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歷史重點知識點總結
學生們都知道,歷史包含的知識點有很多,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歷史的時候,對于自己所學習的知識點進行整理。下面是百分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17歷史知識點總結,希望大家喜歡!
歷史知識點總結
一、列強的侵略與中國人民的抗爭
1.林則徐虎門銷煙 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決心和勇氣,振奮了民族精神,維護了民族尊嚴。
2. 中英《南京條約》 (1) 內容: ①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 ②中國賠款2100萬銀元③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④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2) 影響:是中國近代 第一
6.八國聯(lián)軍侵華 (1)結果:簽訂《辛丑條約》。 (2)影響:《辛丑條約》的簽定,標志著中國西方列強完全控制了中國,清政府完全成為西方列強統(tǒng)治中國的工具,清政府變成了洋人的朝廷,這一條約的簽定標志著中國已經(jīng)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二、近代化的起步
7.洋務運動 客觀地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8.百日維新 影響: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
9.同盟會 這是第一個全國規(guī)模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政黨。影響:它的成立,大大
個不平等條約。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喪失了獨立自主的地位。推動了全國革命運動的發(fā)展。 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zhàn)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3.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英法搶劫火燒圓明園。后清政府與英法兩國簽定《北京條約》。俄國趁機割占中國領土150多萬平方千米。 4.左宗棠收復新疆
10.辛亥革命 (1)時間:1911年10月10日晚。地點:武昌 (2)意義:推翻了清朝封建統(tǒng)治,結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資產(chǎn)階級民主共和國,民主共和的觀念從此深入人心。
11.新文化運動 意義:是中國近代的一場聲勢浩大的思想啟蒙和解放運動,為中國社會日后的發(fā)展提供了思想基礎。
5.甲午中日戰(zhàn)爭 (1)黃海海戰(zhàn)中,鄧世昌英勇犧牲; (2)《馬關條約》。三、新民主主義的興起 內容:①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 ②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③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 ④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3)影響:《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程度。
12.五四運動 (1)導火線: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 (2)口號:外爭國權,內懲國賊。 (3)結果:北洋政府罷免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三人的職務,中國代表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4)意義:五四愛國運動是徹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它標志著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13.中共的誕生(1)時間:1921年7月21日中共一大在 上海 的召開
(2)內容:①黨的名稱:中國共產(chǎn)黨 ②黨的奮斗目標:社會
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 ③黨的當前任務:組織工人階級,開展工人運動 ④黨的機構:產(chǎn)生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 ⑤陳獨秀為書記。
(3)一大的意義:正式宣告中國共產(chǎn)黨的誕生。自從有了中國
共產(chǎn)黨,中國革命的面目煥然一新。
14.北伐戰(zhàn)爭 (1)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
(2)性質: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反帝反封建的.國民大革命。 (3)結果: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國民革命失敗。
1935年10月中央紅軍到達陜北吳起鎮(zhèn)。1936年10月紅一、二、四方面軍在 甘肅會寧會師,宣告二萬五千里長征結束。 (3)意義:這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長征的傳奇性故事傳遍國內外,表明中國共產(chǎn)黨是一支不可戰(zhàn)勝的力量。 四、中華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
18.九一八事變(1)時間:1931年9月18日。
(2)蔣介石的態(tài)度:采取不抵抗政策。結果:不到半年,東北
三省淪陷。
19.《義勇軍進行曲》: 作曲:聶耳;作詞:田漢
15.八一南昌起義 (1)時間:1927年8月1日 領導:周恩來、賀龍、葉挺、20.西安事變 (1)時間:1936年12月12日 (2)發(fā)起人:張學良、楊朱德。
(2)意義:南昌起義是中共打響 武裝反抗 國民黨反動派
的第一槍,成為中共創(chuàng)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它在中共黨史上開辟了一個新的時期。
歷史必背知識點
1、秦朝滅亡之后,經(jīng)過四年的楚漢戰(zhàn)爭,BC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為使國家富強,西漢之初實行休養(yǎng)生息政策。到BC140年,漢武帝登上歷史舞臺,他和秦始皇被并稱為“秦皇漢武”。
2、漢武帝即位后不久,儒生董仲舒就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被漢武帝采納。
3、漢武帝將儒法兼通作為選拔官吏的重要條件,還在長安興辦太學,儒家學說從此成為封建統(tǒng)治的正統(tǒng)思想。
4、儒家思想從西漢武帝統(tǒng)治時期成為封建統(tǒng)治的正統(tǒng)思想。
5、西漢之初,劉邦實行分封制,引發(fā)了王國問題,諸侯王擁有軍隊,自行任免官吏,鑄造錢幣,嚴重威脅中央集權。
6、王國問題是在漢武帝統(tǒng)治時期得到徹底解決的。他采納了主父偃提出的建議,頒布了“推恩令”。
7、漢武帝以向朝廷進貢的物品質量不好為理由,直接削奪了許多侯的爵位,我們把這一事件稱之為“金奪權”。
8、漢武帝為加強中央對全國財政的控制,把鑄幣權收歸中央,統(tǒng)一鑄造“五銖錢”,將鹽鐵收歸國家壟斷經(jīng)營,向富豪征收財產(chǎn)稅,由國家平抑物價。
9、漢武帝重視興修水利,征發(fā)幾萬人治理黃河。
10、漢武帝時期的搜粟校尉趙過推廣代田法,創(chuàng)制耬車。
11、漢武帝重視訓練軍隊,派大將衛(wèi)青、霍去病三次出擊匈奴,取得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qū);派張騫通西域;平定東南地區(qū)地區(qū),設置郡縣;連絡“西南夷”,使之歸漢。
歷史常見知識點
1、東漢末年,在鎮(zhèn)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中,地方官僚和豪強地主的勢力不斷擴大,形成割據(jù)一方的軍閥,北方實力最強的是袁紹,其次是曹操。
2、曹操脅迫漢獻帝到許,“
奉天子以令不臣”,在政治上居于主動;面對戰(zhàn)亂和災荒,曹操招募流民實行屯田;還多次頒布求賢令,不論出身貴賤,只要有治國用兵之術就可以做官。
3、AD200年,曹操與袁紹決戰(zhàn)于官渡,曹操夜襲烏巢,以少勝多。
4、208年,曹操為了統(tǒng)一全國,南下進攻劉備和孫權,雙方?jīng)Q戰(zhàn)于赤壁,孫劉聯(lián)軍用火攻戰(zhàn)術打敗曹軍。
5、220年,曹丕廢黜漢獻帝,自己稱帝,國號魏;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蜀;222年,孫權在建業(yè)(今江蘇南京)稱帝,國號吳,三國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歷史重點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高考歷史重點知識點的總結06-10
高考歷史重點知識點總結11-08
高考歷史重點知識點總結歸納06-10
高中必修二歷史重點知識點總結11-21
初一歷史知識點最新重點總結06-25
歷史必修一必備重點知識點總結10-25
高中歷史會考重點知識點總結11-26
高一歷史重點知識點歸納總結10-19
高考歷史重點知識點的小結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