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產后飲食注意事項
產后第1、2周的主要目標是“利水消腫”,使惡露排凈,因此絕對不能大補特補。正確的進補觀念是:先排惡露、后補氣血,惡露越多,越不能補。前2周由于惡露未凈,不宜大補,飲食重點應放在促進新陳代謝,排出體內過多水分上。
第1周飲食
可以吃麻油豬肝或豬肝(適合在早上、中午食用)、山藥排骨湯、紅棗銀耳湯,幫助子宮排出惡露與其他廢物;可以喝一點蛋湯、魚湯等較為清淡的湯;還可以吃些清淡的葷食,如肉片、肉末。瘦牛肉、雞肉、魚等,配上時鮮蔬菜一起炒,口味清爽營養(yǎng)均衡。適量的橙子、柚子、獼猴桃等水果也有開胃的作用。本階段的重點是開胃而不是滋補,胃口好,才會食之有味,吸收也好。
第2周飲食
則以麻油豬腰、花生燉豬腳、魚湯等活化血液循環(huán),預防腰酸背痛。另外,每天補充2000—2500毫升水分。等到第3、4周,惡露將凈,進入進補期,做菜時適當加米酒,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幫助恢復體力。
另外有兩點:
1、油湯最好要少喝
湯中的油多了,奶水中的脂肪量也會增加,新生兒的消化功能還不完備,奶中過多的脂肪有可能會使你的寶寶拉肚子。
2、紅糖一般飲用不能超過10天
由于紅糖所含的萄葡糖比白糖多得多,所以飲服紅糖后會使產婦全身溫暖。紅糖中鐵的含量高可以給產婦補血,紅糖中含多種微量元素和礦物質,能夠利尿、防治產后尿失禁,促進惡露排出,紅糖還有生乳、止痛的效果。但是也不要食用過多,一般飲用不能超過10天,時間過長增加血性惡露,并且在夏天會使產婦出汗更多而體內少鹽。如果產婦在夏季過多喝了紅糖水,必定加速出汗,使身體更加虛弱,甚至中暑。
孕婦產后飲食注意事項 [篇2]
1、適當補充體內的水分
新媽媽在產程中及產后都會大量地排汗,再加上要給新生的小寶寶哺乳,而乳汁中88%的成分都是水,因此,新媽媽要大量地補充水分,喝湯是個最好的既補充營養(yǎng)又補充水分的好辦法。
2、以流食或半流食開始
新媽媽產后處于比較虛弱的狀態(tài),胃腸道功能難免會受到影響。尤其是進行剖宮產的新媽媽,鎮(zhèn)痛藥過后,胃腸道的蠕動需要慢慢地恢復。因此,產后的頭一個星期,最好以好消化、好吸收的流食和半流食為主,例如稀粥、蛋羹、米粉、湯面及各種湯等。
3、清淡適宜,易消化
月子里的飲食應清淡適宜。,無論是各種湯或是其他食物,都要盡量清淡,循序漸進。切忌大魚大肉,盲目進補。食鹽少放為宜,但并不是不放或過少。如食物中加用少量蔥、姜、蒜、花椒粉等多種性偏溫的調味料則有利于血行,有利于淤血的'排除體外。
4、葷素搭配,營養(yǎng)豐富
多吃含鈣、鐵食物,新鮮的肉類、魚類、海藻類、蔬菜和水果,哪樣也不能少。
從營養(yǎng)角度來看,不同食物所含的營養(yǎng)成分種類及數量不同,而人體的養(yǎng)則是多方面的,過于偏食會導致某些營養(yǎng)素缺乏。一般人提倡月子里大吃雞、魚、蛋,忽視其他食物的攝入。某些素食除含有肉食類食物不具有或少有的營養(yǎng)素外,一般多有纖維素,促進消化,防止便秘。因此,葷素搭配,營養(yǎng)才豐富。
5、不宜食用生、冷、硬的食物
產后宜溫不宜涼,溫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寒則凝固血液。在月子里身體康復的過程中,有許多濁液(惡露)需要排除體外,產傷也有淤血停留,生冷的食物會使身體的血液循環(huán)不暢,影響惡露的排出。還會使胃腸功能失調,出現腹瀉等。但可以把一些從冰箱中取出的瓜果,可以先放在溫水中,待水果溫熱后切片食用。
【孕婦產后飲食注意事項】相關文章:
孕婦順產后的飲食注意事項05-14
產后孕婦飲食禁忌09-16
孕婦產后注意事項05-02
孕婦產后的注意事項06-30
孕婦小產后注意事項06-30
產后孕婦注意事項大全06-30
順產后孕婦注意事項06-30
孕婦的飲食注意事項05-02
孕婦飲食的注意事項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