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預測題
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一年舉行兩次,筆試一般在每年的3月和11月各舉行一次。以下是百分網(wǎng)小編搜索整理的一份小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預測題,供參考練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xù)關注我們應屆畢業(yè)生考試網(wǎng)!
小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預測題 1
一、單選題
1.()認為天賦的智力人人平等。
A.杜威
B.洛克
C.盧梭
D.康德
【答案】:B
【解析】:
洛克反對天賦觀念,提出了“白板說”。他認為人的心靈原來就像一塊白板,沒有一切特性,沒有任何觀念,天賦的智力人人平等。
2.要想了解家長對小學生參加勞動所持的態(tài)度,最適宜的研究方法是()
A.實驗法
B.觀察法
C.文獻法
D.調查法
【答案】:D
3.我國的第一部教育專著是()
A.《大學》
B.《春秋》
C.《學記
D.《論語》
【答案】:C
【解析】:
《學記》是我國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專著。
4.教育目的包括三個層次,居于第三層次的是()
A.國家的教育目的
B.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
C.課程目標
D.教師的教學目標
【答案】:D
【解析】:
教育目的包括三個層次:國家的教育目的、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和教師的教學目標。教師的教學目標居于第三個層次,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結束后學生所能達到的預期標準。
5.我國基礎教育新課程管理的政策是()
A.以國家課程統(tǒng)一使用管理
B.以省級課程管理為主
C.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
D.全部下放權力,實行校本教材教學為主
【答案】:C
【解析】:
2001年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規(guī)定了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體制。
6.教學行為的性質不包括()
A.社會性
B.序列性
C.個體性
D.目的性
【答案】:A
【解析】:
教學行為的性質包括目的性、序列性、個體性。
7.在高年級運用得比較多的教學方法是()
A.講授法
B.討論法
C.發(fā)現(xiàn)法
D.讀書指導法
【答案】:B
【解析】:
運用討論法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理解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因此,討論法在高年級運用得比較多。
8.教師不僅要教書而且要育人,不僅要傳授文化而且要發(fā)展學生智力,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品德,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這反映了教師勞動具有()
A.示范性
B.復雜性
C.主體性
D.創(chuàng)造性
【答案】:B
【解析】:
題干的描述體現(xiàn)了教師勞動的.復雜性。
9.“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體現(xiàn)的德育原則是()
A.知行統(tǒng)一原則
B.因材施教原則
C.集體教育和個別教育相結合原則
D.疏導原則
【答案】:A
【解析】:
題干的描述體現(xiàn)了知與行的統(tǒng)一。
10.課外活動的主要形式是()
A.群眾性活動
B.個別活動
C.小組活動
D.學科活動
【答案】:C
【解析】:
小組活動是課外活動的主要形式。
11.對“盧溝橋事變”等歷史事件的學習屬于()
A.規(guī)則學習
B.符號學習
C.概念學習
D.命題學習
【答案】:B
【解析】:
符號學習又稱表征學習,是指學習單個符號或一組符號的意義。符號學習的主要內容是詞匯學習。同時,符號學習還包括事實性知識的學習,即學習一組符號(語言或非語言)所表示的某一具體事實。例如,歷史課中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學習,地理課中地形地貌和地理位置的學習,均屬于事實性知識的學習。
12.“要盡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這句話出自()
A.蘇霍姆林斯基
B.凱洛夫
C.馬卡連柯
D.烏申斯基
【答案】:C
【解析】:
題干的描述出自馬卡連柯的觀點,體現(xiàn)了尊重信任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
二、填空題
1.簡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六項具體目標。
【答案】:
(1)實現(xiàn)課程功能的轉變。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2)體現(xiàn)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改變課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xiàn)狀,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課程門類和課時比例,并設置綜合課程,以適應不同地區(qū)和學生發(fā)展的需求,體現(xiàn)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3)密切課程內容與生活和時代的聯(lián)系。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xiàn)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xiàn)代社會和科技發(fā)展的聯(lián)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jīng)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4)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5)建立與素質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評價與考試制度。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功能,發(fā)揮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
(6)實行三級課程管理制度。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
2.簡述現(xiàn)代教育制度的發(fā)展趨勢。
【答案】:
(1)加強學前教育并重視與小學教育的銜接;(2)延長義務教育年限;(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與職業(yè)教育朝著相互滲透的方向發(fā)展;(4)高等教育的大眾化;(5)終身教育體系的建構;(6)教育社會化與社會教育化;(7)教育的國際交流加強;(8)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界限逐漸淡化。
3.簡述預防小學生學習疲勞的方法。
【答案】:
(1)合理安排學習的課程;(2)在課堂教學諸環(huán)節(jié)上,也應注意疲勞的預防;(3)確保小學生的休息、睡眠;(4)要注意小學生的營養(yǎng)問題。
小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預測題 2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1.1776年在德國柯尼斯堡大學開始教授教育學的學者是( )。
A.赫爾巴特
B.夸美紐斯
C.康德
D.裴斯泰洛齊
2.據(jù)記載,我國的小學產(chǎn)生于( )。
A.殷周時代
B.秦代
C.漢代
D.宋代
3.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是以德國學者馮特( )年在萊比錫大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實驗室為標志的。
A.1879
B.1897
C.1789
D.1798
4.某學生活潑,好動,樂觀,靈活,喜歡交朋友,愛好廣泛,穩(wěn)定性差,缺少毅力,見異思遷。
他的氣質類型屬于( )。
A.多血質
B.膽汁質
C.黏液質
D.抑郁質
5.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該量表最初由法國人比納和西蒙于1905年編制。
A.S—B量表
B.斯坦福量表
C.韋克斯勒量表
D.比納量表
6.我國第一本《教育心理學》教科書的編寫者是( )。
A.陶行知
B.楊賢江
C.廖世承
D.潘菽
7.根據(jù)研究的功能,可將教育科學研究分為( )。
A.發(fā)展性研究、評價性研究、預測性研究
B.發(fā)展性研究、應用性研究、預測性研究
C.基礎性研究、發(fā)展性研究、應用性研究
D.評價性研究、基礎性研究、預測性研究
8.班主任通過對集體的管理去影響個人,又通過個人的直接管理去影響集體,從而把對集體和個人的管理結合起來的管理方式為( )。
A.常規(guī)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和理
D.目標管理
9.對學生日常學習生活進行管理的目標屬于( )。
A.常規(guī)管理目標
B.非常規(guī)范管理目標
C.日常管理目標
D.生活管理目標
10.小明期中考試不理想,父母答應如果期末考試能考好,就給他買電腦,于是小明刻苦地學習,期末考試時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從學習動機理論來看,這屬于( )。
A.直接近景性動機
B.直接遠景性動機
C.間接遠景性動機
D.間接近景性動機
11.表現(xiàn)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階段是( )。
A.依從
B.認同
C.內化
D.堅定
12.試圖用心理學的.“統(tǒng)覺理論”原理來說明教學過程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紐斯
B.赫爾巴特
C.杜威
D.凱洛夫
13.教師不直接將學習內容提供給學生,而是為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去探究和發(fā)現(xiàn)新知識和問題的方法是( )。
A.講授法
B.發(fā)現(xiàn)法
C.掌握學習法
D.頭腦風暴法
14.( )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公式:經(jīng)驗+反思=成長。
A.科頓
B.波斯納
C.布魯納
D.布魯巴奇
15.( )是教育最古老、最基本的核心。
A.教學工作
B.教學方法
C.教學組織
D.教學策略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1.簡述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徑。
2.簡述布魯巴奇的四種教學反思的方法。
3.簡述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4.簡述教學設計的內容和程序。
5.如何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小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預測題】相關文章:
2025年護士資格證《實踐能力》預測題02-10
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預測題09-14
上海2017小學教師資格證《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真題練習09-20
教師資格證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精選真題11-01
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真題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