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知識點總結
一、作家作品:
。ǹ偅 一、提出問題(第1段)
(分) 二、解說問題 “花紅”?
。2—10段)
物質(zhì)基礎
物理學原因 內(nèi)部因素 邏 生理需要 (主) 輯
進化觀點 順
自然選擇 序 人工選擇 外部因素 (次)
。ǹ偅┤⒖偨Y問題(第11段)
▲寫作特點
(1)嚴密而精巧的結構
、購娜目,作者緊扣標題,按“設疑—解釋(分說)——小結(總說)”的方式巧妙地安排材料
、陂_頭從贊頌花朵的紅色入手,詠嘆紅紫爛漫的春天,于賞心悅目之際,提出“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的疑問,引出說明的中心,轉得自然,問得貼切。
。▎栴}:開頭為什么要從贊頌花朵的紅色入手,詠嘆紅紫爛漫的春天?)
、壑黧w部分巧妙地從六個方面說明花色形成的原因:說明每個原因時,都以“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的設問句領起,緊接著用一句話作概括解答,再進一步闡述說明。在第一段,是照應題目,引起下文。以下幾段,起到了提示說明角度和內(nèi)容的作用,同時使說明層次清楚,步步深入。這種方法在修辭上叫做間隔反復。作用是使中心突出,脈絡分明,節(jié)奏明快,增添的語言美,增強的藝術色彩。
。▎栴}:“花兒為什么這樣紅”這句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綜合運用多種說明方法
①舉例子。
如列舉菊花、添色木芙蓉的例子
作用:可以清楚真實有力地說明有些白花變色的原因
如列舉國內(nèi)人工栽培牡丹新品種和國外人工培育大麗花、虞美人的例子
作用:說明人工選擇對植物的影響比自然選擇更顯著,精當有趣,既使讀者開拓了視野,豐富了知識,又生動而透徹地說明了花兒這樣紅“歸功于人工選擇”的道理。
②作比較
如將花青素在酸性的細胞液中呈現(xiàn)紅色,與花青素在堿性或中性的細胞液中呈現(xiàn)藍色或紫色相對照。
作用:可以鮮明有力地說明花朵呈現(xiàn)紅色源于自身的物質(zhì)基礎—花青素。
將酸性的花青素把紅色的長光波反射出來,與中性或酸性的花青素以及胡蘿卜素反射出其他顏色的光波相對照。
作用:說明花朵呈現(xiàn)各種顏色的物理學原理。
將自然選擇與人工選擇相對照
▲作用:說明人工選擇在培育新的花色品種方面所顯示的優(yōu)越性。
③分類別
在說明花紅的原因時分內(nèi)部因素和外部內(nèi)素可以有條理、清楚地說明對象。
(3)語言特色
本文語言準確、嚴密。如第4段舉例說明白花細胞液里花青素含量的變化會引起花色由白變紅,“有些”限制“白花”,表示不是所有的白花都會變色;“特殊”修飾“例子”,表示添色木芙蓉是極個別的;“一般”修飾“花”,表示特殊情況除外。“萎謝之前”、“早晨初開的時候”、“中午”、“下午”、“初開時”都是在時間上作了限制;“少量的”是數(shù)量上的限制;“微”、“淡”、“深”、“漸漸”是對程度的限制。這些修飾和限制性詞語的恰當運用,準確而嚴密地說明了事理。
▲疑難解析:以“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為標題有什么好處?
好處:
①以“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為標題,易于吸引讀者,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
、谝浴盎▋簽槭裁催@樣紅”為標題,可以體現(xiàn)科學小品文文學性的一面,使全文頗具詩情畫意。
、蹚念}目本身看,“花兒為什么這樣紅”概括了的說明范圍,濃縮了的主要內(nèi)容。類似的例子:“我的未來不是夢”,“我從山中來”……。以人們耳熟能詳?shù)母枨麨轭}目,既可以濃縮的內(nèi)容,又增強了的情趣,起到激發(fā)讀者閱讀興趣的作用。
(二)《雨林的毀滅——世界性災難》
▲課文層次
雨林正在急劇減少→雨林的消失給人類會帶來怎樣的'損失→人類為什么會摧毀雨林→雨林的毀滅將使人類面臨災難。
。ㄟ壿嬳樞颍
▲寫作特點
(1)說明方法及作用
列數(shù)據(jù)與作比較
課后“思考與練習’’題二。
參考如下:第1句先列出雨林確切的毀滅速度,之后再將其面積與40多個足球場比較·既能給人具體清晰的直觀感受,又突現(xiàn)了雨林毀滅速度之快。
第2句在列數(shù)據(jù)的同時將兩個數(shù)據(jù)作比較,突出了毀林建牧場效率之低。
作用:列數(shù)據(jù)與作比較相結合,增強了信息的沖擊力,更能使人觸目驚心。
。2)表達方式的運用
全文采用多種說明方法說明雨林的毀滅及其嚴重影響。但首尾引用了著名科學家和學者的話,其用意何在呢?
答:首尾兩段引言,實是巧發(fā)議論,意在向世人發(fā)出警告。首段引言在警示世人的同時,又能為下文展開說明作鋪墊;尾段引言更具警示作用,使人在思考中增加對環(huán)境的憂息意識,進而逐步樹立正確的環(huán)境觀。
說明文中采用說明與議論表達方式相結合的作用是什么?
答:闡釋事理,更能突顯主旨,引人關注。
▲疑難解析:
說說雨林的毀滅給生態(tài)環(huán)境帶來怎樣的“連鎖反應”.
雨林毀滅 動物物種瀕臨滅絕 植物物種瀕臨滅絕 破壞大氣 全球氣溫升高 災難性氣候變化 冰川溶解 洪水泛濫 更多動植物死亡
▲課外延伸
請擬寫一條保護環(huán)境的公益廣告:
。ㄈ、《海洋是未來的糧倉》
▲理清層次:
明確:本文可以分成三部分
<一> (1—2)說明海洋完全有可能成為人類未來的糧倉。
<二> (3—6)闡釋海洋可能成為糧倉的原因。
<三> (7) 總結全文,強調(diào)海洋是未來的糧倉。
▲海洋可以為人類提供哪些糧食?
明確:①海藻食品,提供蛋白。②浮游生物,加工食品。
③遠洋魚蝦,潛力巨大。
▲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海洋是未來的糧倉?”
明確:作者從藻類、浮游生物、魚蝦等幾個方面來說明的。
▲本文使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明確:舉例子、列數(shù)字、作比較、分類別。
▲主旨
本文闡釋了海洋未來能成為糧倉的原因,科學地說明了海藻和海洋豐富的浮游生物以及眾多的魚蝦等,能為人類提供充足的蛋白質(zhì)。開發(fā)利用海洋能妥善解決人類資源短缺的問題。
六、閱讀題突破
①花兒為什么這樣紅?最后要歸功于人工選擇。②自然選擇進程緩慢,需要經(jīng)過很長的時間才能顯示它的作用。③人工選擇大大加快了它的進程,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取得顯著成果。例如牡丹,由自然選擇費了億萬年造成的野生原種,花是單瓣的,花色也只有粉紅的一種。經(jīng)過人工栽培,僅就北宋中葉(11世紀)那一個時期來說吧,幾十年工夫,就由單瓣創(chuàng)造出多葉、千葉(重瓣)、樓子(花心突起)、并蒂等各種不同的姿態(tài);由粉紅創(chuàng)造出深紅、肉紅、紫色、墨紫、黃色、白色等各種不同的美麗色彩。再如大麗花,原產(chǎn)墨西哥,只有八個紅色花瓣。人工栽培的歷史僅二三百年,卻已有上千種形狀、顏色不同的品種。又如虞美人,經(jīng)過培養(yǎng),已有紅、黃、橙、白各種顏色,卻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藍色。19世紀末,美國的著名園藝育種家蒲班克,發(fā)現(xiàn)一株花瓣上好似有一層煙霧的虞美人,特意培養(yǎng),到20世紀初,便育成了各種深淺不同的藍色虞美人,為花卉園藝增添了新的品種。
1.用一句話概括這段文字的內(nèi)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①是________問句,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句②和句③通過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相比較,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4.為了突出人工選擇的顯著成就,作者采用的說明方法有________。
12.文中列舉牡丹、大麗花和虞美人三個典型事例,分別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將自然生長的花同人工培育的花進行了比較。
5.“人工栽培的歷史僅二三百年,卻已有上千種形狀、顏色不同的品種!本渲械摹皟H”字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簡析:
1、說明人工選擇在加速花色變化過程中的作用。
2、設問 引出本段文字說明的中心。
3、突出人工選擇的優(yōu)越性
4、作比較、列數(shù)字、舉例子
5、時間長短 形狀色澤 品種優(yōu)劣
6、“僅”字說明時間之短,突出人工培育的顯著成果。
5 O
【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知識點總結: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五單元精選05-31
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五單元知識點07-05
初二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知識點07-05
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五單元知識點歸納06-07
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知識點復習及訓練題07-13
語文第五單元知識點07-15
語文第五單元的知識點07-29
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單元的測試06-15
初二上冊第五單元語文知識點參考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