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神子/江城子 題黃州杏花村館驛壁原文及賞析
原文:
杏花村館酒旗風(fēng)。
水溶溶。
揚殘紅。
野渡舟橫,楊柳綠陰濃。
望斷江南山色遠。
人不見,草連空。
夕陽樓外晚煙籠。
粉香融。
淡眉峰。
記得年時,相見畫屏中。
只有關(guān)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譯文
杏花村館酒旗迎風(fēng)。江水溶溶,落紅輕揚。野遠無人舟自橫,兩岸楊柳綠蔭濃。遙望江南山色遠,人影不見。
惟有芳草連碧空。樓外夕陽晚煙籠。粉香四溢淡眉峰。記得去年,紅你相見畫屏中。今夜關(guān)山萬千重,千里外,素光明月紅君共。
注釋
“江城子”:詞牌名也有稱《江神子》。
“杏花村館”:即杏花村驛館。據(jù)說位于湖北麻城岐亭鎮(zhèn)!熬破祜L(fēng)”──使酒旗擺動的和風(fēng)。
“溶溶”:指河水蕩漾、緩緩流動的樣子。飏:意為飛揚,此指飄散的樣子!皻埣t”:喻指凋殘的花。
“野遠”:村野遠口。
“望斷”:指一直望到看不見。
“人不見,草連空”:意為不見所懷念的故人,唯見草色接連到天際。
“晚煙籠”:指黃昏時煙氣籠罩的景象。
“””:”合,勻”,勻合。此句另有解釋為:粉香”,是描寫景物中空氣之美;淡眉峰,是描寫煙氣籠罩遠山之美。愚不以為然,倒傾向理解為寫人。因為此句亦賓屬于后面的“記得”“相見”語句;其中既有倒置,又有省略,卻會意淺明。煉句精湛如此,不遜神來之筆。
“年時”:此指“當(dāng)年那時”!爱嬈林小保瑧(yīng)指“如詩畫一般的景象中”,而非指樓上擺放的有畫圖題詩的屏風(fēng)或屏障。
“關(guān)山”:據(jù)《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三十三引《復(fù)齋漫錄》所云,應(yīng)指黃州關(guān)山。
“素光”:此指皎潔清素的月光。
賞析:
【評解】
楊柳濃陰,碧水溶溶。野渡無人,山色淡遠。杏花村館,環(huán)境清雅。這首詞由寫景到懷人;由眼前到過去,又由過去寫到現(xiàn)在。通過景物描寫,抒發(fā)作者懷人的幽思。全詞情景交融,委婉含蓄,饒有韻致。
【集評】
《復(fù)齋漫錄》:無逸嘗過黃州杏花村館。題《江城子》于驛壁。過者索筆于館卒。
卒苦之,因以泥涂焉。其為賞重如此。
薛礪若《宋詞通論》:其婉約處不亞少游矣!爸挥嘘P(guān)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等句,清新韻藉,婉秀多姿。
此詞抒寫了異地思鄉(xiāng)懷人的情懷。全詞風(fēng)格清麗疏雋,寫景抒懷自然天成,寫得情意蕩漾,凄惻感人,似肺腑中流出。
起首一句源于杜牧詩句:“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時節(jié)在春暮夏初的'時候,地點在野外村郊臨水的路邊。這時,映入眼簾的,首先是輕風(fēng)中微微飄揚的酒旗。目光下視,才看到杏花村酒館。以下的寫景抒情,都從此生發(fā)開去。
接著兩個三字短句寫眼前景象:“水溶溶,飏殘紅”。一句寫水,一句寫風(fēng)。溶溶,流動貌。碧波粼粼,是令人心清氣爽的美景?墒呛缶浔沐娜徊煌耍骸帮r殘紅”!凹t”本已“殘”,何況又“飏”!此時見“殘紅”,詞人興起的思緒是傷春即逝的悲情。
“野渡舟橫”用韋應(yīng)物《滁州西澗》詩“野渡無人舟自橫”。原詩雖寫景如畫,野趣盎然,但詩人的寥落之感,悠然可見。宋初的寇準把韋詩衍為兩句:“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意境仍出一轍?傊,“野渡舟橫”四字,暗示“杏花村館”前的凄清冷落,給予詞人的感受,應(yīng)與“飏殘紅”同。但接下去一句,“楊柳綠陰濃”情趣又迥異了:一灣江水,兩岸楊柳,綠葉成陰,遮蔽天日,別有一番幽美情趣。
“水溶溶”以下四句,在這幅用淡墨掃出的畫圖中,前兩句是近景,后兩句是遠景;一、四句使人鼓舞,二、三句使人神傷;以景襯情,巧妙地透視出詞人感情上泛起的微波。
至“望斷江南山色遠,人不見,草連空”幾句,詞中才正面顯現(xiàn)出人物來。江南山色,連綿無際,如何能望盡(“望斷”)呢?這個“遠”字,如王維寫終南山峰接連不斷:“連山接海隅”(《終南山》),也如杜甫寫泰山的綿亙曠遠:“齊魯青未了”(《望岳》)。
山遠,路遙,所思之人,望而不見,所能望見的,只是“草連空”。這三個字,如秦觀的“天連哀草”意味。不過謝詞的三句是連成一氣的:所見者是山色煙云,芳草樹木,一片大自然景色,所不見者是人!于是,詞人鋪敘直陳,把滿腔心事和盤托出了。
過片三句寫“人不見”之后,詞人腦海中展現(xiàn)出樓外夕陽西下,不久,暮靄漸深,晚煙朦朧這樣一幅往日見貫的溫馨旖旎的畫面。在這充滿神奇色彩的環(huán)境里,一位“晚妝初了”的美人出現(xiàn)了。詞人用借代手法,不正面寫人的豐姿神采,花容月貌,只聞到她暖融融的脂粉香,只看到她那淡掃的蛾眉。這三句寫環(huán)境用實筆,寫人則虛中寓實,用側(cè)筆。接著,又回到眼前的現(xiàn)實中來,直述其事,加以補敘:“記得年時,相見畫屏中。”粉香眉淡,那是在去年,是相見在畫屏中的時候。這五句都是記敘往事!跋﹃枴比渲饩持噩F(xiàn)腦際,空靈超脫,而“記得”兩句,則完全是寫實之筆。既見清空,又復(fù)質(zhì)實,虛實方可相生。
最后以感嘆作結(jié):“只有關(guān)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萬水千山,芳草連天,“人不見”,是肯定的了。人在陷入難以解脫的苦悶中時,常常會作自我慰藉,強求解脫。這個結(jié)尾便是。南朝宋謝莊《月賦》云:“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臨風(fēng)嘆兮將焉歇,川路長兮不可越!贝嗽~末韻雖只化用其中一句,實亦包孕全部四句之意。以此收尾,稱得上是“如泉流歸海,回環(huán)通首源流,有盡而不盡之意”(江順詒《詞學(xué)集成·法》)的一個較好的結(jié)尾。
傳說,作者過黃州關(guān)山杏花村館驛時,曾題此詞于壁,觀者如云。可見此詞名重于當(dāng)時。究其妙處,合用清麗疏雋四個字。
【江神子/江城子 題黃州杏花村館驛壁原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江神子·送元濟之歸豫章》原文及賞析10-15
江城子原文及賞析10-15
《生查子·長恨涉江遙》原文及賞析10-15
《籌筆驛》原文及賞析10-15
江宿原文及賞析10-18
《江宿》原文及賞析10-15
《減字木蘭花·題雄州驛》原文及賞析10-15
早過大通驛原文及賞析11-19
命子原文及賞析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