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狀態(tài)
從上周開始,圍繞“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狀態(tài)”開始進行有意識的進課堂觀課調研。幾節(jié)課下來,還是有一些思考的,不過要聲明的是,我這次的觀課式專題調研只是就課堂現(xiàn)象以及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狀態(tài)進行一些分析以及對策探討,不鑒定對錯和優(yōu)劣,更不是評判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只要不違反教學常規(guī)和文明執(zhí)教制度,每個老師的課堂有自己的個性和風格也是我們期望和允許的,只要是對于學生的獨立思考和主動學習有裨益的。現(xiàn)將有關思考先整理如下:
一、關于課堂提問的思考
1.誰來問:雖然由學生閱讀后再自主提出問題有點理想化,但至少應該打破固定由教師提問的框架,有意識地多鼓勵學生在有效閱讀(包括數(shù)學的讀題)后,提出自己的見解或思考,但不要為提問題而提問題,同時,應該創(chuàng)造條件讓后進生、中等生、優(yōu)等生都來參與提問題,而且提不一定是自己不懂的,也可以是自己的思考?梢猿绦蚧缑看味枷扔蓪W生提,學生不提再由老師來提,長期堅持,就能改變學生總是被動接受的學習模式;
2.問什么: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只要學生真正有思考后提出的問題都是有意義的,都是課堂上即時生成的課題;但教師的提問就不能過于隨意,不能為提問而提問,問題設計要精心一點,過于簡單的細碎的就不要問了,要避免沉浸在那種師生輕松一問一答的課堂環(huán)節(jié)中,換句話說,教師問的問題就是要有一定觸發(fā)意義的,有一定思考難度的,有助于幫助學生進一步去思考去探究的;
3.誰來答:應該積極改變固定通過舉手來回答的慣例,我覺得課堂教學模式中“舉手發(fā)言”這一個模式剛開始發(fā)明時,是為了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而到了現(xiàn)在我們再深思一下,其實舉手經(jīng)常成了優(yōu)生的權利,時間長了,就會變成老是那幾個學生在舉手,老是那幾個學生在回答,這樣對于班級教學制要“兼顧整體”的要求是不利的.。所以,請大家積極嘗“2+1”回答法,就是每一次的問題(不管是學生提的還是教師提的),都盡量先直接不舉手點名讓中等生和中下生來回答,然后根據(jù)他們回答的情況,再由優(yōu)生舉手來補充或糾正,必要時老師再小結,包括英語課,可能很多英語老師會有一個相同感受,那就是越不會的學生越不敢說、越不敢說就越不會說,自然界的“用進廢退”原理同樣適用于教育學。這樣做的好處是:課堂上全體學生的狀態(tài)會被全方位調動起來,就會改變至少一半學生習慣當觀眾當聽眾的局面。另外,要注意對于學生的回答要引導樹立一種“答案無差別”意識,也就是說只要是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觀點,不管對錯,要的是勇于表達、大膽參與,不要背“回答錯了,怕同學嘲笑”的思想包袱。當然,要達到理想的效果,這需要老師們長期堅持不斷去摸索,但我相信我們期待的理想課堂會來到的。
二、關于“獨坐”學生的思考
1.為什么要“獨坐”:聽了幾個班,都有發(fā)現(xiàn)學生自己一個人孤零零獨坐的情況,自己和自己同桌,自己和自己交流,自己和自己發(fā)呆,像李白詩中所云“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總覺得心里不是滋味。獨坐的原因要么是班級生數(shù)剛好是奇數(shù),要么這個學生是特殊兒童?赡芾蠋焸兌加锌嘀,也可能這種安排是經(jīng)過孩子家長同意的(我們無從揣度該家長的憂傷),或者老師是迫于其他家長的壓力才這樣安排的。或者我們覺得這樣做很正常,但愿將來這些孩子有與同齡人同桌的機會,但愿他們在以后漫長的人生歲月中也能有《同桌的你》的感懷,否則,就是一種永遠的遺憾。
2.“獨坐”的優(yōu)點:留給老師們去填空,我知道肯定有兩個答案,一是不會影響他人的學習,二是什么?——還是不會影響他人!對這個孩子的好處是什么,我相信沒人答得出。
3.“獨坐”的缺點:第一、這個孩子從此被孤立、被對立、被邊沿化;第二、這個孩子從此學不會和正常孩子相處;第三、這個孩子肯定還是要不斷制造“存在感”,而制造麻煩就是最好最直接的辦法;第四、其他正常孩子失去了一個和特殊的同齡人學習相處的機會;第五……
4.請“慎獨”:所以,請老師們在決定讓學生獨坐時,慎重思考一下以上問題。除非是極個別真的有暴力攻擊傾向的學生,否則,請不要輕易讓學生獨坐。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你的定性思維不是偏向“獨坐”,就會有許多靈感和創(chuàng)舉,而沒準還成了一種寶貴的教育資源呢!如果是班級生數(shù)剛好是單數(shù)的,可以定期輪換,讓其他學生也體會一下“獨坐”的樂趣,但因為學生知道是自然輪換、沒有帶歧視的,所以會當成一種獨特的體驗。又比如,可以讓不同的學生定期和特殊兒童同桌,可以每人一周,還可以開展評比,評出哪一周是“最佳同桌”,然后同時給這兩個人獎勵,當然,要加以引導,告訴孩子們誰都有自己的個性,人與人之間要學會相處和包容,避免大家反而更嘲弄這個孩子。另外,在課堂上需要同桌或前后桌交流時,要記得引導其他學生關照一下這個“獨坐”的孩子,即使讓他旁聽一下也好。我相信這些做法和設想向家長解釋了,家長們也能理解的。
5.期望:希望接下來我們學校里固定被“獨坐”的孩子越來越少……
【本文作者: 老洪。(公眾號: 老洪的三個小屋)】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
【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狀態(tài)】相關文章:
關注學情化學反思06-20
從關注教師的教到關注學生的學 -工作總結08-10
學習復習保溫狀態(tài)作文07-18
學生在課堂上不積極發(fā)言怎么辦好11-01
關注課改的復習課教師隨筆06-30
發(fā)生在課堂上的一件事作文03-15
《不在狀態(tài)的學習生活》小學作文06-19
學習狀態(tài)月倡議書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