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樹的牧羊人優(yōu)秀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植樹的牧羊人》優(yōu)秀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植樹的牧羊人》優(yōu)秀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植樹的牧羊人》優(yōu)秀教案 1
一、獨到而精準的文本解讀切口
文本解讀的切口,最能顯現(xiàn)老師的個性與功力!吨矘涞哪裂蛉恕肥且黄L達三千字的小說。“長文短教”的設計技巧在于選點切入。肖老師深諳本文所具有的獨特價值,巧妙抓住結構全文教學過程的一個詞——“奇跡”,用這一“奇跡”縱橫連貫全課的教學內容,帶動全篇課文的閱讀品析,從而創(chuàng)造了這一堂師生都能引發(fā)共鳴的“奇跡”般的課。
肖老師抓住“奇跡”二字,先讓學生圈點勾畫,引領學生從“我”與“牧羊人”三次見面的“高原變化,老人特征,行文思路,抒情議論”四方面內容理清全文的脈絡與布局,以點帶面,讓學生透過文字見證奇跡的產生。再將切口定在牧羊人完成奇跡的精神支撐的原因探尋上,引導學生深入文本,閱讀相關文段,體會牧羊人要把一個不毛之地變成繁盛蔥蘢的地方,完成這個奇跡的精神支撐有愛、細心、認真、低調、毅力、安靜、專心、舍棄自我、信念堅定,堅持信仰等等,從而理解牧羊人的形象特征。
然后順勢一轉:“這篇文章也創(chuàng)造了奇跡,除了老人的精神以外,除了細膩的描寫以外,除了高原的變化以外,你認為創(chuàng)造奇跡歸功于作者怎樣一種寫法?”最后這個教學活動,肖老師在立足文本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作者是如何精心構思故事,如何運用手法巧妙包裝故事,讓學生理解小說中的敘述者——“我”在小說中所扮演的角色、所起的作用。
肖老師在其《我就想淺淺地教語文》一書中談到:“我習慣于這樣的教學思維:把這一課的教學內容一一地羅列在紙上,以‘最需要’原則進行取舍,做出有選擇性的要點明晰、線條簡潔的`組合,尋找最好的教學點,以點帶篇,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最后引導學生走進小說隱喻的世界和我們的現(xiàn)實社會。”我想,這堂課的三個教學活動正是體現(xiàn)了肖老師獨到的教學眼光和對文字高度敏感力,也是他這一教學思維的最好力證。
二、靈動而新穎的朗讀與體驗
肖老師上課的拿手好戲是朗讀教學中情感境界的創(chuàng)設。這里就不再贅述。這一堂課在朗讀設計方面,肖老師也有創(chuàng)新的地方。有四個朗讀環(huán)節(jié)靈動多姿,角度新穎,讓學生讀出了感動,讓聽課老師充分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
其一,在這堂課中,肖老師巧妙地整合課文內容,讓學生把三個體現(xiàn)行文思路的句子連讀,抽取三次體現(xiàn)高原變化的部分文字連讀,引起朗讀體味的活動。這個朗讀細節(jié)突出了課文最關鍵的詞句,擴大了教學容量,豐富了學生的思維層次。學生在此能體會到課文的行文脈絡和構思手法,重點突出,時間儉省,形式別致。
其二,一學生讀完三次高原變化的句子后,老師讓其同桌進行評說,老師指出高原在變化,第一次見到高原的文字應讀出頹廢、失望甚至絕望的心情,讀慢些,第二次高原變化應讀出驚喜,第三次應讀出驚訝震撼的語氣。
然后全班同學根據(jù)老師這一指導再朗讀。這個朗讀與品評環(huán)節(jié),有非常濃郁的語文味。有這個環(huán)節(jié)的鋪墊,下面進行語言品析活動就很順利。
再如以下片斷:
生(齊讀):一眼望去,到處是荒地。光禿禿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長著一些野生的薰衣草。
師:速度還要放慢。
生:一眼望去,到處是荒地。光禿禿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長著一些野生的薰衣草。
師:很好。第二次。77頁。1910年種的橡樹,預備起——
生(齊讀):1910年種的橡樹,已經長得比我都高,真讓人不敢相信。
師:已經長得——
生:比我都高。
師:再來讀。已經長得——
生(更大聲,有力量):比我都高。
師:真讓人——
生(有力量):不敢相信。
師:很好。再來。我在這個曾經干旱無比的地方,看到了——
生(驚喜的語氣):溪水。
師:這太對了?吹搅耸裁?
生(驚喜的語氣):溪水。
師:這兩個字一定要讀出驚訝感。一起來讀讀看。我在這個,預備起——
生(齊讀):我在這個曾經干旱無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
肖老師極盡所能地用朗讀來讓學生感受語言,習得語言。這個教學片斷強化了學生對文字的敏感力,并將教學活動引入文本深處。學生通過這個朗讀片斷,就學會了通過語氣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中“我”見到高原變化后的心情。學生再讀其他作品時,就能夠注意文字的語氣從而把握作品。
第三處設計巧妙的是結合板書,讓學生用“只有……就”的句式來齊讀奇跡背后的許許多多——“只有愛才能創(chuàng)造奇跡。只有細心才能創(chuàng)造奇跡。只有認真才能創(chuàng)造奇跡。只有舍棄自我才能創(chuàng)造奇跡。只有堅忍才能創(chuàng)造奇跡。只有毅力才能創(chuàng)造奇跡。只有安靜才能創(chuàng)造奇跡。只有低調才能創(chuàng)造奇跡。”肖老師就此小結:“這個人這么多優(yōu)點加起來,就成了上帝,就成了奇跡。所以同學們,任何一個奇跡的背后都不是一個簡單的構成。”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就完成對牧羊人形象的多元解讀,深化學生對牧羊人精神品質的理解。
第四處設計巧妙在課堂結束前,全班齊讀前一課《紀念白求恩》的最后一句話:“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通過這句話來高度概括牧羊人他寧靜淡泊、通達從容的高貴品質,我以為,是非常有力量并且深入人心的。此刻結束全文,讓聽課老師也感動肅穆。
三、實用而有效的點撥與設問
把教材用好,是老師對教材最好的理解。用教材最低的要求,就是把編者的意圖付諸自己的教學。這堂課中肖老師根據(jù)教材中預習提示二的要求,先要求學生默讀第三次見面的文段,讓學生做好圈點勾畫。一般老師要求學生圈點勾畫前,會先指導學生按哪些方面內容去進行圈點勾畫,但肖老師卻不急不緩地先問學生勾畫了哪些重點詞句,再問為何勾畫這些句子。最后歸納出大家所圈點勾畫的句子原來是按“高原變化,老人特征,行文思路,抒情議論”四方面內容進行的。最后要求學生按照這種方面圈點勾畫前兩次見面的句子。
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先后順序的不一樣,效果完全不同。前者學生只學會了畫句子,沒有思維。后者則讓學生還原自己勾畫這些句子的理由,思維能力得到提升。
倪文尖教授曾說:“小說教學固然可以帶給學生很多東西,但小說教學關鍵的是使學生學會如何閱讀小說。讀法總有一定之規(guī),而且具有很強的遷移性,學會之后可以用于其他小說作品的閱讀。讀法是在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授之以漁”,對學生的發(fā)展具有長遠的影響!备鶕(jù)這一闡述,我以為,肖老師在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花了接近20分鐘,是值得的。提煉規(guī)律,以點帶面,簡化教學頭緒,這樣的教學活動才能真正教給學生一把叩開文本的鑰匙。
一言以蔽之,這堂課從學生聽寫詞語、概說課文開始,一步步走向文本深處,學生的視界與文本的視界交接、碰撞、交融,從而建構知識,獲得智慧,提升能力,最終實現(xiàn)了高品位的教學價值。
《植樹的牧羊人》優(yōu)秀教案 2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二篇課文。本課是一篇著名的繪本故事,作者虛構了一個在貧瘠荒原孤獨種樹的牧羊人形象,通過荒原前后境況的對比,突出人物品質,表達了對老人的贊美和敬佩之情。全文以敘事為主,展示牧羊人改造荒原的努力,最后以議論點題。這種議論與敘述的有機結合,使文章生動感人,值得悉心體會。
學情分析:
七年級上學期,學生剛剛過渡到初中,基礎較為薄弱,但思維活躍,對新事物充滿好奇,充滿興趣。教師應循循善誘,步步引導,讓學生學會自己閱讀品讀文本,交流互動。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對牧羊人的情感。
2。通過品讀文章詞句,了解牧羊人的形象,感受人物精神和人格魅力。
3。結合生活,感悟牧羊人創(chuàng)造奇跡的意義。
教學重點:
品讀重點詞句,了解牧羊人的形象,感受人物精神和人格魅力。
教學難點:
結合生活,感悟牧羊人創(chuàng)造奇跡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看圖片,對話導入
二、默讀課文,探尋奇跡
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找出牧羊人生活的這片土地出現(xiàn)了怎樣的奇跡。
明確:原先,這里是一個無邊無際的荒野。
然后,這里像一塊鋪在高原上的“地毯”。
后來,這里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沃土。
三、跳讀課文,走進奇跡創(chuàng)造者
1。再次默讀課文,說說,奇跡創(chuàng)造者是怎樣一步步把荒漠變成綠洲的。
例句:(1)他停了下來,用鐵棍在地上戳了一個坑。然后,他輕輕地往坑里放一顆橡子,在仔細蓋上泥土。
。2)他已經種下了十萬顆橡子。在這十萬顆橡子中,有兩萬棵發(fā)了芽。而這兩萬棵樹苗,有將近一半,可能會被動物咬壞,或是因為其他原因死掉。
。3)他說,這塊地方缺少樹;沒有樹,就不會有生命。他決定,既然沒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動手種樹吧。
總結:他是有信念、執(zhí)著堅持、慷慨無私、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人
2。圈點勾畫出“我”對牧羊人評價的'句子,體會“我”對他的情感。
四、尋找身邊的“奇跡”創(chuàng)造者
根據(jù)【鏈接】說說你的看法,并分享給你的小組。
五、小結:愿我們都能做這樣的牧羊人,種植希望、播下幸福,成為“奇跡”的創(chuàng)造者。
六、作業(yè)布置:寫一寫,你知道的“奇跡”創(chuàng)造者通過外貌、動作、語言等描寫方法,來刻畫一個你身邊的牧羊人。寫一個不少于300字的小片段。
七、板書:
荒地 綠洲
(對比)
。▓(zhí)著、樂觀)老人
八、教學反思:本課是一篇小說,雖然小說以人物為中心,可本文語言較為簡單,可不必一個一個句子分析。本課以“奇跡”為線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使整個過程較為連貫。
【《植樹的牧羊人》優(yōu)秀教案】相關文章:
植樹的牧羊人優(yōu)秀教案06-03
植樹的牧羊人的教案(精選10篇)03-11
《植樹的牧羊人》教案(通用7篇)01-23
人教版《植樹的牧羊人》教案(通用9篇)05-13
最新版《植樹的牧羊人》教案(精選10篇)01-21
七年級語文《植樹的牧羊人》教案07-14
七年級上冊《植樹的牧羊人》教案05-26
《植樹的牧羊人》教學設計(通用10篇)03-29
植樹的牧羊人教學總結(通用9篇)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