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論語》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論語》教學反思1
《論語》十則是第二單元中的最后一課,也是本單元唯一的一篇文言文,非常重要。因此,在課前進行了教師帶讀,讓同學們在早自習熟讀課文。
在這十則論語中,不少篇目容易理解,但是翻譯起來卻容易漏譯、誤譯。因此,第一課時上安排同學們小組討論,進行前5則的翻譯。在此之前,正音、文學常識花了大約6分鐘,討論結束時,我再次看了時間,兩個班均在離下課還有10分鐘的時候結束討論。期間,我在小組間巡查,發(fā)現(xiàn)各個學習小組之間的效率存在比較大的差異,有的小組在這個時間內完成了8則的翻譯,有動作慢的小組只完成了4則。針對這一現(xiàn)象,我對這些小組的課堂討論進行了指導和要求,要求其將任務分布下去,每人一則,另外一人專門負責記錄。
在最后10分鐘的課堂展示上,由于學生有了充分的準備,同時,()我加以小組競賽的機制,課堂氣氛空前熱烈,不少平時從不主動發(fā)言的同學也紛紛舉手展示討論成果。
考慮到第二課時的任務比較重,因此布置學生在課后將后5則的翻譯進行討論。在第二課時的時候,有個別小組沒有進行課后討論,因此在課堂展示上發(fā)言不太積極,即使發(fā)言,也不夠準確。因此,學生的學習習慣仍需要培養(yǎng)。
《論語十則》總共花費三課時,重點字詞的字音、字形、字義,文本的'翻譯,文學常識,十則歸類等等,學生都進行了很好的學習,反思兩個單元的教學,這篇課文是最為成功的。加以課堂小組競賽和及時的評價機制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打造高效課堂的重要手段。
《論語》教學反思2
《論語》十二章所談及的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品德修養(yǎng)于一個人的成長影響是終生的,永久受益的。特別是讓學生領會“學而時習之”“吾日三省吾身”“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而罔,思而不學則殆”“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钡让涞暮x。為什么我們學習沒興趣,因為我們沒有“學而時習之”,為什么我們犯錯誤,因為我們沒有“三省吾身”,為什么不們迷茫,因為我們“學而不思”讀死書。
課后,學生思考并討論:你認為孔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各討論組紛紛回答孔子是“一代圣人”,“圣人”“先師”“至圣先師”等等,其中一個小組提出問題:老師,我們不是常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嗎?孔子被后人尊為“至圣先師”,他的`言行是航標,是規(guī)矩。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這是無可非議的。但孔子也不是完人,我們認為他太過于注重仁德,而沒有了個性。如果一個人完全按孔子的言行做人做事,會不會出現(xiàn)一種現(xiàn)象:人,不再有他獨特的個性呢?這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最后告訴學生,我們要做到:以自己的志向為起點,以孔子的言行為航標,以自己的勤奮為主力,以自己的個性為助力,以自己的目標為終點。任何個性張揚都必須遵循“度”的原則,超越了“度”便不稱其為個性了。
《論語》教學反思3
章太炎說過:讀《百家姓》不如讀《三字經(jīng)》;讀《三字經(jīng)》不如讀《唐詩》;讀《唐詩》不如讀古代散文;讀古代散文不如讀諸子百家;讀諸子百家就讀其中一本——《論語》。但是對于《論語》的教學,老師們卻是想愛你不容易。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困惑,原因是多方面的,)學生不愿意閱讀《論語》是重要原因。作為孔子的'言論記錄,一問世就受到人們的尊重,漢代之后,它幾乎是每個讀書人的必讀之書!墩撜Z》經(jīng)過朱熹的注解后,便一直是科舉考試最重要的教科書,宋元明清幾朝的做官人、讀書人無不受其影響?v是科舉廢除以后,《論語》還是讀書人經(jīng)常誦讀的書。
今天,該書仍是一版再版,發(fā)行量之大是驚人的。書中許多詞語,即便是在這白話文的時代,仍被人們在書面上或口頭上常常使用。但是現(xiàn)在的學生們卻覺得《論語》枯燥乏味,書中的許多要義覺得難以理解,老師在講臺上講得口干舌燥,學生們卻一個個還是云里霧里。
(二)不理解課文內容學生的理解總是和文章之間隔了一層窗戶紙,看不透文章的真實思想?傊歉悴欢,自以為得其實,往往是自己的主觀臆斷,與文章的真實想法差得很遠。
《論語》教學反思4
本課是語錄體文言文,每一則對自己或在求知態(tài)度,或在學習方法,或在修身做人等方面都有幫助,學生學習興趣很濃,很多成語、格言、警句一直沿用至今。
1、從孔子出生、名、字等方面的生動講述導入課文,能激發(fā)學生興趣。原計劃用“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的故事導入,但考慮到學生歷史知識不是很豐富,就取消了。
2、接下來我是采用三個環(huán)節(jié)貫穿始終:讀準讀懂、熟讀成誦、學以致用。在讀準上,我是先自己范讀,讓學生劃記一些聽起來有點異常的字。老師讓學生分析原因 (通假字、多音字、生僻字的讀法),再讓學生說文言文除了讀準之外還要注意什么,學生馬上作出了回答,讀出停頓、讀出韻味,接下來我讓學生來表演讀。老師重點強調幾個句子后,我繼續(xù)追問,一篇新的文言文應該怎么樣才能讀懂呢?學生通過自己的經(jīng)驗,紛紛回答:“看注釋、查字典、看工具書、加點法、換字法……”最后我補充還要多朗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苯酉聛砦易寣W生通過小組合作、互問互答的`形式,理解大意。接下來進行重點字詞的歸納,最后讓學生背誦并展示。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運用論語中的句子。
3、在課堂的生成上本人有幾點收獲:一是如何調節(jié)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上,教師需要深情的投入之外,還要注意各個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連貫。什么的樣課是好課?從學生的角度去感受的話,就是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下了課,就是一堂好課。二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十分重要。每一個學生舉手提問,都鉚足了勁、鼓足了氣,哪怕是一無是處,老師不能當頭一棒,要注意引發(fā)其思維回到“正確”道路。三是文言重點字詞必需落實,該讓學生展示的要展示,該板書的要板書,尤其是學生弄錯了的更要板書,如“罔”、“殆”、“焉”、“恕”等字我都讓學生到黑板上寫。
4、是聯(lián)系生活。《論語》本來就是孔子和其子弟周游列國時就身邊發(fā)生的故事而引發(fā)的感悟。如果學生能結合當今生活學以致用,運用在平時的交往中,運用在平是的作文中,這就是我們的真正教學目的所在。
《論語》教學反思5
在這次的教學中,我收獲很多。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們踴躍發(fā)言。從中我看到了學生的熱情,也發(fā)現(xiàn)了很多以前沒有看到的現(xiàn)象。也思考了很多,有了一些看法。
一、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
孔子的思想就是有教無類,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在論語教學中,我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學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滿信心,思維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問題,敢于質疑。這樣,就為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創(chuàng)設了一個輕松愉悅、民主和諧的環(huán)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愿望。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所在。
二、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
我在課堂上給每一個機會,不會因為學習好就多叫誰,也不會因為誰學習不好就冷眼相看。誰教師給學生自信,學生就會有高成就。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作為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要遵循新課程中的理念,學生才能在此基礎上得到更多的發(fā)展。
三、教學中,讓學生多一點自我感覺
在這次的論語教學中,我知道就算是再差的學生也會有自己的看法。我覺得老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于學生五花八門的答案,教師要充分肯定。即使學生回答的幼稚,膚淺,甚至片面、錯誤,教師也切忌說:“你的看法是錯誤的。請下一位同學回答!倍鴳敓崆楣膭、引導,這對學生的影響將是巨大的。
《論語》教學反思6
1、在教《論語》時,讓學生能感覺到好像穿越時空,去閱讀、去思考、去吸取,了解并深刻地認識我們的祖先,繼承并發(fā)揚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
讓學生對學習文言文有興趣,愿意去讀,這幾節(jié)課就沒有白上。如果還能讓學生樂于去讀,那么課堂上所學的就不僅僅是《〈論語〉十則》了。
2、教文言文的目的不在于寫作,而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增強學生的積累,提高語文素養(yǎng),熏陶道德修養(yǎng)。
學習文言文,我認為不僅僅是將文言文譯成順暢的現(xiàn)代漢語,也不是對文言語句作細致的語法分析,而是一看就懂或者經(jīng)過查工具書和注釋會意而后懂,在今后的學習或生活中也許會在他的腦海里突然蹦出那么幾句類似“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薄凹核挥鹗┯谌恕钡奈难哉Z句來。多讀文言文,會使人無形中受到熏陶感染。
3、如何學文言文,一個字:讀。相信文言文是讀懂的,決不是老師講懂的,更不是老師分析詞法句法而懂的.。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讀中進行朗讀指導,養(yǎng)成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做讀書積累的習慣。一句話,由“學會”走向“會學”,是學好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4、對于文言文,是最讓師生頭疼的文學體裁的一種。
從教這幾年以來,我自己上了不少的文言文,也聽了同校不少教師上的有關文言文的優(yōu)質課。盡管如此,但對于文言文的把握,我仍然覺得在這方面的教學上我做得不是很好。
再上《論語》十則,我擯棄了以前我上這課采取的單一的講解注釋和文意的方法,而采用了讓學生在做課前預習時通過了解課文下面的注釋和反復誦讀的方式,記錄下自己對文章的理解的方法。答案不管正確與否,記錄下自己最真實的理解。上課時,每個學生都拿出自己的預習成果。在學習課文時,學生各抒己見,雖然有些同學理解的并不到位,但是他們的發(fā)言至少讓我知道,他們有認真的做過預習,而且讓過去的文言文教學中出現(xiàn)的教師“一言堂”變成了學生“眾言堂”。
在上這一課時,雖然我讓課堂活躍起來了,一掃過去上文言文課堂死寂的毛病,但是在上課時也存在著有些不足的地方。由于太過活躍,對時間控制不恰當,所以課時耗費過多,到最后一課時的時候學生的情緒大不如前。這是我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應該注意的。
《論語》教學反思7
有人說:“不讀《老子》,不知道什么是中國智慧;不讀《論語》,不知道什么是中國文化!倍腔蹃碓从谪S厚的文化功底,所以追根溯源,架起文化發(fā)展橋梁的是《論語》。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論語》,走進孔子,去追尋中國文化的根,并汲取營養(yǎng)。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需要師生共同合作,開發(fā)課程資源。于是讓學生課前閱讀與《論語》有關的資料。結果,學生從網(wǎng)上、圖書館、閱覽室、書店獲得知識信息,遠遠超過老師一言堂所介紹的內容。這就是課程改革,不改不知道,一改嚇一跳。弟子未必不如師!
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一個語文能力強的學生,詢問其訣竅,均是得益于課外閱讀!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九年義務教育課外閱讀總量達到400萬字以上,閱讀材料包括適合學生閱讀的各類圖書和報刊,內容有童話,故事,詩歌,散文,長篇文學名著,當代文學作品以及科普,科幻圖書等。新實驗教材也是注重文學性、人文性,活動課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就是要求教師必須轉變教學理念,將課堂擴展到社會與家庭,將知識延伸到名著與網(wǎng)絡。我在這幾年教學中,立足于語文課程改革,調動利用一切因素,讓學生動手,廣泛閱讀,擴大知識面,為學習語文主動探究相關知識。
在講《論語》十則時,提前布置了預習作業(yè):“查閱與《論語》相關的資料,課外閱讀《論語》一書。”上課時,學生將閱讀的書籍和網(wǎng)上查閱的資料搬上課堂。人人手中有資料,個個手中有書籍。語文課代表首先展示說:“我從網(wǎng)上查閱了有關孔子的資料。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一生主要從事教育活動,創(chuàng)辦了中國第一家私學,整理了古代文化典籍,并提出過一些有進步意義的教育思想和主張,對中國文化做出了重大貢獻!本o接著又一名學生站起來說道:“我在《中國古典文學賞析》中查到孔子的學說,主要保存在《論語》中!墩撜Z》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共20篇,470多則,與《孟子》、《大學》、《中庸》同被定為‘四書’。四書五經(jīng),是儒家學說的重要經(jīng)典。”并且將自己收集的作品向同學展示。班長也介紹他讀的《史記》:“我讀的是《史記》中的《孔子世家》和《仲尼弟子列傳》,了解到孔子生下來頰頂中間低而四周高,所以名丘。排行第二,父母向尼山禱告而得子,因此叫仲尼?鬃佑械茏尤耍芍^‘桃李滿天下’!边有個學生介紹道:“我讀了《中華上下五千年》,了解了諸子百家。其中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主張‘仁愛’,被稱為‘孔孟之道’。法家代表人物韓非,主張‘法制’;道家代表人物老子、莊子,主張‘無為而治’;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主張‘兼愛’和‘非攻’各家為了擴大自己的影響,都紛紛著書立說,出現(xiàn)了百家爭鳴、學術繁榮的盛況。后來統(tǒng)治階級‘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那以后,孔孟之道支配了中國封建社會兩千年的思想文化,可見孔子真的很了不起!边有個學生說:“我爸爸給我講過一個故事,趙普為趙匡胤當皇帝出謀劃策,自稱博覽全書,無所不曉。趙匡胤派人到他家查看到底讀了哪些書,只查到半本論語。從此‘半部論語治天下’就傳開了?梢姟墩撜Z》多么重要,我也要好好拜讀一下《論語》!碧崞鹫撜Z,馬上有一學生站起來響應道:“我在《論語》的前言部分讀到日本現(xiàn)代企業(yè)家的精神導師澀澤榮一,就是一位典型的‘儒家’。他經(jīng)常把《論語》抄本隨身攜帶,認為企業(yè)需要有強調相互關系的儒家思想,其目標是把現(xiàn)代企業(yè)建立在算盤和《論語》的基礎上。這說明《論語》對亞洲文化圈內各國的以濟騰飛和社會發(fā)展產生了重要影響。《論語》不僅影響中國人,也影響了世界。”話音剛落,另一學生補充道:“1982年,諾貝爾獎得主們在巴黎的例得聚會中,談到21世紀人類需要什么思想時,幾經(jīng)斟酌以后的答案不是別的,正是孔子思想!逼渌瑢W也紛紛展示自己的資料,,有從網(wǎng)上下載《論語》全文的,了解到很多成語出自《論語》;有買《論語》一書的,把喜歡的名句子抄到筆記本上并作了點評;還有的對《論語》中有的章節(jié)認為不妥的,也作出了點評。我受學生的感染,也給學生展示了我的資料。由于學生主動探究知識,提前預習和學習,所以這十則《論語》學得非?欤浅]p松。閱讀使他們的基礎提高了,在課堂上老師根據(jù)學生掌握的知識面,靈活調節(jié),加入了十則之外的內容供學生討論,吸收更多的知識。有的學生通過自學“先進篇”22則,了解教學要因材施教;還有學生通過自學“雍也諞”20則,明白興趣是人生最好的老師,通過討論,學生打破常規(guī),提出了對《論語》的不同看法,比如繁瑣的禮節(jié)問題,培養(yǎng)的人才是為統(tǒng)治階級服務的問題等。
“課外閱讀—課堂展示”這一環(huán)節(jié),對我教學啟示很大。實驗證明,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壟斷者、傳播者、占有者,而是課堂的組織者、點撥者。師生是共同求取新知識的合作伙伴。一篇經(jīng)典文章,大家動手,圖書館、閱覽室、書店、家庭藏書、電腦都用上了,上課時一人一本資料,各抒己見,誰有道理聽誰的。學生都成了課堂的主人,F(xiàn)在,我們的課堂不是一言堂皇,而是共同活動的場地。學生的課外閱讀,促使我轉變教學理念,將課堂還給學生。教師的任務是挖掘學生的智慧,啟迪學生的候像力、思維力、創(chuàng)造力、表現(xiàn)力,培養(yǎng)學生興趣,教會學生怎樣學習。杜威說:“有了知識的饑渴,則知識的控求隨之!
課外閱讀帶給教學最大的轉變,是學習方式的轉變,是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和老師一起探索,一道思考。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發(fā)展自我,感受到人格的自由和尊嚴,感受到獨特創(chuàng)造性存在的價值,感受到心靈成長的愉悅。誰資料查得充分,誰課外閱讀讀得深刻,誰主課堂上就學得主動,學得輕松,學得有效。
學生的'課外閱讀,也迫使我擠時間閱讀作品,因為不讀書就無法與學生交流,不讀書就會被學生淘汰。所以我也經(jīng)常光顧書店,下課就去閱覽室上網(wǎng)查資料,了解新動態(tài),也提高了我的素質。
課外閱讀,課堂展示促使我對語文教學進行新的思考:
首先,課外閱讀符合語文教學的發(fā)展趨勢。語文教學應以人為本,實驗教材正是體現(xiàn)了人文精神,實驗教材帶來的課外閱讀,真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這絕不是光靠課堂上老師講課能形成的。凡是語文能力強的學生,均得益于課外閱讀。個性的養(yǎng)成、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不能來自老師的一言堂,那樣只會束縛學生。學生必須從不同作品中,選擇適合自己閱讀的形式。其次,樹立課程大于教材的觀念。課程改革提出:活化課程次源,樹立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內容。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即語文,生活處處有語文。尤其是中華經(jīng)典之作,更是多少代人流傳下來的不朽的精華,我他一定要繼承發(fā)揚它,只有閱讀,才能使它不朽、永桓。最后,課外閱讀能提高人的修養(yǎng)!爸獣_理”這至理名言,告訴我們讀書能明白事理,會辦事,會做人。優(yōu)秀的作品是生活的教科書,對作品中的人物,我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自己的人生價值就有了新的上升。
這次課改實驗給我?guī)硖嗟淖兓,太多的啟迪。初中時期是課外閱讀的重要階段。托爾斯泰主張:“應當首先竭力閱讀和了解各個時代、各個最優(yōu)秀作家的書!彼裕挥姓n外閱讀與課堂學習相結合,才能提高學生的水平。
《論語》教學反思8
《論語》是儒家的經(jīng)典著作。課文所選的六則《論語》都是孔子一些關于學習的言論,包括學習方法和學習態(tài)度,這些觀點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有著明顯的指導意義。因此我把學習重難點定為:(1)掌握基本文學常識,積累文言文字詞句的釋義;(2)在理解文言基礎知識,讀懂文章的基礎上深入理解課文,用文中的觀點指導自己的學習生活。鑒于此,我的教學過程主要分為五步:
。1)課程導入。我采用的是激趣導入法,目的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枯燥的文言文產生學習的熱情。
(2)孔子及論語簡介。這一部分我主要把重點放在激發(fā)學生對孔子和《論語》的崇敬之情上,在導入的基礎上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然后順勢介紹孔子的成就和影響。并用北師大教授郭家齊的話引入對《論語》的學習。
。3)朗讀課文!皶x百遍,其義自見”,文言文需多讀,特別是像《論語六則》這樣要求背誦的文章。這篇文言文學生易讀錯的字比較多,因此第一次朗讀我首先安排教師范讀,學生正音,第一遍學生的.朗讀主要以讀準字音為目的,之后再提出更高的要求,如語氣、語速等。在后面的課文分析中再進行有針對性的朗讀。我覺得在這一節(jié)課中我對朗讀的處理比較好,每一次都有明確的目標。
。4)疏通字詞,翻譯句子。這是文言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又是文言文學習的基礎。在這一節(jié)課字詞的疏通上,我用表格的形式幫助學生疏通字詞,這樣既能給學生一個整體的概念,又能幫助學生有條理的疏通文中的重點字詞,在填寫的過程中又能使學生有成功的體驗,這成功的體驗可以激發(fā)他不斷地完成學習任務,這是一個良性循環(huán)。這節(jié)課的翻譯在疏通字詞的基礎上進行,我感覺這種方式效果比較好。
。5)理解課文。為了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并能更好的把它運用到日常學習中,對課文的理解我主要做兩步,一是分析課文中的教育思想,這一部分主要還是學生說,我主要是起一個引導的作用。二是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延伸,加深理解?紤]到學生基礎較差,學習習慣不太好,在這一部分我先針對本班學生平時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并用文中知識解決問題;后聯(lián)系即將到來的期中考,讓學生用今天所學知識,按設定格式寫一段話來勸誡或鼓勵身邊的同學或自己。我覺得這個拓展還是比較必要的,讓學生將所學轉化為所有,這也是我本節(jié)課的重要目標之一。
這節(jié)課整體感覺比較順暢。不足之處在于:課上我的誘導嫌多,學生的情感沒有充分的展示出來;此外,在個別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安排上不夠緊湊,使得對課文的分析不夠深入。對此,我今后一定注意,加以改正。
《論語》教學反思9
《論語》十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lè)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學而》)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為(wèi)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chuán)不習乎?”(《學而》)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yǐ) !(《為政》)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wǎng),思而不學則殆(dài)!(《為政》)
5.子曰:“由,誨女(rǔ)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zhì)也!(《為政》)
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xǐng)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泰伯》)
9.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0.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衛(wèi)靈公》)
《論語》十則教學反思
《論語》是一部語錄體著作,多記語句,學習時要一句一句來理解,同時還要背誦,加以體會運用。因此,安排了兩課時學習。在設計時,利用多媒體來展示重點,方便了教學;激趣導入,也為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有所幫助。其重點就是對句子的理解和背誦。
對七年級學生來說,如何學文言文,一個字就是: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相信文言文是讀懂的,決不是老師講懂的,更不是老師分析詞法句法而懂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所以翻譯課文,給了學生方法(留、補、刪、換、調 )。在讀中進行朗讀指導,如字音、節(jié)奏等。
在教學中使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習慣,質疑探究學會思辨的習慣等。在對十則內容的理解時,學生嘗試用翻譯的方法進行說大意,老師明確大意,使學生既對重點字詞加深了理解,又明白了全句大意。并使學生自我理解每句的含義,在現(xiàn)實生活中如何運用。
老師的任務是想方設法讓學生愛讀,百讀不厭,浸潤其中,涵詠體味,無形中受到文言文的熏陶感染。
本課的.教學,注重了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合作,體現(xiàn)了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初步嘗試,肯定學生的自我學習成果,如第一課時第五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就是學生學以致用的體現(xiàn),特別是學習方法、態(tài)度、為人方面對自身的影響與熏陶感染,達到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的目的,也是傳統(tǒng)文化氣息濡染自我的過程與外化,是個性的體現(xiàn)、張揚。并且,給了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提供了展現(xiàn)自己的舞臺。同時,課外積累相關學習的名言,將課內伸展于了課外,培養(yǎng)了學生收集資料信息的能力。由于有了第一節(jié)課的基礎,所以第二課時就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
總之,文言文教學不但要設計好教學方案,從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學習實際能力入手,從了解課程標準入手,如課程標準要求教學中要順暢地朗讀課文、理解常用的實詞與虛詞借以理解句子的大意、背誦規(guī)定的篇目等。本設計就是最好的體現(xiàn)。當然,在實際教學中,還主要要讓學生多讀、合作理解句意、積累文言字詞、學以致用、感染熏陶、張揚個性。
《論語》教學反思10
論語十則教案設計及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僬莆粘S玫奈难詫嵲~,能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課文。
②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鄯e累成語、格言、警句。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
課前準備
、偎鸭Y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學說的概況;了解論語的主要內容;搜集最能表現(xiàn)松柏品性的詩句。
②借助工具書,通讀全文,把握內容梗概。
論語十則教案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介紹孔子和論語,研讀有關學習的內容。
○教學設計
導入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xiàn)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如論語、老子、孟子、莊子、荀子等。這些著述對中華文化曾產生過深遠影響,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下面我們就來共同探究學習〈論語〉十則。
交流有關孔子、論語的知識
、賹W生在四人小組內交流。
、诎嗌辖涣鳎好總知識點由一個同學介紹,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
、蹘熒涣鳎航處熡枚嗝襟w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資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尊稱為“大成至圣”。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他的思想和學說,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容上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jīng)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
整體感知
學生自讀課文,思考本文內容主要包括哪兩個方面。
學生交流后,教師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學習和個人修養(yǎng)兩方面的內容,前五則著重談學習,后五則著重談修養(yǎng)做人。(有的地方內容上有交叉,教師應該在分析中給學生講明。)
探究學習課文前五則
①初讀課文,掃除語言障礙
a.多媒體展示下列詞句,先讓同學讀,其他同學評價,最后教師再打出正確讀音。
人不知而不慍(yùn)學而不思則罔(wǎng)思而不學則殆(dài)不亦說(yuè邑)乎
三省(xǐng)吾身傳(chuán)不習乎誨女(rǔ)知之乎不知為(wéi)不知是知(zhì)也
讓學生結合對課文的理解說出加點的詞這樣讀的理由。
b.學生朗讀課文,教師小結朗讀文言文要注意的問題,并用多媒體展示:
◆結合具體語言環(huán)境,讀準字音。
◆處理好停頓和語速、語調。
c.質疑交流:就字詞句的理解,學習小組間互相質疑,提問組有權指定某組或某同學回答。
對個別詞句的理解,教師要加以點撥,并加以提煉、補充。
探究的詞句摘要:
朋三和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诰x課文,探究課文思想內涵。
a.學生自主閱讀。
教師要求學生思考:課文在學習態(tài)度上強調什么?學習方法上又強調什么?
學生交流后,教師概述:學習態(tài)度強調要謙虛,學習方法強調獨立思考與復習。
教師再要求學生思考:哪些語句強調謙虛,哪些語句是強調獨立思考與復習,分別說明理由。
謙虛: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獨立思考、復習:學而不思則罔;溫故而知新;傳不習乎?
b.班上討論、交流以下兩個問題:
◆在本文論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認為最有價值的是哪一點?為什么?
◆在學習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夠,今后有何打算?
作業(yè)
、俦刈鳎骸把杏懪c練習”第一題。②選作:課外閱讀論語,了解孔子的其他教育思想。
論語十則教案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研讀有關修身做人的內容,小結全文,背誦課文。
○教學設計
導入
儒家學說是為己之學,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們來研讀文中修身做人的內容。
探究學習后五則
、偃嗬首x課文,教師正音。②自主研讀,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內容。
> ③班上交流,重點研讀以下幾句:
a.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c.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請同學們講這句話的字面意思。理解探究深層含義。交流寫松柏的詩句,學生小組內交流后,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詩句。
教師要求學生回答:松柏有什么樣的品性?(教案 ) 要求學生討論交流這句話的現(xiàn)實意義。
學生觀點摘要:學習松柏高潔傲岸的品性,要經(jīng)得起時間和環(huán)境的考驗。
要求學生找一個與這句話意思相近的成語、俗語。
請同學翻譯這兩句話,其他同學評價、修正、補充。對重點詞句教師要講解。
請同學介紹儒家學說的思想核心及其代表人物;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要求點到為止。
聯(lián)系生活實際,學習小組內討論交流,怎樣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由學習小組推舉同學到班上交流,觀點摘要:
a.這樣的處世之道可取,因為人本來就不應該把自己都不喜歡的東西強加于人;
b.這樣的處世之道不可取,社會這個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員組成的,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東西也許我們都不喜歡,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監(jiān)獄、死刑等。如果什么東西都要去考慮個人的喜好,這個社會的秩序就沒法維持。
c.這樣的處世之道既有可取之處,又有不可取之處,看你用這種處世態(tài)度來對待什么人、什么事。
教師小結
現(xiàn)代社會一方面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另一方面?zhèn)鹘y(tǒng)美德亟待發(fā)揚。現(xiàn)代著名新儒學大師、美國哈佛大學杜維明教授在岳麓書院演講時曾預言,公元20xx年左右,中華文化將全面復興,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傳統(tǒng)美德的蔚然成風吧!
朗讀全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積累、拓展
學生自由朗讀,從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成語、格言和警句,并說出理由。教師在學生交流后對本文出現(xiàn)的常用成語作歸結并板書:死而后已溫故知新任重道遠擇善而從三人行,必有我?guī)?/p>
背誦課文
作業(yè)
搜集整理論語其他篇章中出現(xiàn)的成語、格言、警句2—3個,要求注明出處、含義,并制作資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覽。
論語十則教案課后反思:
《論語》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巨著,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為我們所效法。課文中所選的《論語十則》,著重敘述了求知態(tài)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內容。其豐富的語言精華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對于心理發(fā)展正處于萌芽狀態(tài)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學用“分類式學習筆記”,同時也是在依循新修訂的初中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的課堂實踐活動。讀懂——能見“言”而知“意”;讀熟背誦——熟悉文言的表達方式和語言習慣,形成語感;積累詞句——特別是古今不同的詞語和句式。教學過程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
《論語》教學反思11
《論語》教學已接近尾聲,慚愧的是由于主客觀的種種原因,對于這個新課程我并沒有采用很新的教法,主要采用的還是教師串講的古文傳統(tǒng)教法,所以關于《論語》的文化內涵也主要是以我的評析為主。但今天在上《高山仰止》篇的時候,我嘗試了“學生評《論語》"的方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昨天用一課時疏通字詞的基礎上,我布置了一個回家作業(yè),讓學生在《高山仰止》篇中挑選一則自己讀來最有感觸的章節(jié)進行評點,在章節(jié)的空白處寫上自己的心得。今天的課一開始,我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的課文上能有思考過的痕跡,我又給了學生三分鐘時間進一步整理思路,組織語言。接下來我就把話語權交給了學生,想不到學生的點評既有廣度又有深度,既能對一章內容進行多角度評點,又能將多個章節(jié)融會貫通,結合起來評點,既能讀出《論語》的積極意義,又能讀出其中的局限性,思想的'光芒實在另我驚喜!
比如第5.22章,學生既能讀出編者把這章放在《高山仰止》篇的用意,又能結合對孔子身平的了解,從政治目的方面分析這章。
又如第11.13章,對孔子這句“若由也,不得其死然!睂W生有截然不同的兩種觀點:有學生認為孔子作為一位教育工作者,這話說得過于直接,欠方法性;而另有學生認為正是這樣直接毫無掩飾的話語,可以看出孔子與學生的關系親密,是師生,更是父子。
再如第19.23章,關于孔子的學說叔孫武叔不能理解的問題,有學生就聯(lián)系到了現(xiàn)在經(jīng)典文學無人問津,快餐文學暢銷的問題,呼吁同學要靜下心來讀經(jīng)典。
當然,有些學生的點評由于對文本理解的偏差,說的是“歪理”,但絕大多數(shù)能切中要害,有的甚至不遜于某些大家,而且學生的有些評點是我在備課過程中沒有想到的,卻也能讓我感覺言之成理,讓我真切得感覺到了“教學相長”的涵義。
總之,一次簡單的嘗試,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很多時候我們老說學生不會說,是我們沒有放心讓學生說。我相信:給他們一個平臺,他們的思想將光芒萬丈!
《論語》教學反思12
文言文的教學關鍵有三點:一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對學習文言文有興趣,愿意去讀。二是心靈的語感很重要,這種語感并不在于教師語法的精細分析,而是學生自主探究。三是朗讀指導,在讀中感受文言文的韻律,從而體驗文言文的美。
學生初讀,理清文章中的字、詞讀音,如“論”“省”等多音字,文中應該怎么讀?理清文字障礙后自由讀,借助教材中的釋義能自譯成白話文。然后分組討論,每一章節(jié)所講的'內容是什么?學生理解后,分組進行背誦比賽,背誦過程中教師加以引導如何停頓。學生自主進行歸類學習:一是多音字有哪些?二是通假字有哪些?三是古今義有哪些?四是特殊句式有哪些?五是重點翻譯的句子有哪些?六是對課文的內容進行分類,完成課后第一題!薄丁凑撜Z〉十二章》作為這一單元的壓軸文章,分段為章從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品德修養(yǎng)三個方面,以語錄體形式呈現(xiàn),結構簡單,句式精煉,但意境深厚,值得細細品讀。
《論語》教學反思13
《論語》教學已接近尾聲。
眾所周知,《論語》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經(jīng)典之一,而儒家文化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上,我希望讓學生接受儒家文化中優(yōu)秀思想的教育和熏陶,在情操修養(yǎng),立身處事,為人治學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引導,從而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健康堅定的價值觀和樂善好學的品格和氣度。當然也想借這些短小精煉的小短文提高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興趣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在教學實踐中,我把《論語》的教學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在教《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這一篇文則時,引導學生學習孔子為社會改革而努力的行為,感受了他那種可貴的憂患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請學生列舉與孔子一樣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人,同時談論作為一位中學生的我們,如何培養(yǎng)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在教《知知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這一課時,先讓學生充分談論日常生活中求知的態(tài)度、對待錯誤的態(tài)度、為人處世以及如何看待時間流逝等話題,再過渡到課文時,學生既容易接受,又深受啟發(fā),F(xiàn)實生活中學生有許多迷惘與困惑的問題,《論語》十二則的內容相當廣泛,兩者聯(lián)系,尤其是把《論語》與學生提到的問題掛上勾,對學生的啟發(fā)是很大的。
把《論語》與生活結合,化難為易,化枯燥為生動,讓學生覺得《論語》其實很生活化,它離我們很近,是切合現(xiàn)實生存的智慧。
《論語》教學反思14
我認為學習《論語六則》的目的旨在讓學生了解并吸收前人思想中的精華和有益于自己的思想修養(yǎng)的部分。所以我們的教學重點不在于逐字逐句吃透課文,而在于把握課文大意,理解課文教給我們的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和做人道理。
而在教學實踐中,我感覺好像真的在學生們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戶,鋪開了一條通道,讓他們穿越了時空,去閱讀、去思考、去吸取、去與兩千多年前的大師直接對話,了解并深刻地認識了我們的祖先,去學習、繼承和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讓學生對學習文言文有興趣,愿意去讀,這課就沒有白上。
說到我的教學過程,那么在上課之前我先讓學生預習了語錄的相關內容。上課我注意激發(f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堂上加大讀的力度,例如散讀、齊讀、領讀、個人讀、小組讀。通過讀的訓練,同學們對課文就容易把握。為后面的講解奠定基礎。從讀入手,這樣也就更好地是學生掌握文章的.內容和內涵。
因為《論語》都是文言文,又是大思想家的理論,在學習上有難度,后來經(jīng)過研討,學生積極的解決疑難,還很順利!墩撜Z》滲透著教學方法、學習態(tài)度、做人修身,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此時正是需要這一教育的時候。
我認為本節(jié)課存在的不足之處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由于古文中的知識點相對比較多,有的同學對個別知識點可能還不夠理解。如古今異義詞、通假字及特殊句式等。
2、學生能積極參與討論,如果能讓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學生自己討論來得出結論,效果會更好;所以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一定深入鉆研、虛心請教,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論語》教學反思15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迸笥丫拖耒R子一樣,從朋友身上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看一個人的朋友就可以知道這個人怎么樣。所以,交什么樣的朋友對一個人的一生有著很大的影響。四年級的小學生,一般10歲左右,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還不足,所以,這時孩子和哪些同學成為好朋友很重要,因此選擇《論語》中關于“交友”的兩則言論,一則希望用經(jīng)典浸潤孩子心靈,培養(yǎng)他們誦經(jīng)典學經(jīng)典的熱情;二則希望能夠引導孩子在人生的道路結交一些讓自己完善品德,提高修養(yǎng),豐富內涵的`益友。
學習第一則,通過誦讀,借助注釋、故事、抓關鍵詞理解句子含義,使孩子熟讀成誦;然后小結學法,學法的小結重在指導孩子自己能夠用學到的方法學習國學經(jīng)典中的篇章。
學習第二則,先讓學生按照第一則的學習方法進行自學,小組交流學習,然后進行展示匯報,評價,小結,感情朗讀。這樣設計,是為了學習方法的鞏固實踐,讓孩子在習得內容的同時獲得學習方法。
教學過程中遵循了國學教學原則:取舍有度,化繁為簡;言意兼得,古為今用。落實了誦讀積累,從讀準字音到讀出節(jié)奏、讀出語氣,直至讀出韻味。多種形式的誦讀使國學課課堂氛圍十分輕松,孩子參與積極,大大激發(fā)了他們讀經(jīng)典,學經(jīng)典的熱情。
【《論語》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論語》教學反思05-17
論語十二章教學反思09-11
論語十二章教學反思13篇08-10
論語教學設計08-10
《論語》教學設計10-02
論語教學設計15篇09-07
《論語》教學設計15篇09-02
教學教學反思08-07
關于教學反思的反思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