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秋時節(jié)的養(yǎng)生方法
早秋時節(jié)調養(yǎng)一下身體是很有必要的。人們經過炎熱的夏天,身體消耗大,體內的營養(yǎng)物質相對缺乏,故有體重減輕、倦怠乏力、食欲降低等體虛癥狀,因此入秋后要格外注意飲食衛(wèi)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飲食上,可推行“早飯一碗粥、晚飯一碗湯”,飲食結構以清淡為主。
秋燥易傷津虧陰
中醫(yī)學認為,秋季是多事之秋,氣候處于“陽消陰長”的過度階段,從立秋到處暑,秋陽肆虐,溫度較高,加之時有秋雨綿綿,濕氣較重,天氣以濕熱并重為特色,故有“秋老虎”之說。白露過后,秋雨漸少,天氣開始干燥,晝熱夜涼,氣候寒熱相交,稍為不慎,容易傷風感冒,多種舊病亦隨之復發(fā)。
入秋以后,雨水會明顯減少、空氣濕度漸漸降低,“秋燥”最容易引發(fā)咳嗽。專家表示,許多人一到秋天就咳嗽不止,不少患者以為是喉嚨炎癥作祟,自行使用抗生素卻收效甚微!斑@種情況往往是外燥所致,外燥是由外感燥邪所致,常常會有感冒、咳嗽等征兆發(fā)生!睂<疫M一步分析,初秋常常為溫燥,通常表現(xiàn)為頭痛身熱、干咳無痰、呼吸不順、心煩口渴、舌干無苔。
專家表示,此時應該多喝水補津液。但有些人白天喝的水已經夠多了,可仍照樣出現(xiàn)嘴干唇裂等 明顯的干燥癥狀,怎么辦?“專家建議:
除了多喝開水、淡茶、豆?jié){等飲料以補水外,保持居住環(huán)境的濕度也是潤燥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在家中種些花或養(yǎng)魚,不然的話早晚多往地上灑點水,或用濕拖把擦地等,F(xiàn)在還有不少家庭每天都要開幾個小時的空調,本來”秋燥“就不請自來,如果在干燥的空調房中待久 了,人體的津液自然會受到更大的損傷,引起皮膚干燥、舌紅少津、毛發(fā)干枯、大便干結、口鼻咽干、胸痛干咳、少痰等癥狀。有條件的家庭可選用空氣加濕器,把空氣的濕度調高,空氣一濕潤,皮膚的感受、呼吸都會比較舒服。
適量運動保陰氣
秋季養(yǎng)生不能離開”收、養(yǎng)“這一原則,要把保養(yǎng)體內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運動也應順應這一原則,即運動量不宜過大,宜選擇輕松平緩的項目。尤其是老年人、兒童和體質虛弱者,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
專家建議,登山是秋季戶外運動的不錯選擇。登山能增強人體的呼吸和血液循環(huán)功能,使人的肺活量及心臟收縮力增大,對哮喘等疾病還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并能降低血糖,增加貧血患者的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數(shù)。爬山時溫度變化較為明顯,可使人的體溫調節(jié)機制不斷處于緊張狀態(tài),從而提高人體對環(huán)境變化的適應能力。此外,處暑后郊游登山能使人吸收空氣中更多的負氧離子,對人的神經系統(tǒng)具有良好的營養(yǎng)和調節(jié)安撫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登山是一種負重運動,膝關節(jié)承受了整個身體的重量,特別是在登上一級臺階關節(jié)還未伸直的情況下,又繼續(xù)登另一級臺階,膝關節(jié)一直處于半屈狀態(tài),這會對關節(jié)造成較大的負擔。有骨關節(jié)炎的患者不適宜進行此項運動。對年老體弱者,也不可一味強調登山的保健效果。高血壓、冠心病等患者更要量力而行,以防產生不測。
養(yǎng)脾胃祛濕是關鍵
雖然處暑過后意味著秋天的開始,但氣溫上還沒真正進入秋天,桑拿天、雷雨天氣依然較多,天氣悶熱,因此近期還要注意防暑祛濕,養(yǎng)護脾胃,夜里不要貪涼,不要多吃冷飲,以預防胃腸道疾病。因為胃喜濕不喜寒。
經過一個夏天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功能相對較弱,食欲感不強,因此飲食上別吃口味太重的食物,也不要暴飲暴食,少吃過涼的食物以及不好消化的食物,F(xiàn)在仍然很濕熱,比較適合吃健脾祛濕養(yǎng)胃的食物,如赤小豆、薏仁米、蓮子、扁豆、冬瓜,也可以吃些茯苓,如茯苓夾餅等。
很多在夏天里食欲比較差的人,食欲逐漸好轉,因此不知不覺地開始吃點好的--按中國人的習慣,也就是要吃肉;一些中老年人,還講究”貼秋膘“。不過,中醫(yī)養(yǎng)生專家提醒人們,不要急著貼秋膘。因為此時人的胃腸功能較弱,還沒有調理過來。
這一時期,還是要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多吃蔬菜、水果、谷物、豆類、薯類、食用菌類等食物,少吃高熱量、難消化的肉食。否則,如果吃太多的肉食等高蛋白、高脂肪(尤其是高不飽和脂肪)的食物,會增加腸胃負擔,影響胃腸功能。同時,過多的熱量還容易引起我們發(fā)胖,甚至易導致患高血壓、心臟病。
秋天防秋燥食品
早飯一碗粥、晚飯一碗湯
經歷了漫長的酷熱的夏季,人們由于頻飲冷飲,常吃冰凍食品,多有脾胃功能減弱的現(xiàn)象,特別是體虛者,此時驟用補藥或補品勢必難以消化吸收。所以,秋季進補之前,脾胃應有一個調整適應的階段?上妊a食一些既富有營養(yǎng),又易消化的食物,以調理脾胃功能,如魚、各種動物瘦肉、禽蛋,以及山藥、紅棗、蓮藕等。此外,奶制品、豆類及新鮮蔬菜、水果均宜多吃,藥食兼優(yōu)的菱角、板栗也是調理脾胃的佳品,它們均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蛋白補充產品,蛋白補充資訊)質(蛋白質產品,蛋白質資訊)及多種維生素(維生素產品,維生素資訊),具有補中益氣、開胃止渴、固腎養(yǎng)精等功效。
多吃水果預防秋燥
入秋之后,空氣中的水分子逐漸減少,容易讓人產生口干舌燥的感覺。一些人還會感到鼻腔似煙道般干燥,一不小心還出血;喉嚨也癢癢的,頻頻干咳,有時有少量的粘痰,卻總是咳而不爽;嘴唇最敏感,時常有干裂的感覺,這就是中醫(yī)常說的”燥“,有”燥“就要”養(yǎng)氣“。
《素問·上古天真論》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霸獨獬渥悖眢w強壯;元氣不足,身體衰弱;元氣消亡,生命便結束了。對于人來說,如元氣不傷,雖病重而不死,如元氣大傷,雖輕病也難保痊,所以善者,必知養(yǎng)氣。應從精神調養(yǎng)、飲食調整和加強鍛煉等多方面去協(xié)調。應多吃水果和蔬菜,比如:水果可選橙子、檸檬和烏梅等,同時,還要保持心理愉快,不煩躁。
此外,對于運動(運動產品,運動資訊)者來說,要特別注意”養(yǎng)氣“,每次鍛煉后應多吃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蜂蜜產品,蜂蜜資訊)、銀耳等,若出汗較多,可適量補充些鹽水,補充時以少量、多次、緩飲為準則。遠離氣象過敏除”秋乏“首先生活上要有規(guī)律。在晴朗的日子里,應多做戶外有氧活動。
其次,要適當多吃些高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雞蛋、豬肉、羊肉和豆類等,這些食物能使人的大腦產生一些特殊的化學物質,以消除抑郁情緒。
還可多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娛樂活動,如跳舞、唱歌、聽音樂等,使人心情舒暢,精神振奮。
【初秋時節(jié)的養(yǎng)生方法】相關文章:
小雪時節(jié)的養(yǎng)生方法08-01
白露時節(jié)的養(yǎng)生方法10-21
初秋養(yǎng)生秘籍09-30
小寒時節(jié)養(yǎng)生03-07
霜降時節(jié)如何養(yǎng)生04-10
小滿時節(jié)如何養(yǎng)生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