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7年翻越遠方的大山教學反思
劉翔是家喻戶曉的名人,學生本身對他就有興趣,這篇課文敘事性也強,對孩子本身就有吸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讓學生充分地去體會文章的內(nèi)涵,品讀出劉翔身上的品質(zhì),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的2017年翻越遠方的大山教學反思,希望能給大家?guī)韼椭!更多精彩?nèi)容請及時關注我們應屆畢業(yè)生考試!
《翻越遠方的大山》教學反思_篇一
課文選自劉翔自傳《我是劉翔》,以第一人稱口吻記錄了劉翔從“不敢有朝一日能親眼看到約翰遜”到戰(zhàn)勝跨欄王阿蘭·約翰遜的經(jīng)過。初讀課文,感覺對學生也許有點難度。文章較長,從哪里入手?需要給學生傳遞哪些信息?
課文,兩條線索十分清晰。第一條是時間線索,第二條是心理線索。時間線索書中有明確的表述:“很早”“剛練跨欄那會兒”“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5月8日”,這條線學生尋找起來非常簡單。但第二條線是需要老師引導的:很早知道對方的大名、剛練跨欄時覺得到山腳下都遙不可及、后來在遺憾中一步步接近、站在大山腳下、最終翻閱遠方的大山。在這一系列過程中,究竟能看到一個怎樣的劉翔?學生要感悟一種怎樣的精神?我想應該是: 有了目標,才會努力,有了努力,才會成功。首先要給自己制定一個較高的奮斗目標,有了目標還必須要由付出,在前進途中一定少不了艱辛與困難,只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才可以不斷向目標邁進。
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關注重點詞句。對一些關鍵詞,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關鍵詞句在課文中表情達意的作用。
2.關注信息提煉。對文中表示時間順序的詞語、表達劉翔內(nèi)心活動的句子,引導學生從大篇幅文字里篩選最有價值的信息。在了解信息的基礎上學會概括文章內(nèi)容,發(fā)現(xiàn)寫作順序。
3.關注讀中感悟。
4.關注課文的`朗讀。引導學生在朗讀中品味語言,體會作者的情感,使用恰當?shù)恼Z調(diào)等。
連續(xù)兩節(jié)課,基本完成了上述設計的內(nèi)容,但沒有來得及讓學生暢談自己對課文的閱讀感想。
《翻越遠方的大山》教學反思_篇二
《翻越遠方的大山》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以第一人稱口吻真實記錄了劉翔從“不敢奢望有朝一日能親眼看到約翰遜”到戰(zhàn)勝世界“跨欄王”的經(jīng)過,這樣的經(jīng)過就是從起飛到超越夢想的過程,蘊含了“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就有超越夢想的可能”的道理。教完這篇課文后,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總體感受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采用了我校提出的“一線四步”模式展開教學。緊緊圍繞劉翔的“努力--進步--成功”為線索設計環(huán)節(jié)。通過關鍵詞“遙不可及”、“站在山腳下”、“翻越了大山”,逐步引導學生體會到了劉翔成功的兩個要素:頑強拼搏與不斷累積的自信。
二、反思各個環(huán)節(jié)
1、自讀積累環(huán)節(jié)。
課前我讓學生積累了有關“志向與堅持”的成語和名言,教學伊始先讓學生匯報積累的情況,教師再提供自己搜集的成語和名言,讓學生再記憶。教學中逐步引導學生把積累的成語和名言運用到學習中。當劉翔摔倒時用名言鼓勵他,當劉翔成功后用成語贊揚他,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積累與運用能力,同時領悟成功離不開自信與堅持。
2、導讀達標環(huán)節(jié)
“一線四步”模式強調(diào)以讀為主線。課堂上,我采用指名讀、默讀、男女生分讀、全體學生齊讀、教師范讀多種朗讀形式,充分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劉翔成功的原因。從而使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得到突破。
3、讀寫訓練環(huán)節(jié)
為了使學生對知識能夠活學活用。課堂上,我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精心設計了讀寫訓練題--劉翔能超過約翰遜,這與他堅持不懈的訓練分不開,可是課文中沒有對如何訓練做介紹。因此教學第二部分時,我啟發(fā)學生想象劉翔是怎樣艱苦訓練的',使學生把想象與表達結合起來。通過反饋,學生都樂于表達,有幾位學生還能用上比喻修辭手法,把語句表達的十分生動。有的說:“狂風暴雨中,劉翔像一只搏擊風雨的海燕。”有的說:“烈日炎炎下,劉翔像沙漠中的一株仙人掌。”
有的說:“寒冬臘月里,劉翔像傲立風雪的寒梅。”……在表達中,反映出學生對劉翔不畏艱難、堅持訓練的品質(zhì)已經(jīng)感悟到了。
4、閱讀推介環(huán)節(jié)
課文講述劉翔如何一步步獲得成功,這與他認定目標、永不放棄、自信堅持分不開。像這樣的人物、這方面的故事還有很多,以前讀過一篇短文--《登山人》,短文就屬于這種類型。好不容易在電腦上找到了這篇文章,我覺得把它定為課內(nèi)閱讀再合適不過了。課堂上,學生讀了短文,了解了三個登山人不同的做法、想法,明白了要向第三個登山人學習。這樣,就使學生從中再次受到目標專一、持之以恒品質(zhì)的教育。
三、板書設計
在板書設計方面,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劉翔成功的第二個要素--不斷累積的自信,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座大山,讓學生根據(jù)劉翔夢想一步步的實現(xiàn),完善板書,標示出不同時間里劉翔所取得的成績與進步,直至翻越大山。在這一系列過程中,究竟能看到一個怎樣的劉翔?學生要感悟一種怎樣的精神?我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對劉翔精神的感悟,用自己積累的詞語來表述,學生表達的詞語都不錯:堅持不懈、不畏艱難、勇于挑戰(zhàn)、敢于超越……
四、教學準備
課前我下載了劉翔戰(zhàn)勝阿蘭.約翰遜的比賽視頻,在教學最后一部分“翻越大山”時相機播放,有利于學生體會劉翔成功的不易與成功后的喜悅之情。而《超越夢想》伴奏樂曲的穿插,烘托了課堂氣氛,再一次將課堂推向一個高潮,師生配樂朗讀,此時的學生已不再是學生,教師也不再是教師,全都成為了觀眾,體驗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
本課教學也存在著不足之處有待改進。在引導學生想象劉翔怎樣艱苦訓練前,如果播放有關劉翔訓練的視頻,讓學生耳濡目染。這樣,所有的學生都應該有內(nèi)容可表達了。
更多教學反思相關文章推薦:
1.安塞腰鼓教學反思
【翻越遠方的大山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大山你好》教案和教學反思的范文05-25
《鼠小弟爬大山》的教案范文08-27
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06-01
燕子教學反思09-20
《落葉》教學反思10-28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10-02
《貓》教學反思08-13
背影教學反思09-13
《白鵝》教學反思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