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寫蘇東坡傳讀后感
讀完一本書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現(xiàn)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寫蘇東坡傳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寫蘇東坡傳讀后感1
用豁達凝練成筆上飄揚的旋律,他將至情融化為筆下流淌的華彩,他將痛楚抑成意奔涌的篇章。他,就是蘇東坡。
蘇東坡,具有一個多才多藝的天才的深厚、廣博、詼諧,他有高度的智商,有熱情而浪漫的赤子之心,終生保持天真、淳樸。他是個秉性的樂天派,是瑜伽術的練習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偉大的書法家,是詩人,是佛教信徒……
人間有味是清歡,蘇軾終其一生“不是被貶,是被貶的路上”,身處逆境卻能品出生活之甘甜。他樂觀而豁達,雖然不斷被貶,但是,無論在哪兒,他熱愛生活的心態(tài)從未被改變。蘇東坡更是一位喜歡吃的美食家,他加調(diào)料制作的豬肉美味無比,百姓稱其為“回饋肉”,他還發(fā)明了一種青菜湯,就叫做東坡湯。即使生活困難,他也抱著極為樂觀的心態(tài),繼續(xù)他的美食生活,也繼續(xù)用他的仁心愛百姓。
美麗西湖,是多少中國文人的夢。蘇軾雖被貶于此,卻沒有悲愴自憐,憤憤不平,而是瀟灑任平生。他知道“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于是,他儲藏心靈,淹沒痛苦、憂傷,橫臥西湖。被貶嶺南時,他寫出了“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常作嶺南人”的詩句。官場的風雨再大,生活的風雨再艱辛也無法阻擋他心靈前進的步伐。不要咀嚼生活的苦難,不要埋怨生活的不公,牢騷太盛,人生太短,而苦難太長了,我們不必要去過于計較生活。一切隨緣,擁有一份淡然處之的心態(tài)。不要勉強自己,別為難他人,順其就好,隨遇而安。要懂得,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像蘇東坡一樣。
蘇東坡的人生境界,無疑,是極高的,極富有智慧。因為他有著一種成熟的人生態(tài)度,他幽默,他敢于自嘲,敢于淡然地面對生活中所面臨的.苦難,苦中作樂,有著高尚的精神境界。
蘇東坡詩曰:“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林語堂寫道:“他的肉體固然會死,可他的精神會在下輩子,可成為天空中的一顆明星,可滋養(yǎng)萬物,可維持眾生!笔堑模瑤浊炅,蘇東坡的軀體早已飛散至云端,可他的文學作品的價值與其高尚情操仍閃閃發(fā)光。
寫蘇東坡傳讀后感2
《蘇東坡傳》,作者林語堂。寫書人與被寫人的名字都如雷貫耳,所以,這是一本含金量非常高的經(jīng)典之作。
當時讀它依然帶著一些目的性和應急性——為講好《大學語文》的一節(jié)專題,即《宋代文學的集大成者——蘇東坡》。后來解到,這本書還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長篇傳記開標立范之作。學貫中西的林語堂先生用生花妙筆,將一位文學家、政治家、書畫家的一生娓娓道來,一個性格鮮明、多才多藝、形象飽滿、可敬可愛的蘇東坡清晰地浮現(xiàn)在人們的`眼前。
古人之中,我最喜歡蘇東坡,首先是喜歡他那些“明月幾時有”“橫看成嶺側(cè)成峰”等等朗朗上口的詩文,再就是被他的“十年生死兩茫!钡纳钋樗騽樱凰耙凰驘熡耆纹缴钡臅邕_樂觀態(tài)度所折服,讀完這本書后,更覺得他“是天地間的鳳毛麟角”,也只有林語堂林大師的如椽之筆能把他夸盡、寫真、寫活。林大師說:“知道一個人,或不知道一個人,與他是否為同代人,沒有關系。主要的倒是對他是否有同情的解。歸根結(jié)底,我們只能知道自己真正解的人,我們只能完全解我們真正喜歡的人。我認為我完全知道蘇東坡,因為我解他。我解他,是因為我喜歡他!
而我們知道,有時我們愛上一個人,或者將之視為偶像,是因為我們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知道,這樣的人是我們窮極一生也無法成為的,無論是先天的天賦,還是后天的風骨氣韻,或者是大時代給與的波瀾壯闊。我們掙扎在自己的人生里,一不留神就變成塵埃,那么渺小,那么為現(xiàn)實所迫,一切都是有理由的不得已,因此別人的閃光天賦和放任性情就成我們在暗夜里羨慕嫉妒恨的標的之一。
對韓寒如此,對邁克爾杰克遜如此,對蘇東坡更是如此。蘇東坡的智慧與才情,不但驚艷同時代的人,還穿越千載的悠悠歲月,溫暖著我們,和我們同悲同喜。這樣活潑潑的生命,這樣平易近人的古人,這樣的心胸才華,這樣跌宕起伏的命運和他在命運流轉(zhuǎn)之間表達出的達觀幽默,享受生命的態(tài)度,真的是古今中外再找不出第二個出來。
每當想到世間曾經(jīng)有一個這樣偉大而溫暖的靈魂生活過,我就覺得非常感動。蘇東坡用他的文,他的行,他的人,讓我看到生命的一種境界。
寫蘇東坡傳讀后感3
一次又一次地走近東坡,一次又一次的被其吸引,沉醉,著迷。
書本的魅力是難以言喻的,盡管在校期間觀看過東坡的紀錄片,但我還是對于這本《蘇東坡傳》愛不釋手。喜歡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的對東坡的愛,喜歡再這樣離東坡更近一些。
很小的時候就總的聽人哼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什么都不懂的年紀,只是覺得:真是好聽……到了初中,開始要求背誦這首《水調(diào)歌頭》的時候,才初初知道了蘇軾,因為小小的時后背的.只是些“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之類的詩句。到了這個時候,才算真的了解了些許蘇軾。
不知道是怎樣一個人,可以既是“長恨此生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又是“不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也只有東坡了。無奈那句“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他是個天才,獨得歐陽修的賞識,那時的他,可謂春風得意,一帆風順。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王安石變法卻將東坡拖入深淵,想要憑著滿肚子的才情去爭上一爭,并坦言自己如不抨擊時弊便“如蠅在口,比吐之為快”,如此東坡,還是愛的,這般剛直性格。如不知,寫一吐為快,便遭來了“烏臺詩案”,遭來了往后的漂泊。
東坡這一生,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初是被貶黃州,從當初的春風得意,到如今的潦倒落魄,東坡憑著他的樂觀,親自入田耕地,自建雪堂,作為吟詩作賦之所。甚至坐在村頭與村夫歡談。這樣的東坡,如何不愛!時有落寞,便是想要“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馀生”,但第二日還是在家呼呼大睡。東坡啊東坡,為何如此可愛?
不似常人,自然,東坡并非常人,他每到一處,畢竟造福一處,不說東坡肉,就是從其在旅居武昌時上表向太守請求禁止民間殺嬰的野蠻風俗,到于杭州治理西湖,成就了著名的“蘇堤春曉”、“三潭印月”,再到他在儋州建立學校,傳播儒教。
還記得讀《江城子》時的震撼,是的,是震撼,嘆東坡那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令人肝腸寸斷;又有羨,羨那句“不合時宜,唯有朝云能懂我”;之于弟弟那句“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其兄弟情深,可見一斑。
豁達是東坡,淡泊是東坡,可愛是東坡,真性情亦是懂破,如何能不愛東坡?
【寫蘇東坡傳讀后感】相關文章: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04-22
初中蘇東坡傳讀書筆記08-22
蘇東坡傳讀后感07-31
蘇東坡傳讀后感08-08
《蘇東坡傳》讀后感03-04
《蘇東坡傳》讀后感04-10
蘇東坡傳讀后感范文05-10
【推薦】蘇東坡傳讀后感03-02
【薦】蘇東坡傳讀后感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