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北大讀后感
1.自從報了文科班之后,就把北大作為一個神圣的地方在心里頂禮膜拜,但也自知北大是才子之地,自己沒有這金剛鉆。每當聽到有關于北大的消息,都會有一種油然而生的崇敬之情,不論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讀罷這篇文章,北大又在我的心目中進一步的明晰起來。此文最妙一句就是“我的軀體是父母給的,精神世界卻是母校給的”,這句話師大畢業(yè)兩年的我沒有太多的感悟,因為我從來都不認為師大是一個好學校,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師大的四年,我的精神世界確實是有了很大的改變,因為在中文系還有幾個很值得尊敬的老師,應該說他們教給了我很多不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正如北大給大家的不僅僅是一個學術殿堂而是精神圣地。于是會想起湯化老師的孔孟之道、陳節(jié)老師的治學嚴謹、朱以撒老師的淡然不羈、顏純均老師的如獅子般的醇厚內涵等等,如果沒有了他們,那么大學對于我來說,意義就不大了。
所以,一個好的大學,關鍵在于他的人文積淀,而人文積淀又是靠這些大師級的人物在默默地支持著,如果沒有了他們,北大就不再是北大了。
2.23號的推介會雖然人多,但相信對戶型滿意的人并不多。
作為華潤這么大的一個項目,規(guī)劃設計的質量應該是要有保證的。
但是設計看,也許設計師是海龜或者南方人,幾乎沒有北京生活經驗。
設計師口口聲聲的'各種理念,到底是不是符合市場需求呢?
其一、鼓吹的南加州風格,運用了很多室外空間和柱廊。可是北京是南加州么?北京的氣候能像南加州一般陽光明媚么?房子能蓋得和南加州一般低么?既無天時又無地利,南加州風格實現了也只是一層華而不實的皮。
其二、花廳設計,完全來自南方的理念。好朝向肯定做不成花廳,不好的朝向作了花廳也養(yǎng)不活花呀,這里可是北京不是深圳。以三居為例,讓設計師現在去住住朝北一整面落地玻璃的房子試試吧,恐怕能看到的只有枯枝敗葉、感受到的是陣陣寒氣;◤d有頂么?有頂就不可能有陽光,其實就是一個去掉一面墻的朝北大房,而且是要算面積;沒頂,那就只能是頂層戶型,不就是屋頂露臺么。
其三、校園情節(jié)、掛羊頭賣狗肉——說的是北大清華中科院、做的卻是北美校園?纯茨愕目蛻羧,他們心中的校園情節(jié)是美國校園么?喜歡美國的人,出國了就不再回來;回國工作的,大多是不適應或不欣賞美國文化;還有沒出國的,也絕對不會對美國文化有太多熱情,如果有的話,當年就已經出國了。鐘樓、拱廊這些東西都是舶來品,如果設計師去看看北大清華,他總結出來的特性應該是西式大樹草坪+中國傳統(tǒng)園林的混合體,北大的未名湖和清華的荷塘月色,才是中國校園自然與文化環(huán)境的代表。
當然,平心而論,華潤的規(guī)劃和設計,相對于周邊的項目,還是下了很多功夫,還是希望能有追求有理念有創(chuàng)新有賣點的。但是住宅不是公建,理念要落地,賣點要實在,功能性和經濟性始終是住宅規(guī)劃設計的基矗了解生活,尤其是了解當地的生活,了解當地生活的各種需求和習慣,是設計師的必修課。
最后還是要說幾句好話,我很欣賞華潤敏銳的市場觸覺,提出的1+2、2.5和1.5的套型,都是很有市場針對性的,目前能做出這種設計的開發(fā)商并不多。但是,到底控制在多少面積才是市場切入點,需要進一步精心研究,如果做好了,應該能在市場錯位開發(fā)中取得不錯的成績。
【百年北大讀后感】相關文章:
北大在1919讀后感04-04
站著上北大讀后感06-15
北大有多遠讀后感06-24
《站著上北大》讀后感02-21
《搖著輪椅上北大》讀后感04-08
北大批判讀后感06-23
百年之夢讀后感03-22
《沉睡一百年》讀后感03-16
《四千三百年》讀后感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