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级免费看,特黄特色大片免费观看播放器,777毛片,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欧美三级一区二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人人澡人人草

采桑子原文及賞析

時間:2025-04-02 23:20:18 好文 我要投稿

采桑子原文及賞析

  采桑子原文及賞析 篇1

  采桑子·那能寂寞芳菲節(jié)

  那能寂寞芳菲節(jié),欲話生平。夜已三更。一闋悲歌淚暗零。

  須知秋葉春花促,點鬢星星。遇酒須傾,莫問千秋萬歲名。

  古詩簡介

  《采桑子·那能寂寞芳菲節(jié)》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上片寫春天讓人寂寥落寞,情思涌起,于是慨然高歌,暗自垂淚。下片寫秋日落葉春日繁花年復(fù)一年地催促著人逐步邁向衰老,抒發(fā)世俗的感慨。全詞雖寫春,但意境蒼涼,抒發(fā)了人生無常,轉(zhuǎn)瞬即逝,不勝今昔的感慨。

  翻譯/譯文

  花草香美的美麗時節(jié),人怎能在寂寞中度過呢?因而與友人話起了生平夜至三更,禁不住彈唱一曲,悲歌低吟淺唱,竟引得清淚暗流。

  要知道春花秋葉,季節(jié)更替地催促時光流轉(zhuǎn),恍惚間鬢角已添了白發(fā),索性今朝有酒今朝醉,不再去操心那深厚的虛名。

  注釋

  ①采桑子:又名《丑奴兒》《羅敷媚》《羅敷艷歌》等。雙調(diào)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韻。另有添字格,兩結(jié)句各添二字,兩平韻,一疊韻。

 、诜挤乒(jié):指春天。

 、垡婚牐╭uè):一曲。零:滴落。

 、芮锶~春花促:歲月催人老之意。促:短促,時間緊。

 、蔹c鬢(bìn)星星:鬢邊白發(fā)雜生。語出左思《白發(fā)賦》“星星白發(fā),生于鬢垂”。星星:形容白發(fā)星星點點地生出。

 、迌A:這里是一飲而盡的'意思。

  創(chuàng)作背景

  容若自二十二歲起,便擔(dān)任康熙侍衛(wèi),扈從鑾駕南巡北征。他的年華和精力,都被耗費在無休無止的扈駕出巡中。如今又是一年一度的芳菲時節(jié),但是訶人卻因志不得伸、失去自由而終日悲憤哀傷不已。值此春夜,他卻獨自不成寐,挨到三更時分,愁情更濃,于是悲歌一曲,寫下了這首詞。

  賞析/鑒賞

  文學(xué)賞析

  上片寫春天讓人寂寥落寞,情思涌起,于是慨然高歌,暗自垂淚。詞以疑問語氣開篇,“那能寂寞芳菲節(jié),欲話生平”。在芳菲時節(jié),姹紫嫣紅、滿城春色的勝景。但是此篇中,詞人的心情似與佳景甚不相合一“寂寞芳菲節(jié)”。一邊是鶯啼燕語、百花盛開,—邊是煢然獨處,形影相吊,兩相比襯之下,詞人的內(nèi)心確實是寂寞惆悵。因此,在這個時候,“欲話生平”自然是再也不能了。詞人自二十二歲起,便擔(dān)任康熙侍衛(wèi),扈從鑾駕南巡北征。侍衛(wèi)一職十分辛勞,容若“性耐勞苦”,恪盡職守旦夕不懈,但是讓詞人痛苦的并不是辛勞,而是違背理想和本性。他在八年的光陰中,熟練的弓馬只能用于擔(dān)任警衛(wèi)和奉陪狩獵,杰出的詩才也只能用于涂寫那些言不由衷的應(yīng)制篇章。值此如水春夜,他卻獨自不成寐,想到這乏味的人生唯有“淚暗零”而已。

  下片寫秋日落葉春日繁花年復(fù)一年地催促著人逐步邁向衰老,抒發(fā)世俗的感慨!绊氈锶~春華促,點鬢星星!痹~人風(fēng)華之年,盡在枯燥的鞍馬間度過,然而時光荏苒,秋葉飄零,春花盛開,年復(fù)一年地催促著人由少到老,除了徒增白發(fā)之外,了無生趣!坝鼍祈殐A.莫問千秋萬歲名!苯Y(jié)篇處,詞人宕開一筆,說遇到美酒當(dāng)前,就應(yīng)該一醉方休,不要戮力去追求千秋萬歲的俗世功名。既然理想渺茫,人世如風(fēng),等不到“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時候,那么何妨有酒就干,任誕放達(dá),身后名定不如生前一杯酒。結(jié)處化李白《行路難》中名句: “且樂生前酒一杯,何須身后干載名!鳖H得太白逍遙超脫之風(fēng)。

  全詞雖寫春,感慨人生,輕嘆歲月,但意境蒼涼,抒發(fā)了人生無常,轉(zhuǎn)瞬即逝,年華似水,不勝今昔的慨嘆。

  名家點評

  華東師范大學(xué)教授徐燕婷、朱惠國《納蘭詞評注》:“詞意傷感,有春光易老,年華易逝之嘆,又有及時行樂之勸慰。這是一種無可奈何的自我慰藉,頗有消極之意。”

  采桑子原文及賞析 篇2

  原文:

  明月多情應(yīng)笑我,笑我如今,孤負(fù)春心,獨自閑行獨自吟。

  近來怕說當(dāng)時事,結(jié)編蘭襟。

  月淺燈深,夢里云歸何處尋?

  譯文

  多情的明月應(yīng)嘲笑我的無情,嘲笑我辜負(fù)了她對我的柔情癡心。如唱她已離我遠(yuǎn)去,我只能獨自一人漫無目的地前行,獨自一人悲傷地吟唱。

  近來不敢提起當(dāng)初的事情,那時我還和她情投意合、相親相愛。月光凄淺,燈光暗淡,遠(yuǎn)去的情人就像“里悠悠飄去的一朵白云,無處追尋。

  注釋

  多情應(yīng)笑我: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柔情。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

  春心:指春日景色引發(fā)出的.意興和情懷!冻o·招魂》:“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王逸注:“言湖澤博平,春時草短,望見千里令人愁思而傷心也!

  蘭襟:芬芳的衣襟。比喻知已之友。

  賞析:

  納蘭不僅看重愛情,也很注重友情,他“在貴不驕,處富能貧”,短短一生中結(jié)交了不少朋友,說他“結(jié)遍蘭襟”也不算夸大。他的老師徐乾學(xué)的弟弟徐元文在《挽詩》中贊道:“子之親師,服善不倦。子之求友,照古有爛。寒暑則移,金石無變。非俗是循,繁義是戀!

  開篇之筆“明月多情應(yīng)笑我”,幾乎令人驚艷。明月是如此的多情,一定會笑我此時的孤單落寞,辜負(fù)春心。等讀到“獨自閑行獨自吟”這一句,這樣的意興闌珊、茫然心緒,描摹與敘說近似白話,樸實自然可謂獨步天下了。

  自古多情的人總是空惹煩惱,所以納蘭的一方閑章刻上“白傷多情”四字,也正是表明了他由于“多情”而常給自己帶來失落、煩惱和惆悵。正是這種失落哀傷之感使他“近來怕說當(dāng)時事”。

  結(jié)句的“月淺燈深,夢里云歸何處尋”,化用了晏幾道《清平樂》中的“夢云歸處難尋,微涼暗人香襟。猶恨那回庭院,依前月淺燈深”,卻是平白直淺,流暢自然,意境幽深而不乏優(yōu)美動人。

  這是納蘭詞中不可多得的佳品。每每讀起這首詞,總會有一種哀愁油然而生,而又細(xì)膩。

  采桑子原文及賞析 篇3

  采桑子·彭浪磯 宋朝 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萬里煙塵;厥字性瓬I滿巾。

  碧山對晚汀洲冷,楓葉蘆根。日落波平。愁損辭鄉(xiāng)去國人。

  《采桑子·彭浪磯》譯文

  乘舟避難江南,就像失群的大雁,孤獨的浮云。穿梭在連綿的煙塵之中,回首中原已淚滿襟。

  碧山對著水邊的平地有絲絲涼意,看著楓樹葉和蘆葦根。太陽落山了水波平靜了怨恨離開了家鄉(xiāng)。

  《采桑子·彭浪磯》注釋

  彭浪磯:在江西省彭澤縣長江南岸。

  扁舟:小舟。

  汀洲:水中或水邊的平地。

  《采桑子·彭浪磯》賞析

  上闋寫自己背井離鄉(xiāng),像“旅雁孤云”一般凄苦,回首中原戰(zhàn)火紛飛,不覺涕淚沾巾。

  起首二句敘事即景自寓身世經(jīng)歷。乘一葉扁舟,到江南去避難作客,仰望那長空中失群的旅雁和孤零飄蕩的浮云,不禁深感自己的境遇正復(fù)相類。兩句融敘事、寫景、抒情為一體,亦賦亦比亦興,起得渾括自然!叭f里煙塵,回首中原淚滿巾”,兩句寫回首北望所見所感。中原失守,國士同悲。這兩句直抒情懷,略無雕飾,取景闊大,聲情悲壯。

  下闋寫眼前蕭條的秋色,更增添了旅人辭鄉(xiāng)去國的愁思。

  過片“碧山對晚汀洲冷,楓葉蘆根”兩句,收回眼前現(xiàn)境。薄暮時分,泊舟磯畔,但見江中的碧山正為暮靄所籠罩,磯邊的汀洲,蘆根殘存,楓葉飄零,滿眼蕭瑟冷落的景象。這里寫磯邊秋暮景色,帶有濃厚的凄清黯淡色彩,這是詞人國家殘破、顛沛流離中的情緒的反映!叭章洳ㄆ,愁損辭鄉(xiāng)去國人”,兩句總收,點明自己“辭鄉(xiāng)去國”以來的心情。日落時分,往往是增加羈旅者鄉(xiāng)愁的時刻,對于作者這樣一位倉皇避難的'旅人來說,他的寂寞感、凄涼感不用說是更為強(qiáng)烈了。漸趨平緩的江波,這里恰恰反托出了詞人不平靜的心情。

  全篇以景寄情,動靜交錯,色調(diào)蒼暗。用“扁舟”、 “旅雁”、“孤云”、 “汀洲冷”、 “楓葉蘆根”等典型的深秋景物,烘托出詩人的凄楚情懷,同時也流露出了對國事的忡忡憂慮,唱出了時代的悲涼之音。

  《采桑子·彭浪磯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題為“彭浪磯”,是在靖康之變后,詞人離開故鄉(xiāng)洛陽南下避難,經(jīng)江西彭浪磯往兩廣途中創(chuàng)作的。

  采桑子原文及賞析 篇4

  原文

  清代 陶元藻

  浮家不畏風(fēng)兼浪,才罷炊煙,又裊茶煙,閑對沙鷗枕手眠。

  晚來人靜禽魚聚,月上江邊,纜系巖邊,山影松聲共一船。

  譯文

  江上風(fēng)急浪涌仍不懼巋然不動,剛剛吃完飯又接著烹茶慢飲,臥躺舟中讓思緒與沙鷗一同翱游冥冥長空,枕手緩緩入夢。

  黑暗降臨,寂靜無聲,水中小雨群群聚集嬉戲。天上的明月高懸,江面波光粼粼,小舟系于巖石邊,與這寧靜的夜晚融為一體。

  注釋

  桐廬:浙江桐廬,地處富春江畔。

  賞析

  浙江桐廬,地處富春江畔。富春江上風(fēng)景如畫,歷代騷人墨客詠嘆不絕,南朝梁吳均就曾在《與朱元思書》中寫他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從流飄蕩”所見之奇山異水,贊為“天下獨絕”。本詞作者也是泛舟于這段行程,其所見當(dāng)與吳均略同。然而他對富春江上的綺麗風(fēng)光似乎視而未見,沒有著力于山川景物的描繪,即景抒情,而是捕捉舟里舟外某些尋常事物構(gòu)成意境,抒發(fā)自己對人生的感受和追求,既有詩情又具理趣,不落前人窠臼。

  詞的上片寫行舟江上!案〖也晃凤L(fēng)兼浪”,交代此次江上行舟的境與情——雖風(fēng)急浪涌,然而“不畏”,以此境此情統(tǒng)攝上片。惟其“不畏”,故有“才罷炊煙,又裊茶煙”的雅興!安帕T”、“又裊”是說用餐、品茗緊相承續(xù),這頗富雅趣的生活細(xì)節(jié),十分傳神的表現(xiàn)了作者從容之態(tài)、閑雅之情,而舟中不絕如縷的炊煙和茶煙,又似是作者怡然自樂的心緒的外化,情趣盎然!伴e對沙鷗枕手眠”,進(jìn)一層繪出作者行舟中的恬然豁達(dá)之狀。所謂“閑對沙鷗”,即寄“閑情”于沙鷗,讓“閑情”與沙鷗一同翱游冥冥長空,又在沙鷗翱翔中玩味自己的“閑情”,作者在情與物的回環(huán)往復(fù)的交流中,化我為物,化物為我,乃至枕手而眠,沉入忘情之境。然而這一切都發(fā)生在“風(fēng)兼浪”中,在風(fēng)流中見“閑情”,益見其情之“閑”了。

  晉人陶淵明在《飲酒》詩中曾抒寫過自己的超然物外的人生感受:“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yuǎn)地自偏!北驹~作者于此抒寫的“閑情”,其實就是身在風(fēng)浪中,心遠(yuǎn)風(fēng)浪外的情懷,與陶淵明的感受應(yīng)是相通的。

  下片寫泊舟江邊,“晚來人靜禽魚聚”點出泊舟的時間和情境,總領(lǐng)下片。“月上”承“晚來”,“纜系”承“人靜”。天上的明月,地上的`大江,江邊的山巖,巖邊的小舟和諧地共存于寧靜的夜晚,這真是一幅層次井然的立體畫,一支誘人遐想的小夜曲,在“風(fēng)兼浪”尚且陶醉,“閑情”的作者,此時自然會融化于這靜謐的畫圖和柔美的樂曲中,而與“山影松聲共一船”了。進(jìn)入此種境界便是“于相而離相”、“于念而無念”,是非榮辱,利害得失都化作云煙消散了,從而獲得了最大的精神自由。

  吳均泛舟富春江上,徜徉奇山異水之中,曾不自禁地發(fā)出“望峰息心、”窺谷忘反”的感慨,本詞作者在這首小令里寫風(fēng)流中的閑情和靜境中的解脫,無“望峰窺谷”之舉,卻有“息心忘反”之念,而在“山影松聲共一船”的境界里化自我于自然,已不止于“息心忘反”了,所以作者對精神的自由,和諧的追求,有似于吳均,亦有勝于吳均。這種情趣和傾向與封建時代求名干祿,紛紛攘攘的社會現(xiàn)實是對立的,大有“寧為宇宙閑吟客,怕作乾坤竊祿人”之意。

  采桑子原文及賞析 篇5

  采桑子 塞上詠雪花

  〔清〕納蘭性德

  非關(guān)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

  謝娘別后誰能惜,飄泊天涯。寒月悲笳。萬里西風(fēng)瀚海沙。

  1.既然詞人認(rèn)為雪花是輕浮的,為什么還去歌詠它?請結(jié)合詞中的描寫簡要說明。

  2.詞的.最后一句寫“寒月”“西風(fēng)”之景,有什么作用?

  難點提示 對第一題的解答,一定要結(jié)合詞人的性格和詞中體現(xiàn)的詞人的情感來考慮。他借詠雪花而詠懷,抒發(fā)了不慕人世間榮華富貴,厭棄仕宦生涯的心情。這種逆反心理是納蘭性德突出的性格特征。

  采桑子原文及賞析 篇6

  原文:

  西樓月下當(dāng)時見,淚粉偷勻。歌罷還顰。恨隔爐煙看未真。

  別來樓外垂楊縷,幾換青春。倦客紅塵。長記樓中粉淚人。

  賞析:

  上片憶當(dāng)年西樓月下初見,淚粉而偷勻,歌罷而還顰,細(xì)膩地描繪出歌女的處境、神態(tài)和心情。起首兩句寫一次夜間的宴集,詞人在月下與她相見—— 她正偷偷地抹干珠淚,重整鉛華!皽I粉偷勻”,初次見面的印象是最深刻的,也許是終生不忘的,何況那是一位正在流淚的姑娘!“勻”,謂勻粉,把臉上的粉搽勻。“偷勻”二字,中含幾許辛酸。“歌罷還顰”,她勻臉后還要繼續(xù)唱歌,唱完了歌卻又皺著眉頭,郁郁不樂,那神態(tài)可惜隔著裊裊的爐煙,未能看得真切。“看未真”三字,意味深長。其實,淡薄的`香煙,不能阻隔人的視線,詞人所“恨”的只是坐處與她隔開,未得親近,尤其是無法知道她為什么流淚悲傷。上片著力在“淚”字與“顰”字。歌女的凄涼身世,痛苦心情,詞人對她的同情和愛慕,都在這里表達(dá)出來了。如俞陛云所說的:“不過回憶從前,而能手寫之,便覺當(dāng)時凄怨之神,宛呈紙上!保ā端卧~選釋》)

  下片寫別后相思,樓外柳、樓中人對舉,全從倦客寫去。過片兩句,言自從分別過后,想那樓外垂楊,又該幾度在春天更換枝葉。“垂楊”,在舊體詩詞中,往往有著各種特殊的象征意義。古來有折楊柳贈別的習(xí)俗,因而見到楊柳便使人聯(lián)想到別離;楊花柳絮,飄飏無定,又使人聯(lián)想到身世的飄泊無依!皫讚Q青春”,猶言過了幾個春天。歐陽修《朝中措》詞:“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青春。”青春,指春季,春季草木由枯而綠,故云青春。在詞中說青春幾回更換,語意雙關(guān),亦暗示人的年華漸老!熬肟图t塵”,猶言紅塵中之倦客,詞人自謂。上與“別來”“幾度青春”相應(yīng),飄零歲久,故云“倦客”;下連“長記樓中粉淚人”。“紅塵”對照“樓中”,“倦客”對照“粉淚人”!皹侵蟹蹨I人”。

  采桑子原文及賞析 篇7

  海天誰放冰輪滿,惆悵離情。莫說離情,但值涼宵總淚零。

  只應(yīng)碧落重相見,那是今生?赡谓裆,剛作愁時又憶卿。

  譯文

  誰在海天之間放了一輪皎潔的圓月,匆匆一瞥就不禁令人惆悵起來。不要再說什么離愁別緒,每個夜晚總是涕淚飄零。

  只有去到另外一個世界才能重逢,可今生又到哪里去相遇呢?這無奈的今生今世,剛剛因觸景而傷了情,就又在愁懷中想起了你。

  注釋

  采桑子:又名《丑奴兒》《羅敷媚》《羅敷艷歌》等。雙調(diào)四十四字,上下闕各四句三平韻。

  冰輪:月亮。

  值:每到,正值。

  涼宵:景色美好的夜晚。

  碧落:道教語。指青天、天空。

  可奈:怎奈。李煜《采桑子》:“可奈情懷,欲睡朦朧入夢來!

  賞析

  此詞為悼亡之作。納蘭妻盧氏病逝于康熙十六年(1677)五月三十日,這首詞應(yīng)作于盧氏亡后數(shù)年,和《琵琶仙·中秋》可能是同時之作。納蘭愛妻盧氏的去世,在納蘭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傷痕。納蘭性德因思念自己的妻子盧氏而寫下了這首詞。

  創(chuàng)作背景

  “海天誰放冰輪滿,惆悵離情。”上片前二句因離情而責(zé)怪月亮:是誰讓天字中的.月兒變得那么皎潔明亮。難道他沒有看到我的離情惆悵嗎,詞人惱月照人,又增“月圓人不圓”的悵恨,這種借月以表達(dá)懷念之情的作法與蘇東坡的“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朱淑真的“多謝月相憐,今宵不忍圓!庇挟惽ぶ!澳f離情,但值涼宵總淚零”。接下二句,寫這種離情已不堪提起,每到?jīng)鲆,總耍使人傷心落淚。只是反反復(fù)復(fù)地說離情,而不說明是怎樣的離情。

  “只應(yīng)碧落重相見,那是今生。”直至下片的“碧落重相見”,才知道先前所說之離情,并非一般之生離,而是凄然斷腸的死別。自居易《長恨歌》詩里有“上窮碧落下黃泉,麗處茫茫皆不見”之語,是說貴妃死后,明皇命方士通天徹地去尋。容若作此語。說明愛人亡故。然而就算碧落重逢。也正如李商隱《馬嵬》詩中所說的“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即使能夠重見,已不是今生的事了。至于今生呢,偏偏在憂愁之時總會想你!皠傋鞒顣r又憶卿”。語簡情深,哀婉之處動人心魄。愁上澆愁,苦上加苦。容若心思之凄惋低徊,由此亦可見一斑。既然無力逃脫記憶的深淵,他也只能尋求一些希冀,今生最想實現(xiàn)的事情,不過是再見一面,再走一遭,卻已是天上人間。納蘭明白,只應(yīng)碧落,才有重見的可能,可今生,又如何去到那里啊。她依然消失人世,他只能遙望不舍。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也占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guān)聯(lián)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jīng)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huán)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shù)風(fēng)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fēng)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备挥谝饩常瞧浔姸啻碜髦。

  采桑子原文及賞析 篇8

  原文:

  彤霞久絕飛瓊字,人在誰邊。

  人在誰邊,今夜玉清眠不眠。

  香銷被冷殘燈滅,靜數(shù)秋天。

  靜數(shù)秋天,又誤心期到下弦。

  譯文

  熱切地盼望能得到她的消息,然而她卻音信杳然。她如今在哪里呢?到底在哪里呢?今夜她是否也在相思徘徊,不能成眠?

  香銷被冷燈滅,令人增愁添恨,唯有在這寂靜的`夜里一遍遍默數(shù)著與她相逢的日期。然而相約之期已過,會面無期,怎不叫人愁苦怨尤呢。

  注釋

  采桑子:又名丑奴兒,羅敷媚等。雙調(diào)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韻。

  彤霞:代指仙境。宋趙鼎《燕歸梁》:“綽約彤霞降紫霄,是仙子風(fēng)標(biāo)。”

  飛瓊:仙女名,后泛指仙女。

  誰邊:何處,哪里。

  玉清:有兩說。一是道家三清境之一,為元始天尊所居。二是神仙名。

  心期:心愿,心意。

  下弦:農(nóng)歷每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太陽跟地球的連線和地球跟月亮的連線成直角時,在地球上看到月亮呈反“D”字形,這種月相稱下弦。

  賞析:

  據(jù)清人筆記,納蘭曾愛戀過一名宮女,這首詞可能是為其而作,乃詞人為表達(dá)自己的思念之情而作的一首詞。

  采桑子原文及賞析 篇9

  彤霞久絕飛瓊字,人在誰邊。人在誰邊,今夜玉清眠不眠。

  香銷被冷殘燈滅,靜數(shù)秋天。靜數(shù)秋天,又誤心期到下弦。

  古詩簡介

  這首《采桑子》,上片寫仙境,下片寫人間。天上人間,凡人仙女,音書隔絕,唯有心期。

  賞析/鑒賞

  首一句“彤霞久絕飛瓊字”,便點出仙家況味。道家傳說,仙人居住的地方有彤霞環(huán)繞,于是彤霞便作了仙家天府的代稱。飛瓊是一位名叫許飛瓊的仙女,住在瑤臺,作西王母的侍女。據(jù)說瑤臺住著仙女三百多人,許飛瓊只是其中之一,她在某個人神相通的夢境中不小心向凡間泄漏了自己的名字,為此而懊惱不已——按照古代的傳統(tǒng),女孩家的名字是絕對不可以輕易示人的。最后“飛瓊字”的“字”是指書信,這一來,整句話的意思就是在說:很久很久沒有收到仙女許飛瓊從仙家天府寄來的書信了。

  那么,既無書信可通,不知道仙女現(xiàn)在正在哪里呢?她為什么還不寄信給我呢?她到底心里在想著什么呢?——疊唱“人在誰邊”,嘆息反側(cè)。

  “今夜玉清眠不眠”,“玉清”也是仙家語。道家諸天界,最高是大羅,民間傳說里還一直都有“大羅真仙”的說法,而玉清正是從大羅而來——大羅生三氣,化為三清天,也就是說,大羅天生出了玄、元、始三氣,分別化為玉清、上清、太清三般天界,是為三清天。現(xiàn)在我們還經(jīng)?梢栽谝恍┟降烙^里看到大羅宮、玉清宮、上清宮這樣的名字,這都是從道家的諸天傳說而來的。

  玉清同時也是一位仙女的名字,在人間也留下了幾多美麗的故事。據(jù)唐人筆記,玉清姓梁,我們該稱她為梁玉清,她是織女星的侍女,在秦始皇的時代里,太白星攜著梁玉清偷偷出奔,逃到了一個小仙洞里,一連十六天也沒有出來。天帝大怒,便不讓梁玉清再作織女星的侍女,把她貶謫到了北斗之下。

  但是,無論是玉清天,還是玉清仙女,在容若的詞里并不會構(gòu)成矛盾的解釋,它們都可以并存于容若這同一個用典手法之中。那么,“今夜玉清眠不眠”,也就是容若在惦記著那位仙女:今夜你在玉清天上可也和我一般的失眠了嗎?——容若自己的無眠是這句詞里隱含的意思:正因為我無眠,才惦記著你是否和我一樣無眠。

  容若是在思念著一位仙女嗎?這世間哪來的仙女?這,就是文人傳統(tǒng)中的仙家意象了。仙女可以指代道觀中的女子,也可以作為女性的泛指。

  寫愛情詩,畢竟無法直呼所愛女子的名姓,所以總要有一些指代性的稱謂,比如前文講過的謝娘就是一例。更多的例子是用古代的美女名字或者傳說中的仙女名字。早從宋玉的《神女賦》,以至曹植的《洛神賦》,神女(仙女)的傳統(tǒng)便創(chuàng)建而綿延,而仙家又和道教關(guān)系密切,在唐代,皇室貴族女子出家而入道觀,在原本就以開放著稱的大唐盛世之下,道觀便往往成為了才女們的文化沙龍,使得文人名士們趨之若鶩,衍生出一段段風(fēng)流俊雅的愛情故事。

  所以,仙女的`意象早已經(jīng)漸漸地固化成了一種文化符號,許許多多復(fù)雜的意思盡被凝煉在這一個小小的符號之內(nèi),使詩詞的語句越發(fā)簡短,而所蘊涵的意義越發(fā)無窮。隨著傳統(tǒng)的不斷積淀,詩詞也越發(fā)顯得像是一種符號體系,我們只有具有了悠游于與詩人們同樣的符號體系之內(nèi)的能力,才能夠領(lǐng)略出詩詞那凝練的語句中淺層與深層的多項歧義。這也正是詩詞作品的魅力所在。

  詞的下片,由天上回落人間,由想像仙女的情態(tài)轉(zhuǎn)入對自我狀態(tài)的描寫。“香消被冷殘燈滅”,房間是清冷的,所以房間的主人一定也是清冷的,那么,房間的主人為什么不把滅掉的香繼續(xù)點燃,為什么不蓋上被子去暖暖地睡覺,就算是夜深獨坐,又為什么不把滅掉的燈燭重新點起?

  因為,房間的主人想不到這些,他只是靜靜地坐在漆黑的房間里“靜數(shù)秋天”,靜靜地計算著日子。也許仙女該來信了吧?也許該定一下相約的時間了吧?也許再過幾天就可以收到仙女的音訊了吧?等待的日子總是過分的難捱,等待中的時間總是過分的漫長。待到忽然驚覺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又誤心期到下弦”。

  心期,即心意、心愿。就在這一天天的苦捱當(dāng)中,不知不覺地晃過了多少時光。

  這末一句,語義朦朧,難于確解,但意思又是再明朗不過的。若“著相”來解,可以認(rèn)為容若與仙女有約于月圓之日,卻一直苦等不來,捱著捱著,便已是下弦月的時光了;若“著空”來解,可以認(rèn)為容若以滿月象征團(tuán)圓,以下弦月象征缺損,人生總是等不來與愛侶團(tuán)圓的日子,一天一天便總是缺損之中苦悶地度過。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優(yōu)哉游哉,輾轉(zhuǎn)反側(cè)。

  采桑子原文及賞析 篇10

  采桑子·荷花開后西湖好

  宋代:歐陽修

  荷花開后西湖好,載酒來時。不用旌旗,前后紅幢綠蓋隨。

  畫船撐入花深處,香泛金卮。煙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歸。

  譯文及注釋

  荷花開后西湖好,載酒來時。不用旌(jīng)旗,前后紅幢(chuáng)綠蓋隨。

  荷花盛開后的西湖風(fēng)光艷麗,劃船載著酒宴來賞玩,用不著旌旗儀仗,自有紅花為幢綠葉為蓋隨船而來。

  西湖:指潁州(今安徽省阜陽市)西湖。歐陽修晚年退休后住在潁州,寫了一組《采桑子》(十首)。旌旗:古代旌旗儀仗。幢:古代的帳幔。

  畫船撐入花深處,香泛金卮(zhī)。煙雨微微,一片笙(shēng)歌醉里歸。

  彩畫游船駛進(jìn)荷花深處,酒杯上也沾染了荷花的清香。傍晚下起了朦朧微雨,在一片笙歌中,船兒載著醉倒的游客歸去。

  蓋:古代一種似傘的遮陽物。卮:古代盛酒的器皿。笙:簧管樂器。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荷花盛開后的西湖風(fēng)光艷麗,劃船載著酒宴來賞玩,用不著旌旗儀仗,自有紅花為幢綠葉為蓋隨船而來。

  彩畫游船駛進(jìn)荷花深處,酒杯上也沾染了荷花的清香。傍晚下起了朦朧微雨,在一片笙歌中,船兒載著醉倒的游客歸去。

  注釋

  西湖:指潁州(今安徽省阜陽市)西湖。歐陽修晚年退休后住在潁州,寫了一組《采桑子》(十首)。

  旌(jīng)旗:古代旌旗儀仗。

  幢(chuáng):古代的帳幔。

  蓋:古代一種似傘的遮陽物。

  卮(zhī):古代盛酒的器皿。

  笙(shēng):簧管樂器。

  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1049年(宋仁宗皇祐元年),作者時知潁州,趁著盛夏之季游玩西湖寫下此詞,記載了西湖風(fēng)光及游湖之樂。

  賞析

  上片用“旌旗”來比況荷花的“紅幢綠蓋”,創(chuàng)造了一個童話般的`境界。把荷葉比作紅幢、綠蓋的儀仗,隨著自己前呼后擁,寫出了荷塘荷花開放的旺盛姿態(tài)。 作者緊扣“西湖好”的總寫到展開具體描寫,碧綠清澈的湖水承載著小船與游者,長長的湖堤長滿茂密的芳草,滿眼的綠意,撲鼻的清香,向人們報告著春天的信息。

  詞中二三句主要通過視覺寫“西湖好”,“隱隱笙歌處處隨”則是從聽覺寫“西湖好”,這一句從側(cè)面告訴讀者,游湖之人何止醉翁。描繪出載酒游湖時船中絲竹齊奏、酒杯頻傳的熱鬧氣氛。

  下片寫詞人泛舟荷花深處,飲酒聽曲,賞花飲酒的活動,已完全沉醉這大自然的美景之中了!白砝餁w”寫出詞人心情十分愜意,這是觀賞西湖秋荷所導(dǎo)至的,秋季西湖之美就自在不言中了。

  全詩詩人游覽荷塘,官場上的上的失意和煩悶,都被這荷香和微雨所沖散,帶回的是一顆超塵脫俗的心境。整首詞寓情于景,寫出了作者與友人的灑脫情懷。

  采桑子原文及賞析 篇11

  采桑子·而今才道當(dāng)時錯

  清代:納蘭性德

  而今才道當(dāng)時錯,心緒凄迷。紅淚偷垂,滿眼春風(fēng)百事非。

  情知此后來無計,強(qiáng)說歡期。一別如斯,落盡梨花月又西。

  譯文及注釋

  而今才道當(dāng)時錯,心緒(xù)凄迷。紅淚偷垂(chuí),滿眼春風(fēng)百事非。

  現(xiàn)在才知道那時我錯了,心中凄涼迷亂,眼淚默默落下,滿眼看到的都是春風(fēng),事物卻非于從前。

  才道:才知道。凄迷:凄涼迷亂。紅淚,形容女子的眼淚。

  情知此后來無計,強(qiáng)說歡期。一別如斯,落盡梨花月又西。

  明知此次分別之后再無相見的機(jī)會,還是勉強(qiáng)約定將來相會的日期。像這樣一別,一待梨花落盡,月亮又會懸系在西天。

  無計:無法!皻g期”:佳期,指二人重會相守之期。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現(xiàn)在才知道那時我錯了,心中凄涼迷亂,眼淚默默落下,滿眼看到的都是春風(fēng),事物卻非于從前。

  明知此次分別之后再無相見的機(jī)會,還是勉強(qiáng)約定將來相會的日期。像這樣一別,一待梨花落盡,月亮又會懸系在西天。

  注釋

  才道:才知道。語本晏幾道《醉落魄》詞:“心心口口長恨昨,分飛容易當(dāng)時錯!庇炙蝿⒖饲f:《憶秦娥》:“古來成敗難描模,而近卻悔當(dāng)時錯!

  凄迷:凄涼迷亂。

  紅淚,形容女子的眼淚。當(dāng)初,魏文帝曹丕迎娶美女薛靈蕓,薛姑娘不忍遠(yuǎn)離父母,傷心欲絕,等到登車啟程以后,薛靈蕓仍然止不住哭泣,眼淚流在玉唾壺里,染得那晶瑩剔透的玉唾壺漸漸變成了紅色。待車隊到了京城,壺中已經(jīng)淚凝如血。

  滿眼春風(fēng)百事非:句出于李賀《三月》詩“東方風(fēng)來滿眼春,花城柳暗愁殺人!庇炙乌w彥端《減字木蘭花》詞:“滿眼春風(fēng),不覺黃梅細(xì)雨中!

  無計:無法。

  歡期:佳期,指二人重會相守之期。

  落盡梨花月又西:唐鄭谷《下第退居二首》之一,“落盡梨花春又了,破籬殘雨晚鶯啼!庇炙蚊穲虺肌短K幕遮》詞:“落盡梨花春又了,滿地殘陽,翠色和煙老!比萑舸司淦查_前人,用“月字”獨創(chuàng)出凄迷冷艷的.意境。梨花同月若梅花惹雪,別是一種肌骨。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的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自從納蘭的表妹進(jìn)宮之后,詞人便對她懷念不已。幾年之后,在某一個春光明媚、心情本該最好的日子,痛定思痛,突然發(fā)現(xiàn)這場思念或許就不該開始,即便開始也本該早早結(jié)束。于是詞人寫下了這首詞來表達(dá)自己內(nèi)心的惆悵與思念。也有資料稱該詞是詞人為愛人沈宛所作,旨在表達(dá)自己內(nèi)心的愛人的思念之情。

  采桑子原文及賞析 篇12

  采桑子·九日

  清代:納蘭性德

  深秋絕塞誰相憶,木葉蕭蕭。鄉(xiāng)路迢迢。六曲屏山和夢遙。 佳時倍惜風(fēng)光別,不為登高。只覺魂銷。南雁歸時更寂寥。

  譯文及注釋

  深秋絕塞(sài)誰相憶,木葉蕭蕭。鄉(xiāng)路迢(tiáo)迢。六曲屏山和夢遙。 佳時倍惜風(fēng)光別,不為登高。只覺魂銷。南雁歸時更寂寥。

  深秋時分,在這遙遠(yuǎn)的邊塞,有誰還記得我?樹葉被風(fēng)出的沙沙作響。返鄉(xiāng)之路千里迢迢。家和夢一樣遙不可及。重陽佳節(jié),故園風(fēng)光正好,離愁倍增,不愿登高遠(yuǎn)望。只覺心中悲傷不已,當(dāng)鴻雁南歸之際,將更加冷落凄涼。

  絕塞:極遙遠(yuǎn)之邊塞。木葉:木葉即為樹葉,在古典詩歌中特指落葉。蕭:風(fēng)聲;草木搖落聲。迢迢:形容遙遠(yuǎn)。六曲句:六曲屏山,曲折之屏風(fēng)。因屏風(fēng)曲折若重山疊嶂,或謂屏風(fēng)上繪有山水圖畫等,故稱“屏山”。此處代指家園。登高:重陽有登高之俗。魂銷:極度悲傷。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深秋時分,在這遙遠(yuǎn)的邊塞,有誰還記得我?樹葉被風(fēng)出的沙沙作響。返鄉(xiāng)之路千里迢迢。家和夢一樣遙不可及。重陽佳節(jié),故園風(fēng)光正好,離愁倍增,不愿登高遠(yuǎn)望。只覺心中悲傷不已,當(dāng)鴻雁南歸之際,將更加冷落凄涼。

  注釋

  九日。即農(nóng)歷九月九日,是為重陽節(jié)。逢此日,古人要登高飲菊花酒,插茱萸,與親人團(tuán)聚。

  絕塞:極遙遠(yuǎn)之邊塞。

  木葉:木葉即為樹葉,在古典詩歌中特指落葉。

  蕭:風(fēng)聲;草木搖落聲。

  迢迢(tiáo):形容遙遠(yuǎn)。

  六曲句:六曲屏山,曲折之屏風(fēng)。因屏風(fēng)曲折若重山疊嶂,或謂屏風(fēng)上繪有山水圖畫等,故稱“屏山”。此處代指家園。這句是說,故鄉(xiāng)那么遙遠(yuǎn),只有在夢中才能見到她。

  登高:重陽有登高之俗。

  魂銷:極度悲傷。

  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壬戌,時納蘭性德二十八歲。八月,與郎談出使梭龍。這一年十二月返京,《采桑子·九日》此行中約作。

  賞析

  詞的上片由景起,寫絕塞秋深,一片肅煞蕭索景象,渲染了凄清冷寂的'氛圈。過片點明佳節(jié)思親之意、結(jié)句又承之以景,借雁南歸而烘托、反襯出此刻的寂寥傷情的苦況。

  上闕寫秋光秋色,落筆壯闊,“六曲屏山和夢遙”點出邊塞山勢回環(huán),路途漫長難行,遙應(yīng)了“絕塞”一詞,亦將眼前山色和夢聯(lián)系起來,相思變得流水一樣生動婉轉(zhuǎn),意境深廣。下闕更翻王維詩意,道出了不為登高。只覺魂銷這樣仿佛雨打殘荷般清涼警心的句子,輕描淡寫地將王維詩意化解為詞意,似有若無,如此恰到好處。結(jié)句亦如南雁遠(yuǎn)飛般空曠,余意不盡。大雁有自由飛回家鄉(xiāng),人卻在這深秋絕塞路上漸行漸遠(yuǎn)。愁情沁體,心思深處,魂不堪重負(fù),久久不消散。

  “不為登高。只覺魂銷”一句,詞中有詩的意境。也非是用詞這種格式流水潺潺地表達(dá),換另一種都不會如此完美!扒嗌诫[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是杜牧詩中意境;“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笔峭蹙S詩中景象。而今,這一切盡歸容若。容若此詞,看似平淡,其實抬手間已化盡前人血骨。

  納蘭容若一向柔情細(xì)膩,這闕《采桑子》卻寫得十分簡練壯闊,將邊塞秋景和旅人的秋思完美地結(jié)合起來。僅用聊聊數(shù)十字寫透了天涯羈客的悲苦,十分利落。

  采桑子原文及賞析 篇13

  原文:

  采桑子·殘霞夕照西湖好

  殘霞夕照西湖好,花塢蘋汀,十頃波平,野岸無人舟自橫。

  西南月上浮云散,軒檻涼生。

  蓮芰香清。

  水面風(fēng)來酒面醒。

  譯文:

  西湖風(fēng)光好,你看那夕陽映著晚霞的暮色,岸上的花塢,長滿水草的小洲一片橙紅。寬廣的湖面波平似鏡,小船橫靠在那靜寂無人的'岸邊。浮云消散,西南方露出了明月。傍水的欄桿邊上涼風(fēng)習(xí)習(xí),帶來了陣陣蓮荷清香。這拂水的涼風(fēng),吹醒了游人的酒意。

  注釋:

 、傥骱褐笣}州西湖。

 、趬]:湖岸凹入處。

 、弁。核兄蕖

 、苘帣懀洪L廊前木欄干。

 、蒈粒杭戳。

  賞析:

  這首詞,上片描繪載酒游湖時船中絲竹齊奏、酒杯頻傳的熱鬧氣氛。下片寫酒后醉眠船上,俯視湖中,但見行云在船下浮動,使人疑惑湖中別有天地。整首詞寓情于景,寫出了作者與友人的灑脫情懷。下片寫醉后俯視湖水,只見白云朵朵,飄于船下。船在移動,云也在移動,似乎人和船在天上飄飛!翱账熙r”一句,本于謝靈運《登江中孤嶼》詩“云日相暉映,空水共澄鮮”,言天空與湖水同是澄清明凈。這一句是下片的關(guān)鍵。兼寫“空”、“水”,綰合上句的“云”與“舟”。下兩句的“俯”與“仰”、“湖”與“天”,四照玲瓏,筆意俱妙,雖借用成句,而恰切現(xiàn)景,妥貼自然,如同己出!案┭隽暨B”四字,又是承上啟下過渡之筆。從水中看到藍(lán)天白云的倒影,他一會兒舉頭望天,一會兒俯首看水,被這空闊奇妙的景象所陶醉,于是懷疑湖中別有一個天宇在,而自己行舟在兩層天空之間!耙墒呛袆e有天”,用“疑是”語,是就其形貌來說。說“疑”者非真,說“是”者誠是,“湖中別有天”的體會,自出心裁,給人以活潑清新之感。

  采桑子原文及賞析 篇14

  時光只解催人老

  不信多情

  長恨離亭

  滴淚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風(fēng)急

  淡月朧明

  好夢頻驚

  何處高樓雁一聲

  作者:

  晏殊(991-1055)字同叔, 臨川(今屬江西)人。七歲能文,十四歲以神童召試,賜同進(jìn)士出身。慶歷中官至集賢殿大學(xué)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淑密使。范仲淹、韓琦、歐陽修等名臣皆出其門下。卒謚元獻(xiàn)。他一生富貴優(yōu)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臺、花前月下,而筆調(diào)閑婉,理致深蘊,音律諧適,詞語雅麗,為當(dāng)時詞壇耆宿!朵较场分小盁o可奉告花落去,似曾相似燕歸來”二句,傳誦頗廣。原有集,已散佚,僅存《珠玉詞》及清人所輯《晏元獻(xiàn)遺文》。又編有類書《類要》,今存殘本。

  注釋

 、匐x亭:古代送別之所。

  賞析:

  韶華易逝,流光催人,轉(zhuǎn)眼春去秋來。西風(fēng)落葉,高樓雁聲,益增人離愁別恨。這首詞意境優(yōu)美,柔麗而富詩意,且蘊含著一種凄婉的情緒。

  薛礪若《宋詞通論》:此詞雖在凄傷中,卻無絲毫怨毒的意思,此即其抒情的`溫厚處。這種作風(fēng),歐陽修、秦觀及晏幾道,都很受他的影響。

【采桑子原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采桑子 桃花羞作無情死》原文及賞析12-18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原文,翻譯,賞析12-17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原文及賞析02-27

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原文賞析02-26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樓月原文翻譯及賞析03-16

東坡原文及賞析05-26

除夜原文及賞析02-26

《絕句》原文及賞析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