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2月球之謎教學反思范文
月球,通稱月亮。它是地球的衛(wèi)星,本不發(fā)光,靠反射太陽光而發(fā)亮。月亮中的嫦娥使我們望而興嘆,究竟她是什么樣?她生活居住的月亮又是什么樣?直到人類的第一次登月,才揭開了月球的神秘面紗,但它卻仍然有許多不解之謎。那么我們走進《月球之謎》。
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紹月球知識的文章,從皓月當空的美好景象落筆,說到人類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著列舉了一些與月球有關的不解之謎,最后以“對神秘的月球,人類還將繼續(xù)探索下去”結束。了解月球是個什么樣的世界,了解課文中所寫的月球之謎,是本文的重點。
這是一篇科普文,如何有效的利用信息技術,推進課文內(nèi)容的發(fā)展,而不失為一堂語文課?這是我設計教學時的主旨思想。我主要做到了這樣幾點。
一、將信息技術與語文文本的巧妙整合。
科普類的文章由于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距較遠,我們學生平時了解較少。這一堂課我把信息技術帶進課堂,有力的推進了課文內(nèi)容的發(fā)展。孩子們在課前的預習中,我充分施展了信息技能,根據(jù)課文需要幫助學生收集了非常內(nèi)容豐富的資料,(因大多數(shù)學生家住農(nóng)村,家中沒有電腦,我只好利用教室里的多媒體幫助他們收集了。)如月亮詩句的收集,登月圖片和資料的收集,月球其他相關知識的整理和提問,人類對未來月球的計劃,使學生在交流與擴展時最快速地進入。我和孩子們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把冗長的網(wǎng)上文字資源提煉成自己所需要的、非常精練明了的一段話或一句話,使人一看便明白,信息能立即輸入大腦,讓孩子們能在短短的課堂時間里迅速接受許多課文以外的新的信息。在課堂里我針對課文的需要進行合理的整合,讓信息技術有效的為文本服務,推進文本的發(fā)展。在資料的展示中,樣式靈活,有教師展示,有學生自展,還有全班展示,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在寬松、民主的氛圍里充分展開交流與對話。
二、正確把握了語文教育的特點,符合了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
《課標》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要把信息技術與文本進行巧妙的整合,使學生能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拓展思維空間,理解月球世界的奇異和月球上的不解之謎,充分開展朗讀才是前提。
這節(jié)課,我以讀為本,問題引入,激發(fā)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在朗讀中,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使學生的朗讀具有層次性。如月球上奇異景色的朗讀指導,幾個月球之謎的朗讀指導,使學生在具體的語境里感悟文本內(nèi)容,拓展自如。
【22月球之謎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月球之謎教學反思08-17
22 月球之謎07-20
月球之謎教學反思范文09-05
關于《月球之謎》教學設計06-10
月球之謎教學設計范文07-30
小學《月球之謎》的教學設計06-26
《月球之謎》教學設計范例07-08
公開可月球之謎的教學設計06-11
三年級下冊《月球之謎》教學反思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