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九日登長城關樓原文及賞析
九日登長城關樓
作者:王瓊
朝代:明朝
危樓百尺跨長城,雉堞秋高氣肅清。
絕塞平川開塹壘,排空斥堠揚旗旌。
已聞胡出河南境,不用兵屯細柳營。
極喜御戎全上策,倚欄長嘯晚煙橫。 ⑴九日:指農(nóng)歷九月初九,也就是重陽節(jié)。長城關:又稱“邊防東關門”,位于花馬池新城(今鹽池縣城)北門外六十步。關上建有關樓,高聳雄偉。上書“深溝高壘”、“朔方天塹”、“北門鎖鑰”、“防胡大塹”等字。登臨遠眺,朔方形勝,畢呈于下。⑵危樓:高樓。危:高。⑶雉堞(zhì dié):古代城墻的內(nèi)側叫宇墻或是女墻,而外側則叫垛墻或雉堞,是古代城墻的重要組成部分。⑷排空:凌空;聳向高空。斥堠:亦作“斥候”。古代的偵察兵,有偵察、候望的意思。斥候起源于漢代,并因直屬王侯手下而得名。分騎兵和步兵,一般由行動敏捷的軍士擔任,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兵種。⑸河南境:黃河以南的地方,指寧夏黃河平原。⑹細柳營:是指周亞夫當年駐扎在細柳的部隊。漢文帝年間匈奴侵犯大漢,漢文帝命周亞夫駐扎在細柳(今咸陽市西南),由于周亞夫治軍有方最后贏取了勝利,所以他的部隊成為細柳營。此句是說有了河東墻的深溝高壘和高聳雄偉的長城關,可以少養(yǎng)兵丁,節(jié)省開支,以逸待勞,強化邊防。
賞析:
這是一首由修筑長城的將領寫的長城詩。長城關氣勢雄偉,登高遠眺,朔方形勢盡顯眼底。此詩描寫作者重陽節(jié)登上長城關樓時所見的雄闊景色,并以聽到敵軍已撤出黃河以南地區(qū),軍中不用再戒備森嚴的消息,來襯托修筑長城的作用和意義。全詩洋溢著豪邁興奮的感情,這在眾多的長城詩中并不多見。
王瓊在靈州、花馬池等地留下了足跡和詩文,他的詩反映出明代邊防的嚴酷現(xiàn)實和他忠于國事、勤勞為政的可貴精神。
【九日登長城關樓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登泰山記》原文及賞析11-24
登江中孤嶼原文及賞析12-01
登江中孤嶼原文賞析12-01
登太白峰原文及賞析03-09
登兗州城樓原文及賞析07-18
在軍登城樓原文及賞析02-20
登江中孤嶼原文、賞析07-25
《登岳陽樓》原文及賞析11-25
登太白樓原文及賞析04-25
《登太白樓》原文及賞析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