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生磁》教學設計(精選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么大家知道規(guī)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電生磁》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電生磁》教學設計 1
【教學內容】
電流的磁效應;探究通電螺線管周圍的磁場。
【教材分析】
電流的磁效應是學習電磁現象的重要基礎。因此,要盡可能讓學生認識到電流及其周圍的磁場是同時存在而密不可分的。為了說明這個問題,在做奧斯特實驗的時候,要讓學生親手做實驗,把小磁針放在直導線附近,通過觀察導線通電時和斷電時小磁針發(fā)生的變化,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初步認識電與磁之間存在某種關系。
通電螺線管的磁場是本節(jié)的重點之一,因此,要讓學生自己去探究,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通電螺線管的極性與電流方向之間的關系,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探究結束后,讓學生自己歸納、判斷通電螺線管的極性和電流方向的方法,再在師生相互交流的氣氛中引導學生得出安培定則。
【學情分析】
學生已研究了簡單的磁現象,知道了磁體周圍存在磁場以及磁極間的相互作用規(guī)律;知道磁場是有方向性的,并且能使放入其中的磁針發(fā)生偏轉;對條形磁鐵的磁場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
【教學重點】
認識電流的磁效應,通電螺線管外部磁場分布,通電螺線管極性與電流方向的關系。
【教學難點】
探究通電螺線管的磁場極性與電流方向的關系并總結得出簡單的判斷方法。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1)認識電流的磁效應,初步了解電和磁之間有某種聯系。
(2)知道通電導體周圍存在著磁場,通電螺線管的磁場與條形磁鐵相似。
(3)會判斷通電螺線管兩端的極性或通電螺線管的電流方向。
2.過程和方法
(1)觀察和體驗通電導體與磁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電和磁之間有某種聯系。
(2)探究通電螺線管外部磁場的方向與電流方向的關系。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奧斯特的圖片、事跡介紹,感悟奧斯特善于發(fā)現問題,勇于進行科學探索的精神;通過體驗電和磁之間的聯系,形成樂于探索自然界奧秘的習慣。
【課程資源】
教具準備:電腦平臺、實物投影儀、學生電源、螺線管演示器、小鐵釘、長直導線一根、干電池3節(jié)(帶電池座)、小磁針4個、導線若干、多媒體課件、鐵屑、紙杯(內裝 9 V 電池、小電磁鐵組成的電路)。
學具準備:鐵釘、鉛筆(或木筷)、鐵屑一小包、小磁針四個、長直導線一段、干電池三節(jié)(帶電池座)、塑料圓筒一個、導線若干。(分12個學習小組)
【教學流程圖】
魔術引入課題──探究奧斯特實驗──介紹奧斯特實驗,對學生進行物理史教育──由現象設疑,如何增強通電導體的磁場──學生探究活動:纏繞螺線管──學生探究活動:檢驗螺線管通電后產生磁場──學生探究活動:探究螺線管的磁場分布──學生探究活動:探究改變螺線管磁場的方法──師生探討得出安培定則──學生課堂練習──知識回顧──布置作業(yè)。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實驗興趣和求知欲)
教師:上新課之前,老師先給大家表演一個魔術──紙盒吸鐵,然后提問學生:此盒中可能是什么?你猜想的依據是什么?
教師斷開開關,再去接觸鐵屑,由不能吸引鐵屑引起學生思維沖突,此時教師將紙盒打開,讓學生明白,剛才產生的磁可能跟電有關。
二、探究新課,釋疑解惑(經歷科學探究過程,獲得相關知識和積極的情感體驗)
1.探究奧斯特實驗──通電導體周圍有磁場
教師提問:我們怎樣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具有磁性呢?
學生回答:看他能否吸引鐵屑。利用磁體間的相互作用來檢驗。
教師:一個電池能吸引鐵屑嗎?我們怎樣做才有可能產生磁呢?
學生回答:要有電流……要形成一個電路,電路閉合才有電流。
教師:我們可以設計一個什么樣的實驗來檢驗你的猜想?
小組討論后交流。
教師:根據學生所述對該實驗進行演示。
學生實驗,并將觀察到的現象向全班交流。
過渡:其實我們今天研究的問題早在丹麥偉大的物理學家奧斯特在一次偶然的實驗中就發(fā)現了電和磁之間是有聯系的,他是怎樣做這個實驗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視頻吧!
2.播放奧斯特實驗的操作方法。對學生進行物理學史的教育
教師提問:看了這個實驗后,大家覺得與我們剛才做的實驗相比,有哪些不同嗎? 視頻中的小磁針偏轉的角度那么大,而我們實驗的`時候卻那么小,可能是什么原因形成的?
學生思考后回答。
教師:在實驗中利用短路獲得較強的電流來增加磁性。在一般情況下是不允許的,在實際生活中我們用什么辦法來增強通電導體的磁場呢?
設置問題過渡:
人們在生產實踐中把導線彎成各種形狀,發(fā)現把導線繞成一圈一圈的螺線管狀,磁場就會強得多,這樣在生產生活中用途就大,下面我們也來制作一個螺線管,怎樣做呢?
3.探究通電螺線管的磁場
探究1:制作螺線管
教師:針對教材內容演示螺線管的纏繞方法。
教師提問:下面請同學們利用桌上的器材制作兩個螺線管,為了纏繞方便,請大家一個纏繞在鉛筆上,一個纏繞在鐵釘上,比一比,看誰繞得即快又好。
教師:你認為可能有幾種纏繞的方法?
學生制作螺線管教師巡查,學生展示。(對展示的予以肯定和鼓勵)
教師:你認為可能有幾種纏繞的方法?
探究2:通電螺線管吸引鐵屑
教師:很好,大部分同學都非常成功地繞好了螺線管,下面請每個小組給螺線管通電,然后去吸引鐵屑,看哪一個螺線管吸引的鐵屑最多。
學生實驗。教師巡查,不能吸引的小組討論解決,可以請其他小組的同學幫忙(通過吸引鐵屑的多少讓學生內心明了用鐵釘的實際意義)。
探究3:通電螺線管外部磁場的分布情況
教師設問:剛才同學們的探究已經證實了通電螺線管能產生磁場,它的磁場以前研究的哪種磁體的磁場相似?說出你的猜想及猜想的依據。
學生回答。
我們用什么方法來研究它的磁場分布情況呢?(教師播放幻燈片,讓學生通過對比找出判定辦法。)
教師:要求學生按照教材圖示進行實驗并在圓圈中畫出小磁針,把小磁針的N級涂黑。 教師:演示用鐵屑研究螺線管磁場分布的實驗。
教師將用鐵屑做的演示螺線管磁場的分布投影到銀幕上并播放螺線管的磁場與條形磁鐵的磁場對比圖,引導學生分析通電螺線管的磁場形狀。即:通電螺線管外部的磁場與條形磁體的磁場相似。
探究4:通電螺線管的極性與電流方向的關系
教師提問:如何改變螺線管的極性?
引導學生思考:在電路不變的情況下,將螺線管掉頭,看看螺線管中哪些因素發(fā)生了變化?
學生:實驗檢驗自己的判斷是否正確。
教師:我們知道通電螺線管兩端的極性跟螺線管中的電流方向有關,有什么樣的關系?我們能不能找到一種判定的方法呢?(出示投影),下面請大家看畫面中螞蟻和猴子是怎么說的,我們能否受到某種啟示呢?
學生合作學習:學生看螞蟻和猴子說的話,小組討論。
教師給予適當提示:如果我們自己沿著電流方向走,北極在哪一邊?你能用右手來概括通電螺線管的北極與電流方向的規(guī)律嗎?
教師:偉大的物理學家安培通過實踐發(fā)現在我們的右手上找到了規(guī)律,人們?yōu)榱思o念他,把他總結的規(guī)律規(guī)定為安培定則下面我們來一起學習一下吧!
安培定則:右手握螺線管,讓四指彎向螺線管中電流的方向,則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就是通電螺線管的N極。并教會學生安培定則歌:右手握住螺線管,四指順著電流轉,拇指指向N極端。出示投影,讓學生熟記安培定則歌。
學生練習:將長直鋁導線纏繞在黑色的膠管上,假設電流從螺線管的左流入右流出,應該怎樣判斷?如果電流從螺線管的右邊流入左邊流出呢?再改變螺線管的纏繞方向試試看? 教師投影,檢驗學生掌握情況。
三、交流小結、隨堂練習、總結評估(幫助鞏固知識,讓物理走向應用、走向社會)
1.今天你學到了哪些知識?你有哪些新的體會。
2.布置作業(yè):
(1)反饋練習:
動手動腦學物理:①②③
(2)知識拓展:
研究你家或附近住宅樓的電動門是如何工作的,主要靠什么控制門鎖。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通電螺線管在生活中的應用。
(3)走進生活:
研究牽牛花、菜豆的莖纏繞的方向與生長的方向之間的關系。觀察葡萄、絲瓜的卷須的纏繞方向與生長的方向之間的關系。看看與我們研究的磁場與電流方向之間有沒有某種聯系。
【板書設計】
第二節(jié) 電生磁
一、電流的磁效應
1.通電導體周圍存在磁場。
2.磁場的方向跟電流的方向有關。
二、通電螺線管的磁場
1.通電螺線管外部的磁場與條形磁體的磁場相似。
2.通電螺線管兩端的極性跟螺線管中電流的方向有關。當電流的方向變化時,通電螺線管的極性也發(fā)生改變。
3.安培定則歌──右手握住螺線管,四指順著電流轉,拇指指向 N 極端。
《電生磁》教學設計 2
學習目標:
1.知道電磁感應現象,知道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
2.知道發(fā)電機的原理,了解交流電的初步知識,知道發(fā)電機發(fā)電過程中的能量轉化。
3.能區(qū)別直流電和交流電,知道我國生產和生活用的交流電的頻率
學習重點:
1.電磁感應現象
2.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
學習難點:
發(fā)電機的原理
知識準備:
1.丹麥物理學家有關。
2.電動機的工作原理
自主學習:
1820 年,奧斯特發(fā)現電流周圍存在磁場——電能生磁,那么磁能否產生電呢?
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進行了整整10年堅持不懈的努力,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終于在1831年成功地利用磁場獲得了電流,發(fā)現了電磁感應。這是科學史上最偉大的發(fā)現之一,它導致了電能的大規(guī)模生產和利用,開辟了電氣化時代。
一.探究:什么情況下磁能生電?
1.導體靜止。
2. 導體上.下運動。
3. 導體向右運動。
4. 導體向左運動。
5. 改變磁場方向。 知識小結:
二.電磁感應現象的應用——發(fā)電機
1.手搖發(fā)電機
。1)檢驗手搖發(fā)電機電流方向的變化:
在發(fā)電機和小燈泡的電路里串聯一個電流表,慢慢轉動線圈。觀察電流表指針的`擺動。我們發(fā)現線圈轉動一圈,電流方向改變兩次。
。2)觀察發(fā)電機轉速對小燈泡亮度的影響:
取下電流表,仍然保持小燈泡和發(fā)電機連接,用不同速度轉動轉輪,觀察燈泡亮度的變化,我們發(fā)現:轉速越快,燈泡越亮。
。3)手搖發(fā)電機的能量轉化:
人吃的食物的化學能轉化為搖動轉子的 能,發(fā)電機又把 能轉化為能。
2.發(fā)電機的示意圖:
知識小結:
3. 交流電與直流電。
(1) 交流電(AC):周期性改變方向的電流。
(2) 直流電
(DC):方向不變的電流。
(3) 頻率:電流在每秒內周期性變化的次數。
4. 我國的交流電
我國供生產和生活用的交流電,周期是0.02 s,頻率是50 Hz(即1 s 內有50個周期,交流電的方向每周期改變2次,頻率為50Hz的交流電,電流方向1s內改變100次)。
《電生磁》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電流的磁效應。
2.知道通電導體周圍存在著磁場;通電螺線管的磁場與條形磁體相似。
3.理解電磁鐵的特征和工作原理。
二、過程和方法
1.通過觀察直導線電流磁場和通電螺線管的磁場實驗,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2.通過對實驗的分析,提高學生比較、分析、歸納、結論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認識電與磁之間的相互聯系,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界的奧妙,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是態(tài)度,初步領會探索物理規(guī)律的方法。
教學重點
1.奧斯特的實驗揭示了電流的磁效應。
2.通電螺線管的磁場及其應用。
教學難點:
通電螺線管的磁場及其應用。
教學準備:
奧斯特實驗器材一套、通電螺線管、小磁針、投影儀、大頭針。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當把小磁針放在條形磁體的周圍時,觀察到什么現象?其原因是什么?觀察到小磁針發(fā)生偏轉,因為磁體周圍存在著磁場,小磁針受到磁場的磁力作用而發(fā)生偏轉。這些是我們已經了解過的知識,大家還想知道關于磁的一些什么樣的知識?
本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探索有關磁的其他知識。
二、新課學習
1.電流的磁效應
大家先自己閱讀課本第一、二自然段,然后再演示,要仔細觀察、相互討論、得出結論。
在小磁針上面有一條直導線,當直導線觸接電池通電時,你們能看到什么現象?改變電流的方向,又能看到什么現象?
現象:當直導線觸接電池通電時,小磁針發(fā)生偏轉。斷電時,小磁針又回到原來的位置。當改變直導線中電流方向時,小磁針偏轉方向也發(fā)生變化。
結論:看來通電導線和磁體一樣,周圍存在著磁場。通電導線周圍磁場方向跟電流方向有關。當電流方向發(fā)生變化時,磁場的方向也發(fā)生變化。
以上實驗是丹麥的科學家奧斯特首先發(fā)現的,此實驗又叫奧斯特實驗。這個實驗表明,除了磁體周圍存在著磁場外,電流的周圍也存在著磁場,而且,磁場的方向跟電流的方向有關,這種現象叫做電流的磁效應。
這個實驗看上去非常簡單,但在當時這一重大發(fā)現轟動了科學界。因為它揭示了電現象和磁現象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緊密聯系的,從而說明表面上互不相關的自然現象之間是相互聯系的,這一發(fā)現有力地推動了電磁學的研究和發(fā)展。奧斯特實驗用的是一根直導線,后來科學家們又把導線彎成各種形狀,通電后研究電流的磁場。
2.通電螺線管的磁場
把導線繞在圓筒上,做成的螺線管也叫線圈,它能使各導線產生的磁場疊加在一起,磁場就會強得多,這樣在生產實際中用途就大,那么通電螺線管的磁場是什么樣的?
我們下面通過實驗來探究通電螺線管的磁場是什么樣,我們每組還是先提問題,再設計實驗,通過對實驗的.觀察、分析、討論,最后得出結論。我們已了解了條形磁體、蹄形磁體周圍的磁場分布,那么通電螺線管的磁場可能與哪種磁體的相似?通電螺線管的極性與電流方向之間有什么關系?如何判斷?
學生們根據問題設計實驗,并動手做實驗,F在把你們記錄下小磁針指的方向在圖中標出。還有是把你們的玻璃板,觀察鐵屑的分布情況,得到什么結論?
學生匯報自己的實驗現象及結論。
現象:把小磁針放在螺線管周圍,通電,小磁針偏轉。改變電流方向,小磁針偏轉方向發(fā)生變化。把一些小磁針放在通電螺線管周圍,記錄下小磁針北極指的方向,每個小磁針北極指的方向就是該點的磁場方向,描出磁感線。磁體周圍的磁感線都是從磁體的北極出來,回到磁體南極,這樣就判斷出通電螺線管的兩極。把小磁針放在螺線管的兩端通電后,觀察小磁針的N極指向,從而判別通電螺線管的N、S極。
結論:通電螺線管外部的磁場與條形磁體的磁場相似。通電螺線管兩端的極性跟螺線管中電流的方向有關。當電流的方向變化時,通電螺線管的極性也發(fā)生改變。通電螺線管兩端的極性跟螺線管中電流的方向有關。當電流的方向變化時,通電螺線管的極性也發(fā)生改變。
我們知道通電螺線管兩端的極性跟螺線管中的電流方向有關,有什么樣的關系?我們能否想出一句話來概括這種普遍規(guī)律?凑n本中螞蟻和猴子是怎么說的,你們又怎么說?
3.安培定則
大家回答得都很好,雖有不同的看法,還是說出了自己的觀點,我很高興看到這樣的場面。我們知道通電導體周圍存在著磁場,通電螺線管外部的磁場和條形磁體的磁場相似。用學生的方法能判斷出螺線管的兩極,這個方法叫安培定則。
三、小結
和學生們一起小結,電流的磁效應,通電螺線管的磁場,安培定則。
四、板書設計
第三節(jié)電生磁
一、電流的磁效應
二、通電螺線管的磁場
1.通電螺線管外部的磁場與條形磁體的磁場相似。
2.通電螺線管兩端的極性跟螺線管中電流的方向有關。當電流的方向變化時,通電螺線管的極性也發(fā)生改變。
三、安培定則
用右手握著螺線管,讓四指指向螺線管中電流的方向,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線管的N極。
《電生磁》教學設計 4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知道電磁感應現象;知道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知道發(fā)電機的原理,能說出發(fā)電機為什么能發(fā)電
過程與方法
探究磁生電的條件,進一步了解電與磁的聯系;觀察和體驗發(fā)電機是怎樣發(fā)電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認識自然現象之間是相互聯系的,了解探索自然奧密的科學方法;認識任何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基礎是科學探究的成果;初步具有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意識。
【教學重點】
知道電磁感應現象和磁生電的條件
【教學難點】
嘗試動手設計實驗,并由實驗結果概括物理規(guī)律
【教具】
鐵架臺、細線、矩形線圈、蹄形磁鐵、檢流表、導線、開關、手搖發(fā)電機模型、小燈泡、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入新課導
老師:今天,我給大家請來了一位大大的明星。想認識他嗎?下面請大明星出場!
課件展示:五色閃光燈閃爍,屏幕漸黑后逐漸亮起,一人出現在舞臺中央,鏡頭拉近,出現法拉第像。
老師:由于大明星生活的年代離我們太遠了,他本人不能親自到場和大家見面,我只能請來了他的一幅畫像。大家可別小瞧他!下面讓你感受一下他的偉大。
課件展示:電的應用實例。
老師:是什么讓漆黑的夜晚變得五彩繽紛,是什么讓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是什么讓我們的出行如此方便快捷,是什么讓工廠的機器轉個不停,這所有的一切都源于這位大明星的一個重大的發(fā)現!這位大明星就是法拉第。
課件展示:法拉第簡介。
老師:這節(jié)課我們沿著這位大明星的足跡來探尋先哲的智慧之旅。
新課教學
課件展示(并板書)課題:七磁生電
老師:磁能生電?那么同學們回家后多買些磁鐵放在家中,以后就不用交電費了,開個玩笑。下面,我們利用手邊準備的器材,跟隨我來探究磁怎樣才能生出電來。
老師:首先,我們根據前面我們學習過的電學知識來解決下面兩個問題。課件展示(依次):
問題1:在實驗中,電路應該是斷開的還是閉合的?
問題3:如何知道電路中電流的方向是否改變?引導學生回答。
答問題1:
學生:電路閉合是電路中形成電流必要條件,實驗中電路必須是閉合的。
答問題3:
學生;根據檢流表指針的偏轉方向是否改變,如果第二次實驗中檢流表指針偏轉方向與第一次相反,說明第二次產生電流方向與第一次不同。
老師:下面,請大家按圖示實驗裝置圖組裝實驗裝置。
課件展示:電磁感應實驗裝置圖。
老師:實驗裝置組裝完畢后,我們按照實驗提示分步進行實驗探究。
課件展示:
第一步:導線在磁場中是靜止還是運動時電路中會產生電流。
第一步完成后,師生交流總結:導線只在磁場中運動了電路中才會產生電流。
課件展示:第二步:是不是只要導線運動,電路中就一定產生電流?若不是,請注意導線的運動方向。
第二步完成后,師生交流總結:導線在磁場中只有沿著一定的方向運動電路中才會產生電流。
老師:如果我們把磁感線比作細木棒,把導線比作一把小刀,請觀察大屏幕上的動畫,回想使能夠使電路產生電流的導線運動方向與哪把小刀的動作類似?
課件展示:三幅動畫:
。1)小刀鋸磨細木棒;
。2)小刀剮削細木棒;
。3)小刀切割細木棒。學生:切割。
老師:只有導線作切割磁感線運動時電路中才能產生電流,如果導線作鋸磨或者剮削磁感線運動時電路中是不能產生電流的。
課件展示:第三步:保持磁場方向不改變,比較導線水平向右作切割磁感線和水平向左作切割磁感線運動,檢流表指針偏轉方向是否相同。
第三步完成后,師生交流總結:檢流表指針偏轉方向不同,說明在磁場方向一定時,導線作切割磁感線運動方向與原來相反時,產生的電流方向也與原來相反。
課件展示:第四步:保持導線作切割磁感線運動方向不變,把蹄形磁鐵的n、s極上下對調,比較檢流表指針偏轉方向是否相同。
第四步完成后,師生交流總結:檢流表指針偏轉方向不同,說明在導線作切割磁感線方向不變時,磁場方向與原來相反,產生的電流方向也與原來相反。
實驗結束后,師生進行交流總結:
。1)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作切割磁感線運動時,電路中能夠產生電流;
。2)在磁場方向不變時,導線作切割磁感線運動方向與原來相反,產生的電流方向也與原來相反;在導線作切割磁感線運動方向不變時,磁場方向與原來相反,產生的電流方向也與原來相反。
老師:由于導體在磁場中運動而產生電流的現象,是法拉第最早發(fā)現的,他把這種現象叫做電磁感應現象,產生的電流叫做感應電流。
板書
1、電磁感應現象(英國法拉第)
2、閉合電路中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作切割磁感線運動。
老師:電磁感應現象中產生的感應電流是非常微弱的,但是它的發(fā)現為后來發(fā)電機的發(fā)明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也就是說,發(fā)電機的基本原理就是電磁感應現象。
板書:
3、發(fā)電機原理:電磁感應現象,展示手搖發(fā)電機模型。
老師:大家請看,這是一個發(fā)電機模型。發(fā)電機主要由兩部分組成:轉子和定子。另外還有銅環(huán)和電刷。
板書:基本組成:轉子和定子、銅環(huán)、電刷
老師:發(fā)電機的轉子是用很多匝的銅線繞成的線圈,定子是具有很強磁性的永磁體,轉子可以高速的`轉動,因此它可產生很大的電流。教師請一名學生搖動發(fā)電機,使小燈泡發(fā)光(注意轉速不要太快),提醒其他學生觀察小燈泡的發(fā)光情況。
老師:大家是否觀察到小燈泡的發(fā)光情況與以前電路實驗時小燈泡的發(fā)光情況有什么不同嗎?
學生:這個小燈泡在不停地閃爍。
老師:小燈泡為什么會閃爍呢?請大家觀察大屏幕上發(fā)電機模型工作過程中電流的變化情況。
課件演示:發(fā)電機模型工作過程中電流方向和強弱的變化
老師:大家回想一下,這與干電池提供的電流有什么不同?
課件演示:干電池作電源的電路中電流的情況
師生交流總結:
老師:把方向和強弱都不發(fā)生變化的電流叫做直流電;把方向和強弱發(fā)生周期性變化的電流叫做交變電流,簡稱交流。
板書:
4、交流電:方向和強弱發(fā)生周期性變化的電流
老師:我國工農業(yè)中所使用的都是交流電,1s內發(fā)生50次周期性變化,因此我國所使用交流電的頻率是。
板書:50hz
老師:我們課堂上所演示的發(fā)電機,是最簡單的發(fā)電機,生產生活中實際使用的發(fā)電機要復雜得多。
課件展示:各式各樣的發(fā)電機圖片
老師:在實際使用中,為產生更強的電流,常用電磁鐵代替永磁體,為了避免電刷與銅環(huán)之間由于接觸不良產生電火花造成損壞,一般把線圈固定做成定子,而旋轉磁極,這與我們課堂用的發(fā)電機模型的定子與轉子是不同的。課件展示:風力發(fā)電、水力發(fā)電、火力發(fā)電、核能發(fā)電圖片
老師:無論是哪一種發(fā)電形式,都要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轉化為機械能,帶動發(fā)電機轉動才能產生電能。因此,從能量轉化角度來說,電動機是把什么能轉化為什么能?學生: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板書:
5、電動機把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磁生電的條件是什么,電動機是利用什么原理工作的,另外我們通過實驗探究也親身體驗了科學家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過程和方法,從這個過程中我們知道了任何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基礎是科學探究的成果。
課堂練習(課件展示)
1、下圖中的a表示垂直于紙面的一根導線,它是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它在磁場中按箭頭方向運動時,在哪種情況下會產生感應電流?
2、我國供生產和生活用的交流電,頻率是hz,周期是s,電流在每秒內產生的周期性變化的次數是x次。
《電生磁》教學設計 5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認識電流的磁效應。
了解通電導體周圍存在磁場,以及通電螺線管的磁場與條形磁鐵的相似性。
掌握安培定則,能夠判斷通電螺線管的極性和電流方向。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和體驗通電導體與磁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電和磁之間的聯系。
通過實驗探究通電螺線管外部磁場的方向,以及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
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比較分析能力、歸納總結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認識電與磁之間的相互聯系,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界的奧秘。
激發(fā)學生對科學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培養(yǎng)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和求是精神。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
奧斯特實驗及其揭示的電流的磁效應。
通電螺線管的磁場分布及其與條形磁鐵的相似性。
安培定則及其應用。
教學難點
通電螺線管兩端的極性和電流方向的判斷方法。
實驗操作及數據記錄、分析的準確性。
三、教學準備
實驗器材:直導線、干電池、螺線管、小磁針、電源、導線、虛擬實驗軟件等。
教學用具:投影儀、電腦平臺、多媒體課件等。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通過展示磁鐵吸引鐵釘的現象,提問學生磁鐵為什么能吸引鐵釘,引出磁場的概念。
引導學生思考電與磁之間是否存在聯系,引入奧斯特實驗。
新課講授
奧斯特實驗:演示通電直導線周圍存在磁場的現象,讓學生觀察小磁針的偏轉情況,并討論電流方向與磁場方向的關系。
通電螺線管的磁場:介紹通電螺線管的制作方法和磁場分布特點,通過實驗或虛擬軟件演示通電螺線管外部的磁場與條形磁鐵的相似性。
安培定則:介紹安培定則的內容和應用方法,通過實驗操作或虛擬軟件演示如何判斷通電螺線管的極性和電流方向。
鞏固練習
設計一系列與本節(jié)課內容相關的練習題,如判斷通電螺線管的極性、電流方向等,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
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并分享解題思路和答案,互相學習借鑒。
課堂小結
總結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強調電流的磁效應、通電螺線管的`磁場分布和安培定則的重要性。
引導學生反思本節(jié)課的學習過程,提出自己的疑問和困惑。
布置作業(yè)
布置與本節(jié)課內容相關的課后作業(yè),如完成相關練習題、設計并制作一個簡單的通電螺線管實驗裝置等。
鼓勵學生課后查閱相關資料,進一步了解電與磁之間的聯系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五、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引導他們主動思考和探究。
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差異和困難,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
要注重實驗操作的規(guī)范性和安全性,確保學生的人身安全和實驗器材的完好。
要及時反思和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不斷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
通過以上教學設計,可以幫助學生全面理解《電生磁》的相關內容,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電生磁》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磁生電的教學設計09-25
關于磁生電的教學設計09-03
《電生磁》教學設計優(yōu)秀范例08-07
《磁生電》教案10-24
初二物理教案《電生磁》教學設計09-18
磁生電教學設計參考06-06
《磁現象》教學設計08-31
磁與電物理教案08-04
磁繼電器的教學設計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