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级免费看,特黄特色大片免费观看播放器,777毛片,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欧美三级一区二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人人澡人人草

生物 百文網手機站

高二生物重要知識點總結歸納

時間:2021-11-25 12:23:35 生物 我要投稿

高二生物重要知識點總結歸納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中,看到知識點,都是先收藏再說吧!知識點是知識中的最小單位,最具體的內容,有時候也叫“考點”。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識點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二生物重要知識點總結歸納,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二生物重要知識點總結歸納

  高二生物重要知識點總結歸納1

  1.新陳代謝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與非生物的最本質的區(qū)別。

  2.酶是活細胞產生的一類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機物,其中絕大多數酶是蛋白質,少數酶是RNA。

  3.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專一性;并且需要適宜的溫度和pH值等條件。

  4.ATP(三磷酸腺苷)是新陳代謝所需能量的直接來源。 結構簡式:A—P~P~P

  5.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的過程。光合作用釋放的氧全部來自水。

  6.滲透作用的產生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具有一層半透膜,二是這層半透膜兩側的溶液具有濃度差。當成熟的植物細胞處于30%的蔗糖溶液中,成熟的植物細胞會發(fā)生滲透失水,表現(xiàn)出質壁分離的現(xiàn)象。吸收水分和運輸水分的動力是蒸騰作用,植物所吸收的水分95%以上蒸騰作用散失 ,少量用于生命活動。

  7.植物根的成熟區(qū)表皮細胞吸收礦質元素和滲透吸水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吸收礦質元素的方式是主動運輸。呼吸作用為礦質元素吸收提供動力,運輸礦質元素的動力是蒸騰作用。

  8.糖類、脂類和蛋白質之間是可以轉化的,并且是有條件的、互相制約著的。

  9.細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兩種類型。反應式: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大多數生物)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多數高等植物無氧呼吸的方式,酵母菌等)

  C6H12O6——→2C3H6O3+能量(動物、乳酸菌,馬鈴薯的塊莖、甜菜的塊根、玉米的胚等

  10.對生物體來說,呼吸作用的生理意義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為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二是為體內其它化合物的合成(如:氨基酸)提供原料。

  高二生物重要知識點總結歸納2

  1.向光性實驗發(fā)現(xiàn):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產生生長素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彎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

  2.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往往具有兩重性。這與生長素的濃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種類等有關。一般來說,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

  3.在沒有受粉的番茄(黃瓜、辣椒等)雌蕊柱頭上涂上一定濃度的生長素溶液可獲得無子果實。

  4.生長素能夠促進果實的發(fā)育,乙烯能夠促進果實的成熟。

  5.下丘腦是機體調節(jié)內分泌活動的樞紐。幼年時缺少生長激素,將表現(xiàn)為侏儒癥;幼年時缺少甲狀腺激素,將表現(xiàn)為呆小癥。成年人甲狀腺激素過多,將表現(xiàn)為甲亢。

  6.相關激素間具有協(xié)同作用(例如:生長激素和甲狀腺激素)和拮抗作用(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

  7.神經系統(tǒng)調節(jié)動物體各種活動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五部分構成:感受器、傳入神經、 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

  8.神經元受到刺激后能夠產生興奮并傳導興奮;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是雙向的;興奮在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是通過突觸(由突觸前膜、突觸后膜和突觸間隙構成)來傳遞的,神經元之間興奮的傳遞只能是單方向的。

  9.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中,調節(jié)人和高等動物生理活動的高級中樞是大腦皮層。軀體運動中樞在中央前回。S區(qū)損傷,則會出現(xiàn)運動性失語癥(不會講話),H區(qū)損傷,則會出現(xiàn)聽覺性失語癥(聽不懂別人講話)。

  10.垂體分泌的催乳素不僅能調控動物對幼子的照顧行為,而且能促進某些合成食物器官的發(fā)育和生理功能的完成,如促進哺乳動物乳腺的發(fā)育和泌乳,促進鴿的嗉囊分泌鴿乳。

  11.在動物的后天性行為中,生活體驗和學習對行為的形成起到決定性作用。動物建立后天性行為的主要方式是條件反射。 動物的印隨學習只出現(xiàn)在剛孵化時。

  12.判斷和推理是動物后天性行為發(fā)展的最高級形式。動物行為中,體液調節(jié)與神經調節(jié)是相互協(xié)調作用的,但神經調節(jié)仍處于主導的地位。

  高二生物重要知識點總結歸納3

  1.無性生殖的方式有 分裂生殖(變形蟲、草履蟲和細菌)、出芽生殖(酵母菌、水螅)、孢子生殖(青霉、鐵線蕨)、營養(yǎng)生殖(馬鈴薯塊莖、草莓的匍匐莖)、組織培養(yǎng)、克隆。

  2.有性生殖產生的后代具雙親的遺傳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變異性,因此對生物的生存和進化具重要意義。

  3.無性生殖能使后代保持親本的一切性狀。

  4.減數分裂的結果是,精子和卵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是體細胞的一半。而有絲分裂得到的子細胞中的染色體和體細胞相等。

  5.減數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開,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

  6.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的減半發(fā)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中。

  7.一個精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形成四個精細胞,精細胞再經過復雜的變化形成精子。

  8. 一個卵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只形成一個卵細胞。

  9. 對于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來說,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對于維持每種生物前后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的恒定,對于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都是十分重要的

  10. 對于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來說,個體發(fā)育的起點是受精卵,終點是個成熟的個體。被子植物在種子形成過程中:子房發(fā)育成果實、胚珠發(fā)育成種子、受精卵發(fā)育成胚、受精極核發(fā)育成胚乳。

  11. 很多雙子葉植物(大豆、花生、薺菜)成熟種子中無胚乳,是因為在胚和胚乳發(fā)育的過程中胚乳被胚吸收,營養(yǎng)物質貯存在子葉里,供以后種子萌發(fā)時所需。 大多數的單子葉植物(玉米)成熟種子中有胚乳。

  12. 植物花芽的形成標志著生殖生長的開始。

  13.高等動物的個體發(fā)育,可以分為胚胎發(fā)育和胚后發(fā)育兩個階段。胚胎發(fā)育是指受精卵發(fā)育成為幼體。胚后發(fā)育是指幼體從卵膜孵化出來或從母體內生出來以后,發(fā)育成為成熟的個體(青蛙的胚后發(fā)育是變態(tài)發(fā)育)。被子植物的個體發(fā)育過程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種子的形成和萌發(fā)、植株的生長和發(fā)育。

  14. 原腸胚有3個胚層:外胚層、中胚層、內胚層。羊膜動物(爬行綱、鳥綱、哺乳動物)的羊膜和羊水不僅保證了胚胎發(fā)育的水環(huán)境,還具有防震和保護作用。

  高二生物重要知識點總結歸納4

  動物細胞核具有全能性的原因及其應用:

  1、動植物細胞全能性的區(qū)別

  1)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已分化的動物體細胞的細胞核具有全能性、

  2)原因分析:動物細胞是高度分化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細胞,完全具有全能性的只有未分化的受精卵,和低級分化到一定程度的胚胎細胞、當胚胎細胞繼續(xù)發(fā)育,出現(xiàn)胚層分化,組織,器官形成時,細胞已經喪失了全能性,只保持了部分的分化為較高分化程度的細胞的能力、例如骨髓干細胞,雖然不具備全能性,但保持了分化為骨髓細胞,紅細胞等的能力,因此是部分全能性、而動物細胞核包含了物種的全部遺傳物質,并且在適當的條件下能夠去分化再分化,發(fā)育為完整個體,因此高度分化細胞的細胞核仍具有全能性、動物體細胞克隆就應用了動物細胞的全能性、

  2、動物體細胞克隆

  動物克隆是一種通過核移植過程進行無性繁殖的技術、不經過有性生殖過程,而是通過核移植生產遺傳結構與細胞核供體相同動物個體的技術,就叫做動物克隆、

  干細胞的研究進展和應用

  1)干細胞的概念:動物和人體內保留著少量具有和分化能力的細胞。

  2)干細胞的分類:

 、偃芨杉毎壕哂行纬赏暾麄體的分化潛能、

 、诙嗄芨杉毎壕哂蟹只龆喾N細胞組織的潛能、

 、蹖D芨杉毎褐荒芟蛞环N或兩種密切相關的細胞類型分化、如神經干細胞可分化為各類神經細胞,造血干細胞可分化為紅細胞、白細胞等各類血細胞、

  高二生物重要知識點總結歸納5

  1.基因工程的誕生

  (1)基因工程:按照人們的意愿,進行嚴格的設計,并通過體外DNA重組和轉基因等技術,從而創(chuàng)造出更符合人們需要的新的生物類型和生物產品。

  (2)基因工程誕生的理論基礎是在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和微生物學科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技術支持有基因轉移載體的發(fā)現(xiàn)、工具酶的發(fā)現(xiàn),DNA合成和測序儀技術的發(fā)明等。

  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術

  基因工程操作中用到了限制酶、DNA連接酶、運載體

  3.基因工程的應用

  (1)在農業(yè)生產上:主要用于提高農作物的抗逆能力(如:抗除草劑、抗蟲、抗病、抗干旱和抗鹽堿等),以及改良農作物的品質和利用植物生產藥物等方面。

  (2)基因治療不是對患病基因的修復,基因檢測所用的DNA分子只有處理為單鏈才能與被檢測的樣品,按堿基配對原則進行雜交。

  4.蛋白質工程

  蛋白質工程的本質是通過基因改造或基因合成,對先有蛋白質進行改造或制造新的蛋白質,所以被形象地稱為第二代基因工程;基因工程在原則上只能生產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質

  1.植物的組織培養(yǎng)

  (1)細胞工程:指應用細胞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的原理和方法,通過細胞水平或者細胞器水平上的操作,按照人們的意愿來改變細胞內的遺傳物質或獲取細胞產品的一門綜合科學技術。在細胞器水平上改變細胞的遺傳物質,屬于細胞工程。

  (2)細胞全能性:具有某種生物全部遺傳信息的任何一個細胞,都具有發(fā)育成完整生物體的潛能。

  考點細化:

  ①都具有該生物全部遺傳信息,因此從理論上講,生物體的每一個活細胞都應該具有全能性。

 、诩毎谏矬w內沒有表現(xiàn)出全能性的原因是基因選擇性表達。

  ③植物細胞的全能性得以實現(xiàn)的條件是離體,合適的營養(yǎng)和激素,無菌操作。

 、茉谏锏乃械募毎校芫鸭毎娜苄。

  (3)植物組織培養(yǎng):在無菌和人工控制的條件下,將離體的植物器官、組織、細胞,培養(yǎng)在人工配置的培養(yǎng)基上,給予適宜的培養(yǎng)條件,誘導其產生愈傷組織、叢芽,最終形成完整的植株。

  高二生物重要知識點總結歸納6

  神經調節(jié):

  1、神經調節(jié)的結構基礎:神經系統(tǒng)

  細胞體

  神經系統(tǒng)的結構功能單位:神經元樹突

  突起神經纖維

  軸突

  神經元在靜息時電位表現(xiàn)為外正內負

  功能:傳遞神經沖動

  2、神經調節(jié)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的結構基礎:反射弧

  組成: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

  (分析綜合作用)(運動神經末梢+肌肉或腺體)

  3、興奮是指某些組織(神經組織)或細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對靜止狀態(tài)變?yōu)轱@著的活躍狀態(tài)的過程.

  4、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

  神經纖維受到刺激時,內負外正變?yōu)閮日庳?/p>

  以電信號的形式沿著神經纖維的傳導是雙向的;靜息時膜內為負,膜外為正(外正內負);興奮時膜內為正,膜外為負(外負內正),興奮的傳導以膜內傳導為標準.

  5、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突觸

  突觸前膜由軸突末梢膨大的突觸小體的膜

 、偻挥|的結構突觸間隙

  突觸后膜細胞體的膜樹突的膜

 、谕挥|小體中有突觸小泡,突觸小泡中有神經遞質,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到突觸后膜,使后膜產生興奮(或抑制)所以是單向傳遞.(突觸前膜→突觸后膜,軸突→樹突或胞體)

  ③在突觸傳導過程中有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的過程,所以比神經纖維上的傳導速度慢.

  6、神經系統(tǒng)的分級調節(jié)

 、偕窠浿袠形挥陲B腔中腦(大腦、腦干、小腦)和脊柱椎管內的脊髓,其中大腦皮層的中樞是級中樞,可以調節(jié)以下神經中樞活動

 、诖竽X皮層除了對外部世界感知(感覺中樞在大腦皮層)還具有語言、學習、記憶和思維等方面的高級功能

 、壅Z言文字是人類進行思維的主要工具,是人類特有的高級功能(在言語區(qū))

  (S區(qū)→說,H區(qū)→聽,W區(qū)→寫,V區(qū)→看)

 、苡洃浄N類包括瞬時記憶,短期記憶,長期記憶,永久記憶

  孟德爾實驗成功的原因:

  (1)正確選用實驗材料:①豌豆是嚴格自花傳粉植物(閉花授粉),自然狀態(tài)下一般是純種;②具有易于區(qū)分的性狀

  (2)由一對相對性狀到多對相對性狀的研究(從簡單到復雜)

  (3)對實驗結果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4)嚴謹的科學設計實驗程序:假說—演繹法,即觀察分析—提出假說—演繹推理—實驗驗證。

  三、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

  (1)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

  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在減數_成配子過程中,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到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2)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

  在F2代中:

  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在減數_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生命活動的基礎

  組成生物體的無機化合物和有機化合物是生命活動的基礎。

  生命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

  多種化合物只有按一定的方式有機組織起來,才能表現(xiàn)出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現(xiàn)象。

  生物組織還原性糖、脂肪、蛋白質的鑒定

  顏色反應:某些化學試劑能夠使生物組織中有關有機物產生特定顏色。

  還原糖(葡萄糖、果糖)+斐林→磚紅色沉淀;脂肪可被蘇丹Ⅲ染成橘_被蘇丹Ⅳ染成紅色

  蛋白質與雙縮脲產生紫色反應(注意:斐林試劑和雙縮脲試劑的成分和用法)

  三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

  考試占比12~15%

  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區(qū)別

  ?嫉恼婧松铮壕G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及動、植物。(有真正的細胞核)

  ?嫉脑松铮核{藻、細菌、放線菌、乳酸菌、硝化細菌、支原體。(沒有由核膜包圍的典型的細胞核)

  注:病毒即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原生動物(草履蟲、變形蟲)是真核。

  顯微結構模式圖

  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亞顯微結構模式圖

  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

  化學成分:蛋白質和脂類分子

  結構:雙層磷脂分子層做骨架,中間鑲嵌、貫穿、覆蓋蛋白質

  特點:結構特點是一定的流動性,功能特點是選擇透過性。

  功能:

  ①保護細胞內部

 、诮粨Q運輸物質

 、奂毎g識別、免疫(膜上的糖蛋白)物質進出細胞膜:

  1.自由擴散:高濃度運向低濃度,不需載體和能量(O2、CO2、甘油、乙醇、脂肪酸)

  2.主動運輸:低濃度運向高濃度,需要載體和能量。意義:對活細胞完成各項生命活動有重要作用。

  (主要是營養(yǎng)和離子吸收,?夹∧c吸收氨基酸、葡萄糖;紅細胞吸收鉀離子,根吸收礦質離子)

  細胞質基質內含有的物質和細胞質基質的功能

  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部分,叫細胞質。

  功能:含多種物質(水、無機鹽、氨基酸、酶等)是活細胞新陳代謝的場所。提供物質和環(huán)境條件。

  線粒體和葉綠體基本結構和主要功能

  線粒體:真核細胞主要細胞器(動植物都有),機能旺盛的含量多。呈粒狀、棒狀,具有雙膜結構,內膜向內突起形成“嵴”,內膜基質和基粒上有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階段的場所,生命體95%的能量來自線粒體,又叫“動力工廠”。含少量的DNA、RNA。

  葉綠體:只存在于植物的綠色細胞中。扁平的橢球形或球形,雙層膜結構;I嫌猩兀|和基粒中含有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場所。含少量的DNA、RNA。

  1、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反射

  2、反射:是指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參與下,動物或人體對內外環(huán)境變化作出的規(guī)律性應答。

  3、反射的結構基礎:反射弧

  4、反射。喊ǜ惺芷、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五個部分。

  5、反射活動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

  6、興奮:是指動物或人體內的某些組織(如神經組織)或細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對靜止狀態(tài)變?yōu)轱@著活躍狀態(tài)的過程。

  7、神經沖動:是指在神經系統(tǒng)中,以電信號的形式沿著神經纖維傳導的興奮。

  8、靜息狀態(tài):是指在未受刺激時,神經纖維所處于的狀態(tài)。膜外側帶有正電荷,膜內側帶有等量的負電荷,整個神經元細胞不顯電性。

  9、靜息電位:指未受刺激時,神經元細胞膜兩側的電位表現(xiàn)未外正內負。

  10、興奮狀態(tài):指受刺激后,神經元細胞受刺激部位膜外側帶負電荷,膜內側帶有等量正電荷的狀態(tài)。

  11、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是以電信號(局部電流)的形式傳導的。

  12、突觸小體:指神經元軸突末梢膨大呈杯狀或球狀的結構。內有突觸小泡,小泡內有神經遞質。

  13、突觸:指突觸小體與其他神經元的細胞體、樹突或軸突相接觸所形成的結構。包括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后膜。

  14、只有軸突末梢的突觸小泡內有神經遞質,所以,興奮只能由軸突末梢傳遞給其他神經元。

  15、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的受體。

  16、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是單向的。

  17、語言功能:是人腦特有的高級功能,包括與語言、文字有關的全部智力活動,涉及聽、說、讀、寫。

  18、語言中樞:位于人大腦左半球,為人腦特有。

  19、語言中樞功能障礙:

 、、W區(qū)功能障礙:不能寫字;能看懂文字,能講話,能聽懂話。

 、啤區(qū)功能障礙:不能看懂文字;能寫字,能講話,能聽懂話。

 、、S區(qū)功能障礙:不能講話;能看懂文字,能寫字,能聽懂話(運動性失語癥)。

 、取區(qū)功能障礙:不能聽懂話;能寫字,能看懂文字,能講話。

  1.群落演替的原因

 、侪h(huán)境不斷變化,為群落中某些物種提供有利的繁殖條件,但對另一些物種生存產生不利影響。

 、谏锉旧聿粩嗟姆敝常w移或者遷徙。

  ③種內與種間關系的改變。

  ④外界環(huán)境條件的改變。

  ⑤人類活動的干擾。人對生物群落的影響遠遠超過其他的自然因素。

  2.演替的類型

  (1)初生演替

 、俑拍睿涸谝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發(fā)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巖、冰川泥上進行的演替。

  地衣階段→地衣階段→苔蘚階段→草本植物階段→灌木階段→森林階段。

 、厶攸c:演替緩慢。

  (2)次生演替

 、俑拍睿涸谠兄脖浑m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如能發(fā)芽的地下莖)的地方發(fā)生的演替。如火災過后的草原、過量砍伐的森林、棄耕的農田上進行的演替。

  一年生小灌木→一年生小灌木→多年生小灌木→灌木→喬木。

  ③特點:演替快速。

  (3)總結

 、傺萏娓拍钪幸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所代替,這里的“代替”不是“取而代之”,而是優(yōu)勢的取代。

 、谌郝溲萏娴倪^程可劃分為三個階段

  a.侵入定居階段。一些物種侵入裸地定居成功并改良了環(huán)境,為以后侵入的同種或異種生物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b.競爭平衡階段。通過種內或種間斗爭,優(yōu)勢物種定居并繁殖后代,劣勢物種被排斥,相互競爭過程中共存下來的物種,在利用資源上達到相對平衡。

  c.相對穩(wěn)定階段。物種通過競爭,平衡地進入協(xié)同進化階段,資源利用更為充分有效,群落結構更加完善,有比較固定的物種組成和數量比例,群落結構復雜、層次多。

  ③演替的趨勢:生物數量越來越多,種類越來越豐富,群落的結構也越來越復雜,穩(wěn)定性增強。

  ④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比較

  分類依據:群落演替發(fā)生的起始條件

  演替的種類初生演替次生演替

  起點尚無生物

  和土壤已有土壤、生物、植物地下莖或種子

  形成群落

  所需時間經歷時間長經歷時間短

  速度較慢較快

  影響因素自然因素人類活動較為關鍵

  實例裸巖上的演替棄耕的農田上的演替

  3.知識延伸

  (1)演替現(xiàn)象一直存在,貫穿于整個群落發(fā)展的始終。

  (2)氣候條件適宜時、棄耕農田可演替出樹林,而在干旱的荒漠地區(qū)只能演替到草本植物或稀疏灌木階段。

  高二生物重要知識點總結歸納7

  第一章 走近細胞

  第一節(jié) 從生物圈到細胞

  一、相關概念、

  1、細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統(tǒng)。 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植物沒有系統(tǒng))→個體→種群→群落→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圈

  2、群落:在一定的區(qū)域內所有生物的總和。例:一個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魚)

  3、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無機環(huán)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tǒng)一整體。

  4 生物體生長發(fā)育的基礎是細胞增殖、分化; 遺傳與變異的基礎是細胞內基因的傳遞和變化。

  二、病毒的相關知識:

  1、病毒(Virus )

 、、個體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間,大多數必須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見;

 、凇H具有一種類型的核酸,DNA或RNA,沒有含兩種核酸的病毒;

 、、專營細胞內寄生生活;

 、、結構簡單,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質外殼所構成。

  2含核酸種類的不同分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見的病毒有:人類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ˋ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類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煙草花葉病毒等。 4、

  第二節(jié) 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

  一、高倍鏡的使用步驟

  二、顯微鏡使用常識

  1、高倍鏡:物象大,視野暗,看到細胞數目少。 低倍鏡:物象小,視野亮,看到的細胞數目多。

  2 目鏡:無螺紋,鏡筒越短,放大倍數越大。 放大倍數越大、視野范圍越小、視野越暗、視野中細胞數目越少、每個細胞越大。 放大倍數越小、視野范圍越大、視野越亮、視野中細胞數目越多、每個細胞越小。

  3、放大倍數=物鏡的放大倍數х目鏡的放大倍數

  4、一行細胞的數目變化,可根據視野范圍與放大倍數成反比

  計算方法:個數×放大倍數的比例倒數=最后看到的細胞數

  如:在目鏡10×物鏡10×的視野中有一行細胞,數目是20個,在目鏡不換物鏡換成40×,那么在視野中能看見多少個細胞? 20×1/4=5

  5、圓行視野范圍細胞的數量的變化,可根據視野范圍與放大倍數的平方成反比計算

  如:在目鏡為10×物鏡為10×的視野中看見布滿的細胞數為20個,在目鏡不換物鏡換成20×,那么在視野中我們還能看見多少個細胞? 20×(1/2)2=5 二、細胞種類:根據細胞內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把細胞分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

  三、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比較:

  1、原核細胞:細胞較小,無核膜、無核仁,沒有成形的細胞核;遺傳物質(一個環(huán)狀DNA分子)集中的區(qū)域稱為擬核;沒有染色體,不能進行有絲分裂,DNA不與蛋白質結合,細胞器只有核糖體,不含線粒體,但有些能進行有氧呼吸;有細胞壁,成分與真核細胞不同。成分是肽聚糖和糖蛋白。

  2、真核細胞:細胞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細胞核;有一定數目的染色體(DNA與蛋白質結合而成);一般有多種細胞器。

  3、放線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氏體等都屬于原核生物。

  4草履蟲、變形蟲) 識名巧辨原核生物:

 、偌毦悾悍病熬弊智坝小皸U”、“球”、“螺旋”及“弧”字的一般都是細菌。

 、趲А熬眧字和“藻”字的不一定都是原核生物。例如:酵母菌、霉菌、綠藻、紅藻、褐藻都是真核生物。 ③藍藻類:顫藻、藍球藻、念珠藻,發(fā)菜等。

 、

 。ㄒ唬┙⑦^程

  1、1665英國人虎克(RobertHooke)用自己設計與制造的顯微鏡(放大倍數為40140倍)觀察了軟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細胞的構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這個詞來對細胞命名。

  2、1680荷蘭人列文虎克(A.vanLeeuwenhoek),首次觀察到活細胞,觀察過原生動物、人類精子、鮭魚的紅細胞、牙垢中的細菌等。

  3、19世紀30MatthiasJacobSchleiden)TheodarSchwann)提出:一切植物、動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是一切動植物的基本單位。這一學說即“細胞學說(CellTheory)”,它揭示了生物體結構的統(tǒng)一性。

  4、德國科學家魏爾肖提出了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作為對細胞學說的修正和補充。

 。ǘ﹥热

  1、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fā)育而來,并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

  2、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既有他自己的生命,又對與其它細胞共同組成的整體的生命起作用。

  3、新細胞可以從老細胞中產生。

 。ㄈ┮饬x

  1、揭示了細胞結構和功能的統(tǒng)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tǒng)一性。

  2、揭示了生物間存在著一定的親緣關系。

  3、標志著生物學研究進入細胞水平,極大地促進了生物學的研究過程。

  四、細胞多樣性與統(tǒng)一性的表現(xiàn)

  1、多樣性主要體現(xiàn)在細胞形態(tài)、大小結構和功能等的差異。

 。1)直接原因——構成細胞的蛋白質分子不同。

  (2)根本原因——基因的選擇性表達

  2、統(tǒng)一性:

 。1)基本結構相似;

 。2)化學組成相似:不同細胞有基本相同的化學元素和化合物種類。

  (3)細胞來源相同:同一生物個體的不同細胞一般都由同一個受精卵分裂而來。

 。4)細胞增殖方式相同——細胞分裂;

  (5)遺傳密碼通用;

 。6)均以ATP作為直接能源物質。

  高二生物重要知識點總結歸納8

  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

  第1節(jié)減數_受精作用

  一、減數_概念

  減數_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細胞過程中所特有的細胞_式。在減數_程中,染色體只復制一次,而細胞連續(xù)_次,新產生的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比體細胞減少一半。

  【注】體細胞主要通過有絲_生,有絲_程中,染色體復制一次,細胞_次,新產生的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與體細胞相同。

  二、減數_過程

  1、有性生殖細胞的形成部位:動物的精巢、卵巢;植物的花藥、胚珠

  2、精子和卵細胞的形成:

  三、精子與卵細胞的形成過程的比較

  四、注意:

  (1)同源染色體:①形態(tài)、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

  (2)精原細胞和卵原細胞的染色體數目與體細胞相同。因此,它們屬于體細胞,通過有絲_方式增殖,但它們又可以進行減數_成生殖細胞。

  (3)減數_程中染色體數目減半發(fā)生在減數第一次_原因是同源染色體分離并進入不同的子細胞。所以減數第二次_程中無同源染色體。

  (4)減數_程中染色體和DNA的變化規(guī)律

  (5)減數_成子細胞種類:

  假設某生物的體細胞中含n對同源染色體,則:它的精(卵)原細胞進行減數_形成2n種精子(卵細胞);它的1個精原細胞進行減數_成2種精子。它的1個卵原細胞進行減數_成1種卵細胞。

  五、受精作用的特點和意義

  特點: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細胞相互識別、融合成為受精卵的過程。精子的頭部進入卵細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細胞核就和卵細胞的細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體的數目又恢復到體細胞的數目,其中有一半來自精子,另一半來自卵細胞。

  意義:減數和受精作用對于維持生物前后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的恒定,對于生物的遺傳和變異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二生物重要知識點總結歸納9

  呼吸作用(生物氧化)

  1.概念:生物體內的有機物經過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產物,并釋放能量。

  2.場所:無氧呼吸在細胞質基質;有氧呼吸第一階段在細胞質基質,第二、三階段在線粒體中進行。

  3.無氧呼吸:

  2C2H5OH+2CO2+能量(植物細胞、酵母菌)

  1分子葡萄糖2分子丙酸2C3H6O3+能量

  (動物、人、馬鈴薯塊莖細胞、甜菜塊根)無氧呼吸分解有機物不徹底,全部反應在細胞質中進行,條件時沒有氧氣參與。

  4.有氧呼吸:

  第一步: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酸,[H]和少量ATP(在細胞質基質中進行)第二步:丙酸和水結合生成CO2,[H]和少量ATP(線粒體中進行)

  第三步:前兩步的[H]與吸入的氧氣結合生成水和大量的ATP(線粒體中進行)

  有氧呼吸將有機物徹底分解,1mol葡萄糖完全分解釋放總能量2870千焦,其中1161KJ能量轉移到ATP中,其它的以熱能的形式散失。

  5.呼吸作用的意義:

  ①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跒槠渌衔锏暮铣商峁┰

  新陳代謝的基本類型

  1.同化作用:把從外界攝取的營養(yǎng)物質轉變成自身的組成物質,儲存能量

  ①自養(yǎng)型(光能自養(yǎng)和化能自養(yǎng))主要指綠色植物、藻類;硝化細菌等

 、诋愷B(yǎng)型(直接攝取有機物)人、動物、營寄生、腐生生活的細菌和真菌

  2.異化作用:分解自身的一部分組成物質,釋放能量

 、傩柩跣(有氧呼吸)人、絕大多數的動物、植物、細菌、真菌

  ②厭氧型(無氧呼吸)寄生蟲、乳酸菌等嫌氣性細菌兼性厭氧菌(無氧、有氧都能生存)酵母菌

  高二生物重要知識點總結歸納10

  1、種群有哪些特征?

  包括種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年齡組成、性別比例等。

  2、什么是種群密度?

  指種群在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中的個體數量。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

  3、種群密度調查方法有哪些?

 、、標志重捕法(調查取樣法、估算法):

  ①、在被調查種群的活動范圍內,捕獲一部分個體,做上標記后再放回原來的環(huán)境,經過一段時間后

  再進行重捕,根據重捕到的動物中標記個體數占總個體數的比例,估算種群密度。

 、、種群數量=第一次捕獲并標志數×第二次捕獲數÷第二次捕獲中有標志數

 、、樣方法:

 、佟⒃诒徽{查種群的分布范圍內,隨機選取若干個樣方,通過計算每個樣方內個體數,求得每個樣

  方的種群密度,以所有樣方種群密度的平均值作為該種群密度的估算值。

 、、常用取樣方法:五點取樣法、等距離取樣法。

  4、什么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⑴、出生率:單位時間內新產生的個體數目占該種群個體總數的比率。

  如:1983年,我國年平均千人出生18.62人,即1.862%

 、啤⑺劳雎剩簡挝粫r間內死亡的個體數目占該種群個體總數的比率。

  ⑶、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種群大小和密度變化的主要決定作用。

  是預測種群發(fā)展趨勢的主要依據。

  5、什么是遷入率和遷出率?

  ⑴、遷入率:單位時間內遷入的個體數目占該種群個體總數的比率。

 、啤⑦w出率:單位時間內遷出的個體數目占該種群個體總數的比率。

 、、遷入率和遷出率是種群大小和密度變化的次要決定作用。

  遷入率和遷出率是研究城市人口變化不可忽視的因素。

  6、什么是年齡組成?

 、、年齡組成是指種群中各年齡期的個體數目比例。

  ①、增長型:幼年個體較多,年老個體數目較少的種群。

 、凇⒎(wěn)定型:各年量期個體數目比例適中的種群。

 、邸⑺ネ诵停河啄陚體數目較少,年老個體數目較多的種群。

 、、年齡組成預測種群密度變化趨勢的重要指標。

  7、什么是性別比例?

 、拧⑿詣e比例是指種群中雌、雄個體數目比例。

 、啤⑿詣e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種群密度。

【高二生物重要知識點總結歸納】相關文章:

數學重要知識點歸納02-14

高二數學知識點歸納總結10-16

CPA考試《審計》重要知識點歸納03-03

高二語文知識點歸納04-18

高二地理選修5重要知識點歸納09-13

初一上冊生物重要知識點總結01-17

小考英語必考的重要知識點歸納12-18

高二數學導數知識點歸納12-07

高二數學知識點歸納10-11

高二物理知識點歸納大全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