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三年級下語文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三年級下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三年級下語文教學反思1
詩歌有其自身的特點:韻律性強、有節(jié)奏、簡單易懂。因此,教學這類課文,既不能因小失大,也不能顧此失彼。針對三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我把本課的教學定位于:學會抓文中的重點詞句理解品讀課文,“寄托”和“懂得”是這首詩的兩個重點詞語。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方能知道“寄托”體現(xiàn)了親人對“我”的關愛與期盼,“懂得”體現(xiàn)了“我”在親人的.關愛與期盼下成長,這樣,讓學生逐漸體會“禮物”的含義,達到段篇的訓練。有時讓學生讀文后用批注方法來抒發(fā)內(nèi)心體驗,感悟親人對“我”的關愛和期望。激發(fā)學生對親情的向往;同時學會愛自然、愛生命、愛時間、愛生活等,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同生同長。閱讀應基于生活,聯(lián)系生活并及時回歸生活,人的情感才得以升華。學完此文,讓學生感受第一節(jié)至第四節(jié)寫作上的相同之處,并讓學生仿照這樣的寫法,把自己收到的禮物故事寫一寫,然后再讀給同桌聽,與同學一起分享快樂。
小學三年級下語文教學反思2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這是一篇環(huán)保教育很好的題材,在課中李老師問學生:“這么美的小村莊怎么會消失呢?”這一問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帶著疑問,學生讀文的興趣就濃了,讀書的效率也就相應提高了。在實際的教學中首先讓孩子讀了之后,通過兩幅畫,引導孩子感受小村莊先前的美麗,然后與課文后部分形成對比。
接著讓孩子讀第一自然段,在讀與畫中體會小村莊先前的美麗,引:這是一個怎樣的小村莊?再引導孩子看圖進行語言訓練,“這是一個美麗的小村莊。有的說“瞧,這里空氣清新,樹木郁郁蔥蔥!庇械恼f“瞧,這里的天空湛藍深遠,空氣清新甜潤。小河清澈見底。”這時再讓孩子想象“如果這時你就站在清澈的小河邊,你聞到了什么?”“聞到了新鮮的空氣和泥土的氣息!苯柚鍒D和表達,孩子已經(jīng)理解了“郁郁蔥蔥”“清澈見底”“湛藍深遠”“清新甜潤”等詞語,感覺比畫圖理解的更準確。又引導孩子理解小村莊的變化。先讓孩子找出表示變化的時間的詞:一年年、一代代,體會到這個變化的時間很長很長。然后重點引導孩子理解一代代的人們都作了些什么,把有關的句子勾畫出來。學習重點句——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時孩子們理解得很好。我抓住“誰家”問孩子,“你家想干什么?”孩子們說出了 “蓋新房”“做家具”“要柴火”“搭木棚”“造工具”等種種人們只顧自己的生活所需而做的砍伐之事。兩個“誰家”,孩子體會到村里的人對樹木的任意砍伐。這時一位女同學站起來還說:從‘拎’字也讓人體會到那些村民他們想砍就砍。最后理解“靠斧頭得到的一切”時,繼續(xù)追問剛才回答“你家想干什么”時的孩子們,“你家的新房子呢?”“你家的家具呢?”“你家的工具呢?”“你家的柴火呢?”“你家的木棚呢?”這樣的追問,孩子們很形象地理解了“一切”。
最后一個泡泡里的問題“我想對小村莊的人們說……”雖然在引導孩子理解前面的內(nèi)容時,孩子已經(jīng)認識到了要保護樹木,不能亂砍亂伐,不然就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但是讓學生對小村莊的人們說幾句話,進而去感受環(huán)保的重要性,去體驗村民的心情,并讓學生提環(huán)保建議,學生沒有親身體驗,就沒有感受的。李老師緊緊抓住一些重點詞句進行品析,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如:“誰家……誰家……”、 “柃起”、“一棵一棵”、“不斷擴大”、“各式各樣、應有盡有”這些重點詞句,很好地表現(xiàn)小村莊的人們沒有約束和節(jié)制,上山砍樹非常隨便,強烈體現(xiàn)了人們對森林的破壞。學生從具體的'語言文字中觸摸到課文靈魂深處的東西,深刻體會到了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帶著這種感悟、情感去讀書,能讀不好嗎?因此我意識到,語文教學要想讓學生真情流淌,就必須牢牢抓住文中的重點詞、關鍵詞,讀讀、議以、品品,讓學生在品中感悟,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
這節(jié)課最大的一個優(yōu)點是教師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做到個個開口,人人動腦,使每一位學生真正動起來活起來。同時,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受感染、受教育。隨著活動的慢慢推進,感情的培養(yǎng)水到渠成,朗讀自然到位。沒有過多的生硬的朗讀技巧的指導,真正是“潤物無聲”。
新課程提倡“語文教學應在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甭犃诉@節(jié)課,我也真正感受到語文教學是一個平等溝通、真誠互動的過程。只有師生之間具有真正意義上的平等,才會走進學生的心靈,引發(fā)他們探究的欲望。
小學三年級下語文教學反思3
《炮手》這篇課文記敘的是一百多年前法國軍隊的一名普通的炮手,為祖國的利益親手炸掉被侵略者占據(jù)的家園的故事。全文以對話的形式,以人物神態(tài)描寫形象突出了主人公“炮手”的復雜內(nèi)心世界,贊頌了他令人欽佩的奉獻精神。本課一方面情節(jié)曲折生動,體現(xiàn)了炮手為了國家,為了人民的利益,默默奉獻自我、犧牲自我的精神,作為一篇充溢著人文氣息的文章,留給讀者印象最深地就莫過于炮手那句普通中滿帶著人性精彩的話語:“那是我的房子,在這個世界上,它是我家僅有的一點財產(chǎn)。”這是一個愛國者對于祖國真摯的愛,這份愛既深沉而又凝重。另一方面文章講究語言的藝術美。將人的情感的細微變化準確的呈現(xiàn)在讀者的眼前,炮手的臉色由“蒼白”到“煞白”再到“慘白”,又用對比的方法寫出當時“裹著大衣的副官們在凜冽的寒風中打顫”時,“炮手的前額卻滾下了大粒的汗珠”。這些細膩的刻畫使一個普通愛國者的形象躍然紙上,立體化、人性化地呈現(xiàn)在讀者的眼前。
因此教學時要圍繞“在感情朗讀中,體會炮手在神態(tài)、言語變化中流露出的愛國之情;結合課外輔助材料,深入體悟神態(tài)變化對表現(xiàn)中心的作用!边@兩點來進行。教學重點定位于由炮手神態(tài)變化的'表層現(xiàn)象深入感受其精神。
1、以“蒼白、煞白、慘白”這三個重點詞語為切入點,讓學生通過對關鍵詞句的理解、感悟,進行前后對比,進一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逐步走進炮手矛盾、復雜的內(nèi)心世界。引導學生細細體味炮手的臉色由“蒼白”到“煞白”再到“慘白”,以及當“裹著大衣的副官們在凜冽的寒風中打顫”時,“炮手的前額卻滾下了大粒的汗珠”這些運用對比手法的句子……這些細膩的刻畫使一個普通愛國者的形象躍然紙上,立體化。另外,讓學生對文中另兩處人物神態(tài)的對比,側面突出炮手形象,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2、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反復的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會炮手的奉獻精神,在讀中升華思想感情。學生漸進有序地自讀自悟(自由讀、齊讀、男女生讀、師生對讀等),使自身投入到文本當中,充分創(chuàng)造出悲壯、肅穆的課堂氣氛,讓學生把自己當作炮手,去體驗人物矛盾交織、痛苦絕望的內(nèi)心。把“蒼白、煞白、慘白”這三個詞的訓練放在學生體會炮兵和將軍不同情感的過程中進行。將軍因為想到馬上要消滅敵人,心情激動、興奮、舒暢;而炮手想到將要摧毀自己的家園,心情十分痛苦。讓學生將自己當作炮手,并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不斷地追問,讓學生感受炮手臉色為什么由蒼白變?yōu)樯钒、慘白,由此去感受炮手情感的變化,體驗這三個詞的深刻內(nèi)涵。讓學生歷經(jīng)言語者的思想感情,使“蒼白、煞白、慘白”這三個詞變得不再白,而是靈氣十足、豐富厚重。
3、作為一篇充溢著人文氣息的文章,留給讀者印象最深的莫過于炮手那句普通中滿帶著人性精彩的話語:“那是我的房子,在這個世界上,它是我家僅有的一點財產(chǎn)。”這是一個愛國者對于祖國真摯的愛,這份愛既深沉而又凝重。教學時嘗試在課文多處“留白”處發(fā)揮學生合理想象,真正走進炮手內(nèi)心。如想象炮手心理活動、想象對子座紅瓦白墻的房子、想象炮手家園的美好,感受一切來之不易,引導學生感受炮手緊張、復雜、痛苦的心理,感受到炮手行為的偉大。
小學三年級下語文教學反思4
我所執(zhí)教的《金色的草地》一課是小學語文第五冊中第一單元的第二課。
《金色的草地》是蘇聯(lián)作家描寫的一個有趣故事。通過我和弟弟對蒲公英早晚變化地觀察,認識到草地、植物都是有生命的。文章抒發(fā)了作者對蒲公英的喜愛之情,對自然、對生命的尊重、熱愛之情。
從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理念出發(fā),加強課程目標中“情感、態(tài)度、價值”這一維度,教學中力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語文課程的實踐性本質。
良好的教學氛圍,飽滿的學習熱情是學習成功的中國。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和生活經(jīng)驗,對蒲公英有一定了解,因此這一步主要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談自己對蒲公英的了解,以便更好的學習課文。
三年級學生經(jīng)過了兩年多的語文學習,已經(jīng)掌握了常用的識字方法,已具備借助字典認讀生字的能力。在這一步教學中,主要使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生字,激發(fā)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在識記的基礎上讀通課文。教師通過在語言環(huán)境中檢查學生對生字的識記。
1、學習1、2自然段:
這兩個自然段的學習,我采用比較學習的方法。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描寫了我家窗前的草地上有許多蒲公英,每當它開放時變成金黃色,大家都夸金色的草地太美了。第二自然段寫了我和弟弟為了尋開心揪掉這些蒲公英。通過美讀第一自然段,使學生了解蒲公英很美,讀第二自然段抓住句子“就這樣,我們總是為了尋開心,揪掉這些不引人注目的小花。”和換詞練習“引人注目”,了解這么美的蒲公英不被我和弟弟注意,我們不喜歡蒲公英,只是用它來尋開心,為后文我和弟弟對蒲公英態(tài)度的變化(喜歡蒲公英)做鋪墊。
2、學習3、4、5自然段:
鼓勵學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在小組中說說‘我’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有了新發(fā)現(xiàn)后,‘我們’有什么變化?”將集體學習與小組學習相結合。利用復述和小練習的形式使學生了解蒲公英在不同時間它的花瓣形狀、顏色都有所不同,滲透自然知識。通過讀第四、第五自然段,畫出印象深刻的詞句這一教學方法,向學生滲透閱讀學習方法,從而體會蒲公英的可愛。課文學到這里,學生很自然地就會想到小作者對蒲公英的態(tài)度上的變化為什么這么大?因此可以再把課文第二段和第四第五段比較讀讀,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由于我和弟弟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了蒲公英的可愛之處,便不再隨意揪它,把蒲公英當成和他們一樣的小孩子。借機對學生進行思想滲透教育:只有細心地觀察,才能發(fā)現(xiàn)事物的本質,才能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
這一步的教學給了學生一個充足的空間,通過全文朗讀談談自己學完課文的感受,學生既可以談學前、學后對蒲公英的認識,也可以談自己喜愛的花草,目的是引導學生明白善于觀察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他可以使自己有更多新的認識、新的想法、新的收獲、新的提高。然后請學生課后仔細觀察自己喜愛的事物,寫一寫自己的新發(fā)現(xiàn)。這樣,把語文的學習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從而感悟學習語文是有趣的。
【小學三年級下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1-21
小學語文《長城》教學反思07-28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04-17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08-09
小學語文《風箏》教學反思03-20
小學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08-22
小學語文《雷雨》教學反思08-21
小學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5-24
小學語文期末教學反思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