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高山清渠的觀后感范文(精選5篇)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chǎn)生了許多感想吧,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后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電視高山清渠的觀后感范文(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視高山清渠的觀后感1
近日,以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黃大發(fā)為原型的電視劇《高山清渠》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黃金時段播出。故事的主人公黃大發(fā)以一顆愛民之心,奉獻余生,只為一渠,他以驚天動地的魄力與勇氣,以比鋼鐵還要堅硬百倍的意志,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決心,撼動了群山,征服了群山,在懸崖絕壁上開鑿出一條“生命渠”,用實干兌現(xiàn)了“水過不去,拿命來鋪”的錚錚誓言。
“一句話”道出責任的辭令,“一壯舉”彰顯擔當?shù)臍飧拧W鳛橐幻鶎狱h員干部,他用行動踐行了人民公仆的初心與使命,時值草王壩村大旱,全村人圍著一口枯井過日子,民不聊生,黃大發(fā)不同于一般的支書,他心里裝了責任感,為了不辜負村民們對他的信任和期望,他把“從天引水”此等難事,攬到了自己身上。他時刻牢記黨員干部的宗旨,在工作中,把高標準盡職盡責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面對困難,他敢于迎難而上,面對危險,他敢于挺身而出。
“一條心”緊系全村的明天,“一股勁”犁出希望的田野。草王壩村位置偏僻、地勢險峻,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下,他帶領村民靠著簡單的工具、如鐵般的意志、對幸福生活的向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在懸崖峭壁上挖掘生命渠壁。智者云,“凡大事必作于細,凡難事必作于易!毙耷_鑿,是難事亦是大事,他用理論指導實踐。以百折不撓的韌性,帶領全村人民拉緊一條心,擰成一股勁,為群眾百姓鑿出希望的清泉。
“一根筋”拉直幸福的彎道,“一雙手”捧出清甜的`渠水。修渠過程中,他解決過堪比登天的難題;踩過百死一生的危險線;感受過身疲力竭的勞累。開渠之初,他還是風華正茂,渠成之際,他已年過花甲。1995年,一股股清澈的山泉,途經(jīng)道道山梁,潺潺地流經(jīng)絕壁,灌入村里的每一塊稻田。一渠通則百業(yè)興,黃大發(fā)捧起一汪清水潑在臉上,一臉的水花,
電視高山清渠的觀后感2
7月16日,以“七一勛章”獲得者、“時代楷!薄⑷珖赖履7饵S大發(fā)為原型創(chuàng)作的電視劇《高山清渠》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黃金時段播出,引發(fā)遵義市廣大干部職工熱議。
大家紛紛表示,《高山清渠》劇情跌宕起伏,畫面寫實性很強,人文氣息濃厚,主演李健演技自然感人,生動展現(xiàn)了年輕時的黃大發(fā)不屈不撓的精神與堅定的信念,是一部非常值得推薦的精品力作。
“全國人民都看到我們草王壩的歷史,也是對我們的鞭策!薄捌咭粍渍隆鲍@得者黃大發(fā)說,把這個天渠修通之后,我們有了水,家鄉(xiāng)就有大米吃,有水喝。黃大發(fā)表示,今年雖然我已經(jīng)八十多歲,但是我沒有放棄,我是村里面的名譽支書,共產(chǎn)黨員不講條件,只要我們能夠干,就要一直干下去。
“以黃大發(fā)為原型創(chuàng)作的電視劇《高山清渠》在中央電視臺播出,讓我深受鼓舞,為了村子的發(fā)展,解決群眾飲水困難,黃大發(fā)帶領全村干部,用36年的時間,以簡單的'工具在絕壁上鑿出一條近萬米的‘生命渠’,難以想象冒著多大的風險,克服多少困難,真正將共產(chǎn)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踐行在實際行動中和工作實績上!弊窳x市殘聯(lián)四級主任科員王先強表示,他將以“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的韌勁,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定力,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提高能力水平,進一步為全市殘疾人做好服務工作。
新蒲新區(qū)融媒體中心編輯李佳旭觀看電視劇《高山清渠》后感慨良多,他說:“我在多年前也曾多次到黃大發(fā)老支書家中采訪,跟隨老支書一起去‘巡視’水渠,如今行走在大發(fā)渠上望著左邊的懸崖和右邊的峭壁都感到膽戰(zhàn)心驚,可以想象當時老支書修渠的艱苦。作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我們更要發(fā)揮自己的力量。”
“《高山清渠》再現(xiàn)黃大發(fā)老支書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堅定信念,百折不撓、持之以恒的拼搏精神,一心為公、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詮釋一名基層黨員干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敢于擔當?shù)膬?yōu)良作風!绷曀h融媒體中心工作人員游釗表示,作為一名基層工作人員,我要向黃大發(fā)老支書學習,于平凡、微小處做起,用心用情為人民服務,書寫新時代青年人的奮斗篇章。
“觀看了中央電視臺播放的電視劇《高山清渠》,感觸頗深。電視劇《高山清渠》以先進共產(chǎn)黨員黃大發(fā)為原型,反映當代愚公的故事,表現(xiàn)了勞動人民的信心和毅力,改造自然的雄偉氣魄及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弊窳x醫(yī)科大學第一臨床學院2021級臨床2班學生淳于鑫璟表示,看了電視劇《高山清渠》,更加堅定了自己入黨的信念。
電視高山清渠的觀后感3
黃大發(fā)少年時期即失去父母,面臨生存的危機;助他活命的鄉(xiāng)親們跟他一樣,長期面臨無水、無電、無路的生存困境。年少的他憑借自己的一股不甘心被自然環(huán)境打敗的精神帶領鄉(xiāng)村村民找到了生命之源---螺絲河。23歲被推選為草王壩大隊長的黃大發(fā)立誓為村民引水、修路、通電,義無反顧地擔當起絕壁鑿渠的大任。36年間,他帶領全村干部群眾,握鋤頭,掄鐵錘,砸鋼針,用血肉之軀硬生生地在絕壁上鑿出一條長近萬米、地跨3個村的“生命渠”,結束了當?shù)亻L期缺水的歷史。這是“當代愚公”黃大發(fā)和他帶領的修渠村民身上再現(xiàn)出的中國精神。
學習黃大發(fā),心系群眾的為民情懷。
他在村里一心想為村民找到水源,解決缺水問題,他始終堅持權為民用、情為民系、利為民謀,真心實意服務于黨、百姓,盡其所能為群眾排憂解難、做好事、辦實事,立足崗位模范踐行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憑借自己的一股不甘心被自然環(huán)境打敗的精神帶領鄉(xiāng)村村民找到了生命之源---螺絲河。黃大發(fā)以自己的真誠、奉獻、清廉、勤儉、寬厚、堅韌等精神品格,贏得了人心,凝聚起一股強大的力量,終于創(chuàng)造了絕壁鑿渠的奇跡。
學習黃大發(fā),清正廉潔的高尚情操。
黃大發(fā)同志始終懷著對黨的感激和感恩之情,嚴守黨的紀律,傳承黨的'優(yōu)良作風,生活簡樸,為人低調(diào),作風樸實,模范踐行責任心、公正心、關愛心、淡泊心,不為金錢所誘、不為名利所惑、不為人情所困,充分體現(xiàn)了黨員干部嚴格自律、克己奉公的優(yōu)良品行。鄉(xiāng)里補助他本人的10元錢都捐到草王壩村作為村集體資金,最終為了給老奶奶多抓一副藥動用了,仍然在想辦法把它補上。
學習黃大發(fā),奮斗不止的奉獻精神。
黃大發(fā)同志無論做什么工作,都始終積極主動、忘我投入,勤勤懇局、兢兢業(yè)業(yè),堅守工作崗位,視工作如生命,為黨和人民的事業(yè)燃燒自己,工作中做到謀事而不謀利,奉獻而不索取,守得住生活清貧,耐得住工作艱苦,以一顆安貧樂道之心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實實做事。有著難以想像的決心和毅力,他36年來做一件事,一輩子為一個目標,帶領全村鑿出一條生命渠,讓鄉(xiāng)親們吃上白米飯,過上好日子。最后終于解決了草王壩村民最需要的救命稻草——高山清渠。
“高山清渠”用平凡故事講述深刻道理,用先進典型模范事跡詮釋黨的崇高理想,既體現(xiàn)了共產(chǎn)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執(zhí)著堅守,又彰顯了共產(chǎn)黨人信仰堅定、心系群眾、勇于擔當、創(chuàng)新奉獻的精神風貌。而今,那個他為之奮斗了一輩子的村落,已經(jīng)脫貧摘帽,正大踏步走在鄉(xiāng)村振興的路上。
電視高山清渠的觀后感4
人,總得有點精氣神,有不一樣的血性,沒有了這些東西,人就會垮掉。觀看了《高山清渠》電視劇,這是我最大的感受。
無論在任何時刻,人所處的環(huán)境,所面對的事情,都是一種挑戰(zhàn)。清代學者王永彬云:人心統(tǒng)耳目官骸,而于百體為君,必隨處見神明之宰;人面合眉眼鼻口,以成一字曰“苦”,知終身無安逸之時。此語道破了人的一生必須與“苦”奮戰(zhàn)到底,直至獲得勝利。即使如此,我們也不必悲觀。英國哲學家約翰·約克有言:人生的磨難是很多的,所以我們不可對于每一件輕微的傷害都過于敏感。在生活磨難面前,精神上的堅強和無動于衷是我們抵抗罪惡和人生意外的最好武器。是的,面對各種困難,我們必須做好內(nèi)因外因分析,有力克服一切不利因素,有效形成最大合力。
《高山清渠》劇中曾說:“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沒有白吃的苦,只要努力希望就在!泵鎸щy所付出的一切,都會成為人的一生中最大的財富,即使在整過過程中失敗了,也是一種難得的收獲。希望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只要你努力了,付出了,希望就會常在。行者常成,為者常至,始終處于平淡無奇、波瀾不驚的狀態(tài),又何以體驗感悟驚濤駭浪、波瀾壯闊的大風景?
宋代理學大家朱熹在《觀書有感》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種根源性的道理。“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边\用到《高山清渠》中而言,所謂的.活水源頭,就是植根與靈魂深處的那身傲骨、那份不懈的努力、那份哪怕微弱的希望之光。黃大發(fā)是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qū)平正仡佬族鄉(xiāng)原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自20世紀50年代末起,他帶領群眾歷時36年,靠著鋤頭、鋼釬和鐵錘,在懸崖絕壁上開鑿出一條主渠長7200米、支渠長2200米、地跨3個村的“生命渠”,結束了草王壩長期缺水的歷史,拔掉了村子的“窮根”,用實干兌現(xiàn)了“水過不去、拿命來鋪”的誓言。鄉(xiāng)親們親切地把這條渠稱為“大發(fā)渠”,贊其為“人間奇跡”,黃大發(fā)也因此被譽為“當代愚公”。2017年,中共中央宣傳部向全社會公開發(fā)布黃大發(fā)的事跡,同時授予其“時代楷!睒s譽稱號;2019年,黃大發(fā)獲“最美奮斗者”個人稱號;2021年,中共中央授予黃大發(fā)“七一勛章”。
《高山清渠》便是根據(jù)黃大發(fā)真實事跡創(chuàng)作的作品。該劇由李健、馬境主演,真實再現(xiàn)了黃大發(fā)艱苦奮斗,一心為民,埋頭苦干,百折不撓,帶領山區(qū)群眾脫貧致富的動人事跡。樓健導演表示:“這是一部充滿英雄主義浪漫情懷的史詩。全劇塑造了一個中國共產(chǎn)黨員代表,在不屈的生命歷程中所擁有的強大生命力,以一代中國農(nóng)民群像藝術呈現(xiàn)了波瀾壯闊的中國鄉(xiāng)村巨變!
電視高山清渠的觀后感5
他,不論樹的影子有多長,根永遠扎在農(nóng)村。觀看黃大發(fā)36年修渠生命歷程,對祖國的愛始終是他最深沉的情懷。他更是深夜難眠,一心撲在找水源、修渠事業(yè)上,成為當代眾人眼中的“拼命干勁愚公”,拼搏至水到渠成最后時刻。他說“只要祖國人民需要,我必將全力以赴”,這是他敢想、敢做的精神,更是他不變的牢記初心。
“只要祖國人民需要,我必將全力以赴。”他說到了,同時也做到了。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報國之行的統(tǒng)一思想,充分展現(xiàn)了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解決人民群眾最需要的救命稻草——高山清渠。他為我們當代青年同志樹立了榜樣和標桿。
學黃大發(fā)同志不信迷信,立足于現(xiàn)實
我們不能相信封建迷信,不勞而獲,要立足于地理環(huán)境,面對現(xiàn)實努力奮斗,要加強理論學習,運用理論知識指導自己的實踐,作為當代青年要多自學、多讀書、讀好書,要把過去不是很清楚的理論學明白、說清講透,比如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發(fā)展客觀規(guī)律等等,只有理論學透徹了、才能使人以理信服,進而產(chǎn)生信仰,理論清晰了,眼光遠了,眼界寬了,心胸就會開闊起來,信念就會足起來,理想信念就能堅定起來。
學習黃大發(fā)同志善于團結群眾。
他深知只有團結村里每一個人,才能解決村里的飲水難題。他把人民群眾當親人,完全打成一片,用村民聽得懂的語言講話、信得過的方式辦事,真正做到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好干部。途徑三個村,十余個村民組,根據(jù)各家不同的困惑,他挨家挨戶地做工作,注重思想宣傳說服,大家心理敞亮了,各類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他急村民之所急,盼村民之所盼的事情,得到了全村人的高度擁護。
學習黃大發(fā)同志堅忍不拔、堅持不懈的'精神。
他在當時艱苦環(huán)境下,修造這樣一條高山清渠也許算不上一個大工程,但對于閉塞通貧困的小山村來講,要成功卻要面臨重重困難,包括資金、技術、人力、工具等各個方面。黃大發(fā)同志堅持黨員干部帶頭干,遇到困難自己先上山找水源,面對艱險從不退縮。一次修渠因不懂技術而失敗,黃大發(fā)明白光靠蠻干是不得成功的,主動申請到鄉(xiāng)鎮(zhèn)找人想辦法,到水利站學習技術。幾乎半文盲的他,從零起步,一個字一個字地摹,一張圖一張圖地畫,最后變成了技術專家。黃大發(fā)有著難以想像的決心和毅力,他36年來做一件事,一輩子為一個目標,帶領全村鑿出一條生命渠,讓鄉(xiāng)親們吃上白米飯,過上好日子。
而現(xiàn)如今脫貧攻堅的路需要千千萬萬個黃大發(fā),需要千千萬萬個新的愚公,需要他們一心為民辦實事、不畏艱險、志拔窮根、克難攻堅的共產(chǎn)黨員精神,才能譜寫“高山清渠”的影視篇章。
【電視高山清渠的觀后感】相關文章:
高山清渠心得體會1000字(通用6篇)10-16
高山清渠的觀后感范文(精選10篇)10-27
觀看高山清渠的觀后感(精選5篇)11-11
高山清渠的觀后感范文600字(精選5篇)09-16
高山清渠的觀后感范文500字(精選8篇)09-09
收看高山清渠的觀后感范文(通用21篇)07-26
《紅旗渠》觀后感08-04
紅旗渠觀后感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