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激活語文課堂教學
與聞課堂應該是生動活潑的,在語文課堂中,語文老師要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也要給學生以審美的能力,在美的環(huán)境下學習到豐富的知識。但語文課堂不能是死板,毫無生機的,應該是師生的互動,和諧的氣氛。語文老師應就如何激活課堂作一番努力。
一、情境激活
情境激活是一種加之于學習,非理性領域而推之于理性領域的教學積極化策略。依據課文內容特點和風格,結合教師、學生的興趣優(yōu)勢和習慣,運用語言、動作、表演等手段,藝術地再現(xiàn)課文內容情境,由情境激活學生的情緒、情趣和情感,進而促其積極參與認識活動。這種情境激活,適用于除議論文以外的各種文體,尤其適宜文學性體裁如詩歌、散文、小說、戲劇,教學對象則以低年級學生為好。憑借課文提供的局部內容(如事件的起因或結局),運用適當手段,重新設想或設計其余內容,或根據課文材料邏輯地推想、想象其前(補)其后(續(xù))的情形,通過呈現(xiàn)新的、前所未有、各不相同的情境的對比和比較,激活學生思維和想象熱情。此種方法適用于記敘性課文。
二、矛盾激活
事物發(fā)展變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內部的矛盾性,學生學習的需要源于學生內在矛盾性,學生在課堂上的新的認識同已有認識水平之間的矛盾。認識過程歸根結底是一個思維過程,思維之所以發(fā)生,是因為認識中有所不通,即出現(xiàn)矛盾。沒有矛盾就沒有認識的需要,就沒有思維,沒有思維的動力。語文教學的一大策略就是,造出矛盾,形成沖突,使學生有話想說,有話可說。教者在對課文進行教學化處理時,有意避開教學過程的直指目標和一步到位,圍繞教學目標和重、難點設計足以刺激心智興奮的矛盾性問題,使教學過程矛盾化處理的關鍵是“問”的設計:既要問得“刺激”(有挑戰(zhàn)性),又要有難度(切近“最近發(fā)展區(qū)”),還要形成邏輯系列(環(huán)環(huán)相扣)。
三、創(chuàng)造激活
語文教材的自身特點使語文學科具有可參與、可挖掘、可發(fā)散、可創(chuàng)造的優(yōu)越性,而學生又是聰明的,學生集體的智慧更是難以估量的,當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和課堂上的創(chuàng)造主體時,常會有非凡的表現(xiàn),教學也將因此而充滿生機和活力,F(xiàn)實語文教學的取向在文章知識,多數(shù)教師依據現(xiàn)成材料設計教學,口徑一致,內容一統(tǒng)。事實上語文學科豐富多彩性就在于:對同一篇作品,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人可以憑不同的觀點,從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標準,對其做不同的理解和評價。
四、競賽激活
競賽激活有兩種形式:一是貫穿于課堂教學機制中的經常性比賽活動,二是專門組織的競賽評比。前者意在造成一種氛圍,把教學調控為具有競逐比試特點的能動表現(xiàn)過程。在備課時預先設計競賽,使之同時成為教學檢測環(huán)節(jié)和反饋手段。諸如記憶性(識記、背誦)、觀察性、猜測性、判斷性、發(fā)現(xiàn)性、思辨性、想象性等競賽,各種水平的學生,包括“雙基”平平甚至較差的學生,都可能取勝,以至成為喜愛語文、學好語文的契機和開端。組織這類競賽可以激發(fā)和增強集體競爭意識,是一種沒有負面效應的競賽形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團結、互助精神。可以把學生的能動性極大地激發(fā)出來。
五.創(chuàng)設多種方式
1.懸念法
懸念是文學創(chuàng)作常用的一種藝術手法。語文本身的文學性、廣博性、認識切入的多角度性、結論答案的非唯一性,使語文教學可以運用懸念激活學生的學習情緒和對教學保持饒有興致的關切心情。懸念激活一要聚焦,所設懸念應是教學內容的“核”和“結”,具有牽動和輻射意義;二要巧施,即懸念本身要新穎、巧妙,富有啟迪性和藝術性,施用要選好時機,或用以導入,或用以造成高潮,或用于需要集中學習注意力之時。
2.對壘法
少年天性好說好動,有銳氣不服輸,愿意表現(xiàn)自己,接受挑戰(zhàn)和與人較量。
現(xiàn)實教學中的消極與冷淡本不是他們想有的態(tài)度,運用對壘法不但可以改變知識的產生方式,還可以消除學習者的被動心態(tài),激發(fā)出一爭高低的青春熱情。運用對壘法是將一個教學班的學生分為兩個“對立”的陣營(如男女生各為一方,或按組、按座次劃分),選擇有價值的問題開展課堂辯論。交鋒雙方各自推舉組織者和發(fā)言代表,并安排輪流發(fā)言或被對方指定發(fā)言。運用這種方法可使雙方成員充分“開動機器”,為駁倒和戰(zhàn)勝對方而積極投入高速高效的思考和語言的組織與表達,同時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觀念和競爭意識。
3.換位法
課堂教學沉悶板滯常常是因為教與學兩種心理層面存在反差,學不理解教,覺得教總是不能真正撥動他們的心弦;教也不理解學,認為學采取的是不合作態(tài)度。這樣,教與學總是難以形成心理同位同步的統(tǒng)一的“潮。用換位法是變換教與學的規(guī)定角色,由學生嘗試教,教師體驗學。具體做法是推選語文讀說聽寫能力較強的學生獨立備課,然后當眾說明教學設計,征求意見和補充修改;上課時,教師作為普通一員坐在學生座位上,參與教學活動,學習結束后組織評議。
【淺析激活語文課堂教學】相關文章:
如何有效激活語文課堂教學06-28
淺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導入04-21
淺析中職語文課堂教學設計06-27
多角色活動能夠激活語文課堂教學06-27
淺析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04-18
淺析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05-12
淺析小學語文有效課堂教學之自育自學05-11
中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語淺析03-05
淺析新課改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誤區(qū)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