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级免费看,特黄特色大片免费观看播放器,777毛片,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欧美三级一区二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人人澡人人草

初三化學上冊知識點梳理

時間:2024-04-13 08:42:37 文圣 化學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初三化學上冊知識點梳理

  作為初中最后一門接觸的學科:化學,總是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對于學生來說,想要學好化學是需要花費一些的功夫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學上冊知識點梳理,希望對大家有用!

初三化學上冊知識點梳理

  氣體的實驗室制取

  1、反應物是固體,需加熱,制氣體時則用氯酸鉀加熱制O2的發(fā)生裝置。

  反應物是固體與液體,不需要加熱,制氣體時則用制CO2的發(fā)生裝置。

  2、密度比空氣大且不與空氣中的物質反應,可用向上排空氣法, 難或不溶于水且不與水反應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氣小且不與空氣中的物質反應可用向下排空氣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氣法 ;O2可以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也可以用排水集氣法收集; CO、N2、(N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3、①實驗室制O2的方法是:①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②加熱高錳酸鉀,③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

  化學方程式:

 、2KClO3==== 2KClO3+3O2 ↑

 、2KMnO4====K2 MnO4+MnO2 +O2↑

 、2H2O2====2H2O+O2↑

  注意事項

  用第一種藥品制取時要注意

 、谠嚬芸谝韵蛳聝A斜(防止凝結在試管口的小水珠倒流入試管底部使試管破裂) ③加熱時應先使試管均勻受熱,再集中在藥品部位加熱。

 、芘潘ㄊ占暄鯕夂,先撤導管后撤酒精燈(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試管炸裂) 用第二種藥品制取時要在試管口放一團棉花(防止加熱時高錳酸鉀粉未進入導管) 用第二種藥品制取有長頸漏斗時,長頸漏斗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

  工業(yè)上制制O2的方法是:分離液態(tài)空氣(物理變化)初三化學上冊知識點

  原理:利用N2、 O2的沸點不同,N2先被蒸發(fā),余下的是液氧(貯存在天藍色鋼瓶中)。

  4、實驗室制取CO2

  (1)藥品:石灰石和稀鹽酸或大理石和稀鹽酸(不用碳酸鈣,因為碳酸鈣與鹽酸反應太劇烈,不容易收集;不用濃鹽酸,因為濃鹽酸易揮發(fā),產(chǎn)生的氯化氫混在二氧化碳里,使二氧化碳不純)

  (2)反應原理:CaCO3+HCl_______

  (3)發(fā)生裝置:固+液 不加熱型 (4)收集裝置:向上排空氣法

  物質與氧氣的反應

  (1)單質與氧氣的反應:(化合反應)

  1、 鎂在空氣中燃燒

  2、 鐵在氧氣中燃燒

  3、 銅在空氣中受熱

  4、 鋁在空氣中燃燒

  5、 氫氣中空氣中燃燒

  6、 紅磷在空氣中燃燒

  7、 硫粉在空氣中燃燒

  8、 碳在氧氣中充分燃燒

  9、 碳在氧氣中不充分燃燒

  (2)化合物與氧氣的反應

  10、 一氧化碳燃燒

  11、 甲烷燃燒

  12、 酒精燃燒

  13、加熱高錳酸鉀:(實驗室制氧氣原理1)

  14、過氧化氫分解

  15、水在直流電的作用下分解

  16、生石灰溶于水

  17、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18、鎂燃燒

  19 鐵和硫酸銅溶液反應

  20、氫氣還原氧化銅

  21、 鎂還原氧化銅

  23、 碳充分燃燒

  24、木炭還原氧化銅

  25、 焦炭還原氧化鐵:

  26、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實驗室制二氧化碳)

  27、碳酸不穩(wěn)定而分解

  28、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29、高溫煅燒石灰石(工業(yè)制二氧化碳)

  30、石灰水與二氧化碳反應(鑒別二氧化碳)

  31、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

  3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33、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滅火器的原理)

  34、 鋅和稀鹽酸

  35、 鐵和稀鹽酸

  36、 鐵和硫酸銅溶液反應

  常見物質的顏色的狀態(tài)

  1、白色固體:MgO、P2O5、CaO、、KClO3、KCl、、NaCl、無水CuSO4;鐵、鎂為銀白色(汞為銀白色液態(tài))

  2、黑色固體:石墨、炭粉、鐵粉、CuO、MnO2、Fe3O4▲KMnO4為紫黑色

  3、紅色固體:Cu、Fe2O3 、HgO、紅磷

  4、硫:淡黃色

  5、(1)具有刺激性氣體的氣體:NH3、SO2、HCl(皆為無色)

  6、(2)無色無味的氣體:O2、H2、N2、CO2、CH4、CO(劇毒)

  化學之最

  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

  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屬元素是氧。

  3、空氣中含量最多的物質是氮氣。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質是金剛石。

  5、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6、相同條件下密度最小的氣體是氫氣。

  7、相對原子質量最小的原子是氫。

  8、人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碳和碳的氧化物

  1.金剛石(C)是天然最硬的物質,無色透明,正八面體。可用于制鉆石;刻劃玻璃、鉆探機的鉆頭(體現(xiàn)了它的硬度大)等。

  2.石墨(C)是最軟的礦物之一,深灰色,具有金屬光澤,細鱗片狀的固體,有優(yōu)良的導電性,潤滑性?捎糜谥沏U筆芯(體現(xiàn)它深灰色、質軟)、干電池的電極(體現(xiàn)了它的導電性)、電車的電刷(體現(xiàn)了它的導電性,滑膩感、常溫下化學性質穩(wěn)定)、做潤滑劑(體現(xiàn)它具有滑膩感)等。

  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有很大差異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無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體和少量雜質構成.主要有: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強烈的吸附性(因為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木炭可用于食品、工業(yè)產(chǎn)品中除去色素、異味等,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中除去毒氣、制糖業(yè)中脫色以制白糖;焦炭用于冶鐵,炭黑加到橡膠里能夠增加輪胎的耐磨性。

  注意:吸附性是活性炭、木炭的物理性質

  酸、堿、鹽

  1.常見鹽與堿的溶解性:

  鉀(鹽)、鈉(鹽)、銨鹽全都溶,硝酸鹽遇水影無蹤。

  硫酸鹽不溶硫酸鋇,氯化物不溶氯化銀。

  碳酸鹽只溶鉀(鹽)、鈉(鹽)、銨(鹽)。

  堿類物質溶解性:只有(氫氧化)鉀、(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氫氧化)鋇溶。

  2.八個常見的沉淀物:氯化銀、硫酸鋇碳酸銀、碳酸鋇、碳酸鈣氫氧化鎂、氫氧化銅、氫氧化鐵。

  3.三個不存在的物質:所謂的氫氧化銀、碳酸鋁、碳酸鐵五、分解反應發(fā)生的條件反應后有氣體、水或沉淀生成。

  (1)不溶性堿只能與酸性發(fā)生中和反應。

  (2)不溶性鹽,只有碳酸鹽能與酸反應。

  (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復分解反應的反應物。

  金屬活動性

  1、金屬活動性順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2、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意義: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金屬位置越靠前,金屬在水溶液(酸溶液或鹽溶液)中就越容易失電子而變成離子,它的活動性就越強。

  3、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

  (1)排在氫前的金屬能置換出酸里的氫(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屬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K、Ca、Na除外)。

  空氣

  1、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現(xiàn)象:①紅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鐵絲等代替)燃燒時有大量白煙生成,②同時鐘罩內水面逐漸上升,冷卻后,水面上升約1/5體積。

  若測得水面上升小于1/5體積的原因可能是:①紅磷不足,氧氣沒有全部消耗完②裝置漏氣③沒有冷卻到室溫就打開彈簧夾。

  2、法國化學家拉瓦錫提出了空氣主要是由氧氣和氮氣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氣。

  3、空氣的成分按體積分數(shù)計算,大約是氮氣為78%、氧氣為21%(氮氣比氧氣約為4︰1)稀有氣體(混合物)為0.94%、二氧化碳為0.03%、其它氣體和雜質為0.03%。

  空氣的成分以氮氣和氧氣為主,屬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氣中的有害物質,大致可分為粉塵和氣體兩類,氣體污染物較多是SO2、CO、NO2,這些氣體主要來自礦物燃料的燃燒和工廠的廢氣。

  氣體的檢驗

  1、氧氣:帶火星的木條放入瓶中,若木條復燃,則是氧氣。

  2、氫氣:在玻璃尖嘴點燃氣體,罩一干冷小燒杯,觀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燒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變渾濁,則是氫氣。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變渾濁則是二氧化碳。

  4、氨氣:濕潤的紫紅色石蕊試紙,若試紙變藍,則是氨氣。

  5、水蒸氣:通過無水硫酸銅,若白色固體變藍,則含水蒸氣。

  離子的檢驗.

  1、氫離子:滴加紫色石蕊試液/加入鋅粒。

  2、氫氧根離子:酚酞試液/硫酸銅溶液。

  3、碳酸根離子:稀鹽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4、氯離子:硝酸銀溶液和稀硝酸,若產(chǎn)生白色沉淀,則是氯離子。

  5、硫酸根離子:硝酸鋇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鹽酸再滴入氯化鋇。

  6、銨根離子:氫氧化鈉溶液并加熱,把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

  7、銅離子: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若產(chǎn)生藍色沉淀則是銅離子。

  8、鐵離子: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若產(chǎn)生紅褐色沉淀則是鐵離子。

  水的組成

  1、水的組成:水是純凈物,是一種化合物。從宏觀分析,水是由氫、氧元素組成的,水是化合物。從微觀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水分子是由氫原子、氧原子構成的"。

  2、水的性質

  (1)物理性質:無色無味、沒有味道的液體,沸點是100℃,凝固點是0℃,密度為1g/cm3,能溶解多種物質形成溶液。

  (2)化學性質:水在通電的條件下可分解為氫氣和氧氣,水還可以與許多單質(金屬、非金屬)、氧化物(金屬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鹽等多種物質反應。

  氫氣

  1、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小,是相同條件下密度最小的氣體。

  2、化學性質——可燃性。

  在空氣(或氧氣)中燃燒時放出大量的熱,火焰呈淡藍色,唯一的生成物是水。

  注意:氫氣與空氣(或氧氣)的混合氣體遇明火可能發(fā)生爆炸,因此點燃氫氣前,一定要先驗純。(驗純的方法:收集一試管的氫氣,用拇指堵住試管口,瓶口向下移進酒精燈火焰,松開拇指點火,若發(fā)出尖銳的爆鳴聲表明氫氣不純,需再收集,再檢驗;聲音很小則表示氫氣較純。)

  分子

  1、定義: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征:

  (1)分子很小,質量和體積都很小

  (2)分子總是在不停地運動著,并且溫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運動速度也就越快。

  (3)分子間有作用力和間隔。不同的液體混合后的總體積通常不等于幾種液體的體積簡單相加,就是因為分子間有一定的作用力和間隔。(熱脹冷縮)

  原子

  1、定義: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學變化的實質:分子的分化和原子的重新組合。

  3、分子與原子的比較:

  (1)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2)同種原子性質相同;不同種原子性質不同。

  (3)同種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分子性質不同。

  (4)原子在化學反應中不能再分。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分裂成原子,由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

【初三化學上冊知識點梳理】相關文章:

初三化學關于鐵考點知識點梳理12-08

高一上冊物理知識點梳理08-28

初一英語上冊人教版知識點梳理07-12

《臺階》知識點梳理03-01

一年級語文上冊知識點梳理12-18

初三化學上冊重要知識點歸納09-13

八年級上冊地理河流知識點梳理10-19

單細胞生物知識點梳理06-27

高考化學知識點必考梳理06-08

高三物理知識點梳理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