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電大管理學基礎試題及答案
一、選擇題
1.由于管理的廣泛性和復雜性及研究的側重點不同,對管理所下定義也各異。法約爾認為,(A)。
A.管理就是要確切地知道要別人干什么,并注意他們用最好最經濟的方法去干
B.管理就是實行計劃、組織、指揮、協(xié)調和控制
C.管理就是決策
2.梅奧等人通過霍桑試驗得出結論:人們的生產效率不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響,而且還受到社會環(huán)境、社會心理因素的影響。由此創(chuàng)立了(C)。
A.行為科學學說
B.人文關系學說
C.人際關系學說
3.環(huán)境研究對組織決策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具體表現(xiàn)在可以提高組織決策的(C)
A.有效性、及時性、穩(wěn)定性
B.前瞻性、有效性、穩(wěn)定性
C.正確性、及時性、穩(wěn)定性
4.系統(tǒng)管理學派認為,組織是由一個相互聯(lián)系的若干要素組成、為環(huán)境所影響的并反過來影響環(huán)境的開放的(A)。
A.社會技術系統(tǒng)
B.社會經濟組織
C.社會經濟系統(tǒng)
5.法約爾的一般管理理論對西方管理理論的發(fā)展有重大影響,成為后來管理過程學派的理論基礎,他的代表作是(B)。
A.《社會組織與經濟組織理論》
B.《工業(yè)管理和一般管理》
C.《科學管理理論》
6.企業(yè)在長期的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中創(chuàng)造的具有本企業(yè)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就是(C)。
A.企業(yè)精神
B.企業(yè)價值觀
C.企業(yè)文化
7. 1990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的彼得·圣吉教授出版了一本享譽世界之作,引起世界管理界的轟動,這就是(C)。
A.《企業(yè)再造工程》
B.《管理的革命》
C.《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
8.中層管理者比低層管理者更多地依靠(A)
A.正式權力與溝通技巧
B.個人權力與技術技能
C.人際關系技能與技術技能
9、組織是管理的基本職能之一,從其定義中可以看出,它由 (C)三個基本要素構成。
A、目標、原則和結構
B、目標、部門和效率
C、目標、部門和關系
10、經濟活動中,指明組織活動的方向和范圍,在決策和處理問題時指導及溝通思想活動的方針和一般規(guī)定,這就是(C)。
A、 策略
B、 目標
C、政策
11、美國對企業(yè)70個目標管理計劃的實施情況進行調查,得出結論:如果高層管理者對目標管理高度重視,并親身參與目標管理的實施過程,其生產率的平均改進程度可達到(B)。
A、6%
B、56%
C、66%
12、人們除了生存需要外,還有安全的需要、尋求關心的需要、建立友誼的需要等社會需要,所以產生了(A)。
A、非正式組織
B、非正式溝通
C、正式溝通
13.管理幅度是指一個主管能夠直接有效地指揮下屬成員的數(shù)目。經研究發(fā)現(xiàn),高層管理人員的管理幅度通常以(A)較為合適。
A、4~8人
B、10~15人
C、15~20人
14.責任、權力、利益三者之間不可分割,必須是協(xié)調的、平衡的和統(tǒng)一的。這就是組織工作中的(A)原則。
A、責權利相結合
B、分工協(xié)作
C、目標任務
15.從組織外部招聘管理人員可以帶來“外來優(yōu)勢”是指被聘干部(B)
A.沒有歷史包袱
B.能為組織帶來新鮮空氣
C.可以迅速開展工作
16.人員配備的工作包括(B)
A.制定工作規(guī)范,選配、培訓組織成員
B.確定人員需用量、選配、培訓組織成員
C.確定人員結構、選配、培訓組織成員
17.行為科學個別差異原則告訴我們,人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一個人只有處在最能發(fā)揮其才能的崗位上,才能干得最好。因此,要根據(jù)每個人的能力大小而安排合適的崗位。這就是人員配備的(B)原則。
A、因人設職
B、量才使用
C、因才施教
18.企業(yè)中體現(xiàn)企業(yè)目標所規(guī)定的成員之間職責的組織體系就是(B)。
A、正式組織
B、非正式組織
C、企業(yè)結構
19、該項決策具有極大偶然性和隨機性,又無先例可循且有大量不確定因素,其方法和步驟也難以程序化和標準化,這項決策就是(C)。
A、風險型決策
B、不確定型決策
C、非程序化決策
20.領導者與工作人員的職責權限明確劃分,工作人員在職權范圍內有自主權。這種領導方式屬于(C)領導。
A、集權型
B、分權型
C、 均權型
二、判斷題(下列各題有對有錯,判斷正誤并改正。每題2分,共20分)
1.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學認為,企業(yè)管理的重點在經營,而經營的核心是計劃。(×)
2.梅奧認為,在共同的工作過程中,人們相互之間必然發(fā)生聯(lián)系,產生共同的感情,自然形成一種行為準則或慣例,要求個人服從。這就構成了“人的組織”。(×)
3.依靠人的知識和經驗,對事物變化發(fā)展的趨勢作出定性的描述,這就是經濟預測。它往往用于對事物遠期前景的預測 。(×)
4.究竟采取扁平型或是高層型組織結構,主要取決于組織規(guī)模的大小和組織領導者的有效管理幅度等因素。因為在管理幅度不變時,組織規(guī)模與管理層次成正比。規(guī)模大,層次多,則呈高層型結構;反之亦然。(√)
5.讓管理人員依次分別擔任同一層次不同職務或不同層次相應的職務。該方法能全面培養(yǎng)管理者的能力,就是管理人員培訓方法中的職務培訓。(×)
6.組織是管理的一項重要職能,它由三個基本要素構成,即目標、結構和關系。(×)
更多基礎試題的相關文章:
7.在《社會組織與經濟組織理論》一書中,他最早提出一套比較完整的行政組織體系理論,因此被稱之為“組織理論之父”。他就是法國古典管理理論的代表——韋伯。(×)
8.企業(yè)戰(zhàn)略管理過程一般由戰(zhàn)略制定、戰(zhàn)略實施和戰(zhàn)略評價及控制等環(huán)節(jié)組成。(√)
9.一個組織選聘管理人員是采用內源渠道還是外源渠道,要視具體情況而定。一般而言,高層主管一般采用外源渠道。(√)
10.大批量生產的企業(yè)生產專業(yè)化程度較高,產品品種少,主要進行標準化生產,對職工技術要求相對較低,適于采用分權式組織形式。(×)
三、名詞解釋(每題4分,共20分)
1、管理
2.行為科學
3.集權與分權
4.控制
5.激勵
【參考答案】
三、名詞解釋
1、管理:是管理者為有效地達到組織目標,對組織資源和組織活動有意識、有組織、不斷地進行的協(xié)調活動。
2、行為科學:廣義的行為科學是指包括類似運用自然科學的實驗和觀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會環(huán)境中人的行為的科學。狹義的行為科學是指有關對工作環(huán)境中個人和群體的行為的一門綜合性學科。
3、分權:集權,是指決策權在組織系統(tǒng)中較高層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分權,是指決策權在組織系統(tǒng)中較低層次的一定程度的分散。
4、控制:是指組織在動態(tài)變化的環(huán)境中,為確保實現(xiàn)既定目標,而進行的檢查、監(jiān)督、糾偏等管理活動
5、激勵:所謂激勵是指人類活動的一種內心狀態(tài),它具有加強和激發(fā)動機,推動并引導行為朝向預定目標的作用。
更多基礎試題的相關文章:
【電大管理學基礎試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電大管理學基礎試題及答案04-16
電大教育管理學基礎試題及答案05-17
2016年電大管理學基礎試題及答案04-28
電大考試管理學基礎試題及答案04-11
管理學基礎試題及答案04-27
2017最新電大管理學基礎試題05-21
2016管理學基礎試題及答案04-03
管理學基礎試題及答案201608-13
2016年管理學基礎試題及答案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