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扎風箏教學
扎風箏教學1
《理想的風箏》是一篇文字優(yōu)美的文章,是半獨立閱讀課文,篇幅較長,但文章抒情、深沉,富有激情。我的教學在啟發(fā)學生學會思考、欣賞上著力。
1、注重生成性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培養(yǎng)學生對閱讀材料有大膽質疑的能力,并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是五年級學生的閱讀要求。課文雖然只用一個課時來教學,我感覺已經基本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問題,解決學生的疑難。
我的教案是粗線條的,空間很大,目的是屆時循著學生的思維調整,預設環(huán)節(jié)不能過細。
學貴有疑。我要求學生做好預習,鼓勵他們學會在疑問處打個“?”。學生能抓住關于篇章的主要脈絡提出兩個問題,還就重點文段的關鍵詞語提了兩個問題,都挺有思考價值。我把四個問題拋向學生,大家聯(lián)系課文仔細體會、理解。“老師的上課與放風箏有什么聯(lián)系?”——兩者看起來沒有相關,但課堂的精彩與主人公劉老師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密不可分,也深深影響了作者。所以,當明媚富有生機的春天到來的時候,作者“不由自主”地想起盡管身有殘疾但活得頑強、快樂的劉老師來。學生通過能提挈全文的問題思考,把握了文章的主題。另兩個抓住關鍵詞——“引起同學們激動的心跳”和“功德無量的圓木棍”來思考的問題,看出學生對重點語句的把握較準,知道從關鍵詞上突破課文理解。對這些疑問,我只做了理解準備,課上是根據(jù)學生的質疑調整教學思路,讓學生的思維引領教學程序。我
較滿意他們自主學習,深入思考的能力。
2、注重朗讀指導,透過文字領悟情感。
《理想的風箏》有深情的細膩的描寫,也有點睛的議論,抒發(fā)了作者對三十年前的老師的懷戀。感人的文字,應該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其內涵。
教學中,我把文中幾段有關人物特寫的文字打出投影來,讓學生或緊扣重點詞讀出景物中蘊涵的深意,或借助停頓、語氣的轉換觸摸人物心靈的剛與柔......課前,我是特意范讀了一次的,學生被美妙的文字、深沉的情感吸引住了,聽得入了神。所以教學時,他們模仿范讀,在理解的基礎上,基本讀出文章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朗讀,以聲傳情,是很能感受、了解閱讀者認識深淺的方法。
3、課外拓展,深化主題。
文章以一名殘疾老師自強不息、熱愛生活的'典型事例教育少年兒童要珍惜光陰,熱愛生命。課前我讓學生搜集身殘志不殘的事例,他們在搜集、匯報、聆聽中獲益不淺;課的尾聲,讓學生在劉老師的圖片下寫自己的心里話,學生直抒心臆,深化體會。我還借助前一天報紙上海倫﹒凱勒遺囑的話教育學生:只有活出生命的強音才能領略命運的精彩。幾個設計將積極的人生意念深入學生的心靈。
不足:
時間的把握稍有欠妥,教學設計有點前松后緊,環(huán)節(jié)過渡還得自然、圓潤些。課的末尾對劉老師“理想的風箏”的領悟還缺少回顧總結,顯得不夠完整。
扎風箏教學2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與實踐,使學生學會扎制簡單的風箏。
2、在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動手能力,以及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動手制作中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4、培養(yǎng)學生耐心細致、不怕困難、團結協(xié)作的優(yōu)秀品質。
二、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扎制簡單的平板式風箏的方法,學會扎簡單的風箏。
2、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善于觀察、勇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作出造型各異的風箏。
三、教學準備:多媒體、風箏骨架、成品風箏。
四、教學過程
程序
內容
師生活動
活動意圖
創(chuàng)設情境
運用古詩《村居》導出“風箏”,播放視頻,激趣導出“扎”。
讓學生背誦《村居》,說出“紙鳶”的意思,學生觀看視頻。教師板題:扎風箏。
揭示課題,明確學習任務
實物展示
教師展示課前制作的兩個風箏(蝌蚪式風箏、六邊形風箏)及風箏骨架。
教師展示風箏的同時,請學生仔細觀察,說出扎風箏的特點:左右對稱。
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引導探究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總結,利用投影演示。(提線拴制方法。①找到中軸(豎竹條)與上橫條的交點;②以交點為中心,向左右兩邊各量一段相等的距離,穿線。
、墼谥休S與下橫條的交點再穿一線。④將風箏平放桌面,提起提線,當上提線所處的平面與風箏面垂直時,下線的長度就定下來了,將三線拴合,打結,風箏制作完成。)
學生在小組內觀察、動手制作、討論、研究骨架的'綁扎方式、拴提線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風箏的對稱,明確制作過程。
通過嘗試,知道蝌蚪式風箏扎制的步驟及如何保證左右對稱,感悟制作技巧。
遷移創(chuàng)新
學生基本掌握了扎蝌蚪式風箏的方法后,遷移發(fā)散讓他們發(fā)揮聰明才智,創(chuàng)造別的式樣的風箏。
教師巡視指導,點撥制作技巧,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創(chuàng)作:扎、糊、拴提線、繪。
增強學生勇于探索、敢于創(chuàng)新的意識,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
展示評價
學生展示合作的風箏。
學生談創(chuàng)作意圖,最后評出扎的優(yōu)秀的風箏。師生共同總結。
培養(yǎng)學生審美、評析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悅。
課后拓展
播放視頻。傳承風箏的文化,在歌聲中結束這節(jié)課。下課后,周末里,我們再看誰的風箏飛得最高?試著發(fā)現(xiàn)問題,完善制作的風箏,總結放風箏的技巧。
既檢測了學習效果,又調動了實踐的積極性。
【扎風箏教學】相關文章:
扎風箏作文10-22
《風箏》教學實錄03-13
[熱]《風箏》教學實錄06-12
《風箏》課堂教學實錄03-13
扎氣球作文08-12
扎的詳細解析06-25
《風箏》課堂教學實錄(精)03-13
扎頭發(fā)作文08-15
扎心人性的短句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