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草原優(yōu)秀教學設計(通用17篇)
草原這個作品被選進了北師大版的四年級上冊,人教版的五年級下冊語文書和蘇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書,作者老舍,原名舒慶春。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草原優(yōu)秀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參考!
草原優(yōu)秀教學設計 1
一、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目標:
認識本課4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
。ǘ┻^程與方法目標:
感情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并感受內蒙古草原的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
。ㄈ┣楦信c態(tài)度目標:
體會蒙漢兩族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激發(fā)了解西部的興趣。
二、教學準備:
搜集有關草原的風光、資料。
三、教學過程:
。ㄒ唬┬抡n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和老舍先生走進西部,去親近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走進內蒙古大草原,去領略那里美麗的風光和獨特的民族風情。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草原。請大家一起跟我寫課題: 17、草原 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理清課文條理 。
1。檢查生字認讀情況以及課文朗讀情況。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出示生字詞:駿馬 渲染 勾勒 襟飄帶舞 拘束 羞澀 摔跤鄂溫克:少數(shù)民族之一。分布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市和黑龍江訥河市等地,主要從事畜牧業(yè)和農業(yè),少數(shù)從事狩獵業(yè)。)
2、快速瀏覽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草原的哪些方面?(板書:草原風光 民族風情)
師:被譽為“人民藝術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風光展現(xiàn)出來呢?現(xiàn)在,我們一起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三)合作研讀,品讀玩味
師:誰愿意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生:我喜歡這句話,我來讀一讀:“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師:(板書:一碧千里并不茫茫)你讀得太好了。你能不能給大家說一說,“一碧千里”在你腦海中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生:在我眼前是綠色,遠一點的是綠色,再遠一點的也還是綠色!草原非常遼闊,放眼望去,草原如同一張巨幅的綠色絨毯,一直鋪到天地相接的地方。
師:我們都要像他這樣讀書,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懊C!笔鞘裁匆馑?
生:視線模糊不清。
師:還記得這首詩嗎?“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蓖菍懖菰瑸槭裁匆粋說“天蒼蒼,野茫!,老舍先生卻說“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蹦兀亢茫炔恢被卮穑纯茨懿荒茉诮酉聛碜x書的過程中有新的發(fā)現(xiàn)。來,接著讀你喜歡的句子!
生:我喜歡這句話:“這次,我看到了草原……我滿心的愉快!
。▽W生讀書,將“清鮮”讀成了“新鮮”)
師:你讀書的聲音真好聽!就有一個小地方讀錯了,大家發(fā)現(xiàn)了嗎?
師:“清鮮”和“新鮮”區(qū)別在哪里?
生:“清鮮”和“新鮮”都有新鮮的意思,但是“清鮮”比“新鮮”更多一層“干凈”的意思。草原的空氣和城市的`空氣不一樣,因為沒有污染,所以更干凈。
師:是呀,一踏進草原,頓時感到全身每一個毛孔都張開了,都在貪婪地呼吸這清鮮的空氣。來,同學們,我們把這種“高歌一曲”的喜悅讀出來。 (學生齊讀)
師:草原的天空是那樣明朗,它讓視線變得更清晰。難怪老舍先生說“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薄_有哪些句子讓你感受很深,接著讀。
生:我喜歡這一句:“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輕輕流入云際。”
老師也很喜歡這一句,就是有一個問題不太明白。翠色的“欲”流,流了沒有?為什么后面又說“輕輕流入云際”,這不是很矛盾嗎?來,和前后左右的同學討論討論。
生:就好像是一杯水,倒?jié)M了就會流出來一樣。草原就像一杯水,綠得像要流出來一樣。
生:“翠”字讓人感覺特別的通透,相比之下,“綠”顯得死板。
師:嗯,有點感覺了!洞澍B》這篇課文還記得嗎?聯(lián)系這篇課文,老師也比較了“翠”和“綠”,感覺“翠綠”比一般的綠更鮮亮,更有光澤,綠得更豐富更飽滿,綠得好像都快要流淌下來(流淌的手勢)。班上有學過國畫的同學嗎?能給同學們解釋一下什么是“用綠色渲染”嗎?
生:當我畫國畫時,用顏料在紙上渲染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顏料在紙上向周圍慢慢擴散……
師:什么紙?
生:宣紙。
師:接著說,當你在宣紙上用綠色渲染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什么?
生:我會發(fā)現(xiàn)綠色慢慢地向周圍滲透。
師:向周圍擴散、滲透、流動。請你們輕聲再讀“輕輕流入云際”這句話,看看這“翠色的欲流,輕輕流人云際”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學生輕聲自由讀)
生:我想象當中,草原和天空像是融合在一起。草原是那樣的鮮亮、充滿生機。
生:我覺得那些草原就像波浪一樣連綿起伏。
師:你的朗讀讓老師想起了古詩:“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闭媸潜滩菖c藍天一色呀。老師也想讀一讀!
。ń處煼蹲x,學生鼓掌)
師:謝謝大家的鼓勵。是呀,這哪里是綠色在流動,這分明是生命的泉水在流淌。(指板書)難怪老舍先生說“一碧千里,而并不茫!。我們讀書就要這樣去讀,不僅要讀懂文字表面的意思,還要用心去感悟、用情去體驗、用想象去補充,讀出文字背后含著的意思。
生:我有一個問題。
師:(意外)你說!
生:既然“碧”與“綠”都是綠的意思,為什么用兩個不同的詞語來表示?
師:你很善于提問題。來,找一找,在第一自然段中有哪幾個詞都是表示“綠”的意思?
生:(在書中找)“綠”“翠”“碧”。
師:你們體會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生:避免總是用一個詞,有變化,讀起來好聽。
師:老舍先生真不愧為語言大師呀!
生:我喜歡的句子是:“四面都有小丘……綠毯繡上了白色大花!
師:綠色與白色的搭配,多么清新明麗、自然和諧的圖畫呀!
師:(出示課件)這是一幅多么美麗的草原畫卷呀!天空賦予了草原以明麗,小丘勾勒了草原的線條,牛羊更賦予了草原以生命活力,難怪老舍先生說“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置身于此情此景,老舍先生不由得發(fā)出這樣的感慨——(全班齊讀句子:“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保┩瑢W們,當你置身于草原這樣的美景之中,你想說點什么呢,你又會做些什么呢?把你最深的感受用一段文字記錄下來,好嗎?
是呀,從天到地,從小丘到羊群,到駿馬、大牛,草原的無限樂趣令人愉快,令人驚嘆,令人回味無窮。讓我們一起仔細品味、用心賞讀吧。音樂想起,稍停開始齊讀。(出示課件配樂感情朗讀)。
7、背誦第一自然段。
師:多么優(yōu)美的景色,多么生動的語言,讓我們把這一切永遠印記在腦海之中吧,請同學們練習背誦第一段。
。ㄋ模┢纷x課文,感受草原的民俗風情。
師:草原獨特的風光,孕育了具有獨特性格的蒙古族人民,F(xiàn)在我們就走入草原,走進蒙古包,去了解那里的民族風情。
師:請同學們默讀2——5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在這幾個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從哪些語句中知道的?邊讀邊畫出相關語句。
學生匯報。
1、草原很大。你從哪里讀出來的?
。ǔ鍪菊n件)
“汽車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達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只要方向不錯,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兒聲音,也看不見什么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
你怎樣理解“灑脫”?(本指言談舉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遼闊平坦,在開車時可以隨心所欲,而不必擔心有什么危險。)
再請一位同學讀一讀,感受草原的遼闊。
2、熱情歡迎客人。
。ǔ鍪菊n件)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xiàn)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見到我們,主人們立刻撥轉馬頭,歡呼著,飛馳著,在汽車左右與前面引路。
師:如果你認為這段能體現(xiàn)出蒙古人的熱情好客,肯定是某些詞或某句話打動了你,能結合具體的詞語或句子談談你的感受嗎?
抓住“飛“、“襟飄帶舞”、“立刻”等關鍵詞。
“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的我著,握住不散。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總的意思是民族團結互助。(同位倆表演場景,感受兩族人民團結互助的心情。)
。ㄎ澹├斫狻懊蓾h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边@句話的含義。
師:奶茶倒上,奶豆腐擺上,敬酒──回敬──再回敬”美麗的鄂溫克姑娘戴著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些羞澀的給客人唱民歌。草原人民熱情款待遠方的客人。與客人一起聯(lián)歡,忘記了時間的流逝。太陽已經偏西,可是誰也不肯走。這真是“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保ǔ鍪菊n件)
師:通過以上的學習,此時你怎樣理解這句話?(這句話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漢族人民之間的情誼很深,怎么舍得馬上就分別!大家站在夕陽下無邊無際的大草原上,相互傾訴著惜別之情。)
師:是呀,從迎客、聯(lián)歡到話別,處處洋溢著“蒙漢情深”;真是:生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千里草原,芳草萋萋,舉目皆是詩情畫意,真是:生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總結結束:草原的美麗風光讓我們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更使我們深受感動。我們真心希望蒙漢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永存,也祝愿我們中華民族大家庭永遠和睦。讓我們再次朗讀體現(xiàn)蒙漢兩族人民心聲的話語:(生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草原優(yōu)秀教學設計 2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奶茶、禮貌、拘束、舉杯、摔跤。
2、熟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里再現(xiàn)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
教學重點:
熟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里再現(xiàn)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你到過草原嗎?在電影、電視中見過草原嗎?作者用他的親身經歷,向我們介紹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生活在草原上的人們。讀讀課文,想想作者筆下的草原是怎樣的景象?(讓學生初步感知)
二、檢查預習
1、讀生字詞: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奶茶、禮貌、拘束、舉杯、摔跤
2、學生互相提示易讀錯和易寫錯的字。
3、學生互相解詞:
渲染:中國畫的一種畫法。用水墨或淡涂抹畫面,使它分出層次,以加強藝術效果。
拘束:過分拘束自己,顯得不自然。
襟飄帶舞:衣襟和裙帶迎風飄動。
三、默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1、讀課文,按照作者進入草原的順序,說說課文寫了哪些內容?
板書:初見草原——迎客——待客——話別
2、小聲讀課文,想象作者筆下的草原是怎樣的景象?
3、默讀課文,畫出你認為寫得美的句子和不理解的句子。
四、作業(yè)
1、抄寫詞語
2、熟讀課文,思考課后問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句子中含著的意思。
2、讀懂課文,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愛美的情趣。
3、品味、積累課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
教學重點:
1、讀懂課文,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愛美的情趣。
2、品味、積累課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上節(jié)課,我們已初步學習了《草原》這篇文章,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2、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深入理解課文,領略草原的美麗風光,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熱情好客。
二、組織自學
按要求自學課文第1小節(jié)
1、自由輕聲讀課文。
2、想一想,草原有什么特點?作者的心情怎樣?
3、同桌互相討論。
4、試著有感情地讀讀課文。
三、交流點拔
1、看錄像后讀課文,說說草原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找出句子讀一讀。
3、打出投影句子。
4、看畫面并輕輕讀讀這些句子,說說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描寫草原的?
5、讀投影中的句子,把你最喜歡的句子讀給同桌聽,簡單說說喜歡的原因。
6、指名讀,體會草原的美和大。
。1)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
。3)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的欲流,輕輕流入云際。
7、連起來把這些優(yōu)美生動的句子讀一讀。
8、評讀,該怎么讀。
過渡:僅僅讀出喜愛、贊美的語氣就夠了嗎?看看作者當時的'心情吧!
9、第一次看到草原,面對滿眼翠綠,怎不讓人感到愉快和驚嘆,你們懷著愉快的心情,帶著驚嘆的語氣,去讀讀看。
10、指名讀。
11、你來到了草原,最想干什么?用“既……又……既……又……”連起來說一句話。
12、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這是真的嗎?
運用擬人的手法,也突出了草原的美。
四、組織自學
過渡:草原的天很可愛,景色也很迷人,草原人民又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該怎樣理解?它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默讀課文2─5小節(jié),思考以上問題。
五、交流點拔
1、讀了課文,蒙古族同胞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體現(xiàn)蒙古族同胞熱情好客的語句很多,拿出筆把每小節(jié)中你最喜歡的句子劃出來,同桌互相說說喜歡的原因?
3、指名說,體會蒙古族同胞的熱情好客。
。1)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看畫面。
學生說。
男女老少穿著艷麗的服裝,騎在馬上,衣襟與綢帶迎風飄舞,確實像一條七色彩虹。(指圖說)
把“飛”改成“跑”行嗎?他們?yōu)槭裁匆艿媚敲纯欤?/p>
所以在讀時要體現(xiàn)這種急切的心情。指名讀。
在以下小節(jié)中,再談談。
(2)也不知是誰的手……民族團結互助。
如果你是訪問團的一員或是蒙古族中的一個,當時你會說些什么?
指名說。
說著你想說的話,和前后左右的同學握握手,體會一下當時主客相見熱鬧的場面。
(3)干部向我們……我們再回敬。
學生說
蒙古族同胞還用什么招待我們?讀句子。
他們盛情地招待我們,訪問團的每一個成員對他們都充滿了感激之情。帶著這種感情讀讀。
指名讀
。4)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這句話怎樣理解?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聯(lián)系《贈汪倫》這首詩互相討論。)
蒙古族和漢族人民之間的情誼很深,怎么忍心馬上分別,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著一望無際的草原,在夕陽下,相互傾訴著惜別之情。這句話表達了蒙古族人民和漢族人民的深厚情誼和依依惜別的感情。
理解中有困難嗎?
讓我們帶著依依惜別之情,集體朗讀這句話。
六、總結
1、課文具體寫了作者見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熱情好客遠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靜態(tài)美和蒙古族人民歡迎客人時,熱情歡騰的動態(tài)美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2、草原上的美麗風光讓我們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更使我們深受感動。民族團結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3、朗讀課文
附:板書設計
草原
初到草原————草原的景色動人
受到歡迎————由寂靜變熱鬧
熱情相見————氣氛熱烈
盛情款待————食品豐富,有歌有舞
愉快聯(lián)歡————載歌載舞,不忍離別
草原優(yōu)秀教學設計 3
知識目標:
1、識記生字詞的音、形、義。
2、學習本文運用對比和想象手法描寫草原遼闊的特點
情感目標:
理解作者熱愛家鄉(xiāng)的感情和本文包含的深刻哲理。
能力目標:
迅速理清課文思路
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運用對比和想象手法描寫草原遼闊的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蘊含的深刻哲理。
教學方法:
“兵教兵、將教將”的洋思教學法。
課 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無邊無際的大草原是內蒙古作家鮑爾吉·原野的家鄉(xiāng),他對草原充滿了熱愛。今天讓我們和他一起走進草原,領略草原美麗的風光吧。
朗讀課文,每位學生讀一段,教師進行評點。
一、出示學習目標(一)(時間10分鐘)
采用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解決以下問題。
1、交流鮑爾吉·原野的主要作品。
2、查工具書,給加點字注音并解釋劃線詞語。
迥然不同 咆哮 云杉 長鬃 摩挲
瞭望 遼遠 冥想
二、劃分課文段落層次,總結段落大意。
1—6自然段將都市人與草原人觀察景物的特點與方法作對比,得出草原的景物特點:景隨步移,遼闊得讓人瞇起眼睛。
7—10自然段 寫草原的草給人的感受。
13—15自然段寫作者的感受。)
三、出示學習目標(二)(時間10分鐘)
閱讀課文1—10自然段采用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解決以下問題。
1、最能體現(xiàn)草原特點的句子。
(都是一樣的風景:遼遠而蒼茫。)
2、草原的草有什么特點?
(單一色的.綠,在陽光下幻化出多種色調。)
3、與航海者相比,草原與海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是什么?
(相同點:壯闊,單一中呈現(xiàn)豐富。不同點:可以接觸)
4、為什么“在草原上,遼闊首先給人自由感,第二個感覺不自由
(自由主要突出草原的遼闊與偉大,不自由是指感覺到自己的渺小)
四、出示目標(三)(5分鐘)
讀課文13—15自然段采用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解決以下問題。
1、作者為什么把自己比作母牛和烈馬?
(表現(xiàn)作者對草原對家鄉(xiāng)深深的熱愛。)
2、你怎樣理解“草原也與我一樣,也是善忘者,只在靜默中觀望未來”?
(是一種灑脫的心態(tài),對金錢榮譽和地位毫不計較;對人生坦然自若,毫不張揚,永遠保持一顆純凈的心。)
小結:作者從小在草原上長大,草原遼遠蒼茫的美景陶冶了他的性情,使他的人生態(tài)度非常灑脫,在他的作品中洋溢著對家鄉(xiāng)深深的熱愛。
五、當堂檢測(15分鐘)
1、給加點字注音并解釋詞語
迥然不同 咆哮 摩挲 摩挲 冥想
2、作者為什么把自己比作母牛和烈馬?
3、你怎樣理解“草原也與我一樣,也是善忘者,只在靜默中觀望未來”?
六、板書設計:
七、教學反思:
本課目標設置明確,在朗讀中感悟草原與城市、大海的不同,學生領悟到了作者對草原對家鄉(xiāng)的感情。課堂氣氛很活躍,書聲瑯瑯,當堂檢測效果很好,但學生對本文的哲理不容易理解,需要老師結合草原的環(huán)境加以點撥。
草原優(yōu)秀教學設計 4
教材簡析
這篇精讀課文是一篇敘事散文。文章主要記述了作者到內蒙古草原訪問時所看到的美麗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熱情歡迎、盛情款待來訪各族同胞的動人情景,反映了各族人民團結友好的深厚情誼。
全文按照訪問的順序可以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講作者初次見到草原的美麗景色和感受。這一部分是寫景,作者用簡練、生動的文筆描寫了草原的美麗景色。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講作者訪問草原的經過。作者按照“遠道迎客——蒙古包外——蒙古包內——聯(lián)歡話別”的順序,描寫了蒙古族人民熱情歡迎、款待遠客的情景。這一部分是敘事,語言樸實、流暢,耐人尋味。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積累詞語,運用關聯(lián)詞語造句。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第1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內蒙古大草原的美麗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體會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友好的深厚情誼,培養(yǎng)熱愛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引導學生自主讀書,用心感受和體會草原的美麗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
2.體會文章按照空間位置、事情發(fā)展、思想感情三條敘述的特點。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看見過草原嗎?誰想給大家介紹一下。(學生自由談自己心中的草原)
2.草原遼闊無際、一碧千里、牛羊肥壯、野花遍地,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走進草原吧。(出示草原美景圖或放映草原的錄像片)
3.看到片中的景色,你們有什么感受呢?
4.是的,我國現(xiàn)代著名的大作家老舍先生正是帶著這種感覺寫下了今天我們要一起學習的第一課《草原》的。
5.板書課題:草原
二、初讀課文,理解大意。
1.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還要注意讀書姿勢要正確。
2.指生讀生字、生詞,教師及時正音。(可采用指名讀、輪讀、齊讀等方式)
3.你覺得哪個生詞的意思比較難理解,而你已經理解了,介紹給大家。
4.默讀思考:課文的每個自然段講的是什么內容?一會兒把你讀懂的自然段讀給大家聽。
5.學生讀書思考后回答問題,教師及時板書:
第1自然段:草原美景和作者的感受(寫景)。
第2—5自然段分別寫:遠道迎客、蒙古包外、蒙古包內、聯(lián)歡話別(這部分敘事)。
三、精讀課文,理解和體會草原美景。
1.初讀課文后,草原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2.圍繞草原“景色美”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你從哪些詞句感受到草原的美麗景色。
3.引導學生從作者對草原景色的描寫和自己的感受兩個方面,品味草原美景。描寫:空氣、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小丘線條柔美,羊群;感受: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駿馬和大牛靜立不動,好像……,等。
4,在引導學生理解內容的同時,進行朗讀和背誦指導。
5.指導學生課上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學習課文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體會和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
1.指生朗讀課文。
2.默讀思考、標劃:你從哪里體會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
(1)遠道迎客——一群馬,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幾十里外歡迎遠客,等。
(2)蒙古包外——許多匹馬,許多輛車;也不知道誰的手,總是熱乎乎的,握住不放,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等。
(3)蒙古包內——一點兒不拘束,不大一會兒,干部、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再舉杯,再回敬,鄂溫克姑娘既大方,又有點羞澀,等。
(4)聯(lián)歡話別——飯后,小伙子表演套馬,摔跤,姑娘們表演民族舞蹈,太陽已經偏西,誰也不肯走,等。
3.面對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我們”有哪些表現(xiàn)呢?(引導學生從課文的描寫中,體會客人們的表現(xiàn)——有禮貌,親熱,一點兒也不拘束,依依惜別)。
二、延伸拓展。
1.引導學生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含義。
2.本文只是表達蒙古族和漢族人民的團結互助嗎?如果不完全是,那么,老舍先生還想表達些什么?(引導學生理解本文要表達的各民族團結互助,情誼深厚的主題)
四、總結作業(yè)。
1.書寫字詞。
2.背誦第一自然段。
草原優(yōu)秀教學設計 5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篇文字優(yōu)美,內容新穎的散文。寫的是早晨,草原從睡夢中醒來,牧民們趕著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現(xiàn)了草原一片繁榮興旺的新氣象。
全文共三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草原在黎明的鞭聲中醒來。第二自然段寫牧民們趕著羊群奔向劃原。第三自然段寫牧羊人在遠處放牧的情景。插圖形象地再現(xiàn)了課文內容,可供學生觀察,想像,以加深課文內容的感受。
二、教具安排:
插圖、卡片、生字卡、田字格
三、教時:
3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①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谡J識新偏旁(二)重點、難點、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這一學期,我們學過《小池塘》、《春到梅花山》之后,知道了什么?
。ù禾靵砹耍r村的池塘美了,梅花山梅花盛開,也很美
2、小朋友們,我們今天再到草原去看看,那里春天的早晨怎么樣呢?
。ò澹翰菰脑绯浚╊I讀:
師:我國的內蒙古及兩部黃土高原,有雜草叢生的大片土地,間或雜有耐早的樹木,適應放牧牛羊。
3、說能說說記住“原”學的辦法。
。ń獭皬S”字頭)
二、初讀指導:
1、引導看課本上的插圖,說說圖上畫了些什么?
。撩駛凃T在馬上,揮舞著鞭子,羊兒蹦跳著向前奔)
另一幅圖上畫了些什么呢?
。撩駛凃T在馬上,照看羊群;一群群羊兒在草地上吃草)
2、學生自讀課文
要求:①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②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畫出生字新詞。
3、檢查自讀情況
、僦缸x一節(jié)
出示啪、鞭、打破、黎明、寧靜、鋪滿、新綠
這些詞中哪些詞語的意思已經懂了,交流
小結:
黎明:天快要亮或剛亮的時候
寧靜:安靜
新綠:剛剛出現(xiàn)的綠色。
、谥该x第二小節(jié)
出示帶有生字詞的語句:無邊的草原,牧民們跨上駿馬
交流:“無邊的草原”說明草原怎么樣?(草原大,看不到邊)
“牧民”是牧區(qū)中靠畜養(yǎng)和放牧羊,牛生活的人。
“駿馬”指好馬,走得快的馬。
問:“牧民們跨上駿馬”是什么意思?
。3)指名讀第三小節(jié)
出示生字詞:遠處,飄動。
。4)復習鞏固生字詞
、僬J讀
、诮Y合認讀生字教新偏旁
三、作業(yè)
1、讀讀,寫寫下面的生字詞
草原 打破 新綠 無邊 牧民 遠處 飄動
想想怎樣記住這些生字
2、寫出下列新偏旁的字:“扌”字旁 ( )
“文”折文旁( )
“廠”字頭 ( )
3、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的: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另寫生字
二、教學重點、難點:
背誦課文,另寫生字
三、教學過程:
1、復習檢查
。1)出示卡片,指名認讀詞語
草原 打破 新綠 無邊 牧民工 遠處 飄動
(2)聽寫,說出“處”“牧”“原”的偏旁
。3)指名朗讀課文
四、精讀訓練:
1、第一自然段
、偎伎迹哼@一自然段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什么時間的事:
你是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
(季節(jié):春天 新綠鋪滿草原)
時間 早晨 黎明
、诳陬^填空:
鞭聲打破 寧靜。 草原醒來了。
。3)自由討論并交流:“草原醒來了”,是什么意思?
(春天來了,天氣轉暖,草也露出了新芽,就好像草原睡了整整一個冬天,現(xiàn)在醒過來了)
。ㄒ,靜悄悄的,草原也跟著人們一樣睡著了。早晨,人們開始了一天的工作,草原由靜到動,就像醒過來了。一樣)
指導:響亮、黎明、新綠。
2、第二自然段:
、傧胍幌耄哼@一段寫了什么?(板書:羊兒牧民)
、谠僮x課文,準備口頭填空:
羊兒涌出了圈門, 奔向 草原牧民們 ,追趕那 。
③交流:一只只:羊兒多
蹦跳著:羊兒歡快
無邊:草原大
跨上:牧民懷著歡樂的心情
、苓@一段寫羊兒多,牧民歡樂,感情朗讀。
3、第三自然段
、僦挥幸痪湓,誰會誰讀
、趯懖菰涎騼憾啵撩駳g樂
、圩髡邽槭裁凑f“一群群羊兒像朵朵白云在飄動:
。ㄑ、云都是白色的,并不斷移動,它們有相似的.地方)
三、課文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作業(yè):
1、根據(jù)課文內容填空:
。 )鞭聲
; ( )草原
。 )羊群觀點 ( )清香
2、照例子填空:
一( )春雷 一( )氣
一( )白鵝 一( )小船
3、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的:
學寫新字詞
完成有關練習
二、教學重點:
認識生字,寫好生字
三、教學難點:
認真書寫
四、教學過程:
1、復習檢查
。1)出示生字詞
草原 打破 新綠 無邊 牧民 遠處 飄動
五、部誦指導:
、 的 ,打破了 。 草原醒來了。
② 羊兒 圈門, 奔向 。牧民們 ,追趕那 。
③ 羊兒像 在飄動,藍天下回蕩著 。
練習背誦
寫字指導:
1、出示生字
無 打 處 民 動 牧原新
指名認讀
3、仔細看田字格內的“打、動、牧、新”,比較在結構的安排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根據(jù)學生發(fā)言、歸納:
打:左高右低
動:左低右高,下面也不齊平。
牧:左右兩部分一樣高
新:左右兩邊上面齊平,右邊“斤”的豎拍長。
無:獨體字
處:半包圍結構,第三筆平捺
與“外”相區(qū)別
七、作業(yè):
練習描紅
各自練習寫生字,難寫的多寫幾遍。
板書:
5、草原的早晨
羊兒 牧民
一只只 涌出 跨上 追趕
一群群 飄動 歌聲
。ǘ啵 (樂)
教后小記:
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草原是陌生的,教學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運用錄像展現(xiàn)大草原的美麗,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課上并沒有立即就讓學生看錄像,一面是讓學生充分地讀課文,通過讀書,讓學生有所觸動,有所感受,進行質疑,這時,錄相的加入讓學生的疑問與圖像相聯(lián)系,把觀察讀書和思考結合起來,加強了詞語與事物表示的聯(lián)系,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體會和理解充分調動了學生學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草原優(yōu)秀教學設計 6
教學內容:
1、欣賞《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和《天邊》
2、聽唱歌曲《銀杯》
3、學習有關音樂知識:民歌、長調、短調、波音記號
4、完成實踐與創(chuàng)造第一題和學習評價二
教學目標:
1、聆聽《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天邊》,感受蒙古族歌手的音色特點,認識波音記號。
2、用模唱的方法學唱《銀杯》,感受、體驗蒙古族短調歌曲的藝術特點,并在學唱歌曲的過程中初步掌握倚音、滑音的演唱方法及知識。
3、學習了解有關蒙古族民歌的有關知識,豐富學生音樂視野。
教學重點、難點:
1、熟練地掌握波音、滑音的演唱技巧完整地演唱歌曲《銀杯》。
2、基本掌握本課有關的音樂知識。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和電子音響設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通過簡短的談話交流,導入本課的欣賞歌曲。
二、欣賞《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1、首先請學生完整的欣賞由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瑪演唱的《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這首歌的MV.
2、然后提問歌曲是哪個民族的?演唱的歌唱家名字叫什么?哪個民族的?
3、讓學生自己說說對蒙古族的了解。然后老師做簡單補充。(用課件)
簡介: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內蒙古自治區(qū),另有一部分散居于新疆、青海、云南、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人口約六百余萬。蒙古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音樂文化。首選內蒙古自治區(qū)的音樂,說明蒙古族民族音樂,特別是民歌中的長調、短調,民族樂器中的馬頭琴,在中華民族音樂寶庫中占有獨特的地位。同長調因其在蒙古族歷史發(fā)展中的文化價值以及其悠長曠達、自由舒展的、優(yōu)美的旋律而被列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單。
三、學唱歌曲《銀杯》
1、完整聆聽歌曲《銀杯》,體會歌曲歡快、熱烈的情緒特征。
2、作品分析:《銀杯》是內蒙古自治區(qū)鄂爾多斯的一首祝酒歌。它屬于民歌中的風俗類歌曲,常用于酒宴聚會,彰顯蒙古族人民熱情好客的民族文化。曲調短小,節(jié)奏整齊,結構緊湊,是帶有舞蹈性質的短調歌曲。歌曲為五聲羽調式。旋律呈拋物線進行,音程有較大的跳進。演唱中多用倚音、下滑音裝飾旋律。旋律進行,除了級進的進行方式之外,多次出現(xiàn)四度、五度、八度大跳。這不僅使音樂情緒更加高昂、興奮,也突顯了歌曲的蒙古族草原風格和蒙古民族的豪情。
朗讀歌詞,找出歌詞中的襯詞后,摸唱歌曲兩遍。
3、試著用分別用唱襯詞句和不唱襯詞句的方法,唱唱歌曲,體會一下這一擴充句的作用,然后對歌曲進行分句,進一步仔細聆聽,學習一段體知識:
四、樂理知識
1、一段體:由一個樂段構成,因此也稱做一段體或一段式。樂段的內部結構多種多樣,包括兩句式、三句式、四句式、五句式及其他多句式等;也可能是不易劃分句讀的結構或復樂段結構,最終須有明顯的結束(通常結束在主調的主音上作為獨立曲式的樂段,內部常有擴展,即樂句長度因內部擴展而有所增加,或加以補充終止,并常加有引子或結尾。一段體曲式通?勺鳛槎绦〉母枨(包括民歌〉、舞曲或器樂小曲的結構形式。
2、滑音記號:包括上滑音、下滑音及這兩種滑音的演唱技巧。
3、波音記號:包括上波音、下波音及這兩種波音的演唱技巧。
五、鞏固訓練
1、歌曲《銀杯》創(chuàng)作背景:酒在蒙古族生活中不可或缺,通常主人將斟滿酒的銀碗托在哈達之上獻給客人客人應接住酒杯表示接受了主人純潔的情誼。主人會在飲宴的過程中載歌載舞地高唱酒歌,以示對賓客的盛情。之后客人用左手捧杯,用右手的無名指蘸第一滴酒彈向天空,蘸第二滴酒彈向大地,蘸第三滴酒涂在自己的腦門上,分別表示敬天、敬地、敬祖先,隨后把酒一飲而盡。因此,酒歌就成為蒙古族民歌藝術中重要的體裁之一。這首記錄于內蒙古伊克昭盟的酒歌,唱遍了整個內蒙古草原,可以說
是各類酒歌的代表,有人甚至將它稱為蒙古族的“族歌”。歌名為《銀杯》,是因為蒙古族在向最尊貴的客人敬酒時,一定要用一只銀碗盛酒。而且,在蒙古族的觀念中,銀子是比金子還要貴重的金屬,歌名《銀杯》有它非常的特殊的含義。此歌在一些地方也被稱做《金杯》,這是傳承中的正,F(xiàn)象。這首酒歌的情緒熱烈、風格濃郁、音調簡潔、節(jié)奏明快、朗朗上口,適合于群唱。在草原上,《銀杯》早已成為酒席間不可少的精神食糧。
2、播放歌曲《銀杯》MV,欣賞蒙古族歌手的演唱,體驗前倚音、下滑音的韻味,學著唱一唱,體驗蒙古族民歌鮮明的地方色彩。
3、分小組設計獨唱、齊唱、輪唱等演唱形式進行表演,結合“實踐與創(chuàng)造”第一題開展活動,鞏固演唱形式的相關知識。
六、欣賞歌曲《天邊》,學習音樂知識
1、播放歌曲MV,感受、體驗、判斷蒙古男高音音色與女中音音色以及它們在表現(xiàn)音樂意境、表達音樂情感方面各自不同的作用?勺寣W生嘗試用語言描述他們的音色特點和聽后印象。
2、學習音樂知識
民歌:
1)概念:民間歌曲簡稱民歌,是勞動人民在生活和勞動中自己創(chuàng)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它以口頭創(chuàng)作、口頭流傳的方式生存于民間,并在流傳過程中不斷經受人民群眾集體的篩選、改造、加工、提煉,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日臻完美。
2)特點:具有口頭性、集體性、流傳變異性,短小精練和鮮明的.地方色彩等特點。
蒙古族民歌:
1)概念:是蒙古族人民在放牧、養(yǎng)畜以及祭祀禮儀、節(jié)日慶典、婚宴等活動中創(chuàng)造的歌唱形式。
2)分類:蒙古民歌按照體裁分類的方法可概括為長調和短調兩類。
3)特點:蒙古族民歌的主要音樂特點為:
音階:蒙古族民歌多為五聲音階,也有少量七聲音階的。
調式:以羽調式和徵調式為主,其次是宮調式和商調式。
旋法:蒙古族民歌的旋律線條經常呈拋物線形,即一個樂句或樂節(jié)的高點常常位于中部。
另外,在蒙古族民歌中,五度、六度、七度、八度的大跳經常出現(xiàn),八度以上的大跳也并不罕見。音程較大的跳進,也是形成蒙古族民歌開闊、穩(wěn)健、剽悍性格的主要因素。
長調:蒙古語稱“烏日圖道”,意即長歌,也稱做“長調”。蒙古族長調以鮮明的游牧文化和獨特的演唱形式講述著蒙古民族對歷史文化、人文習俗、道德、哲學和藝術的感悟,所以被稱為“草原音樂活化石”。
主要特點如下:
1)長調具有字少腔長、高亢悠遠、舒緩自由,多大跳音程、尾音拖長,宜于敘事、又長于抒情的特點;
2)長調的旋律,基本以五聲羽、宮調式為主,唱詞是格律自由的四句體,曲調是具有對比、并置、呼應關系的上、下句體。第一樂句為上句,第二樂句為下句。上下句的單段體結構民歌,在我國各民族民歌中非常多見;
3)長調歌詞內容絕大多數(shù)是描寫草原、駿馬、駱駝、牛羊、藍天、白云、江河、湖泊等;
4)演唱長調時,真假聲相結合,并常用顫音及上滑音作裝飾;
5)長調的伴奏樂器以馬頭琴為主,在有條件或音樂會上表演時,則常輔以其他民族樂器,如笛子、三弦等。
短調:是指字多腔少、結構短小規(guī)整、節(jié)奏整齊勻稱、具有敘述性特征的蒙古族民歌。短調民歌在蒙古族的音樂生活中曾占有主導地位。短調種類:狩獵歌、敘事歌、部分舞蹈性的宴歌、情歌和婚禮歌等歌種都屬于短調。短調的特點:曲調較長調顯得短小,音域也相對窄一些,但仍有蒙古族音樂中具有特征意義的大跳音程。
3、完成學習評價二。
七、課堂小結:簡單總結本科所學,下課!
草原優(yōu)秀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生字,綠線內的字只識不寫,認識5個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
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能正確、規(guī)范地書寫生字。
情感目標:感受草原早晨的美麗風光和牧民們的勤勞、快樂。 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草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難點:看圖理解詞語,啟發(fā)想象,感受草原的美麗和牧民的勤勞。
教學用具:光盤、錄音歌曲、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聽!悠悠的歌聲把我們帶到了哪里?(板書:草原)(放錄音歌曲) 今天,老師就要帶大家一起去美麗的大草原,看看那里的早晨是什么樣的。(補充課題:的早晨) 齊讀課題。
二、看圖感知 看!(播放光盤) 你喜歡草原嗎?你喜歡草原的早晨嗎?
三、初讀課文 1.那就翻開書,自己來讀讀這篇課文吧! 2.能把課文再讀給你的好朋友聽聽嗎? 要求:請拼音小博士幫好你的忙,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好朋友仔細聽好,注意糾正錯誤的字音。然后兩人再交換進行,開始! 3.練讀了幾遍課文,那課文有幾個自然段?用手勢來表示。
四、細讀訓練 1.誰來先讀好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讀) 評價,指導:你讀得很流利。 好象鞭聲還不夠響亮,誰再試試。 黎明時,草原還沒有蘇醒,是很靜很靜的。讀好:寧靜。 眼前,你看到了怎樣的.草原?讀好:鋪滿新綠。 誰愿意當一回牧民,甩起鞭子將草原喚醒。 草原還沒徹底醒來,再來一遍。 齊讀 2.此時,草原開始熱鬧起來,歡樂起來!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學生評價:哪些地方讀得好?哪些地方讀得還不夠?從朗讀中仿佛看到什么,聽到什么? 誰來讀好它。誰能超過他。 喜歡羊兒出圈,喜歡跨馬追趕的同學一起來讀吧! 3.讓我們眺望遠處。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草原的遠處十分迷人。誰來讀。為什么這樣讀? 悠悠的感覺讀得真棒!學他的樣子一起來讀。 4.草原真是太美了,這樣美的地方,這樣美的課文,老師也忍不住想和你們一起讀了。 (齊讀)你覺得草原怎么樣,草原的早晨怎么樣?(學生自由發(fā)言交流)
五、寫字教學 小朋友把課文讀得這么棒,相信課文中的生字你也能學得很棒。 1.認讀生字卡片 小火車開起來(帶拼音,去拼音) 2.這堂課我們學習兩個生字“動、牧“ 自學筆順表,掌握筆順。學生書空筆順。 自己分析字型結構,左右等寬。結合學習新偏旁。 學生在《習字冊》上描紅、仿影、臨寫。注意寫字姿勢。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 出示生字詞: 草原打破新綠無邊牧民遠處飄動 2. 指名認讀,介紹自己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二、背誦指導 1. 各自朗讀課文,準備口頭填空練習 (1)()的(),打破了()。()的草原醒來了。 (2)()羊兒()圈門,()奔向()。牧民們(),追趕那()。 (3)()羊兒像()在飄動,藍天下回蕩著()。 2. 結合口頭填空,理清文章結構。 3. 讀了課文,我們又懂得了什么? 4. 練習背誦。
三、寫字指導 1. 出示生字:無打處民原新 2. 指名認讀。 3. 仔細看光盤上生字書寫筆順,比較每個生字的結構安排。 指導:“無、民”都是獨體字。“無”最后一筆是豎彎鉤,沿豎中線往下寫,“民”的最后一筆是斜鉤,幅度較大。 “處、原”是半包圍結構!疤帯钡谌P是平撇,“原”里面是“白、小”。
四、作業(yè) 1. 練習描紅。 2. 各自練習書寫生字,覺得難寫難記的多寫幾遍,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3. 背誦課文。
草原優(yōu)秀教學設計 8
教學目的:
1、通過閱讀,使學生了解和體會草原的景及人的美。
2、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積累課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
教學重點、難點:
1、品味課文優(yōu)美的語言。
2、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電子課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略)
第二課時
一、激趣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再現(xiàn)美)
孩子們,你們當中有誰去過大草原?草原美嗎?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屏幕。(播放電子課件,有草原美麗風光,有牛羊成群地走過草原的動感畫面,有牛、羊、馬的叫聲,有《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的歌聲。)
二、草原美嗎?我們今天就學習小學課文《草原》。
1、板書課題。
2、全班集體讀題。
三、朗讀課文,感知大意。(感情朗讀——體驗美)
1、學生用快速閱讀法讀課文。
2、鼓勵學生“讀了以后就想說”。
草原的天空、草地、小丘、駿馬、牛羊、人物,特別是自己讀后心情、感受、想象等等。(板書:景美、人更美)
3、精讀課文(學生自找能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段落或全文均可:草原美景、風俗、人情等等。)大聲讀。
4、自主、合作、探究(分學習小組或學習小伙伴,再全班交流。)
作者在文中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四、深入品讀。(品詞賞句——領悟美)
1、讓學生自主挑選并品味文中的草原美景、風俗人情、民族團結等方面的段落、句子以及詞語。(分學習小組或學習小伙伴交流。)
品讀方法:讀一段或句子,再說說美在哪里,或為什么美。
2、教師引導。播放電子課件。
“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輕輕流入云際!
說說這句子美在哪里,或為什么美。(詞語、色彩、具體、生動、準確、詞語豐富、動靜結合)
五、導游觀光表演(表演想象——創(chuàng)造美)
學生即興表演,外地旅游團去草原觀光,小導游向游客介紹內蒙古草原的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介紹時盡量用上課文中的詞語。
六、播放電子課件,再次欣賞和體會草原的美景。
課件內容是:小學課文《草原》內容全過程的影片和小學課文《草原》課文同步朗讀配音。
七、總結全文。
八、作業(yè):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選擇你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附板書設計:
12草原
景美→入草原奇麗大、綠、靜
人更美→熱情遠迎
激情會見
盛情款待
深情話別
贊美草原風光歌頌民族團結
草原優(yōu)秀教學設計 9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品味、積累課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體會句子的含義。
3.讀懂課文,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愛美的情趣。
教學重點:
1.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里再現(xiàn)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
2.體會句子中含著的意思,積累課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教學難點:
體會文字所表達的草原的意境美,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蒙漢情深,理解民族團結互助。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草原風光圖、蒙古族音樂和民歌)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
同學們,請你們閉上眼睛,聽一首歌曲,好嗎?你們一邊聽一邊想,等聽之后告訴我你們想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好嗎?(播放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師:好,請同學們睜開眼睛,誰能說說剛才你想到了什么,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師:剛才歌中唱到的就是內蒙古大草原的美麗景色,俗話說“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說的就是內蒙古的大草原。今天我們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進內蒙古大草原,去領略那美麗的風光,去感受那獨特的民族風情。
(板書:草原。)
師:這樣神奇的地方你們想不想去啊?好,現(xiàn)在老師就與你們一起坐上直通內蒙古的火車,進行一次奇妙的旅行。不過這次旅行有一些特別,不是用腳行走,而是用你的感覺去瀏覽;不是用眼睛去看,而是用你的心去體會,你們懂了嗎?好,現(xiàn)在就開動火車,請同學們坐穩(wěn),閉上眼睛,開始我們的感覺之旅!
。úシ耪n文朗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師:請同學們睜開眼睛吧,短暫的旅行結束了。那么誰能說說你剛才想到了什么,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三、檢查預習情況
檢查生字生詞的掌握情況。
勾勒、駿馬、鞭子、無限、禮貌、舉杯、摔跤、馬蹄、渲染、拘束、低吟、迂回、羞澀、天涯、襟飄帶舞
四、體會草原風光美
1、教師過渡:
聽著這優(yōu)美的歌聲,想到這一碧千里、牛羊成群的大草原,你們的心是不是和我一樣已飛到那遼闊無垠、風景如畫的境界中了呢?那么草原的景美在哪?請同學們快點打開書,趕快到課文里尋找美麗的景色吧!
2、你認為草原的哪兒是最美的?給大家讀一讀。
生自由匯報,師及時討論點撥理解重點句子:(結合課件)(1)空氣是那么新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草原圖]“一碧千里”寫出了草原的遼闊、碧綠的特點。放眼望去,那里都是綠的,但不因空曠而顯得蒼茫。[草原圖](2)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羊群圖一]比喻的`修辭方法,把什么比作什么?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樣子。
。3)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小丘圖]解釋“勾勒”與“渲染”、“翠色欲流”草兒綠極了,翠綠翠綠的,好像要流動了,那么富有生機。
。4)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仿佛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草原駿馬圖](5)在這種境界里,作者為什么要驚嘆,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草原的美麗深深地打動了作者的心。 ◇作者沉醉在草原的美景里了。
◇作者也許是第一次看到草原,感到很新奇。
3、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
五、感悟草原人熱情
1、過渡:草原的遼闊、美麗的景色真是既令人驚嘆,又叫人舒服,俗話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這遼闊的草原上又養(yǎng)育了怎么樣的一個民族呢?
2、(思考問題)草原景色如此美麗,草原上的人給你怎樣的感受?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1)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xiàn)了一群馬車跟著馬飛過小丘,看見了幾座蒙古包。
、龠@段話描寫了一個什么場景?(迎接客人)
②哪些詞句特別能表現(xiàn)草原人民的熱情?
◇“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來的真快,表現(xiàn)了草原人民迎接遠方的客人急切心情。
◇“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來”——為什么用“彩虹”來比喻?(一是因為穿著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一種熱情。)
◇“立刻撥轉馬頭,歡呼著,飛馳著”——想象當時車與馬相遇的情景,說說如果你在場,你會有什么感受?(熱鬧、熱烈、熱情)
蒙古族老鄉(xiāng)身著節(jié)日盛裝,策馬疾馳,遠迎來客。
。2)親切相見部分: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地握著,握住不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僮x句子,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不停地握手。 ◇聽到了不停的歡笑。
、谕ㄟ^朗讀把當時的熱情表現(xiàn)出來。
(3)熱情款待部分:
干部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我們回敬,主人再舉杯,我們再回敬。
、俜磸屠首x這句話,體會其中洋溢的熱情。
②想象大家在敬酒的時候會說些什么?
。4)盡情聯(lián)歡部分:你熟悉這些活動嗎?(課件演示“套馬”等游戲項目。)
香醇的奶酒、激躍的賽馬、嘹亮的牧歌、狂歡的舞蹈,這是多么激動人心的場面呀!時間過得真快,在聯(lián)歡的歡聲笑語中,訪問就要結束了,作者感受到了草原的景色美,人更美。在斜陽下,怎么舍得分別?作者感嘆:“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崩斫饩渥拥囊馑,齊讀。
3、出示:“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句話的意思:蒙族和漢族兩族人民情深似海,哪里忍心離別呢?所以到了夕陽已經西落了,仍然談興正濃。
4、總結全文:
“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痹谶@優(yōu)美的歌聲中,我們要感謝草原,感謝親如一家的民族情,激發(fā)了老舍先生的寫作激情。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個民族團結,親如一家。
六、作業(yè)超市:
1、搜集表現(xiàn)各民族團結互助的故事及草原的美景圖。
2、假如你是個導游,請為蒙古大草原設計導游詞或廣告語。
草原優(yōu)秀教學設計 10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第3、4、5段。使學生認識到祖國的草原不僅景色美,而且草原的人更美。
。、體會課文結尾的含義。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課文第3、4、5段。認識到祖國的草原不僅景色美,而且草原的人更美。
。、體會課文結尾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課文第1、2自然段,作者抓住訪問的經過和草原環(huán)境的變化,讓我們讀了覺得祖國草原的景物是多么美。現(xiàn)在學習課文后三個自然段,我們會進一步知道草原的人更好。
二、講讀3、4、5自然段
。、讓三名學生各朗讀一段課文,要求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
⑴這三個自然段各寫了什么內容?
⑵主人熱情好客表現(xiàn)在哪些地方?畫出表現(xiàn)蒙族人民熱情好客的詞句。
2、讀后討論交流:
⑴主客是怎樣見面的?作者運用哪幾個動詞來表現(xiàn)激情洋溢的氣氛?手是怎么握的?怎么笑的?怎么說的?這些表現(xiàn)什么?你體會到主客見面時大家的心情怎么樣?用歡樂、熱情的感情朗讀這一節(jié)課文。
、坪每偷闹魅耸窃鯓诱写腿说?從這節(jié)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蒙漢兩族人民情誼很深?為什么“不管唱的是什么,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强腿烁鎰e時的情景怎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詩句中的“何忍別”是什么意思?第1句怎么講?
。蓾h兩族人民的情誼如此深厚,怎么舍得分別呢?)
第2句中的“話”是什么意思?這句話怎么講?
。ā霸挕笔腔ハ嗯收,送別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在遙遠的一望無際的草原上,直到夕陽西下,人們還在互相攀談,依依不舍地告別。)
用在詩句結尾的作用是什么?
(這兩句詩表達了蒙漢兩族人民之間的深厚情誼和依依惜別的感情。)
⑷哪些地方體現(xiàn)了蒙族人民的風俗習慣?這些風俗習慣表現(xiàn)了什么?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á俅┲魃拿褡宸b到幾十里外歡迎遠客;②用手抓羊肉和奶酒招待客人,席間姑娘們還要唱民歌;③飯后表演套馬、摔跤和民族舞蹈。以上這三方面表現(xiàn)了蒙古人民的風俗習慣。)
三、總結全文
。薄娜目,前面兩段主要是寫什么?
后面三段主要是寫什么?
。ㄕn文前兩段主要講草原景物的美,后三段主要講草原人民的美,說明蒙漢兩族人民感情深厚。)
。、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寫作者的一次訪問活動,但為什么要以草原為題呢?
小結:
這篇課文主要寫作者的一次訪問活動,中心是表現(xiàn)蒙漢人民的友好情誼,歌頌各民族的團結。作者以寫草原之美襯托蒙族人民的心靈之美,民族團結的精神之美。同時,也寫出了草原的獨特的風光形成了蒙族人民獨特的風俗,獨特的民族氣質──熱情豪爽。作者描寫了草原的美麗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熱情好客、遠道迎接、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靜態(tài)美和蒙族人民歡迎客人的熱烈歡騰場面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作業(yè)
。、找出課文中的比喻句,讀一讀,想一想把什么比作什么,然后抄寫在摘抄本上。
2、練習課后練習題第3題。
【板書設計】
草原
初到草原──草原的景色動人
受到歡迎──由寂靜變熱鬧
熱情相見──氣氛熱烈
盛情款待──食品豐富,有歌有舞
愉快聯(lián)歡──載歌載舞,不忍離別
草原優(yōu)秀教學設計 11
《草原》這篇散文主要記敘了老舍第一次訪問內蒙古陳巴爾虎右旗時的所見、所聞、所感。作者飽含深情地描繪了草原的風光,表現(xiàn)出各民族團結互助的深情厚誼。
【學情分析】
因為我們的學生正是生長在這美麗的巴爾虎大草原的所以他們更能體會老舍先生這篇文章中所描寫的生動情景,更能感受充滿詩意的草原風光和民族風情,重點在于通過閱讀讓學生體會作者對草原的熱愛和民族團結的贊美之情。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會要求掌握的18個生字及7個詞語。達到會讀、會寫、會用。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詩的內容。
3、學會和同學有效地合作學習與培養(yǎng)合作能力。
過程與方法:
1、指導學生認真地朗讀課文,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新詞的含義并學會運用。
2、通過自主、合作學習完成導學案。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作者對草原的熱愛和民族團結的贊美之情,激發(fā)學生熱愛故鄉(xiāng)、熱愛祖國,維護祖國大團結的民族情懷。
【教學重點】
1、學會要求掌握的18個生字及7個詞語。達到會讀、會寫、會用。
2、體會作者對草原的熱愛和民族團結的贊美之情。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對草原的'熱愛和民族團結的贊美之情,激發(fā)學生熱愛故鄉(xiāng)、熱愛祖國,維護祖國大團結的民族情懷。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學習要求掌握的18個生字,達到會讀、會寫、會用。
2、正確、通順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第一課時教學重點】
1、學會要求掌握的18個生字達到會讀、會寫、會用。
2、正確、通順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第一課時教學難點】
1、掌握丘、勾、爾、茫的結構及部首。
2、會寫生字中難寫的字,如:翠、裳、撥、蒙、摔、蹈等。
【教學方法】
“五步教學法”
【教學工具】
導學案、多媒體
【教學安排】
三課時
【教學過程】
讓學生課前完成導學案的自主學習部分:
1、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標出自然段的序號,畫出要求掌握的生字。
茫 丘 繡 柔 勾 翠 嘆 陳 爾
灑 隱 裳 飄 撥 寂 蒙 摔 蹈
2、給生字注音、組詞、寫出部首,并找出形近字組詞。
3、學生在導學案上練寫生字2遍;選詞造句。
一、導課
1、提問導入:
剛才我們聽得這些歌曲你們覺得怎么樣?
都是歌唱什么的?
那我們正是生活在?
我們的家鄉(xiāng)風特別?
我們的人民非常?
2、那這是我們對家鄉(xiāng)的認識和了解,感受和體會,這節(jié)課我們跟著第五課作者老舍先生去感受一下,他首次拜訪巴爾虎大草原時是何感受。(板書課題)
3、人物介紹:老舍,原名舒慶春,中國現(xiàn)代小說家、文學家、戲劇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龍須溝》《茶館》等。
二、明確學習目標
1、學習要求掌握的18生字,達到會讀、會寫、會用。
2、正確、通順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三、自主學習
1、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
2、整理課前自學材料。
四、自學展示:
1、匯報展示自學生字情況。(每組派一位代表上黑板展寫),其他同學在寫字本上把生字練寫兩遍。
2、認讀生字組詞,齊讀生字。
3、展示選詞造句。
4、展示朗讀能力。(指名讀課文)
五、合作學習
通過本堂課的學習你有何感受?
六、師生交流:我們匯報(每組派代表),師補充。
七、鞏固練習(學生完成訓練單一上的題)
八、板書設計:標題
民族團結
【學習過程】
5、《草原》(第一課時導學案)
【學習目標】
1、學習要求掌握的18個生字,達到會讀、會寫、會用。
2、正確、通順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學習重點】
1、學會要求掌握的18個生字達到會讀、會寫、會用。
2、正確、通順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學習難點】
3、掌握丘、勾、爾、茫的結構及部首。
4、會寫生字中難寫的字,如:翠、裳、撥、蒙、摔、蹈等。
二、自主學習
1、自由大聲讀課文,標出自然段的序號,畫出要求掌握的生字。
茫丘繡柔勾翠嘆陳爾
灑隱裳飄撥寂蒙摔蹈
2、給生字注意、組詞、寫出部首,并找出形近字組詞。
注音
生字
文中組詞
再組詞
我發(fā)現(xiàn)
注音
生字
文中組詞
再組詞
我發(fā)現(xiàn)
3、練寫生字2遍;選詞造句。
三、自學展示:
1、匯報展示自學生字情況。(每組派一位代表上黑板展寫),其他同學在寫字本上把生字練寫一遍。
2、認讀生字組詞,齊讀生字。
3、展示選詞造句。
4、朗讀展示(指名讀課文)
四、合作學習
通過本堂課的學習,你感受到了老舍先生怎樣的體會?
五、師生交流:我們匯報(每組派代表),師補充。
六、鞏固練習(學生完成訓練單一上的題)
5、《草原》(訓練單一)
1、看拼音寫漢字。
róu cuì shang
溫( )( )綠衣( )
jì měng shuāi
。 )靜( )古( )跤
2、給下列形近字注音組詞。
隱( )蹈( )繡( )
穩(wěn)( )稻( )銹( )
拔( )灑( )陳( )
撥( )酒( )陣( )
草原優(yōu)秀教學設計 12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對課文第二部分的自讀自悟,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體會兄弟民族之間的深情厚意。(重點)
2.感悟老舍先生這位文學大師的語言魅力,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難點)
3.展開想象,能具體寫出“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兩句詩所描繪的情境。(難點)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重溫“風光美”
1.播放《天堂》,師生對話:你知道這首歌是誰唱的?歌名是什么“天堂”指的'是什么?為什么會起這樣一個歌名?
2.復習背誦課文第一小節(jié)
二、自讀自悟,感受“人情美”
1.揭示本課學習目標:老舍先生的這篇《草原》除了讓我們領略了神奇秀美的草原風光,還寫了什么?為什么這樣寫呢?這就是本課我們的學習任務。
2.出示自學要求:
、倌x課文2—5小節(jié),想想主要寫什么?
、诎涯阏J為寫得精彩的語句劃出來,多讀幾遍,寫上批注。
、塾龅阶x不懂的地方也做上記號。
3.組織交流自學心得、質疑
4.“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儆米约旱脑捳f說這兩句詩的意思。此時此刻你會想到哪些詞語?
②有感情地朗讀2—5小節(jié),聯(lián)系上文體會詩句情感。
③展開想象,能具體寫出“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兩句詩所描繪的情境。題目字擬。
、軐懬拜o導:我們可以寫些什么?(時間、地點、人物、景色、話別、引用詩句)
⑤練筆
、抻美仙嵯壬薷奈恼碌姆椒ㄐ薷男【毠P。
三、總結課文,整體把握
補充板書:( )美
板書:
風光美
草原
人情美
草原優(yōu)秀教學設計 13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檢查預習情況,學習生字新詞,質疑問難。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主要內容。
3.理清課文層次。
重點分析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里再現(xiàn)課文所描寫的生動情景。
難點分析理解重點句子。
教具準備
課件、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談話,導入新課
1.談話:我國北部的內蒙古自治區(qū)有寬廣無邊的草原,景色優(yōu)美,牛羊成群。這篇課文記敘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
2.播放《草原》電視教材,使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和意境。
3.引導學生簡單談談自己的感受。
二、布置預習
1.組織學習生字新詞。
2.引導學生讀讀課文,
3.指導勾畫。
三、檢查自學,質疑問難
1.出示生字、生詞
2.引導理解詞語。
3.引發(fā)思考,組織討論
四、理清課文的線索
1.組織朗讀課文
2.理清課文線索
3.組織交流、整理:
五、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和詞語。
2.熟讀課文。
1、觀看《草原》電視教材,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和意境。
2、學生簡單談談自己的感受。
3、學習生字新詞,注意生字的音形義。
4、讀讀課文,想想作者筆下的草原是怎樣的景象。
5、畫出你認為寫得最美的句子和含義深刻的句子,試著體會這些句子的意思。
6、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7、讀生字組詞,并讀讀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
8、理解詞語。
9、質疑問難,現(xiàn)在小組內討論,交流。
10、自由讀課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時,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樣的.?
11、默讀思考:本文是按作者進入草原以后的經歷事情的順序來敘述的。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寫了幾個意思?
12、交流、整理:(1)草原美景
。2)歡迎遠客
(3)親切相見
。4)熱情款待
。5)聯(lián)歡話別
13、完成作業(yè)
教學反思
教學設計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句子中含著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愛美的情趣。
重點分析具體體會課文中靜態(tài)、動態(tài)描寫
難點分析理解重點句子
教具準備課件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復習檢查
1.聽寫生字新詞。
2.引導思考
二、學習第一段
1.師范讀。
2.組織自由讀、思考:這一段主要寫了什么?哪一句話可以概括這一特點?
3.“一碧千里而并不茫!备爬瞬菰奶攸c,那么作者是怎樣寫具體的呢?教師適時點撥。
4、指導學生朗讀
三、學習第二段
1.指導讀文
2.出示投影片:組織分組討論,教師點撥。
3.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四、學習第三段
指導朗讀第三段。
五、學習第四段
請學生朗讀,同學們邊聽邊想象畫面。
六、學習第五段
1.齊讀最后一段,談談你的感想。
七、總結
八、布置作業(yè)
1、寫生字、生詞
2、讀課文,說說每一個自然段講了什么意思。
3、聽師范讀,邊聽邊在腦海中勾勒畫面。
4、自由讀、思考:這一段主要寫了什么?哪一句話可以概括這一特點?
5、看圖,默讀這一段,畫出有關語句,小組交流細細體會。
6、朗讀第一段,想象畫面,體會作者的心情。畫出有關詞句,集中交流。
7、再讀第一段,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景物的特點具體描述的。
8、自由讀第二段,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9、初入草原和走了許久后景色有什么不同?畫出有關語句,集中交流。
10、讀句子,說說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什么?
11、有感情地朗讀,深化理解。
12、自由讀,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樣款待客人的?把你體會最深的一點講給同學們聽。
13、請學生朗讀,同學們邊聽邊想象畫面。
14、反復朗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說說你的理解。
教學反思本課的教學重點應放在:1、讓學說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里再現(xiàn)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2、體會句子中含著的意思,積累課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祖國的遼闊美麗,是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大家庭。
草原優(yōu)秀教學設計 1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能認識本課4個生字,理解課文中新詞的意思,摘錄課文中寫得美的句子,背誦課文第一、二自然段。通過熟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激發(fā)學生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蒙漢情深,民族團結的思想感情
學習難點:
聯(lián)系課文,說說對“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理解和體會。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
1、課前交流:你去過草原嗎?談談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贊美草原的詩句、歌曲等。(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2、播放歌曲《天堂》,將學生帶入草原高遠遼闊的境界。出示課題,感情讀題。
4、教師導言:今天,我們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進內蒙古大草原,去領略那美麗的風光,去感受那獨特的民族風情。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自由通讀課文,注意把句子讀通順,不認識的字請教同學。思考:草原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2、你能否用一個字,概括出草原給你、給作者留下的印象?──“美”。
3、草原的'“美”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根據(jù)學生回答,歸納并板書:景美、人美
三、朗讀品析,感受草原風光美
1、簡介作者: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他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風光展現(xiàn)出來呢?現(xiàn)在,我們一起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這一段文字,可謂描繪草原美景的經典之作了。
2、學生自由練讀。
3、有感情地范讀。
4、句子感悟:這段文字非常優(yōu)美,讀著讀著,讓人仿佛置身于遼闊的大草原之中。說說你覺得哪些語句寫得
草原優(yōu)秀教學設計 1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4個字。
2、學習第一自然段,通過語句的理解和圖片的展示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麗。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通過理解重點語句,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麗。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圖片讓學生欣賞,想想看到是什么地方?有什么感受?
二、提示課題,簡介作者。
三、學生初讀課文。
1、畫出生字新詞,認真拼讀。
2、想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什么?
四、反饋
1、檢查生字學習情況。指名學生拼讀,糾正讀音。
2、齊讀生字。
3、讓學生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什么?
五、學習第一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課文、用“——”畫出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用“△”標出景物特點的詞,用“()”標出寫作者感受的句子,讀一讀。說說自己的`體會。
2、有感情地讀一讀這一段。
3、反饋探究
抓住寫景的四句話:“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薄耙粫䞍合聛,走在那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去際!焙妥詈髢删鋵懜惺艿木渥印V笇W生理解、朗讀。通過圖文結合感受大自然的美。
4、指導朗讀。
教師范讀,要用高興、贊美的語氣讀,學生練讀,指名學生讀。全班讀。
六、課后作業(yè)。
1、背誦第一自然段。
2、搜集有關蒙古族的資料。
七、板書設計
1草原
天空可愛明朗
空氣清鮮
草原(大美)小丘綠柔美像中國畫)
平地綠遼闊
羊群美(像白色的大花)
駿馬和大牛靜立不動
教學反思:
依據(jù)學生的課堂學習表現(xiàn)和聽課老師的評價,我覺得這一堂課有以下幾個閃光點。
一、教學手段“新”。
由于農村的孩子絕大多數(shù)沒見過草原,因此教學時,我采用多媒體教學。導入時,通過用多媒體播放七幅草原風景圖,再配上一首樂曲——《草原之夜》讓學生從視覺和聽覺上感受草原的美。使學生很快陶醉在大自然的景色美和音樂美中,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方法“活”
在教學過程中,我抓住重點語句,如“那里的天比別處的天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钡龋ㄟ^學生的朗讀并結合圖畫讓學生感悟、理解。
草原優(yōu)秀教學設計 16
【教學目的】
認識草原特點,提高認識和審美能力,滲透民族團結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教學要求】
1、學會字詞,了解課文內容,認識草原特點。
2、提高認識能力和審美能力,滲透民族團結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段。
【教學重點】
認識草原特點,體會民族感情。
【教學難點】
1、體會第一段草原景色文字的意境美。
2、體會第2—5段文字中所蘊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以情貫穿,保持作者感情的連續(xù)性。
【教學安排】
兩課時。第一課時教學課文第1段;第二課時教學課文第2—5段。
【課前準備】
教學掛圖2幅。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19。草原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讓學生談一下自己閱讀課文后的初步印象與體會。
三、理清課文層次,劃分段落,了解大意。
四、學習課文第一段:
1、了解草原“天”的'特點,理解草原的天為什么比別處的天“更可愛”,體會作者激動的感情。
2、了解草原的特點,抓住“一碧千里”帶動全段的學習。
3、體會作者感情。
4、理解“駿馬”、“大!本。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學習課文第二段。
1、默讀思考:作者在去牧業(yè)公社的途中,初入草原和接近公社時所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結合“灑脫”、“怎么走都可以”及“河”句體會作者感情的變化。
2、理解“歡迎遠客”這層文字,結合“彩虹”“歡呼”句理解。體會主人的熱情好客。
3、結合汽車“飛”與“走”的不同描寫,深入體會作者心情的激動。
二、學習課文第3—5段。
1、第三段:結合“熱乎乎”“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等語句,體會主人的熱情,客人的動情。
2、第四段:結合蒙民的招待物品及人們的表現(xiàn),體會主人的熱情;結合“會心”等句,體會兩族人民感情的交融。
3、第五段:結合主客表現(xiàn),理解結尾詩句,深入體會蒙漢人民的深情厚誼。
三、歸納全文,回到整體,揭示“民族大團結”的課文主題,體會寫作方法。
四、布置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民族感情。
2、寫一篇讀后感,談談學習體會。
草原優(yōu)秀教學設計 17
課前預習問題單:
1、布置同學搜集老舍先生的簡歷和他的作品。
2、搜集有關草原的文字資料、圖片、歌曲等。
3、學會本課9個一類生字,積累詞語,運用關聯(lián)詞語造句。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第1自然段。
5、找出文中描寫草原美麗景色的詞句。
學講目標
1、學會本課9個一類生字,積累詞語,運用關聯(lián)詞語造句。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第1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內蒙古大草原的美麗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體會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友好的深厚情誼,培養(yǎng)熱愛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思想感情。
學講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內蒙古大草原的美麗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
自主學習探究
1、檢測預習內容,組內交流所收集到的資料
思考:初讀課文,讀準字音?纯丛谧髡咝哪恐械牟菰鞘裁礃幼拥摹
2、速讀課文,思考:作者寫了草原哪些方面的'情況?板:風景美人情美
過度:草原的風光和人情都這么美好,那么就構成了一幅草原風情畫。
板:草原風情畫
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草原風景美”
1、自由讀,邊讀邊劃抒發(fā)了自己的感情的句子。
2、學生匯報。
3、找出句子,抓對比。
“……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1)指導朗讀。
(2)理解草原的整體給人什么感受?(出示草原圖)板書:開闊
(3)作者當時的心情怎樣?(激動、興奮)
(4)理解“清鮮”、“明朗”。指導朗讀,讀出草原的柔美。
4、接下來分了兩部分來寫,先寫了(草原的顏色),再寫了(小丘的線條)。
指導朗讀:(1)先讀這兩部分,然后選你喜歡的讀給大家聽。
句1:“四面都有小丘,……繡上了白色的大花。”指導朗讀。
這里把_____比作________,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句2:“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輕輕流入云際!敝笇Ю首x。
5、自由讀第二次寫景的部分,讀出柔美的感覺,把自己讀沉醉。
小組合作交流
自主合作學習后三部分內容
1、課文又是怎樣寫我們的親切相見、主人熱情款待及蒙漢同胞聯(lián)歡的呢?同學們,書要自己讀,以下幾部分內容讓大家自主學習。怎么學?讓我們看看剛才是怎么學的呢?(總結學法:看畫面讀課文畫句子談體會)
2、同學們可選你最感興趣的部分內容學習,喜歡一個人靜靜看的就自個兒學,喜歡跟同學共同研究的同學可幾個人商量好學習內容,自主組合一個小組。自己先看,有了一點心得以后,就互相討論,學完一部分內容弄懂后再去學習另一部分。
3、說學習收獲(從主客見面時熱烈歡騰的場面;用富有草原特色的食物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奶酒等飲料食品和待客佳肴招待我們,干部老翁這些有地位的人給我們敬酒,鄂溫克姑娘給我們唱歌,小伙子給我們表演賽馬踤跤等,飯后進行一系列的聯(lián)歡活動可見主人的熱情好客豪爽)
4、播放《草原迎賓曲》---聽了這首歌,你心里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
質疑拓展
幻燈出示指導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蒙古族和漢族人民之間的情誼很深,怎么忍心馬上分別,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著一望無際的草原,在夕陽下,相互傾訴著惜別之情。這句話表達了蒙古族人民和漢族人民的深厚情誼和依依惜別的感情。)
教師總結
1、今天的草原是什么樣的?(出示收集到的圖片資料)看后你想說些什么?
2、為內蒙古草原設計一段精彩的導游詞(廣告詞),喜歡哪一部分就設計哪一部分。
總結再現(xiàn)草原美,聆聽一首草原的贊歌《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檢測反饋
說學習收獲
(從主客見面時熱烈歡騰的場面;用富有草原特色的食物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奶酒等飲料食品和待客佳肴招待我們,干部老翁這些有地位的人給我們敬酒,鄂溫克姑娘給我們唱歌,小伙子給我們表演賽馬踤跤等,飯后進行一系列的聯(lián)歡活動可見主人的熱情好客豪爽)
【草原優(yōu)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草原教學設計10-12
《草原》教學設計08-02
2017年草原教學設計及反思08-22
《草原》教學設計及反思(精選10篇)09-04
2017年草原課文教學設計及反思08-29
《草原》說課設計09-13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草原教學設計07-04
手指優(yōu)秀教學設計07-03
白楊優(yōu)秀教學設計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