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科學小報內容資料簡單耐看
科學是我們所追求的,我們要不斷去探索科學的真理,科學小報知識你又了解多少呢?小編精心整理了科學小報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難忘的科學課
在一次科學課上,科學許老師帶領大家做了一個實驗,十分有趣,令我至今難忘。
準備的材料有馬鈴薯、四罐鹽和三個大量杯。盼星星,盼月亮,實驗終于開始了,老師先在1號、2號、3號杯中灌入同樣多的水,“看仔細了!”緊接著,老師在1號杯中加了一勺鹽,在2號杯中加了2勺鹽,在3號杯中加了三勺鹽,然后再把切成片的馬鈴薯輕輕放入這三杯水中,只看見1、2號杯中的馬鈴薯沒沉下去,也沒浮起來,就在水的中間晃。而3號杯中的馬鈴薯就比1、2號杯中的浮的高,看到這時同學們的眼睛都瞪得像葡萄那么大了,有的同學甚至發(fā)出“啊 ,哇”的叫聲,這時老師提出了一個問題:“請大家考慮一下,為什么會有這個現(xiàn)象?”大家想了好久也沒摸到一點頭緒,老師見我們想不出 ,就說:“讓我們再做一個實驗吧!”只見老師在1號杯中又加了一勺鹽,共兩勺,在2號杯中加了一勺鹽,共三勺,在3號杯中加一勺鹽,共四勺。然后,再放入馬鈴薯, 1號杯中的土豆在水中偏下的位置,2號杯中的土豆在水中晃,3杯中的土豆浮在了水面上,這時,又有一些同學,似懂但又不太懂,老師也沒向大家提問題,繼續(xù)做實驗,他在1號杯中又加了一勺鹽,這時,土豆似乎比剛才浮的高了些,它在水中央晃動著,老師又在1號杯中加了一勺鹽,土豆又浮起來些了,就這樣,土豆浮在了水面上。老師沒有說話,也許是想讓大家考慮一會兒吧,漸漸地,有人想到了答案,后來,有更多的人把手舉了起來,老師請了我,讓我回答,我說:“是因為鹽是一種有浮力的東西,所以鹽加的越多,水的浮力就更大了,土豆也因此會浮在水面上了!薄胺浅:,大家也應該知道這節(jié)課讓你懂得了一個新知識!焙髞,老師還為大家介紹了死海,因為海中有大量的鹽份,所以稱死海為淹不死人的海。
今天,我又知道了一個新知識,這真是一節(jié)令人難忘的科學課!
科學的作文推薦
在二十一世紀里,科學將會成為人類的生命。你不懂科學,就無法在這個社會里生存。如果你有了科學的種子,精心培育,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顆種子就會不斷生根、發(fā)芽、結出累累碩果……而“諾貝爾科學獎”,就是用這樣一種獎勵,來激發(fā)人們熱愛科學,并用科學創(chuàng)造我們美好的生活。有20多個國家,466名科學家獲得過諾貝爾獎,當他們走向“諾貝爾獎”的領獎臺時,他們代表自己擁有了科學創(chuàng)造的巨大財富。
因此,我們要學科學、愛科學,把科學展示出來。但怎樣才能做到呢?科學家告訴我們,好奇心是人的天性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也是激發(fā)探索科學奧妙的主要動機;而最能滿足這種強烈欲望的方法是要勇于問為什么,勇于嘗試、創(chuàng)新,勇于推翻前人的話、結論,而最終得到的就是自己的成果。例如,伽利略,哥白尼等人,他們不顧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和反對,勇敢地指出前人錯誤的論點。通過親身實踐,做實驗,證明了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換來的是自己的成功。
我聽說有一所中學的高一年級的三位學生,他們也具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對“竽”這樣一種民族樂器充滿了好奇,他們分析了這個樂器的特點后,決心也要做一個類似于“竽”的樂器。他們每天都去撿或去買很多支吸管,他們又仔細研究了這些吸管,利用了無數(shù)休息時間,經(jīng)歷過無數(shù)次失敗。
俗話說得好:“失敗乃成功之母”這句話一點也沒有錯,他們終于成功了,1000支吸管插在一起,構成了一個龐大的吸管樂器,吹起來一樣美妙、婉轉,簡直比“竽”吹出來的聲音還要好聽。
他們雖然不是什么偉大的科學家,卻能想到這樣的東西,并克服重重困難去做,真不簡單。想想自己,我也嘗試過成功的滋味兒,以前我看見別人玩航模,好奇心驅使我產(chǎn)生我也要做一個的愿望,于是,我不斷搜集材料,接著自己動手做起來。在做的過程中雖然被發(fā)動機傷了手,流了血,留下疤痕但最終還是成功地做出一個精美的航模。當時我喜悅的神情早把做的過程中的痛和苦忘得一干二凈。
這就是我們青少年的好奇心了,青少年能想到的東西,大人不一定能想到,因為青少年的幻想是天真的,是奇異的。其實,諾貝爾獲得者的先天條件不如我們,他們能做到的東西,我們又為何做不到呢?青少年朋友們,抓緊我們寶貴的少年時期吧!動腦筋動手去做吧!
科學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它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財富。,所以,我們因當熱愛科學,但你如果不去挖掘科學中的奧秘,不去實踐,你將永遠不會得到科學的幸福。有些人只知道其一而不知道其二,了解了表面,而沒有深入的去探索,這樣怎能獲得成功呢?
科學就像是一個比宇宙大好多萬倍的海洋,我們就像是一些魚,雖然今天自由自在地游著,可是明天,水里就沒有了氧氣,必須換一個地方,這樣換來換去,這個海洋會被我們污染了,到了這時候,就要尋找另一片海洋了。這也就是我們所尋找的新科學,只有不斷更新,才會有更美好的生活。
科學名言
我首先要求諸君信任科學,相信理性,信任自己,并相信自己。——黑格爾
科學技術是生產(chǎn)力,而且是第一生產(chǎn)力。——鄧小平
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R克思
萬事開頭難,每門科學都是如此!R克思
科學所以叫作科學,正是因為它不承認偶像,不怕推翻過時的舊事物,很仔細地傾聽實踐和經(jīng)驗的呼聲!勾罅
科學決不是一種自私自利的享樂。有幸能夠致力于科學研究的人,首先應該拿自己的學識為人類服務!R克思
科學的每一項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膽的幻想為出發(fā)點的。——杜威
我之所以能在科學上成功,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科學的熱愛,堅持長期探索!_爾文
只有天才和科學結了婚才能得到最好的結果!官e塞
往往有這樣的情形:為科學和技術開拓新道路的,有時并不是科學界的著名人物,而是科學界毫不知名的人物,平凡的人物,實踐家,工作革新者!勾罅
科學要求每個人有極緊張的工作和偉大的熱情!透β宸
科學需要一個人貢獻出畢生的精力,假定你們每個人有兩次生命,這對你們說來也還是不夠的!透β宸
從科學園地采收的果實,如同農人的收獲一樣,常常是工作與幸運和有利的情勢的共同產(chǎn)物!慅R里烏斯
成功的科學家往往是興趣廣泛的人。他們的獨創(chuàng)精神可能來自他們的博學。多樣化會使人觀點新鮮,而過于長時間鉆研一個狹窄的領域,則易使人愚蠢!惛ダ锲
攀登科學高峰,就象登山運動員攀登珠穆朗瑪峰一樣,要克服無數(shù)艱難險阻,懦夫和懶漢是不可能享受到勝利的喜悅和幸福的!惥皾
科學需要人的全部生命!透β宸
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長河中有無數(shù)礁石險灘。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藥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兒,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覓得驪珠!A羅庚
最有成就的科學家都具有狂熱者的熱情。 ——貝弗里奇
愛因斯坦的故事
愛因斯坦是世界著名物理學家、哲學家、數(shù)學家,是相對論的創(chuàng)立者,是公認的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下面我們就來說說愛因斯坦的故事,讓你認識一個不一樣的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簡介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3.14-1955.4.18)猶太裔物理學家。他于1879年出生于德國烏爾姆市的一個猶太人家庭(父母均為猶太人),1900年畢業(yè)于蘇黎世聯(lián)邦理工學院,入瑞士國籍。1905年,獲蘇黎世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愛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因此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同年,創(chuàng)立狹義相對論。1915年創(chuàng)立廣義相對論。
愛因斯坦為核能開發(fā)奠定了理論基礎,在現(xiàn)代科學技術和他的深刻影響下與廣泛應用等方面開創(chuàng)了現(xiàn)代科學新紀元,被公認為是繼伽利略、牛頓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1999年12月26日,愛因斯坦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世紀偉人”。
愛因斯坦的故事
童年:在妹妹頭上敲了個窟窿
愛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出世時,有一個大得出奇而且有棱角的后腦勺,母親以為是個畸形嬰兒。兩歲半了,還不會說話。一天,家里來了一個騎腳踏車的小妹妹,他說出了一句完整的話:是的,可是她的小輪子究竟在哪里呢?5歲時脾氣狂躁,把家庭教師嚇跑了,還用兒童鋤頭在妹妹頭上敲了一個“大窟窿”。
愛因斯坦逃學記
1895年春天,愛因斯坦已16歲了。根據(jù)德國當時的法律,男孩只有在17歲以前離開德國才可以不必回來服兵役。由于對軍國主義深惡痛絕,加之獨自一人呆在軍營般的路易波爾德中學已忍無可忍,愛因斯坦沒有同父母商量就私自決定離開德國,去意大利與父母團聚。
但是,半途退學,將來拿不到文憑怎么辦呢?一向忠厚、單純的愛因斯坦,情急之中竟想出一個自以為不錯的點子。他請數(shù)學老師給他開了張證明,說他數(shù)學成績優(yōu)異,早達到大學水平。又從一個熟悉的醫(yī)生那里弄來一張病假證明,說他神經(jīng)衰弱,需要回家靜養(yǎng)。愛因斯坦以為有這兩個證明,就可逃出這厭惡的地方。
誰知,他還沒提出申請,訓導主任卻把他叫了去,以他敗壞班風,不守校紀的理由勒令退學。愛因斯坦臉紅了,不管什么原因,只要能離開這所中學,他都心甘情愿,也顧不得什么了。他只是為自己想出一個并未實施的狡猾的點子突然感到內疚,后來每提及此事,愛因斯坦都內疚不已。大概這種事情與他坦率、真誠的個性相去太遠.
四、五歲時,愛因斯坦有一次臥病在床,父親送給他一個羅盤。當他發(fā)現(xiàn)指南針不斷地指著固定的方向時,感到非常驚奇,覺得一定有什么東西深深地隱藏在這現(xiàn)象后面。他一連幾天很高興的玩這羅盤,還糾纏著父親和雅各布叔叔問了一連串問題。盡管他連“磁”這個詞都說不好,但他卻頑固地想要知道指南針為什么能指南。這種深刻和持久的印象,愛因斯坦直到六十七歲還能鮮明的回憶出來。
【科學小報內容資料簡單耐看】相關文章:
簡單耐看的環(huán)保小報圖片內容12-03
有關簡單的科學小報內容資料11-30
關于簡單的健康小報內容資料12-01
簡單美麗的秋天小報內容資料12-01
簡單的文明校園小報內容資料12-03
關于簡單的環(huán)保小報內容資料12-03
簡單好看的環(huán)保小報內容資料12-03
關于簡單的語文小報內容資料11-29
語文小報內容資料整潔又簡單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