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學知識點[優(yōu)秀]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中,是不是聽到知識點,就立刻清醒了?知識點是知識中的最小單位,最具體的內容,有時候也叫“考點”。為了幫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識點,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學知識點,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化學知識點1
【課前記憶】
、 硅在地殼中的含量僅次于_______,硅原子和______原子一樣,最外層電子均有_____個電子,二者既相似又不同。碳是構成______________的主要元素,而硅是構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元素。硅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______________,其原子既不易失去又不易得到電子,主要形成_____ 價化合物。
、 二氧化硅是硅最重要的化合物,其存在形態(tài)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兩大類,統稱__________。 二氧化硅晶體基本結構單元是__________結構,每個Si周圍結合______個O,_______在中心,______ 在4個頂角,每個O為_______個四面體所共有,即每個O跟_____個Si相結合。
、 石英中無色透明的晶體就是通常所說的_________,具有彩色環(huán)帶狀或層狀的稱為__________,沙子中含有小粒的__________晶體。
、 二氧化硅的化學性質很不活潑,___________是唯一可以與之反應的酸。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所以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硅是_______性氧化物。
、 硅酸是一種很弱的酸(酸性比_________還弱),溶解度_________。由于二氧化硅不溶于水,所以硅酸是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與__________________反應制得的。所生成的硅酸逐漸聚合而形成膠體溶液——________________,硅膠多孔,吸附水分能力強,常用作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等的_____________,也可以用作催化劑的__________。土壤膠體因其表面積大且一般帶負電,能吸收_________、________等數十種生物所需的'營養(yǎng)離子,所以土壤具有_____________。 ⑹ 硅酸鹽是由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組成的化合物的總稱,一般都__________于水,化學性質很__________。硅酸鈉(Na2SiO3)的水溶液俗稱_____________,可以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等。從古到今,人類創(chuàng)造性地生產出了幾大類硅酸鹽產品——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它們成為最重要的無機非金屬材料。
、 晶體硅的結構類似于____________,是帶有金屬光澤的_________色固體,熔點_______、硬度______、有______性,在常溫下化學性質____________。晶體硅是良好的_____________材料。利用高純單質硅可以制成_____________,它可以將______能直接轉換為______能?梢宰鳛開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動力。
☆默寫化學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外練習】
1、宣傳科學知識,介紹高新科技,揭露偽科學,是科學工作者的義務,下列說法屬于偽科學的是
A.以二氧化硅為主要原料制造光導纖維 B.碳爐邊放盆水,可防止煤氣中毒
C.在墻壁剛粉刷過石灰漿的室內生一炭火盆,墻壁會冒汗 D.用干冰進行人工降雨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SiO2能和水發(fā)生化合反應生成硅酸 B.SiO2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任何酸
C.SiO2的俗名叫水玻璃,不溶于水 D.SiO2能溶于NaOH溶液中
3、①鹽酸、②濃硫酸、③氧氣、④氫氟酸、⑤氫氧化鉀溶液中,能與地殼中含量第一和第二的兩元素形成的化合物起化學反應的是
A.①② B.④⑤ C.②④ D.③④
4、將過量的二氧化碳通入下列溶液中,最終會出現渾濁的是
A.氯化鈣溶液 B.澄清的石灰水 C.水玻璃 D.硝酸鋇溶液
5、熔融燒堿應選用的器皿是
A.鐵制坩堝 B.普通玻璃坩堝 C.石英坩堝 D.陶瓷坩堝
6、下列關于碳和硅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4價氧化物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B.單質在加熱時都能與氧氣反應
C.氧化物都能溶于水生成相應的酸 D.碳和硅兩種元素的單質都能應用在電池上
7、下列試劑可用帶玻璃塞的玻璃瓶保存的是
A.硅酸鈉溶液 B.鹽酸 C.氫氟酸 D.氫氧化鈉溶液
8、和空氣接觸可發(fā)生非氧化還原反應的物質組合是
① Na ②Na2SiO3溶液 ③Na2O2 ④燒堿溶液 ⑤石灰水 ⑥Fe(OH)2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⑤
9、某無色混合氣體可能含有CO2、H2、CO和H2O(氣)中的一種或幾種,依次進行以下處理(假設每次處理均反應完全):①通過盛有硅膠的干燥管時,氣體體積不變;②通過熾熱的氧化銅時,固體變?yōu)榧t色;③通過白色CuSO4粉末時,粉末變藍色;④通過過量的澄清石灰水時,溶液變渾濁。則原混合氣體的成分不可能是
A H2和CO B CO2、H2和CO C H2O和CO2 D H2和CO2
10、下列物質的成分不含硅酸鹽的是
A.石英玻璃 B.陶瓷 C.普通水泥 D.磚瓦
11、Na2OCaO6SiO2是一種
A.含氧酸 B.硅酸鹽 C.氧化物 D.混合物
12、下列物品或設備:①水泥路橋、②門窗玻璃、③水晶鏡片、④石英鐘表、⑤瑪瑙手鐲、⑥硅太陽能電池、⑦光導纖維、⑧計算機芯片。所用材料為SiO2或要用到SiO2的是
A.⑥⑧B.①②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⑦ D.全部
13、水處理中常使用的一種無機高分子絮凝劑的化學式可表示為[Al2(OH)nClH2O]x,式中等于
A.3-n B.6-n C.6+n D.3+n
14、下列關于水玻璃的性質和用途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這是一種礦物膠,不易燃燒
B.在建筑工業(yè)上可以作黏合劑、耐酸水泥摻料
C.木材、織物浸過水玻璃后具有防腐性能且不易燃燒
D.水玻璃的化學性質穩(wěn)定,在空氣中不易變質
高一化學知識點2
1、原子定義
原子: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例如少數非金屬單質(金剛石、石墨等);金屬單質(如鐵、汞等);稀有氣體等。
。2)原子也不斷地運動著;原子雖很小但也有一定質量。對于原子的認識遠在公元前5世紀提出了有關“原子”的觀念。但沒有科學實驗作依據,直到19世紀初,化學家道爾頓根據實驗事實和嚴格的邏輯推導,在1803年提出了科學的原子論。
2、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1)構成物質的每一個分子與該物質的化學性質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不保持物質的物理性質。因物質的物理性質,如顏色、狀態(tài)等,都是宏觀現象,是該物質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現的屬性,并不是單個分子所能保持的。
(2)最;不是絕對意義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
3、分子的性質
(1)分子質量和體積都很小。
(2)分子總是在不斷運動著的。溫度升高,分子運動速度加快,如陽光下濕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間有間隔。一般說來,氣體的分子之間間隔距離較大,液體和固體的分子之間的'距離較小。氣體比液體和固體容易壓縮,不同液體混合后的總體積小于二者的原體積之和,都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隔。
(4)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我們都有這樣的生活體驗: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時吃幾塊冰塊也可以解渴,這就說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質,因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構成的,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是相同的。
4、原子的構成
質子:1個質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原子核(+)。
中子:不帶電原子不帶電。
電子:1個電子帶1個單位負電荷。
5、原子與分子的異同
分子原子區(qū)別在化學反應中可再分,構成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物質的分子在化學反應中不可再分,化學反應前后并沒有變成其它原子相似點:
。1)都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
。2)質量、體積都非常小,彼此間均有一定間隔,處于永恒的運動中;
(3)同種分子(或原子)性質相同,不同種分子(或原子)性質不同;
。4)都具有種類和數量的含義。
6、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規(guī)律:
第一層不超過2個,第二層不超過8個;最外層不超過8個。每層最多容納電子數為2n2個(n代表電子層數),即第一層不超過2個,第二層不超過8個,第三層不超過18個;最外層電子數不超過8個。(只有1個電子層時,最多可容納2個電子)
高一化學知識點3
金屬+酸→鹽+H2↑中:
、俚荣|量金屬跟足量酸反應,放出氫氣由多至少的順序:Al>Mg>Fe>Zn。②等質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屬反應,酸的相對分子質量越小放出氫氣越多。③等質量的同種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屬反應,放出的氫氣一樣多。
3、物質的檢驗
(1)酸(H+)檢驗。
方法1將紫色石蕊試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測液的試管中,振蕩,如果石蕊試液變紅,則證明H+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潔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藍色石蕊試紙上,如果藍色試紙變紅,則證明H+的存在。
方法3用干燥清潔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試紙上,然后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跟標準比色卡對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小于7,則證明H+的存在。
(2)銀鹽(Ag+)檢驗。
將少量鹽酸或少量可溶性的鹽酸鹽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測液的試管中,振蕩,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則證明Ag+的.存在。
(3)堿(OH-)的檢驗。
方法1將紫色石蕊試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測液的試管中,振蕩,如果石蕊試液變藍,則證明OH-的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潔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紅色石蕊試紙上,如果紅色石蕊試紙變藍,則證明OH-的存在。
方法3將無色的酚酞試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測液的試管中,振蕩,如果酚酞試液變紅,則證明OH-的存在。
方法4用干燥清潔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試紙上,然后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跟標準比色卡對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大于7,則證明OH-的存在。
(4)氯化物或鹽酸鹽或鹽酸(Cl-)的檢驗。
將少量的硝酸銀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測液的試管中,振蕩,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則證明Cl-的存在。
(5)硫酸鹽或硫酸(SO42-)的檢驗。
將少量氯化鋇溶液或硝酸鋇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測液的試管中,振蕩,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則證明SO42-的存在。
高一化學知識點4
1.鈉的物理性質:
(1)白:銀白色、有金屬光澤的固體;
(2)輕:密度小,(Na)=0.97g/c3,比水的密度小;
(3)低:熔點和沸點低,熔點97.81℃,沸點882.9℃;
(4)。河捕刃,可以用小刀切割;
(5)導:鈉是熱和電的良導體。
2.鈉的化學性質:
(1)鈉與水的反應:2Na+2H2O==2NaOH+H2↑
(2)鈉與氧氣的.反應:
鈉在空氣中緩慢氧化:4Na+O2==2Na2O(白色固體)
鈉在空氣中加熱或點燃:2Na+O2 Na2O2(淡黃色固體)
3.鈉的保存及用途
(1)鈉的保存:鈉很容易跟空氣中的氧氣和水起反應,因此,在實驗室中,通常將鈉保存在煤油里,由于(Na)>(煤油),鈉沉在煤油下面,將鈉與氧氣和水隔絕。
(2)鈉的用途:
①鈉鉀合金(室溫下呈液態(tài)),用作原子反應堆的導熱劑。
、谥苽銷a2O2。
、圩鳛閺娺原劑制備某些稀有金屬。
氧化鈉與過氧化鈉的性質比較
名 稱氧化鈉過氧化鈉
化學式Na2ONa2O2
顏色狀態(tài)白色固體淡黃色固體
與H2O反應Na2O+H2O==2NaOH2Na2O2+2H2O==4NaOH+O2↑
與CO2反應Na2O+CO2==Na2CO32Na2O2+2CO2==2Na2CO3+O2
生成條件在常溫時,鈉與O2反應燃燒或加熱時,鈉與O2反應
用途——呼吸面罩、潛水艇的供氧劑,漂白劑
高一化學知識點5
一.原子結構
1.能級與能層
2.原子軌道
3.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guī)律⑴構造原理:隨著核電荷數遞增,大多數元素的電中性基態(tài)原子的電子按右圖順序填入核外電子運動軌道(能級),叫做構造原理。
能級交錯:由構造原理可知,電子先進入4s軌道,后進入3d軌道,這種現象叫能級交錯。
說明:構造原理并不是說4s能級比3d能級能量低(實際上4s能級比3d能級能量高),
原子結構與性質【人教版】高中化學選修3知識點總結:第一章原子結構與性質
而是指這樣順序填充電子可以使整個原子的能量最低。也就是說,整個原子的能量不能機械地看做是各電子所處軌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
現代物質結構理論證實,原子的電子排布遵循構造原理能使整個原子的能量處于最低狀態(tài),簡稱能量最低原理。
構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從整體角度考慮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個能級。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態(tài)多電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時存在4個量子數完全相同的電子。換言之,一個軌道里最多只能容納兩個電子,且電旋方向相反(用“↑↓”表示),這個原理稱為泡利(Pauli)原理。
(4)洪特規(guī)則:當電子排布在同一能級的不同軌道(能量相同)時,總是優(yōu)先單獨占
據一個軌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這個規(guī)則叫洪特(Hund)規(guī)則。比如,p3的軌道式為↓↑
洪特規(guī)則特例:當p、d、f軌道填充的電子數為全空、半充滿或全充滿時,原子處于較穩(wěn)定的狀態(tài)。即p0、d0、f0、p3、d5、f7、p6、d10、f14時,是較穩(wěn)定狀態(tài)。
前36號元素中,全空狀態(tài)的有4Be2s22p0、12Mg3s23p0、20Ca4s23d0;半充滿狀態(tài)的有:7N2s22p3、15P3s23p3、24Cr3d54s1、25Mn3d54s2、33As4s24p3;全充滿狀態(tài)的有10Ne2s22p6、18Ar3s23p6、29Cu3d104s1、30Zn3d104s2、36Kr4s24p6。
高一化學知識點6
元素的一些特殊性質
1、周期表中特殊位置的元素
、僮逍驍档扔谥芷跀档脑兀篐、Be、Al、Ge。
②族序數等于周期數2倍的元素:C、S。
、圩逍驍档扔谥芷跀3倍的元素:O。
、苤芷跀凳亲逍驍2倍的元素:Li、Ca。
、葜芷跀凳亲逍驍3倍的元素:Na、Ba。
⑥最高正價與最低負價代數和為零的短周期元素:C。
⑦最高正價是最低負價絕對值3倍的短周期元素:S。
⑧除H外,原子半徑最小的元素:F。
⑨短周期中離子半徑最大的元素:P。
2、常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性
、傩纬苫衔锓N類最多的元素、單質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質的元素或氣態(tài)氫化物中氫的質量分數最大的元素:C。
、诳諝庵泻孔疃嗟脑鼗驓鈶B(tài)氫化物的水溶液呈堿性的元素:N。
③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氣態(tài)氫化物沸點最高的元素或氫化物在通常情況下呈液態(tài)的元素:O。
④最輕的單質的元素:H;最輕的金屬單質的元素:Li 。
、輪钨|在常溫下呈液態(tài)的非金屬元素:Br;金屬元素:Hg 。
⑥最高價氧化物及其對應水化物既能與強酸反應,又能與強堿反應的元素:Be、Al、Zn。
、咴氐臍鈶B(tài)氫化物和它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能起化合反應的元素:N;能起氧化還原反應的元素:S。
、嘣氐臍鈶B(tài)氫化物能和它的氧化物在常溫下反應生成該元素單質的元素:S。
、嵩氐膯钨|在常溫下能與水反應放出氣體的短周期元素:Li、Na、F。
、獬R姷哪苄纬赏禺愋误w的元素:C、P、O、S。
高一化學知識點7
1、鈉與非金屬的反應
4Na+O2=2Na2O(白色)2Na+O2△Na2O2(淡黃色)
2Na+Cl2點燃2NaCl
2、鈉與水反應:2Na+2H2O=2NaOH+H2↑(浮、熔、游、響、紅)
3、氧化鈉過氧化鈉
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Na2O+CO2=Na2CO3
2Na2O2+2CO2=2Na2CO3+O2↑
Na2O+2HCl=2NaCl+H2O
2Na2O2+4HCl=4NaCl+2H2O+O2↑
6、Na2CO3和NaHCO3
、佟⑴c酸的'反應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反應速率更快)
、、與堿的反應
Na2CO3+Ca(OH)2=CaCO3↓+2NaOH
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
NaHCO3+NaOH=Na2CO3+H2O
③、與鹽的反應
Na2CO3+CaCl2=2NaCl+CaCO3↓
Na2CO3+BaCl2=2NaCl+BaCO3↓
、、相互轉化
2NaHCO3△Na2CO3+H2O+CO2↑(加熱分解)
Na2CO3+H2O+CO2=2NaHCO3(向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
高一化學知識點8
一.元素周期表的結構
周期序數=核外電子層數 主族序數=最外層電子數
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二.元素的性質和原子結構
。ㄒ)堿金屬元素:
2.堿金屬化學性質的遞變性:
遞變性:從上到下(從Li到Cs),隨著核電核數的增加,堿金屬原子的電子層數逐漸增多,原子核對最外層電子的引力逐漸減弱,原子失去電子的能力增強,即金屬性逐漸增強。所以從Li到Cs的金屬性逐漸增強。
結論:
1)原子結構的遞變性導致化學性質的遞變性。
2)金屬性強弱的判斷依據:與水或酸反應越容易,金屬性越強;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氫氧化物)堿性越強,金屬性越強。
3.堿金屬物理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
1)相似性:銀白色固體、硬度小、密度小(輕金屬)、熔點低、易導熱、導電、有展性。
2)遞變性(從鋰到銫):
、倜芏戎饾u增大(反常) ②熔點、沸點逐漸降低
3)堿金屬原子結構的相似性和遞變性,導致物理性質同樣存在相似性和遞變性
(二)鹵族元素:
2.鹵素單質物理性質的.遞變性:從F2到I2
1)鹵素單質的顏色逐漸加深;
2)密度逐漸增大;
3)單質的熔、沸點升高
3.鹵素單質與氫氣的反應: X2 + H2 = 2 HX
鹵素單質與H2 的劇烈程度:依次減弱;生成的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依次減弱
4. 非金屬性的強弱的判斷依:
1. 從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強弱,或與H2反應的難易程度以及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來判斷。
2. 同主族從上到下,金屬性和非金屬性的遞變:
同主族從上到下,隨著核電核數的增加,電子層數逐漸增多,原子核對最外層電子的引力逐漸減弱,原子得電子的能力減弱,失電子的能力增強,即非金屬性逐漸減弱,金屬性逐漸增強。
3. 原子結構和元素性質的關系:
原子結構決定元素性質,元素性質反應原子結構。
同主族原子結構的相似性和遞變性決定了同主族元素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
三.核素
(一)原子的構成:
(1)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質子和中子的相對質量都近似為1,電子的質量可忽略。
(3)原子序數 = 核電核數 = 質子數 = 核外電子數
(4)質量數(A)=質子數(Z)+中子數(N)
(二)核素
核素:把具有一定數目的質子和一定數目的中子的一種原子稱為核素。一種原子即為一種核素。
同位素: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稱為同位素。
或:同一種元素的不同核素間互稱為同位素。
(1)兩 同:質子數相同、同一元素
(2)兩不同:中子數不同、質量數不同
(3)屬于同一種元素的不同種原子
高一化學知識點9
一、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結構)
1. 原子序數:
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 順序 給元素編號,得到原子序數。
2. 原子序數與原子結構的關系
原子序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質子數
二、元素周期表的結構
1.周期
周期:具有相同電子層數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數遞增的順序從左到右排列的一行,叫周期。
(1)元素周期表共有7個橫行,每一橫行稱為一個 周期 ,故元素周期表共有7個周期;
(2)周期的分類
第一、二、三周期,所排元素種類: 2、8、8, 短周期;
第四、五、六、七周期,所排元素種類:18、18、32、32,長周期。
此外:
鑭系元素 57La~71Lu 15種元素 第六周期,IB族;
錒系元素 89Ac~103Lr 15種元素 第七周期,IB族;
超鈾元素 92U號元素以后。
(3)周期序數與電子層數的關系:周期序數=同周期元素具有的電子層數。
(4)每一周期都是從堿金屬開始→鹵素→惰性元素(第一與第七周期例外 );
(5)每一周期,從左向右,原子半徑從大到小;主要化合價從+1~+7,-4~-1,金屬性漸弱,非金屬性漸強。
2. 族
原子核外最外層電子數相同的元素,按照原子電子層數遞增的順序從上到下排列成縱行,叫族。
(1)元素周期表共有18個縱行,除8、9、10三個縱行稱為Ⅷ外,其余15個縱行,每一個縱行稱為一個族,故元素周期表共有 16 個族。族的序號一般用羅馬數字表示;
(2)族的分類
長短周期共同組成的'族為主族,用A表示;完全由長周期元素構成的族為副族,用B表示,并用羅馬數字表示其序號;稀有氣體元素所在的列為零族,計作“0”;
族類ABⅧ0
族數7711
族序號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ⅢB、ⅣB、ⅤB、ⅥB、ⅦB、ⅠB、ⅡBⅧO
列序號1、2、13、14、
15、16、173、4、5、6、
7、11、128、9、1018
(3)周期表中部從ⅢB族到ⅡB族共10列通稱為過渡元素,包括Ⅷ族和七個副族,是從左邊主族向右邊主族過渡的元素。
(4)主族序數與最外層電子數的關系:主族序數=最外層電子數
(5)族的別稱
ⅠA稱為 堿金屬 元素
、駻稱為 堿土金屬 元素
、鬉稱為 碳族元素
、魽稱為 氮族 元素
、鯝稱為 氧族 元素
ⅦA稱為 鹵族 元素
零族稱為稀有氣體元素
3.編排原則
、.按 原子序數 遞增的順序從左到右排列
、.將電子層數相同 元素排成一個橫行
、.把最外電子數相同的元素排成一個縱行
高一化學知識點10
幾個分解反應
水在直流電的作用下分解:2H2O通電2H2↑+O2↑
加熱堿式碳酸銅:Cu2(OH)2CO3加熱2CuO+H2O+CO2↑
加熱氯酸鉀(有少量的二氧化錳):2KClO3====2KCl+3O2↑
加熱高錳酸鉀:2KMnO4加熱K2MnO4+MnO2+O2↑
碳酸不穩(wěn)定而分解:H2CO3===H2O+CO2↑
高溫煅燒石灰石:CaCO3高溫CaO+CO2↑
高一化學方程式知識點5篇分享
高一化學知識點11
一、從鋁土礦到鋁合金
對于鋁及其化合物的考查較復雜,由于他的兩性往往結合電離平衡、溶解平衡等理論知識結合考查,因此要重視鋁的相關反應及計算。
具體內容請點擊:蘇教版高一化學從鋁土礦到鋁合金知識點總結
二、鐵、銅的獲取及應用
鐵銅是重要的無機金屬,而Fe具有較特殊的性質,因此在高考中往往對于Fe、Cu的考查較頻繁,特別是Fe3+的氧化性,Fe2+的還原性與氧化還原反應結合來考察,也常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Fe3+、Cu的.反應的相關計算。
具體內容請點擊:高一蘇教版化學鐵銅的獲取及應用知識點
三、含硅礦物與信息材料
硅酸鹽工業(yè)是國民生產生活的支柱,占有重要作用。而在高考中往往與元素周期律的知識結合,或者與元素化合物知識相結合來考察,主要形式多見于無機推斷,選擇題主要考查硅、二氧化硅、硅酸鹽的相關性質。
具體內容請點擊:必修一蘇教版化學含硅礦物與信息材料知識點
明確了蘇教版高一化學專題3從礦物到基礎材料知識要點才能讓大家更好的前進,之后大家只有堅定自己的信念就一定可以達到自己理想的成績。
高一化學知識點12
一、物質的分類
1、常見的物質分類法是樹狀分類法和交叉分類法。
2、混合物按分散系大小分為溶液、膠體和濁液三種,中間大小分散質直徑大小為1nm—100nm之間,這種分散系處于介穩(wěn)狀態(tài),膠粒帶電荷是該分散系較穩(wěn)定的主要原因。
3、濁液用靜置觀察法先鑒別出來,溶液和膠體用丁達爾現象鑒別。
當光束通過膠體時,垂直方向可以看到一條光亮的通路,這是由于膠體粒子對光線散射形成的。
4、膠體粒子能通過濾紙,不能通過半透膜,所以用半透膜可以分離提純出膠體,這種方法叫做滲析。
5、在25ml沸水中滴加5—6滴FeCl3飽和溶液,煮沸至紅褐色,即制得Fe(OH)3膠體溶液。該膠體粒子帶正電荷,在電場力作用下向陰極移動,從而該極顏色變深,另一極顏色變淺,這種現象叫做電泳。
二、離子反應
1、常見的電解質指酸、堿、鹽、水和金屬氧化物,它們在溶于水或熔融時都能電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從而可以導電。
2、非電解質指電解質以外的'化合物(如非金屬氧化物,氮化物、有機物等);單質和溶液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
3、在水溶液或熔融狀態(tài)下有電解質參與的反應叫離子反應。
4、強酸(HCl、H2SO4、HNO3)、強堿(NaOH、KOH、Ba(OH)2)和大多數鹽(NaCl、BaSO4、Na2CO3、NaHSO4)溶于水都完全電離,所以電離方程式中間用“==”。
5、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符號來表示反應的式子叫離子方程式。
在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基礎上可以把強酸、強堿、可溶性鹽寫成離子方程式,其他不能寫成離子形式。
6、復分解反應進行的條件是至少有沉淀、氣體和水之一生成。
7、離子方程式正誤判斷主要含
①符合事實
、跐M足守恒(質量守恒、電荷守恒、得失電子守恒)
、鄄鸱终_(強酸、強堿、可溶鹽可拆)
④配比正確(量的多少比例不同)。
8、常見不能大量共存的離子:
、侔l(fā)生復分解反應(沉淀、氣體、水或難電離的酸或堿生成)
、诎l(fā)生氧化還原反應(MnO4—、ClO—、H++NO3—、Fe3+與S2—、HS—、SO32—、Fe2+、I—)
、劢j合反應(Fe3+、Fe2+與SCN—)
、茏⒁怆[含條件的限制(顏色、酸堿性等)。
三、氧化還原反應
1、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是有電子的轉移,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是有化合價的升降。
2、失去電子(偏離電子)→化合價升高→被氧化→是還原劑;升價后生成氧化產物。還原劑具有還原性。
得到電子(偏向電子)→化合價降低→被還原→是氧化劑;降價后生成還原產物,氧化劑具有氧化性。
3、常見氧化劑有:Cl2、O2、濃H2SO4、HNO3、KMnO4(H+)、H2O2、ClO—、FeCl3等,
常見還原劑有:Al、Zn、Fe;C、H2、CO、SO2、H2S;SO32—、S2—、I—、Fe2+等
4、氧化還原強弱判斷法
、僦磻较蚓椭馈耙唤M強弱”
②金屬或非金屬單質越活潑對應的離子越不活潑(即金屬離子氧化性越弱、非金屬離子還原性越弱)
③濃度、溫度、氧化或還原程度等也可以判斷(越容易氧化或還原則對應能力越強)。
高一化學知識點13
一、有機物的概念
1、定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為有機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鹽、碳的金屬化合物等除外)
2、特性
、俜N類多
、诖蠖嚯y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
、垡追纸,易燃燒
、苋埸c低,難導電、大多是非電解質
、莘磻,有副反應(故反應方程式中用“→”代替“=”)
二、甲烷
烴—碳氫化合物:僅有碳和氫兩種元 素組成(甲烷是分子組成最簡單的烴)
1、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極難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氣,俗名:沼氣、坑氣;
2、分子結構:CH4:以碳原子為中心, 四個氫原子為頂點的正四面體(鍵角:109度28分);
3、化學性質:
。1)、氧化性
點燃CH+2OCO+2HO; 4222
CH不能使酸性高錳酸甲褪色; 4
。2)、取代反應
取代反應:有機化合物分子的某種原子(或原子團)被另一種原子(原子團)所取代的反應;
光照CH+ClCHCl+HCl 42 3
光照CHCl+ClCHCl+ HCl 3222
光照CHCl+Cl CHCl+ HCl 2223
光照CHCl+Cl CCl+ HCl 324
4、同系物:結構相似,在分子組成上相差一個或若干個CH2原子團的物質(所有的烷烴都是同系物);
5、同分異構體: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結構式(結構不同導致性質不同);
烷烴的溶沸點比較:碳原子數不同時,碳原子數越多,溶沸點越高;碳原子數相同時,支鏈數越多熔沸點越低;
三、乙烯
1、乙烯的制法
工業(yè)制法:石油的裂解氣(乙烯的產量是一個國家石油化工發(fā)展水平的標志之一);
2、物理性質:無色、稍有氣味的氣體,比空氣略輕,難溶于水;
3、結構:不飽和烴,分子中含碳碳雙鍵,6個原子共平面,鍵角為120°;
4、化學性質
。1)氧化性
、倏扇夹
現象:火焰明亮,有黑煙 原因:含碳量高
、诳墒顾嵝愿咤i酸鉀溶液褪色
(2)加成反應
有機物分子中雙鍵(或叁鍵)兩端的碳原子上與其他的原子或原子團直接結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應;
現象:溴水褪色
催化劑CH=CH+HOCHCHOH 22232
。3)加聚反應
聚合反應:由相對分子量小的化合物互相結合成相對分子量很大的化合物。這種由加成發(fā)生的聚合反應叫加聚反應;
乙烯 聚乙烯
四、苯
1、物理性質:無色有特殊氣味的液體,密度比水小,有毒,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本身也是良好的有機溶劑;
2、苯的結構:C6H6(正六邊形平面結構)苯分子里6個C原子之間的鍵完全相同,碳碳鍵鍵能大于碳碳單鍵鍵能小于碳碳單鍵鍵能的2倍,鍵長介于碳碳單鍵鍵長和雙鍵鍵長之間;鍵角120°;
3、化學性質
。1)氧化反應 2C6H6+15O2 = 12CO2+6H2O (火焰明亮,冒濃煙);
不能使酸性高錳酸鉀褪色;
。2)取代反應
、
鐵粉的作用:與溴反應生成溴化鐵做催化劑;溴苯無色密度比水大;
、 苯與硝酸(用HONO2表示)發(fā)生取代反應,生成無色、不溶于水、密度大于水、有毒的油狀液體——硝基苯;
反應用水浴加熱,控制溫度在50—60℃,濃硫酸做催化劑和脫水劑; (3)加成反應
用鎳做催化劑,苯與氫發(fā)生加成反應,生成環(huán)己烷
五、乙醇
1、物理性質:無色有特殊香味的液體,密度比水小,與水以任意比互溶;
如何檢驗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加無水硫酸銅;如何得到無水乙醇:加生石灰,蒸餾;
2、結構: CH3CH2OH(含有官能團:羥基);
3、化學性質
(1)氧化性
、倏扇夹
點燃CHCHOH+3O2CO+3HO 32222②催化氧化
催化劑2CHCHOH+O2 CHCHO+2HO 32232催化劑2 CHCHO+ O2 CHCOOH 323(2)與鈉反應
2CHCHOH+2Na2CHCHONa +H↑ 32322
六、乙酸(俗名:醋酸)
1、物理性質:常溫下為無色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液體,易結成冰一樣的晶體,所以純凈的乙酸又叫冰醋酸,與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
2、結構:CH3COOH(含羧基,可以看作由羰基和羥基組成);
3、乙酸的重要化學性質
。1) 乙酸的'酸性:弱酸性,但酸性比碳酸強,具有酸的通性
①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谝宜崮芘c碳酸鹽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
利用乙酸的酸性,可以用乙酸來除去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
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
乙酸還可以與碳酸鈉反應,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氣體:
2CH3COOH+Na2CO3= 2CH3COONa+H2O+CO2↑
上述兩個反應都可以證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強。
。2) 乙酸的酯化反應
醇和酸起作用生成脂和水的反應叫酯化反應; 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
反應類型:取代反應 反應實質:酸脫羥基醇脫氫
濃硫酸:催化劑和吸水劑
飽和碳酸鈉溶液的作用:
(1)中和揮發(fā)出來的乙酸(便于聞乙酸乙脂的氣味) (2)吸收揮發(fā)出來的乙醇 (3)降低乙酸乙脂的溶解度
高一化學知識點14
一、元素周期表的規(guī)律:
①同一周期中的元素電子層數相同,從左至右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依次遞增。
、谕蛔逯械脑睾送怆娮訑迪嗤、元素的化學性質相似,從上至下核電荷數、質子數、電子層數依次遞增。
二、原子結構知識中的八種決定關系:
、儋|子數決定原子核所帶的電荷數(核電荷數)
因為原子中質子數=核電荷數。
②質子數決定元素的種類。
③質子數、中子數決定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因為原子中質子數+中子數=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茈娮幽芰康母叩蜎Q定電子運動區(qū)域距離原子核的遠近。
因為離核越近的電子能量越低,越遠的能量越高。
、菰幼钔鈱拥腵電子數決定元素的類別。
因為原子最外層的電子數<4為金屬,>或=4為非金屬,=8(第一層為最外層時=2)為稀有氣體元素。
、拊幼钔鈱拥碾娮訑禌Q定元素的化學性質。因為原子最外層的電子數<4為失電子,>或=4為得電子,=8(第一層為最外層時=2)為穩(wěn)定。
、咴幼钔鈱拥碾娮訑禌Q定元素的化合價。
原子失電子后元素顯正價,得電子后元素顯負價,化合價數值=得失電子數。 ⑧原子最外層的電子數決定離子所帶的電荷數
原子失電子后為陽離子,得電子后為陰離子,電荷數=得失電子數
化學能與熱能
1、在任何的化學反應中總伴有能量的變化。
原因:當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時,斷開反應物中的化學鍵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學鍵要放出能量。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是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主要原因。
一個確定的化學反應在發(fā)生過程中是吸收能量還是放出能量,取決于反應物的總能量與生成物的總能量的相對大小。E反應物總能量>E生成物總能量,為放熱反應。E反應物總能量
2、常見的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
常見的放熱反應:
、偎械娜紵c緩慢氧化。
②酸堿中和反應。
③金屬與酸反應制取氫氣。
④大多數化合反應(特殊:是吸熱反應)。
常見的吸熱反應:
、僖訡、H2、CO為還原劑的氧化還原反應如:
②銨鹽和堿的反應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鄞蠖鄶捣纸夥磻鏚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3、能源的分類:
【思考】一般說來,大多數化合反應是放熱反應,大多數分解反應是吸熱反應,放熱反應都不需要加熱,吸熱反應都需要加熱,這種說法對嗎?試舉例說明。
點拔:這種說法不對。如C+O2=CO2的反應是放熱反應,但需要加熱,只是反應開始后不再需要加熱,反應放出的熱量可以使反應繼續(xù)下去。Ba(OH)2·8H2O與NH4Cl的反應是吸熱反應,但反應并不需要加熱。
高一化學知識點15
一、硅元素:無機非金屬材料中的主角,在地殼中含量26.3%,次于氧。是一種親氧元
素,以熔點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鹽形式存在于巖石、沙子和土壤中,占地殼質量90%以上。位于第3周期,第A族碳的下方。
Si 對比 C
最外層有4個電子,主要形成四價的化合物。
二、二氧化硅(SiO2)
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稱為硅石,包括結晶形和無定形。石英是常見的結晶形二氧化硅,其中無色透明的就是水晶,具有彩色環(huán)帶狀或層狀的是瑪瑙。二氧化硅晶體為立體網狀結構,基本單元是[SiO4],因此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學性質被廣泛應用。(瑪瑙飾物,石英坩堝,光導纖維)
物理:熔點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潔凈的SiO2無色透光性好
高一數學學法:學好高一數學的六個法寶三
你還在為高中數學學習而苦惱嗎?別擔心,看了“高一數學學法:學好高一數學的六個法寶三”以后你會有很大的收獲:
高一數學學法:學好高一數學的六個法寶三
三、“笨鳥先飛”,強化預習
女生受生理、心理等因素影響,對知識的理解、應用能力相對要差一些,對問題的反應速度也慢一些.因此,要提高課堂學習過程中的.數學能力,課前的預習至關重要.教學中,要有針對性地指導女生課前的預習,可以編制預習提綱,對抽象的概念、邏輯性較強的推理、空間想象能力及數形結合能力要求較高的內容,要求通過預習有一定的了解,便于聽課時有的放矢,易于突破難點.認真預習,還可以改變心理狀態(tài),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參與.因此,要求女生強化課前預習,“笨鳥先飛 ”.
【高一化學知識點】相關文章:
高一化學知識點12-19
高一化學知識點歸納03-03
高一化學知識點歸納03-04
高一化學知識點歸納04-22
高一化學必修二知識點03-04
高一化學上冊知識點04-18
高一化學知識點精選(15篇)07-14
高一化學知識點歸納[精品]03-03
最新高一化學知識點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