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方案錦集六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進行,通常會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可以對一個行動明確一個大概的方向。方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單元目標
1、學會本單元的29個生字,要求讀準字音、認清字形、了解字義。掌握課后“讀讀寫寫”中列出的25個詞語,做到能正確地讀寫,懂得這些詞語的意思。能按指定的要求積累詞語。
2、能正確理解課文內容,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掌握“體會用詞要準確”的方法。
4、學習在一定的情景中能即興說幾句“請求”的話。
5、練習寫一篇《發(fā)生在星期天的事》,要求寫得真實、具體,語句連貫、通順,能反映出星期天的“特點”。
教學目標:
1.體會作者熱愛家鄉(xiāng)、懷念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
2.正確理解詞語在句子環(huán)境中的意思,體會詞的準確性。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的3—5節(jié),能用己的話介紹家鄉(xiāng)的一種橋。
4.根據要求進行合理想象。
教學重點
1、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并體會這樣用的好處。
2、初步學習本課第三、四、五節(jié)的“總起——分述”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了解文中介紹的四種字體
課前準備:錄音磁帶、錄像帶、圖片、書籍、書法作品(含楷體、篆體、草體等)。
教學時間: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重點:了解家鄉(xiāng)橋的特點,并能用簡潔的語言來介紹。
突破手段:通過了解千姿百態(tài)的橋型,來激發(fā)學生了解作者寫家鄉(xiāng)橋的意圖
一、引題
1、橋是什么?用最簡單的一句話介紹一下你認為的橋。
學生交流
2、你知道世界上哪些橋?能給大家介紹嗎?學生資料介紹
3、橋有些什么作用呢?家鄉(xiāng)的橋并不出名,它能給作者留下什么呢?
4.板書課題:家鄉(xiāng)的橋朗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學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理解綴、擷取、剛勁、雄健、飄逸瀟灑的意思。
。3)思考:家鄉(xiāng)的橋有些什么特點?
2.自學后反饋。
自學反饋自學要求
1、指名逐節(jié)朗讀課文
2、歸納家鄉(xiāng)橋的特點
3、交流各類特點的分別的小節(jié)
4.分小組、分特點朗讀課文小節(jié)
5.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再讀課文
3、名逐節(jié)朗讀課文。
(1)說說家鄉(xiāng)的橋有些什么特點?家鄉(xiāng)的橋有以下特點:
小橋多、造型美、橋名美。
(2)哪幾小節(jié)是寫“小橋多、造型美、橋名美”的?
(3)再讀課文,著重讀寫小橋特點的小節(jié)。
(4)用簡潔的話說說家鄉(xiāng)的橋。
三、小結
家鄉(xiāng)的橋并不出名,但是很有特色。家鄉(xiāng)的橋很多,造型很美,每座橋都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這些橋美在哪里呢?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四、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
2抄寫讀讀寫寫中的.詞語,每詞抄2遍。
第二課時
課時重點:學習體會用詞的準確性
突破手段:學習方法,模仿練習
一、積累并復習
1、默寫詞語:血脈屹立擷取飄逸瀟灑
2.說說家鄉(xiāng)橋的特點,可用上血脈、屹立、擷取、飄逸瀟灑、雄赳赳、長相憶等詞語。
3、家鄉(xiāng)的橋很多,課文是怎么寫的?找出有關句子。
4、學生默寫詞語。
5、生交流,個別回答
例句:“我的故鄉(xiāng)在江南。故鄉(xiāng)的小河,像一條條血脈,網布在大地母親的身上。
1、輕聲朗讀課文,邊讀邊劃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朗讀相關的句子
4、學生個別—全體朗讀這句話
二、學習課文
1、學習句子中用詞的準確性的方法:
1)首先要理解“網布”的意思。
、伲,網布:布,分布;網布,像網一樣縱橫交織的分布。
、冢郝(lián)系上下文。想想帶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故鄉(xiāng)一條條小河縱橫交織地分布在大地上。
、郏后w會帶點詞語的運用好在哪里。
“網布”把故鄉(xiāng)一條條小河縱橫交織的樣子寫得十分形象,給讀者留下具體而清晰的印象。
學生聽講解
小結:體會詞語運用的準確性,可以先了解詞語的意思,再根據具體的句子,體會它的準確性。小聲讀讀體會方法,再找找有關句子。
“小河長,小橋多。橋連接著一個村莊與另一個村莊,連接著一戶人家與另一戶人家。如果提個籃子趕集去,不經過八座十座小橋才怪哩!“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準備:
字、詞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直接導入,板書課題:我必須去,齊讀課題。
2、質疑。
同學們,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嗎?
(生:我是誰?
我必須去干什么?
我為什么必須去?
……)
同學們提了這么多的問題,你想怎樣找到答案呢?(讀書)
對呀,老師相信同學們一定能通過讀課文找到答案。
二、初讀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想辦法解決,盡量把課文讀通順。
2、小組合作學習,用喜歡的方式把生字條中的生字讀熟。
3、認讀詞語卡片,理解詞義。
4、認讀生字卡片。
5、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要求聽準字音,進行評價。
三、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小組合作學習,讀2— 9自然段,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3、全班交流,指導朗讀。
(1)爸爸的電話要讀出急促的語氣。
(2)李丹多想看馬戲表演呀,從課文的那些地方能表現出來,誰來讀一讀,體會李丹心情的復雜變化。
(3)指導學生讀出李丹的猶豫。
(4)李丹最后做出了怎樣的決定?從哪兒看出來的`?她為什么會這樣做?
4、討論:如果你是李丹,你會怎么做?
5、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進行評價。
四、拓展延伸。
生活中,你或者身邊的人是否發(fā)生過不講信用的事情?當時你是怎樣想的?學了這篇課文,今后再遇到這樣的事情,你會怎么做?
五、教師小結。
“守信用”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自古以來就有許多關于誠信警句,課下同學們可以搜集摘抄。我也希望從今以后我們都能向李丹同學學習,答應別人的事情一定盡力辦到。
六、指導書寫。
1、認讀要求寫的生字。
2、小組討論怎樣記住這些字?這些字怎樣寫好看?
3、學生書寫。
4、同桌互相評價。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仔細觀察,認真分析,虛心求教的科學態(tài)度。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讀準多音字“調、覺、難、別、結”的讀音,理解有關詞語。
3、能找出“發(fā)現、孤獨、確實”的進義詞。
4、能正確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繼續(xù)練習用正確的方法讀懂日記;懂得獲得知識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難點 從課文內容理解什么是獲得知識的科學態(tài)度。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大意。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讀準多音字,理解有關詞語。
3、能找出“發(fā)現、孤獨、確實”的近義詞。
4、能正確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1、談話揭題、解題,導入 新課
。1)春天到了,大地復蘇,百花爭艷。小蝌蚪也耐不住性子也出來了游玩了。在這美好的春光里,小朋友去踏青,找春天,卻發(fā)現了一只不合群的小蝌蚪。
。2)讀課題:理解“不和群”是什么意思?
(2)導入 :這只小蝌蚪為什么“不和群”?學了課文你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了。
2、默讀課文,初知大意,討論:
。1)這只小蝌蚪為什么不合群?
。2)它不合群的原因是什么?
3、學生自學后檢查
。1)讓學生說說這些字該怎么記?字型分析:孤、扭(筆順)略。
(2)指名接讀課文,正音。(成群接隊、鬧別扭、調皮、覺得、難道、請教、略微)
(3)作業(yè) 本第一題。
。4)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發(fā)現( ) 孤獨( ) 確實( )
(4)解釋詞語并造句:別扭、悠閑
4、講讀第1段
。1)這一段交代了哪些情況?(人、地、時、事)
。2)我看見了什么?發(fā)現了什么?
。3)看圖,說說這只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樣游的?(理解“孤零零”)其他蝌蚪是怎樣游的?(理解“成群結隊”)
。4)“鬧別扭”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像鬧別扭似的?
(5)齊讀
作業(yè) :抄寫生字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仔細觀察,認真分析,虛心求教的科學態(tài)度。
2.讀懂這只小蝌蚪為什么不和群的原因。并能為青蛙媽媽寫一則尋兒啟示.
3.能正確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二、講讀第2段
討論:
。1)為了讓它回到大伙兒中間,我們想了個什么辦法?(看插圖聯(lián)系課文說一說。)
。2)用“----”劃出寫我把這只小蝌蚪撥進蝌蚪群的句子,想一想我撥了幾次。
(3)我們兩次撥蝌蚪,結果怎樣?用“﹏﹏”劃出有關句子。
。4)兩次撥蝌蚪,結果是否一樣?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第一次:“從隊伍中鉆出來”、“單獨”;第2句:“仍舊”“從隊伍中鉆出來”,“自個兒”)
三、齊讀第3段。
①比較句子,說說有什么不同。
難道它們不是一家人?
它們一定不是一家人!
、凇安皇且患胰恕敝甘裁?(不同類)課文用第1句而不用第2句說明什么?(能有根據地大膽地設想,但不輕易下結論。)
四、學習第4段
(1)他們的假設對嗎?從哪能個詞可以看出?(確實)為什么說它們不是“一家人”?
。ǎ玻┪液陀烂魇窃鯓荧@得可靠的結論的?(請教老師)
。ǎ常﹦(chuàng)設情景:永明和我怎么問老師?
。ǎ矗┯懻摚呵嗤艿尿蝌胶桶]蛤蟆的'蝌蚪到底有什么不一樣?讀后表達:可以畫圖、可以填表,可以用語言表述。
五、第5學習段
“這樣”指什么?我和永明終于弄清了這只小蝌蚪為什么不合群的原因,心情一定會怎樣?以這種心情讀這段課文。
六、總結全文
(1)這篇課文主要寫一件什么事?這件事跟時間有什么關系?(春天是蝌蚪活動的季節(jié))
(2)我和永明能弄清不合群的小蝌蚪獨游的原因靠的是什么?
七、綜合提高:
這只不合群的小蝌蚪就這樣離家在外面,請你為青蛙媽媽寫一則尋兒啟示;(討論在啟示中要寫清什么?)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委、補等8個生字。會寫員、青等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對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適當的方式展示和表現自我;愿意為他人服務。
【教學重點】
。薄⒆R字、寫字。
。病⒗首x感悟。
【教學難點】
理解體會我選我的理由,感悟課文內容。
【課時安排】
。痴n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質疑,初讀課文
1、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新課,這篇課文寫了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
板書課題:我選我。
2、齊讀課題。提問:讀了課題以后,你想知道什么?
板書:1、我是誰?
2、他選自己做什么?
3、他為什么要選自己?
二、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前面兩個問題誰能解決,愿意來告訴大家?
用──選──當──的句式回答。
。病⒆屛覀儙е谌齻問題再仔細讀課文。
三、理解課文,指導朗讀
。、齊讀第一自然段,指名說說這段講了什么?
。病⒆宰x2、3自然段,找出課文中關于王寧選自己當勞動委員的句子,多讀幾遍。
3、指名回答,師出示重點句子:
、胚x誰呢?教室里靜悄悄的,大家都在想。
理解靜悄悄。這句話說明了同學們對這件事很認真,我們試著自己讀一讀。
、仆蝗唬鯇幷酒饋碚f:我選我。(自信、勇敢)
想想王寧會用怎樣的語氣說,讀出相應的語氣。生評價那種語氣最好,為什么?
、谴蠹叶笺蹲×。
為什么大家都愣住了?大家想到選自己
、韧鯇幷f:我和李小青是好朋友。他愛勞動,愛集體。我要像他一樣熱愛勞動,關心集體。
自讀這一句話,討論從這段話中體會到了什么,談談自己的想法。師生交流明確要懂得為別人服務。
。、讀第四自然段:
為什么教室里響起一片掌聲?指導學生用王寧的話剛說完,教室里就響起一片掌聲。大家說──。的`句式表達各自的理解。
。怠⒛阆矚g王寧嗎?為什么?(自信、勇敢、為別人服務)
四、分角色讀課文
五、拓展延伸
如果班里改選干部,你會不會選自己?說說自己的想法,和同學討論討論。(課后可安排一次真的班隊選舉)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一、導入新課
(一)請全班學生背誦第一課《柳樹醒了》,再單獨背誦第二段。板書:春雨。
(二)出示課件(第三段內容):春雨給柳樹洗個澡,不光把柳枝洗軟了,也把柳枝洗綠了。誰能說說春雨的色彩是什么樣的?板書:色彩。
(三)今天我們來學習春雨的色彩這篇課文,讓我們一起去看看燕子、麻雀和黃鶯和大家想的是不是一樣。板書:的。
二、朗讀感悟
(一)自讀課文,要求做到正確、流利。教師巡視摸底,找到學生讀書中存在的問題。
(二)重點領讀課文,正音。
1.一群小鳥 / 正在爭論一個有趣的'問題。
2.爭論、有趣、問題。
3.落到草地上、淋在柳樹上、灑在桃樹上、滴在杜鵑叢中、落在油菜地里、落在蒲公英上。
4.結合正音完成課后讀讀說說。
滴:雨滴 水滴 點滴
歡:歡樂 歡笑 歡喜 歡迎
題:題目 數學題 問題 課題 解題
(三)分段檢查朗讀情況。
誰能把第一段讀得正確流利,誰就站起來讀。(二~六段類推)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課文。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大家讀了好多遍課文了,誰能說說小鳥們爭論的是一個什么問題?
2.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出示頭飾激趣:喜歡那只小鳥,就讀好它的話,等會上臺表演。
(2)學生自由練讀。
(3)小組內表演。
(4)挑選兩個小組上臺帶頭飾表演。
(5)全班評選最佳燕子、麻雀、黃鶯,上臺表演。
3.表演完畢,趁勢解決學習伙伴提出的問題:
請燕子、麻雀、黃鶯征求大家的意見:我們誰說的春雨的色彩是對的?
4.引導探究:
(1)小燕子說春雨是綠色的,它抓住了哪兩個最有說服力的東西證明春雨是綠色的?
(2)小麻雀說春雨是紅色的,它抓住了哪兩個最有說服力的東西證明春雨是紅色的?
(3)小黃鶯說春雨是黃色的,它抓住了哪兩個最有說服力的東西證明春雨是黃色的?
三、認讀生字,鞏固讀音。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讀讀記記“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斷定、豌豆、耕種、沼澤地、技藝”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成公主進藏故事的美妙與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內容,練習簡單地講述故事。
課前準備
布置搜集關于文成公主的資料。多媒體課件或文成公主進藏圖。
A 案
導入課題,交流資料
關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導語:(播放文成公主進藏圖──布達拉宮壁畫中的圖)文成公主知書達禮,不畏艱險,遠嫁吐蕃,為促進唐、蕃之間經濟文化交流,增進漢藏兩族人民親密友好合作的關系做出了歷史性貢獻。藏族人民熱愛美麗的文成公主,把她當成神一樣崇拜,因此,民間流傳著許多關于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今天,我們要讀的,是其中的一個故事。
根據閱讀提示自讀課文,了解故事的經過,提出自己的疑問
交流匯報閱讀收獲
1.匯報朗讀。請學生分部分朗讀課文,通過師生評價,把課文讀好。
因為是民間故事,應用講故事的口氣讀,要讀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比如讀“公主找了一段樹干橫在上面,搭了一座橋”“文成公主聽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過去了”“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邊去”等句,要讀出公主做這些事的輕而易舉。
2.交流疑問。
學生可能提出這樣的`疑問:
a.為什么“他斷定這個戴鮮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可以從幾方面引導思考:
鮮花和絹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
公主和其他人什么都一樣,只有頭上花不一樣,這也是惟一能看出區(qū)別的地方。
鮮花配公主,更顯其高雅、美麗。
b.公主怎能背動乃巴山呢?
可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這樣引導:
為什么人們要這樣說呢?在他們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樣的人?文中還有許多這樣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嗎?引導學生找到“建橋、撒羊毛、跟鳥說話、樹木變化”等地方,感受民間故事的豐富想象力。
練習簡要講述這個故事
1.導語激趣:這個故事充滿了神奇色彩,很受人們的歡迎。請你把故事簡單講給父母聽,你想怎么講?
2.自己練習講述。
3.指名講述,進行評價。評價中指導學生理清文章思路:答應求婚──進藏途中──貢獻。要重點講進藏途中發(fā)生的幾件小事。
拓展讀另一傳說《文成公主進藏》
藏王松贊干布派了一位叫祿東贊的使者前去長安求婚。當時前往長安求婚的使者共有7人。起初,唐朝皇帝認為西藏太遠,不愿將公主遠嫁。于是同大臣們商量,出了幾個難題來考這7位使者,企圖將藏王的使者難住,以便謝絕這門婚事。
第一個難題是將500匹小馬放在中間,500匹母馬拴在四周。讓這7位使者分辨出每匹小馬的親生之母。其他6位使者無法辨認,他們把小馬牽近母馬,不是踢就是跑,小馬怎么也不敢近母馬的身。藏王使者懂得馬性,他讓人給母馬喂上等草料,讓它們吃飽。飽食的母馬叫將起來,招呼自己的小馬去吃奶。于是500匹小馬紛紛來到自己的母親身邊,藏王使者毫不費勁地解答了這個難題。
第二個難題是要用一根線穿過一塊中間有彎曲孔道的玉石。那6位使者花了半天的時間,想盡辦法都未能穿成。最后輪到藏王的使者,他的辦法倒也簡單,他捉來一只小螞蟻,先把細線粘在螞蟻的腳上,然后在玉石的另一個孔眼處抹一些蜂蜜,螞蟻聞到蜜香,就趕緊沿著彎曲的孔道往里鉆,結果又是藏王使者得勝。
第三個難題是將兩頭刨得粗細一般的一根大木頭,讓7位使者分清哪頭是樹梢,哪頭是樹根,同時說出其中的道理。那6位使者看過來,看過去,量了又量,怎么也分不出來。藏王使者叫人把木頭放在河里,木頭一浮起,前頭輕,后頭重,輕者為梢,重者為根,一清二楚。
藏王使者的聰明才智使皇帝很驚訝,也很喜歡他。最后又出了一道難題:誰能在300個穿著打扮一模一樣的姑娘中認出誰是公主來?這7位使者都從未見過公主,要認出來談何容易!那6位使者挑最漂亮的認,結果都認錯了。藏王使者從一位老婦那里得知公主從小愛擦一種香水,經常引著飛蝶在頭上飛。藏王使者根據老婦這一指點,從300個姑娘中認出了公主。
皇帝只得同意將公主許配給藏王。藏王使者見了公主說:“你去西藏的時候,別的東西都不必帶,只要帶些五谷種子、鋤犁和工匠就行,這樣就可以幫助我們西藏種植更多更好的莊稼!
文成公主進藏時,皇帝送給她的是500馱五谷種子、1 000馱鋤犁,還有數百名最好的工匠。
相傳當年文成公主辭別父母,離開長安以后,跋山涉水,歷盡艱辛來到荒漠的高原上,由于離親人和家鄉(xiāng)越來越遠了,不由得思念起遠在長安的父母來。她想起臨別時母親送給她一面寶鏡時說的話:若懷念親人時,可從寶鏡里看到母親。于是急忙取出“日月寶鏡”,雙手捧著照起來,不照則已,一看反倒吃了一驚。原來文成公主從鏡子里看到的并不是母親,而是自己滿臉憔悴的愁容。她一生氣,把寶鏡摔在地上。沒想到,寶鏡一落地,立刻化成一座高山──后人稱之為日月山。它恰好擋去了一條東去河流的去路,河水不得不掉頭回流。于是人們稱這條河叫倒淌河。有人甚至說這河水就是文成公主的眼淚哩!這日月山和倒淌河就在青海省西寧附近的青藏公路旁。
作業(yè)
把《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教學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教學設計方案06-21
教學設計方案08-10
教學設計方案范文10-12
爭吵教學設計方案06-19
夏的教學設計方案09-19
《稱贊》教學設計方案06-25
比尾巴教學設計方案07-04
《林海》的教學設計方案10-03
《種樹》的教學設計方案09-18
《山寨》教學設計方案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