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與社會八年級歷史知識點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中,很多人都經(jīng)常追著老師們要知識點吧,知識點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數(shù)學的知識點除了定義,同樣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為知識點。相信很多人都在為知識點發(fā)愁,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歷史與社會八年級歷史知識點,歡迎大家分享。
1、維新變法運動的背景:
、偌孜鐟(zhàn)敗,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诿褡遒Y本主義初步發(fā)展,民族資產(chǎn)階級登上歷史舞臺
2、維新變法運動的代表人物:。
3、公車上書:《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到北京,康有為、梁啟超領導的`“公車上書”揭開了維新變法的序幕。
4、公車上書失敗以后,康、梁創(chuàng)辦作為強學會的機關報發(fā)行),宣傳維新變法。
5、百日維新:發(fā)布了一系列變法令,開始了變法。1898年是舊歷戊戍年,因此稱這次變法為“戊戍變法”。這次變法歷時103天,因此又稱為“百日維新”。
內容: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政治);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yè)(經(jīng)濟);開辦新式學堂培養(yǎng)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教育和思想);創(chuàng)辦報刊,開放言論(言論);訓練新式軍隊(軍事)等。
結果:慈禧太后發(fā)動政變,變法失敗。意義:戊戌變法是一次救亡圖存的資產(chǎn)階級維新運動,雖然以失敗而告終,但是起到了思想啟蒙作用,對后來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
6、戊戌六君子:
第8課辛亥革命
1、同盟會的成立
①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組織了革命團體興中會(第一個資產(chǎn)階級革命團體)。
、1905年,他在日本東京建立統(tǒng)一的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第一個資產(chǎn)階級革命政黨);選舉孫中山為總理;通過了推翻清朝統(tǒng)治、廢除君主專制、建立民主共和國、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綱領;創(chuàng)辦了機關刊物《民報》。同盟會的成立,大大推動了中國的資產(chǎn)階級民族革命運動。
2、同盟會革命綱領和三民主義
在《民報》發(fā)刊詞中,孫中山把同盟會的革命綱領闡發(fā)為“民族”、寅“民權”“民生”三大主義(“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3、武昌起義: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湖北取得武漢三鎮(zhèn)的勝利。武昌起義后,各省紛紛響應,清朝統(tǒng)治土崩瓦解。4、1912年成立,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中華民國任臨時大總統(tǒng)。
5、辛亥革命的性質:中國近代歷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
功績: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tǒng)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建立了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同時也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局限性:由于資產(chǎn)階級的軟弱性,不可能充分依靠和發(fā)動廣大群眾,導致革命的勝利果實很快被袁世凱竊取,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沒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
第9課新文化運動
1、新文化運動的興起背景:辛亥革命結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但是封建思想并未得到清除,在思想領域掀起一股尊孔復古的逆流。
興起標志: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后改名為《新青年》),標志著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2、新文化運動內容: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3、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他們高舉主”和“科學”兩面旗幟,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學為主要陣地,掀起新文化運動。
4、十月革命后新文化運動的新發(fā)展:1918年,發(fā)表《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文章,頌揚俄國十月革命,在中國宣傳馬克思主義。
5、1918年年底,李大釗等在北京創(chuàng)辦了《每周評論》以擴大宣傳馬克思主義。
6、新文化運動的歷史意義和不足(評價)
【歷史與社會八年級歷史知識點】相關文章:
氏族社會歷史知識點總結06-09
成語與歷史09-01
歷史必備知識點01-26
歷史會考知識點09-13
初三歷史《世界歷史》知識點匯總06-20
八年級歷史復習知識點09-02
八年級歷史必修知識點08-07
高考歷史必備知識點11-08
歷史會考的知識點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