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閱讀答題小技巧
語文閱讀答題小技巧:
一、看分值答題法:
可以從試題的分值中推測答題的要點。如一道題給的分值是3分,答案可能就有3個要點,一個要點一分,所以從試題所給的分值中,我們就能推測答案的要點和要求的字數(shù)。
例如:陜西省中考題:目前一般有哪幾種消暖霧的方法?文中提到的咱們陜西的消霧作業(yè)屬于其中哪一種?(3分)
答案是:3種!凹訜岱ā薄ⅰ拔鼭穹ā、“人工攪動混合法”。文中提到的屬于第二種。
二、 用原文答題法:
做題要牢牢地記。骸按鸢覆辉谀愕哪X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睙o論在任何情況下作答,既要體現(xiàn)個性和獨特見解,又要較好地忠實于作者的主張。
1.盡量利用原文語句。注意摘取原文
離開了原材料恐怕誰也答不準,答不全。因此,準確解答閱讀題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數(shù)題目在文章里是能夠摳出答案的。當然,找出的語句不一定能夠直接使用,還必須根據(jù)題目要求進行加工,或摘取詞語或壓縮主干或抽取要點或重新組織。即使是歸納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須充分利用原文。這里,提供十六字訣的解題方法供你參考。
。1)、字不離詞。漢語中一詞多義現(xiàn)象相當普遍。在理解詞語中某個字的意思的時候,必須把它放到這個詞語中去考察,即字不離詞,這樣才能準確的理解這個字的意思。如:
道聽途說,道,指道路 ; 志同道合,道, 指道理
。2)、詞不離句。在綜合閱讀題中,常常要求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這類要求有以下幾方面情況:
一詞多義。這在文言文中是常見的。如:策之不以其道,策, 驅使 ; 執(zhí)策而臨之 ,策,馬鞭
在現(xiàn)代文中則多表現(xiàn)為語境義,這些,都應根據(jù)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斷它的意思,也就是詞不離句。如: “見教”一詞的本意是客套話,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則表現(xiàn)為不同的意義。在《范進中舉》一文中,范進中舉前面對胡屠戶的“教導”,稱“岳父見教的是”。
至于某個詞在句中的表達作用,更要根據(jù)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去理解,而不能離開句子作單獨解釋。
。3)、句不離段。也就是說,對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離開具體的語段,不能離開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如果離開具體的語段,離開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許多句子只能狹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只有結合具體的語段和語言環(huán)境,才會知道這句話在全文中占著什么樣的位置。
。4)、段不離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體現(xiàn)了作者的寫作思路。因此,對語段的閱讀理解不能離開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離文章的中心。否則,對語段內容或作用的理解就會發(fā)生偏差。
2.沒有原文語句可利用時,要注意概括得全面、準確,不要漏掉答題點。
閱讀題目考點
一、記敘的要素 :
1、 記敘的要素,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原因、經過和結果。
2、掌握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結構,理清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的脈絡,概括文章中心或段落大意。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這三個要素,是記敘文的主體部分,內容的展現(xiàn),人物的塑造,中心的表達,就是通過這些來實現(xiàn)的。閱讀記敘文要能明確這三個要素,即使不要求準確概括,也須達到能大體將這三點說出來的地步。
把握六要素技巧,即:什么時間?什么地點?誰?干什么?
二、記敘線索:
記敘文的線索是貫穿全文始終的一條脈落,體現(xiàn)材料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它把所有材料聯(lián)結成一個有機體。所以說線索是文章的綱,抓住了這個綱,就能理順文章的內容,掌握文章的結構,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線索是重要的,但不是什么都可以成為線索,只有那些能夠體現(xiàn)各種材料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體現(xiàn)文章主題思想的具體事物,才能作為貫穿全篇的線索。
線索類型:物線、事線、人線、感情線、時間線、地點線、見聞線。
線索大致分六類:
1)以具體事物或事物的特征為線索。如《白楊禮贊》以白楊樹的不平凡為抒情線索貫穿全文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為線索。如《背影》以父親的背影為線索
3)以中心事件為線索。如《變色龍》以警官奧楚蔑洛夫處理狗咬人事件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jié)
4)以思想感情為線索。如《荔枝蜜》、以“我”對蜜蜂的感情變化為線索組織材料,不大喜歡——想去看看——贊賞蜜蜂——夢見自己變成一只小蜜蜂
5)以時間推移或空間變換為線索。如《藤野先生》以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換為敘事線索組織材料,在東京的見聞和感受——到仙臺與藤野先生的交往——離別后對藤野先生的懷念。
6)以“我”的所見所聞為線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計“我”的所見所聞為線索塑造孔乙己這個人物形象。
技巧:注意題目、文中多次出現(xiàn)的字眼、議論抒情的`句子。
“線索”是連貫文章始終的脈絡,是文章的綱。
、傥恼碌臉祟}
②反復出現(xiàn)的詞或事物
、畚闹凶h論抒情的語句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變化)
、荨拔摇钡乃娝勊
作用:是貫穿全文的脈絡,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連在一起,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清晰。
答題套路:如: 文章以“……”線索,中間串寫了“……”、“……”幾件事,組成一種“冰糖葫蘆”的“串”式結構,選材典型,脈絡清晰,主旨鮮明。
三、常見的敘述順序
1.敘述類型:
順敘:按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局的順序寫。如:《一面》,文章按時間順序記敘了作者和魯迅的見面經過,表現(xiàn)了魯迅關心勞動人民、關心進步青年的思想,并突出了“一面”給我的鼓舞。
倒敘:把后發(fā)生的事情寫在前面,然后再按順序進行敘述,也就是在記敘的時間上與事情的實際是相反的。如:《背影》“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這是文章的開頭一句,它開宗明義,落筆點題,用追敘的手法,再現(xiàn)了兩年前作者終生難忘的往事。
插敘:在敘述過程中,由于內容的需要,中斷原來情節(jié)的敘述,插入和內容有關的情節(jié)和事件,然后再繼續(xù)原來的敘述。如:《驛路梨花》,以我和老余一早一晚的所見所聞為線索,通過設置懸念和巧妙穿插,刻畫了一組人物,展示了他們助人為樂的美好心靈。其中解放軍建造茅屋和哈尼姑娘梨花照料茅屋屬于插敘部分。
記敘順序作用:
順敘:按時間發(fā)展,有條有理。
倒敘:1、強調。
2、制造懸念。
3、情節(jié)富于變化,吸引讀者。
插敘:1、補充內容,豐富情節(jié)。
2、照應上文,或為下文鋪墊。
四、記敘文重點語句和關鍵詞語的分析和體會
關鍵句子主要包括五個方面:
、冱c明題旨的句子;
、诿鑼、議論、抒情的句子;
、劭偨Y全文的句子;
、芤玫木渥;
、萜鸪修D合的句子。
理解關鍵句子主要是指能體味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的喜怒哀樂、褒貶態(tài)度及思想傾向等。同時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點完全相同的一個句子,在不同文體中其功能作用是不同的。
重點語句和關鍵詞語的作用
技巧:作用要從兩方面考慮
一從結構上:
常起A承上啟下過渡、B總領下文或C總結上文的作用、D設伏筆、E作鋪墊
二從內容上:
常有A開篇點題、B深化中心、C點明主旨(畫龍點睛)
具體如下
一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內容上(開篇點題、渲染氣氛、埋下伏筆、設置懸念)
結構上(為下文作鋪墊、總領下文)
2、文中:結構上(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領上文)
3、文末:內容上(點明中心、深化主題或畫龍點睛、)
結構上(首尾照應, 結構完整。)
如何賞析詩文中所喜歡的句子:
1、從修辭手法上分析;(修辭的作用)
2、從該句在文中的作用;(點明中心、深化主題、前后照應、畫龍點睛……)
3 從語言風格上(豪放、婉約……)
4、從用語、遣詞準確傳神巧妙
5、從蘊含的哲理,給你的啟示。
6、從作者描寫的角度(聽、視、嗅、味、觸覺)。
重點語句和關鍵詞語的含義
1、聯(lián)系具體語言環(huán)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測,判斷詞語的特殊含義。
2、聯(lián)系具體語言環(huán)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測,判斷詞語的言外之義。
3、結合整篇文章的語境分析句子的深層含義
解題方法:文中關鍵的語句常常是指能夠提示和概括文章中心或段意的,內涵豐富,耐人尋味,對全文的內容和結構有重要作用,或在寫景狀物、刻畫人物和議論抒情方面有畫龍點睛作用的句子。正確理解和分析這些語句,有助于我們把握文段的意思和全文的主旨。
解題技巧:含義要結合文章主旨中心去分析,表述要準確、通順。
詞不離句,句不離篇
五、詞語的調換 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么?/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么?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準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準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后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xiàn)象到本質)規(guī)律不一致
。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huán)環(huán)相扣,不能互換。
“×”詞好在哪里?
“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痹诰唧w的語境中分析句子的含義和作用,包括分析句子的深層含義,體味句子的言外之意,理解句子的表達作用,分析使用了一定修辭手法或具有一定句式的句子的表達意圖,以及對抽象的句子進行闡發(fā)或使之具體化等。
答題方式: 我認為……美在……它表現(xiàn)了…….
“我認為詞語運用好的原因是……”作賞析的開頭
用了“××”詞,生動地(準確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夠激發(fā)讀者的興趣(符合實際情況,具有科學性)
答“喜歡詞語的原因”時,常用“第一…第二…第三…”這種形式來呈現(xiàn)賞析詞語的思路和答題的不同角度;
表面意義 表面的意思和表達效果(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特點)
深層含義 肯定了/褒揚了/贊美了/歌頌了或批判了/諷刺了/否定了/反駁了,或者給了我們。。。。。的印象、啟示,道理等。聯(lián)系上下文、主題、作者意圖,蘊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
準則:詞不離句。解釋詞語必須回到文章中去,在詞語所在的特定語言環(huán)境中進行理解。決不可隨意揣測。
做題步驟是
(1)看清題干要求,鎖定詞語。
。2)回到文中,還原詞語位置。
。3)劃定語言環(huán)境,前后勾連,綜合信息。
。4)組織語言,完成答案。做詞語賞析類試題時
六、記敘文段落層次的劃分,思想內容的把握。
1 、劃分段落層次方法
1)按時間推進劃分(時間詞語為標志)
2)按空間變換劃分(地點詞語為標志)
3)按感情的變化劃分
4)按選材角度或內容的變化劃分
5)按邏輯關系劃分(總分式、層進式、并列式)
劃分段落層次技巧:
簡單說就是合并同類項,把相同內容的合為一層,把不同的分開來。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歸納段意: 本段(概括或具體)寫了?°誰?a?a干什么?±(或?°什么?a?a怎么樣?±)
2、 段意、層意的概括
歸納大意是在分層次的基礎上進行的,或者是同步進行的,一般說來在分層次合并同類項的同時,大腦也就在歸納各層的大致意思,再進而形諸文字而已。歸納層次大意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用最簡潔的文字說明各層寫了什么;二是用表明作者觀點的話來概括;三是選用文中現(xiàn)有的關鍵詞自己組合成句來概括。
不論采用哪種形式,都要遵循基本的原則:一是力求完整,不能以偏概全;二是力求簡潔,不要過多復述;三是力求明確,不能籠統(tǒng)含糊。
七、記敘文的人稱及其作用:
第一人稱使人感到親切自然,與讀者沒有距離;
第二人稱最貼近讀者,使人感到特別親切,但用得不多;
第三人稱,是以“他”敘事。運用第三人稱敘事,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束縛,敘述的角度比較靈活、自如。
八、描寫方法及其作用:(五種表達方式:記敘、 描寫、 說明、 抒情、 議論。)
A、人物描寫及其作用
類型: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外貌描寫
人物描寫方法作用:描寫+對象+特征(性格)
B、景物描寫在記敘文中的作用
1、暗示時代背景。
2、渲染氣氛。
3、烘托人物性格、心理。
4、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預示結局。
【語文閱讀答題小技巧】相關文章:
高考語文閱讀答題小技巧07-04
高考語文閱讀題答題小技巧01-06
語文閱讀的答題技巧04-13
語文閱讀答題技巧04-13
中考語文閱讀答題的技巧01-08
高考語文閱讀答題技巧08-10
高考語文閱讀答題技巧08-25
高考語文的閱讀答題技巧01-19
語文閱讀理解的答題技巧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