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踢毽子的歷史
踢毽子,又叫“打雞”。起源于漢代,盛行于南北朝和隋唐,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是中國民間體育活動之一,是一項簡便易行的健身活動。深受青少年兒童的喜愛,尤其是少年女子。
清代踢毽的技藝已相當高,也為中國古代婦女所喜愛。清初著名詞人陳維崧曾贊美女子踢毽,說女子踢毽比踢足球還巧妙,比下棋還有趣味。
20世紀初,歐美近代體育傳入中國以后,踢毽子仍為中國青少年喜愛的體育活動。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河北、湖南、福建、山東等省市都舉行過規(guī)模較大的踢毽子比賽。1 935年,舊中國第六屆全國運動會上,曾把踢毽子列為國術比賽項目。女子盤踢我交踢的冠軍是浙江的程月珍,男子盤踢冠軍是上海的周克揚(成績接近5000對),交踢冠軍是南京的戴金堯(成績140對)。程月珍盤踢成績是1494對,交踢是36次。
自1984年前國家體委發(fā)布“毽球競賽規(guī)則”后,踢毽子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具備了規(guī)則、競賽性和可裁判性這些“競賽三要素”,標志著踢毽子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正規(guī)的競技運動。但自1984年以來的26年間,毽球運動的發(fā)展相當緩慢,迄今只吸引到中國高達1億踢毽人口的1%即100萬人的參與。絕大多數(shù)毽友甚至沒有聽說過“毽球”這種競賽活動,原因在于毽球的技術難度過高,而頂級比賽的觀賞性又超低,使得這項比賽難以推廣。 最新的踢毽子競賽方法是于2009年5月發(fā)明的“中國競技毽”。其觀賞性、普適性和競賽性都要明顯高于老式的毽球比賽。在中國民間廣泛流傳的踢毽子的最具競賽性的玩法是“對踢”或叫“對打”,這種踢法是踢毽運動中距奧運精神“更高更快更強”最近的一種動作,因而受到中國年輕人的普遍喜愛。對踢要求對陣雙方以距地面較低的高度(中間最高點約為90-120厘米)向?qū)Ψ侥_下大力踢毽,高手之間的對踢高度甚至低達20厘米。這種“低平毽”的踢法非常接近足球射門動作,所以被中國競技毽吸收作為極具觀賞性和技術性的比賽樣式。由此可以看出,中國競技毽是對傳統(tǒng)踢毽運動的一項突破性創(chuàng)新,將使踢毽運動令人耳目一新,成為在全球廣為流傳的運動競賽形式。
踢毽子是中國民間傳統(tǒng)運動項目之一。根據(jù)史料記載和出土文物證明,它起源于中國漢代;唐宋時期開始盛行,在民間流傳極廣,集市上還出現(xiàn)了專門制作出售毽子的店鋪;明代開始有了正式的踢毽比賽;清代達到鼎盛時期,在毽子的制作工藝和踢法技術上,都達到空前的程度。
20世紀30年代后,踢毽運動曾一度衰落。新中國成立后,大力扶植發(fā)展中國這一傳統(tǒng)運動項目。1950年,北京市吸收街頭踢毽藝人參加雜技團,專設踢毽子節(jié)目,并出國進行表演,受到了國外觀眾的熱烈歡迎;1956年,中國第一次正式的踢毽比賽在廣州舉行;1963年,踢毽子同跳繩等一起,被列入國家提倡開展的體育活動,并被編入了小學體育教材加以推廣;1984年,國家體委正式將踢毽子列為全國比賽項目,并頒布了《毽球競賽規(guī)則》,改稱踢毽為“毽球”;1987年中國毽球協(xié)會成立,此后每年都舉辦全國毽球錦標賽、全國職工毽球賽、全國中學生毽球賽三大賽事;在1995年的全國民族運動會和1996年的全國農(nóng)民運動會上,毽球也被列為比賽項目。目前,毽球運動已成為在全國普遍開展的熱門項目
【踢毽子的歷史】相關文章:
踢毽子的腳法介紹08-13
踢毽子的各種腳法09-22
踢毽子的各大技巧07-12
踢毽子入門技巧05-04
最新踢毽子教學05-08
踢毽子的注意事項10-16
踢毽子的幾種踢法05-31
踢毽子的基本常識05-12
踢毽子的各大技巧推薦08-11
踢毽子常見損傷與防治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