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级免费看,特黄特色大片免费观看播放器,777毛片,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欧美三级一区二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人人澡人人草

暮春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

時間:2023-07-24 23:10:51 興亮 賞析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暮春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看到過許多經(jīng)典的古詩吧,古詩的篇幅可長可短,押韻比較自由靈活,不必拘守對仗、聲律。那些被廣泛運用的古詩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暮春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暮春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 1

  暮春

  莫怨春歸早,花余幾點紅。

  留將根蒂在,歲歲有東風。

  翻譯

  不要埋怨大好春光歸去匆匆,剩下幾朵紅花點綴一下花叢。

  只要將花的根子留在地里,年年都會有按時吹來的東風。

  注釋

  暮:晚,將盡。

  莫:不要。

  花余:花已謝盡,僅剩幾朵。

  將:語助詞,得。

  蒂:花或瓜果與枝莖相連的部分。

  歲歲:年年東風:春風,這里喻指花開。

  賞析

  作者出身于蘇州洞庭東山的一個富商家庭,他家在明季隆、萬年間因經(jīng)營棉花、布匹及染料而致富百萬,但到了他父親翁澍手中,就家道中落了,產(chǎn)業(yè)全部變賣。作者此詩,可能與此特殊的身世、遭遇有關。

  這首詩一開始便發(fā)出了一個與眾不同的聲音:“莫怨春歸早”

  大好春光是人人喜愛的,可是經(jīng)不住幾番風雨,幾番狼藉,匆匆春又歸去。面對一片慘紅愁綠,古往今來有多少詩人曾為之黯然神傷,不是責怪東風無情,任意摧折百花,就是自恨無計留得春光常在。大量抒寫傷春、惜眷情懷的詩詞,幾乎都在為春天即將離去雨傷感怨嗟。此詩作者卻在這里力排眾議,說道:“莫怨春歸早”

  “花余幾點紅”,詩人已經(jīng)看到,春天盛開的百花正在凋萎,稀稀落落的幾朵殘花分明在告訴他春將歸去?墒,他并沒有因此而頹唐沮喪,仍是那樣地坦然樂觀。“留將根蒂在,歲歲有東風!被ㄩ_花落,原只是一時的現(xiàn)象,春去秋來,卻是宇宙間的.永恒規(guī)律,雖然今天已經(jīng)無可奈何花落去,但只要花根不死,花莖還在,到了來年,在東風吹拂下,仍會萌發(fā)新芽,開出新花,重新展現(xiàn)出大好春光。浩蕩東風歲歲有,春天自然也會年年來到人間。

  推而廣之,人生的境遇也同樣如此。用不著為一時的挫折,暫時的逆境而垂頭喪氣,怨天尤人,留得根莖在,哪怕風橫雨狂。今年遭了災,明年又逢春。傷感嘆息無濟于事,不妨樂天知命,把希望寄托于未來。

  暮春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 2

  少日春懷似酒濃,插花走馬醉千鐘。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甌香篆小簾櫳。

  卷盡殘花風未定,休恨,花開元自要春風。試問春歸誰得見?飛燕,來時相遇夕陽中。

  翻譯

  少年時代,一旦春天來臨,就會縱情狂歡,插花、騎馬疾馳,還要喝上些酒。年老的時候,春天來了,覺得毫無興味,就像因喝酒過量而感到難受一樣。現(xiàn)在只能在自己的小房子里燒一盤香,喝上幾杯茶來消磨時光。

  春風把剩下的花瓣也給卷走了,但它還是沒有停息?墒俏也缓匏,因為花兒開放是由于春風的吹拂。想問一下,誰又看見春天離去了?離此而去的春天,被飛來的燕子在金色的夕陽中碰上了。

  注釋

  少日:少年之時。

  鐘:酒杯。

  茶甌:一種茶具。

  香篆:篆字形的盤香。

  簾櫳:掛有簾子的窗戶。

  元自:原來,本來。

  鑒賞

  此詞為辛棄疾罷官閑居帶湖時所作。

  此詞分上闋與下闋。

  上闋以“少日”與“老去”作強烈對比。“老去”是現(xiàn)實,“少日”是追憶。少年時代,風華正茂,一旦春天來臨,更加縱情狂歡,其樂無窮。對此,只用兩句十四字來描寫,卻寫得何等生動,令人陶醉!形容“少日春懷”,用了“似酒濃”,已給人以酒興即將發(fā)作的暗示。繼之以“插花”、“走馬”,狂態(tài)如見。還要“醉千鍾”,那么,連喝千杯之后將如何顛狂,就不難想象了。而這一切,都是“少日”逢春的情景,只有在追憶中才能出現(xiàn)。眼前的現(xiàn)實則是:人已“老去”,一旦逢春,其情懷不是“似酒濃”,而是“如病酒”。同樣用了一個“酒”字,而“酒濃”與“病酒”卻境況全別。

  什么叫“病酒”?馮延巳《鵲踏枝》詞說:“誰道閑情拋棄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辭鏡里朱顏瘦!

  “病酒”,指因喝酒過量而生病,感到很難受。“老去逢春如病酒”,極言心情不佳,毫無興味,不要說“插花”、“走馬”,連酒也不想喝了。只有呆在小房子里,燒一盤香,喝幾杯茶,消磨時光。怎么知道是小房子呢?因為這里用了“小簾櫳”!皺伞敝复吧蠙裟荆昂煓伞弊鳛橐粋詞,實指窗簾。掛小窗簾的房子,自然大不到那里去。

  過片“卷盡殘花風未定”,有如奇峰突起,似與上闋毫無聯(lián)系。然而仔細尋味,卻恰恰是由上片向下片過渡的橋梁。上闋用少日逢春的狂歡反襯老去逢春的孤寂。于“茶甌香篆小簾櫳”之前冠以“唯有”,仿佛除此之外什么都不關心。其實不然。

  他始終注視那“小簾櫳”,觀察外邊的變化。外邊有什么變化呢?春風不斷地吹,把花瓣兒吹落、卷走,而今已經(jīng)“卷盡殘花”,風還不肯停!春天不就完了嗎?如此看來,詩人自然是恨春風的?墒墙酉氯,又立刻改口說:“休恨!”為什么?因為:“花開元自要春風!碑敵跞绻麤]有春風的吹拂,花兒又怎么能夠開放呢?在這出人意外的轉(zhuǎn)折中,蘊含著深奧的哲理,也飽和著難以明言的無限感慨。春風催放百花,給這里帶來了春天。春風“卷盡殘花”,春天就要離開這里,回到別的什么地方去了。

  “試問春歸誰得見?”問得突然,也令人感到難于回答,因而急切地期待下文?聪挛模腔卮鹫媸恰胺艘乃肌,妙不可言:離此而去的春天,被向這里飛來的燕子碰上了,她是在金色的.夕陽中遇見的。那么,她們彼此講了些什么呢?

  古典詩詞中的“春歸”有兩種含義。一種指春來,如陳亮《水龍吟》:“春歸翠陌,平莎茸嫩,垂楊金淺。”

  一種指春去,其例甚多,大抵抒發(fā)傷春之感。

  辛棄疾的名作《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shù)”,亦不例外。而這首《定風波》卻為讀者打開廣闊的想象領域和思維空間,誘發(fā)人們追蹤春天的腳步,進行哲理的思考,可謂另辟蹊徑,富有獨創(chuàng)精神。

  把春天擬人化,說她離開這里,又走向那里,最早似乎見于白居易的《潯陽春·春生》:“春生何處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先遣和風報消息,續(xù)教啼鳥說來由。展張草色長河畔,點綴花房小樹頭。若到故園應覓我,為傳淪落在江州。”

  黃庭堅的《清平樂》,則遵循這種思路自制新詞:“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

  王觀的《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構思也很新穎:“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辛棄疾《定風波》的下闋和上述這些作品可謂異曲同工,其繼承與創(chuàng)新的關系,也是顯而易見的。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為辛棄疾被罷官之后閑居帶湖時所作。這時的詩人正值悲傷之際,閑居帶湖的生活以及被罷官后的落寞心情讓他更加覺得悲涼,以至于看到春風吹掉了花瓣,燕子飛于春風之中這樣的春景,在詩人眼里也滿是蕭條。

  暮春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 3

  臨江仙·暮春原文

  過盡征鴻來盡燕,故園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誰憐。懷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見說江頭春浪渺,殷勤欲送歸船。別來此處最索牽。短篷南浦雨,疏柳斷橋煙。

  詩詞賞析:

  趙長卿是宋朝宗室,有詞集《惜香樂府》,按春、夏、秋、冬四季,編為六卷,體例如同《草堂詩余》,為詞家所稀有。這首詞被編在“春景”一項內(nèi),近人俞陛云稱它是“《惜香集》中和雅之音”(《宋詞選釋》),細審其聲情,頗覺所言非虛。

  詞中寫的是鄉(xiāng)思!熬缚怠敝兒,北宋亡于金人,宗室紛紛南遷,定居臨安(今浙江杭州)一帶。

  有的人茍安一隅,整天歌舞升平,醉生夢死。然而也有一些人不忘故國,時時通過他們的詩詞抒發(fā)懷念故國的感情,表達收復失地的愿望。這首詞很可能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寫成的。上闋寫念家,起首二句用的是比興手法,以征鴻比喻飄泊異鄉(xiāng)的旅客,以歸燕興起思家的情感。在南宋詞人心目中,鴻雁似乎具有特定的意義。在它身上不僅具有傳統(tǒng)的捎信使者的特征,而且簡直就是戰(zhàn)亂年頭流亡者的形象。朱敦儒《卜算子》(旅雁向南飛)寫一群孤雁,饑渴勞累,令仃凄慘,其中體現(xiàn)著作者南渡以后流離失所的苦楚。李清照《聲聲慢》也說:“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則與此詞表達了同樣的心情。他們之所以把感情寄托在鴻雁身上,是因為自己的遭遇同鴻雁相似。

  然而鴻雁秋去春來,離鄉(xiāng)后猶能回到塞北;而這些南來的.詞人卻永遠遠離故土。因而他們看到北歸的鴻雁,總有自嘆不如的感覺。此詞云“過盡征鴻來盡燕,故國消息茫然”,就帶有這樣的思想因素,它把詞人郁結在胸中的思鄉(xiāng)之情,一下子傾吐而出,猶如彈丸脫手,自然流暢,精圓迅速,深深地擊中讀者的心靈。

  至第二句便作一頓挫,把起句的迅發(fā)之勢稍稍收束,使之沉入人們的心底。細玩詞意,詞人望征鳴,看歸燕,可能經(jīng)歷了好長時間。他可能從它們初來時就開始望,不知有多少次片鴻經(jīng)過,梁燕歸來,但詞中卻把這個長長的過程略去,僅是截生活中的一個橫斷面,加以盡情的抒寫。這里兩個“盡”字用得極好,不僅表現(xiàn)了生活中這一特定的橫斷面,而且把詞人在很長一段時期內(nèi)望眼欲穿的神態(tài)概括在內(nèi)?梢韵胂螅渲杏羞^多少希望與失望,有過多少次翹首云天與茫然四顧!~筆至此,可稱絕妙。第三句表達了惆悵自憐的感情,讓人想到宋玉《九辯》中的辭句:“廓落兮,羈旅而無友生;惆悵兮,而私自憐!睆恼路ㄉ现v,它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按照常情,鴻雁秋分后由北飛南,春分后由南回北;燕子則是春社時來到,秋社時飛去。這里說“一春憔悴有誰憐”,則總括上文,說明從春分到春社,詞人都處于思鄉(xiāng)痛苦的煎熬之中,因而人也變得消瘦了,憔悴了。在它樣凄苦的境遇中,竟然一個理解他的人也沒有。一種飄零之感,羈旅之愁,幾欲滲透紙背。如果我們再進一步推想,其中不無對南實的投降派發(fā)出委婉的譏諷。是他們同金人簽訂了屈辱的“紹興和議”,置廣大離鄉(xiāng)背井的人民于不顧。在這樣的形勢下,還有誰來體諒象趙長卿這樣的貴族子弟?寥寥七字,真是意蘊言中,韻流弦外。

  四、五兩句,愈覺韻味濃醇,思致渺遠!昂骋埂毕党幸陨先涠鴣怼T~人懷念家鄉(xiāng),從春分、春社,直到寒食,幾乎經(jīng)歷了整個春天,故云“一春”;而詞中所截取的生活橫斷面,恰恰就在這寒食節(jié)的夜晚。古代清明寒食,是給祖宗掃墓的時候。趙氏先塋都在河南,此刻已淪入金人之手,欲祭掃而不能,更增添了詞人思鄉(xiāng)的情懷。這兩句是一實一虛。吳可《藏海詩話》:“卻掃體,前一句說景,”這里也是前一句敘事,后一句敘事,后一句說景,因而化質(zhì)實為空靈,造成深邃悠遠的意境。值得提出的是“中酒落花天”一句,乃從杜牧《睦州四韻》詩變化而來。小杜原句是“殘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詞人只換其中一字,以“天”代“前”,便發(fā)生了不同的藝術效果。其實“天”和“前”同屬一個韻部,不換亦無妨。那么他為什么要換呢?一是為了對仗工整,上句末字是表示時間的名詞“夜”,此句末字也必須用表示時間的名詞“天”;二是“天”字境界更為闊大,且能與起句“過盡征鴻來盡燕”相呼應,從而構成一個藝術整體。把思家意緒,中酒情懷,便表現(xiàn)得迷離惝恍,奕奕動人。

  詞的下闋一轉(zhuǎn),由思家轉(zhuǎn)入歸家。過片二句情略一揚起。詞人本已沉醉在思家的境界中,幾至不能自拔;然而忽然聽說江上春潮高漲,似乎聽到了要回故鄉(xiāng)的訊息,精神為之一振。這與前片起首二句恰好正反相成,遙為激射。前片說“故園消息茫然”,是表示失望,在感情上是一跌;此處則借江頭春汛,激起一腔回鄉(xiāng)的熱望,是一揚。錢塘江上浩渺的春浪,似乎對人有情,主動來獻殷勤,要送他回家。江水有情,正暗暗反襯出人之無情。詞人曾慨嘆“一春憔悴有誰憐”,在人世間無人理解他思鄉(xiāng)的痛苦,而江水卻能給以深切的同情,兩相對照,托諷何其深水!下面“別來”一句,纏綿不盡,撩人無那。春浪來了,船兒靠岸了,詞人即將告別臨安了,卻又舍不得離開。

  這種感情是特定的時代,特定的條件下產(chǎn)生的,也是極為矛盾、復雜的。南宋定都臨安,經(jīng)過較長時間的經(jīng)營,物質(zhì)上已相當豐裕,生活上也相對地安定下來。

  趙長卿作為宗室之一,他的處境自然較好,何況在這里還有許多南下的親朋友好友,因而臨別之時他又依依不舍,情不自禁地說了一聲“別來此處最縈牽”。詞人就是在這種欲去又流連、不去更思歸的矛盾狀態(tài)中來刻畫內(nèi)心的痛苦,從中我們窺見到南宋時代上層貴族中一個現(xiàn)實的人,一顆誠摯而又備受折磨的心。

  詞的最后以景作結,寄情于景,富有余味。它使讀者想起賀鑄《橫塘路》詞中吟愁的名句:“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比灰膊槐M相同。賀詞重在閑愁,趙詞重在離情!岸膛衲掀钟辍保~境似韋莊《菩薩蠻》的“畫船聽雨眠”,更似蔣捷《虞美人》詞的“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南浦乃虛指,暗用江淹《別賦》“送君南浦,傷如之何”;斷橋是實指,地處杭州西湖東北角,與白堤相連。詞人此時設想,他已登上歸船,正蜷縮在低矮的船篷下,聆聽嘩嘩撲撲敲打著船篷的雨聲,其心境之凄涼,令人可以想見。他又從船艙中望去,只見斷橋一帶的楊柳,迷迷瀠瀠,似乎籠罩著一層煙霧。詞人不說他的胸中離情萬種,而只是通過景物的渲染,來賦諸讀的視覺或聽覺,讓你去體會,去品味。這就叫做含蓄雋永,意在言外,比之用情語,更富有感人的魅力。

  暮春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 4

  暮春送別(綠暗紅稀出鳳城)原文

  【暮春送別】

  綠暗紅稀出鳳城,

  暮云樓閣古今情。

  行人莫聽官前水,

  流盡年光是此聲。

  注釋

  浐水:亦稱為產(chǎn)水,發(fā)源于藍田縣西南的秦嶺,號為關中八川之一,西北流入灞水,二水匯合后流經(jīng)當時的大明宮前,再北流入渭水。

  綠暗紅。壕G葉茂密,紅花減少,是暮春初夏的自然景象。

  鳳城:指京城長安。西漢時長安所建的鳳闕,闕樓高二十丈(一說十七丈五尺),是西漢長安城最高的建筑,長安因此又稱鳳城。

  古今情:思今懷古之情。

  行人:指詩人送別的遠行之人。

  宮前水:即指浐水。

  譯文

  花飛卉謝,葉茂枝繁,朋友出了京城,暮云中的樓閣又映襯著帝京的繁華,古今之情都在其中。

  遠行之人切莫聽這宮前的流水,流盡年華時光的正是此種聲音。

  賞析:

  歷來送別詩多言離愁別恨,甚至涕泗交流。韓琮此詩則匠心獨運,撇開柔情,著重摛古今情。這就不落俗套,別具新意。 綠暗紅稀出鳳城。序值春杪,已是葉茂枝繁,故說綠暗;也已花飛卉謝,故說紅稀。詩人選用暗、稀二字,意在以暗淡色彩,隱襯遠行客失意出京,氣氛沉郁。鳳城,指京城。友人辭鳳城而去,作者依依惜別,心情很不平靜。 暮云樓閣古今情。當此驪歌唱晚,夕陽銜山之際,引領遙天,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悠然聯(lián)想李、杜二人的深情;瞻望宮殿(樓閣一本作宮闕),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油然興起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感慨。暮云中的樓閣又映襯著帝京的繁華,也將慨然勾起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的`惆悵。

  總之,作者此時腦際翻騰著種種激情──契闊離別之情,憂國憂民之情,以及壯志未酬之情,而這些復雜交織的心情,又都從魏闕灑滿斜暉的暮景下透出,隱然有夕陽雖好,已近黃昏,唐室式微,搖搖欲墜之感。歷代興亡,茫茫百感,一時交集,萃于筆端,俱由這古今情三字含蘊了。 還是這個古今情逗出了三、四句的抒情。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行人指面前送別的遠行之人。宮前水即浐水。

  浐水源出藍田縣西南秦嶺,北流匯諸水,又東流入灞水,浐灞合流繞大明宮而過,再入渭水東去,故云。這不舍晝夜,逝者如斯的宮前水,潺潺,湲湲,充耳引起遠行人的客愁,所以詩人特地提醒說:行人莫聽宮前水。聽字表明不忍聽又無法不聽,只好勸其莫聽,何以故?答曰:流盡年光是此聲。古往今來,多少有才之人,為跨越宮前水求得功名,而皓首窮經(jīng),輕擲韶華;古往今來,多少有為之人,為跨越宮前水干祿仕進,而拜倒皇宮階下,屈辱一生;古往今來,又有多少有志之人,馳騁沙場,立下不朽功勛,終因庸主不察,奸臣弄權,致使馮唐易老,李廣難封,而空死牖下。正是這條宮前水,不僅流盡了千千萬萬有才、有為、有志者的大好年光,而且也流盡了腐朽沒落、日薄西山的唐王朝的國運。正如辛棄疾在《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中說的: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辛詞汪茫,韓詩杳渺,其長吁浩嘆,則異曲同工。

  這首送別詩之所以不落窠臼,而寫得蘊藉含蓄,凝重深沉,在于作者排除了歧路沾巾的常態(tài),把錯綜復雜的隱情,友情,人世滄桑之情,天下興亡之情,一古腦兒概括為古今情,并巧妙地用綠暗、紅稀、暮云、宮前水等衰颯形象掬出,收到了融情于景的藝術效果。詩的結構也是圍繞古今情為軸線,首句蓄勢,次句輕點,三、四句濃染。詩意內(nèi)涵深廣,韻味悠長,令人讀后回味無窮。

【暮春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相關文章:

野望全詩原文翻譯賞析03-25

秋月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12-25

秋思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09-26

清明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03-30

春日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09-16

寒食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02-10

野望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07-21

石榴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08-05

鳥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07-03