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xiāng)的名人作文14篇(優(yōu)秀)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chuàng)造性。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鄉(xiāng)的名人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家鄉(xiāng)的名人作文 篇1
說起名人,大家一定會想到戰(zhàn)斗英雄、作家、畫家、歌星等等。其實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在我的家鄉(xiāng)錦玲舞蹈藝術團那便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它的創(chuàng)辦者就是李錦玲老師。
李老師現(xiàn)在快接近60歲了,但她背不彎,腿不酸,走起路開精神抖擻的。陽光下只有幾根銀絲在飄動。我從幼兒園的小布丁一直到現(xiàn)在,都在李老師那兒學舞蹈,經(jīng)常參加一些大型文藝舞蹈晚會,比如“春晚”、“少代會”……那可都是她一手操辦的。李老師只要接下任務,都會盡心盡力的把它做得最好,最完美。
前不久,要舉辦少待會了,她把自己的時間安排的'緊鑼密鼓的,一口飯沒吃,一口水沒喝,忙出忙進。有一天自己的腰受傷了,卻沒說要休息,而是歇息一分鐘,繼續(xù)帶著疼痛工作,工作,再工作。大事兒做完了,又該做小事了——為我們做道具,理服裝,扣動作。李老師每天忙到一、兩點,早上六、七點就起床了,她像一根蠟燭燃燒著自己,為別人奉獻。李老師可是一個嚴厲的人。
排練時,一會兒拿著話筒說:“你,把動作做漂亮點,要學會表現(xiàn)自己。”一會兒又說:“誒喲,你們?nèi)冀o我拉長個苦瓜臉跳,誰愿意看呀,哼,丑死了!本褪沁@樣一天一天辛苦地排練著。一眨眼,到了演出這一天,李老師又在我們耳邊嘮叨著:“孩子們,今天是最重要的一天,你們每個人都給我笑起來,聽到了嗎?”。我們上了臺,每個人都像一個快樂的小天使,盡情的舞蹈著。完美的演出就這樣呈現(xiàn)在觀眾們眼前。
李老師正因為要求嚴格,正因為嚴厲,正因為她做每一臺演出都那么用心,才會的名人這個響叮當,難得的稱號。
現(xiàn)在,在我們昭通只要有一些大型晚會,都會見到那個熟悉的身影——李錦玲。
家鄉(xiāng)的名人作文 篇2
20xx年,美國參議院里燈火通明。一位五十來歲的中年人站在臺上,發(fā)表他的就職演說。鎂光燈從屋頂投射到他略微謝頂?shù)念^上。他身前的小桌子上立著一塊牌子:能源部長—朱棣文。
朱棣文,1943年出生于一個書香門第,祖父任職于天津大學,擔任校長;父親身兼三所大學的教授,兄弟姐妹也都是海內(nèi)外名校的優(yōu)秀學生。他沒有因為優(yōu)越的家庭背景和先進的教育條件而沾沾自喜,而是以父母為榜樣,激勵自己奮發(fā)向上,才取得了今日令人望塵莫及的成就。
仔細端詳《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收錄的朱棣文像,去觀察那揚起的鼻梁,莊嚴的柳眉,你會在歲月的溝壑中覺察到那是人生的智慧,會被那深邃的瞳仁所閃爍的、玳?蜓坨R所折射的敏銳的知識光芒所折服。
朱棣文對待學習的孜孜不倦在他就讀的大學里也是出了名的`。他的校友談到他,總要提起他的刻苦:“清晨五點就捧著一摞作業(yè)、書本鉆進圖書館撰寫論文;若遇到圖書館沒有開門,他就躲進盥洗室里溫習功課;課余時間,他就泡在實驗室里,做那些后來斬獲數(shù)項大獎的研究!庇纱丝梢,他對學習是多么勤奮,多么認真!
功夫不負有心人,朱棣文的努力得到回報。1996年,他的“利用激光束捕捉原子”的實驗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從此、朱棣文這個名字響徹全球,他的這種捕捉原子的方法直至今日仍在使用。
又有誰知曉,在這個巨大光環(huán)背后,是他多少個日日夜夜辛勤的工作,是他多少次坐在圖書館苦思冥想的成果?朱棣文的成功,是他勤學苦練的寫照。讓我們?nèi)W習朱棣文,學習他這種辛勤工作、刻苦學習的精神。
家鄉(xiāng)的名人作文 篇3
在我的家鄉(xiāng),有一個著名的魚王。他過去是個失業(yè)者。他每天什么都不做,而且知道怎么打牌。而且經(jīng)常虧損,欠了很多債。終于有一天,當他又一次輸了牌時,他氣急敗壞,割掉了一根手指,發(fā)誓再也不玩了。
從那以后,他每天都在找工作。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了一個魚塘。有人進去釣魚了。他出來后,只要付一定的錢,就可以拿走這條魚。他認為他也可以建立這樣一個魚塘。
當他回到家時,他仔細地考慮了這件事,并做了精心的準備。魚塘打開了。經(jīng)過幾次嘗試和失敗,他終于成功了,成為一個著名的魚王。許多人每天都來釣魚,一天掙幾百美元,幾千美元。他幾乎不需要自己喂自己,所有的漁民都會喂魚。
談到經(jīng)營魚塘的.經(jīng)歷,我真的無法用一兩句話來完成。因為這是第一次經(jīng)營魚塘,他投資了很多錢。他還要求他的朋友們借很多錢,從各方面借錢,投資幾十萬元。然而,由于缺乏經(jīng)驗,第一批魚苗全部死亡。
但他并不氣餒。他獨自出去學習養(yǎng)魚知識。經(jīng)過多次詢問和研究,他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學習所有的養(yǎng)魚知識。
他回來后,投入了幾萬美元,買了很多魚苗放入魚塘。
這次他喂了高級魚食——小麥水果,魚長得很快。他真的發(fā)了大財,成了遠近聞名的人,F(xiàn)在,村子里的人想吃魚。他們不需要出去買魚。他們只需要拿幾根釣魚竿就能釣到幾條。這種捕魚方法不僅增加了生活的樂趣,還可以吃魚。一舉兩得真是一種享受!他還把自己的經(jīng)歷傳授給村民,并帶領他們一起致富。如今,許多其他地方的人也來這里釣魚。
這是我們家鄉(xiāng)的魚王,你認為他是真正的魚王嗎?
家鄉(xiāng)的名人作文 篇4
我的家鄉(xiāng)河南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名人,幾乎無人不知。他與唐朝的李白齊名,寫下了無數(shù)首驚世駭俗、流傳千古的名詩,被后人稱為“詩圣”。他嫉惡如仇,對于朝廷的腐敗和社會中的黑暗都給予批評和揭露。他非常愛國,《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恰到好處的表示了他的愛國之情。他就是寫下了一千五百多首傳世之作的大詩人——杜甫!
杜甫青年時期,曾兩次相會李白,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被后人稱作“大李杜”,由此可見他與李白的千絲萬縷的濃濃友誼。能和李白這位詩人結識,不僅要有學富五車的.知識,更要有令李白敬佩的地方。
我們小學六年級這冊書中,有兩首關于愛國的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便是其中的第一首。這首能入駐嚴格要求的教材里,極為不易。在杜甫西南漂泊不定的時候,寫下了《蜀相》、《登高》以及這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等佳作。在這些詩中,“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令我拍手稱奇,這句話表達了忠臣報效國家而又不得不極為不甘的辭世而去!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更是杜甫點睛之筆,被后人廣為流傳。我們經(jīng)常在圖書館里看到杜甫執(zhí)筆沾墨撰寫的詩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表達了杜甫心中波濤洶涌、感嘆泰山之巍峨雄偉時的氣魄……
這是一位令我贊嘆、仰望的詩人,他用無與倫比的筆鋒震懾了我,用憤世嫉俗的態(tài)度震撼了我,用正氣長存的精神激蕩了我。他,是一位詩人,一位偉大的詩人——杜甫。
家鄉(xiāng)的名人作文 篇5
說起名人,同學們一定會想到那些戰(zhàn)斗英雄,勞動模范,或是作家、畫家、科學家,還有歌星、影星等,可我們家鄉(xiāng)的名人確是被追認為革命烈士的普通人。
我們家鄉(xiāng)的名人叫做陳瑞生,聽爸爸說,陳瑞生是爸爸的同學,我聽后非常的驚訝!心想,陳瑞生,怎么會是爸爸的同學呢?他可是革命烈士呀!爸爸應該是在騙人的吧!于是,我問爸爸:爸爸,陳瑞生發(fā)生過什么樣的事情而讓他被追認為革命烈士的呢?于是爸爸便慢慢的`向我講解起來。
爸爸說:陳瑞生和他是小學同學,他學習特別刻苦,最終通過他的努力考上了大學,那一年大學一年級放暑假,陳瑞生便坐上了火車往家里趕,剛到家,他覺得天氣太熱,便跑去家后面的河里去洗澡,可是剛到河里,他發(fā)現(xiàn)有兩個小朋友溺水了,陳瑞生便不顧一切的跳下水里救那兩個小朋友,但當他把那兩個小朋友救上岸時,他卻溺水身亡了。爸爸說到這兒,我真為陳瑞生而感到惋惜,我也特別不喜歡那兩位小朋友,他們?yōu)槭裁床辉诖笕藗兊呐惆橄氯ビ斡,如果不是陳瑞生及時到來的話,恐怕那兩個小朋友就沒有生還的希望了。
陳瑞生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學,可就因為這件事而犧牲了,他英勇救人的事跡傳遍了我的家鄉(xiāng),河南省人民政府追認他為革命烈士。陳瑞生小時候上的那所小學也改了名,變成了陳瑞生小學。他的英勇事跡也在這所小學流傳著,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小學生。
通過爸爸繪聲繪色的講解,我感覺這位家鄉(xiāng)的名人真的很了不起,他的英勇救人的精神也感染了我,下次回到家鄉(xiāng),我一定要爸爸帶我去陳瑞生小學,去看一下這位家鄉(xiāng)名人曾經(jīng)學習的地方,了解更多的知識。
家鄉(xiāng)的名人作文 篇6
我的家鄉(xiāng)在豫東商丘,這里是中華民族的發(fā)祥地之一。早在一萬多年前,遂人民就在這里發(fā)明了人工取火,開創(chuàng)了人類文明的新紀元。商丘這方厚土,歷史文化悠久,歷史名人如燦爛的群星,數(shù)不勝數(shù)。但今天我既不記述遂人火祖的偉大,也不記述王侯將相的功績,我要記述的是不愛紅裝愛武裝的女中英杰——花木蘭。
花木蘭是隋朝人,是今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縣周莊村人。隋恭帝義寧年間,突厥犯邊,花木蘭為了不讓父親勞累,便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zhàn)邊疆十二年,屢建奇功,無人發(fā)現(xiàn)她是女子。班師回朝時,被封為尚書,后來又被唐朝追封為“孝烈將軍”并設祠紀念,英明流傳。
花木蘭的故事是一支英雄的歌,一首壯麗的詩,她的精神激勵著成千上萬的中華兒女在保衛(wèi)國家的戰(zhàn)斗中做出了驚天動地的業(yè)績。每年的四月初八,也就是木蘭的生日,很多人都前來祭祀她,人山人海,廟會盛大,可見她在人民群眾的'心中有著重要的位置。人們贊頌她、敬仰她,她的精神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
我們的祖國地域?qū)拸V,我們的祖國人才輩出。從古至今,一代又一代杰出的人們燦若星河,不斷推動了歷史前進的車輪。斗轉(zhuǎn)星移,我們的生活還要代代相傳,我們的歷史還要更加輝煌的書寫,厚重而燦爛的文化是我們珍貴的財富,而木蘭精神已成為歷史文化長河中閃亮的一顆明星,它將永遠影響著中國人民。
家鄉(xiāng)的名人作文 篇7
我的家鄉(xiāng)合肥不僅物產(chǎn)豐富,更是人才輩出的地方。
楊振寧,美籍華人,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我覺得他是個天才,4歲時母親教他認字,5歲時他竟已認識三千多個漢字,他讀小學時成績一直很好,中學還沒畢業(yè)就考入了西南聯(lián)大,那時楊振寧才16歲。他20歲大學畢業(yè)后便進入西南研究院。楊振寧爺爺在1945年的時候考取公費赴美國留學,就讀于芝加哥大學,并取得博士學位。1949年他進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進行博士后研究工作,開始同李政道合作,1957年楊振寧與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恒”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一世界物理學的最高榮譽。1966年以后,他長期執(zhí)教于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創(chuàng)立并主持該校的理論研究所。
楊振寧爺爺不但聰明過人,而且謹記父親楊武之的'遺訓:“有生應記國恩隆”。于是,他于1971年回國訪問,他是美籍知名學者訪問中國的第一人。他先后被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中山大學,南開大學等校授予一個萬分光榮的稱號————“名譽教授”。他現(xiàn)在是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
我十分敬佩他,“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我要向他學習,學習他的努力用功,學習他堅持不懈的精神!
家鄉(xiāng)的名人作文 篇8
在我的家鄉(xiāng),有一位遠近聞名的養(yǎng)魚大王。他以前是一個無業(yè)游民,每天無所事事,就知道打牌。而且經(jīng)常輸,欠了一大筆債。終于有一天,他在打牌又輸了時氣急了,把手指剁掉了一根,發(fā)誓從此以后不再打牌。
此后,他每天都在尋找工作。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了一個魚塘,有人進去釣魚,出來后,只要付了一定的錢,就可以把魚拿走。他想,自己也可以辦一個這樣的魚塘。
回到家之后,他仔細琢磨,用心籌備,魚塘開張了。他經(jīng)過了幾番嘗試,幾次失敗,最終成功了,成了遠近聞名的養(yǎng)魚大王。每天都有很多人來釣魚,一天可以賺幾百塊,多的時候可以賺上千元。他幾乎不需要自己喂食,來釣魚的人都會把魚喂飽了。
說起辦魚塘的經(jīng)歷,真不是一兩句話講得完的。因為是第一次辦魚塘,他投入了很多的本錢。還問朋友借了不少錢,東湊西借,一下子投資了幾十萬元。可是因為缺少經(jīng)驗,第一批魚苗全死了。
但他毫不氣餒,一個人只身到外面學習養(yǎng)魚知識,經(jīng)過多方求教學習,他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才把所有的養(yǎng)魚知識全學會了。
回來之后,他又投進了幾萬元,又買了好多魚苗,投放了魚塘。
他這次喂的`是先進的魚食——小麥果,魚長得很快。他真正發(fā)家致富了,成了遠近聞名的名人了。現(xiàn)在,村里的人想吃魚,不需要到外面去買了,只需要拿著漁桿去釣幾條就可以了,這種釣魚方式,既增添了生活樂趣,又可以有魚吃,真是一舉兩得的樂事。∷把經(jīng)驗傳授給鄉(xiāng)親們,帶領大家一起致富。如今,很多其他地方的人也會慕名前往這里釣魚。
這就是我們家鄉(xiāng)的養(yǎng)魚大王,你看,他是不是名副其實的養(yǎng)魚大王呢?
家鄉(xiāng)的名人作文 篇9
在新密,一提起王堂村的王福聚,人們都會伸出大拇指夸獎一番。他是新農(nóng)村建設的帶頭人,是新密的名人。
王福聚,原國華食品公司的總經(jīng)理。他高高的個子,寬寬的肩膀,黑黝黝的皮膚,雖已60多歲但是結實精干,個性豪爽,擁有年輕人的陽光開朗、健步如飛和堅毅果敢。他,心地善良,責任心強,是個工作起來不要命的主,十分勤奮、刻苦。六年前,德高望重的他被推選為村支書。他懷著一顆赤誠的心繪制了改變家鄉(xiāng)面貌讓群眾致富的藍圖。
他首先帶領群眾搞種植業(yè),自己出錢建起了幾十個蔬菜大棚和上百畝的苗圃,辦起農(nóng)業(yè)聯(lián)合體,科學種田,增加了農(nóng)民收入。同時,又組織資金,搞養(yǎng)殖業(yè)。半大中小型養(yǎng)豬場、養(yǎng)雞場、養(yǎng)兔場,產(chǎn)、供、銷一條龍,讓鄉(xiāng)親們嘗到了甜頭,看到了希望。王堂村的人都念支書的好。
更值得稱贊的.是,為改善農(nóng)村生活條件,在他的帶領下,在王堂建起了新農(nóng)村。他從自家公司抽出20xx多萬元資金為新農(nóng)村建公共設施、綠化工程、污水處理工程,建學校、幼兒園、超市。不僅如此,他每天吃住在工地上,既是指揮者、監(jiān)督者,更是工作者。為了實現(xiàn)心中的理想,他十天半月都不進家門,變得讓家人心疼:曬得更黑了,體重減輕了,體質(zhì)變?nèi)趿。而王堂也變了:在短短一年時間內(nèi),一幢幢樓房拔地而起,廣場、路燈、道路、林蔭道也配套而成,綠樹成蔭、環(huán)境優(yōu)美,與城市花園住宅小區(qū)一模一樣。農(nóng)民們住進了寬敞、明亮、水、電、氣一體化的新樓房。如今的王堂人,臉上是笑容,內(nèi)心是喜悅、是甜美。當然,誰也不會忘記他的功勞。
你要想找到他,那就去王堂。他不在苗圃,就在大棚,或者在養(yǎng)殖場,因為那是他最愛的熱土,他舍不得那兒。
家鄉(xiāng)的名人作文 篇10
名人,不僅僅是那些戰(zhàn)斗英雄、勞動模范,或是作家、畫家、科學家、歌星、球星。像“泥人張” “賴湯圓” “技術標兵” “種田能手”也算得上是地方名人。我的家鄉(xiāng)合肥,就有這么一個書畫名人——應祚智。
應祚智,字若愚,安徽合肥人。他是宋莊國際書畫院院長,中國書畫學會副主席,中國書畫名家研究會理事長。應祚智從小得曹大鐵授藝,其畫有江南畫派清麗雅雋之風,有“大風堂”第二代弟子之稱。應祚智迄今已在北京、昆明、香港、美國、英國等地成功舉辦了書畫展,推廣中中國文化,飲譽海內(nèi)外。應祚智在山水畫、工筆人物畫、動物畫等方面都獨樹一幟,尤以畫貓傳神,人稱“世界貓王”、“東方貓王”。
應祚智之所以這么有名,是因為他每次在繪畫時,都非常認真。他眼神緊盯著紙面,手中的筆不時在紙上揮灑顏墨,他在繪畫的過程中腦袋也不忘轉(zhuǎn)動,總是在思考著自己哪里畫的不夠好,哪里需要修改。他有時緊皺眉頭,有時如茅塞頓開繼續(xù)作畫。他繪畫時認真、不分心的神情,使你不得不敬佩他那令人贊嘆的畫功。他的.作品完成后,并不是放在那里不管,而是繼續(xù)與這幅圖“對視”,找出不足的地方,加以修改,使這幅作品更加出彩。他的每幅作品都是在這樣不斷的加工下,在找不足、補不足、找不足、補不足的修改下,成為了這一幅幅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名畫。
正因為如此,應祚智的畫才會如此出名,應祚智才會如此出名。
應祚智憑著自己的能力,堅持繪畫,在繪畫這條路上發(fā)出了令別人感覺到耀眼的光澤,他成為了我們家鄉(xiāng)的一位書畫名人。
他就是我的家鄉(xiāng),合肥的書畫名人,也讓我們由衷為他感到自豪的書畫名人——應祚智!
家鄉(xiāng)的名人作文 篇11
提起名人,大家自然就會想到那些明星。其實,我們身邊就有好多平凡卻偉大的人。今天,我要向大家鄭重介紹我們丁香鎮(zhèn)紅星敬老院院長——查志向爺爺。
查志向爺爺是敬老院負責人。自20xx年擔任丁香鎮(zhèn)敬老院院長以來,始終堅守“讓每一位老人都能夠安度晚年”的信念,用真誠關愛每一位老人,用真心管理好敬老院。
工作中,他將每一位老人都當成自己的親人,他們病了,查爺爺?shù)谝粫r間自己先掏腰包送老人去醫(yī)院看病,遇到精神失常的孤寡老人,查爺爺親自將他們送往安慶六院接受治療,囑托又囑托。
查爺爺不僅在精神上對這些老人給予關心,生活上也將膳食管理得相當科學。他注意葷素搭配,營養(yǎng)均衡,讓老人們吃得更安全,更健康。對于有行動能力的老人,還帶著他們種小菜、養(yǎng)雞、養(yǎng)豬等,樂趣無窮,生活也由此更加豐富多彩!
其實,查爺爺自己的小家非常不幸。妻子早逝,丟下了一對兒女,尤其女兒,先天殘障,無生活自理能力,查爺爺又當?shù)之攱,幾十年來含辛茹苦拉扯著癱瘓在床的女兒,生活得十分艱辛!
生活雖艱難,但查爺爺愛心永駐,每年“六一”兒童節(jié),他總會騰出時間來到學校,給我們帶來精神食糧,鼓勵我們要好好學習,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有人說:“查志向,你也太傻了吧!”也有人說他想圖個名氣。面對嘲笑也好,敬仰也罷,查爺爺總是一笑而過:“我愿盡我所能讓更多的家庭享受天倫之樂!
查爺爺,一個關心老人,關愛社會的`楷模,不愧有“全國孝親敬老之星”“最美池州人”“全國勞模”等二十多項光榮稱號!今后,我一定以查爺爺為榜樣,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家鄉(xiāng)的名人作文 篇12
在我的家鄉(xiāng),不僅有馳名中外的小吃:小籠包,水蜜桃,還有遠近聞名的名人作家錢鐘書,畫畫高手徐悲鴻,可我最敬佩的還是有輝煌成就但曾經(jīng)四處流浪的“瞎子阿炳”。
“瞎子阿炳”原名華彥均,出生于1893年,他一身黑色的衣服,一副黑色墨鏡,一頂黑色帽子,一把年代久遠的二胡,已成為阿炳的標志形象。
阿炳從小就天資聰穎,不僅會拉二胡,琵琶彈得也好,在小的時候,阿炳其隨父親雷尊道士華清和學習各種樂器。阿炳的父親華清和死后,他經(jīng)常和民間吹鼓之間交往,也經(jīng)常參加他們的吹奏活動,一起表演,后來因為家產(chǎn)變賣殆盡,沒有地方住,無家可歸,淪為街頭的流浪藝人,依靠和民間吹鼓手或單獨拉二胡,彈琵琶為生,在二胡,琵琶的創(chuàng)作中,演奏上有相當大的變化,琵琶的技藝尤為高超,在冬天阿炳為了能讓自己琵琶的水平更高一些,他用冰塊摩擦雙手鍛煉指動,夏夜他為了能專心致志的練二胡,把腳站在水里,防治蚊蟲的叮咬會影響到自己專心致志的'練二胡。在解放初期發(fā)現(xiàn)阿炳在無錫街頭。他那時候起錄音留下二胡曲,《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龍船》等著名作品。
阿炳的民族器樂演奏植根于深切的生活體驗和豐富的民族底蘊,它能夠根據(jù)自己對生活的感受和從民間藝術遺產(chǎn)中超凡脫俗,創(chuàng)作,改編,演奏出與時代信息相關的作品。《二泉映月》絕對是阿炳最杰出的二胡代表作。這首樂曲原為道教的嗩吶曲,早有濃郁的宗教音樂風格,作品旋律委婉流暢,聽了就讓人身心愉快。
他是一位在中國音樂史上罕見的走向世界的民間音樂家——阿炳。
家鄉(xiāng)的名人作文 篇13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這首詩一變過去那種對菊花幽獨淡雅的詠嘆,而是顯現(xiàn)出一種豪邁粗獷、充滿戰(zhàn)斗氣息另類品質(zhì)的菊花。沒有作者那樣的革命抱負、戰(zhàn)斗性格,就不可能有“我花開后百花殺”這樣的奇語和“滿城盡帶黃金甲”這樣的奇想。詩歌的作者就是我家鄉(xiāng)的名人唐末農(nóng)民起義領袖,號稱“沖天大將軍”的黃巢。
至今,我們菏澤市區(qū)還有多處黃巢的遺跡,以供后人瞻仰,人們對黃巢的事跡也是津津樂道。
據(jù)史書記載,黃巢出生于唐末的一個小商人家庭,從小就有很大的抱負,文武全才,但是當時的科舉制度卻斷絕了黃巢的仕途。有一年,天下大旱,老百姓民不聊生,可是黑暗的政治制度卻不知道體恤民情,各地紛紛爆發(fā)了農(nóng)民起義,家居山東菏澤的'黃巢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武裝力量。黃巢起義軍轉(zhuǎn)戰(zhàn)全國各地,攻城略地,所向披靡,給茍延殘喘的封建王朝以沉重的打擊,可是后來另一位義軍首領不思進取,想享受榮華富貴,投降官府,被黃巢嚴詞拒絕了。
雖然起義軍暫時沒有投降,卻埋下了后來分崩離析的種子。盡管起義軍一度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可由于受到農(nóng)民領袖的思想局限以及內(nèi)部的分裂,最終失敗了,但是這次大起義有力地打擊了唐政權,并且首次提出了“平均”財富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地主經(jīng)濟,在中國古代農(nóng)民戰(zhàn)爭史上具有重大意義。
家鄉(xiāng)的名人作文 篇14
說起名人,同學們一定會想到那些戰(zhàn)斗英雄、勞動模范或是作家、畫家、企業(yè)家、科學家,還有歌星、影星等。其實,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墒,我覺得我的奶奶也可以算是個家鄉(xiāng)的名人。
我的奶奶很平凡,六十來歲,個子不高,她飽經(jīng)風霜的臉上布滿了皺紋,頭上頂著的黑發(fā)里參雜了些許白發(fā)。
雖然奶奶長相平平,卻有一雙不平凡的巧手。這雙手不僅會干活,還會做出美味的佳肴。
我家房子后邊有一塊土地,里面種了各種各樣的蔬菜。這些菜都是我的奶奶一手培育出來的,我特別愛吃。奶奶有自己培育出來的蔬菜,做出了令人吃了還想吃的'飯菜。
我最愛吃的就是奶奶的飯菜了,不僅是我,爸媽也是。爸媽和我都覺得,每次吃都令人唇齒留香。有次,客人來家里做客,都會吃到奶奶做的佳肴。客人們總會忍不住對這些菜做出評價,總會聽到不一樣的贊揚和指點,就是這樣,奶奶的廚藝更加好了。有時候,還有人來向奶奶學習做飯,奶奶也會毫不吝嗇地教。
記得小時候的一天,我問奶奶:“奶奶,你做的菜怎么這么好吃啊?”奶奶一邊擇菜一邊笑著對我說:“其實呀,我很小我就會做菜了,那時可沒少被你太婆罵哩。不過熟能生巧,時間久了,所以手藝就越來越好了,在加上是自己種的菜和愉快的心情,菜自然就好吃了。”哦,原來是這樣,以后我的廚藝一定也會增長的。
這就是我家鄉(xiāng)的名人——我的奶奶。
【家鄉(xiāng)的名人作文】相關文章:
家鄉(xiāng)的名人作文12-21
家鄉(xiāng)的名人作文[精品]01-28
【必備】家鄉(xiāng)的名人作文01-22
家鄉(xiāng)的名人作文【通用】01-23
[精]家鄉(xiāng)的名人作文02-14
家鄉(xiāng)的名人作文12篇[優(yōu)秀]05-07
家鄉(xiāng)的名人作文優(yōu)秀[13篇]05-04
家鄉(xiāng)的名人作文優(yōu)秀(14篇)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