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级免费看,特黄特色大片免费观看播放器,777毛片,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欧美三级一区二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人人澡人人草

追憶打土坯的歲月的經典散文

時間:2024-07-04 18:19:38 經典散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追憶打土坯的歲月的經典散文

  回到農村老家,住進冬暖夏涼的土坯房中,聽娘啦起打土坯的經歷,思緒良多感慨萬千……

追憶打土坯的歲月的經典散文

  說起土坯,也就是蓋房用的土磚,大約有四塊磚大小,每塊重量大約25斤。在農村,土坯有兩種,一種叫“托坯”,一種叫“打坯”!巴信鳌保壕褪窃邳S土中加入水和麥穰,和成泥以后,用鐵锨將泥除進長方形的木制“模子”里,用泥板抹平,然后輕輕提起模子,曬干就成了。托坯由于占用較大的場地,用水也多,又要預先運來黃土,雖然結實耐用,但是真正蓋房子卻很少使用。

  另一種就是“打坯”:就是將預先洇得濕潤了的黃土裝進模子里,用石杵擊打,使之成型,直接上垛晾干。因為打坯可以在土場里操作,用水少,占場地少,所以蓋房子的多用打坯。聽娘介紹,打坯用的模子都是用耐砸的棗木做成,邊框有四、五厘米厚,一端用“矩子”扣住,可以自由打開。杵頭是一塊約15厘米高、直徑20厘米左右的青石,上面安裝一“T”形木柄。

  另外還要一塊長方形光滑的“打坯石”。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魯中地區(qū)桓臺縣偏僻的農村,農民所蓋的房屋,大都是以土坯房為主。正常情況下,地基夯實以后,大都用磚頭砌到齊腰處,上面就開始壘土坯了,這樣可以節(jié)省大量的建筑費用,在農村只有少數富裕人家才會從下到上全用磚砌。所以說,打土坯在那個時代是個常見活兒,誰家蓋屋壘墻都要打土坯,自己打不了,就請別人來打。

  我清楚記得,七十年代末期我家蓋的房子就是標準的土坯房,當時為了完成備料工作,母親在炎炎盛夏時節(jié),每天起個大早,把我與大姐、二姐從睡夢中叫醒,安排我們每人垮著一個提籃,扛著把子,到鄰居家的灶臺里收集做飯以后剩下的草木灰。這項看似簡單的工作,因為需要挨家挨戶敲門走動,而且塵土飛揚,因此走不了幾戶,身上穿的衣服便臟兮兮的了……所以在這個時候,我會極不情愿地撅起嘴,但又害怕母親的訓斥,只好選擇最近的幾戶去完成任務。

  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不到半月時間,草木灰積攢了有四、五麻袋之多,母親把它集中放在西屋里保存起來。我家的那次打土坯是在東坡的場地里進行的。知道消息后,東鄰的二叔、二嬸,西鄰的劉哥、李嫂,南鄰的高大爺、周大娘都伸出了援助之手。

  為了保證土坯質量,母親組織我們先用水把黃土逐一洇透,等到發(fā)潮而不粘手的時候,一家人開始工作了。正常情況下,打土坯需要二人合作:一人“上锨”,一人打。開始時,二叔先將模子放在打坯石上,上锨的母親在模子四邊撒上防止粘結的草木灰,再用鐵锨裝滿濕潤的黃土,二叔站在模子的邊緣上,往手心里啐一口唾液,然后運一下氣,便將石杵高高提起,只見他先朝中間猛地一擊,然后再打四個角兒,接著打腰部,最后把模具里的土打得平平整整……這些完成后,他麻利地用打坯石一刮,打開模子便將“土坯”搬到一邊垛了起來。母親接著用鐵锨裝滿模子,二叔再打,再裝、再打、再裝……正常情況下,一天打二三百塊不成問題,好的時候一天能打到四百多塊之多。

  一天時間,盡管汗流浹背腰酸肩疼,可是望著高高壘起的一排排土坯墻,那種成就感自然無法溢于言表。打土坯最害怕遇到天氣,特別怕狂風暴雨,這樣一天的辛勞很容易毀于一旦。所以最盼望天氣晴朗烈日暴曬,因為只有這樣,土坯才會很快變得干硬結實,使用的壽命才會延長。聽娘說,一座土坯房,如果梁柱挺脫,正常住一百年不成問題。

  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現在農村的土坯房幾乎蕩然無存了,人們大都住上樓房和磚瓦房。打土坯的活兒,年輕人已經很少知道了。我想再過多年以后,這些只能作為一個故事讓人們去追憶吧!

【追憶打土坯的歲月的經典散文】相關文章:

追憶張國榮散文01-25

歲月之殤散文03-06

歲月靜好_散文07-23

毛線、毛衣、歲月短篇散文07-18

土坯房裝修需要哪些材料09-06

追憶10-30

那歲月里的你抒情散文03-05

愛情已逝,歲月長留傷感散文03-30

流動的歲月的優(yōu)美散文(通用31篇)02-06

追憶的作文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