握,接觸過各類天氣現象,有強烈的參與意識和探究欲望,但認識不夠深刻需加以引導。
(三)教材重點、難點的確定
1、教學重點:對我國天氣有重要影響的鋒面天氣。
高壓系統(tǒng)、低壓系統(tǒng)的天氣特征。
2、教學難點:冷鋒、暖鋒與天氣的關系。南北半球氣旋與反氣旋的氣流狀況與差異。
3、教學重、難點確定的依據:
確定鋒面天氣為本課重點之一是因為鋒面系統(tǒng)是影響我國的主要天氣系統(tǒng)。我國的降水和一些災害性天氣大都與鋒面有聯系。例如,我國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國冬季爆發(fā)的寒潮以及北方冬、春季節(jié)的沙塵暴天氣都是冷鋒造成的天氣現象。另外,掌握了冷、暖鋒的形成以及與天氣的關系可以“學以致用”,解釋發(fā)生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天氣現象。例如“一場春雨一場暖”,“一場秋雨一場寒”。高壓、低壓系統(tǒng)的天氣特征也是本課的重點。因為夏秋季節(jié),我國東南沿海常出現的臺風天氣就是熱帶氣旋強烈發(fā)展的表現,我國長江流域的伏旱天氣以及北方秋季“秋高氣爽”的好天氣都是在高壓系統(tǒng)的控制下形成的。
把冷鋒、暖鋒與天氣的關系確定為難點之一,原因有四。一是鋒面對天氣的影響比較抽象,二是要抓住冷、暖氣團哪個為主動,三是鋒面兩側的溫度、濕度、氣壓、風等有明顯差異,四是要懂得什么是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后,它們分別被什么天氣系統(tǒng)控制。本課難點之二是南北半球氣旋與反氣旋的氣流狀況與差異,造成這一難點的原因主要是難于長久性的記憶,容易將南北半球氣旋與反氣旋的水平氣流旋轉方向記錯。
二. 三維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以及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能力,確定以下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記住影響我國天氣的主要天氣系統(tǒng):鋒面系統(tǒng),低壓系統(tǒng),高壓系統(tǒng)。理解鋒面系統(tǒng)的分類,掌握它們對天氣的影響。理解低壓系統(tǒng)和高壓系統(tǒng)的區(qū)別,記住它們對天氣的影響。通過閱讀冷鋒、暖鋒、低壓、高壓等各類圖,提高學生閱讀識圖能力。通過閱讀天氣形勢圖,使學生學會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通過獨立思考和相互合作,在教師的指導下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3.情感態(tài)度欲價值觀:
激發(fā)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養(yǎng)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提高地理審美情趣;
通過閱讀各類圖形,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三. 教學方法和手段
那么,如何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呢?那就要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1、教學方法:本課主要采取讀圖分析法和對比法。本課的許多知識點容易混淆,例如,冷鋒與暖鋒的概念和形成的天氣,氣旋與反氣旋的氣流運動方向等。通過比較,可以讓學生比較深刻地認識不同事物之間的異與同,區(qū)別與聯系,可以深刻地把握各種事物的本質特征。本課幾種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的形成過程及其對天氣的影響比較抽象,而課本有許多的.插圖,所以可通過教師一系列的設問,來指導學生分析圖表中的地理信息,變抽象為直觀,更好地展示知識的內在聯系和事物的空間分布,運動狀態(tài),以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教學手段:在教學手段上,充分發(fā)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把多媒體信息如文字、圖象、聲音等有機集成并顯示在屏幕上,給學生以全新的視聽感覺。
四.學法指導
1、讓學生重視圖文轉化,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閱讀地圖的能力。本課文字簡潔,圖象豐富,色彩鮮艷,主題突出。學生學習過程中應緊密聯系教材中的插圖,將抽象、深奧的天氣系統(tǒng)知識轉化為直觀的圖象,彌補同學們感性認識的不足,并鞏固理性知識。
2、借助手勢,幫助強化記憶。南、北半球氣旋與反氣旋水平氣流運動方向的判別,是本課的難點之一,可指導學生借助手勢,幫助強化記憶。
五. 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
(展示一段天氣預報的畫面)
介紹最近幾日里齊市的天氣變化,闡述要了解這些變化的原因首先要了解影響我國的主要天氣系統(tǒng)及其與天氣有關的基礎知識。這樣導入新課,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他們的求知欲。
(二)講授新課:
一. 鋒面系統(tǒng)
(利用多媒體播放鋒面動畫,通過教師一系列的提問,引導學生了解鋒面的概念,結構特點,天氣特點)
【通過這樣設計,使學生從感官上接受概念并能運用以前的知識更好的理解念,為下面的知識做好鋪墊】
1 概念:冷暖氣團的交界面
2 結構特點:暖氣團在鋒面上面,冷氣團在鋒面下面。
(問:①為什么暖氣團總在鋒面的上面?②一上一下兩種不同性質氣團會穩(wěn)定存在嗎?)
【適時的提問,使學生的思維再度擴展,引出對學習過的知識的回憶,為接受新知識提供依據】
3 天氣特點:鋒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風等天氣
(過渡:根據冷暖氣團誰主動移動,可將鋒面一般分為兩種類型)
鋒面類型與天氣
(利用多媒體播放冷鋒、暖鋒與天氣的動畫,通過以下問題幫助學生學習冷、暖鋒與天氣的關系。)
(問題:①冷、暖氣團誰主動向對方移動?暖氣團抬升情況如何?
、诤螢殇h面過境時、過境前、過境后?提示學生根據鋒面移動的方向來確定。
、劾、暖鋒面過境前,過境后分別在什么氣團控制下,天氣如何?
④冷、暖鋒過境時天氣如何?
⑤冷鋒、暖鋒降水都發(fā)生在鋒面的哪一側?它們又有何不同?)
【結合動畫的展示,設計5個問題,是依據學生的思維模式,由簡入難,一步步的引導,啟發(fā)學生,是他們通過自己親身的參與,以及通過同學之間的合作,獲的知識、得出結論】
教師講解:我國降水和一些災害性天氣大都與鋒面有聯系。影響我國天氣的鋒面主要是冷鋒,例如,我國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國冬季爆發(fā)的寒潮,我國北方冬、春季節(jié)的大風和沙暴天氣都是冷鋒造成的天氣現象。
(設計表格,學生填寫)
【運用表格,一是為了增強課堂的直觀性,二是由學生個體主動參與,完成知識的傳授;三是把一些繁雜的文字進行簡單的編輯,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這里加以我們家鄉(xiāng)的實例:“一場秋雨一場寒,一場春雨一場暖”,由同學討論分析原因,這樣設計重在貼近學生現實生活,激起學生參與的熱情】
二、 低壓(氣旋)系統(tǒng)和高壓(反氣旋)系統(tǒng)
在學習該天氣系統(tǒng)之前,先向學生簡單介紹幾種基本的氣壓類型。
【在設計這個課題的時候,充分展示了學生生活中的實例,結合高一學生自身的特點,引導他們對生活中的天氣變化現象加以分析――引用的詩詞“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增加地理課堂的文學性】
1. 五種基本的氣壓類型
(利用“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介紹五種基本的低氣壓,高壓脊,低壓槽,鞍形氣壓場)
2 .低壓(氣旋)和高壓(反氣旋)系統(tǒng)的對比
(強調:低壓或氣旋,高壓或反氣旋,分別是對同一個天氣系統(tǒng)的不同描述。低壓,高壓是
對天氣系統(tǒng)氣壓狀況的描述,氣旋、反氣旋是對天氣系統(tǒng)氣流狀況的描述。)
(利用多媒體播放“北半球低壓系統(tǒng)的形成及其天氣”動畫,在學習了“大氣的運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該天氣系統(tǒng)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氣流特征,以及天氣特點。然后讓學生用對比的方法分析“北半球高壓系統(tǒng)的形成及其天氣” 完成表格2)
【在這里采用了比較分析方法,啟發(fā)學生從低壓、高壓的氣流特征入手,討論分析二者所影響的天氣特點,運用比較方法,更能使學生掌握高壓、低壓系統(tǒng)的天氣情況,提高知識的掌握程度】
(過渡:我們學習了鋒面系統(tǒng),氣旋,反氣旋系統(tǒng),那么,鋒面與氣旋能否同時出現?為什么?)
(播放“鋒面氣旋”圖,讓學生從圖中了解鋒面與氣旋能同時出現,這種組合叫鋒面氣旋)
介紹鋒面氣旋的特點、對天氣的影響
3. 鋒面氣旋
【在處理鋒面氣旋時,借助動畫,引導學生提出觀點,力求達到預期的目的】
(總結新課鞏固練習)
通過本堂課的學習是要讓學生能夠聽懂和看懂一些簡易的天氣形勢圖,因此最后通過活動課“試做天氣預報員”來檢測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掌握情況。
【這樣設計既能檢驗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又能鍛煉學生的個體,培養(yǎng)了學生的能力。】
(布置作業(yè))
利用身邊的媒體,收集未來幾天齊齊哈爾的天氣變化,運用所學的知識來分析天氣變化的原因。
【設計的目的是:把課本的理論知識延伸到實際生活中,鼓勵學生大膽的提出自己的觀點,培養(yǎng)學生觀察、實踐、探究的能力】
(課堂結束語)
幾日來的鶴城陰云密布,陽光難得一見,我們期待著明天有一個好天氣,因為我們相信――我們的明天更美好。
板書設計
2.5 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
鋒面系統(tǒng)
鋒面結構與特點
1 概念:冷、暖氣團的交界面
2 結構特點:暖氣團在鋒面之上,冷氣團在鋒面之下
3 天氣特點:鋒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風等天氣
鋒面類型與天氣
二、 低壓(氣旋)和高壓(反氣旋)系統(tǒng)
1基本的氣壓類型
2 氣旋與反氣旋的天氣特征
《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知識點
1.氣團:氣象要素(主要指溫度、濕度和大氣靜力穩(wěn)定度)在水平分布上比較均勻的大范圍空氣團。
其水平范圍從幾百千米到幾千千米,垂直范圍可達幾千米到十幾千米。同一氣團內的'溫度水平梯度一般小于1—2℃/100km,垂直穩(wěn)定度及天氣現象也都變化不大。
2.鋒面:冷暖氣團的交界面叫鋒面,鋒面亦稱鋒區(qū),鋒面與地面相交的線叫做鋒線。鋒線與鋒面統(tǒng)稱為鋒
特點:(1)水平范圍可由幾百米到幾千千米。(2)一般是冷氣團在鋒面下面,暖氣團在鋒面上面(由于冷空氣密度大,暖空氣密度小)。(3)鋒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風等天氣(鋒面兩側的溫度、濕度、氣壓、風等都有明顯的差別)
鋒面類型:可分為冷鋒、暖鋒、準靜止鋒
《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8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要說課的課題是《常見天氣系統(tǒng)》,我準備從教材、教法學法、學情、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和自我評價等六個方面來說。首先,我對教材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
1、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常見天氣系統(tǒng)》是人教版教材高一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節(jié)的內容,它是在前兩節(jié)內容的基礎上,闡述常見的天氣現象的成因,又為后面氣象災害的學習提供了理論基礎。是本單元知識結構中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2、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結合學生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以及面臨學考的具體形式,我特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①影響我國天氣的主要天氣系統(tǒng),掌握它們對天氣的影響。
、谕ㄟ^閱讀鋒面類型圖,提高學生讀圖識圖的能力,及分析問題的能力。
。ǘ┻^程與方法:
、偻ㄟ^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谕ㄟ^獨立思考和相互合作,在教師的指導下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三)情感態(tài)度欲價值觀:
激發(fā)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養(yǎng)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3、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高一《常見天氣系統(tǒng)》新課程標準和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現實情況,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ㄒ唬┲攸c:對我國天氣有重要影響的鋒面天氣及其天氣特征。
確定的依據:是因為鋒面系統(tǒng)是影響我國的主要天氣系統(tǒng)。我國的降水和一些災害性天氣大都與鋒面有聯系。另外,掌握了冷、暖鋒的形成以及與天氣的關系可以“學以致用”,解釋發(fā)生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天氣現象。
。ǘ╇y點:冷鋒、暖鋒與天氣的關系。
確定的依據:原因有四:
1、鋒面對天氣的影響比較抽象;
2、要抓住冷、暖氣團哪個為主動;
3、鋒面兩側的溫度、濕度、氣壓、風等有明顯差異;
4、要懂得什么是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后,它們分別被什么天氣系統(tǒng)控制。
二、說學情
高一學生地理基礎、學習能力與實踐能力都較差,對實際生活體驗較少,相關學科知識掌握欠缺,需要在教學中通過教學方法與手段引導學生掌握相關知識,形成相關能力。
三、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
我們知道《地理》是一門培養(yǎng)人的實踐能力的重要學科。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因此,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利用資料、圖片通過多媒體進行直觀演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活動探究法: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活動形式來獲取知識,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3)合作討論法:針對學生難理解的疑難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或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
2、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科學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應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學習的主人。這節(jié)課學習方法主要有:課前收集資料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接下來,我重點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為了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我將本節(jié)教學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活動一:引導學生從天氣預報的收聽、收看及搜集天氣諺語等方面來談談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然后用多媒體展示學生課前收集的資料并提出問題,導入新課。
1、播放近一、兩周的中央天氣預報的視頻資料。
2、收集的幾條天氣諺語。
3、提出問題:日常生活中,我們時常會經歷不同的天氣變化,那么你可知道這些變化著的天氣是如何形成的?是誰導演了它的發(fā)生、發(fā)展和演化呢?天氣預報員又是根據什么來預測和預報未來天氣的變化呢?今天我們就來共同探討這些問題。
通過這樣的設計活動和問題目的是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探尋問題答案——天氣系統(tǒng)的成因,以導入新課。從而改變地理學習方式,激發(fā)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培養(yǎng)地理學習能力,鼓勵積極探究,形成主動學習的態(tài)度。
活動二:先由各小組派代表說說通過觀察圖片對冷鋒天氣的認識,然后我再進行點評和總結。接著利用表格進行歸納總結,幫助學生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抽象”的認知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綜合思維能力。最后運用所學知識解釋所搜集來的天氣諺語及課后活動。
圖片一:展示鋒面圖片,自主學習鋒面定義。
圖片二:動畫展示冷鋒及其天氣
1、學生活動:觀察畫面變化分析冷鋒天氣
2、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對比分析鋒面兩側氣團的移動方向、代表符號,鋒面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后氣溫、濕度、氣壓和天氣變化。
圖片三:展示暖鋒及其天氣
1、學生活動:觀察畫面變化對比分析鋒面兩側氣團的移動方向、代表符號,鋒面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后氣溫、濕度、氣壓和天氣變化。
2、教師活動:引導、點評。
圖片四: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合作討論,完成“冷鋒、暖鋒天氣”表格內容。
圖片五:學以致用,多媒體展示問題,學生討論回答:
1、解釋“一場秋雨,一場寒”、“一場春雨,一場暖”
2、P42活動。師生合作,閱讀分析,得出結論。
3、影響我國天氣的鋒面主要是什么類型的鋒?各形成什么特殊天氣?
通過這樣的設計活動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歸納及知識遷移能力,使學生了解影響我國的鋒面系統(tǒng),并能做到學以致用會解釋身邊的天氣現象。
活動三:
這節(jié)課的.知識點較為抽象,要求學生掌握的內容不多,關鍵是培養(yǎng)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因此,講完新課后,我將引導學生自己小結新課內容,從而理清知識脈絡,全面理解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
布置作業(yè):
由于高一學生素質有差異,布置作業(yè)時,我將進行分層訓練,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A類學生(中上層的):做《贏在課堂》的能力提升題。
B類學生(中下層的):做《贏在課堂》的自主學案及圖表導讀。
五、說板書設計:
為了既能直接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又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我采用比較直觀、系統(tǒng)的板書設計(如下):
2.5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
一、鋒面系統(tǒng)
(一)鋒面結構與特點
1、概念:冷、暖氣團的交界面
2、結構特點:暖氣團在鋒面之上,冷氣團在鋒面之下
3、天氣特點:鋒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風等天氣
。ǘ╀h面類型與天氣
分類概念暖氣團上升情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后天氣實例
冷鋒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移動被迫抬升溫暖晴朗刮風、下雨、陰天、降溫氣溫下降,氣壓上升,天氣轉晴我國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國冬季爆發(fā)的寒潮,我國北方冬、春季節(jié)的大風和沙暴天氣
暖鋒暖氣團主動向冷氣團移動主動徐徐爬升低溫晴朗連續(xù)性降水氣溫上升,氣壓下降,天氣轉晴春暖多晴
六、自我評價
這節(jié)課主要采用了直觀體驗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于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地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過程,力求讓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和思想素質,從而達到教書育人的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9
在《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這堂課的教學中,學生要達到的過程與方法目標是通過對氣旋和冷鋒的案例學習指導,培養(yǎng)學生知識遷移能力,從而掌握“常見天氣系統(tǒng)的特點及其與天氣的關系”這個教學重點,克服“理解冷鋒、暖鋒與天氣的關系”這個教學難點。
那么,如何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幫助學生實現本課的學習目標呢?那就需要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本課對教與學進行如下處理:
本課以建構主義學習理念來指導教學,教師主要通過案例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全員參與活動,達到自主建構知識的目的。
。1)本課的設計中,我將教學內容進行優(yōu)化重組。將高、低氣壓系統(tǒng)調到前面先學,一是有利于與本單元第三節(jié)“近地面風的受力”等舊知識相銜接,二是有利于為鋒面系統(tǒng)的學習作鋪墊。其理論依據是:①新課程理念強調“學習要聯系學生已有經驗”②贊可夫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巴班斯基的“最優(yōu)化教學”理論。
(2)根據“建構主義學習論”,在氣旋和反氣旋系統(tǒng)的學習中,我選取“北半球氣旋”作為教學重點,以案例教學的形式,師生共同探究其基本原理,隨后,讓學生自己探究北半球反氣旋及南半球氣旋;在鋒面系統(tǒng)的教學中,選擇冷鋒作為教學案例重點分析,讓學生自己歸納暖鋒的特點及天氣狀況,既節(jié)約了時間,又培養(yǎng)了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應用列表比較學習法,所列出的表格我并沒有事先列好對比指標,而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師生共同列出對比指標,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建構知識,順利進行知識遷移。例如,冷鋒與暖鋒的概念和形成的天氣,氣旋與反氣旋的'氣流運動方向等。通過列表比較,歸納共同性,區(qū)別差異性,使學生深刻地把握各種事物的本質特征。
。4)通過小組討論來促進學生知識的對比和遷移。
。5)教學手段:在教學手段上,充分發(fā)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把多媒體信息如文字、圖象、聲音等有機集成并顯示在屏幕上,給學生以全新的視聽感覺。
通過課后作業(yè)和單元測試等環(huán)節(jié)證明,由于教學方法得當,符合課改精神和高一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學生對本課內容的掌握較好,今后在教學過程中應對教學策略進一步研究,從而達到教學預期效果。
《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10
本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1、本節(jié)課遵循新課標
“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fā)展有用的地理”理念,盡可能地挖掘教材中可以聯系實際的內容,如:講課的當天(深秋)正好陰雨天氣,引導學生結合昨天氣溫,判斷是什么鋒過境?預測明天氣溫會怎樣?要加衣服還是減衣服?使學生感到生活中到處有地理,學好地理大有用處,增強學習的興趣。
2、我成為了一個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組織者
。1)設疑導課,激發(fā)學生興趣。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習興趣,本課一開始讓學生朗讀兩首詩。重點句包括“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清明明節(jié)雨紛紛”。然后我提出問題:你知道哪句是描寫天氣?哪些是描寫氣候的?你還能舉出哪些形容天氣和氣候的詞語?立刻點燃了學生的興趣,很自然進入了學習狀態(tài)。
。2)創(chuàng)設了探索情景,引起學生的問題意識和過程意識。
問題意識是一種探索意識,是創(chuàng)造的起點。學生有了問題,才會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會有發(fā)展。學習過程不是讓學生被動的吸收教材和教師給出的現成結論,而是一個由學生親自參與的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在本課我提出這樣的問題:“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呢?為了搞清這個問題,先電腦動畫模擬冷鋒的運動與天氣。然后設置探究課題:冷鋒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后天氣特點(暖鋒同理)。通過小組討論探究,得出答案。改變了以往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寫學生記的教學模式。
3、課堂上能夠從多角度關注學生
。1)關注了學生的個體差異,班級五十幾名學生在個體上是存在差異的,我在本節(jié)課問題的設置上難易結合,分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來回答,讓學困生也能體會到獲得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其學習興趣,很有可能一個簡章的問題會讓一個學生產生強大的自信心,成就了一個人材。
(2)注重對學生學法指導。
例如學生在探究鋒面過境前后天氣特點時,我引導學生從氣壓、氣溫、濕度、陰晴等幾個方面入手。使問題更加清楚、簡潔。
(3)課堂我注重了活動教學。
活動是實施課程目標的`主渠道,也是地理新課程區(qū)別于傳統(tǒng)課程的一大特色。本節(jié)課活動題是:針對《水滸傳》“宋公明雪天擒索超”一回中天氣狀況的描寫,分析鋒類型及天氣。通過活動學生對本節(jié)的重點知識進一步加強,教師適時做出鼓勵性的評價,學習更有動力。
不足之處:
1、學生在平時太缺乏課堂探究的機會,已經養(yǎng)成了老師講什么就聽什么的習慣,喜歡老師把知識都總結出來,自己只要記下來就萬事大吉,不愿也不會動腦,懶得動腦,這種教學方式只能扼殺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應更加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讓他們會學習,從而達到愛學習的目的。
2、由于探究活動時間長,顯得時間緊張,導致個別知識點強調不夠到位,課堂檢測倉促。
3、教師評價方法還應多樣,不能只是簡單地說“不錯”“很好”“非常好”等,還要具體一點。
4、提問學生的面還是有限,應使課堂上的學習真正地面向所有的同學,真正實現每一位學生都有收獲、有興趣、有動力。
《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11
本節(jié)課內容抽象而且難懂,為了能讓學生掌握不同類型鋒面系統(tǒng)的特點與其天氣特征,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了問題引導法、多媒體演示法,讀圖比較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力爭使學生能夠動起來,讓教師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并充分利用了多媒體教學展示儀來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在具體任務的完成過程中實現對課本內容的理解,并進一步激發(fā)了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如:讓學生將黑板比作地面,書本比作鋒面,通過實物演示介紹鋒面的結構組成;通過實物演示鋒面的不同移動情況,讓學生認識到鋒面的類型和分類依據;在鋒面演示過程中,通過觀察選定地點與鋒面的相對位置,來理解鋒面過境前、過境時和過境后的含義,并通過分析得出同一地點不同情況下的天氣特征。
教學過程中讓能力的培養(yǎng)貫穿始終。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學會分析問題的能力,所以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特別注重對學生讀圖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并通過做練習使學生能夠對重要的知識點舉一反三,這樣才能實現對知識的理解應用,并加深印象。如:學習了冷鋒和暖鋒以后,我立即在媒體中展示兩幅冷鋒和暖鋒的示意圖,引導學生讀圖:判斷鋒面類型,指出判斷的依據及冷、暖氣團的位置,分別比較冷鋒和暖鋒過境前、過境時和過境后的天氣特點。及時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訓練,講練結合,提高效率。
經過反思我發(fā)覺了自己在本節(jié)授課過程中還存在許多不足,并對今后的教學提出一些改進的方法。
第一:自己與學生的互動方式需要改進。本節(jié)課中,學生單獨演示、回答講解雖然比較多,但是學生集體回答的比重仍然偏大。讓學生集體回答問題,不容易及時發(fā)現個別學生存在的問題,使得原本很有代表性的問題被掩蓋。今后的教學中我要鼓勵學生隨時舉手提出問題,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提出自己存在的問題;課堂提問時更多地使用: “ 你說呢? ”“ 你認為呢? ”“ 你的觀點呢? ”“ 你的看法呢? ”“ 還有不同的想法嗎? ”“ 再想想看?” 等鼓勵學生自由表達自己觀點的話語,改進自己教學中在這方面的不足。
第二點:引導學生將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的聯系還不夠。我應該把今年以來的容易被學生關注的不同天氣現象聯系進來,讓學生分析判斷,來提高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也可以借助學生熟知的古詩詞,感受地理知識對生活的影響。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是什么鋒過境?“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又是哪類鋒的天氣?這些詩句本來就很美,學生又都特別熟悉,現在他們發(fā)現原來古詩中也能包含許多地理知識,無疑會增強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
第三點:語言表達能力差。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才能感染學生。但我做的遠遠不夠,語言表達能力低下,不能夠完整的表達出一句優(yōu)美的話,一節(jié)課都是短句,無長句。
通過參加這次活動,使我感受頗多。作為一名新教師還有許多地方需要改進與提高。一節(jié)課備了整整一個星期,綜合素質不高。為此,我決定要不斷努力,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具體要做: 第一:精鉆課本,每一節(jié)課都要仔細備課,把每隔知識帶你都要吃透,寫詳案,做適合的課件。
第二:虛心學習,只要有時間要主動聽老教師的課,汲取精華。
第三:平常教學中,注意訓練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第四:積極主動參與學校組織的每次教學活動,加強鍛煉,提高水平。
《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12
一、 說教材
。ㄒ唬┱f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單元教材緊緊圍繞大氣環(huán)境與人類生存和發(fā)展關系這一主線,其中前四課主要介紹大氣的組成、垂直分布、運動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本課是在前四課的基礎上,從生活實際需要出發(fā),論述影響我國天氣變化的幾種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學會識讀電視天氣預報節(jié)目中常出現的簡易天氣圖,聽懂播放的天氣形勢預報。本課的學習還為后面第五單元氣象災害臺風、寒潮等的學習提供理論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能力,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儆涀∮绊懳覈鞖獾闹饕鞖庀到y(tǒng):鋒面系統(tǒng),低壓系統(tǒng),高壓系統(tǒng)。
、诶斫怃h面系統(tǒng)的分類,掌握它們對天氣的影響。
③理解低壓系統(tǒng)和高壓系統(tǒng)的區(qū)別,記住它們對天氣的影響。
2、 能力目標:
、偻ㄟ^閱讀冷鋒、暖鋒、低壓、高壓等各類圖,提高學生閱讀識圖能力。
②通過閱讀天氣形勢圖,使學生學會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3、德育目標:通過閱讀各類圖形,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ㄈ┱f教材重、難點的確定
1、 教學重點:
、賹ξ覈鞖庥兄匾绊懙匿h面天氣。②高壓系統(tǒng)、低壓系統(tǒng)的天氣特征。
2、 教學難點:
①冷鋒、暖鋒與天氣的關系。②南北半球氣旋與反氣旋的氣流狀況與差異。
3、 教學重、難點確定的依據:
確定鋒面天氣為本課重點之一是因為鋒面系統(tǒng)是影響我國的主要天氣系統(tǒng)。我國的降水和一些災害性天氣大都與鋒面有聯系。
例如,我國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國冬季爆發(fā)的寒潮以及北方冬、春季節(jié)的沙塵暴天氣都是冷鋒造成的天氣現象。另外,掌握了冷、暖鋒的形成以及與天氣的關系可以“學以致用”,解釋發(fā)生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天氣現象。例如“一場春雨一場暖”,“一場秋雨一場寒”。高壓、低壓系統(tǒng)的天氣特征也是本課的重點。因為夏秋季節(jié),我國東南沿海常出現的臺風天氣就是熱帶氣旋強烈發(fā)展的表現,我國長江流域的伏旱天氣以及北方秋季“秋高氣爽”的好天氣都是在高壓系統(tǒng)的控制下形成的。把冷鋒、暖鋒與天氣的關系確定為難點之一,原因有四。一是鋒面對天氣的影響比較抽象,二是要抓住冷、暖氣團哪個為主動,三是鋒面兩側的溫度、濕度、氣壓、風等有明顯差異,四是要懂得什么是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后,它們分別被什么天氣系統(tǒng)控制。本課難點之二是南北半球氣旋與反氣旋的氣流狀況與差異,造成這一難點的原因主要是難于長久性的記憶,容易將南北半球氣旋與反氣旋的水平氣流旋轉方向記錯。
二、 說教學方法
那么,如何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呢?那就要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1、教學方法:本課主要采取讀圖分析法和對比法。本課的許多知識點容易混淆,例如,冷鋒與暖鋒的概念和形成的天氣,氣旋與反氣旋的氣流運動方向等。通過比較,可以讓學生比較深刻地認識不同事物之間的異與同,區(qū)別與聯系,可以深刻地把握各種事物的本質特征。本課幾種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的形成過程及其對天氣的影響比較抽象,而課本有許多的插圖,所以可通過教師一系列的設問,來指導學生分析圖表中的地理信息,變抽象為直觀,更好地展示知識的內在聯系和事物的空間分布,運動狀態(tài),以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教學手段:在教學手段上,充分發(fā)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把多媒體信息如文字、圖象、聲音等有機集成并顯示在屏幕上,給學生以全新的視聽感覺。
三、 說學法指導
1、讓學生重視圖文轉化,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閱讀地圖的能力。本課文字簡潔,圖象豐富,色彩鮮艷,主題突出。學生學習過程中應緊密聯系教材中的插圖,將抽象、深奧的天氣系統(tǒng)知識轉化為直觀的圖象,彌補同學們感性認識的不足,并鞏固理性知識。2、 助手勢,幫助強化記憶。3、 、北半球氣旋與反氣旋水平氣流運動方向的判別,是本課的難點之一,可指導學生借助手勢,幫助強化記憶。
四、 說教學程序
(一) 導入新課:
先播放兩段“城市天氣預報”和“天氣形勢預報”的錄像?赐旰螅嬖V學生要能夠看懂和聽懂這些天氣預報圖,首先要了解影響我國的'主要天氣系統(tǒng)及其與天氣有關的基礎知識。這樣導入新課,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他們的求知欲。
。ǘ┲v授新課:
一、 鋒面系統(tǒng)
。ㄒ唬 鋒面結構與特點(利用多媒體播放鋒面動畫,通過教師一系列的提問,引導學生了解鋒面的概念,結構特點,天氣特點)
1 概念:冷暖氣團的交界面2 結構特點:暖氣團在鋒面上面,冷氣團在鋒面下面。
。▎枺孩贋槭裁磁瘹鈭F總在鋒面的上面?②一上一下兩種不同性質氣團會穩(wěn)定存在嗎?)
3 天氣特點:鋒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風等天氣(過渡:根據冷暖氣團誰主動移動,可將鋒面一般分為兩種類型)
。ǘ 鋒面類型與天氣(利用多媒體播放冷鋒、暖鋒與天氣的動畫,通過以下問題幫助學生學習冷、暖鋒與天氣的關系,完成表1內容)
。▎栴}:①冷、暖氣團誰主動向對方移動?暖氣團抬升情況如何?②何為鋒面過境時、過境前、過境后?提示學生根據鋒面移動的方向來確定。③冷、暖鋒面過境前,過境后分別在什么氣團控制下,天氣如何?④冷、暖鋒過境時天氣如何?⑤冷鋒、暖鋒降水都發(fā)生在鋒面的哪一側?它們又有何不同?)教師講解:我國降水和一些災害性天氣大都與鋒面有聯系。影響我國天氣的鋒面主要是冷鋒,例如,我國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國冬季爆發(fā)的寒潮,我國北方冬、春季節(jié)的大風和沙暴天氣都是冷鋒造成的天氣現象。
二、低壓(氣旋)系統(tǒng)和高壓(反氣旋)系統(tǒng)
在學習該天氣系統(tǒng)之前,先向學生簡單介紹幾種基本的氣壓類型。(利用“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介紹五種基本的氣壓類型:高氣壓,低氣壓,高壓脊,低壓槽,鞍形氣壓場)(強調:低壓或氣旋,高壓或反氣旋,分別是對同一個天氣系統(tǒng)的不同描述。低壓,高壓是對天氣系統(tǒng)氣壓狀況的描述,氣旋、反氣旋是對天氣系統(tǒng)氣流狀況的描述。)
。ɡ枚嗝襟w播放“北半球低壓系統(tǒng)的形成及其天氣”動畫,在學習了“大氣的運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該天氣系統(tǒng)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氣流特征,以及天氣特點。然后讓學生用對比的方法分析“北半球高壓系統(tǒng)的形成及其天氣”,完成表2內容。
天氣晴朗天氣實例:
夏秋季節(jié),我國東南沿海常出現的臺風天氣我國長江流域的伏旱天氣,我國北方“秋高氣爽”的好天氣(過渡:我們學習了鋒面系統(tǒng),氣旋,反氣旋系統(tǒng),那么,鋒面與氣旋能否同時出現?為什么?)(播放“鋒面氣旋”圖,讓學生從圖中了解鋒面與氣旋能同時出現,這種組合叫鋒面氣旋)
三、 面氣旋
1 概念:地面氣旋一般與鋒面聯系在一起,叫鋒面氣旋。(教師講解:因為氣旋是氣流輻合上升系統(tǒng),兩股性質不同的氣流可能相遇形成鋒面,而反氣旋的水平氣流由中心向四周輻散,冷、暖氣流不能相遇形成鋒面)
2 天氣:云、雨,甚至是暴雨,雷雨,大風天氣。(鋒面氣旋不同部位天氣狀況如何,由于時間的關系,布置學生課后思考)
。ㄋ模╈柟叹毩曂ㄟ^本堂課的學習是要讓學生能夠聽懂和看懂一些簡易的天氣形勢圖,因此最后通過活動課“試做天氣預報員”來檢測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掌握情況。
。ㄎ澹┎贾米鳂I(yè)
1 鋒面氣旋不同部位天氣狀況是否相同,氣旋前方、后方、中部的天氣各如何?
2 地理填充圖冊p45 第5題,p46 第7題
。┌鍟O計2.5 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
一、 鋒面系統(tǒng)
。ㄒ唬╀h面結構與特點
1 概念:冷、暖氣團的交界面
2 結構特點:暖氣團在鋒面之上,冷氣團在鋒面之下
3 天氣特點:鋒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風等天氣
。ㄈ 鋒面類型與天氣
分類 概念 暖氣團上升情 過境前 過境時 過境后 天氣實例 冷鋒 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移動 被迫抬升 溫暖晴朗 刮風、下雨、陰天、降溫 氣溫下降,氣壓上升,天氣轉晴 我國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國冬季爆發(fā)的寒潮,我國北方冬、春季節(jié)的大風和沙暴天氣 暖鋒 暖氣團主動向冷氣團移動 主動徐徐爬升 低溫晴朗 連續(xù)性降水 氣溫上升,氣壓下降,天氣轉晴
二、 低壓(氣旋)和高壓(反氣旋)系統(tǒng)
1 五種基本的氣壓類型
2 氣旋與反氣旋的差異
天氣系統(tǒng) 氣壓分布狀況 水平氣流狀況北半球 南半球 垂直中心氣流狀況 天氣狀況 天氣實例 低壓(氣旋)系統(tǒng) 中心氣壓低于四周 逆時針方向輻合 順時針方向輻合 輻合上升 云量增多,陰雨天氣 夏秋季節(jié),我國東南沿海常出現的臺風天氣 高壓(反氣旋)系統(tǒng) 中心氣壓高于四周 順時針方向輻散 逆時針方向輻散 輻散下沉 天氣晴朗 我國長江流域的伏旱天氣,我國北方“秋高氣爽”的好天氣
三、 鋒面氣旋
1 概念:地面氣旋一般與鋒面聯系在一起,叫鋒面氣旋。
2 天氣:云、雨,甚至是暴雨,雷雨,大風天氣。
《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13
本節(jié)內容主要介紹了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低壓(氣旋)、高壓(反氣旋)的形成及其對天氣變化的影響,在解決這些重點難點的過程中我主要運用的教學方法是畫圖、探究等,多數結論由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觀察討論、對比總結、教師引導、補充得出。通過學習,學生除全面正確地理解掌握了常見天氣系統(tǒng),在探究的過程中團隊協作的意識得到加強,還結合生活實際,學以致用,明確地理知識的實用性。
高中地理中有很多知識是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如《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個內容。這節(jié)課很多的知識學生在生活或者在電視上都能夠經常接觸到。天氣的陰晴、冷暖學生司空見慣了,也切身感受到,但未必能掌握其變化規(guī)律。怎么能夠讓學生們更好地掌握天氣變化規(guī)律呢?在思考如何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部分內容的過程中,我運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第一,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參與,學生活動的環(huán)節(jié)多,用視頻、詩句、模擬天氣預報等形式來復習上節(jié)課的內容和導入新課。在上課之前給學生放一段學生臺風“海燕”視頻,學生看到其?吹墓(jié)目時,感覺很親切,學習的興趣立刻被激發(fā)起來,而且視頻中也包含著這節(jié)課所學的內容,讓學生有先入為主的思想,首先對所學知識有個大概的了解,憑借學生們的已有知識,將視頻中的內容儲存在大腦中,再經過加工、分析、比較,形成新事物的形象,來獲取新知識。這樣做對接下去的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二,利用多媒體動畫來演示氣旋和反氣旋的成因示意圖。多媒體的信息含量比較大,可以在課堂當中給學生提供較多的圖片和動畫。本節(jié)課的一些知識比較宏觀、抽象,且學生們在初中時地理知識比較薄弱,單單通過文字表述,學生很難理解鋒面的結構和變化過程。通過讀圖可使學生們加深對文字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有助于他們建立起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空間結構和空間聯系。
第三,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到地理學科的實用性。天氣在地球的各個地方都有其特殊性,而且新課改也提出了讓學生多學習家鄉(xiāng)的地理,所以講這個內容時,我加入了本地的天氣變化來解釋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在上這節(jié)課時,剛好有一股冷空氣南下,結合此次的冷空氣南下,形象地解釋了冷鋒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后的`天氣變化狀況以及給我市帶來的影響,通過這一例子學生很容易的理解了冷鋒的知識。
第四,圖表結合講解法。教材中的圖像和文字都是我們要掌握的內容。而且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中存在著低壓和高壓這兩種天氣系統(tǒng),這兩種天氣系統(tǒng)既有相似的地方也不同的地方,對于這點學生非常容易混淆。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讓學生上黑板畫出示意圖,并列出表格對比,然后教師適當點撥,并予以點評。這樣做學生就可以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形象直觀的感受到氣旋和反氣旋的不同點,比較輕松的掌握知識點。
《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1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鋒面系統(tǒng)、低壓系統(tǒng)、高壓系統(tǒng)的特點。
2.掌握簡易天氣圖的閱讀。
【過程與方法】
1.學會識讀電視天氣預報節(jié)目中常出現的簡易天氣圖,聽懂每天電視臺播放的天氣形勢預報。
2.掌握各天氣系統(tǒng)活動規(guī)律和處在不同天氣系統(tǒng)及其不同部位的天氣特點,利用天氣圖進行天氣形勢分析預報。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認識天氣系統(tǒng)的影響作用,樹立人地和諧、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增強防災、減災意識。
二、重點難點
重點:1.掌握常見天氣系統(tǒng)的特點。 2.簡易天氣圖的閱讀。
難點:1.理解冷鋒、暖鋒與天氣的關系。 2.低壓系統(tǒng)、高壓系統(tǒng)與天氣的關系。
三、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由于地理基礎知識比較薄弱,對于地理常識的了解很少,所以學習水平不太,但是高一的學生已經具備了很強的理解能力和一定的探究式學習的能力,尤其是對一些與生活聯系緊密的地理問題,他們理解起來不是很困難,在學習了宏觀上氣壓帶和風帶對全球氣候的影響后,從微觀上了解幾種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就顯得并不是那么難理解了。
四、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教學方法使用】
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新課標要求的原則,將傳統(tǒng)教學法和新課標要求的教學法相結合;采用情景教學法、讀圖分析法、對比法、分組討論法、歸納法等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和啟發(fā)學生,并達到知識的累積和能力的提升,以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升華,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教學手段選擇】
采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的形式,用Flash動態(tài)演示冷鋒系統(tǒng)、暖鋒系統(tǒng)、低壓(氣旋)系統(tǒng)、高壓(反氣旋)系統(tǒng),幫助學生理解常見天氣系統(tǒng)的'天氣狀況,播放一些關于臺風、寒潮的視頻,讓學生了解它們的形成過程和理論基礎,以及給我國帶來的災害性天氣。
五、教學設計過程 (1個課時)
天氣是時刻變化的,而天氣又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關系十分密切,因此,全國各地的廣播電臺和電視臺,每天都要播放多次天氣預報。在每天的電視天氣預報節(jié)目里,除城市天氣預報外,還有天氣形勢預報。我們?梢月牭街鞒秩苏f“受冷鋒天氣系統(tǒng)影響,未來兩天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出現降溫、大風等天氣”或“受高壓系統(tǒng)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出現‘秋高氣爽’的好天氣”等,像冷鋒、高壓系統(tǒng)、熱帶氣旋等都是影響天氣的天氣系統(tǒng)。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這些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
導入新課
。3分鐘)
播放一則天氣預報,思考:影響我國的天氣系統(tǒng)有哪些?引入新課。
思考、踴躍發(fā)言:有冷鋒、暖鋒系統(tǒng),低壓、高壓系統(tǒng)。
引起學生興趣,迅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
明確學習目標(2分鐘)
用PPT形式展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和重難點。
齊聲朗讀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和重難點。
讓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
自主學習
。10分鐘)
通過PPT展示本節(jié)課的自主學習題。
一、鋒面系統(tǒng)與天氣
1、氣團的概念和分類。
2、鋒面系統(tǒng):
(1) 鋒面的概念。
(2) 鋒面的結構。
(3) 鋒面的分類。
二、低氣壓、高氣壓系統(tǒng)與天氣
1、低氣壓系統(tǒng)與天氣
2、高氣壓系統(tǒng)與天氣
學生積極思考,并結合書本尋找答案,記好筆記。
為了更加充分的進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10分鐘)
用PPT展示合作探究題。
1、小組內繪制冷鋒和暖鋒的示意圖。
2、分析冷鋒、暖鋒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后的天氣特征。
3、歸納總結冷鋒、暖鋒的區(qū)別方法。
4、舉例說明鋒面系統(tǒng)對我國天氣的影響。
5、繪制南北半球低壓(氣旋),高壓(反氣旋)水平氣流示意圖。(采用左右手法則判斷氣旋和反氣旋)
6、完成課本P57思考活動第(1)、(2)題。
小組討論,由小組長負責組織,圍繞問題進行分層討論,先一對一,再組內共同討論總結完善。
培養(yǎng)學生小組合作學習。
精彩展示
大膽質疑
。15分鐘)
及時做補充講解。(PPT)
展示,用簡潔清楚地方式展示各組的正確答案。大膽質疑,從疑惑中成長 。
精彩展示,鍛煉學生的書寫能力,語言組織能力,表達能力。
《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1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氣旋與反氣旋,高壓與低壓天氣系統(tǒng)的特點和概念辨析。
2、過程與方法
通過簡易天氣圖的閱讀,分析氣旋與反氣旋,高壓與低壓天氣系統(tǒng)的特點。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培養(yǎng)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繪制簡易氣旋與反氣旋,高壓與低壓天氣系統(tǒng)圖,并分析其特點。
學習者特征:
高一新生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開展自主學習。
教學方法及策略:
自學輔導法,小組合作學習法
教學媒體:
版圖
教學實施:
情景創(chuàng)設:投影圖片
小組觀察交流:
、倥_風發(fā)生的季節(jié)和區(qū)域
、谂_風四周的氣流如何運動的?為什么?臺風眼處的天氣特征如何?為什么?
、勐撓狄延兄R,思考臺風會帶來什么影響?
、荛喿x課本,把上圖中的臺風衛(wèi)星圖繪制成簡易的示意圖。(讓2位學生上臺繪制)
教師精講:
評析學生繪制在黑板上的示意圖(展示分析思路和角度,起到示范作用),主要講清楚:
、俚葔壕的的閉合與中心氣壓是低壓特征,故命名低壓
、诨仡櫯f知識,標注出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四周的氣流向中心旋轉,中心的氣流向上旋轉,故命名氣旋。
③氣旋與天氣關系
、艽颂鞖庀到y(tǒng)與我國的天氣關系。
典型例子,夏秋我國東南沿海的臺風,北方秋季秋高氣爽的天氣和梅雨伏旱天氣,特別要講清副高與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天氣聯系,這是疑難點。
突破難點步驟:
1.學生閱讀課本p46的文字
2.指導學生看地理地圖冊p5中國地形圖,了解有關地理名詞位置,如北回歸線,長江中下游平原,淮河,華北與東北等。
3.指導學生看課本p41頁,復習氣壓帶風帶的南北移動規(guī)律。
4.指導學生看課本p42七月海平面氣壓圖,找出夏威夷高壓位置,讓學生用筆描繪出它的閉合的等壓線,教師提示學生它的西端延伸到了我國東部。教師在圖中左側沿者凸起的點繪出一條虛線及分析特點后,命名為高壓脊,指出高壓脊也在南北移動,并繪出高壓脊附近的風向。然后把此圖疊放在中國地圖上,指圖講解冷暖氣團形成的鋒面雨帶在高壓脊以北的特點。
5.回歸課本p46,講解梅雨和伏旱的形成原因。
教師投影另外3種圖:北半球反氣旋,南半球氣旋,南半球反氣旋
小組活動:每小組成員先自己繪制再交流
學習小結:對本天氣系統(tǒng)進行知識的系統(tǒng)化:
氣流狀況
氣壓
水平運動
垂直運動
影響天氣
實例
氣旋
低氣壓
四周向中心(北逆南順)
上升
陰雨
臺風
反氣旋
高氣壓
中心向外(北順南逆)
下沉
晴朗
伏旱
當堂檢測:
一.下面是xx年元月20日8時北半球(大致位于40°n-60°n,90°e-120°w)海洋與陸地氣壓分布示意圖,讀圖分析回答:
。1)a地氣壓名稱是___ _____,b地氣壓名稱是___ _____。
。2)此時c地吹________風,d地吹________風。
。3)a地中心氣流作________運動,常出現________天氣。共3頁,當前第1頁123
。4)a地地面空氣快速移到c地,地面缺乏森林草原,會出現____ ____自然災
害。
(5)abcd四地冬春經常形成這種氣壓分布。因此,對于c地防御自然災害最現實的措施____________
答案:(1)亞洲高壓阿留申低壓(2)偏北風西北風(3)下沉晴朗(4)沙塵暴(5)加強植樹造林
二.讀下面示意圖,回答
1.根據雨帶在i、ⅲ地區(qū)的時間,可推知,在一般年份,雨帶推移至上海地區(qū)的時間大致是:()
a.4~6月 b.6-7月 c.6~8月 d.5~8月
2.如在7月以后,雨帶仍未推移進入i地區(qū).我國東部地區(qū)將可能產生災害的狀況是()
a.南旱北澇 b.南北皆旱 c.南澇北旱 d.南北皆澇
教學評價:
在教的方面,教師起到了引導解惑的作用,教授的思路脈絡清晰;在學的方面,學生通過觀察合作動手等方式積極參與課堂學習,面向全體學生;教學效果從檢測看是非常不錯的,絕大部分學生完成了學習任務。
常見天氣系統(tǒng)之一-氣旋與反氣旋系統(tǒng)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氣旋與反氣旋,高壓與低壓天氣系統(tǒng)的特點和概念辨析。
2、過程與方法
通過簡易天氣圖的閱讀,分析氣旋與反氣旋,高壓與低壓天氣系統(tǒng)的特點。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培養(yǎng)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繪制簡易氣旋與反氣旋,高壓與低壓天氣系統(tǒng)圖,并分析其特點。
學習者特征:
高一新生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開展自主學習。
教學方法及策略:
自學輔導法,小組合作學習法
教學媒體:
版圖
教學實施:
情景創(chuàng)設:投影圖片
小組觀察交流:
、倥_風發(fā)生的季節(jié)和區(qū)域
②臺風四周的氣流如何運動的?為什么?臺風眼處的天氣特征如何?為什么?
、勐撓狄延兄R,思考臺風會帶來什么影響?
④閱讀課本,把上圖中的臺風衛(wèi)星圖繪制成簡易的示意圖。(讓2位學生上臺繪制)
教師精講:
評析學生繪制在黑板上的示意圖(展示分析思路和角度,起到示范作用),主要講清楚:
、俚葔壕的的閉合與中心氣壓是低壓特征,故命名低壓
、诨仡櫯f知識,標注出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四周的氣流向中心旋轉,中心的氣流向上旋轉,故命名氣旋。
、蹥庑c天氣關系
、艽颂鞖庀到y(tǒng)與我國的.天氣關系。
典型例子,夏秋我國東南沿海的臺風,北方秋季秋高氣爽的天氣和梅雨伏旱天氣,特別要講清副高與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天氣聯系,這是疑難點。
突破難點步驟:
1.學生閱讀課本p46的文字
2.指導學生看地理地圖冊p5中國地形圖,了解有關地理名詞位置,如北回歸線,長江中下游平原,淮河,華北與東北等。
3.指導學生看課本p41頁,復習氣壓帶風帶的南北移動規(guī)律。共3頁,當前第2頁123
4.指導學生看課本p42七月海平面氣壓圖,找出夏威夷高壓位置,讓學生用筆描繪出它的閉合的等壓線,教師提示學生它的西端延伸到了我國東部。教師在圖中左側沿者凸起的點繪出一條虛線及分析特點后,命名為高壓脊,指出高壓脊也在南北移動,并繪出高壓脊附近的風向。然后把此圖疊放在中國地圖上,指圖講解冷暖氣團形成的鋒面雨帶在高壓脊以北的特點。
5.回歸課本p46,講解梅雨和伏旱的形成原因。
教師投影另外3種圖:北半球反氣旋,南半球氣旋,南半球反氣旋
小組活動:每小組成員先自己繪制再交流
學習小結:對本天氣系統(tǒng)進行知識的系統(tǒng)化:
氣流狀況
氣壓
水平運動
垂直運動
影響天氣
實例
氣旋
低氣壓
四周向中心(北逆南順)
上升
陰雨
臺風
反氣旋
高氣壓
中心向外(北順南逆)
下沉
晴朗
伏旱
當堂檢測:
一.下面是xx年元月20日8時北半球(大致位于40°n-60°n,90°e-120°w)海洋與陸地氣壓分布示意圖,讀圖分析回答:
(1)a地氣壓名稱是___ _____,b地氣壓名稱是___ _____。
。2)此時c地吹________風,d地吹________風。
(3)a地中心氣流作________運動,常出現________天氣。
。4)a地地面空氣快速移到c地,地面缺乏森林草原,會出現____ ____自然災
害。
。5)abcd四地冬春經常形成這種氣壓分布。因此,對于c地防御自然災害最現實的措施____________
答案:(1)亞洲高壓阿留申低壓(2)偏北風西北風(3)下沉晴朗(4)沙塵暴(5)加強植樹造林
二.讀下面示意圖,回答
1.根據雨帶在i、ⅲ地區(qū)的時間,可推知,在一般年份,雨帶推移至上海地區(qū)的時間大致是:()
a.4~6月 b.6-7月 c.6~8月 d.5~8月
2.如在7月以后,雨帶仍未推移進入i地區(qū).我國東部地區(qū)將可能產生災害的狀況是()
a.南旱北澇 b.南北皆旱 c.南澇北旱 d.南北皆澇
教學評價:
在教的方面,教師起到了引導解惑的作用,教授的思路脈絡清晰;在學的方面,學生通過觀察合作動手等方式積極參與課堂學習,面向全體學生;教學效果從檢測看是非常不錯的,絕大部分學生完成了學習任務。
【《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相關文章:
《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03-12
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反思03-03
關于天氣的的03-09
奇怪的天氣11-24
門禁系統(tǒng)03-13
常見的俗語04-23
多變的天氣作文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