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總7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扎實開展,我們需要提前開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書面計劃,具有內容條理清楚、步驟清晰的特點。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設計方案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字詞,會認 13 個生字,會寫 10 個生字,并結合詞語的學習,理解字義,識記字形。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麗和巨大的變化。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首都的意識和感情。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識字寫字。
2.教學難點:通過朗讀和感悟讓學生感受到北京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現(xiàn)代化大都市的氣息,從而培養(yǎng)學生產生熱愛和向往之情。
[教學準備]
與教學有關的影像資料、字詞卡片。
[課時安排] 2 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小朋友,你知道祖國的首都?北京嗎?去過北京或了解北京的同學說一說你印象中的北京?梢越Y合照片和收集到的圖片及文字資料說一說。
(此環(huán)節(jié)設計旨在調動學生的積累,給予學生自我展示的機會。)
2.北京是一本厚厚的線裝書,書里有周口店的北京猿人,有數(shù)百年的帝王將相,有世世代代勞動人民偉大的創(chuàng)造;北京是一幅多彩的油畫,畫里盛開著鮮花,馬路上車流和人流不息,散發(fā)著濃郁的現(xiàn)代氣息。(教師浸潤著豐厚文化氣息的描述,使學生心中的'北京更加豐滿、神秘。)
3.現(xiàn)在我們就去看一看課文是怎樣描寫北京的。(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ㄒ唬┏踝x課文
找出生字,自主認記。邊讀文邊圈畫出文中的生字,反復認讀,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ǘ﹨R報交流識字成果
1.認讀生字。
出示要求會認的生字,你認識這個字嗎?在哪見過它,是怎么認識的?
。ㄗ鹬貙W生的認知水平,調動他們的識字積累,給學生搭設展示自我的舞臺,關注學生的學習方法。)
2.自主匯報,讀出字音,說出自己記的方法,組詞、說話。
熟字加偏旁:優(yōu)、陰、壇、城、圖
熟字減偏旁:央(英)、旁(膀)、交(校)
形近字:巾?市
偏旁相同的字:壇、城 國、圖
編字謎:略
3.教師強調字音的重點,認清字形的方法。
翹舌音:莊、周、廈
前鼻音:嚴、拼、壇
后鼻音:央、莊
多音字:似:似乎(sì)似的(shì)
。ㄈ╈柟虣z測生字
1.用生字卡片檢測:開火車讀、指名讀。
2.出示詞語和句子檢測。
詞語:瓦房、姓周、張莊、拼音、拼圖、圖案、案件、花壇、大廈、中央電視臺、英雄紀念碑
句子:北京有許多名勝古跡和風景優(yōu)美的公園。
天安門城樓和天安門廣場位于北京城的中央,人民英雄紀念碑莊嚴地矗立在天安門廣場上。
北京有天壇、地壇、日壇、月壇以及新建的中華世紀壇。
三、指導寫字
1.鞏固“央、交、市、旁、國、圖”六個字的讀音,組詞、說話。
2.引導學生自己觀察生字,并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告訴同學和老師。
3.結合學生的發(fā)現(xiàn),重點指導寫“央、旁、圖”三個字。注意“央”字的橫要寫得長一些,寫在橫中線上,撇是豎撇,在豎中線上起筆;“旁”字的禿寶蓋的橫要長些,覆蓋住下面的“方”字。
4.教師范寫。
5.學生練習寫字。
6.展示學生的書寫作業(yè)并做評價。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測課文是否能夠讀正確。(每人讀一自然段,同學和老師共同評價。)
2.通過讀課文,北京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在課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畫出來。
五、作業(yè)
1.認真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分別從幾個方面向我們介紹了北京是個美麗的城市的。
2.抄寫“央、交、市、旁、國、圖”六個生字。
3.練習把課文讀流利。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測
1.讀一讀生字卡片,并選擇一個或幾個字組詞或說一句話。
2.讀詞語卡片:綠樹成陰、鮮花盛開、風景優(yōu)美、來來往往、高樓大廈。
二、朗讀感悟
1.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北京的美麗?
2.理解感悟第二自然段。
。1)學生自讀第二自然段。
。2)出示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特寫,讓學生感受到天安門的雄偉與壯觀。
。3)帶著自豪的心情練習朗讀這一段,說出自己的感受。
3.理解感悟第三自然段。
。1)播放北京的風光短片,讓學生感受北京街道兩旁綠樹成陰、鮮花盛開的美麗和交通的發(fā)達。(此環(huán)節(jié)有助于幫助學生理解文中“綠樹成陰、綠毯似的草坪、川流不息”等關鍵詞語,感受北京的美麗。)
。2)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到風光片中的文字,讀一讀。
。3)在課文中找到描寫北京柏油馬路、立交橋美景及交通發(fā)達的詞語,畫出來,聯(lián)系課文說說這些詞語的意思。
。4)朗讀練習,讀出北京的美麗。
4.理解感悟第四自然段。
。1)朗讀第四自然段,理解名勝古跡的意思。(理解關鍵詞語是讀懂句子的基礎,因此要抓住重點詞語讓學生理解。)
。2)說出自己知道的北京的名勝古跡、公園及高樓大廈,并用自己的話作簡單的介紹,感受北京的古老與美麗。
三、朗讀抒情,背誦積累
1.帶著對北京的熱愛之情練習朗讀全文,感受北京的美麗。
2.練習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四、寫字指導
1.鞏固“優(yōu)、陰、壇、城”四個字的讀音。
2.引導學生自己觀察生字,并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告訴同學和老師。
3.根據(jù)學生的發(fā)現(xiàn),重點指導寫“優(yōu)”和“城”三個字。注意這兩個字要寫得左窄右寬,寫好“城”字的斜鉤。
4.教師范寫。
5.學生練習寫字。
6.評出最佳作業(yè)和小小書法家。
五、作業(yè)
1.抄寫本課新學的生字和書后“讀讀記記”中的詞語。
2.收集描寫北京的課外讀物進行閱讀。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
1、理解課文,懂得不能說謊話,要做誠實的孩子。
2、學會本課12個生字,理解”打算、周圍、注意、麻煩。結結巴巴、等詞語的意思。
3、能正確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生字字形:塞(“人”下面有三橫)。吞(上面不是“天”)拿(會意字,把手合上就是拿)
2、從瓦尼亞的語言、行動。神態(tài),讓學生明白瓦尼亞的錯誤。
教學難點 :
理解瓦尼亞開始為什么臉紅了,后來又臉色發(fā)白。用“一會兒……一會兒……”造句。
教學準備
李子一只、課文錄音、抄有比較句子和練習題的小黑板、課本掛圖。
教學時間:3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理解“周圍”“打算”等詞的詞意。
2、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知道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學習課文第1段。
教學過程
1.聯(lián)系實際,揭示課題。
。1)(出示李子)這是什么?你吃過它嗎?(指導學生談談李子的外形,味道。)李子中間有什么?你知道還有哪些水果有核?
(2)出示課題,齊讀。學習“核”。這個字和哪個字很像?(指導學生用“該、孩”等字換偏旁的方法記字形。)
2.聽課文錄音,略知大意。
邊聽邊思考:
。1)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
討論后教師歸納,指出提得好的問題。大家?guī)е@些問題自己來讀懂課文。
3.自由讀課文,自學字詞。
要求:
。1)讀準生字字音,想想用什么好辦法記住字形,把生字組成的詞劃下來,想想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2)看看課文有幾段,每段告訴我們些什么?
4、檢查自學,初讀課文。
。1)指名分段讀課文,評一評誰讀得最好。
(2)正音:“一會兒”兒化“塞”是平舌音!敖Y結巴巴””中的“結”念“輕聲”。
。3)交流記生字的方法。剛才在自學中,你是怎么記住主字的,把你的好辦法說出來給大家聽聽。(生說一種方法,師在田字格中寫一個字。)
5、學習第1段。
。1)媽媽買來李子準備晚飯后分給大家。指名讀第1段。
。2)哪個詞是“準備”的意思?(打算)“孩子們”是指誰?(瓦尼亞和他的兄弟姐妹們)
。3)齊讀第1段。
6、寫字指導。
塞:上中下結枕…年間是三橫。
吞:第一筆是橫,不要寫作撇。
7、作業(yè) :
完成課堂作業(yè) 第1、2、3題。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課文第2至5段,理解詞意,知道瓦尼亞開始為什么臉紅了,后來為什么又臉色發(fā)白。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
1、復習鞏固。
抽認生字、組詞。
2.學習課文第2至5段。
。1)指名讀第2段。
A、瓦尼亞為什么要偷拿李子吃?(因為他從來沒吃過李子,非常想吃。)
B、從哪里看出瓦尼亞非常想吃李子?
出示句子:“他一會兒聞聞,一會兒摸摸,很想馬上吃一只”。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他”是誰?”“聞聞”是聞什么?他想知道什么?(氣味)“摸摸”是摸什么?他想知道什么?(感覺一下外表。)他先聞聞再摸摸,這兩個動作課文里用什么詞來連接的?表示事物在較短時間內先后的變化可用“一會兒……一會兒……”。他問了李子的氣味,感覺了李子的外表,心里怎么想的?(想知道李子的滋味。)從這些詞可以露出他的急切心情?(很想、馬上)
C 、他是這樣想的,又是怎樣做的呢?看圖說說,找出句子談談。
比較句子:“他看看周圍沒人。
“他看看周圍沒人注意。”
兩個句子一樣嗎?
“塞”在這兒換成“放”行嗎?為什么?
D、讀讀第2段,說說這段主要告訴我們什么?
。2)找出寫第2幅圖的課文,指名讀第3段。
A、出示:“吃完后,媽媽發(fā)現(xiàn)李子少了一只。…
在這兒為什么用“發(fā)現(xiàn)”不用“看見”呢?
(因為媽媽根本沒有想到李子會少,她感到很突然,所以用“發(fā)現(xiàn)”。
B、自己輕聲讀課文,對照圖畫,思考:圖中畫的哪位是瓦尼亞?
聽了媽媽的問話后瓦尼亞的表現(xiàn)與別的孩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C、討論思考題。
出示句子:
瓦尼亞臉紅了。
瓦尼亞臉紅得像大紅蝦一樣。
你喜歡哪一句?為什么?
這句話把什么比作大紅蝦?為什么這么比?
瓦尼亞為什么臉紅得像大紅蝦一樣?
看插圖,說說當時瓦尼亞的樣子,想想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讀他說的話。
D、這段主要告訴我們什么?
。3)瓦尼亞的臉紅了,后來為什么又變白了呢?齊讀第4。5段。指名回答。“想想該以怎樣的語氣讀好媽媽的話?為什么?(媽媽的話和句未的感嘆號表達了擔心、關切的語氣。)練讀媽媽的話。
“嚇”是什么意思?瓦尼亞為什么害怕?從哪里看出瓦尼亞心里十分害怕?(臉色發(fā)白。結結巴巴)“結結巴巴”是指什么?以結結巴巴的語氣讀讀瓦尼亞的話。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師小結課文內容。
4、課堂練習:
完成課堂作業(yè) 第4、5、6題。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一、揭題示標
同學們,請看這是什么?(百寶箱)大家想不想知道里面是什么東西嗎?(想)但是老師暫時還不能告訴你們,不過看大家這么可愛,老師可以向你們透露一點兒內幕,這里面的所有寶貝都和今天學的新知識《毫米的認識》有關,(板書課題)那還等什么,我們趕快一探究竟吧!請看我們這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
1、知道毫米是長度單位,并知道1毫米有多長。
2、能正確使用毫米這個長度單位。
3、會說出毫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
。R讀)(大家有沒有信心完成?)(有)
要完成我們的學習目標,那就需要大家認真的自學,下面我們一起進入今天的自學指導。
一、 自主探究。
自學指導(1)
自學課本21面,畫出你認為重要的內容并思考以下問題:
1、估一估數(shù)學書的長、寬、厚大約是多少厘米?
2、用尺子量一量數(shù)學書的長、寬、厚,當測量結果不是整厘米時,怎么辦?
3、 在什么情況下,要用毫米作單位?
。〞r間3分鐘,比一比,看誰自學的又快又好!)
現(xiàn)在開始! 好,停!誰來回答第1個問題, 那么誰能說一說用尺子量出的數(shù)學書的長、寬、厚各是多少? 當測量結果不是整厘米時,怎么辦?(用毫米表示)用字母表示.
大家真會自學!學的這么好,那讓我們乘勝追擊,請看自學指導(2)。
自學指導(2)
自學課本22面,再次畫出你認為重要的內容并思考以下問題:
1、觀察尺子,找到1厘米,數(shù)一數(shù)1厘米被平均分成了幾小格?其中的1小格就是( )。
2、數(shù)一數(shù),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你發(fā)現(xiàn)厘米和毫米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
3、1毫米有多長?同桌互相用手比一比,說一說。
4、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長度或厚度大約是1毫米。
(自學時間:4分鐘)
二、 合作提升
自學完了,自學效果怎么樣呢?現(xiàn)在我們就來檢測一下。
拿出我們的尺子,結合認真的數(shù)一數(shù)。
0~1是1厘米,中間有( )個小格
1~2是1厘米,中間有( )個小格
。病呈牵崩迕,中間有( )個小格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1厘米被平均分成了10小格且每一小格的長度相等,即: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那么1毫米有多長呢?首先,我們自己先在尺子上找一找,比一比,然后請一位同學到講臺上也幫老師找一找,比一比。(演示)
如果我們不用尺子,你能用手勢表示出1毫米的長度嗎?
。▋蓚手指之間很小的縫隙就是1毫米,全班伸出小手演示)
好!現(xiàn)在就讓1毫米的長度深深的留在我們的腦海里,請大家閉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長。
睜開眼睛,再次用手勢比一比1毫米有多長。
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長度或厚度是1毫米呢?自己想一想,說一說。除此之外還有哪些物品呢?現(xiàn)在就到老師的百寶箱揭秘的'時候了,
。ㄕ故俱y行卡、小明星、身份證、五角硬幣、鑰匙、尺子、快餐杯等物品的厚度大約都是1毫米)
我們認識了毫米,那么毫米和厘米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呢?
我們先在尺子上數(shù)一數(shù)1厘米里有多少個1毫米?
(1厘米里有10個1毫米)
我們一塊對著再數(shù)一數(shù)。(1厘米里有10個1毫米)
那么毫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是:
1厘米=10毫米
三、 鞏固運用
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毫米并且知道了1厘米=10毫米,那你們下面敢不敢接受老師的挑戰(zhàn)?
1.讀出下面圖形的長度。(出示)
你們會用毫米讀出長度,那你們會用毫米測量長度嗎?我們來檢測一下。
下面的幾種測量方法正確嗎?為什么?(出示)
我們來實際操作一下,看誰量的又快又準!
2. 量一量。 (出示)
3.下面我們來看一看誰擁有一雙像孫悟空那樣的火眼金睛,請你閱讀明明的一篇日記,找出日記中用錯了的單位,并比一比,說一說與實際情況是否相符。
20xx年9月17日 星期四 天氣:晴
今天早晨,我從2厘米長的床上爬起來,來到了3厘米高的衛(wèi)生間,拿起了12毫米長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臉,吃早飯。我跑步到學校,看到180米高的老師已經(jīng)在教室里講課了,我趕緊從書包里翻出16毫米長的鋼筆和4米厚的筆記本,認真做起筆記。
我們一塊用正確的單位把明明的日記讀一遍。
4、 在橫線上填上適當?shù)拈L度單位。(出示)
5、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再用一句完整的話表示出圖的意思。(出示)
四、總結解惑
通過我們的交流學習,這節(jié)課你收獲了什么? 還有什么疑惑嗎?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山洪暴發(fā)、間隔、懶惰、俗語、平衡、清波漾漾、理所當然、聯(lián)結”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鄉(xiāng)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并從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yǎng)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平凡的事物讓我們感受到美的。
【教學時數(shù)】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二、學生自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自主學習生字詞。
2、小組合作學習:
⑴ 每個小組課前準備一套生字詞卡片。
⑵ 組內互相檢查,字字落實。
3、重點指導:
“漲”和“間”是多音字。
4、要求寫的字,學生先自己字形,然后臨寫,比較。糾正。
5、教師根據(jù)學生寫字時出現(xiàn)的共性問題進行指導。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你覺得哪些詞寫出了老人一心一意為他人著想的品質?
“無論怎樣”“只要”“一定”“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行動地刻畫了老人認真細致的動作,表現(xiàn)了老人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優(yōu)秀品質。
3、指導學生想象畫面:
、 老人踩到了不穩(wěn)的搭石,心里會怎么想?表情、動作又會怎么樣?
、 在挑選合適的`石頭時,會怎樣想怎樣做?
、 滿意離去時,會是怎樣的心理、表情、動作?
4、學生交流各自想象的畫面,體會老人的心靈美。
5、指導感情朗讀。
四、小結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二、繼續(xù)學習課文3、4、5自然段
1、學習第3自然段:
⑴ 指名學生讀第三自然段。
⑵ 討論:
作者是怎樣描寫一行人走搭石時動作的協(xié)調有序的?
“像輕快的音樂”“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⑶ 引導體會“構成了家鄉(xiāng)的地道風景”。
2、學習第4自然段:
、 學生自由讀課文。
、 思考:
作者寫了哪兩個事例?
⑶ 指導回答。
、 交流:
從“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直到溪邊……”和“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這兩個事例中,我們不但能看到一幅幅和諧的畫面,也能夠感受到畫面中人物的美好心靈。
3、學習第5自然段:
讓學生結合前文暢談對這段話的理解,進一步體會作者借搭石所要贊揚的無私奉獻、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個性美。
三、指導朗讀全文
四、引導學生寫出自己的感受
五、小組交流
六、全班交流
鼓勵學生對不同意見展開爭論,讓學生的思維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從而對課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課有一幅圖、一組詞語和一篇短文。詞語是圖中事物的名稱,多為家庭陳設和用品。圖畫內容是一個三口之家的夜晚,爸爸在看報紙,媽媽在看電視,“我”讓爸爸媽媽吃水果,家庭充滿溫馨。
教學目標設定:
知識與技能: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4個字。認識筆畫“、”和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能用多種方法自能識字。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做尊父母的好孩子。
教學重難點:
識字與寫字
教學時數(shù):
三課時
主要教學活動設計:
我能自己識字啦
活動目標:
通過豐富多樣的活動,激發(fā)學生識字的興趣,學習用多種方法自能識字。
活動準備:
1、看看自己家里有哪些家具、家用電器和其它用品。說說它們的名稱。
2、教學掛圖與生字卡片
活動步驟:
一、說一說,看誰知道得多
1、師:小朋友們,昨天我們布置回去收集家具、家用電器和其它用品的名稱,你收集了嗎?下面,我們來開展一個競賽,比一比哪個小組收集得最多。請你在小組內把你收集到的`名稱說說,小組長把每個小朋友收集的數(shù)字記錄下來,比比誰知道得多。
學生分四人小組開展活動。讓小組長記錄下小組成員收集的個數(shù),一會在全班交流。并且要注意記清楚同學們說了哪些家具、家用電器和其它用品的名稱,一會全班評比哪個小組收集得最多。
2、全班集體交流:誰收集的最多,報上他的名字。那么,他都收集了哪些家具、家用電器和其它用品的名稱,請他來說說。
學生一邊說,教師一邊在黑板上記錄學生的數(shù)字,以備評比。
小結學生收集的情況,給優(yōu)勝小組頒獎。
二、認一認,看誰點子多
1、認識生字。
師:家是我們生活的最主要的地方,每個人都離不開家。我們來看看這個家是怎樣的。(出示掛圖),這個家里有些什么家具、家用電器和其它用品,說說它們的名稱。
(學生一邊說,教師一邊把生詞卡片貼到相應的位置。)
全班討論:你有什么好辦法來幫助你認識這些字寶寶?(如讀拼音幫助自己,用熟字來幫助識字,拆裝漢字、編兒歌等。)
選擇自己喜歡的辦法自能識字。
說說自己用了什么辦法,讀讀自己認識的新的字寶寶。
用抽讀、開火車讀、齊讀等多種方式檢測。
2、認識偏旁部首
再讀“沙”“報”“晚”“燈”,認識偏旁部首,睜大自己的亮眼睛,辨析“火”與“”字旁,“日”與“”字旁的區(qū)別,知道“”“”兩個偏旁所包含的意思。說說自己還認識哪些含有這些偏旁的字。
三、選一選,看誰最會動腦筋
1、運用生字卡片同桌組詞,比比誰組得多。
2、抽生口頭組詞,教師把用熟字組成的詞寫下來。
3、出示下列詞語和句子,選生字填空:
瀘州()報
教室的墻上()著一()畫。
上課不能隨便說()。
我家的書()上有許多書。
四、結合學生學習情況總結。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創(chuàng)意說明】
《傅雷家書》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其價值無比珍貴。既是書信,則關聯(lián)著寫信者、讀信者雙方,而讀信者又不只是傅聰一人,還有其他眾多人。眾多人讀《傅雷家書》,可能會讀出眾多的感悟,所謂一千個讀者便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是也。因此,教學時宜采用發(fā)現(xiàn)法,即充分引導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用自己的心靈去發(fā)現(xiàn)其珍貴的價值,在發(fā)現(xiàn)中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教學步驟】
一、在搜集中發(fā)現(xiàn)并走近傅氏父子
通過課外查找、搜集傅氏父子的資料及閱讀《傅雷家書》,去發(fā)現(xiàn)、提取、整合最重要的信息準備在班上交流。
信息要點:傅雷、傅聰生平及事跡;《傅雷家書》;閱讀資料時生發(fā)的個人感悟等。
二、在品讀中發(fā)現(xiàn)并走進《傅雷家書兩則》
1、站在父親的角度品讀:
、 默讀:
不出聲,用心讀,整體感悟父親想要表達的是什么。讀后用第一(二)封信針對兒子為開頭進行歸納。
歸納要點:第一封信針對兒子精神消沉想表達安慰、勸勉、鼓勵之意;第二封信針對兒子演出取得成功想表達高興、激勵、勸勉之意。(大意對即可)
⑵ 朗讀:
讀出聲,用心品味父親表達了什么。讀后用第一(二)封信為開頭,盡量用書上的詞語、句子歸納。
要點:
、 指導朗讀:
既是站在父親的角度,則應仔細揣摩父親的心情、情感、聲音、語氣及語態(tài)等。如第一封應讀得語氣輕柔與清脆,讀出滿腔慈愛與牽掛,讀出滿心陽光與爽性,讀出誠摯的關愛與鼓勵,讀出理性的思考與人生的堅毅。而第二封則應讀出收到兒子書信后的喜不自禁,得知兒子演出成功毫不矜持的激動和興奮,對兒子面對成功表現(xiàn)出一如既往的謙卑的欣慰,以及鼓勵兒子要克服一切困難不斷追求藝術的拳拳之心殷殷之情。
② 指導表達:
指導學生大膽提取、充分運用信中的雅詞佳句進行準確的表達。
2、站在兒子的角度品讀:
⑴ 默讀,整體感悟:
讀后用第一(二)封信讓我讀到了父親或兩封信讓我讀到了為開頭歸納感受。
感受要點:寬慰、慈愛、鼓勵、博大、胸懷、驕傲、追求
、 朗讀,具體感悟:
讀后用從一(幾)句,我讀到了的句式談感悟。
、 朗讀指導:
既是站在兒子的角度,則應細心揣摩兒子在收閱兩封信時的不同情緒、不同心境下的語音、語調、語態(tài)等。如第一封信應讀出在父親的慈愛、勸慰和鼓勵下重又感到自信、振作、愉快、充滿信心的情緒;第二封信應讀出父親為兒子取得成功感到的激動和驕傲之情,讀出父親要求兒子在藝術人生之道上保持謙卑不斷追求的殷殷期望之情。
、 感受示例:
從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yǎng),方能廓清無累,真正的解脫。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太陽太強烈,會把五谷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幾句,一方面我讀到了人生充滿了起伏跌宕的`曲折經(jīng)歷,對此應該盡量處之泰然,保持心態(tài)平衡;另一方面我讀到了父親書信語言表達的優(yōu)美貼切,比喻的形象生動,從中窺見了父親作為一個翻譯家其學識之淵博,語言功底之深厚。這啟發(fā)了我,一定要多讀多積累多運用。
3、站在旁人的角度品讀:
、 從為人父母的角度讀到了什么?
要點:
、 從父親傅雷處讀到了對兒子的慈愛、理解,對挫折所持的樂觀、積極態(tài)度,對藝術的執(zhí)著追求,對人生的理性思考以及學識的淵博深廣等;
② 父母應在兒子精神消沉時給予陽光與春風而不責備或埋怨;在兒子事業(yè)成功后應與之分享其快樂,同時給予勸勉和鼓勵,使之取得更大的成功
、 從為人子的角度讀到了什么?
要點:讀到了理解、關愛、謙遜、追求;讀到了應像傅聰一樣為祖國為民族為事業(yè)不懈努力
三、在積累中發(fā)現(xiàn)并感悟家書的語言魅力
家書雖為書信,但語言優(yōu)美,應讓學生勾畫、摘抄、積累。
1、大量運用詞語,使語言顯得精致、文雅和富于內涵:
如:大驚小怪、發(fā)泄、庸碌、廓然無累、驚心動魄、重蹈覆轍、感觸萬端、刻骨銘心、憑吊、涕泗橫流、發(fā)揚光大、自知之明、孤軍奮戰(zhàn)、扶掖、氣吞斗牛
2、大量運用排比、比喻、引用等修辭,使書信內蘊豐厚又透出強烈的文化和哲理氣息,啟人深思。
如排比:心中的苦悶不在家信中發(fā)泄,又哪能里去發(fā)匯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訴苦向誰訴呢?我們不來安慰你,又該誰來安慰你呢?一連串的反問構成排比,表達了父母的慈愛和理解。
如比喻:如把感情上的創(chuàng)傷當做心靈的灰燼看,像對古戰(zhàn)場一般的存著憑吊的心懷等,表達出對過去的事情要有一種平靜、超然的心態(tài)。
如引用:引用克利斯朵夫的經(jīng)歷,表明要冷靜客觀,吸取教訓,引為借鑒;引用古詩詞,既表達自己對中華文化的熱愛與信心,又鼓勵兒子要發(fā)揚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做新中國的鐘聲。
四、在仿寫中發(fā)現(xiàn)并展示自己的語言天賦
自主選擇下面的一項小練習進行先書面后口頭的訓練,讓學生挑戰(zhàn)自我。
1、選用信中五至十個詞語,寫一段話;
2、自選一個句子或語段仿寫。如句子一個人惟有──才不至于──或者世界上最──莫過于──更莫過于──;如語段音樂院長說應該有氣吞斗牛的表現(xiàn)才對。
3、自選一句話或一個語段寫一段感悟(200~300字左右)。
五、在反思中發(fā)現(xiàn)并挖掘自己的內在需求
通過《傅雷家書兩則》的品讀與仿寫,學生反思自己收獲了什么?
反思角度提示:
1、從對父母理解的角度去反思:如多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父母之愛
2、從追求理想思考人生的角度去反思:如應有高遠的人生追求并為自己的追求不懈地努力
3、從讀書方法的角度去反思:如邊讀邊思考,邊讀邊積累,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4、從名著名篇名言閱讀的角度去反思:如應多讀多積累多思考
六、在實踐活動中發(fā)現(xiàn)并加深對父母的理解
1、了解并掌握書信的格式:稱呼、問候、正文、祝辭、結尾署名、日期。
2、給父母寫封信,傾訴自己的心曲:或煩惱或快樂或理想或追求
【設計反思】
從不同角度品讀、感悟、發(fā)現(xiàn)《傅雷家書兩則》帶給我們的享受和思考是該教學設計的重點,旨在引導學生讀書品書悟書并積累書中的雅詞佳句,模仿書信中的語言表達,從而提升其語言感悟、語言駕馭以及語文對人的熏陶感染能力。同時,此設計兼顧了不同層次的學生,意在讓全體學生都學有所獲。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科學家假想黃河象化石來歷的依據(jù),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和探索科學知識的興趣。
理清課文敘述順序,理解各段間的內在聯(lián)系,體會科學家推理的條理和嚴密。
練習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課文。
教學重點:
科學家假想黃河象化石來歷的內容及其假想的依據(jù)。
板書設計
骨骼化石
高大
完整
失足
10黃河象
假想來歷
陷入
化石
斜插
發(fā)掘化石
腳踏
教學過程:
出示掛圖,導入新課。
這是陳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館古生物大廳里的一具大象的骨架。這具大象骨架,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裝起來的。(板書:骨骼化石)你們知道“骨骼化石”是什么嗎?它是古代生物的骨骼埋在地底下變成像石頭一樣的東西。這種象曾經(jīng)生活在黃河流域,所以叫它們黃河象。
今天我們就學習課文《黃河象》。
檢查預習
這具大象化石是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發(fā)掘出來的?
開火車朗讀課文,讀后酌情評議。
練習分段、歸納段意、認真讀課文,從文中把科學家假想這具黃河象骨骼化石來歷的部分找到,做上記號。
學生準備后討論:文中哪些地方是講科學家的假想的?(二至七自然段)
把課文分成三段,說說每段段意。(學生練習歸納,在書上寫出來)
學生準備后,交流歸納的段意,(一、講這具化石的樣子;二、講科學家假想化石的來歷;三、講黃河象骨骼化石的發(fā)現(xiàn)和發(fā)掘。)
按照分成的三段,請三個同學朗讀全文。
理解第一自然段
默讀第一段,想一想,這具黃河象骨架有什么特點。
學后討論:有什么樣特點?(骨架很高大)從哪里看出它高大?(從它的高度、長度;從人站在骨架前的感覺。)還有什么特點?
。ê芡暾⿵哪膬嚎梢钥闯鏊耐暾?把句子找出來讀一讀。
“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裝起來的”。這句話什么意思?(整個大象骨架只有尾椎骨不是骨骼化石,別的部分都是骨骼化石。也就是說,整個化石只少掉了尾椎骨。)
“在一百多塊腳趾骨中,連三四厘米長的末端趾骨也沒有失掉!边@句話什么意思?(意思是一百多塊腳趾骨,一塊也沒有失掉,全部保存下來了。)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進一步體會黃河象骨架的高大完整。
理解第二段
默讀第二段思考:科學家是怎樣假想這具黃河象骨骼化石的來歷的?
學生默讀思考后,指名說說科學家的假想,說后學生互相補充。
布置作業(yè)
閱讀課文,想想課后“思考練習”的第一、二題。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科學家假想黃河象化石來歷的依據(jù),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和探索科學知識的興趣。
理清課文敘述順序,理解各段間的內在聯(lián)系,體會科學家推理的條理和嚴密。
練習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課文。
教學重點:科學家假想黃河象化石來歷的內容及其假想的依據(jù)。
板書設計
。保包S河象
。睕]移動過
保存完整依據(jù)
。苍谥笓]下挖掘
。惫羌芡暾
假想落水依據(jù)
。舱玖⒆藙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聽寫詞語。
說說本課的主要內容。
二、講讀課文
講讀第二段
這一段作者是分幾層來寫的?(三層。第一層即第2節(jié);第二層即第3節(jié);第三層即第一4至節(jié)。)
逐層理解。
第一層:突出“熱”和“緩”。
“熱”:“炙烤大地”“草叢燃燒”“呆立不動”“走來走去”。
“緩”:“小河彎彎”“緩緩流去”
這一層寫當時天氣炎熱程度和特定的地理環(huán)境,為老象遇險提供了可能性。由于小河彎彎,流勢緩慢,河岸和河床必然會淤積厚厚的淤泥,高大體重的黃河象到這里喝水是很危險的。
第二層:突出“倦”和“渴”。
這一層寫出身強力壯的黃河象,由于疲勞和干渴,走起路來有氣無力,當它們看到小河時,必然不顧一切地跑過去狂飲,這就是老象遇險的必然性。
第三層:突出“喝”和“陷”。
抓兩頭段落,找假想的依據(jù)。
從兩頭段落(即第一、四段)中找出科學家以下設想的依據(jù):
。保袄舷蟮挠夷_正好踩在一塊橢圓形石頭上!保ㄋ淖匀欢危骸叭藗兛梢郧宄乜吹健_踩著石頭。”)
。玻袄舷笊碜右粋龋赃M河里!保ǖ谒亩危骸耙活^大象的骨架,斜斜地插在沙土里!保
3)“它抬起頭呼救,但是水立刻向它的嘴里猛灌進去。(第一段:“人們站在骨架前,……昂首闊步向前跑。”)
。矗跋菰谟倌嗬锏睦舷蠼K于不能再動彈了!保ǖ谒亩危骸耙活^大象的骨架,斜斜地插在泥土里!保
。担├舷蟆笆ё懵渌倍馈#ǖ谝欢危骸肮糯S河象的骨架能夠這樣完整地保存下來,在象化石的發(fā)現(xiàn)史上是很少見的”)
。叮熬o跟在后邊的象群,驚恐地望著在淤泥里掙扎的老象。它們嚇得顧不上喝水,回頭四散逃跑!埃ǖ谝欢危骸北本┳匀徊┪镳^的古生物大廳里,陳列著一具大象的骨架!暗谒亩危骸被柯冻鰜砹,人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一頭大象的骨架!埃
小結:課文第一、四自然段的內容都不是科學家親眼看到的,他們根據(jù)事實做出了假想,這說明假想必須以事實為依據(jù)。遵循科學道理加以思考,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內容。
三、初知推理方法。
科學家從黃河象站立的姿勢想到它“失足落水”而死。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想找水喝。為什么要喝水呢?是干渴,天熱難當……
這種一步一步推理的方法,就叫“推想”。
四、布置作業(yè)
科學家是怎樣假想黃河象的來歷?黃河象失足落水而死的根據(jù)是什么?
第三課時
教學要求: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科學家假想黃河象化石來歷的依據(jù),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和探索科學知識的興趣。
理清課文敘述順序,理解各段間的內在聯(lián)系,體會科學家推理的條理和嚴密。
練習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課文。
教學重點:科學家假想黃河象化石來歷的內容及其假想的依據(jù)。
板書設計
。保包S河象
化石
高大完整無缺
疲勞干渴
發(fā)現(xiàn)
斜插的姿勢
假想失足落水
發(fā)掘
上級指揮員
泥沙掩埋
教學過程
一、講讀第一自然段。
。薄⑦呑x課文邊看圖,思考:
。ǎ保┻@具黃河象化石高大表現(xiàn)在哪里?畫出有關詞語。
(2)這具黃河象化石完整表現(xiàn)在哪里?畫出有關詞句。
。、請學生指圖說說這具黃河象化石高大完整這個特點。
。、訓練用“甚至……也……”“連……也……”口頭造句。
4、概括段意。
5、教師談話,轉入下一段教學。
二、講讀第二段。
讀本段后思考:這一段作者是分幾層意思來敘述的?各層的層意是什么?
逐層學習。
第一層(第2自然段)
這一層寫當時天氣炎熱的程度和特定的地理環(huán)境,為老象遇險提供了可能性。由于小河彎彎,流勢緩慢,岸邊和河床必然會淤積厚厚的淤泥,身高體重的黃河象到這里河水是危險的。教學時要突出“熱”和“緩”。
“熱”“炙烤”“燃燒”“呆立不動”“走來走去”
“緩”:“小河彎彎”“緩緩流去”
第二層(2至6自然段)
這一層寫出身強力壯的黃河象,由于疲勞和干渴,走起路來有氣無力,當它們看到小河時,必然要不顧一切地跑過去狂飲,結果失足而落水,這就是老象遇險的必然性。
教學中,要突出“倦和渴”“喝和陷”
。3)第三層(第7自然段)
3、找假想的依據(jù)。
從兩頭段落(即第一、四段)中找出科學家以下設想的依據(jù):
。保袄舷蟮挠夷_正好踩在一塊橢圓形石頭上!
。玻袄舷笊碜右粋,栽進河里!
。常八痤^呼救,但是水立刻向它的嘴里猛灌進去。”
。矗跋菰谟倌嗬锏睦舷蠼K于不能再動彈了!
。担├舷蟆笆ё懵渌倍馈
。叮熬o跟在后邊的象群,驚恐地望著在淤泥里掙扎的老象。它們嚇得顧不上喝水,回頭四散逃跑!
小結:課文第一、四自然段的內容都不是科學家親眼看到的,他們根據(jù)事實做出了假想,這說明假想必須以事實為依據(jù)。遵循科學道理加以思考,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內容。
三、總結推理方法。
科學家從黃河象站立的姿勢想到它“失足落水”而死。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想找水喝。為什么要喝水呢?是干渴,天熱難當……
這種一步一步推理的方法,就叫“推想”。
四、布置作業(yè)
科學家是怎樣假想黃河象的來歷?黃河象失足落水而死的根據(jù)是什么?
【教學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教學設計方案06-12
教學設計方案05-13
教學設計方案范文10-17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08-28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09-18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模板07-12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范文10-09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07-29
教學設計方案三篇10-09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四篇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