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著名思想家羅家倫的主要作品介紹
羅家倫是著名的教育家、歷史學家,“五四運動”的命名者,并把“創(chuàng)造有機體的民族文化”作為中央大學的使命,為學校的恢復與發(fā)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以下是百分網(wǎng)小編精心整理的羅家倫的主要作品介紹,希望能幫到大家!
羅家倫的主要作品
羅家倫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外交家。其先后在復旦公學和北京大學求過學,在中央黨務學校、國立中央大學和清華大學任過職,尤其是清華大學,他是該所大學的第一任校長。也就是說,我們現(xiàn)在耳熟能詳?shù)膸姿#己退羞^密切的關系,F(xiàn)在我們來看看羅家倫介紹及其相關作品。
羅家倫任職清華大學時,正值清華大學初建,其前身為“清華學校”。羅家倫任第一校長。他任職時間僅有兩年,但對清華大學的貢獻可不小。起先,清華大學的創(chuàng)辦資金,其中一部分是庚子賠款,這筆錢原先存在外交部。羅家倫因為其出色的外交關系,多方周旋,爭取回這筆款項,用作清華基金。其次,他廢除了大學只招收男生的規(guī)矩,開始招收女生。再次,他建立了一所由玻璃地板制成的大型學校圖書館。
羅家倫任中央大學初期,當時中央大學正值數(shù)易校長的動蕩時期,羅家倫到任后,對其進行大刀闊斧般的整改,并制定了“安定”、“充實”、“發(fā)展”的六字治學方針和“誠、樸、雄、偉”的四字校訓。如今,前身是中央大學的南京大學,依然沿用了這四字校訓。
羅家倫的作品主要由《新人生觀》、《科學與玄學》、《新民族觀》、《文化教育與青年》等。他的作品大都受蔡元培、胡適等人的影響較深,主要體現(xiàn)了先進的民族獨立觀念和價值觀,在當時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和前驅(qū)性。
羅家倫高考的故事
羅家倫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當時的國立中央大學(即現(xiàn)在的南京大學)的四字校訓“誠、樸、雄、偉”,就是由他提出的。羅家倫曾求學于復旦公學(即今天的復旦大學)和北京大學,在國立中央大學和國立清華大學中先后擔任過校長。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著名的教育家,羅家倫高考時數(shù)學竟考了0分。
1917年,和羅家倫同鄉(xiāng)的蔡元培擔任北京大學校長。同年夏天,北大面對南方地區(qū)進行招生。當時羅家倫正在上海念書。蔡元培請來了白話文的倡導者胡適擔任考生的閱卷工作。胡適在閱完所有考卷后,提出其中有一名考生的文章寫得十分出色,希望其他閱卷教授也能給予其滿分,并也希望北大可以錄取這名學生。
當其他委員查看這名考生的成績單時,驚訝地發(fā)現(xiàn),他的數(shù)學考試成績僅有0分,其他各科成績也并非十分出色。當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閱讀到這名考生的文章后,當時就作出了明確表態(tài),錄取這名考生。雖然當時遭到了許多委員的反對,但在蔡元培和胡適的強烈支持下,這名考生還是被錄取了。而這名考生,便是羅家倫。
從羅家倫高考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蔡元培和胡適確實有著伯樂識人的眼光。如果這件事放在今天,像羅家倫這樣的考生,除了寫文章之外,其他別無所長,估計連大學都不見得能被錄取,更別提像北京大學這樣的高等學府。而羅家倫日后的經(jīng)歷證實,蔡元培和胡適二人當時的選擇是正確的,這不得不引起現(xiàn)代教育學者們的深思。
羅家倫鼓勵學者發(fā)表研究成果的介紹
在中國近代的學者和教育家中,羅家倫算是其中比較有成就的一位,也是一位忠實的國民黨黨員。在就讀于復旦和北大,先后執(zhí)教于中央大學和清華大學。羅家倫擔任清華大學的時間并非很長,但卻是清華史上的第一人校長。任校長期間,羅家倫鼓勵學者發(fā)表研究成果,開放招收女生,為清華的崛起作出了極大的貢獻。如今,清華大學依然是國內(nèi)數(shù)一數(shù)二的高等院校,其有今天這樣的地位,不能說和羅家倫是沒有關系的。
羅家倫擔任清華大學的首任校長后,對于治理學校還是頗有成就的,他寫的文章也十分有特點和見地,言辭清新,見解獨特,看待事物一針見血。只是比較可惜的是,后來中原大戰(zhàn)時期,閻錫山控制了華北地區(qū),而清華所在的城市北京正好在閻錫山的勢力范圍之內(nèi)。對于蔣介石認命的校長羅家倫,閻錫山當然不會客氣,就把羅家倫從校長的位置上趕了下去。
羅家倫在清華期間,為了提高學校的教學質(zhì)量和水準,做過幾件大事。首先,是羅家倫聘請教師,他聘請的教師大多是當時的名流,而解聘了許多二流教授,對于教學的質(zhì)量上,有了質(zhì)的飛躍。其次,羅家倫鼓勵學者發(fā)表研究成果。他極其重視學者的研究成果,對于發(fā)表新成果的學者和學生,給予一定的獎勵。第三,招收女生。這是在清華史上破先例的,著也使得清華在招收學生上有了更多選擇和其多變性。
人物介紹
羅家倫(1897—1969),中國近代教育家,字志希,浙江紹興人,1897年12月21日生于江西進賢。 1917年入北京大學,曾與傅斯年等組織新潮社,創(chuàng)辦《新潮》雜志,積極投身五四新文化運動。1920年赴歐美留學。1926年回國,任教于國立東南大學歷史系及附中。1928年,出任清華學校首任校長。任上治校有方,頗見成效。1932年8月起,任中央大學校長。時中央大學正處于數(shù)易校長、余波未平的動蕩狀態(tài)。他到任之初,即以明晰的教育理念提出“六字”治校方針(安定、充實、發(fā)展)與“四字”學風(誠、樸、雄、偉),并把“創(chuàng)造有機體的民族文化”作為中央大學的使命,為學校的恢復與發(fā)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此后,他廣攬名師,優(yōu)化學科,興建校舍,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在他的主持下,中央大學走出了陰影,迎來了建校史上輝煌鼎盛的黃金時代。他具有超前的發(fā)展眼光,曾提出在南郊石子崗一帶興建中央大學新校區(qū),力圖建設一個能容納5000~10000人的學術(shù)之都。正當他要將這一藍圖付諸實施之際,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計劃被迫擱置。之后,他又力排眾議,將中央大學西遷重慶。他在艱苦的條件下繼續(xù)執(zhí)著地謀求學校的發(fā)展,中央大學成為全國名副其實的最高學府。以致在抗日戰(zhàn)爭初期的統(tǒng)一招生中,把中央大學作為第一志愿的考生,曾占當時全國報考人數(shù)的2/3。1941年,羅家倫辭去中央大學校長一職,從此離開教育界,擔任一些閑職?谷諔(zhàn)爭勝利后曾任國民黨中央黨史編纂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駐印度大使。1950年赴中國臺灣,任國民黨中央黨史編纂委員會主任委員、臺灣地區(qū)考試機構(gòu)次要負責人、臺灣當局領導人辦公室“國策顧問”、中央評議委員。主要著述有《新人生觀》、《科學與玄學》、《中山先生倫敦蒙難史料考訂》等。
【著名思想家羅家倫的主要作品介紹】相關文章:
著名辭賦家枚乘的主要文學作品介紹11-30
音樂家巴赫的著名作品介紹01-27
著名元曲家白樸的詩詞作品介紹08-01
著名藝術(shù)家謝洛夫的作品介紹12-01
關于著名思想家老子的介紹01-26
希羅多德的主要作品是什么01-26
著名藝術(shù)家埃舍爾的代表作品介紹01-27
劉伯溫的著名文學作品介紹08-22
施耐庵的著名文學作品介紹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