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幼兒園國學課程教案(精選15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教案應(yīng)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國學課程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國學課程教案 1
教學目的
1、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己的國家、自己的民族,初步了解民族的特征以及生活習俗等。
2、培養(yǎng)學生的禮貌習慣和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
教學內(nèi)容
1)向?qū)W生介紹我們的國家是中國,我們是中國人。中國人的外貌特征——黃皮膚、黑眼睛、黑頭發(fā)。也可請學生自己來回答外國人的體貌特征,以便區(qū)別。
中國中國人的內(nèi)在特征——我們都有一顆中國心。中國心包括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各地的生活習俗。
舉例說明:漢字是我們的文字;語言——中國話;禮貌方面——古代是鞠躬,現(xiàn)代是行禮和握手。(外國人則是親吻、或是擁抱。)還有過春年、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以及清明節(jié)等等,都是不同于其它國家的地方……(教師自己舉例) 熱愛自己的國家 舉例——當奧運會我國運動員獲得金牌時,會場上會升起一面五星紅旗,問小朋友會怎么樣?激動、高興、鼓掌等。 中國歷史悠久,古代有四大發(fā)明(造紙、火藥、印刷、指南針)。
現(xiàn)在我們的國家日益富強,我們國家制造的產(chǎn)品暢銷全世界。說明我們的人民聰明有智慧。你做為一個中國人應(yīng)該感到無比的自豪和驕傲。 讓學生自己來舉一些例子,參與到課堂的氣氛中來。
教具:畫一棵大樹枝繁葉茂,下面有若干根系
講解:
2)向?qū)W生講解這棵大樹,好比我們的中華民族,它生長了二千五百年,我們每個學生都是這棵大樹上的一片葉子,大樹生長的好,葉子就旺盛。如果大樹的根部斷了,請問學生這棵大樹還會長嗎?那我們作為葉子還會活嗎?(擦掉根部一段)讓學生直觀的理解根和葉的關(guān)系。理解大樹的含義、及根的重要性。
了解個體和群體的依賴關(guān)系。 向?qū)W生講解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中斷了。
比如過去的孩子學習的《弟子規(guī)》現(xiàn)在卻不學了。 接著講解《弟子規(guī)》是學生學習禮貌、學習做人方面的書,F(xiàn)在的國人禮貌欠缺。具體舉例說明:不會打招呼、不行禮,隨地吐痰、亂扔東西、大聲喧嘩、不能敬老協(xié)幼。比如坐公共汽車不能給老者讓座等。
道德方面:自私自利、以我為核心,驕傲、懶惰、不講誠信等等。那么怎么來挽救呢?就是要從小來學習《弟子規(guī)》。學習禮貌、學習做人的道理。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兄弟姐妹友好相處。做一個勤勞勇敢、誠實守信的人。
3)內(nèi)容學習古代的禮節(jié)——鞠躬、學習介紹自己 —— 姓名、年齡、學校等 學習鞠躬:這堂課我們要學習中國古代的一個禮節(jié)——鞠躬。為什么要學習鞠躬?因為表示尊敬他人、謙虛、誠懇等。
老師示范:雙手放在褲線的兩旁,低下頭同時把腰輕輕的彎下去,正確的姿勢看到自己的'腳面。手臂自然下垂。有的表示誠意鞠躬到90度。
實踐活動:請學生主動舉手到前邊來表演,或有老師點名。并且學會介紹自己:我的名字、年齡以及學校班級等等。學會禮貌用語:“請大家多多關(guān)照”。
“希望大家喜歡我”!拔蚁牒痛蠹易雠笥选钡。也可讓學生自由發(fā)揮去想象。
要求:學生鞠躬要發(fā)自內(nèi)心,誠肯去做
作業(yè):向自己的家長講解今天學習的內(nèi)容。中國人、中國心,無論走到全世界的任何地方,我的中國心不會變。從今天以后我要學習傳統(tǒng)文化,從《弟子規(guī)》開始。先學會向長者鞠躬。
注意事項
上課時身要坐端正。
講話要先舉手,經(jīng)老師同意后方可講話。
請學生到前邊表演時要他自己提出要求,不要勉強。否則有的不愿意來的孩子會拒絕,會給別的孩子帶來負面影響。
教學體會
剛開始學習鞠躬的時候。學生可能不習慣,膽小的不敢到前邊來表演。說話也不大聲,不連貫。個別的學生還會拒絕學習鞠躬。老師要講究方法,正確引導,要耐心鼓勵,天天訓練。小朋友就會有很大的改變。
幼兒園國學課程教案 2
活動目標
1、懂得散文中“比喻”手法的特殊作用,學習并理解“潔白”、“松軟”等詞匯,學習運用“……好像……”的句式。
2、通過欣賞散文,使幼兒對散文詩感興趣,萌發(fā)幼兒感受美、表現(xiàn)美的情趣。
3、根據(jù)散文原有的格式,引導幼兒學習適當?shù)姆戮帯?/p>
4、萌發(fā)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5、引導幼兒在散文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圖片、配樂散文詩磁帶
活動過程
1、學習作品內(nèi)容
師:你們看到過小雪花嗎?什么時候看到的?老師有一張小雪花的圖片,你們想不想看?
(1)幼兒觀看圖片,完整欣賞散文詩。
。2)提問:詩里說了些什么?聽了有什么感受?
。3)再次欣賞散文詩。
2、體驗作品
(1)欣賞第一自然段,問:小雪花是怎樣落下來的?
(2)欣賞第二自然段,幼兒交流討論:為什么說雪花像“美麗的白紗”、“閃光的銀簾”、“松軟的.棉絮”?為什么能讓空氣更加清新?
(3)集體朗誦散文詩。
3、遷移作品
(1)提問:你看到小雪花落到哪里?小雪花還會落到哪里?那里會有什么變化?
(2)幼兒回答發(fā)表自己見解。
。3)請幼兒自己說說:如果你是小雪花,你想落在哪?
4、幼兒創(chuàng)編
師:你們喜歡小雪花嗎?請你們像詩中說的那樣也說一句話好嗎?
。1)幼兒自由組成小組,練習仿編,教師引導。
。2)小組相互交流練習。
活動反思
本次教學活動幼兒興趣濃厚,選材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每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緊扣,幼兒能自由的仿編,內(nèi)容通俗易懂。如果能讓幼兒在回答問題時多說說,多一些交流就會更好。
幼兒園國學課程教案 3
活動目標
1、理解“父母呼,應(yīng)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的含義,并能初步誦讀。
2、能用“哎”及時回答他人的呼喚,知道大人吩咐的事情不偷懶。
3、在生活中,懂得尊重父母和身邊的人。
活動準備
1、提前請隔壁班級能力強的一位幼兒及家長拍攝相關(guān)錄象。兩人的照片一張。
2、文字圖片:父母呼,應(yīng)勿緩;父母命,應(yīng)勿懶。
3、每個幼兒的身上貼好名字。(便于老師叫出小朋友的名字)
活動過程
。ㄒ唬┱勗捇顒,引起興趣。孩子們今天薛老師帶你們?nèi)フJ識一個新朋友。聽音樂進場。
師:孩子們,今天我們認識的新朋友叫想想。她在干什么?搭積木玩得可開心啦。這時候,誰在喊她?
。ǘ┏鍪疽曨l1,理解語句“父母呼,應(yīng)勿緩。”的意思,并會用“哎”答應(yīng)別人。
1、視頻1。
2、師幼討論。
教師:咦,想想答應(yīng)媽媽了嗎?為什么?如果你是想想,媽媽喊你,你會怎么答應(yīng)。
3、游戲:我喊你答。
教師:我現(xiàn)在做媽媽,你們都是我的孩子,喊你名字的時候要趕快答應(yīng)?
教師小結(jié):集體喊、過度到個別喊。(真是有禮貌的孩子,你回答的真快啊等等)教師:我們都知道爸爸媽媽喊我們名字的時候要趕快回答“哎”,想想聽到了嗎?
呀想想也答應(yīng)得很快,我們一起表揚一下。你們也很能干,真是媽媽的好孩子。
4、練習誦讀“父母呼,應(yīng)勿緩!苯處煟涸诤芫煤芫靡郧暗'小孩子他們也明白這個道理,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播放課件1,放慢速度)教師:你們聽到了什么?請個別幼兒回答。幼兒回答出一句,及時提煉句子,還有誰來會所說聽到了什么?(并出示字卡)分角色誦讀“父母呼,應(yīng)勿緩”。男孩子們(唉)你來讀一讀。女孩子們,你們也來讀一讀。
。ㄈ┎シ乓曨l2,理解語句“父母命,行勿懶。”師:爸爸媽媽喊我們名字的時候要馬上答應(yīng),那爸爸媽媽讓我們做事情的時候該怎么做呢。
我們先來看看想想是怎么做的。
1、視頻2。
2、師幼討論。
教師:媽媽喊想想干什么?她是怎么做的?媽媽喊了想想做事情的時候,馬上去做,不偷懶。想想做得真不錯,我們表揚一下她吧。你在家里爸爸媽媽喊你做了什么事情,你是怎么做的?和你的好朋友說一說吧?幼兒討論教師:你在家里爸爸媽媽喊你做了什么事情?你是怎么做的?誰來說一說。
情景表演:幼兒:媽媽喊我洗手,我馬上就去洗手。你知道了媽媽喊你做事情的時候馬上去做,不偷懶。那我們試一試。XX孩子,到媽媽這里來,要吃飯了,把手洗洗干凈吧。(要下命令式,讓孩子去做事情)
3、誦讀句子教師小結(jié):孩子們都明白了爸爸媽媽讓我們做的事情,都知道馬上去做,不偷懶。弟子規(guī)中有一句好聽的話也是說得這件事情。我們一起聽一聽。(播放課件2放慢速度)教師:你們聽到了什么?(出示相應(yīng)字卡)一起讀一讀。分角色讀
4、幼兒體驗。
教師:爸爸媽媽喊你做事情的時候你能馬上去做不偷懶,那老師喊你們做事情,你們愿意嗎?孩子們(哎)請你們把這句好聽的話告訴客人老師吧。(播放課件2)(四)誦讀,進一步鞏固認識。
教師:剛才我們學了弟子規(guī)里兩句好聽的話?我們一起來跟著電腦里的老師讀一讀吧?(一起誦讀)讓我們再跟著電腦里的老師讀一讀,好嗎?
教師:剛才跟著電腦里的老師讀了讀,那現(xiàn)在我們自己來讀一讀吧。(完整欣賞,輕聲跟讀)分角色誦讀:男孩子們,你們讀下好嗎?女孩子們,你們再讀一次聽聽好嗎?孩子們,立正,我們一起讀給客人老師聽一聽,好嗎?
教師總結(jié):今天好開心,孩子們都會讀弟子規(guī)中的兩句話,明白了話的意思。讓我們一起去告訴別的班級的小伙伴吧?和客人老師說再見吧。(播放音樂,幼兒拍手誦讀離開)
幼兒園國學課程教案 4
教學目的
1、能流利地朗讀和背誦本句三字經(jīng)
2、知道《孔融讓梨》的故事,了解同學之間互相謙讓可以增進團結(jié),講謙讓是一種美德。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書是人類的營養(yǎng)品,沒有了書籍就像生活中沒有了陽光,沒有了書籍就像鳥兒沒有了翅膀。
你們平時都讀了哪些課外書呢?(學生自由講)
1、談?wù)勛约鹤钕矚g的一本課外書
在你讀過的課外書當中,你最喜歡哪一本?能說說喜歡的'原因嗎?
。1)同桌交流。
。2)班級內(nèi)交流。(相機進行評價)
2、總結(jié):讀書好似爬山,爬得越高,看得越遠;讀書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獲自然更豐富。
3、揭示揭題:
今天,老師要給大家講一個古代的孩子講謙讓的故事,請小朋友們邊聽邊想:這個故事講了一件什么事?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二、學文曉理:
。ㄒ唬⒆宰x
生借助拼音自讀一遍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
。ǘW文釋義
1、講(東漢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這種尊敬兄長的道理,是每個人從小就應(yīng)該知道的。一個人首先要學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愛的道理,接下來才是學習看到和聽到的知識。)然后提問:(出示圖片)
。1)圖中誰是孔融?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2)孔融最先拿梨,本來能拿到最好、最大的,可他卻是怎么做的呢?
。3)他為什么要給自己選一個最小的?
(4)孔融把大梨、好梨讓給了哥哥和弟弟,這說明了什么?
。5)孔融吃梨時講謙讓,爸爸的表情怎樣?(課件展示插圖)爸爸看到孔融這樣做,心里會怎樣想?他會怎樣夸獎孔融?
。6)誰能學學爸爸的語氣夸夸孔融?
。7)孔融受到爸爸的表揚,心里會怎樣想?
。8)孔融這樣做,他的哥哥會怎樣想?弟弟呢?他們以后也會怎樣做呢?
2、小結(jié):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在好處和方便面前不搶先,能讓人,他不僅受到了全家人的稱贊,也受到了世人的贊揚。所以,千百年來,“孔融讓梨”的故事一直流傳了下來,孔融也成為了小朋友學習的好榜樣。
3、那么,我們應(yīng)該向孔融學習什么呢?
4、老師朗讀三字經(jīng),請學生一起讀。
5、老師解釋語譯部分。
6、指導學生朗讀經(jīng)文,背誦經(jīng)文
7、故事情景再現(xiàn):學生表演。
三、擴展活動:
學習兒歌《謙讓歌》
《謙讓歌》好兒童,要謙讓,好處、方便,我不搶,要學孔融把梨讓,不搶先,能讓人,先別人,后自己,人人夸我“你真棒”!
幼兒園國學課程教案 5
教學目標:
1、自由拼讀并有感情地朗讀三字經(jīng)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體會《三字經(jīng)》語言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
2、通過學習,明白更深刻的道理。
教學準備:
《三字經(jīng)》故事,音樂磁帶,《三字經(jīng)》朗讀磁帶。
教學過程
一、多種方式,復(fù)習舊知。
二、誦讀感悟
1朗讀原文,讀通讀順。
(1)師范讀,要求學生認真聽,注意不認識字的發(fā)音,尤其是平翹舌的讀音。
(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2)學生自由讀,要求:邊讀邊劃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3)同桌互讀,要求:及時正音,把原文讀通順讀流利。
(4)指讀,隨時正音。
(5)小組比賽讀,看哪組讀得又準確又流利。
(6)開火車讀,看哪列火車讀得又快又準。
2、、誦讀原文,讀出節(jié)奏韻律。
(1)讀古文不僅要讀通讀順,還要讀出節(jié)奏和韻律。你們想聽一聽嗎?(放《三字經(jīng)》的朗讀磁帶。)
(2)試著自己讀一讀。
(3)指名讀,生評,師評。(評價中引導學生進一步讀出節(jié)奏韻律。)
(4)拍手打節(jié)奏,齊聲背誦。
3、質(zhì)疑釋義。
(1)同學們,真聰明!那這章《三字經(jīng)》說的是什么意思呢?在讀的過程中,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在匯報、質(zhì)疑中,體會原文的含義。
(3)你們學明白這段故事了嗎?那就請聽同學來講一講吧!(配樂,進一步感悟原文所蘊含的深刻意義。)
(4)小結(jié):只有知道這些,才能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對我們的學習有很大幫助。
三、拓展升華
在生活中,你的.爸爸媽媽是如何教育你學習的?你喜歡他們的方法嗎?說說理由。
四、課外延伸。
1、正確、流利地朗讀原文,背誦給家長聽。
2、親自查閱有關(guān)今天學的《三字經(jīng)》中的典故,小組合作試著表演。
幼兒園國學課程教案 6
教學目標:
1、勇敢地溝通有關(guān)名稱的來源,清楚自個兒名稱的與涵義。
2、通過解說、探討,清楚百家姓的涵義。
3、體會我國姓氏的充實,啟發(fā)孩子認知百家姓的興致。
教學預(yù)備:
1、預(yù)先請孩子向爸爸媽媽們清楚自個兒的名稱的寫法、涵義與起名字的故事。
2、寫著孩子名稱的海報,貼于小黑板上。
教學過程:
一、展示寫著孩子名稱的海報道入
1、幼兒教師:你能找著自個兒的名稱在哪兒嗎?
2、孩子到海報上找到自個兒的名稱。并學習用“這就是我的名稱,我叫xxx”的句式表述。
3、幼兒教師:我們的名稱都相同嗎?
4、幼兒教師總結(jié):我們?nèi)巳司幸粋名稱,人人的名稱均不一樣,有些名稱有2個字,有些名稱有三個字,另外還有一些是四個字的。
二、找尋姓的奧秘
1、幼兒教師:名稱內(nèi)的1、個字是啥?你們的姓是怎樣來的?可不可以改姓哩?為何?
2、幼兒教師總結(jié):孩子是大人的小孩,因此,有些小孩是跟父親姓,有些小孩是跟母親姓。
3、幼兒教師:你姓啥?你明白有哪一些姓嗎?
4、孩子述說,幼兒教師記錄。
三、加強認知自個兒的姓氏
1、幼兒教師:你的四周有沒與你同姓的人?你明白哪一些人與你的姓一樣嗎?
2、幼兒教師:我們我國的地才能大啦,總共有十幾億人口,因此有很多姓,如此多的姓在古時候就編成了本書,我們便叫它《百家姓》。
3、幼兒教師展示《百家姓》的書,并讀一讀百家姓的內(nèi)容,讓孩子了解充實的姓氏。
四、探究名稱的秘密
1、幼兒教師:我們孩子的姓是跟父親或母親的,不是任意起的.,那你們的名稱是怎樣來的,有何小奧秘嗎?
2、勉勵孩子述說家里的親人給自個兒起名字的過程或意義。
3、幼兒教師總結(jié):原本我們大人不是任意給我們起名字的,我們孩子的名稱是有一定意義的,表述了大人對我們的希望,與對我們幸福的祝福。
五、完結(jié)教學:《我為伙伴起名字》
幼兒教師:喜愛自個兒的名稱嗎?你除這一個名稱,另外還有其它的名稱嗎?其它人會怎樣叫你?你樂意為伙伴取一個既特別有美妙的名稱嗎?
相對于這一知識的接受,孩子還是較易的。對自個兒的姓的認知,及其涵義也較有興致。一個個七嘴巴八舌的要說說。
在此一完結(jié)教學里,孩子能非常踴躍地講出于己名稱的好,發(fā)言比較熱烈。
幼兒園國學課程教案 7
活動目標:
1、復(fù)習《弟子規(guī)》中學過內(nèi)容,感受其語言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
2、激發(fā)幼兒對經(jīng)典誦讀的'興趣,教育幼兒孝敬長輩。
活動準備:
ppt課件。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一、故事引題
課件播放音樂,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聽音樂跟讀
二、復(fù)習學過的內(nèi)容
《出則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財物輕,怨何生,忍,忿自泯。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
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
1、教師和幼兒一起讀。
2、男女小朋友分組誦讀。
3、幼兒完整地誦讀。
結(jié)束部分:
三、誦讀表演
請朗讀的好的幼兒上臺表演。
幼兒園國學課程教案 8
一、教學目標
1.學習國學經(jīng)典故事《三字經(jīng)》和《百家姓》。
2.了解中華文化的基礎(chǔ)知識,提高幼兒的國學意識和愛國情感。
3.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閱讀能力和審美能力。
二、教學過程
1.引入環(huán)節(jié)
先和孩子們聊一聊“國學是什么?”、“你們學過什么國學?”等問題,引導幼兒進入主題。
2.學習環(huán)節(jié)
。1)《三字經(jīng)》
1.先向幼兒簡單介紹《三字經(jīng)》的由來和作用,告訴孩子們這是一本教人做人的好書。
2.教孩子們快樂誦讀《三字經(jīng)》,注意抑揚頓挫,動情地朗誦出每個字。
3.通過多彩的故事情節(jié),來幫助孩子們理解賢達卓識、忠誠孝順、正直誠懇、識人不惑、學富五車、追求進步等內(nèi)容。
4.運用多樣的教學方式,如配上動畫視頻展示、互動問答等,讓孩子們對《三字經(jīng)》的內(nèi)容深入領(lǐng)會和理解。
。2)《百家姓》
1.向孩子們介紹百家姓的來由,幫助孩子們認識各種姓氏。
2.用口訣教會孩子們黃、陳、李、張、王、趙、錢、孫、周、吳等常見姓氏,并讓孩子們重復(fù)默誦。
3.借助各種游戲形式,來幫助孩子們記牢各類姓氏及寫法,如拼音連連看、姓氏接龍等。
4.通過分組互相模擬扮演,讓孩子們領(lǐng)悟《百家姓》中所傳達的`歷史感和家族之情。
3.實踐環(huán)節(jié)
為了讓孩子們更加深入地體驗中華文化的內(nèi)涵和魅力,簡單的實踐環(huán)節(jié)也是必不可少的。
。1)繪制國學名句
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掌握國學常識,可以給孩子們一張白色大紙讓孩子們用五彩繽紛的顏色大力抒寫國學名句。
。2)制作折紙
國學文化是有嚴謹和典雅之美的,讓孩子們從小學會折紙練習,感受國學文化的細膩和美好。
4.總結(jié)環(huán)節(jié)
在教學結(jié)束后進行總結(jié),讓孩子們通過教學的方式全面了解中國的文學經(jīng)典,激發(fā)孩子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和探究興趣,同時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閱讀和審美能力。
三、教學評價
教學變化不斷,評價也是不可缺少的,對教育質(zhì)量進行評估,以及教學經(jīng)驗的反饋總結(jié),這樣才能制定更好的教學計劃,讓孩子們充分體驗到國學文化的魅力。
四、教學流程表
時間 | 所需材料 | 教學內(nèi)容
9:00-9:10 | 教材、教具 | 介紹教學內(nèi)容,引導學生進入主題
9:10-9:30 | 教材、教具 | 學習《三字經(jīng)》
9:30-9:50 | 教材、教具 | 學習《百家姓》
9:50-10:00 | 折紙紙張、其他工具 | 實踐環(huán)節(jié)——制作折紙
10:00-10:10 | 國學名句紙張、筆 | 實踐環(huán)節(jié)——繪制國學名句
10:10-10:20 | 教材、教具 | 教學總結(jié)
五、教學方法及評估
1.教學方法
多樣化教學方法:口訣、朗讀、說唱;
多媒體教學方式:配上多媒體數(shù)據(jù)或音響設(shè)施等;
游戲化教學模式:設(shè)置姓氏接龍、姓氏連連看,玩動手制造,折紙等游戲項目;
實踐操作模式:用折紙和國學名句練習環(huán)節(jié)來深入剖析和展現(xiàn)國學文化的精髓。
2.評估
口頭測驗:通過教學過程中的問答反復(fù)確認是否達到教育目標;
書面測驗:通過測試孩子們對《三字經(jīng)》和《百家姓》的理解和記憶程度;
其他綜合性評價:對孩子們是否充分參與、學習成效、協(xié)作能力、語言表述等方面進行全面反饋和評估。
幼兒園國學課程教案 9
一、活動目標
1.幼兒喜歡誦讀本次活動節(jié)選的《三字經(jīng)》內(nèi)容。
2.通過本次國學啟蒙教學活動之后,幼兒能夠大致理解語句的含義和意思。
3.本次活動的主要目的就是能讓幼兒明白保持善良的天性、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等。
二、活動準備
1.《三字經(jīng)》節(jié)選片段PPT
2.幼兒用書
3.國學卡片
4.教師自備教學用具及材料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利用兒歌歌曲倒入本次國學教育活動,出示教學PPT,進入引導環(huán)節(jié)。
(1)請小朋友們認真聽歌曲,體會和感受歌曲的內(nèi)容。
我們都是好孩子
小鳥自己飛,小貓自己跑,我們都是好孩子,不要媽媽抱。
小鳥自己飛,小貓自己跑,我們都是好孩子,不要媽媽抱。
。2)剛才的歌曲中小鳥是自己飛的還是媽媽抱著飛的呢?
。3)小貓是自己跑的還是媽媽抱著的呢?
。4)小朋友們情告訴老師,你們和媽媽一起出門的時候你是怎么做的呢?
2.教師出示國學啟蒙教育PPT,進入國學智慧屋,讀一讀經(jīng)典《人之初》。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畫面的額內(nèi)容,自行描述畫面的內(nèi)容。
。2)畫面上都有什么?小女孩和媽媽在做什么?小女孩有什么樣的表情呢?
3.教師點擊PPT,播放完整的《三字經(jīng)》節(jié)選片段,幼兒安靜欣賞。
《三字經(jīng)》節(jié)選: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1)教師提問,引起幼兒的`思考。你們覺得剛剛出生的寶寶是什么樣的?
。2)剛剛出生的寶寶他們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人的自然甜馨非常相近,但是在經(jīng)過后天所接受到的而教育和環(huán)境的不同影響下,人與人之間的習性和性情都會相差甚遠。
4.教師帶領(lǐng)幼兒朗誦本次活動節(jié)選出的《三字經(jīng)》內(nèi)容,幼兒集體跟讀。邊讀邊糾正幼兒的發(fā)音,獨立朗誦的時候給予適當?shù)奶嵝选?/p>
5.教師出示教學PPT,進入國學小故事環(huán)節(jié)。
。1)引導幼兒欣賞故事,并理解故事的內(nèi)容。
(2)故事看完之后請幼兒打開幼兒用書,來到看一看環(huán)節(jié),看看畫面中都有誰?他們在做什么?
。3)這三幅圖片中的小朋友們都在干什么呢?他有什么好習慣?我們應(yīng)該向他們學習什么?
四、活動延伸
(1)教師讓幼兒自己收拾整理自己的書包,并對表現(xiàn)好的幼兒進行點評和鼓勵。
。2)回到家之后,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朗誦本次活動的內(nèi)容。
五、活動總結(jié)
幼兒們的天性都是善良的,保持善良的天性,要從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開始。
幼兒園國學課程教案 10
課前:
①準備教材:初讀本,唱唐詩,教學cd
、跍蕚湫麄鱲cd,③點名單:了解學生結(jié)構(gòu),是否交費報名
④弟子規(guī)總敘的卡片
、輽z查電源以及播放設(shè)備
、奁渌汉诎、水筆、粉筆、紙巾、時鐘表
過程:
一、靜定10分鐘
1自我介紹①老師自我介紹 ②學生自我介紹
2靜定訓練:①音樂[一上課就播放]
、谟糜螒蚍椒▽胍(guī)則
③語言暗示a[聰明的一休]b想一想:長相、1+1
、鼙犻_眼睛,再來一次:口令三二一。⑤睜開眼睛:點名
二、大學20分鐘
1第一自然段①聽②跟讀③指讀的`引導[一字一音]④小游戲:手指要指⑤跟磁帶讀,老師輔導指讀
2預(yù)習第二自然段
三、唱唐詩《靜夜思》15分鐘
1讀原文2小組過關(guān)3聽cd 4唱聽cd兩遍5大合唱
四、休息10分鐘
1、老師找孩子聊聊天,提示孩子上洗手間
2、助手將提供借閱的vcd發(fā)給家長
3、集合口令:擊掌三聲,口令十九八七……三二一“靜定一分鐘”
五弟子規(guī)1—2小節(jié)
1跟讀總敘兩遍2指讀一遍3后三小節(jié)兩遍4看卡片5通讀一遍
六、總結(jié):
1、靜定的規(guī)和口令
2、指讀的方法
3、作業(yè)[學而時習之]
4、獎品:熒光棒
幼兒園國學課程教案 11
活動目標
。1)學習古詩,理解古詩內(nèi)容;
。2)認識新詞匯:颯、載、蕊;
。3)感受大自然的自然美。
2.活動準備
。1)教學ppt,菊花照片;
。2)字詞卡片:颯、載、蕊;
3.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出示菊花照片,認識菊花。
提問:“你知道這個漂亮的花是什么花嗎?”
重點引導觀察照片上的.圖片。
二、幼兒第一次操作
。1)播放古詩《題菊花》視頻,學習古詩。
提問:“古詩的名字叫做什么?你聽到了古詩說了什么?”
重點指導幼兒能說出古詩的大概詩句。
三、分享經(jīng)驗
。1)出示字卡、PPT,理解古詩內(nèi)容和新字詞。
提問:“誰能告訴老師,這個字寶寶叫做什么?剛剛有沒有出現(xiàn)在古詩《題 菊花》里面?”“你能說說它的意思嗎?”
重點引導幼兒理解古詩詩句內(nèi)容的大概意思。
四、幼兒再次操作
。1)再次播放古詩《題菊花》視頻,學會讀古詩。
提問:“你們知道為什么要寫這首古詩嗎?詩人想要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
重點引導幼兒體會詩人不公正“天道”的大膽否定和對理想中的美好世界的熱烈憧憬。
五、活動延伸
將古詩打印出來投放在語言區(qū)內(nèi)以便幼兒進區(qū)活動時自由操作,或餐前誦讀古詩。
幼兒園國學課程教案 12
第一課:
國學教育的認識
教學目的: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己的國家、自己的民族,初步了解民族的特征以及生活習俗等。
培養(yǎng)學生的禮貌習慣和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
教學內(nèi)容:
1)、向?qū)W生介紹我們的國家是中國,我們是中國人。中國人的外貌特征——黃皮膚、黑眼睛、黑頭發(fā)。也可請學生自己來回答外國人的體貌特征,以便區(qū)別。
中國中國人的內(nèi)在特征——我們都有一顆中國心。中國心包括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各地的生活習俗。
舉例說明:漢字是我們的文字;語言——中國話;禮貌方面——古代是鞠躬,現(xiàn)代是行禮和握手。(外國人則是親吻、或是擁抱。)還有過春年、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以及清明節(jié)等等,都是不同于其它國家的地方……(教師自己舉例)
熱愛自己的國家
舉例——當奧運會我國運動員獲得金牌時,會場上會升起一面五星紅旗,問小朋友會怎么樣?激動、高興、鼓掌等。
中國歷史悠久,古代有四大發(fā)明(造紙、火藥、印刷、指南針)。
現(xiàn)在我們的國家日益富強,我們國家制造的產(chǎn)品暢銷全世界。說明我們的人民聰明有智慧。你做為一個中國人應(yīng)該感到無比的自豪和驕傲。
讓學生自己來舉一些例子,參與到課堂的氣氛中來。
教具:畫一棵大樹枝繁葉茂,下面有若干根系。
講解:
2)向?qū)W生講解這棵大樹,好比我們的中華民族,它生長了二千五百年,我們每個學生都是這棵大樹上的一片葉子,大樹生長的好,葉子就旺盛。如果大樹的根部斷了,請問學生這棵大樹還會長嗎?那我們作為葉子還會活嗎?(擦掉根部一段)讓學生直觀的理解根和葉的關(guān)系。理解大樹的含義、及根的重要性。了解個體和群體的依賴關(guān)系。
向?qū)W生講解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中斷了。
比如過去的孩子學習的《弟子規(guī)》現(xiàn)在卻不學了。
接著講解《弟子規(guī)》是學生學習禮貌、學習做人方面的書,F(xiàn)在的國人禮貌欠缺。具體舉例說明:不會打招呼、不行禮,隨地吐痰、亂扔東西、大聲喧嘩、不能敬老協(xié)幼。比如坐公共汽車不能給老者讓座等。道德方面:自私自利、以我為核心,驕傲、懶惰、不講誠信等等。那么怎么來挽救呢?就是要從小來學習《弟子規(guī)》。學習禮貌、學習做人的道理。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兄弟姐妹友好相處。做一個勤勞勇敢、誠實守信的人。
3)內(nèi)容學習古代的禮節(jié)——鞠躬、
學習介紹自己 —— 姓名、年齡、學校等。
學習鞠躬:這堂課我們要學習中國古代的一個禮節(jié)——鞠躬。為什么要學習鞠躬?因為表示尊敬他人、謙虛、誠懇等。
老師示范:雙手放在褲線的兩旁,低下頭同時把腰輕輕的彎下去,正確的姿勢看到自己的腳面。手臂自然下垂。有的表示誠意鞠躬到90度。
實踐活動:請學生主動舉手到前邊來表演,或有老師點名。并且學會介紹自己:我的名字、年齡以及學校班級等等。學會禮貌用語:“請大家多多關(guān)照”。“希望大家喜歡我”!拔蚁牒痛蠹易雠笥选钡。也可讓學生自由發(fā)揮去想象。
要求:學生鞠躬要發(fā)自內(nèi)心,誠肯去做
作業(yè):向自己的家長講解今天學習的內(nèi)容。中國人、中國心,無論走到全世界的任何地方,我的中國心不會變。從今天以后我要學習傳統(tǒng)文化,從《弟子規(guī)》開始。先學會向長者鞠躬。
注意事項:上課時身要坐端正。講話要先舉手,經(jīng)老師同意后方可講話。
請學生到前邊表演時要他自己提出要求,不要勉強。否則有的不愿意來的孩子會拒絕,會給別的孩子帶來負面影響。
教學體會:剛開始學習鞠躬的時候。學生可能不習慣,膽小的不敢到前邊來表演。說話也不大聲,不連貫。個別的學生還會拒絕學習鞠躬。老師要講究方法,正確引導,要耐心鼓勵,天天訓練。小朋友就會有很大的改變。
第二課:
教學目的:
讓學生了解為什么要學習《弟子規(guī)》?弟子規(guī)的大概內(nèi)容是什么?
教學內(nèi)容:
學習《弟子規(guī)》的總序
“弟子規(guī) 圣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余力 則學文”
教學重點:有余力,則學文
復(fù)習內(nèi)容:上堂課的內(nèi)容:中國人、中國心,中國的禮節(jié)——鞠躬,會表達自己的感 情和需要。
講解題目:《弟子規(guī)》——先介紹原文的出處。
原名:訓蒙文。故名思義;教訓啟蒙幼童的文章。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
內(nèi)容:采用《論語》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悌……等文字編寫而成,后改叫《弟子規(guī)》。是啟蒙學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應(yīng)有的禮儀與規(guī)范。特別講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教學方法:老師念一句,學生重復(fù)一句。也可老師念上句,學生念下句。
根據(jù)學生的接受能力確定學習時間,需要念幾遍。
講解內(nèi)容:
弟子規(guī)—— 是(古代)學生必須要學習的內(nèi)容。古人云:學有學業(yè)、退有居業(yè)。弟子規(guī)就是教育學生學習以外應(yīng)該做到的事情。
圣人訓—— 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們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稱為圣人。
訓:可以做為準則的話。指圣人對我們的教誨。
首孝悌—— 首:首要、頭,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順父母。舉例;父母生養(yǎng)我們、辛苦勞作,供給我們衣食住行。我們首先要孝敬他們。
悌:代表順從兄長。兄弟姐妹友好相處也就等于孝順了父母。
次謹信—— 次:次要、二,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謹和信。謹:謹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號,做人也要按著準則去做。不能任意隨便去做事。做事還要講誠信。不能欺騙別人,講信用。從小培養(yǎng)良好的品德,長大就不會染上不良的言行習慣。
泛愛眾—— 泛:廣泛。不是指單純的情愛。人與人之間要有愛,更要愛世間一切眾生、花草樹木,小動物、小昆蟲等。做人要有一顆仁愛之心。
而親仁—— 仁:指同情友愛,仁慈之心。我們要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使自己也能成為一個具有仁愛之心的人。
有余力則學文——當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備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時間,再去學習文化知識和技能。以上四條是做人的根本。不管你有沒有文化知識,但忠、孝、禮、義、信必須要做到。
(舉例說明)一個六歲的小孩,他不但學會了彈鋼琴,而且會說英語。每當家里來了客人,大人都叫他為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節(jié)目后,大家都在贊揚他。他驕傲地說了一句語驚四鄰的話:“姥姥你是個大笨蛋,什么都不會!”客人愕然。從這個例子說明:家長不能一味的培養(yǎng)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學習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為了讓他表演,而是為了讓他有一計之長,將來好做事。可他連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怎么去做事?一個連自己的家長都瞧不起的孩子,他怎么會虛心向別人學習?
總結(jié):為什么要學習《弟子規(guī)》?因為它是我們行動的準則。弟子規(guī)的內(nèi)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順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處。在外要敬師長、懂禮貌、講信用。和別人平等相處,不自私、不傲慢、愛大眾、愛國家、愛民族。在培養(yǎng)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學習文化知識。我們能夠做到這些你就是一個優(yōu)秀的人。
互動:請小朋友說一說你對《弟子規(guī)》的哪些方面比較感興趣?自己原來哪些方面做的不夠。
家庭作業(yè):請家長幫助熟念《弟子規(guī)》總序
教學體會:如果有時間可以再對學生進行禮貌訓練——練習鞠躬。一定讓孩子養(yǎng)成習慣為止。也可以朗讀總序。舉例:一個五歲的孩子,學了鞠躬以后,有一天,他在外面練習騎小自行車,一轉(zhuǎn)彎碰倒了一位小妹妹。他馬上跑過來給正在扶小孩的家長鞠了一躬,連忙說:“阿姨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小妹妹的家長非常高興說:“這個孩子真有禮貌!”
習慣養(yǎng)成了到時候就會用。
第三課:
教學目的':把孝心的觀念引入到學生的心田。教育學生孝敬父母要從小事做起。不但孝,關(guān)鍵是順。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之心。
教學內(nèi)容:《弟子規(guī)》
一、入則孝 父母呼 應(yīng)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須順承
教學重點:關(guān)鍵在落實上。一定要結(jié)合生活實際。讓學生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復(fù)習內(nèi)容:讓學生復(fù)習上堂課的內(nèi)容:弟子規(guī)——總序。齊聲背誦。
講解內(nèi)容:
入則孝——過去古人非常講究孝道。晚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要到長輩的房間向長輩“請安”。入;也是指在家中。
父母呼 應(yīng)勿緩:____父母呼喚我們,聽到就應(yīng)該馬上答應(yīng),不要慢慢吞吞,半天不回答。表現(xiàn)出一種無理的態(tài)度,或者有抵觸情緒,自己不高興就不應(yīng)聲。
比如;你正在看一個好看的電視,或者玩得正開心,父母叫你出來吃飯,你不答應(yīng);蛘叽饝(yīng)了半天還是不動。
父母命 行勿懶:______父母讓我們?nèi)プ鍪,?yīng)立刻起身去做,不可拖延偷懶;蛘吒吲d做就做,不高興做就不做。還有的小朋友和家長講條件,我做了你給我什么獎勵?這都是不對的!
父母教 須敬聽:____父母在教育我們的時候,應(yīng)該懷著恭敬的心去傾聽。不要漫不經(jīng)心,愿意聽就聽,不愿聽就不聽。否則,就是一個不聽話的孩子。
父母責須順承:_____小朋友有時做錯了事,家長會批評責備我們。我們要趕快承認自己的錯誤,虛心接受,不要讓家長生氣。有的時候,家長誤解了孩子,這件事明明不怨你,可家長沒搞清楚就責備你。作為晚輩,也不要急于辯解,等父母平靜了你再解釋。這才是真正做到了孝,而且順。
結(jié)合生活實例講解:
生活中有很多實例,父母呼喚我們;父母讓我們幫忙做事;你是怎樣做的?請小朋友自己去思考:自己哪些地方做的不夠?常常見到一些孩子,自己玩的很開心。父母讓其幫助做一點家務(wù),他馬上說我還要寫作業(yè)呢!找借口不去做事。父母批評我們的時候,小朋友還嫌家長羅嗦,不高興聽批評。明明是自己做錯了事,還滿不在乎。故意惹父母生氣。這些現(xiàn)象都是不對的。
父母撫養(yǎng)我們花費了很多辛苦,從小把我們養(yǎng)大,我們要用心去體會,感謝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不能掛在嘴上,一句爸爸媽媽我愛你,是遠遠不夠的!要落實到行動上,就要從生活小事做起。
舉例說明:
母雞孵小雞的時候,母雞身體下邊放一堆雞蛋,它天天趴在這堆雞蛋上,用自己身體的熱量,去溫暖這些蛋。雞蛋吸收了母雞的血汗,慢慢變成了小雞。母親撫育我們的時候,也象撫育小雞一樣,非常艱辛。小的時候要喂奶、喂飯,換尿布,有病時背著你去醫(yī)院,半夜起來喂藥。風里雨里天天接送你去幼兒園。上學時為你拿書包,為你撐雨傘。做好了飯菜等著你回來吃。父母總是把最好吃的東西留著給你,可是我們的小朋友是否也能把最愛吃的飯菜留著給父母吃呢?不要以為父母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應(yīng)該的,我們要對父母有感恩之心,有報答之愿!有的小朋友說等我長大了有工作了就去撫養(yǎng)他們。世人說:“什么都能等,只有孝敬父母不能等!”讓我們從今天就開始孝敬自己的父母。為他們做一點事。
提問:
你的父母最喜歡吃什么?干什么?請小朋友回答!
不知道的小朋友回家問自己的父母,喜歡吃什么,干什么?讓他們學著關(guān)心自己的父母,用心體會。
作業(yè):
今天回家吃飯時為母親盛一碗飯,或者為父親倒一杯水。幫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wù)。比如:擺放碗筷、洗碗、擦桌子、掃地、倒垃圾。洗衣服、晾衣服、打掃房間。澆花、買菜、學做飯。
為父母捶背、按摩、倒洗腳水?梢愿鶕(jù)情況任選一樣來做。
教學體會:
一定要有家長的配合。有的家長會不肯讓孩子去做家務(wù),怕打碎了東西。要向家長講清楚,我們是在幫助家長培養(yǎng)孩子的品德,不從小教育培養(yǎng),懶惰的習慣養(yǎng)成了不好改正。適當?shù)膭趧右彩情_發(fā)孩子智力的必要條件,他會在勞動的過程中,自己動腦筋去做。做好了他也會有一種成就感!自豪感!不要嬌慣孩子,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條件。通過一段時間的培養(yǎng),小孩都會有很大的變化。
個案:
有個學生,因是單親家庭,從小跟著媽媽生活。媽媽又沒有固定的工作。小朋友不會體諒媽媽的心情,有時媽媽心情不好。她還惹媽媽生氣。結(jié)果老是挨打。學了弟子規(guī)后,變化特別大。過去媽媽越打她越倔強,就是不認錯,也不躲避,F(xiàn)在媽媽一打她,她馬上說:“我錯了,下次一定改”!說著就跑開了。媽媽看見她有進步,“十一”國慶節(jié)還帶她出去旅游了一趟。她回來后還跟老師說:“媽媽說了‘你聽話,春節(jié)媽媽還帶你玩’,我要好好學習弟子規(guī),不再惹媽媽生氣了”!
第四課:
教學目的:教會小朋友在家應(yīng)該掌握的一些禮節(jié)、與盡量做到的事項。
教學內(nèi)容:《弟子規(guī)》的2、3段
提問:上節(jié)課留的家庭作業(yè)“在家里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事,”請小朋友自己舉手回答做了哪些?或盛飯、或洗碗、或拿筷子,疊被子、掃地等。不論小朋友做了什么,都要鼓勵他,使他持之以恒的去做。沒做的接著做,使他養(yǎng)成好的習慣為止。學習弟子規(guī)的目的,不是光會背,主要的是落實到行動上,學會做。反復(fù)要求,就會印在腦海里,成為他的習慣。
講解:
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
清:(電腦里沒這個字) 涼的意思 。翰炜、檢查(內(nèi)省)。
要求學生了解一年四季的變化,冬天冷,則需要暖溫。夏天熱,卻要涼爽。一天的開始,早晨要想好今天應(yīng)做的事情,晚上要按照大自然的規(guī)律,安寢。弟子規(guī)這里是教育小朋友要用心體會照顧自己的父母。
舉例:(二十四孝的故事)古代有個叫黃香的孩子。在他九歲的時候,母親便去世了。他看見自己的父親,每天辛苦的勞動。他特別的心疼。為了照顧好自己的父親,他在夏天的時候,就用扇子把父親睡的枕頭和席子扇涼;冬天天氣寒冷時,他就會先幫父親把被窩睡暖了,再讓父親去睡?梢婞S香非常懂得體恤別人,他的孝心一直被后人所稱贊。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yè)無變 ( 反:同返)
教育學生外出要向父母秉告,免得父母為自己擔心。比如;早上去上學時要跟父母說:“爸爸媽媽,我上學去了!”放學回來要先向家長報平安!鞍职、媽媽我回來了!”生活要有規(guī)律,免去父母牽掛。養(yǎng)成好的生活習慣,對自己一生都有幫助。
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
茍: 如果、假使
學生無論做什么事情,都必須經(jīng)過父母的同意方可去做,不可擅自做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錯誤。如果你擅自做了,作為晚輩你是沒有道理。
舉例說明:
1、私自到外邊去玩,去游泳,去“網(wǎng)吧”,去不安全的地方,會有危險發(fā)生時,家長幫不了你。
2、隨便把家中的物品贈與他人,如果是家長有用的東西,你不知道,就會造成錯誤。例如:一個小孩把家里的很有價值的郵票,送給了同學。當家長發(fā)現(xiàn)時,早被同學扔掉了。隨便支配家長的財產(chǎn),會養(yǎng)成大手大腳的壞習慣。也會培養(yǎng)他人的貪占心。
3、在家里不可隨便玩電、玩火,玩危險的玩具。
4、不可養(yǎng)成隨便花錢的壞習慣。(壓歲錢的支配)
物雖小 勿私藏 茍私藏 親心傷 茍: (同上)
看見別人再好的東西,不可將它據(jù)為己有。即使是再小的東西,哪怕是一塊橡皮,一只鉛筆,都不該拿人家的。從小去掉自己的貪占心,長大才不會犯錯誤。如果是隨便亂拿了人家的東西,被別人發(fā)現(xiàn)了,父母會為你的行為而感到羞恥。
學生有的時候,會對拿別人的東西不以為然。作為家長和老師一定要幫助孩子克服這些壞毛病。反面例子:古時候,有個小孩偷了同學的一塊硯臺;丶液,被他的母親看見了。他的母親不但沒有責備他,反而縱容他。后來他的膽子越來越大,從小偷變成了大偷,被官府抓到了要砍頭。他提出要見自己的母親一面,官府同意了讓他見自己的母親。他見到自己的母親后,就說:“我是你奶大的,就讓我再吃一口奶吧!”說著,就把母親的奶頭咬掉了。因為他非常怨恨自己的母親,在他不懂事的時候,沒有給他正確的教育。
有的時候,家長會無形之中給小朋友留下不好的影響。比如;坐公共汽車家長會讓孩子低點頭,可以不買票。這些都是反面教育,培養(yǎng)了孩子愛貪占小便宜的心理。
總結(jié):本節(jié)主要講述了小朋友應(yīng)該怎樣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習慣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
提問:請小朋友講述自己哪些方面還做的不夠?對照上面的例子,找找差距。
作業(yè):反復(fù)布置在家里應(yīng)該做的家情。真正做到學有學業(yè),居有居業(yè)。直到養(yǎng)成習慣為止。關(guān)心自己的父母喜歡吃什么?干什么?用心體會父母的心情。
第五課:
教學目的:通過圣賢的教誨,啟發(fā)培養(yǎng)孩子的孝心,讓他們知道怎么具體去做!
教學內(nèi)容: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提問內(nèi)容:上節(jié)課留的家庭作業(yè),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wù)。讓小朋友舉手自己來說做了哪些?反復(fù)強調(diào),直到養(yǎng)成習慣為止。
講解內(nèi)容: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好:喜歡惡:厭惡父母親喜歡你做的事情,你要盡量去做,不要敷衍了事,漫不經(jīng)心。
力:是盡我們的力量。父母厭惡的事情,你要小心謹慎的去除,包括你的一切壞習慣。例如;父母喜歡讓我們好好讀書,將來有能力做事。可我們不愿學習,一心貪玩,這就是不夠孝心。還有父母不喜歡我們出去和別的小朋友打架,那我們就盡量不讓家長為我們操心。做什么事情之前先想想父母知道了會不會高興我去做?用心體會父母對我們的教育,要使自己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
互動:請學生自己來講家長喜歡自己做什么?同時老師也要了解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如何?如不正確的老師要幫助指正。如;某個學生就說:“我爸爸說:‘在外邊,誰要是打你,你就打他。不要怕’!”以免不好的家教會給孩子帶來負面的影響。時代不同,人的素質(zhì)不同,結(jié)合今天的社會,進行正面的教育。
幼兒園國學課程教案 13
教學目標:
1、能流利的朗讀和背誦本句三字經(jīng)。
2、知道這幾句的意思。
教學重點:流利地朗讀和背誦本句三字經(jīng)。
教學難點:理解三字經(jīng)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提問:有誰背過“三字經(jīng)”?你知道它的意思嗎?
二、學文曉理:
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譯文:人出生之初,稟性本來就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
只是后天所處的環(huán)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習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別。
提問:你知道是以什么意思嗎?
學生解釋它的意思。
三、熟讀背誦
自己讀熟
分組檢查,指名背誦
會背的還可以接著往下進行背誦
四、總結(jié)
。1)朗讀今日所學。
。2)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想做一個什么樣的`好孩子?試著用完整的話說向老師和同學們說說你的打算。
幼兒園國學課程教案 14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歌曲《春曉》的學習,感受音樂與古詩的完美結(jié)合,對以我國古典詩詞為題材的現(xiàn)代音樂作品有進一步學習的愿望。
2、通過用不同的速度來演唱歌曲《春曉》,
3、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創(chuàng)作表現(xiàn)《春曉》。教學重點、難點:
1、小切分節(jié)奏練習、附點節(jié)奏的演唱
2、二聲部的練習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詩歌導入:
師:誰來給我背誦一下《春曉》、、、
1、集體表演《春曉》朗誦
三、古詩文化
師:剛才有同學們吟誦了《春曉》這首詩,你們看,唐朝詩人孟浩然多了不起,僅僅用了20個字就描繪了春天的美景。
2、提問:讀了這首詩,你感受到了春天的哪些美景呢?
3、師:大家說的太好了,面對這么美麗的春光、、、
四、學唱歌曲
師:同學們知道嗎,這首詩還能唱一唱,這種唱法叫古詩新唱,想聽聽嗎?
1、欣賞童聲合唱《春曉》,感受歌曲情緒。
2、出示歌單,老師做示范演唱。
3、老師逐句教唱。
4、老師唱詞,學生唱la音。
5、輕聲演唱歌詞。
6、解決難點:
五、節(jié)奏難點練習
7、再次輕聲、有感情地演唱。
8、女生領(lǐng)唱,男聲伴唱。
9、男生領(lǐng)唱,女生伴唱。
10、分組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創(chuàng)作表現(xiàn)《春曉》。
11、教師指揮完整演唱一遍。
六、歌曲處理
1、師分別用慢速、中速和快速演唱歌曲,請學生仔細聆聽后說一說三遍演唱的速度和情緒有什么不同。
2、排練合唱《春曉》,用慢速和中速演唱歌曲。
3、表演節(jié)目——大合唱《春曉》。
教學反思
完成課程內(nèi)容后,回去寫反思總結(jié)!
幼兒園國學課程教案 15
一、教學內(nèi)容: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
二、教學目標:
1.理解兩句話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背誦這兩句話。
2.看故事、聽故事,學會與人相處之道。
三、教學難點:
學會與人相處之道。
四、教學流程:
(一)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弟子規(guī)》,誰來背背上節(jié)課的內(nèi)容。
今天我們來繼續(xù)學習《弟子規(guī)》。
(二)看一看,說一說,體會情感。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弟子規(guī)》中的: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
自由讀,指名讀。
2出示:兄道友,弟道恭
(1).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動畫片,想不想看?
播放《孔融讓梨》的故事。
(2).誰來說說哥哥為什么要讓孔融先拿?
(3).那孔融為什么要拿最小的呢?他為什么要把大的讓給哥哥,從這里可以看出孔融是個什么樣的孩子?表現(xiàn)出孔融對哥哥怎樣?
(4).那爸爸說弟弟比他小的時候,他說了什么?從這可以看出孔融又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表現(xiàn)出孔融對弟弟怎樣?
(5).孔融作為哥哥很友善,作為弟弟很尊重哥哥,這就是——(引說)
3、學習“兄弟睦,孝在中”
(1).小朋友看這些是什么?老師帶來了一根筷子,像不像一支箭,我請一個小朋友來折一下看看能不能把它折斷,如果是一把呢?我們下面就來看一個關(guān)于折箭的故事。
(2).讀《兄弟折箭》的故事。
(3).從故事中你知道了母親為什么吃不下飯呢?經(jīng)過折箭這件事,后來這些兄弟有沒有團結(jié)和睦呢?看著和睦相處的幾個弟兄,這時如果你是母親你心情怎樣?會覺得這幾個兒子怎樣?
(4).是呀兄弟之間和睦就是孝順的一種表現(xiàn)呀。這就是——
4、學習“財物輕,怨何生”
(1).我們再看《兄弟折箭》這個故事,幾個兄弟因為什么差點打起來呀?得到那只鹿有什么好處呢?如果他們不去爭那只鹿還會打起來嗎?
(2).把財物看輕,不去爭,不去搶,就不會打起來,就不會產(chǎn)生怨恨。這就是——
5、 學習“言語忍,忿自泯”
(1).學了這么久同學們也累了,老師讓同學們放松一下,再看一個動畫片好不好?
看《將相和好》。
(2).廉頗得知藺相如的官位比自己大的時候很不服氣,開始說的什么?如果是你聽了這話你會有什么樣的反應(yīng)?你會怎么做?藺相如聽了怎么做的?藺相如是怕了廉頗嗎?他說了什么?從這兒可以看出藺相如懂得怎樣?你能不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他?結(jié)果廉頗還生氣嗎?
(3).小結(jié),是呀在言語方面如果我們懂得忍讓就會減少很多言語所造成不必要的誤會,還有爭吵。這就是——
(三) 誦讀
1.下面我們把學的內(nèi)容連起來讀一讀。
2.小朋友能不能把今天學的內(nèi)容記在你的腦海呢?
(四) 談一談,升華感情。
1.同學們學習生活在一起,我們就像一家人,大家親如兄弟姐妹,通過今天的學習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你準備怎么做呢?
2.不光《弟子規(guī)》教育我們這樣做,古人還有好多關(guān)于我們今天學的`內(nèi)容的成語、名言警句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以和為貴;禮之用,和為貴;得饒人處且饒人;和睦相處;一團和氣;化干戈為玉帛;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3.最后老師有一首歌送給大家。我們來一起唱一唱結(jié)束今天的課程。
唱《相親相愛一家人》。
(五) 作業(yè):背誦今天所學的內(nèi)容。
教學反思:
哲學家菩德曼說過:“播下一個信念,你將收獲一種行動;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個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個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苯逃淖饔檬菨撘颇模喾轿坏臐B透、熏陶、感染往往比直白的說教效果更好。因此本節(jié)課,我沒有直白的說教,而是通過《孔融讓梨》、《兄弟折箭》、《將相和好》的故事,最后唱《相親相愛一家人》,讓學生一步步加深理解和體會,使孝敬父母的美德逐漸深入學生心靈。
古人云:“集腋成裘,聚沙成塔。”荀子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河!边@兩句話都強調(diào)了積累的作用。離開了積累,一切語文活動都好像無根之木、無源之水,那么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就成了“空中樓閣”了。該如何幫助學生進行積累呢?我通過形式多樣的誦讀活動,自讀、齊讀、誦讀,讀出節(jié)奏,讀出感情,讀出韻味;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受,在讀中悟理。學生在反復(fù)朗讀中達到熟讀成誦。學生不僅積累了語言,更積累了品質(zhì)。
【幼兒園國學課程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幼兒園安全課程教案05-03
幼兒園繪畫課程教案07-30
幼兒園國學活動教案(精選12篇)08-30
幼兒園活動課程教案07-26
有關(guān)幼兒園安全課程教案06-20
小班教案國學春曉教案10-01
小班教案國學春曉教案08-30
幼兒園活動課程教育教案09-02
幼兒園中秋課程教案(精選7篇)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