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一日夜且半夢從大駕親征盡復(fù)漢唐故地原文及賞析
原文:
五月十一日,夜且半,夢從大駕親征,盡復(fù)漢、唐故地。見城邑人物繁麗,云:西涼府也。喜甚,馬上作長句,未終篇而覺,乃足成之。
天寶胡兵陷兩京,北庭安西無漢營。
五百年間置不問,圣主下詔初親征。
熊羆百萬從鑾駕,故地不勞傳檄下。
筑城絕塞進新圖,排仗行宮宣大赦。
岡巒極目漢山川,文書初用淳熙年。
駕前六軍錯錦銹,秋風鼓角聲滿天。
苜蓿峰前盡亭障,平安火在交河上。
涼州女兒滿高樓,梳頭已學京都樣。
譯文
天寶年間安祿山攻陷了洛陽長安,北庭安西都被敵人侵占。
五百年來土地喪失無人過問,今日里圣明的皇上親自征戰(zhàn)。
百萬猛士跟隨皇帝的車駕前進,用不著傳下檄文故土紛紛歸順。
遙遠的邊塞筑起城墻劃入版圖,行宮里排列儀仗宣讀大赦的詔文。
極目遠望都是宋朝的河山,發(fā)布文書開始用淳熙紀年。
慶功大典的將士穿著彩色的戰(zhàn)袍,秋風里軍樂奏起鼓角震天。
苜蓿峰前都是哨亭堡壘,交河上的烽火報告著平安。
高樓上滿是涼州的少女,連梳頭的樣式也學著京都的打扮。
注釋
五月十一日:指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五月十一日。
大駕:皇帝的車駕。
西涼府:即后文的涼州,今甘肅武威,北宋初年曾置西涼府,后被黨項人攻占。
天寶:唐玄宗的年號。
胡兵:指安祿山的軍隊,安祿山是胡人,手下士兵也多為胡人。
兩京:指長安和洛陽。755年(天寶十四載)安祿山發(fā)動安史之亂,在數(shù)月內(nèi)先后攻陷洛陽、長安。
北庭、安西:為唐朝駐西域(今新疆及中亞部分地區(qū))的軍政機構(gòu)北庭都護府、安西都護府,前者管轄天山北路,后者管轄天山南路。無漢營:沒有中原王朝的'軍隊駐扎。安史之亂以后吐蕃趁虛而入,蠶食唐朝西部疆土,到唐德宗貞元年間(8世紀末),北庭、安西亦失守,此后中原王朝再未控制這一地區(qū)。
五百年:該詩作于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距北庭、安西失守的時間不足四百年,此處為虛指。
圣主:指宋孝宗趙昚。
熊羆:熊和羆,皆為猛獸。因以喻勇士或雄師勁旅。
鑾駕:天子的車駕。因天子車駕有鑾鈴而得名。
故地:指曾為漢唐疆域、但已淪為異族統(tǒng)治的西北地區(qū)。
傳檄:傳布檄文,意思是只要檄文傳到原來的領(lǐng)土上,那地方就可以拿下來,不用費事。
絕塞:極遠的邊塞。這里指唐代北庭、安西兩都護府原來的轄區(qū)。
新圖:新編制的地域圖冊。
排仗:排列儀仗隊。
宣大赦:由于國家收復(fù)失地,取得重大勝利,所以皇帝要宣布大赦天下,以示慶祝。
淳熙:宋孝宗的年號,該詩作于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
六軍:周制天子有六軍,指皇帝的親衛(wèi)部隊。
錯:交錯。錯錦繡,穿著各色各樣華美的服裝。
苜蓿峰:峰當作烽,故址當在于祝(今新疆烏什)境之葫蘆河附近。亭障:古代邊塞要地設(shè)置的堡壘。
平安火:唐代在邊塞上每三十里置一烽候,夜里舉火為信,報告平安無事。
交河:唐代安西都護府駐地,在今新疆吐魯番西北。
京都:這里指宋朝首都汴京(今河南開封)。
賞析:
原題:五月十一日夜且半夢從大駕親征盡復(fù)漢唐故地見城邑人物繁麗云西涼府也喜甚馬上作長句未終篇而覺乃足成之
【五月十一日夜且半夢從大駕親征盡復(fù)漢唐故地原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謁金門·春半》原文及賞析10-15
《答張十一功曹》原文及賞析10-15
《謝池春·殘寒銷盡》原文及賞析10-15
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原文及賞析10-25
臨江仙·櫻桃落盡春歸原文及賞析10-18
雪·盡道豐年瑞原文、賞析10-18
[宋]辛棄疾《水調(diào)歌頭(今日復(fù)何日)》原文、注釋、賞析10-19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原文、賞析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