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見蔡桓公》 教案
教材分析:
《扁鵲見蔡桓公》是一篇篇幅短小,內(nèi)容淺顯的寓言故事。通過敘述扁鵲為蔡桓公“四診病”而蔡桓公卻“四忌醫(yī)”的情節(jié),著重塑造了扁鵲這個古代神醫(yī)的形象,在輕松的敘述中滲透了生活哲理。根據(jù)教材特點及單元教學目標,特制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1. 掌握常用實詞的讀音和意義,積累文言詞語。
2. 多角度發(fā)掘寓言文本的寓意,進行個性化解讀。
3. 在理解全文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學生分析:
學生學習過《〈論語〉八則》、《寓言三則》等文言文,已具備了必要的文言文基礎知識,掌握了基本的文言文分析方法,培養(yǎng)了翻譯文言文的能力。此外,初一學生性格活躍,表現(xiàn)欲強,有很強的自主意識。如果仍然沿用傳統(tǒng)的文言講析方法,勢必會磨滅他們學習的興趣,無法收到教學實效。所以根據(jù)學生特點,我采取了“主體參與式”語文學習活動設計,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合作探究,去相互質疑,相互解惑。
設計理念:
1.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在做中學”的觀點。
2.《語文課程標準》所積極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思路:
本課教學.計劃兩課時,教學過程擬采用“主體參與式”語文活動設計。第一課時開展4個活動——“我會說”;“我能讀”;“我會譯”;“我能析”。旨在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鍛煉口頭表達;學會熟練誦讀文言文;積累文言實詞,理解故事大意;多角度解讀文本。第二課時進行3個活動——“我會演”;“我能背”;“我來寫”。意在讓學生通過編演課本劇進一步把握人物形象,充分展示自我;在理解全文的基礎上能當堂成誦;鍛煉想象與聯(lián)想能力,續(xù)寫與仿寫的能力。
課前準備:
學生:查閱關于扁鵲、《韓非子》、蔡桓公的相關資料;準備《新華字典》、《古漢語字典》等工具書。
教師:劃分學習小組并確定組長;復印相關資料。
教學流程:
一、激情入境:“我能行﹗我一定能行﹗”
師:同學們,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下面老師在黑板上板書一句話,請大家隨著老師的板書大聲讀出來。(教師板書:“我能行﹗我一定能行﹗”板書完后,要求全班同學齊讀兩遍。)今天我們學習一篇古文《扁鵲見蔡桓公》,希望各組同學在組長的帶領下團結協(xié)作,積極探究,圓滿完成本課學習任務﹗相信大家一定行﹗
。ㄒ约钚哉Z句作為開場白,容易激活興奮點,增強學生自信心。在學習者情緒高漲之際,及時拋出學習任務,明確要求,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 活動一:“我會說”(時間:5分鐘)
1.各小組同學將課前收集的有關扁鵲,《韓非子》的資料進行整理,歸納,并注明資料來源。
2.小組長指定一名成員宣讀整理結果,其他成員可進行相關補充。
。ù嗽O計意在鍛煉學生收集信息及整合信息的能力,同時,既鍛煉了口頭表達,又便于學生進一步了解作者及相關背景知識。)
三、 活動二:“我能讀”(時間:10分鐘)
1.小組合作,初讀課文,并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標注“腠、桓、還、湯熨、齊、遂”等字音。
2.學生聽教師范讀,進一步糾正字音,體會朗讀節(jié)奏及語氣。
3.各小組自由采用多種形式反復朗讀課文,如齊讀、指名讀、分角色讀、男女生配合讀、小組之間賽讀等等。讀完后展開自評與互評。
。ā肮艜粎挵倩刈x”,“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學生與文本親密接觸,走進文本,走進人物的思想感情世界里去,加深了對文章內(nèi)容的領悟。)
四、 活動三:“我會譯”(時間:15分鐘)
1.明確目標。各組從文中挑出2—3個較難理解的句子,寫在白紙上。
2.鄰近兩組交換“目標”,利用工具書,理解句子含義。
3.各組代表宣讀討論結果,其他同學進行訂正及補充。(教師引導學生注意關鍵實詞如“間、將、居、益、索”等的含義。)
【《扁鵲見蔡桓公》 教案】相關文章:
《扁鵲見蔡桓公》教案08-02
2015最新初中教案《扁鵲見蔡桓公》01-30
《扁鵲見蔡桓公》的課堂教學設計05-28
《扁鵲見蔡桓公》教學設計(精選9篇)08-03
扁鵲治病教案(精選8篇)05-29
關于扁鵲治病的公開課教案04-22
《莊暴見孟子》教案07-17
扁鵲治病教學設計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