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數(shù)學講座的觀后感范文
數(shù)學屬于基礎學科,數(shù)學學不好什么也學不好,無論你要學習什么,都要由數(shù)學的基礎。百分網(wǎng)小編給大家整理了數(shù)學講座觀后感,僅供參考。
數(shù)學講座觀后感篇一
“一個山頭站了一個人,另一個山頭也站了一個人,衣襟在動,目光對視,良久,一個人走了”。
這是武俠三劍客之一的古龍在小說中描述兩位高手決斗的場景,似是無影無形,卻已分出高下。這樣的文字是一種境界,無痕的境界,也是徐斌老師在數(shù)學教育中所追求的境界。
10月23日,有幸聆聽了數(shù)學名師徐斌老師的一場報告,如沐春風,我貪戀的欣享著這位教育家關于數(shù)學教育的獨到見解,正如他所追求的那樣,潤物細無聲,我被滋潤其間。
他把教師分為三類:新手教師,還在尋索著怎樣教好學生的階段;成熟教師,開始考慮教什么內容;專家教師,把目光集中在為什么教這樣的內容,為什么這樣教。如是的分類,好像點醒了懵懂的我,剛剛走上這三尺講臺,各種事無巨細的工作紛至沓來,讓我手忙腳亂。對于教學,也是心中一潭死水,沒有流動的清澈。而今,我知道,我的目標在哪里,這樣的道路上,我會遇到怎樣的路口,我該果斷的選擇哪個方向。
一. 我是用心的教師
徐斌老師的這句話是引用《漫步教師的心靈》一書中的句子,他說,所謂心,就是愛心,細心,恒心,信心。教育是心靈與心靈溝通交流的過程。要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尋求教育之于教師的快樂。教師
應該尋求一種與自我的本性更契合的教學方式,例如,他本人是內斂而平淡的,他的課堂往往平淡如水,但是這與他的本性契合,他就能夠享受其中融洽的快樂。他說教學應該是自然的,本真的狀態(tài)。這給我很大的啟發(fā),原以為小學課堂就應該是活力四射的課堂,教師就應該激情四射,原來不然,最適合自己本性的教學狀態(tài),才是更有效的狀態(tài),才是能享受到教學真實的美感的狀態(tài)。
二.把教育意圖和目的隱蔽起來
徐斌老師說:“無痕教育的基本內涵,就是把教育意圖和目的隱蔽起來,通過問答和引導,無聲無息的在課堂中呈現(xiàn)”。開始教師工作以來,我總是擔心學生在學習中不夠明了,所以總是在課堂中點明,現(xiàn)在我們開始講新課,現(xiàn)在我們開始練習等等,這樣以來,教學過程雖然有了所謂的清晰,但是卻缺乏了學生的獨立探索,也缺失了教育的美感。徐老師說,教育是一種藝術,藝術的價值在于求美,教育就應該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讓我受益匪淺,以后的教學中,我應該更多的嘗試把學習的主動歸還給學生,讓學習興趣在學生之中扎根發(fā)芽,讓獨立思考,獨立體會學習過程綻放出美麗的花朵。
三.理想的教育狀態(tài)是學生積極主動的狀態(tài)
徐老師說,應該認真的研讀一兩本教育心理學方面的書籍。如此一來,才能更好的把握孩子們的心理,才能恰到好處的引導孩子,既不浪費課堂時間,也不做無用功。這原本也是我深感吃力的地方,因為不能很好的把握孩子的心理,所以時常不能勾起學生的學習欲望,不能有效的把孩子的積極性調動起來,由此,就造成了學生學習乏味,缺失興趣,甚至缺失學習信心的惡心循環(huán)。但是我相信,亡羊補牢為時不晚。我一定會好好給自己補此方面的課。
四.教育的價值在于求善
徐斌老師說:“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培養(yǎng)善良的人,有價值的人,自由的人。”教育是一項事業(yè),事業(yè)的價值在于求善。這句話,應該成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座右銘,我們不能培養(yǎng)出一個又一個高分低能的人,那是不健全的人,不完整的人,甚至是教育的殘次品。所以,德行和習慣的教育應該潛移默化的融入在教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教師不應該專教書,而應該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而應該學習人生之道”。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應該牢牢的將此銘記于心,對學生負責,不單單是對學生的成績負責這么簡單膚淺,而應該對孩子們的未來負責。
另外,徐斌老師告誡我們,要做孩子喜愛的老師,其實很容易,只要你真誠的喜愛你的孩子們,他們也會真心的喜歡你。想讓孩子們全神貫注的聆聽的的教育,就應該創(chuàng)造學生喜歡的課堂。
“對于一種教育理論加以籌劃是一種莊嚴的理想,即使我們尚無法馬上將其實現(xiàn),也無損它的崇高”。
潤物細無聲,教育尋無痕,希望徐斌老師能早日實現(xiàn)他的教育理想,當然這也需要我們千千萬萬個教育工作者,一路如影隨形。
數(shù)學講座觀后感篇二
在網(wǎng)上參加國培學習覺得受益匪淺,特別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情境創(chuàng)設》講座中的教學片斷讓我對數(shù)學課中《數(shù)的認識》一課如何進行教學理清了思路,F(xiàn)談一下自己的學習體會:
顧娟老師都能用帖進孩子生活的例子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的都很巧妙,在教學中首尾呼應。在交通距離的環(huán)節(jié)設計中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這是在今后我的課堂教學中應該學習的!缎抡n標》中提出來“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這句話我覺得在顧娟老師的課堂中體現(xiàn)的.挺別好。在引導學生運用算法多樣化的同時讓他們先擇一種較簡便、準確、快捷的方法去運用,這是在教學中最值得我學習、運用的 。
名優(yōu)教師的課果然非同一般,她們通過有效的教學情境給學生提供自由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間,使學生經(jīng)歷了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不但體現(xiàn)了算法的多樣化的理念,而且開拓了學生的思維。同時將學生置于現(xiàn)實的問題情境之中來學習數(shù)學,既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使學生了解了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精心的教學設計絲絲入扣,每一個教學活動開展、每一道練習題目的訓練、每一句貼切的評價都關注著學生的發(fā)展,既鞏固學生當堂課的知識而且著眼于學生的未來。課堂上有數(shù)學知識的學習也有數(shù)學思想的滲透。尤其是聽了專家精彩的點評,引領我們更深入、更客觀的來分析和評價這節(jié)課,也教會了我們一些評課的方法,參與這樣的活動真的是很受益。
有時候,我覺得聽課是一種享受、一種提升,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分享著教者的智慧,也享受著自己思考的快樂。
同一節(jié)課,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設計,每個老師的課各有千秋,都讓人眼前一亮,要學習的東西有很多很多,如:教師與學生之間交流的技巧;教師處理課堂突發(fā)事件的機智;設計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對數(shù)學教學問題的關注點的理解與把握;關注教學過程的細節(jié)等等。 專家的點評讓我們的認識更明確、更清晰。專家對數(shù)學教學的獨到的見解深深地影響著每一位培訓的教師,雖然每一個人的感受不同,但我相信,每一個人的心靈空間都裝得滿滿的。我也被感動著、被激勵著。
我知道,對于我來說數(shù)學教學的路任重而道遠,只有不斷地探索、實踐、反思,才能擔當重任。
數(shù)學講座觀后感篇三
有幸聆聽了浙教院吳衛(wèi)東教授關于《小學數(shù)學有效教學研究》的講座,吳老師結合大量鮮活的案例,深入淺出地從另一個層面引導我們進行了解讀有效教學,現(xiàn)把聽課筆記稍作整理,與各位老師共享。
吳老師指出,教學具有雙重價值。而我們又很難以某一行為判斷出來是不是有效教學。她認為,不同類型的數(shù)學課的有效性思考不一樣,并用一個生動的例子來說明,數(shù)學課按教學內容分為新授課、練習課、復習課和綜合實踐課,新授課就好比是掏珍珠,練習課就是擦珍珠,復習課就是把一顆顆珍珠串成美麗的項 鏈,而綜合實踐活動課就是把項鏈賣出去戴在顧客脖子上。
為什么探討有效教學?吳老師提出教學對學生的發(fā)展是把雙刃劍,教學是一把雙刃劍,我們要用使好這把“劍”。她指出在追求有效教學的過程中,存在的負面影響:
一是教學有時候往往會禁錮思維,她舉了她女兒暑假作業(yè)的例子。暑假作業(yè)上有這樣一題:小明今年9歲,比小紅大5歲,問5年之后小紅比小明小幾歲?吳老師就問她的女兒,這題怎么做,她女兒是這樣回答的,要知道5年之后小紅比小明小幾歲,就要知道5年之后小明幾歲,小紅幾歲。這時候吳老師是既欣慰又傷心,欣慰的是她的女兒基礎知識學得非常扎實,解題思路非常清晰,傷心的是她認為她的女兒成了教育的犧牲品。的確,對于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根本不需要這樣復雜的解題思路,而我們的學生往往由于思考過于模式化,把問題復雜化了,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母親怎能不心寒呢?
二是教學有時候會壓抑學生的個性,如:在教學統(tǒng)計時,非得讓學生學會劃正字嗎?用別的符號就不行了嗎?在這里“正”字的真正用意是什么?是讓學生從安格計數(shù)到按群計數(shù)發(fā)展,我們老師為了追求統(tǒng)一的表達忘卻了思維的多樣化。
三是摧毀自信,“你實在太笨了”老師無奈時會這樣說,并不是危言聳聽,有可能這句話將使一個孩子永遠對數(shù)學沒有信心,懼怕數(shù)學。
有效教學的標準是什么?吳老師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高度概括了有效教學的三個方面,就是有效果、有效率和有效益。有效果指目標達成。這堂課想干什么,達成了嗎。有效率指有思考力度,非常簡單的材料,進行有深度的數(shù)學思維。有效益指達成多元教學目標。她強調學生的發(fā)展是硬道理,從學生的學習起點到教學的終極目標, 教學是一條折線,始終在尋找起點與目標之間的最短距離,每一段過程都是師生選用一定的學習材料與學習形式,通過互動、對話,從起點邁向終點的過程。
吳老師在講座中講了課堂有效教學中的幾個關鍵因素:
1、基于學生的學習的三點:起點、難點和差異點。
學生學習起點的方式主要有:生活經(jīng)驗與直覺體驗。“空間與圖形’的內容不太適合從生活經(jīng)驗進入,數(shù)學中的點、線、面是沒有大小的,生活中不存在數(shù)學中的點、線、面。而“數(shù)與代數(shù)”的教學,很適合從生活經(jīng)驗進入。直覺經(jīng)驗主要用于“空間”教學。從學生的學習起點來看,學生對新知識的內涵往往無法表達清楚,對新知識的外延往往有一定認識。那我們的教學就是要幫助學生擴展知識的外延,理清知識的內涵。對于學習起點,吳老師還提出幾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如何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最好讓全體學生寫寫、畫畫等)?以哪些學生的起點為標準(要研究“差異點”)?如何利用學生的學習起點?
關于學生的學習難點,她說沒有難點,就沒有數(shù)學思維。難點體現(xiàn)在與直覺經(jīng)驗的不同之處,還體現(xiàn)在容易混淆之處,也體現(xiàn)在容易產(chǎn)生負遷移之處。
學習的差異點,有直覺差異,策略差異和方法差異之別。
2、選擇有價值的學習材料
有價值的學習材料按性質分可分為預設性與生成性兩大類;按形式分可分為文本材料與操作性材料;按方式分可分為教學情境、教師提問、課堂練習。值得思考的問題:如何理解有價值?(吳教授的回答是合理的、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有數(shù)學結構的。有挑戰(zhàn)性的、變式的、思考性的練習;可進行多次教學創(chuàng)作的學習材料。)
聽了吳老師的報告,我越來越覺得自己數(shù)學理論知識的貧乏和研究能力的欠缺。其實她所舉的例子中有很多是我們教學中所遇到過的,但是我缺乏的就是她那樣犀利的眼光和理性的思考,就如斯苗兒老師說的:“不是你做不到,而是你想不到。”看來,要創(chuàng)設有效課堂,還得從培養(yǎng)老師的思維能力開始,本人能力有限,希望這有限的資源能使大家有所思考。
【數(shù)學講座的觀后感】相關文章:
普通話發(fā)聲訓練講座12-08
消防安全知識講座教案10-27
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教案(精選20篇)06-28
英語專四聽力講座練習輔導08-10
英語專八聽力講座練習材料08-23
專四英語聽力講座易考詞匯08-10
英語六級聽力講座備考技巧07-22
英語六級講座聽力試題分析10-03
2017年專四英語聽力講座考點講解08-10
2017年春季傳染病預防知識講座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