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五大民族舞的特點
每個民族的舞蹈都有著自己的特色,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砹宋宕竺褡逦璧奶攸c,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五大民族舞的特點 1
1.漢族:自古以來,漢族各種民間舞蹈多是在新年、祭祖、廟會、迎神廟會中表演的。表演者在斗妙爭能中,各出新招,以博得稱贊。漢族民間舞蹈正是在這種技藝求精中不斷發(fā)展的。
(1)安徽花鼓燈;ü臒糁械摹氨P鼓”部分,就是最富特色的技巧表演部分。它分為上盤鼓、中盤鼓、地盤鼓。上盤鼓是蘭花在鼓架子肩上或腰部搭擺成各種姿態(tài)的技巧表演。中盤鼓是蘭花在鼓架子腰部、腿上、手上的雙人武功表演。地盤鼓是鼓架子單人表演技巧,如“燕子三抄水”、“倒爬城”、“滿地抓”、“豚跳”等。藝人們在展現(xiàn)技巧的同時又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專長。他們常常在變幻莫測的拐彎和罕見的技巧中,洋溢著過人的才華和能力。例如懷遠(yuǎn)的石敬禮(藝名“石猴子”、洪云藝名“小水子”)、鳳臺的武佩軒(藝名“氣死猴”),從他們的藝名就可以看出他們技巧之精湛和身手之矯健。
(2)山東鼓子秧歌。鼓子秧歌自古就有文場與武場之分,武場正是“鼓”、“棒”、“傘”大顯舞技的部分。舞者在跑動時步大身低,落腳生根,蹬腳揚塵,堅實有力;跳躍時則強調(diào)干拔與上竄,猶如“旱地拔蔥”。如果不能熟練地掌握道具技巧,不能掌握各種蹲、踢、跳、轉(zhuǎn)技巧,那么鼓子秧歌的穩(wěn)健瀟灑、淳樸剛勁的風(fēng)格就很難體現(xiàn)。鼓子秧歌的發(fā)源地——魯北地區(qū)的惠民和商河,都靠近河北的武術(shù)之鄉(xiāng)滄縣和雜技之鄉(xiāng)吳橋。武術(shù)與雜技的影響,極大地豐富了鼓子和秧歌的技藝表演。
(3)還有諸如安塞腰鼓、廣東英歌、湖南花鼓、遼南高蹺、東北秧歌等漢族民間舞蹈都是技藝性很強的舞蹈。
2.藏族:藏族舞蹈中的熱巴,是技巧性很強的舞蹈,在民間是由世襲的流浪藝人表演的。其中鈴鼓舞是主要的表演部分。男藝人手持牦牛尾和鈴鐺,女藝人右手持單柄手鼓,左手持長鼓槌擊打。開始時,男女一起表演,男縱跳揮鈴,女旋轉(zhuǎn)擊鼓。當(dāng)跳到氣氛熱烈時,就拉開場小進行技巧表演。先是女演員集體表演鼓技,有“頂鼓旋轉(zhuǎn)”、“纏頭擊鼓”、“扭腰打點”等技巧動作。表演完鼓技之后,鼓隊散開站立一旁,由男演員上場,在鼓聲伴奏下一個接一個應(yīng)聲呼叫,抖肩起“法兒”,各自表演不同的技巧動作,有“單腿跨轉(zhuǎn)”、“躺身平轉(zhuǎn)”、“躺身蹦子”、“踢腿跨脖”、“兔子跳”等。另外還要表演一些小玩意兒,如“滾毛”、“掄背”等。鈴鼓舞有很多套鼓點,每套鼓點均有一套各不相同的技巧動作。演員應(yīng)場上鼓聲而舞,騰躍飛舞,在快速倒腳步中結(jié)束。又如藏族民間舞蹈中的“卓“,也是一種靠技巧表演來抒發(fā)情感的舞蹈,跳起來粗獷奔放,氣勢磅礴。
3.蒙族:蒙族舞蹈中的太平鼓舞、盅碗舞、筷子舞都是技藝性很強的舞蹈。太平鼓舞多在豐年節(jié)日由婦女表演,分集體舞和單人舞兩種表演形式。舞時,她們左手橫握鼓柄,右手持一帶穗木棍,邊擊邊舞。身段動作一般比較夸張,基本舞姿多是以腰為軸心的仰俯、傾、側(cè),舞步奔放有力,富有彈性,雜有跳轉(zhuǎn)等技巧,技藝嫻熟者可同時舞耍四、五面鼓,在身體不同部位盤繞回旋,帶有競技色彩。盅碗舞,亦稱“打盅子”。過去由男藝人表演,本世紀(jì)20年代以后,盅碗舞多由女子表演,動作舒展流暢,柔美端莊,高潮時多做“板腰”、“旋腰”等技巧,技藝高超者,還頭頂燃燈起舞?曜游瓒嘤谙矐c歡宴的場合由男子單人表演。舞者原地單手或雙手握一把筷子,隨著腿部韌性屈伸,身體的左右晃擺,快而碎地抖動雙肩,兩臂松弛流暢地用筷子擊打手、腰、腿等各個部位。舞者時而轉(zhuǎn)身打地,時而蹲跳打腳,由慢轉(zhuǎn)快,最后在快速表演的高潮中結(jié)束。
4.維吾爾族:盤子舞是維吾爾族舞中技術(shù)性很強,難度較大的一種舞蹈,盤子舞是表演性道具舞蹈“頂碗小碟舞”的俗稱,通常是由女子單人表演。表演時舞者兩手各持一小碟子,指挾手筷,和著音樂,邊打邊舞,邊舞邊轉(zhuǎn)。并在頭上頂著盛水的碗。另外,新疆多朗區(qū)的麥西來甫民間舞蹈中的旋轉(zhuǎn)技巧可堪稱一絕?彀宀糠钟呻p人對轉(zhuǎn)發(fā)展為競技旋轉(zhuǎn),一時間各種跪轉(zhuǎn)、空轉(zhuǎn)、掖腿立轉(zhuǎn)、平轉(zhuǎn)紛紛登場,讓人眼花繚亂,驚嘆不已。
5.朝鮮族:象帽舞和長鼓舞都是朝鮮族舞蹈中富有特色且技藝性很強的舞蹈。舞者戴特別的頭盔,上有可以旋繞的長纓,舞時擺動頭部使長纓在頭頂、身側(cè)旋轉(zhuǎn)和飛舞。技巧越高,頭上的長纓就越長。舞者手中擊打著小鼓,以“喜鵲步”跳躍前進,如騰空遙射,如沖鋒向前,而頭上的長纓不斷旋繞。長鼓舞多為女性表演,后來男子也有表演。表演者身挎杖鼓,右手持竹鍵敲打高音部鼓面,左手掌拍低音部鼓面。高低音色的鼓聲、花樣繁多的鼓點相映成輝。表演進入高潮,常作行進性的連續(xù)旋轉(zhuǎn)。技藝高超者,可轉(zhuǎn)幾十圈之多。綜上所述,中國民間舞不僅有自己的技巧,而且其“資源”還是非常豐富的。我們的技巧“資源” 從總體上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原生態(tài)民間舞中的各種徒手動作技巧,一類是原生態(tài)民間舞中的各種道具性舞蹈技巧。這一點,從以上對漢、藏、蒙、維、朝五大民族富有特色的技藝性舞蹈的描述和分析中,便可見一斑。
五大民族舞的特點 2
中國舞五大民族——藏族
藏族舞是舞友比較喜歡的民族舞之一,喜歡的就是它的淳樸,和源于高原的味道。
藏民因為長期穿著厚重的藏袍,所以藏舞的重點在于膝蓋的屈伸,連綿不斷的屈伸延續(xù)出藏族的韻律。
藏族的典型步伐:三步一撂,三步一踏等
藏族舞的種類:踢踏,果諧,弦子,鍋莊,熱巴等。
中國舞五大民族——蒙族
蒙舞要求舞者大氣,氣場要大,節(jié)奏明快,熱情奔放。這源于蒙古遼闊的草原,牧民們經(jīng)常在一望無際的草原放聲高歌,盡情歡舞。
蒙族的體態(tài)規(guī)格要求:
上半身微微向上揚,尤其是胸腰部分,眼睛定位上方45度,雙臂架起。
蒙族牧民因長期食用牛羊肉及奶制品,身形高大,所以蒙舞的體態(tài)造型更是高昂。
蒙族的特定動作:
蒙族舞通過碎抖肩,翻腕來表現(xiàn)蒙古族姑娘歡快優(yōu)美,熱情開朗的性格。男子的舞姿造型則挺拔豪邁,步伐輕捷灑脫,表現(xiàn)出蒙古族男性剽悍英武,剛勁有力之美。蒙古舞的舞種有頂碗舞、酒盅舞、筷子舞、鄂爾多斯舞等。
中國舞五大民族——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也是我個人比較喜歡的民舞之一,貴族的氣息,一個眼神,一個回頭,一個擰身都充滿火一樣的熱情。維吾爾族舞蹈中,從頭、肩、腰、臂、肘、膝、腳都有動作,傳神的眼神更具代表性。
維吾爾族舞基本體態(tài):身體微微向前傾,身體的3分之2的重心放在腳掌上,身體最大限度的拔高,胸腰向上,頭,鼻子尖微揚。
維吾爾族舞的典型特性動作:動脖,彈指頭,翻腕子,腳的步伐有三步一抬,前后點步,墊步,單腿跪蹲等。
維吾爾族舞蹈種類頗多,最為常見的有賽乃姆,盤子舞,手鼓舞等。
中國舞五大民族——朝鮮族
朝鮮族舞蹈通常被稱為最難掌握的民族舞,更是我熱衷的民舞之一,因為它極其貼近內(nèi)心的韻律,和不同于各個民族的體態(tài)。
朝鮮舞的體態(tài):含胸,重心沉于下,由丹田發(fā)力,雙膝放松,舞蹈動作以舞步、扛手、圍手、橫手、頂手等為主,注意手和腳的末梢神經(jīng)。
朝鮮族的種類很多,而且每個不同的舞種節(jié)奏,表現(xiàn)力都不同:古格里,安旦,羊三道,長鼓舞,扁鼓舞,扇舞等。
中國舞五大民族——傣族
傣族舞蹈是我喜歡的民族之一,也是很多女孩子學(xué)民族舞的首選之一。
傣族舞蹈的特點:
1、三道彎
傣族舞蹈富有雕塑美的典型的基本特征:
第一道彎從立起的腳掌至彎曲的膝部
第二道彎從膝部到胯部
第三道彎從胯部到傾斜的上身
手臂的動作也是三道彎:
指尖至手腕,手腕至肘,肘至臂。
腿部的動作還是呈三道彎:
立起的腳掌至腳跟,腳跟至彎屈的膝,膝至胯。
2、一順邊
手、腳、身體一致,都順著一個方向,因而在舞姿造型上不僅有三道彎的特點,也具有“一順邊”之美。傣族的基本體態(tài):基本動律多為腿保持半蹲狀態(tài),重拍向下,雙膝放松在彎曲中屈伸、動作,以屈伸帶動身體顫動和左右擺垮;雙腳后踢,快踢慢落。傣族舞蹈分為水傣,花腰傣,孔雀舞等 。
五大民族舞的特點 3
藏族舞:藏族舞蹈具有顫、開、順、左、繞五大元素,舞姿蹁躚,風(fēng)格獨特。藏族舞蹈動作多以顫膝為主,步伐有拖步、蹭步、跨腿步、踏步、拐腿步和點步等,手勢可隨步伐的變化而變換。藏族舞蹈講究先慢后快,起伏步伐,節(jié)奏鮮明。
維吾爾族舞:維吾爾族舞蹈的主要特點是身體各部位的動作同眼神配合傳情達意。舞蹈從頭、肩、腰、臂到腳趾都有動作,昂首、挺胸、直腰是體態(tài)的基本特征。其特點還表現(xiàn)在膝部連續(xù)性的微顫或變換動作前瞬間的微顫,使動作柔美,銜接自然。此外,旋轉(zhuǎn)快速、多姿和戛然而止也是維吾爾族舞蹈的鮮明特色。
蒙族舞:蒙族舞蹈的風(fēng)格特點最明顯的是熱情奔放。舞蹈動作干凈利落,充滿了力量感,體現(xiàn)了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和性格豪爽。蒙族舞蹈的節(jié)奏感強,每一個動作都是根據(jù)歌曲的節(jié)奏來表現(xiàn)。同時,蒙族舞蹈也展現(xiàn)了剛勁與柔和并存的特點,既有剛勁有力的動作,也有揉臂、揉肩等較為溫柔的動作。
朝鮮族舞:朝鮮族舞蹈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風(fēng)格多變,時而樸實高雅,時而細(xì)膩非常,時而熱情似火,這主要體現(xiàn)了朝鮮族對生活的熱愛和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朝鮮族舞蹈與旋律搭配得當(dāng),能在舞蹈中融入舞者細(xì)膩的感情,同時又能將其他元素完美的結(jié)合起來,形成一種獨有的審美。
傣族舞:傣族舞蹈的動作大多婀娜多姿,節(jié)奏較為平緩,但外柔內(nèi)剛,充滿著內(nèi)在的力量。既有瀟灑輕盈的“篾帽舞”,也有靈活、驕健、敏捷,且充滿陽剛之氣的象腳鼓舞、刀舞、拳舞等。傣族舞蹈那以特有的屈伸動律而形成的手、腳、身體“三道彎”的造型特點,以及剛?cè)嵯酀、動靜配合等特有的表演風(fēng)格,深為廣大群眾所喜愛。
這五大民族舞各具特色,都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xiàn)了不同民族的生活習(xí)俗、審美觀念和精神風(fēng)貌。
五大民族舞的特點 4
藏族舞: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顫、開、順、左、繞這五大元素上。藏族舞蹈帶有濃厚的民族特色,自由奔放,同時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藏族舞蹈總體可劃分為民族民間自娛性舞蹈和宗教舞蹈兩大類,常見的舞蹈形式有弦子、鍋莊、踢踏等。
維吾爾族舞:主要特點是身體各部位的動作與眼神配合傳情達意,從頭、肩、腰、臂到腳趾都有動作。其舞蹈中,昂首、挺胸、直腰是體態(tài)的基本特征。另外,膝部連續(xù)性的微顫或變換動作前瞬間的微顫,使動作柔美且銜接自然。旋轉(zhuǎn)快速、多姿且常在舞蹈的高潮時作競技性旋轉(zhuǎn)。音樂伴奏多用切分音、符點節(jié)奏,用以突出舞蹈的風(fēng)韻和民族色彩。
蒙族舞:風(fēng)格特點明顯,熱情奔放,節(jié)奏感強。舞蹈動作都是在音樂的配合下呈現(xiàn),有強烈的節(jié)奏感。同時,蒙族舞蹈整體給人剛勁的感覺,體現(xiàn)了蒙古人民的英勇和對生活的無畏態(tài)度,但又不失柔美,隨著音樂的變換,會出現(xiàn)揉臂、揉肩等較為溫柔的動作,剛?cè)岵?/p>
朝鮮族舞:底蘊深厚,是朝鮮族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舞蹈風(fēng)格多變,時而樸實高雅,時而細(xì)膩非常,時而熱情似火,這主要源于朝鮮族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朝鮮族舞蹈和旋律搭配得當(dāng),能在舞蹈中融入舞者細(xì)膩的感情,同時又能將其他元素完美地結(jié)合起來,形成一種獨有的審美。
傣族舞:動作大多婀娜多姿,節(jié)奏較為平緩,但外柔內(nèi)剛,充滿內(nèi)在的力量。既有瀟灑輕盈的舞蹈,如“篾帽舞”,也有靈活、驕健、敏捷且充滿陽剛之氣的舞蹈,如象腳鼓舞、刀舞、拳舞等。傣族舞蹈特有的屈伸動律形成的手、腳、身體“三道彎”的造型特點,以及剛?cè)嵯酀屿o配合的表演風(fēng)格,深受廣大群眾喜愛。
這五大民族舞各具特色,不僅展示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內(nèi)涵和審美追求,也豐富了中華民族的藝術(shù)寶庫。
【五大民族舞的特點】相關(guān)文章:
民族舞的基本特點08-29
民族舞的特點介紹10-13
中國民族舞蹈的特點12-22
中國民族舞蹈的藝術(shù)特點12-01
楊氏太極拳的五大特點11-09
民族舞蹈的簡介06-15
民族舞蹈串詞11-07
如何跳好民族舞12-28
中國有哪些民族舞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