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學心理學考試真題及答案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我們最少不了的就是試題了,借助試題可以對一個人進行全方位的考核。那么一般好的試題都具備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學心理學考試真題及答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學心理學考試真題及答案1
一、填空題(每題1分,共10分)
1.課外活動的主體部分是_______
2.班集體形成的條件和前進的動力是_______
3.班主任的工作是從_______開始的。
4.“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反映了德育_______的原則。
5.提出“教學具有教育性”觀點的是_______
6.教學過程階段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_______。
7._______是國家對某一學科的教學內容及進度作出規(guī)定的指導性文件。
8.熱愛學生是現(xiàn)代教師的_______。
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運用的是_______。
10.在上課前,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準備好談話的問題和順序以及如何從一個問題引出和過渡到另一個問題,這是教學方法的_______基本要求。
二、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20分)
1.最早提出經(jīng)典性條件反射的人是()。
A.杜威B,巴甫洛夫C.華生D斯金納
2.終身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保羅·朗格朗B.羅杰斯C.索爾蒂斯D.布魯納
3.蘇格拉底法又稱為()。
A.問答法B.發(fā)現(xiàn)法C.講授法D.雄辯術
4.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觀屬于()。
A.人本主義B.行為主義C.建構主義D.新行為主義
5.聯(lián)結學習理論認為,學習就是在刺激和反應之間建立直接聯(lián)結的過程,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A.練習B.學習C強化D.鞏固
6.()是學校教育的中心環(huán)節(jié)。
A.上課B.教學C.工作D.交往
7.大學英語等級考試是一種()測驗。
A.常模參照性B.標準參照性C.總結性D.發(fā)展性
8.實驗法的主要特點是()。
A.在真實的情境中進行B.探討因果關系
C.嚴格控制自變量D.簡便易行
9.程序教學的基礎是()心理學。
A.構造主義B.認知主義C.行為主義D.實用主義
10.()發(fā)明了“發(fā)現(xiàn)學習法”。
A.夸美紐斯B.赫爾巴特C.凱洛夫D.布魯納
11.()是衡量一個測驗有效性、正確性的重要指標。
A.信度B.效度C.難度D.區(qū)分度
12.對于成功或失敗進行歸因時,屬于個人內部穩(wěn)定的不可控因素的是()。
A.能力B.運氣C.努力D.任務難度
13.屬于成長需要的是()。
A.安全需要B.尊重需要C.歸屬需要D.認知需要
14.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對于中等難度的任務來說,動機強度與學習效果之間的關系是()。
A.正相關B.負相關C.倒U關系D.無關系
15.MURDER策略中M指的是()。
A.心境B.理解C.回憶D.復習
16.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剛強、易感情用事,這是哪種氣質類型()。
A.膽汁質B.黏液質C.多血質D.抑郁質
17.()是美國最早對動物的學習進行實驗研究的心理學家.他被認為是教育心理學的開創(chuàng)者。
A.華生B.赫爾巴特C.斯金納D.桑代克
18.“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出自以下哪部著作()
A.《學記》B.《孟子》C.《大學》D.《中庸》
19.行為塑造和行為矯正的原理和依據(jù)是()。
A.操作性條件作用B.經(jīng)典條件作用
C.精神分析理論D.認知理論
20.抵抗外界誘惑的能力主要體現(xiàn)了個體的()。
A.道德認識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為
一、填空題
1.學科活動
2.共同的奮斗目標
3.了解和研究學生
4.因材施教
5.赫爾巴特
6.領會知識
7.課程標準
8.職業(yè)道德素質
9.榜樣示范法
10.談話法
二、單項選擇題
1.B【解析】俄國生理學家巴甫洛夫用狗做實驗,通過觀察狗的唾液分泌得出經(jīng)典性條件反射。
2.A【解析】“終身教育”這一專門術語,最早是由法國成人教育家保羅·朗格朗于1965年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的“第三屆促進成人教育國際委員會”會議上首次提出的。
3.C【解析】蘇格拉底在教學生獲得某種概念時,不是把這種概念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先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如果學生回答錯了,他也不直接糾正,而是提出另外的問題引導從而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的結論。“蘇格拉底法”自始至終是以師生問答的形式進行的,所以又叫“問答法”。
4.C【解析】皮亞杰認為,發(fā)展就是個體在與環(huán)境不斷的相互作用中的一種建構過程。
5.C【解析】強化是聯(lián)結學習理論的核心。
6.B【解析】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中心環(huán)節(jié)。上課是教師教學的一種形式。
7.B【解析】實驗結果轉化成標準分數(shù)成績,屬于標準參照性測驗。
8.C【解析】實驗法的主要特點是嚴格控制自變量和實驗條件、主動誘發(fā)需要考察的現(xiàn)象、對結果進行分析、得出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
9.C【解析】程序教學認為學習是形成行為庫中本不存在的行為,是通過“刺激一反應二強化”一步步實現(xiàn)的。它的基礎是行為主義心理學。
10.D【解析】布魯納的著名論點“任何學科都可以以理智上忠實的`形式教給任何年齡階段的任何兒童”而“理智上忠實的形式”應適合兒童認知發(fā)展水平,因而兒童發(fā)現(xiàn)學習是一種最佳的學習方式。
11.B【解析】效度是指測量的正確性,即一個測驗能夠測量出其所要測量的東西的程度,它是科學測量工具最重要的質量指標。此題旨在考查有效自編測驗的特征。
12.A【解析】運氣是外部、不穩(wěn)定、不可控因素;努力是內部、不穩(wěn)定、可控因素;任務難度是外部、穩(wěn)定、不可控因素,因此答案為A選項。
13.D【解析】成長需要指由個體自身成長需要的健康成長和自我實現(xiàn)趨向所激勵的需要。它是在低層次的基本需要得到滿足后出現(xiàn)的高層次的心理需要,故又稱之為超越性需要(或簡稱衍生需求)、存在需要(或存在需求)。包括馬斯洛需要層次論中所指的七層的上面三層,即認知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需要。
14.A【解析】中等強度的學習動機能取最佳的效果,也就是說,在這種情況下兩者成正相關,一般情況下,學習動機強度越高,學習就越努力,越積極。但這并不能說明學習動機強度越高,學習效果也越好。學習動機強度與學習效果呈“倒U”型關系,即過高或過低的學習動機都不會取得好的效果。
15.A【解析】MURDER策略是針對存在困難的大學生而設計的一種學習策略練程序。將這一策略的六個關鍵詞心堉、理解、回憶、覺察、精細加工和復習的首字母組成了一個縮略詞MURDER。
16.A【解析】人的氣質卷刑可仆蜘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和抑郁質四種:膽汁質相當于神經(jīng)活動強而不均衡型。多血質相當于神經(jīng)活動強而均衡的靈活型。黏液質相當于神經(jīng)活動強而均衡的安靜型。抑郁質相當于神經(jīng)活動弱型。
17.D【解析】桑代克對于美國教育心理學發(fā)展的貢獻,不僅在于他開創(chuàng)了動物學習實驗與教育測驗,更重要的是他創(chuàng)建了一個教育心理學的完整體系,從而奠定了美國教育心理學的基本內容,使教育心理學正式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從普通心理學、兒童心理學與教育學中分生出來。
18.A【解析】《禮記,學記》,“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敝挥星髮W的人,才會對老師提出尊稱。做老師教人,也要看機會,隨緣而教,能建立師生關系也是緣份。
19.A【解析】行為矯正主要是利用操作性條件反射持續(xù)不斷地做系統(tǒng)性的努力改變或形成習得的行為方式。
20.C【解析】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包括知(道德認識)、情(道德情感),行(道德行)、意(道德意志)等四個方面。其中意即道德意志,是為實現(xiàn)道德行為所做的自覺努力,是人們通過智力權衡,解決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內心矛盾與支配行為的力量。題干中抵抗外界誘惑的能力主要體現(xiàn)的就是道德意志。
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學心理學考試真題及答案2
1.人類的教育活動與動物的教育活動存在本質的區(qū)別,這主要表現(xiàn)為人類的教育具有( )。
A.延續(xù)性 B.模仿性 C.社會性 D.永恒性
1.【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教育的本質。教育是一種有目的地培養(yǎng)人的社會活動,這是教育區(qū)別于其他現(xiàn)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質的規(guī)定性?芍,人類社會的教育具有社會性。因此,C選項正確。
ABD選項,為干擾項,與題干不符,排除。故本題選擇C選項。
2.關于教育的起源,學界有不同的說法,其中( )把教育的起源歸于動物的本能,沒有把握人類教育的目的性和社會性,完全否認了人與動物的區(qū)別。
A.生物起源說 B.心理起源說 C.勞動起源說 D.神話起源說
2.【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教育的起源學說。教育的起源學說包含:生物起源說、心理起源說、勞動起源說、神話起源說。
選項A,生物起源說認為教育起源于動物界的生存本能。
選項B,教育起源于兒童對成年人的一種“無意識模仿”。
選項C,教育起源于勞動過程中社會生產(chǎn)需要和人的發(fā)展需要的辯證統(tǒng)一。
選項D,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創(chuàng)造的,教育體現(xiàn)神或上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順從于天。
題干中,強調教育起源歸于動物本能。選項B、C、D均與題意不符,故本題答案選擇A。
3.在教育活動中,教師負責組織、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采用科學的方法,獲得良好的發(fā)展。這句話的意思是說( )。
A.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是被動的客體
B.學生在教育活動中是被動的客體
C.要充分發(fā)揮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主導作用
D.要實施開放教學,學生獨立完成教育過程
3.【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教師主導作用的相關知識。題干中關鍵詞教師負責組織、引導,說明教師充當著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在教育活動中,教師發(fā)揮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作用,正是教師主導作用的體現(xiàn),并且題干本身也是教師主導作用概念的'原話,因此是在強調充分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因此,C選項正確。
A、B兩項本身說法錯誤,錯誤一:對于教師和學生是被動的表述不正確,教育活動是教的活動與學的活動共同構成的,所以教育活動有兩個主體,因為每個活動都有一個主體。但從教與學兩個活動的關系以及教的主體與學的主體兩個主體的關系看,教的活動是主導活動,學的活動是主動活動;教的活動的主體——教師居于整個教育活動的主導地位,起著主導作用,學的活動的主體——學生居于整個教育活動的主動地位,發(fā)揮著主動作用。錯誤二:對于教師和學生是客體的說法片面,客體是相對于主體來講的,對教育活動客體(對象)的認識同樣分為兩個方面,包括學的活動的客體和教的活動的客體,學的活動的客體包括受教育者的活動所及的外部物質世界和反映外部物質世界的科學文化;教育內容和教育活動方式;教育者以及受教育者的自我,教的活動客體主要是學的活動,或者說是受教育者的認識和發(fā)展過程。因此,只能說教師和學生是教育活動中學的活動的客體之一,被動的客體說法更是無從談起。故AB不選。
D項說法錯誤,開放教學是學生自主、綜合性的學習,但并不是絕對獨立完成教育過程,同樣需要教師的引導和指導,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一方面學生主要是正在成長和發(fā)展中的兒童、少年和青年,他們的身心發(fā)展還處在未成熟狀態(tài),他們的學習活動非常需要教師的規(guī)范和引導;另一方面,合格的教師一般都受過專門訓練,他們明確教育目的,精通教育內容,懂得教育的規(guī)律和方法,能夠在教育活動中發(fā)揮主導作用。因此,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發(fā)揮主導作用,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能性。故學生獨立完成教育過程是不現(xiàn)實的,故D項不選。
ABD均與題意不符,此題正確選項為C項。
4.小紅在解決數(shù)學問題時總是多種途徑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力求一題多解。小紅的思維方式屬于( )。
A.聚合思維 B.發(fā)散思維 C.常規(guī)思維 D.具體思維
4.【答案】B。解析:該題考查的是思維方式。根據(jù)思維的指向性,可將思維分為聚合思維和發(fā)散思維。根據(jù)思維的邏輯性,可將思維分為直覺思維和分析思維。根據(jù)思維的創(chuàng)新性程度,可將思維分為常規(guī)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
A選項,聚合思維也稱為集中思維、求同思維,是指人們解決問題時,思路集中到一個方向,從而形成唯一的、確定的答案。
B選項,發(fā)散思維也叫求異思維、分散思維,是指人們解決問題時,思路向各種可能的方向擴散,從而求得多種答案。
C選項,常規(guī)思維也稱再造性思維,是指人們運用已獲得的知識經(jīng)驗,按現(xiàn)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慣用的方法、固定的模式來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
D選項,具體思維亦稱“形象思維”、“具體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相對。具體思維是指個體借助事物的具體形象,進行問題解決的過程。以具體概念為支柱,這種具體概念與事物的表象具有密切聯(lián)系,具有一定的形象性。
小紅在解決數(shù)學問題時總是多種途徑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力求一題多解。因此,小紅的思維方式屬于發(fā)散思維,B選項符合題意。
綜上分析ACD選項與題干不符,故本題選擇B選項。
5.道德行為培養(yǎng)的關鍵是形成良好的( )。
A.道德意識 B.道德意志 C.道德習慣 D.道德情感
5.【答案】C。解析:個體品德的內在結構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道德行為是指人們在一定的認識、情感、意志、信念支配下所采取的行動,是實現(xiàn)道德動機的行為意向及外部表現(xiàn)。一個人的一定的道德行為持續(xù)不斷地進行,就形成一定的道德習慣。道德習慣表現(xiàn)為一個人的道德品質,一定的道德品質只有通過道德行為才能表現(xiàn)出來。道德習慣是由不經(jīng)常的道德行為轉化為道德品質的關鍵因素,也是衡量道德品質的標志。個體道德行為培養(yǎng)的關鍵就在于行為的反復鍛煉,使其具有一貫性,從而形成良好的道德習慣,故選C選項。
A選項,道德意識是人們在長期的道德實踐中形成的各種道德思想、道德觀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理論體系的總稱,是人們共同承認和遵守的一定的道德原則和規(guī)范。
B選項,道德意志是個體自覺地調節(jié)道德行為,克服困難,以實現(xiàn)道德目標的心理過程,是調節(jié)道德行為的精神力量。
D選項,道德情感是根據(jù)道德觀念來評價他人或自己行為時產(chǎn)生的內心體驗,是道德行為的直接動因。
ABD三項均與題意不符,故此題選C。
【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學心理學考試真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教師招聘考試真題04-20
2016特崗教師招聘考試真題及答案02-08
自考《心理學》考試真題及答案「單選」12-03
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學心理學試題及答案05-17
教師招聘考試小學體育真題04-07
雅思聽力考試的真題及答案04-28
托福閱讀考試真題及答案06-29
執(zhí)業(yè)護士考試真題及答案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